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父與子》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3.23W

《父與子》讀後感【多篇】

父與子讀後感 篇一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文中流露出了濃厚的父子的親情,深深的震撼了我。

這篇課文主要講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一位父親向孩子的學校,當時學校已倒塌,孩子生還的機會非常小,別人都放棄了尋找孩子,只有這位父親堅信兒子在等着他的救助。父親不停地挖掘,終於聽到了瓦礫下孩子們的聲音,在路人的幫助下,開闢了一個路口,救出了孩子。

地震發生後,在學校倒塌的廢墟上,一位滿臉灰塵,雙眼充滿血絲的男子,趴在瓦礫堆上挖着,挖着……當我讀到“挖至第三十八小時”時,我不禁在心裏讚歎:天哪!三十八小時就是一天半還多兩小時,是什麼力量促使這位父親不顧安危和疲勞,去挖掘學校的廢墟救兒子?是偉大的父愛和他作爲父親對待兒子的責任感!我覺得他的孩子很了不起,他就知道他的爸爸會救他,不論發生什麼事,他們總是在一起。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對別人要信任,要有責任感,在安危時,要給人以鼓勵和自信心。

讀《父與子》有感 篇二

世界上有很多種爸爸:有隻要孩子不聽話就會狠狠地打的“狠爸”,有不工作在家全職教育孩子的“奶爸”,我的爸確是一個有工作又不會打我的爸爸。

在週末裏,我認真地閱讀了《父與子》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的漫畫家卜勞恩的漫畫,描繪了書中的父親與兒子的故事。這本書共有195個父子之間的小故事,讓兒子知錯就改;在平淡的生活中,他們偶爾會互相捉弄對方,但心中都愛着對方,更多的時候,是爸爸以一顆童真之心,不厭其煩地創造一切條件陪兒子玩耍,讓兒子有一個快樂美好的童年。

最讓我感動的是:爸爸和兒子在河邊打水漂,可岸上的小石子太少了,晚上爸爸竟然運來了一大車小石子,準備讓兒子玩個夠。放假的時候,兒子想要美美地睡個夠,可爸爸居然把兒子搬上了小汽車把兒子運到森林裏,讓兒子在動物大合唱中醒過來。兒子不小心把墨汁打翻在了地毯上,爸爸發現兒子在地毯上畫出了一隻可愛調皮的小猴子,不但沒有大發脾氣,反而還和兒子一起開始了“潑墨創作”。爸爸陪兒子玩蹺蹺板,突然看見管理員來了,便連忙用帽子遮住鬍子,又趕緊蹲下身子,假扮小孩子矇混過關……

這是一個多麼有愛心的爸爸啊!在他們倆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和爸爸的影子。記得一次,我要打羽毛球,但是公路上車很多,廣場上又都是人,沒有合適的地方打。爸爸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了在離我家門前不遠的一塊空地上打。因爲地方小,我用力一打,打到了爸爸的臉上,他臉上頓時起了一個腫塊。爸爸一點都沒有怪我,繼續忍痛和我玩。這都是因爲爸爸心中對我的那份深深的愛。他對我的愛不是給我買好看的裙子,也不是讓我住漂亮的房子,而是雖然他很忙,但他無時無刻不在陪伴着我。

有人說“父親,應該是個氣度寬大的朋友。”而我的父親也是這樣。爸爸,我愛你!

讀《父與子》有感 篇三

我有一個很愛我的爸爸,可是,我們倆在一起只要超過半小時,肯定會鬧得兩人都不開心。兩人一起出去玩,常常是高高興興地開始,氣呼呼地結束!就算不是每次都這樣,至少也是99.999999%。媽媽常常搖着頭說:“哎,你們這對父子,真是絕配!真想買本《父與子》漫畫給你們倆看看!”哈哈,漫畫!我愛看!於是,我纏着媽媽給我買這本書,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手指在手機屏幕飛快地點來點去,沒兩天,一本厚厚的《父與子》就躺在我的書桌上了!

拿到這本書,我翻了幾頁,就被深深地迷住了,喊我吃飯也聽不見,叫我洗澡也不回答,媽媽又好氣又好笑,說如果我平時學習起來這麼廢寢忘食就好了。這本書畫得真是太精彩了,爸爸對兒子的愛很感人。而且這個爸爸很幽默,還會跟兒子一起做傻事。我時不時爆發出哈哈的笑聲,驚得爺爺奶奶都從隔壁跑過來,好奇地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有時候,有的情節逗得我笑得捂着肚子在牀上打滾;還有時,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就這麼看啊笑啊,笑啊看啊,一本書很快就看完了。可我覺得不過癮,翻來覆去又看了好幾遍。

我請爸爸也看看這本書,爸爸一開始還有點不願意,覺得這是小孩子看的書。我拿出激將法,氣呼呼地對爸爸說:“你平時不是說愛我的嗎?爲什麼連本書都不願意看呢?我保證,看了這本書,你就會更懂得怎麼愛我了!”爸爸被我說得啞口無言,乖乖地拿起書去看了。爸爸看完後,笑嘻嘻地對我說:“你說得沒錯,看來我是要學習怎麼做個更好的爸爸呢。”

好神奇,爸爸看了書後,真的變得越來越理解我了。我們一起下樓玩、到江邊散步,甚至我們父子倆單獨旅行時(媽媽在家帶小弟弟),我們也不再“不歡而歸”了,而是父子“高高興興把家還”,連奶奶都既驚訝又欣喜地說:“喲,這對父子倆和諧多了嘛!”我心裏美滋滋的,你說,這本《父與子》是不是很厲害?我真想推薦所有的爸爸都來讀一讀呢!

《父與子》讀後感 篇四

上個星期六上午,我看了一本叫做《父與子》的書。

書中講了很多情節:有引人發笑的,有感動至極的,還有怒氣衝衝的。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是:兒子想吃糖,父親不讓兒子吃。可到了復活節那天,兒子把自己存下來的錢拿去買糖果了。父親回來看見兒子在吃糖,就問:“哪來的糖?”兒子指着牆上的兔子說:“是它送的。”父親知道兒子在說謊,就生氣地說:“兒子,你爲什麼要說謊啊?”兒子可憐地說:“我想吃糖,但是你不給我買,我只能自己存錢買糖吃。”父親聽了和藹地說:“我不給你買糖,是因爲我怕你吃糖太多了,會有蛀牙。”兒子聽了快樂地說:“原來不是爸爸不給我買糖,只是爸爸怕我糖吃太多了有蛀牙而已。”爸爸把兒子抱起來說:“我親愛的兒子啊,你明白就好。你自己存錢買糖吃,沒有偷爸爸媽媽的錢,真是好樣的。”兒子說了謊是不對的,但是兒子自己存錢買糖,而不是用錯誤的方法,這樣的表現值得鼓勵,夢想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父親其實是疼愛自己的兒子的,不想讓他的口腔里長滿蛀牙,其實也不是不讓兒子吃,只是不想讓他吃太多。現在的父母跟孩子交流的時間已經很少了,父母都在跟手機交流,不跟孩子交流、溝通。希望父母能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這樣彼此的誤會就能少很多。

我覺得《父與子》是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的一本書,而不是孩子一個人看書,家長在玩手機。也不是孩子向你問問題的時候,家長總是:“嗯,嗯。”等到手機看好後再問:“你剛纔說了什麼?”

我希望家長能改一改這種不好的習慣,同時也希望《父與子》這本書能傳遍所有孩子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