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紅色影片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24W

紅色影片讀後感【多篇】

紅色影片讀後感 篇一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董存瑞》。它主要講的是:16歲的董存瑞不想當見習八路了,想要參軍。王政委和連長都說他年齡小了點,不可以參軍,董存瑞一點也不死心,就跟他們蘑菇。後來,王政委在一次戰鬥中犧牲了。連長最後沒辦法了,終於答應讓他參軍了。

當八路軍準備攻打隆化,解放熱河。國民黨軍隊又造了許多碉堡,來做掩護。想打這場仗,爆破隊長很重要。到底給誰呢?領導們思考了半天,決定給董存瑞。由火力隊來掩護爆破隊,讓爆破隊去炸碉堡。其他的碉堡都被炸了,就剩下最後一個了,這是一座小橋,也是最難炸的一個。眼看上去了幾批人都沒有成功,董存瑞說:“我來”。他左閃右躲來到橋底下,怎麼也沒找到能放炸藥包的地方,炸藥架又用完了。怎麼辦呢?眼看着同志們一批一批的倒下,總攻時間就要到了。這時候董存瑞用自已的身體做支架,舉起了炸藥包喊道:“爲了新中國,前進!”

難炸的碉堡終於炸掉了,戰役最後勝利了,而董存瑞卻永遠地離開我們!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被董存瑞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爲了新中國而放棄自已生命的高貴品質深深地打動了。同時我也非常生氣。我弄不懂蔣介石爲什麼要打內戰,難道你不是中國人嗎?難道有了國民黨就不能有共產黨嗎?難道國共兩黨不能和平相處嗎?

《太行山上》觀後感 篇二

影片以抗日戰爭爲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着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蕩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並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幹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羣衆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裏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爲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佈戰役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着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着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裏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爲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爲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爲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爲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紅色影片讀後感 篇三

10月30日,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鬥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裏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羣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羣。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蕩"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爲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爲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爲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爲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爲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爲國家做奉獻。以史爲鑑,珍愛和平!

《地道戰》全片的劇情是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羣衆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鐘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面對兇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鐘,就在鐘聲迴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着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爲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裏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可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鬥準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後,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着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擡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蹟,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裏,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蹟,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纔是奇蹟!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爲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爲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裏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爲敲鐘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爲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爲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國小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爲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爲鑑,珍愛和平。

《英雄兒女》觀後感 篇四

“風煙滾滾,唱英雄……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這是電影《英雄兒女》裏的插曲。《英雄兒女》是一部極爲經典的紅色電影。它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戰場,王成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鬥中壯烈犧牲,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以哥哥的精神爲榜樣,爲戰士服務,最終她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了。片中英雄王成的形象深入人心,流傳也甚是廣泛。

這是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它描寫了廣大志願軍戰士在朝鮮國土上的流血奮鬥,並藉助父子、父女、老戰友之間的生死離別、劫後重逢來渲染氣氛、結構故事,表現了革命事業的艱難歷程。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某軍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王復標的兒子王成,從而獲悉與自己失散了18年的女兒王芳的消息。王成在一次戰鬥中負傷,正在醫院養傷時聽說部隊要打大仗,傷未痊癒便跑回連隊請戰。戰鬥打響了,爲了堅守無名高地,部隊傷亡慘重,增援部隊一時又無法趕到,沒過多長時間,陣地上只剩下王成一個人。王成一人堅守陣地,消滅了無數進攻的敵人,爲了消滅更多的敵人,他對着報話機向首長喊道:“爲了勝利,向我開炮!”最後,在彈藥用盡,敵人再次進攻時,王成抱着爆破筒跳進敵陣,壯烈犧牲。王芳知道後,十分悲痛。後來在一次演出中,王芳爲了掩護一名炊事員,不幸身負重傷,被送回國內治療。不久,王芳返回朝鮮,知道了王文清是自己的親生父親。王文清鼓勵王芳要做工人階級的好女兒,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王成叔叔負傷請戰,始終衝在隊伍的最前面,不放過一絲機會。好一個“爲了勝利,向我開炮!”王成叔叔英勇地倒下了,爲了任務,爲了使命,更是爲了和平。他是我們民族的英雄!王芳也是好樣的,她爲了他人而身負重傷,回國內治療痊癒後仍然不忘抗美援朝。他們願意犧牲自己,換取勝利。這種無私的精神,這種無畏的精神,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是我們中華人民的驕傲!王成和王芳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這部電影中不僅體現了這一種革命精神,也表現出了骨肉親情的感人。

看了以後,我非常有感觸,老一輩們爲了解救勞苦大衆,拋頭顱,撒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就因爲有了他們的付出,纔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作爲新時代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不應該忘記那艱苦的歲月。我們今天可以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而在那時,有多少和我們同齡的孩子卻挑起了革命的重擔,不惜自己的生命,爲我們換來了幸福的今天。我作爲一個團員要繼承革命前輩的遺志,爭取成爲一名共產黨員,爲祖國、爲人民獻出自己的一切。由於片中的人物關係的情感內容和炮火連天的戰場氣氛的營造,影片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深蘊着親情與道德力量。片中昂然一曲《英雄讚歌》,通過在故事內外空間的巧妙處理,使之具有動人的魅力,從而流傳甚廣。

