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擺渡人讀後感(彙總48篇)

讀後感2.79W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8篇《擺渡人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擺渡人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擺渡人讀後感(彙總48篇)

篇1: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兩部全看完了。擺渡人:引領各自負責的靈魂穿越荒原走向靈魂最終的歸屬地。

第一部中,擺渡人崔斯坦與其負責指引的靈魂迪倫在穿越荒原的途中歷經種種磨難,並互生好感。最終崔斯坦選擇放棄了擺渡人的職責,跟隨自己負責的靈魂迪倫穿越回了人世,做了回凡人。並因此兩人之間產生了一條隱形的紐帶,彼此無法分離。

第二部中,擺渡人蘇珊娜見認識已久的擺渡人崔斯坦與其靈魂迪倫成功的離開荒原,穿越回人世後,也有了要跟隨崔斯坦一起做回凡人的念頭。因此決定利用其負責指引的靈魂傑克,並跟隨傑克一起成功穿越回了人世。兩人之間同樣產生了一條隱形的紐帶。

擺渡人崔斯坦與擺渡人蘇珊娜跟隨各自的靈魂穿越回了人世後,荒原與人世之間留下了一個破洞,給荒原中的惡魔穿越到人世大開殺戮留下了機會。

審判官降臨,先數落擺渡人崔斯坦的種種罪行,崔斯坦與審判官約定,給三天的期限消滅來到人世的惡魔,並修補好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在與迪倫一起踏上消滅來到人世的惡魔與修補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途中,遇上了另一擺渡人(相識已久)的蘇珊娜與傑克。

起初蘇珊娜對崔斯坦謊稱是跟着崔斯坦與迪倫的那個留下的破洞一起穿越過來,之後不得不坦白,自己利用靈魂傑克穿越回來並留下了另一個破洞。最終在四人的努力下,把所有穿越來到人世的惡魔消滅並修補好了兩個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在此過程中,蘇珊娜意識到自己只是崔斯坦相識已久的朋友,而迪倫纔是崔斯坦真正的靈魂伴侶。

三天期限到,審判官再度降臨,同樣的數落擺渡人蘇珊娜的種種罪行,蘇珊娜無可辯駁,而傑克選擇離開蘇珊娜(離開的結果意味着選擇死亡)。

審判官最終判決,讓蘇珊娜回到荒原,重返自己的崗位(相當於死刑判決)。並說:蘇珊娜與傑克之間的紐帶是黑色邪惡的,全由貪婪和自私結成。而崔斯坦與迪倫之間的紐帶明亮、淨朗,閃着光芒,不願將這光熄滅。假如今後還有任何惡鬼出現在此地,並要崔斯坦與迪倫來善後。

讀到最後,筆者想起了兩隻狼的故事――一天晚上,老爺爺與孫子們圍爐夜話,老爺爺說:“孩子們,在人們的內心深處,一直住着兩隻狼。這兩隻狼一直在進行着一場激烈的戰鬥。一隻是惡狼,它代表着畏懼、虛僞和謊言;另一隻是善良的狼,它代表着勇敢、誠實和愛。”在這部小說裏也訴說着相同的觀點。最終擺渡人蘇珊娜因自己的私慾,把自己引領的靈魂一併帶入了歧途。在慶幸着崔斯坦與迪倫美好的結局時,對蘇珊娜與傑克的結局感到惋惜…

篇2:擺渡人讀後感

今晚終於把這本書看完,心裏有種溫暖的感覺讓人又相信了愛情。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書中一開場展現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不開心的學校,敏感而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而又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曾經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後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或者說本書還是一部非科學類的書,是的,出現了人死亡後的靈魂。

雖熱主人公在列車意外脫軌中死去,小女孩的靈魂在漆黑中看不見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掙扎着爬出列車,然後她看到了唯一的一個人,來帶領她的靈魂到另一個世界的人----擺渡人。擺渡人一路上帶領着小女孩的靈魂翻山越嶺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迴避着女孩各種問題,不願直接告訴女孩已經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過程中發現身體奇怪的表現,逐漸接受了肉體已經死亡的事實。情竇初開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難中漸漸喜歡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她情真意切的關心與信賴,逐漸喚醒了擺渡人幾百年來內心深處麻木的情感。然而,擺渡人的工作決定了當他送女孩到達目的地後,他將再也不能見到女孩。

