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關於《活着》名著讀後感寫作

讀後感1.99W

關於《活着》名著讀後感寫作

關於《活着》名著讀後感寫作範文1

活着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它沒有額外的喧囂浮華與功名利祿,它僅僅是生命的延續,是最自然的生存狀態,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這本書的正文有些太過平靜,平靜的有些令人髮指,生活將一個人的命運血淋淋的扒開,在好不容易結痂的時候又去揭開,在這種長時間不斷疊加的痛苦中本該吶喊、哀嚎的境遇下卻是以最不可能存在的平靜來展現,也正是這摸平靜讓人慾罷不能的沉浸其中。對於主人公富貴一生的困苦,作者只是平淡的敘述像太陽東昇西落像樹木春發芽秋天落葉一般,然而呈現給作爲讀者的我們確實久久的意難平,但也是這種反差讓我們悲憤命運的不公的同時也能奇蹟般的平靜以待情緒內斂正式生活。

故事內容是作者在偶然間結識了一位老農,並由此瞭解了老人的過去。老人名叫富貴,人如其名家中有些家產並娶了米店老闆的女兒,本應是富貴溫馨的故事奈何富貴年少吃喝賭樣樣精通,甚至當衆毆打跪在他面前求他回家的懷孕妻子,直到輸光了家產才幡然醒悟。

父親突然離世,老婆被孃家接走,一個富有的二世祖一夜之間成了中下貧民,上有老母下有女兒,連感嘆都來不及發出便被迫開始生活。妻子家珍產下幼子後仍帶着孩子來到一貧如洗的他的身邊,在生活中慢慢變好的時候母親卻病倒了,他拿着家裏僅有的兩塊銀元去請郎中,卻被國民黨抓了壯丁送往戰場,這一去便是兩年。從屍山血海中回來不易,家母離世女兒因病又聾又啞,但到底他回家了,日子雖然清苦倒也有了盼頭。

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爲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着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隻小羊,爲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小小一個人爲了不弄壞草鞋光着腳跑路,然而命運就是這麼不公那麼多人偏偏就只有小有慶一個人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活活被抽血抽死。可笑的是這位縣長是富貴的戰友。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徒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每個人的死都在意料之外,每每在你以爲不能再苦了的時候,餘華都會用他那冰冷的筆在你的心窩插上一刀,敦厚老實的女婿在上工的時候被砸死,最小的孫子竟被一碗綠豆撐死!可笑!可悲!

你看見衰敗。你看見頹唐。你看見離奇卻又平凡的人生。你只是抱着家珍說你們要好好過。你看見興盛。你看見圓滾滾的JN。你看見不孝和溫順。你看見生活怎麼樣折磨一個人。你看見老爺子無聲的長嘆。在田地的那一頭。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還是要活下去。所以富貴跟那頭叫福貴的牛說啊,福貴啊,你要好好幹活啊。

家珍和有慶都比你耕得多啊。生活,或者說活着,就是活着。

嗯,就像那誰說的,企圖探究活着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爲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呵,我們也許只需要像福貴那樣活着,像那頭老牛那樣活着。

也許因爲活着,所以才能夠分一點心去顧慮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但是很多時候卻將這二者混淆不清,我們需要的首先是生存然後纔是生產、生活。所以當你需要的或是想要的沒有實現時,不要輕易地沮喪和失落。因爲你已經做到了爲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那便是-活着。

嗯,就像那誰說的,企圖探究活着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爲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呵,我們也許只需要像福貴那樣活着,像那頭老牛那樣活着。

關於《活着》名著讀後感寫作範文2

餘華的《活着》屬於經典之作,被拍過電影也沒看,書也一直是從別人口中聽說,有一天,不同時段看到不同的人說“_x(一件事)讓我想到餘華的《活着》”,就決定看這本書了。