電影《英雄兒女》講述的是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並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在戰鬥中王成英勇奮戰,壯烈犧牲。在全軍開展向王成學習的運動中,王文清認出該軍文工團員、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原來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妻子被敵人殺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復標收養了他的女兒王芳,此後雙方失去了聯繫。王文清沒有立即與王芳相認,而是幫助她完成歌頌王成的創作任務,並鼓勵她以實際行動向哥哥學習。後來,當王芳在陣地上爲炊事員演出時,敵機突然來襲,她爲掩護炊事員而負傷,被送回祖國醫治。一個月後,王復標參加慰問團赴朝慰問,王芳也傷愈歸隊,三人在前線團圓。王復標將真情告訴王芳,兩位父親都勉勵王芳向哥哥學習,當好革命接班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要想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就一定要確定一個遠大的志向,樹立和培養正確的理想觀念,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要立志爲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奮鬥,把祖國建設成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國家,因此,我們要珍惜和抓緊每一秒,鍛鍊身體,培養高尚道德,掌握豐富知識,把自己的學習、成長同中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繫在一起,爲祖國建設、振興中華時刻做好準備。

其次,我們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無論是在什麼地方,不管我們有多忙,當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伴隨着國歌緩緩升起時,我們都必須停下腳步,一邊注視着國旗行隊禮,一邊響亮地唱起國歌,雖然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但卻充分地體現出了自己的愛國意識,只有愛我們的母親祖國,爲祖國獻出一份力,纔會茁壯成長。

愛國是一種堅定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身爲青年的我們,要用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繪祖國未來的宏圖,將一片丹心獻給祖國。祖國在我心中,祖國在你心中,祖國在我們中華兒女心中,讓我們一起爲祖國美好的明天努力吧!

紅色影片讀後感 篇五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18歲參軍,在部隊幹了7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志。孔繁森爲了結束尼木縣續邁等3個鄉羣衆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採集水樣,幫助羣衆解決飲水問題;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工作之餘就給農牧民羣衆認真地聽診、把脈、發藥、打針。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還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無私奉獻的精神。他放棄了舒適的生活,不遠萬里來到西藏,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設中去。身爲一名黨員,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黨的根本性質。從孔繁森這一名黨員幹部的身上,折射出了黨無私奉獻的光輝。

他爲了制定把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臺階的規劃,專門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可當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艱苦奮鬥的精神。作爲新一代的我們,沒有經歷過父輩們的艱苦時代。一直是在黨的呵護下健康成長,但這並不代表這我們可以忘記,可以捨棄這樣的精神。國家的建設,黨的建設需要我們,長大後我們應爲黨和國家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紅色影片讀後感 篇六

爲了慶祝建國60週年,我們郭裏園國小組織全校老師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9月25日,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在電影院觀看了電影《建國大業》,讓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對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有了更具體的瞭解,讓年輕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電影將重大歷史事件在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感和真實感,從45年重慶談判講起,講到談判破裂,內戰爆發,三大戰役,其間穿插了敵機轟炸中毛澤東的淡定沉着,聞一多的慷慨就義,傅作義被女兒感召,李宗仁履新後的無奈,蔣經國穩定上海經濟,國際上對於共產黨、國民黨的態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產黨、國民黨、各個民主黨派幾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場、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鮮明,讓人印象深刻。

當我看到劉燁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儀仗車上的毛主席敬軍禮時那堅毅而充滿信念的目光,讓我們不難理解人民解放軍爲什麼是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隊伍;當我們看到蔣介石一聲長嘆說: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讓我們看到一支腐敗的政黨滅亡的必然性。當我們看到共產黨人的禮賢下士,虛懷若谷;國民黨對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誘,瘋狂殺戮,一個政黨的從容大氣與另一個政黨的狹隘猥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等等這些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個成熟健康的政黨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須能不斷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讓自身的肌體保持青春與活力,否則必將被歷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事事想着人民。

這部影片在短短2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再現了我國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鬥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鬥,爲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整部影片內容十分的飽滿、緊湊。

影片展現的新中國成立的艱難過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是多麼偉大,他們總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爲了全國人民,爲了解放新中國,他們不怕辛苦和困難,最終爲我們營造了一個和平安樂的家——成立了新中國。感謝中國共產黨,感謝你們讓祖國變得如此繁榮富強,是你們讓我們這祖國的下一代享受這麼美好幸福的生活。作爲教師的我也一定會繼續努力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紮實教育基本功,積累教學經驗,努力提升教學水平,繼承、發揚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爲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昌起義》觀後感 篇七

通過看這次電影,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義士的鮮血換來的,是那麼的來之不易。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一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發揚黨的精神,堅信革命理想和信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並做好本職工作。在利益與金錢眼前、在困難、艱苦眼前,想一想爲革命事業,在南昌起義總、在戰爭時期犧牲了的先烈們,想一想在和平年代裏英年早逝仁人志士們,難道還有什麼阻止不了,還有什麼困難不能解決的嗎?