人性的迴歸,可以讓人找到真實的自我;愛情的力量,可以讓人戰勝恐懼。曾經自卑,軟弱的小女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爲了自己內心真實的願望,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經閱遍人間生離死別幾近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美好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情。最終人性的偉大改變了命運,面對未知的恐懼,女孩與擺渡人勇敢的選擇了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在一起的決定。他們一起回到肉體死亡現場,然後奇蹟發生了,他們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類,可以如願以償的生活在一起。

閱讀《擺渡人》,更像是跟隨主人公曆經一場關於心靈變化的歷程。靈魂的擺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個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如果說擺渡人引領了女孩的靈魂,那麼某種程度上,女孩也是擺渡人的靈魂“擺渡人”。

篇3:擺渡人讀後感

在去上海出差的飛機上看完了小說《擺渡人》,買它主要是被封面上的各類褒獎蠱惑:“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說”。雖然我瞭解過所謂的暢銷書都是水分充沛,但還是不能免俗,被光環吸引。

故事的梗概是說,一個各種不爽的15歲單親少女獨自去看望多年未見的生父,結果發生了車禍,倒黴少女的靈魂離開了肉體,遇到了那個將引領她去往生命彼岸(或叫天堂)的那個擺渡人,一位16歲的美少年。

路途艱難險阻,魔鬼始終跟隨,企圖將少女的靈魂帶入地獄,兩人只有在隔幾百裏地(總之是很遠啦)纔有一個的安全屋裏才能躲避魔鬼的侵襲。孤男寡女日久生情,擺渡人讓倒黴少女心旌盪漾,愛情和求生的慾望最終戰勝了恐懼,兩人奇蹟般地一起回到了事故現場,啪嘰,她的靈魂回到了肉體中,被救援隊拯救,而美少年也出現在了她的世界中,“原來你在這裏”,Tadaaaa,大團圓治癒系老梗。當然,爲了吸引眼球,青年男女壁咚這樣的橋段也是必備的。

由於作者對於“荒原”(類似於我國的黃泉路)各種陰森恐怖噁心的場景和人物內心的描述過於細膩逼真,我一度被書中兩人被虐的場景嚇到,不想再看下去,這確實達到了書評中讓“靈魂震顫”的效果。

擺渡人作爲一種隱喻,是那個能夠讓人蛻變,重塑心靈,到達美好彼岸的人。美少年說:被他引領成功走向彼岸的靈魂不計其數,他會根據不同的靈魂特徵來改變自己的名字、年齡和長相(也許還有性別,這個書裏沒說),他告訴女主,擺渡人實際上是靈魂意念的一種投射(不知道靈魂有沒有意念,anyway,因爲算是科幻愛情小說,各種沒有解釋清楚的情節bug和邏輯神馬的就讓它隨風吧),就好像因爲女主本人是15歲,所以她心目中理想的擺渡人就是年紀相仿、顏值爆表、身材偉岸的男性,可以供愛慕和依賴。他還反覆提到:他們在“荒原”歷險時看到的種種奇幻場景,也都是女主(靈魂自己)想象出來的,靈魂是不需要吃飯喝水睡覺的,那麼爲什麼還會覺得累?那也是女主(靈魂自己)的一種習慣或者說幻覺。

於是我驚愕地發現,其實小說作者闡述的是一個哲學命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裏,我要去往何處。周國平說:一個人的一生要有兩個朋友:一個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二是大師或好書。在小說中,擺渡人也許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女主,只不過以一種更超然的形式存在,映射出的是那個蛻變前的女主自己。

篇4:《擺渡人》讀後感

曾多次聽夫人介紹了英國著名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科幻小說《擺渡人》愛與選擇的故事。清明假期,我在家中認真翻閱這本“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的佳作,更爲上面兩句話的光環所吸引。

是的,它是一篇令億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說,敘寫了一個15歲小女孩的成長與救贖之路。處於青春期的單親女孩迪倫壓抑、痛苦、無奈、迷茫,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裏經常受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爲轉學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世界無比蒼涼。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罹遇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魑魅魍魎。荒原中,迪倫遇見了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他一路拼命地保護她,並讓迪倫年輕的生命第一次有了渴望許久的安全感,迪倫漸漸地喜歡上了崔斯坦,在他的引導下終於來到了天堂的彼岸――傳說中最美麗的地方。然而對她來說,失去了心愛的陪伴,天堂不過是座散發虛幻光芒的荒蕪城堡。走過分界線後,她便再也見不到崔斯坦,對崔斯坦的思念讓迪倫痛苦萬分,逐漸堅強起來的迪倫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爲愛尋找,爲緣堅守。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擺渡人,而再次返回時,沒有了擺渡人,迪倫靠的是自己強大信念和愛的潛能。她逆行在危難四伏的荒原,披荊斬棘並回到了起點,最終和崔斯坦相擁在一起。爲了找到他,她願意付出生命與靈魂的雙重代價,跌入煉獄、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他們的角色打了個顛倒,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我們一定要回去!”

