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我讀弟子規有感

讀後感2.13W

                       我讀弟子規有感

我讀弟子規有感

 

不久前,和一朋友聊天,談到高科技發展、經濟繁榮、人們爲追求和享受可以用慾壑難填來形容、到近幾年不斷髮生海嘯、地震、火山爆發、旱災、澇災等,聊天結束後,朋友極力向推薦一本書,說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同時還送了我兩張光碟,我迫不及待地看了光碟,然後又如飢如渴地讀了那本《弟子規》的書。

如果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這本書我斷然不敢讀,即使要讀也只能一個人偷偷的看。可今天不一樣了,可以百家爭鳴、言論自由。因爲在我沒有完全讀過《弟子規》之前,雖然偶爾也從父母的口中聽到相關的語言和思想,對於我來說,要真正去理解和接受那些東西的確很難,難的不是意思上的理解,而是覺得那些思想與現代文明不相適應,總覺得格格不入,總以爲在現代文明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以至於時常用一些自以爲接受過現代文明教育而去牴觸和駁斥。    當我反覆看過《弟子規》,再回頭看那兩盤光碟,尤其是淨空法師以他那淵博的學識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和諧振救危機》的道理,以佛的胸懷、以道的理論結合自然法則爲人們闡述一個又一個的科學道理。我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慨,《弟子規》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文化精髓,是五千年文化的結晶,他之所以璀璨,那是因爲他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上至君王將相,下至貧民百姓。而且至今西方的哲學家、政治家同樣也在不同程度上倡導中國的儒家文化。可是在近代中國特別是現代中國反而將這些遠古的、人類文化的精髓丟棄,現而今很多的後生們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弟子規》了,不知道這些文化寶藏的可貴。特別是在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雖然很多人也在感嘆,當今社會的不安寧,但卻不知道拿什麼去振救。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在漂浮不定的塵世裏,不知爲何而來又爲何而去。更別說什麼是“首孝弟。次謹信”了,不講道德倫常,雞鳴狗盜、殺人越貨、不認父母、拋棄孩子之類的事大有存在。少年因殺人、搶劫、強姦犯罪的也不在少數。想想用一句世風日下也不爲過,就象淨空法師所說,真到了讓全社會來振救我們的危機的時候了。   再看看我的世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吧。在浩渺無窮的宇宙中,在滾滾海里,地球細如塵埃,可以想象其脆弱,用地球與人類的危機無處不在仍然不爲過,然而導致這些危機的根源是什麼?難道不是人類嗎?從近代史上的一戰、二戰到今天戰火不滅、仍然硝煙瀰漫的海灣戰爭、核戰爭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人類的哭泣,還有地球的呻吟。加上人類永無止境的對地球的索取,科學的發展在託開人類文明史的同時也注入了人類與地球的不和諧因素,導致各種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回報“。我們可以深深感受到來自世界人類的、自然的災難一天比一天的嚴重,許多有志之士也莫不爲這樣的時代潮流擔心着。我們也深信,如果再不好好挽救這個社會、糾正人類的貪婪,這個人類世界以及賴以生存的地球恐怕也就岌岌可危了。    如何去振救人類、振救地球。就象淨空法師所說,首當從教育做起,讓地救球人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的母親,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如何教育?衆所周知,每一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與之最早接近的就是父母家庭,只有給予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才能孕育出優秀的下一代。我們現在看到社會的動亂,大多可以說源於家庭不健全。如何來改善這樣的社會,從教育着手是關鍵,而教育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纔有可能更好地接受學校和社會的教育。今天重提《弟子規》,也是爲了讓我們這代人更好的維護這個人類社會的秩序,尊重自然法則,教育好下一代已經成爲我們這一代人的本分和責任。    因爲《弟子規》是一本教化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一個人的基礎規範。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行爲規範,“講孝悌,泛愛衆,而親仁”,做好自己應做的本分,那麼不但你個人修爲得到進步,爲已,可以讓你的家庭幸福美滿,子孫世代因爲你的修行賢德而得到福佑,如若世代傳承下去就可以讓子孫世代安康、世代興旺,讓優秀的賢子孝孫代代相傳。對社會人類,可以創造和諧先賢的典範,如若我們人人都能如此,那麼陶淵明的世外桃園就不是傳說了,讓整個人類社會和睦相處、夜不閉戶可以成爲我們的現實了。光碟中所說湯鎮,我覺得就是《弟子規》宣傳教育的結晶。那麼在其他地方,甚至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借鑑和倡導。   回顧我們的歷史,我們的祖先,他們尚且知道重視兒童早期教育,從小就瞭解應該如何把小孩教好。爲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爲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很純潔。在這個時候你就要好好的教育他,如果你教他行善,他就是善;你教他作惡,他就變成惡了。正所謂《三字經》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意思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孩子從小受到不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爲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就象戰國時的孟母教子一樣,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爲的就是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有一次是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你教他讀書,他就會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愛,他會友愛。你講故事給他聽,他會牢牢的記住。如果小孩錯過良好的教育階段,是非常的可惜。