敘事類的小說看得很快,兩個小時不到就看完了,吐槽一下這本書應該是被翻譯成很多個版本,自序都有很多個國家的翻譯版本。

裏面很經典的一句話應該是: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一開始不太懂吧,看完後覺得大概就是我不是爲了除我以外的任何人而活着,我是爲了我自己而活着的。

主人公福貴真的是剋死一家人,過於戲劇化和悲劇了,想起在醫療還不發達的時候,發燒感冒都覺得像是得了絕症,沒錢治病明明是小病都覺得只能在家等死,頭暈乏力只知道喝熱水和躺着休息一下。

只能說命運太捉弄人,生死都發生在一瞬間,作者用樸實的語言敘說着一次次主人公親人的離去,沒有很大的天災人禍,死因都很平常,福貴沒有一次想過輕生,總覺得這部小說適合出個節選,放在高中語文閱讀理解上,畫幾處劃線句子,問此處主人公的心境如何,如果你是福貴,你有什麼想說的?體會到高中語文閱讀理解的魅力了,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魅力,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

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的時候,他救下了馬上要被宰掉的牛,被告知它只有一兩年不到的壽命了,他說夠了,他也差不多隻有一兩年不到了,能夠陪伴它走到生命的盡頭了。

年紀越大越覺得陪伴很重要吧,年輕的時候或許想要的是自由,現在想要的是有人陪伴,有人陪着去旅行,有人陪着逛街,可以有相對獨處的時光,但是偶爾的一兩個好友陪伴一起聊聊天,就覺得收穫了簡單的快樂,之前覺得一個人旅行很酷,現在覺得一個人旅遊除了酷還有一點孤單,沒有人分享心情沒有人幫忙拍照沒有人肩並肩走在旁邊就很缺乏安全感。

享受獨處,渴望陪伴,一個人也可以去做這件事,但是兩個人去做會快樂加倍呀,也體會到了伴侶的重要性,最近散步,一家三口,感受到了父母陪伴我,我陪伴父母的感覺,長長的路上我們有一句沒一句的說着,到了跳廣場舞的地方,我陪老媽跳舞,老爸一個人兜圈,兜累了就看我們跳廣場舞,還在父母身邊的時候,就多給陪伴吧,昨天是中秋節,這種感覺更加強烈,頓頓都是團圓飯,所以中秋節也不是很特別的一個節日了。

老黃牛陪伴着福貴度過他最孤單的一段生命的盡頭,他說有想說的話就對它說,儘管它不會迴應,但是它會傾聽吧。

文章最後一段話是“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都說看了《活着》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確實,今天抽出去考察,兩天半要完成三十家企業老總的考察,三十家企業裏還有七八個在鄉鎮的,有可能週六都要加班考察,考察完還要回來寫材料,但是居然可以從夾縫中感受到幸福感,零碎時間看書,中午能回家睡個午覺,抽了半個小時堅持打卡每日一畫,還有可以抽出時間寫個文章,其實哪怕每天忙碌,只要花一點點時間來感受生活,就還算是幸福的。

開會的時候會拿着練字本練字,看起來大家都在認真記錄,我似乎也在認真記錄似得,晚風吹過,擡頭看看天空,感受到那一瞬間的愜意,所以生活是自己的,快樂不快樂,幸福不幸福取決於心情,我想福貴也是一樣吧,哪怕命運這樣捉弄它,他還是活着,尋找老黃牛陪着他,而相比之下,我們就要幸運多了,我很滿足了,快樂是基礎,追求的是更快樂更幸福。

關於《活着》名著讀後感寫作範文3

人世間每天上演的不是生離,就是死別。也許年少時我們面對親人的離世覺得痛苦萬分,可是年老時那種悲痛早已經化爲司空見慣的習以爲常,而中間的這個過程我們只能選擇活着,並且好好活着。

餘華先生曾說:“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是的,人生何其短暫,誰又能活過時間呢?用這樣來解釋死亡可能也是給在世的人一點安慰吧!