命運,從迪倫和崔斯坦相遇的那刻開始,發生了無法預料的轉變。上帝爲了幫助孤苦無依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便爲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路途。每個行走在荒原中的人們,都將天堂視爲自己靈魂的終點站,他們拼盡全力地向着自己的理想與幸福奔跑,卻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風景。但是迪倫和崔斯坦卻是個例外,在荒原中,迪倫遇見了男孩崔斯坦,他的笑容令人內心寧靜,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祕莫測。最重要的是,無論發生什麼,他都會陪伴在她的身邊,不離不棄。她的靈魂不同於所有他曾經保護過的靈魂,即使自己身處險境,依然對世界和他人充滿好奇,富有同情心,還有隻屬於少女的嬌羞與悸動。兩人在荒原中相依伴行的故事是整本書中最溫暖的一段:他們從彼此陌生走向相知相戀,像一對兒真正的小情侶一樣聊天、心動、爭吵、擁抱…這一切在危險的荒原之中顯得那樣彌足珍貴,仿若時光靜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間。再遠的旅程,終需有一別。兩株剛剛萌發的愛情幼苗,被一塊看不見的帷幕阻隔在冰冷的兩個世界。

地獄、荒原、天堂,擺渡人引領的是人的靈魂,而指引擺渡人來領航的,卻是我們自己,修己才能渡人。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來的荒原,或風景清麗,或障煙重重,有懸崖峭壁的起伏,有深不可測的黑水,而這個神祕的靈魂擺渡人也可以自我投射、設計和歷練。人生總有困難或挫折,命運的惡魔時而也會光顧,面臨艱難的選擇,禁錮我們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枷鎖或壁壘,而是我們心底的勇氣和善念遭遇毒手。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明瞭自己的擺渡人來引領自己,每個人的荒原最終也只有自己改變自己、自己陪伴自己。漫漫人生路上最好的擺渡人往往也是不斷修煉的自己。自助助人、自渡渡人,我們堅信:充滿着對愛善的嚮往和信念的恆持,奇蹟終將會出現,孤獨、怯懦、恐懼與擔憂的人生荒原將被堅定地拋在身後!

《擺渡人》這本書值得大家悅讀和深省,但願能引起您的共情!

篇5:《擺渡人》讀後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曾有一段時間不敢一個人坐公交車,縱然是街景繁華廂內喧鬧,只要側過臉,耳朵便隔絕了世界。生活裏的有些低潮沒辦法向別人傾訴,連家裏也變得無路可逃,嘈雜的人羣便成爲隱藏自己最好的空間,也是最思緒無限墜落的深淵。在那段提前備好紙巾就不會哭的很狼狽的日子裏,我迷上一雙眼睛,就是這個院兒裏的人,每次對視,都能見到她透徹眼底的光。那束光明亮、清澈、耀眼又溫暖,甚至帶着可以驅散陰霾的魔力,從她的眼底一路擴散,將所到之處變成午後的陽光,偌大的玻璃窗。雖然現在想來當時的晦暗也許不過是漫漫歲月長河中一次震感強烈的震盪,但那雙眼,那束光,確實擺渡了那段時間的部分黑暗。

惡魔叢生的荒原,崔斯坦對迪倫說:“我用最合適的相貌出現,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作爲迪倫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將她從自己生命消亡的沉浸中拉出,給她愛意給她希望,擺渡她到達她該去的彼岸。於我而言,崔斯坦以那雙眼睛出現。

穿上白大衣的我們冠着“天使”之名,繼承着希波克拉底和南丁格爾的誓言,終身與疾病賽跑,和死神鬥爭,如同保護迪倫免受惡魔毒手的崔斯坦一樣,在爲患者保駕護航的健康路上我們從不敢有一絲懈怠。假如真的有彼岸,醫院算不算是個中轉站?在那些生老病死麪前,我們做的出院指導亦或臨終關懷,是不是可以說像崔斯坦一樣,擺渡了一個又一個受傷康復的、亦或者消亡了的靈魂?比如潘阿姨……

