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如夢令》有感(多篇)

讀後感2.84W

讀《如夢令》有感(多篇)

讀《如夢令》有感 篇一

夜晚,我做完了作業,從書架上取下一本《國小經典誦讀》,隨便翻看起來,碰巧翻到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剛開始有些字詞不理解,看了下面的釋義,我的眼前彷彿也浮現出這樣一幅畫!詩人喝醉了,正值傍晚卻忘記了回去的道路,直到盡了興,夜幕降臨,才調轉船頭,準備回家。卻搞錯了方向,小船誤入了藕塘深處,面對周圍層層疊疊的荷花,詩人不知如何找路回家,發出詢問,誤打誤撞時驚醒棲息的鷗鷺等水鳥飛向夜空。

當我細細評賞《如夢令》這首詞,看出了作者匠心獨運的創作手法,她將事物、情景、心情融爲一體,流露出一種獨特的心境。“誤入”和“不知歸路”互爲照應,顯示了作者的忘情心態,或許是被滿池的蓮葉、藕花所吸引,盡然沉醉其中,不知歸路;讀到“藕花”,可以看出郊遊的時間在夏季,這也是我們許多農村孩子最嚮往的季節,最喜愛涉足的地方。“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依稀呈現在眼前。“爭渡”,我也彷彿能體會到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也看到了自由棲息的水鳥被詩人時至傍晚急於離去的響動所驚嚇,撲騰撲騰四散飛去的有趣畫面。

我明白了在這首詞裏,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遊,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入藕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反映出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後來聆聽老師對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生活解讀,我瞭解了詞人難得的生活體驗,詞作事借景現,情寓景中,交融滲透,給人以藝術的美感。

讀了這首詞,再細細品味一番,我也似乎走進了荷塘,沉醉於美妙的荷塘情景之中,紛紛飛去的水鳥,似乎被我的突訪所嚇跑,而我卻迷失在美妙的荷塘之中……

讀《如夢令》有感 篇二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生活小記是詞中的精品,也是代表李易安在詞學地位的重要作品,全篇在短短几行詞句中,爲我們呈現了醉人和人醉的生活樂趣,反映了作者閒情雅趣,也讓我們看出了平凡語也驚人的最高境界,宋朝的風流士大夫們的安逸縱慾靡靡所有的男人都已被豔欲物慾所矇蔽了雙眼。

可是歷史總是有玩笑的,例如易安,柔弱的女子,一派的婉約,竟然也能寫出如此性情的作品,不可不謂之是全才的女子,稱讚是要理由的,成全是要用方式的,李易安的影響不亞於柳永,不輕於辛棄疾,是因爲好的作品就是好。

通俗來講平常人看詩或詞,第一感受是評價好壞的重要因素,詞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淺入深出達到感官上的美,便成爲重中之重,所以學詞應從名家名篇學起,並不無道理,因爲好詞總要符合三個條件,一上口二深刻三境界,其中境界是中心,深刻是貨色,上口是陪襯,李易安是用景的高手,從這首詞的結構安排,從詞的立體感受,循序漸進細水長流漫不經心臆想濃郁,特別是高潮部分爭渡一詞重複,並且加上反詰的問答,營造出一幅像迷宮的山水畫一般,勾起了人無休無止的幻想。

所以說人若到了境界成了精,便一定物極必反,這是有一定學問和道理的。

如果拋開或遮住爭渡爭渡後頭的那句驚起一灘鷗鷺,我想很多人也會賣弄風騷填上這一句詞,可惜了即使你全力用盡也不會如易安這樣寫,反倒是用一些豔詞麗語來襯托,不要忘了這是不行的,如果你疊字疊的過李易安,如果你表達流露真情的方式也就是說捏字造句化爲人與物一體,我想你也是大家。

因此試想在一盤清淡的湯里加上重油,那會好吃嗎?不那隻會噁心。

由這個邏輯來推斷恰到好處的通篇俗和真情真意的雅,兩者各爲其主纔是真性情,才能規規矩矩,易安似乎特別懂這一點,而且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我們不妨把讀詩詞認爲是與古人的對話,至少算是交流,那麼才能夠真正理解詩詞的意義。

總是在夢裏遇見易安所描寫出的場景,醒來後發現眼眶裏有了眼淚,多麼嚮往的生活,這也許就是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爲此在絕望中我學會了重生。

讀《如夢令》有感 篇三

我酷愛古詩詞,尤其喜歡李清照的詞。李清照(1084-1155),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早期生活優裕,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首詞就是李清照早期悠閒生活的寫照。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從“常記”可以看出這是追憶,“溪亭日暮”交代了地點時間。說曾經記得有一次在溪水旁的亭臺上喝酒,天色晚了,喝醉了酒,迷失了回去的道路。“沉醉”說明醉的程度深,已經是昏昏沉沉,所以才“不知歸路”。“沉醉”二字流露出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是說玩耍盡興之後,纔回到來時乘坐的船上,準備返回,可是因天色晚了,又喝醉了酒,結果糊里糊塗把船划進荷花叢中。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在荷花叢中手忙腳亂,撥動船槳尋找歸路的神態。由於她划船的動作急,響聲大,所以把宿在水灘上的鳥兒驚醒,飛了起來。一個“驚”字我彷彿看到了作者心慌意亂、汗流浹背的可愛模樣。

這首小令雖篇幅短小,但表現的內容卻豐富多彩。先寫亭上飲酒,繼寫興盡晚歸,再寫忘卻歸路,誤入荷花塘中,最後驚起宿鳥。至此,全詞戛然而止,言雖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

本詞的意境優美,詩情畫意。在恬靜淡雅的畫面勾勒中,作者早期閒適風雅的生活,瀟灑豪放的性格,也就十分鮮明地表現出來。閉目遐思,我彷彿也走進了這美麗的畫卷,使我久久沉浸在一種清新愉快的感受中。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