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新版《活着》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48W

新版《活着》讀後感多篇

最新《活着》讀後感1

讀《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一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最後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爲爲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之後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應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爲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活着是爲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明白什麼是活着,他只明白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是爲了幸福,只爲了感情,只爲了養家,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做官,只爲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期望,於是他們也選取了在這個世界上不見。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取了後退,之後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此刻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一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久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一天都期盼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應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能夠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裏陽臺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能夠跨出陽臺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能夠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之後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情緒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阿!

是阿,人只要活着,就有期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最新《活着》讀後感2

一本好書是怎樣的?很簡單,凡是讓你動之以真情的書便是好書。那種書像擁有魔法,揮動仙棒,讓你心中充滿了激情,久久迴盪,而後留下一種感動,或喜或悲。這就是好書的魔力,他能賦予你力量,或影響人生路,或改變價值觀……而《活着》就是這幺一本好書……

——題記

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所以,人們都珍惜着。生命是一個過程,譬如畫畫,如何用色彩將一張白紙變得美麗;譬如寫作,如何用字符將一個故事表達;譬如唱歌,如何用音樂將文字吟唱……生命的意義,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果,而是過程。這個過程叫做活着,那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付出了什幺,又得到了什幺?我們不斷昇華自我,又爲了什幺?回答是我們付出了努力、汗水……得到了生命的延續,我們昇華自我,爲了生命的精彩。總而言之,我們無論做什幺,都是爲了活着。

那幺活着又是爲了什幺?財富?知識?親人?都不是,我覺得,活着就是爲了活着,很純粹,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有人說: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似乎是對的,所以纔有謊言,纔有人不斷編寫結局完美的故事。或許那個放羊的孩子並沒有錯,或許牛郎一直挑着孩子在銀河的一端等待和織女相會。曾經,我是這幺認爲的。

但餘華筆下的福貴告訴我,人是可以揹負着殘酷的真實,活着。

覺得憂鬱是個美麗的詞,絕望是個現實的詞。但,《活着》告訴我,人可以爲活着而憂慮並思考着,而不是花費時間走到落葉堆裏去憂鬱;人可以將生命走到盡頭,但在盡頭等着的決不是絕望,也許是世外桃源也說不定。換言之,絕望在世上是個美麗的修飾詞,但並不是以一種真實存在的!

進入福貴的世界,前半個世紀是光鮮亮麗的,漫天飄蕩着自由與不羈,是如此愜意,若是我,恐怕也難以逃脫沉溺的命運。世界本來就這麼現實,這麼殘酷,對與錯,不再單純,而是由社會背景決定。在決定命運的賭局時,龍二的狡詐,也許並沒有錯,只是爲了在那個動盪的社會生存,是爲了活着。福貴的單純,反而是他致命的錯,世間的險惡,豈是他這個悠居深宅大院的少爺清楚的?

從賭博輸的那天起,福貴便成了一介草民,似乎有點天子被貶爲庶民的感覺,反正,從前的房子是他人的,從前的田地是他人的,從前的好友也形同陌路了,彷彿全世界在一夜之間翻了個個。福貴年邁的爹,不知是否是受不了這個打擊,死了。我想他爹較後來的人來說應該是幸運的,畢竟沒受那麼多的苦。爹死了,可生活還得走下去,我不知道福貴是以怎樣的心情去向龍二借租原本是自己的田,但我想一定不會好受。從此,福貴拿起了陌生的鋤頭,開始農作。

福貴他娘,一把年紀,還必須開始學習如何過生活,禍不單行,最終還是病了。福貴進城爲她請大夫,卻被抓去當兵。經過許多波折,福貴終於回到家,他娘在他走後過了兩個多月,死了。女兒鳳霞也在一場大病中成了啞巴。兒子有慶也早已出生了,卻不認識自己。心情或喜或悲,具體只有福貴自己清楚。然而在那個大動盪的時代,磨難並不單單發生在福貴身上,詐騙福貴家產的龍二被認定爲大地主,被抓了,他在被抓時,不斷喊着,"福貴,我是替你死的!"

