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儒學名著《論語》閱讀心得感想2022

讀後感7.71K

儒學名著《論語》閱讀心得感想2022

《論語》是孔子所說的話,每短短的一句話都有着很深刻的道理。有天地之道與心靈之道等等。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儒學名著《論語》閱讀心得感想2022,更多閱讀心得點擊“讀書心得”查看!

儒學名著《論語》閱讀心得感想1

《論語》內容廣泛,記載了關於哲學,藝術,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着作,也是瞭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一直以來,我都沒有細心地品讀過這享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譽的着作。今年寒假,鄭校特意挑選了這部書給全校教師學習,讓我進一步親近了孔夫子的思想。細讀《論語》,它不時激發着我思考,使我迸發出一絲絲的感悟。

孔子重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爲人之本。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孝道也佔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論語裏有很多處都在講孝道,“父母在,不遠遊”,“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中國古語說“父慈子孝”,爲什麼在論語裏,只看到關於子孝的討論,卻看不到關於父愛,母愛的內容爲什麼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愛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尤其中國的父母,對子女更是愛的深,只是他們很少直白的表達出來而已。

論語沒有關於父母之愛的講述,實屬正常,因爲實在沒有必要去講。需要講的是對孝的提醒,爲什麼呢因爲“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就拿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來說吧,這好像是在說費話,子女怎麼會不知道父母的年齡但是,走在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會給你一個精確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問問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看看有幾個能答上來的父母之年實際是代表了子女對父母關心多少的問題。

父母那樣的關心我們,而我們對父母的關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嗎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麼嗎知道他們愛看什麼樣的節目嗎知道父母內心中的希望嗎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當我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愛的時候,我已經十四,五歲了。記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對我的生活處處操心,對我的事情樣樣提醒,我反而覺應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數的子女一樣,甚至對父母有一種反感。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該當何罪”啊

大學畢業那一年的夏天,我媽媽去檢查身體,得知患了糖尿病,那時她檢查出來的血糖值是11。7,醫生建議我媽媽馬上住院治療。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裏非常害怕,因爲我知道,肯定是病情嚴重才需要住院的。我真想馬上跑到媽媽的身邊緊緊地抱着她,可是,那時我還在學校上課。我無時無刻地牽掛着我的媽媽,儘管她在電話裏一直跟我說叫我不要擔心,她的病情並不是我想象的那麼嚴重。那是我第一次對媽媽如此強烈的牽掛。因爲我很怕改變現狀,很怕失去任何的一份愛,所以我要更好的愛我的父母。

自從那時開始,我十分關注我媽媽的飲食,什麼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吃什麼對她的病有好處,吃什麼對她的病有害,我都瞭如此掌,還定期提醒她檢查血糖值,有時間就多陪在她身邊。幸好我媽媽現在的血糖值都很穩定,但每天都要吃藥。以後,我一定會更好地關愛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論語裏說,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關心自己的老父老母。我想我現在做到了,至少比以前好了很多。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意即:“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爲;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講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應竭盡心盡力。”

儒學名著《論語》閱讀心得感想2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裏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爲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鑽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爲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爲政,爲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爲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儒學名著《論語》閱讀心得感想3

這個寒假,我又溫習了《論語》,通過學習,我對《論語》有了更深的理解。

《論語》一開始就提到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老師曾告訴過我們,這句話的意思是: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常常溫習,一定會十分愉快。後來,當我學到一些知識後,都會主動的多複習幾遍,每次複習都會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對別人提到的相關問題也能很快的回答,我高興極了。

《論語》還說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這是孔子提倡的學習方法,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現在我們正處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盲目的死記硬背是不可能學到有用的知識的。只有在學習中思考,使知識深化和昇華,才能真正掌握到有用的知識,服務於社會和人類。

《論語》就是這樣一本書,它用樸實的語言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認真的、反覆的閱讀這本書,總能給我們更深的體會。

儒學名著《論語》閱讀心得感想4

每當我打開《論語》,我心中有莫名的感想。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孔子的話,這句話告訴我對待志同道合的朋友,應該是很快樂的。大家應該知道高山流水的故事。他們二人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都很快樂,最後還留下了一段美史。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憑藉這一點做老師了。是學習方法的問題,對於學過的知識,要不斷的複習,從中尋找新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就要思考,只學不動腦永遠只會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通匯貫通,只空想,不學習,不努力是不可能的。這是我們記住天上沒有白掉餡餅的事。這就拿我自身來說,數學老師教我做一道應用題,他說一步,我做一步,碰到類似問題該不會還是不會,有些題知道做題方法,卻不動手實踐,還是做錯,相信你也有這種情況,那是就要想着這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地凋也。”這句話說明,只有經歷磨難,才能顯示真本事。一塊金子,只有在烈火中千錘百煉才能成爲精美的裝飾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我曾有一個好朋友,我們一起去買東西。店主向我們介紹一種產品,我不是很喜歡我看店主給我們介紹了這麼長時間,不好意思不買,我就讓她去買,當時我能清楚地記住她滿臉的委屈,後來,我後悔極了,每次見了她,我都繞着走。所以自己不喜歡的,千萬不要施加給別人。

讀《論語》,學做人,走天下,暢天下。

儒學名著《論語》閱讀心得感想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在《論語》中,我明白了人要孝敬父母,凡是以孝爲先。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子夏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說,做子女的要盡到孝道,光讓父母有吃有喝還不夠,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讓我們看看今天的所謂孝道,在物質條件已經很豐富的年代,讓長輩有吃有喝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又有幾個讓能真正做到對父母和顏悅色呢?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快樂,可是一旦走向社會,卻爲什麼要到最後才能想到要對父母盡孝呢?這就是“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作爲一名中學生對父母的孝道可能就是在生活上和學業上不讓父母操心,在各方面都表現優秀,讓他們容顏有光,我想這也算是盡孝了吧!

我還從《論語》中明白了仁愛的意義。我們經常說,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的英雄,他平時一定是有儲備的。英雄的行爲有時候只在一個瞬間,但是考驗的卻是他平時的人格。仁愛就是這樣一種日常的涵養,在生死危難關頭,使人可以有如此無謂的表現。

《論語》裏始終貫穿的“仁、義、禮、智、信”讓我明白了做人的基本道理、讓我明白了做事的基本原則、讓我明白了大愛、小愛、博愛、讓我明白了……

兩千多年來,《論語》因爲她的博大精深,她的深刻內涵,一直被人們所敬仰,而我卻只能瞭解其皮毛,我想我將窮畢生之精力去解讀她、感悟她,我相信她一定還會讓我們明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