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多篇

讀後感2.18W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多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1

我喜歡看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其中我也有深刻的感受。

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宏無能。朝中大權被他的親戚(一羣貪得無厭的人)把持着,這羣人把朝中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董卓借殺掉這些人的名義,當上了丞相,當漢獻帝八歲的時候,他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許多大臣都對他不滿。王允准備暗中殺掉他,可是曹操刺殺失敗只好逃跑。王允最後用一條美人計才把他(董卓)殺了。最後魏統一了中國,改國號爲晉,從此中國走向了統一的道路。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爲他足智多謀。有一次司馬懿帶領十萬大軍攻打蜀軍,諸葛亮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條“空城計”,他讓兩千五百名士兵全部打扮成老百姓,在大街上掃地,並讓人把城門打開,自己在城上悠閒自在地彈琴來,讓兩名童子陪伴。司馬懿的大軍來了,看見這樣的情景都不敢進攻。司馬懿認爲有伏兵,下令撤退,孔明就這樣保住了城池。而司馬懿他們也在撤退的路上,遇到了早已等號的張苞和關興。這仗司馬懿大敗而逃。

我明白了智慧和勇氣是並存的,我也懂得了要當一個有信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2

當我讀完《三國演義》時,心中除了震撼還是震撼!那一幕幕的畫面還在腦海中回放,就彷彿過了一個世紀。千軍萬馬,勢不可擋,而在我心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絕非是這些,而是被稱爲“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

一開始,我只是聽人說曹操並非善類,但當我真正讀完這本書時,才發現我錯了。魯迅說過,曹操是個大英雄,至少是個英雄,順應了歷史潮流,統一了北方,爲三國亂世結束奠定了基礎。雖然有人說他是奸雄,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統一天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爲統一中原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他有着一般人沒有的勇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皇帝的名號,去指揮諸侯;他開啓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我們學過的很多詩都出自他手,例如《觀滄海》,《龜雖壽》等等。

曹操一生有許多戰役,其中“赤壁之戰”最著名,雖然曹操失敗了,但並不能說明曹操的軍事才能不好,失敗原因的其中之一是曹操是北方人,他的軍隊也是。他們不習水土,必生疾病,這樣會使戰鬥力大大下降;他們也不識水性,接受了龐統的連環計,最後卻以失敗告終,但即使這樣,曹操還是這亂世的領導者,沒有人能改變他。還有一場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這一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這一戰勝利的原因是曹操奇襲烏巢的正確抉擇,再加上袁紹的輕敵,才讓曹軍三四萬人打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不得不說曹操過人的軍事才能,當我看到這的時候,我不禁說了兩個字:漂亮!

可是,有才能的人總是離世的早。曹操身上有一種叫“頭風病”的病,本來是可以醫治得好的,但曹操的疑心實在太重了,華佗說要開腦殼動手術,曹操身經百戰,經歷了太多事情,他誰都不敢太過於信任,心中總是懷疑有人要害他。哎!無奈一代亂世梟雄,就死於對他人的不信任。曹操離世時才六十五歲啊!

三國,如果沒有曹操,戰爭將會繼續下去,曹操是應運而生,他所做出的貢獻不是一點兩點,我只想稱他爲——亂世梟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3

一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4

二"三國終歸晉'......這個週末,我第五次把《三國演義 》看了一遍.三國演義裏有好多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武過人的趙雲,奸詐陰險的曹操,仁義愛民的劉備,......無不叫人稱奇.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爲他領蜀軍打過很多勝仗.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是空城計.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聽說司馬懿領雄兵十五萬向西城殺來,但是諸葛亮卻泰然自若,在城上撫琴,司馬懿不敢前進,撤退.

諸葛亮有着很高的外交才能,劉備兵敗時,是他說服了孫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洲赤收衆江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願將軍量力餓而處之!同時指出在這緊要關頭孫權"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孫權立刻反脣相譏:"苟如君言,劉豫洲何不事曹乎?"對孫權有意的諷刺,孔明採用激將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洲之室之胄,英才蓋世,衆人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世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爲之下乎!"談吐之間就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雖然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過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在赤壁之戰後期,曹操連環船被火攻,大敗.曹操逃亡華容道,孔明卻派關羽去堵曹操.可是呢,關羽接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念舊情,義放曹操.這對魏國滅蜀國創立了根.

第二個錯誤是司馬懿來取街亭,諸葛亮讓馬謖出戰,可是馬謖只會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戰中失敗.

親愛的同學,你們也來欣賞《三國演義》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

5三《三國演義》是部鉅著,讀後感想甚多,對曹操的印象最深刻,不能面面俱到,只清晰地記得曹操的幾次敗,仗。曹操確實敗得慘,敗得透,但是曹操就地反攻,捲土重來,可謂屢敗屢戰,且大敗之後必大笑。

初戰馬超時,曹操輸得割須棄袍,奪船避箭,可以說是狼狽不堪,只勉強撿回一條命。當時的曹操非但面不改色,且又是一陣大笑:“我今日幾爲小賊所困!”一面笑,一面已佈下疑兵陷阱。又觀察到馬超勇有足而知不足的弱點,吸取教訓,變硬拼爲智取,以塗改書信離間馬超、韓遂二人,遂大破敵甲。曹操在敗甲之際仍然成竹在胸,不爲勝負所亂,同時他的樂觀態度又安定了人心,是在難得。

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公,是曹操敗得最淒涼的時候。火燒之後,逃亡路上又值大雨傾盆,正是“火厄盛時造水厄”,寒風刺骨,人困馬乏,死傷無數。八十三萬大軍,幾乎片甲留,曹操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連連大笑敵人乏謀少智,小說戲劇性地一次次安排笑聲未停,便伏兵殺出。殘兵敗將屢次被殺得落花流水,更添一份淒涼。同值窮途末路之時,項羽也許會長嘆“時不利兮騅不逝”,拔劍自刎;同是被燒了一場的劉備,經一蹶不振,白帝託孤。曹操卻仍是大笑不止,奸雄本色。大敗之後,曹操“壯心不已”,過了四年,下江南再戰孫權。

“是非成敗轉頭空”,昔日的得失已是煙消雲散,但小說塑造的曹操在逆境中的頑強,仍是《三國演義》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