我們都清晰記得潘阿姨的音容笑貌。潘阿姨是一位尿毒症透析的患者,腎衰合併心衰,她幾乎將家安在了循環和腎內兩個科室之間,可即便她每天都飽受着極度乏力和憋喘的煎熬,面臨着病情反覆的重擊,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她卻從不向疾病妥協!每次調整用藥或者透析過後,只要她一見強,不是拉着病友們家長裏短,就是磨練實習護士,讓她們拿自己乾癟的血管練手,說這樣成手快,如果可以買一贈一的話自己還能賺一針,不然就“欺負”焦大叔給她泡腳,潘阿姨從來不關心自己的病情,好像剛纔萎靡的不是自己一樣。她總是出院沒幾天又住院,帶着她的一身病痛帶着她的樂觀,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和她同病房的患者們,她就像是一眼溫泉,浸潤、融化了病房裏的苦悶,她總是房間裏病情最重的那位,可她的病房往往是科室裏氣氛最輕鬆的一個。

常常有人說,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是感動,感動着患者,可潘阿姨對生命嚮往、對疾病無畏的樂觀,卻感動着身爲醫護人員的我們!給她洗腳,爲她按摩,被“欺負”時焦大叔眼角的淺笑和潘阿姨得逞的小得意,他們給我們所有人詮釋了什麼是相逢如初見,回首是一生的愛情,他倆的愛情更是成爲全科室醫護人員和患者們的標榜對象。潘阿姨病情變化的那天下午,焦大叔蹲在阿姨的牀邊,握着她的手在她的耳邊哽咽,渾身抖得像篩一樣,連聲音也抖的斷斷續續:“你能不能別走?能不能再陪我過個年?求求你再堅強一點,我還想給你洗腳……”那天下午陽光明媚的像春天似得。那天是除夕,潘阿姨病情變化是在臘月二十八的下午,年後九年級去世了。焦大叔說,謝謝你們,最後又讓她陪我過了個年。

無盡的荒原,迪倫是崔斯坦最特別的一個靈魂,因爲她的出現,崔斯坦平靜的內心開始搖曳,開始嚮往,開始掙扎,無盡的生命開始變得毫無意義。崔斯坦給了迪倫獨自穿越荒原歸來的勇氣,而迪倫給了他打破界限的堅定,他擺渡了她的靈魂,她卻擺渡了他的生命。我們並不是誰的'擺渡人――

“每一個攜刻着愛與善良的靈魂,都會成爲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

篇6:《擺渡人》讀後感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擺渡人》這本書看完了,感覺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震撼心靈,但還是堅持看完了,原以爲就是單純的講述擺渡人帶領靈魂走向未來,指引方向,帶着走出困境,看完後發現這也是個跟愛情有關的故事。講述了迪倫在去探訪生父的火車途中遭遇車禍,意外死去後遇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在擺渡人崔斯坦的引領下走過茫茫荒原的過程中,她逐漸變得堅強,勇敢,他們從彼此陌生走向相知相戀,到最後在崔斯坦的幫助下到達了天堂,在女孩踏入優美的天堂之後,失去了愛人陪伴的她不願留在這個世界獨活,愛上一個人,心便有了棲息的地方,即使知道回去的路有多艱難,這一次,她也要義無反顧,她定重返危險的荒原,尋找深愛的擺渡人,而這一次,迪倫卻是崔斯坦的擺渡人,兩人相約一起回到現實世界,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境,當我們遇到各種挫折困難,落魄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很多的惡魔圍繞着我們,攻擊着我們,無情的嘲笑我們的無能無力,挑釁着我們脆弱的決心,或許有那麼一刻鐘,我們被這個世界嚇呆了,我們都希望能有這麼一個人能指引我們,幫助我們,帶我們一起走出困境,走向光明,我們的親人,愛人,同事,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都有可能是我們的擺渡人,他們或許都曾經帶着你走過一段迷惘困境,但是到最後你會發現,其實真正能讓你走出困境的只有你自己,自己纔是自己心靈最終的擺渡人,最終戰勝心魔的只能是你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是擺渡人,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種各樣的角色,可能是他人的擺渡人,但更是自己的擺渡人。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