讀餘華先生的作品時,我還尚小,約莫剛國中畢業,那時候就覺得《活着》這部作品就是一個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很同情故事裏面的福貴,覺得這世上最悲慘的人也莫過於此。

餘華先生的作品吸引的讀者,應該大部分都是80後,因爲更加貼合那個時代背景,從而產生共情,當然還有我這種口味比較獨特的90後,就喜歡他那種犀利的筆鋒。

餘華先生是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談及到先鋒,可能有人要問了,什麼是先鋒文學呢?首先“先鋒”一詞,最初是源於軍事用語,19世紀初始於法國_,後面轉向文學藝術。而“先鋒文學”就是指那些反對傳統文化,刻意違反約定俗成的創作原則及欣賞的文學。餘華先生在此文風上就頗有建樹。

都說了解一部作品,首要是先了解作者。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1983年開始創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着》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有影響的十部作品。1998年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而《活着》這部作品也被中國影響力的第五代導演張藝謀改編成了電影。我是先看的電影后讀到小說的,電影和小說相比,電影可能更加溫暖一些,至少讓人覺得有些盼頭,而小說則顯得更爲殘酷。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加喜歡小說。魯迅先生曾說:“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因爲生活永遠不會像電影一樣給你預設一個充滿溫暖的結局,它總是在平淡的日子冷不丁的給你一劑意外,讓你猝不及防,真實並且感受真切。

那《活着》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其實故事很簡單,用一句話就能講完,主人公福貴,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黃牛生活在世上。其實看完這句話,你也許會覺得,這也沒什麼,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悲慘故事而已。

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所愛的人一個接一個的離去,而你卻要笑着活下去。福貴的兒子有慶,覺得能救縣長夫人是很有面子、很光榮的事情,於是他躺在了手術臺上,開始覺得頭暈,後面覺得越來越暈,到最後血被抽乾,死在了手術臺上。不敢想象一個孩子最後死亡的歸宿,竟然是獻血被抽乾,最後失血而亡。當時看這一段時,真的不寒而慄。

福貴的父親,被前來討要房契的龍二氣死;福貴的母親,生病死去;福貴的妻子,軟骨病去世;兒子,爲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生病變成啞巴,在生產時大出血而亡;女婿,在做工時,被水泥板壓死;外甥,因爲太餓,被幹豆子撐死。誰能想到,經歷了一切苦痛的人,上天卻格外眷顧他的生命,讓他活着,一直平平安安的活着。

之前說這個故事我國中畢業就已經讀過,去年的朋友的婆婆因癌症離世,我又拿出來讀了一遍,愈發認同這樣一句話:“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並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告訴她,婆婆只是走出了時間而已。但我並非局中人,也知道,去世的人雖得到了解脫,可是活着的人真的需要勇氣。因爲她以後的日子都沒了她最愛的人,最懂她的人。

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的勇氣可能真的不是常人所擁有的,但是我相信那個時代一定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福貴,沒有什麼比活着能更好地尊重生命了。

每次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都很喜歡讀餘華先生的作品,每次都能有不同的領悟。開心的時候,看看《活着》覺得這樣的生活多麼來之不易;不開心的時候,看看《活着》覺得自己的處境也沒有福貴那麼慘,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讀餘華先生的作品就像蒜蓉配着老酒,陣陣的諷刺與辛辣。喜歡他冷漠地凌遲着現實,通透且難以忘懷。如果嘗過餘華文字的那種苦,你會更加珍惜現在所獲得的那一點滴的甜。

關於《活着》名著讀後感寫作範文4

如果說活着只是爲了證明自己存在,那除了生命還有什麼是我們存在過的意義呢?我們活着享受自己的生命,我們把生命過得像那麼一回事,用自己的方式定義生命!