影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正確地、藝術地反映南昌起義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使其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影片中出現的四十多個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實人物。爲了真實地再現那一段歷史,影片特別注意了環境的真實性:它通過一定時代特徵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飾裝扮;通過獨具時代特色的音樂,特別是“打倒列強”的音樂旋律的反覆出現,使當時的時代氣氛更加濃烈,讓觀衆有“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爲現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動、深刻的中國現代革命史的教育課。通過今昔對比,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從生活出發,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藝術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現幾位領袖人物的獨特經歷和個性。如周恩來的穩健、果斷、血氣方剛、富有革命犧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謀;賀龍的倔強、爽朗、對黨的忠誠等。通過他們的具體言行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過周恩來的“我們都爲共產主義在奮鬥,我經常想,一個嬰兒哇哇墜地,長大,有點兒知識,很慢很難,只有抓緊時間做工作,才無愧做一個人,沒有權力糟蹋生命,浪費時間。”這段話體現了他爲革命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通過賀龍的“半輩子經驗告訴我,跟着國民黨,我個人政治上沒出路,整個軍隊也沒出路。只有共產黨纔是勞苦大衆的救星,我鐵了心跟着它走到底,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請黨考驗我。”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對黨忠貞不渝的愛和麪對反革命的血腥屠殺毅然投身革命陣營的果敢精神。通過以周恩來同志爲首的前委會與阻撓起義的張國燾之間的鬥爭,表現了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勇於鬥爭的大無畏氣概。這一切都是我們更加崇敬、熱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們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影片還以真實、樸素的生活畫面,爲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那火光沖天、槍林彈雨、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並通過女戰士黑姑踏着其丈夫雙喜等烈士的血跡,衝上鼓樓,把紅旗插到樓頂的這一細節再次告訴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靜的生活環境,都是成千上萬的先烈們用先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沒有他們的奮鬥,便沒有我們的今天,作爲祖國的一份子,我們要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成爲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成爲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才能無愧於我們的先輩和先烈。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爲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爲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總之,《南昌起義》是一部好的歷史文獻故事片。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鬥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爲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鬥。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爲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鬥!

時間匆匆,電影只看了不到兩小時就結束了,但是在南昌起義中的艱苦奮鬥的事蹟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這種精神將激勵着我前行。

《狼牙山五壯士》觀後感 篇八

中國這個古老而又神聖的大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它經歷了太多的滄桑。翻開那摞摞發黃的歷史,在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歲月裏,在白骨成堆的中國近代史上我們看到一個個舉着明晃晃鋼刀的劊子手,一頭頭齧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隻只滿口鮮血的吸血蝙蝠,一羣羣叼着頭顱的鷹犬和一淌淌鮮豔刺目的鮮血!

這是所有中國人的恥辱。爲讓所有受苦受難,受辱受虐的中國人的血不再白流,爲了讓祖**親的心不再滴血,那是老一輩有志之士不懈追求的夢想,雖然一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難,但中國兒女從不向困難低頭,爲了祖國的安危,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扞衛祖國的尊嚴。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臉上流着淚,心中滴着血。古往今來,英雄們的壯舉譜寫了一曲曲壯烈悲歌,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而這都只是在堅信着一個簡單而樸素的信念:“國家昌盛,匹夫有責”。

今天我觀看了《狼牙山五壯士》,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狼牙山五壯士》影片中敘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羣衆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樂章。

影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後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麼偉大的五壯士啊!

正是有這麼多的像他們那樣的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蹟,奇蹟般地一起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徵,一起經歷了艱苦的八年抗戰,最終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回憶起那1949年10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當鮮豔五星紅旗伴着曙光在北京天安門冉冉升起並迎風飄揚的時候,所有的中國人民都哭了,當偉大領袖毛主席洪亮的聲音傳遍了整個世界:“新中國成立了!我們勝利了!”這隻沉睡了百年的東方“雄獅”終於昂首立於世界之林!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每當國歌奏響,我心中不禁心中澎湃,正是因爲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努力,正是因爲所有的中華兒女心中都有祖國,纔會擁有一個現代化的中國,一個充滿和平的中國,一個繁榮昌盛的中國!望着胸前的紅領巾,我感到了肩上的重擔,望着高高懸掛着的五星紅旗,我感到了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我就感到非常慚愧。我作爲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只是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甚至就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爲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壯烈犧牲,爲國捐軀。我現在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麼。再說也正是因爲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麼去爲祖國做貢獻呢?我又怎麼能對得起爲國捐軀先烈們的英靈呢?我心中滿懷羞愧,不斷地責備自己,我們作爲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那種爲國捐軀、英勇無畏的精神爲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壯士的英雄壯舉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浩氣長存,他們的英勇事蹟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不知不覺,我心中聳立起一座雄偉而莊嚴的豐碑,上面鐫刻着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讓我們向那些爲了革命而犧牲的烈士們致敬,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一個全新的中國!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一輩子牢記他們的功勳偉跡,正是他們的付出,纔有了我們的今天美好的日子!

讓我們永遠記住1941年秋日的這一天吧。狼牙山五壯士向我們展示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將永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