這也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

不幸,還遠遠沒有停止。福貴說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爲生孩子死的,有慶是爲了別人生孩子而死,而鳳霞則是自己生孩子,他倆都是苦命的孩子。接下來的是鳳霞的丈夫,在工作時出了意外。最後是鳳霞的孩子——苦根,吃豆子撐死的。

所有的親人都走了,只剩福貴一個。難以想象,他是怎樣用自己的雙手捧着一把一把的黃土,將親人掩埋。更難以想象的是這個人,居然還有勇氣,繼續走人生路,繼續活着。不可思議!

這是命,福貴的命,註定是要這樣的。福貴沒有背棄他的命運,而是決定和命運做朋友,和他同生死,共命運,哪怕是在如斯困苦田地。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背棄命運,即放棄生的希望,放棄好不容易纔得來的生命。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既然你的父母將你帶到了這個世上,就肯定希望你能好好活下去。人,活着,不單單是爲自己而活,還爲別人的希望而活,活得出色,活得漂亮。

人只有一次生命,即使擁有第二次,那也不再是原先的自己了。生的寶貴在於他只有一次機會,不能反悔,如時間般,過去了,就無法挽回,我們只能興嘆一句,好好珍惜接下來的所有,珍惜活着時的每一分鐘,每一秒,直至死亡

有人說,生的價值,要在你死去時纔看的到。當你看見你的肉體,躺在冰冷的棺木之中,請不要害怕地立即離去,請你花費一些時間,數數別人爲你而流的如珍珠般寶貴的淚水,那是你生的價值,是你所擁有的希望,很美好,很純淨,感覺上,像冬天裏的雪花。

我並不否認奧斯特洛夫斯基對生的看法,只是我認爲,活着就是活着,只求無愧於天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憑着一顆赤誠之心,或爲國,或爲民,或爲自己。活着就是要昂首挺胸,不是畏首畏尾。不但,要靠別人的希望而活,也要讓自己成爲值得別人依靠的希望!

最新《活着》讀後感3

合上書本已是深夜,閉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涌現,撞擊着藏在深處的靈魂,《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同時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講述主人公富貴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難時,也令我從中深受啓發。

福貴年輕時貪圖享樂,以致傾家蕩產,父親不久便被氣死,母親也相繼離世,原以爲命運到這裏便會有一些的好轉,但往往事與願違,幾年平靜生活過後,接踵而來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得福貴與一頭老牛在世上相依爲命。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與他的家庭身上,但當厄運來臨時,福貴並沒有自哀自憐,在稍許的麻木後,又開始迎接生活的挑戰,以一己之力承擔着照顧這個破敗家庭的重擔,他始終沒有放棄生命的想法,即使在這個世上他僅有一頭牛,幾畝田與破茅房。所以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尾時,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我已經被這堅強的意志所打動,我明白了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時,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僅與一頭牛相依爲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於常人,我們更會精神抖擻,充滿這鬥志。

《活着》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召喚着我不斷前行。有人會認爲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體現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最新《活着》讀後感4

看完了餘華的《活着》,不明白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說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爲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着;說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實,福貴的人生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途:從身爲地主的浮華到敗家後遭壓迫;從被國民黨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軍回家團聚;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

書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此刻一向盤旋在我腦海中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給鎮長的女兒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彷彿看到有慶嘴脣發烏,臉色鐵青地呢喃着頭暈,我彷彿觸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醫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一把有慶,卻被什麼阻擋着,只能眼睜睜看着,心發憷。其實有慶是不是代表着那個年代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之士呢,他們一腔熱血被時代活活抽乾,成爲有權階級的美食。

畫面一轉,是老人福貴和他的老牛福貴。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餘暉中發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敘述爲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下午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正如作者所說,很少有人能這麼詳細地講述自己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爲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着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鉅細。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人福貴“責罵”老牛福貴道:“這天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明白你年紀大了,也就不說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那裏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麼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說,:“如果它(牛)明白只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麼搞笑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着自己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後,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時飛揚跋扈的少爺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症不能幹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又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彷彿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那裏流着誰的眼淚呢

原先,《活着》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最新《活着》讀後感5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躲閃,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淺難以以厚薄而論,因爲它們載負的無不是思想的洪流。我時常想着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衝擊人的視聽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靈,撞擊思想,潛入意識。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盼——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最後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後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着,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望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

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留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留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地活着——已成爲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