迪倫從小父母就離異了,父愛的缺失讓他對父親很是想念,希望自己能與父親見面。對孩子來說,家庭的完整性是很重要的,家就是他們的安全屋,當他們在外面遇到風雨時,家就是他們的避風港,就是他們心靈棲息的地方,可以阻擋一切的魑魅魍魎,但是多離異家庭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離異就是家的碎裂,他們會缺乏安全感,會找不到可以躲雨的地方,你會發現無論你給予他多少愛,都無法彌補那份缺失,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裏都是流浪。如果你沒有信心,沒有辦法與你的愛人一起牽手度過餘生,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那又何苦讓孩子來到世上。

我們還要勇於去嘗試,勇於改變,也要多爲自己想一想,要勇於爲自己未來踏出第一步。崔斯坦一直以來都在重複着做一件事,就是帶着死去的人去往另一個世界,從來沒想過打破規則,沒想過讓自己到現實世界裏去,直到迪倫來了,喜歡上這個與衆不同的女子,在迪倫的帶領下,他終於有勇氣跨出了走向現實世界的一步,真正相愛的人是可以跨越生死的,真正好的愛情是可以互相成長的,是願意爲對方去改變,願意與對方一起打破規則,不管前面有什麼困難都會一起克服,一起攜手度過的。

荒原的風景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內心的景象。你用什麼樣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會加倍地讓你體驗。在我們這一輩子,可能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難題。幸運的話,你會遇到自己的貴人,幫助你擋住魔鬼,引領你穿越人生的荒原,讓你渡過難關,走出泥潭,走向天堂。但更多的時候,沒有人會幫你,你只能靠自己去解決,做自己的擺渡人。因此,我們要學會堅強,不斷地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改變目前糟糕的現狀。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迴,你又願意爲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自己。

篇7:《擺渡人》讀後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纔是你靈魂的擺渡――題記

故事開頭就那麼玄幻而又迷離。女主人公迪倫從小父母離異,在學校裏也常受到同學的捉弄。終於有一天她能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火車卻在山洞裏失事了。她以爲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她走進了荒原,有一個叫崔斯坦的男孩似乎特意在那裏等候着她。正當迪倫摸不着頭腦時,這個男孩告訴她:你已經死了,到陰界還要穿越這片荒原,而我就是你靈魂的嚮導。荒原之上有許多暗藏的危險,比如說一旦被以靈魂爲食的惡鬼吃掉,就會萬劫不復。一路上他們憑藉勇氣與機智化險爲夷,也逐漸萌生了好感。正當他們到達陰界時,男主卻突然消失了。迪倫很絕望,但她隨後瞭解到只要靈魂附回原體就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於是她大膽作出決定,就算是灰飛煙滅,也要找到崔斯坦。她又獨自踏上了那片荒原,幾次險些落入惡鬼的魔掌,但她憑藉堅定的信念找到了他。他們一起回到那個車禍的現場,也成功地回到了現實。

讀到這兒,我不禁思考: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時,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迴,你又願意爲此付出怎樣的代價?很明顯,書中主人公迪倫爲了實現他們的諾言,冒着萬劫不復的危險又踏上了新的旅途,她的孤注一擲,哪怕成功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她也沒有回頭。可見她選擇了愛。

都說愛能超越生死離別。是的,迪倫和崔斯坦做到了,一路上兩人彼此溫暖,迪倫喚起了看似無情的崔斯坦內心深處的情感。在那之前,崔斯坦的內心是孤獨的,也是麻木的。他只是成千上萬次地擺渡着靈魂,但不明白終究是爲了什麼,直到遇見了迪倫,才明白了生命的珍重。渡人亦是渡己,他與迪倫的愛使他也重獲新生。他們憑藉勇氣機敏化險爲夷,憑藉真誠的愛改變了命運這條洶涌的河流。作品之所以被大衆認可,不光是因爲可歌可泣的愛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這看似離奇卻又讓人動容的故事背後是四個字――打破常規。

古人都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習慣於安逸是人性的一個弱點,選擇打破常規的高貴在於它需要的是超越平庸的內心。迪倫不接受命運的擺佈,她無法放棄自己在現實中一切愛着的人,所以她知道可能只有死路一條,但她還是憑藉勇氣克服了內心的恐慌。這勇氣從何而來?那自然是源於她與擺渡人之間的愛。荒原之上的邂逅,將兩人命運緊緊相連在一起,直到衝破生死的邊界。