如果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先離開我們,在出乎意料的時候。那麼,在他們離開後我們用什麼去永遠的記住,是否一個人死去後就真的沒有了,那些離開的我們愛着的人我們是不是該代替他們更好的活着。活着如果過得孤獨,那麼是否還要選擇活下去。也許現在的我們輕視的生命,是那些掙扎在生死線的人所奢望的未來。不知道從何時起只有死亡才能喚起人性,才能喚起敬畏。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們用生命去_,挽回自己的權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生命成爲附屬品,只爲證明愚蠢無知的愛情!

在看完小說《活着》之後,我才稍微明白生命的厚度。主人公福貴在曾經是個不管世事的公子哥,年輕的他敗掉了家中的田產和房子,氣死自己的父親。那是的他和現在的許多人一樣對生命沒有任何定義,直至生活落沒,母親因得病沒錢醫治而死,兒子爲縣長老婆獻血而死,老婆因生活貧苦病死,就叫女兒也因生孩子而死,女兒爲他留下的外孫也因爲飢餓而吃豆子給撐死啦!人一生最痛苦的,我想莫過於陪伴你的親人一個一個的離開消失,而你只能目送着他們一個一個離開。彷彿在福貴的心中,他的家人並沒有真正的離開,他們把生的意義交託在福貴手上。每次看到福貴一人在田間伴着老牛耕作,嘴裏還念着“家珍、鳳霞、有慶”的時候,眼眶總會涌出淚水,中國式的活着不是咆哮,不是掙扎,而是默默忍受。

這個曾經的闊少因爲年輕的無所顧忌和爲所欲爲毀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又在而後的歲月,用自己的雙手親手埋葬了六位親人。這到底是老天對他的眷顧還是懲罰。而他自己總在牀頭放上十元錢,村裏的人都知道那是給替他收屍的人的,他們也知道福貴在要和他的親人葬在一起的。活着的背面其實就是死亡,就算最後留下的只有福貴一人,對於死亡他沒有恐懼,也沒有期待。他只是準備着。

生命正如吃飯睡覺一般平常,如果沒有出生的喜悅,沒有死亡的痛苦,也許生命真如凡事一樣平常。正因爲人們敬畏生命,才害怕生命終結。

關於《活着》名著讀後感寫作範文5

餘華的這本《活着》被幾個朋友推薦過了,不知道我是出於偏見還是什麼,總覺得這本書大抵描寫的也是五六十年代農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這類書大多稱之爲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個單純喜歡讀故事的人,喜歡高潮迭起、迂迴曲折,對這類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

和朋友聊起讀書,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應該看看了,從下載下來到讀完,兩天時間,像着了迷似的,越讀越被深深的打動,越是停不下來。

一個人的一生裝進了一本僅僅幾百頁的書,沒有對人物心理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簡單的敘述。講的人娓娓道來,平靜的敘述,聽的人心裏卻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大概就是餘華的高明之處吧!

福貴,又富又貴,多好的名字啊,這也是他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貴,可他的一生卻是潦倒窮困、厄運相隨。年少輕狂,仗着家裏吃喝嫖賭,等到輸光家產,父母離世才幡然醒悟,但覺悟、改變並沒有阻止厄運的腳步,在那個年代生活本就難以爲繼,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又相繼離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與一頭老牛爲伴,書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活着不是爲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對福貴而言只是一種生活狀態,他的心經歷太多苦難,已變得波瀾不驚,看透人生的磨難,才豁然開朗,才能夠平靜的敘述那些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安靜的度過人生的黃昏。

福貴的故事能夠打動人不是因爲命運給了他接二連三的打擊,而是那種經歷苦難、看破人生後的豁然開朗,親人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離奇,但卻是異常痛苦的,當親人相繼離開後,福貴大可以一死了之結束這悲劇痛苦的人生,可他沒有,他選擇接受,好好的活着,種種地、唱唱歌、和老牛說說話,他困苦的一生讓人感慨,但他平靜的講述才真的讓人心疼,真的打動人!

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容要承受衆多難以接受的痛苦,卻依然要堅韌、頑強,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義罷!

PS: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書越讀越深刻,看來以後讀書得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