而今,我們也看到很多家長憂心忡忡,覺得自己的子女很難教,不知道如何教起;同樣也很擔心社會上那麼多的誘惑,即使在家裏好好教,恐怕抵擋不住外頭的誘惑。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每一個做家長的都有一日三省悟之身,時常檢點自己的過錯,以自己的行爲去影響孩子,每天看看自己有沒過錯,自己的行爲是否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有沒有因自己的言語造成孩子行惡的誘因。如何把自己的子女從家庭教育、從根本做起,是每一個父母人生的必修課,只有真正修好這門課。那麼你在家爲人父母、在外受人尊重,處處都要做到正人先正已。所以不倡導《弟子規》這本書先從做家長的學起,不能單單隻用來教育孩子,而是首先自己被教育了,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包括影響身邊的人,以身作則才能成爲表範,子女纔會更好的效法。
  只有用心來學習《弟子規》的人,纔會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要如何做好人;不會做人,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俗話說做事必先學做人一樣,做人最主要的根本,是要從孝悌來入門,如果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和尊敬的人,那麼這世上還有什麼是值得他尊重的呢?《弟子規》這一本書,可以說完全融入儒家經典的精華。我們從“學而篇”裏所摘錄一章“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來細細品讀,認真領會,就知道是儒家用來教導所有學生、弟子,應該要如何盡到一個人的本分。通篇讀來逐步展開,幾乎通通是教育我們如何做好一個人,其根本也是如何去落實到行動上。只有在明白《弟子規》的綱領之後,才能深入它的義理所在,才能完全明瞭它的內在含意,纔有辦法真正去行動、去落實。全篇讀完,給人的感覺都是對人的行爲進行良好的規範,如果我們都能句句落實,我想我們的修爲也就會成爲人之楷模、典範了,賢人也好,聖人也罷,他們不都是通過自己的行爲典範去影響別人、教化別人,才成爲人之先賢的嗎?我讀《弟子規》不是爲了吟誦,而是一種學習、一種潛移默化領悟、一種心行的修爲,從內心去接受他。用一種淡定的目光去感受我們的世界,用淡泊的心態去處理名利和功德,用沉靜的意念,去分析和觀察喧囂的塵世,直修到對名利不動慾念,修到坦然面對得失,真正做到“得時淡燃、失時泰然”。只要一生心存善念,常懷感恩,天地也會厚之。《弟子規》這本書他還能讓人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人的一生要“活到老,學到老”,人,一日不學就會被人類、社會、自然所淘汰。既然一生都在學習,理所當然一生都是學生。所以我認爲,要實現人心一統,是應該把老祖宗的東西揀回來的時候了,用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去學習,無論老少,大家都來學學《弟子規》,都來了解和明白這個“規”的含意。人人規範自身的行爲,明白大千世界自然的道理,個個遵守自然法則,懂得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明白人類應明白的道理。從《弟子規》這三個字中,去了解這一本書的真正用意,那就是《弟子規》教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善良的人,做好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好一個有禮貌的人,做好一個人有社會公德、守社會秩序的人。

單位:貴州華電大龍發電有限公司

姓名:左學鳳

電話:13885642863

                                     

 2010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