但是他們也不知不覺闖了禍。一個叫蘇珊娜的擺渡人看見他們離開了荒原,也對現實世界心生嚮往,於是她欺騙了一個由她引渡的靈魂,也來到了陽界。他們幾人進入現實世界留下的小洞,導致了成千上萬的惡鬼進入陽界開始殺人。命運的審判者打算懲罰擺渡人崔斯坦使他變成惡鬼,但如果三天之內他能將惡鬼消滅就可免去懲罰。最終他們憑藉勇氣智慧消滅了惡鬼,可以永遠留在現實世界了。

可見輕率地破壞規則,可能只有莽撞,後果也許不堪設想。打破常規一旦出現了意外的後果,也需要承擔責任。荒原與現實間的破洞,殺入人世的惡鬼造成了混亂,儘管是無意造成的,但那一刻起,他們就做好了彌補過失的準備。

規則之內也許是千篇 一律的風景,雖然安寧卻又無趣,而規則之外也許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荒原,但當你翻越荒原,在你眼前的就是一片山花爛漫。生活中,我們是否也經常習慣呆在那個舒適區呢?比如說大型考試,一旦自己有免考機會,我們便會安於現狀,不願再去衝一衝,就是因爲怕自己發揮不好。其實就是因爲我們習慣於安逸,沒有強大的信念與勇氣去闖一闖。但也許在不顧一切地披荊斬棘後,你就會後悔當時的退縮。

所以並非萬事都要循規蹈矩,選擇冒險也意味着要衝破荊棘,但這樣才能看到一些不同尋常的更美麗的風景。有時只有放手一搏纔不會留下遺憾,打破常規才能突出重圍,才能迎接更好的自己。

假若迪倫當時選擇留在陰間,也許剩下的也只有千萬遍的嘆息與永恆的等待吧!

篇8:《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克萊爾麥克福爾是英國文壇備受矚目的實力派作家。她的作品,往往在出其不意的情節架構中飽含感人至深的真情,貫穿着人生思索和人性獨白。《擺渡人》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一舉摘得多項世界文學大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說。

該書講述了一個敏感而略帶自卑的單親女孩兒迪倫,在去看望久未蒙面的父親的旅途中因火車事故喪生,靈魂漂泊,在擺渡人的帶領下穿越了荒原,卻又返回荒原尋找她的擺渡人,最終帶着擺渡人回到人間的故事。這是一個史詩般的動人故事,激奮,恐懼,溫暖,迴歸人性,引人深思:誰是誰的擺渡人呢?

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籍,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裏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談的來的好友也因爲轉學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而又煩燥,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蒙面的父親。這樣一個女孩兒,好像一直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孤獨而又無助,讓人倍感憐惜。迪倫去看望父親的路上突發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的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時她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兒的身影。男孩兒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男孩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

男孩崔斯坦引領着迪倫的靈魂翻山越嶺,走向目的地。一路上他淡淡地迴避着迪倫的各種問題,不願直接告訴她已經死亡的真相。直到迪倫在與惡魔搏鬥時,發現身體奇怪的表徵,才逐漸意識到肉體已經死亡的事實。在一次次的危難中,自卑軟弱的迪倫開始變得勇敢堅韌起來,如同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自我,爲了自己內心真實的願望,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每次驚險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後都是有溫情,有堅韌,有希望的。情竇初開的女孩兒,漸漸喜歡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她情真意切的關心與信賴,逐漸喚醒了擺渡人幾百年來內心深處盲目的情感。然而,擺渡人的工作決定了他送女孩兒到達目的地後,他將再也不能見到女孩。

人性的迴歸,能夠讓人找到真實的自我,感情的力量能夠讓人戰勝恐懼。迪倫不願意在時間靜止的另一個世界孤獨的等待,她決定即使萬劫不復,也要重回荒原尋找崔斯坦。以前閱遍人間生死離別幾近麻木的擺渡人,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靈魂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生活的熱情嚮往。最終人性的偉大,改變了命運,女孩兒與擺渡人勇敢的選擇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在一起的決定,他們一起回到肉體死亡現場,迴歸人間。

通讀全書後你會發現這是一本以愛爲基礎的著作。這種愛貫穿全書,也是全文的主線。它支撐着女主角的執着,支撐着女主角在穿越荒原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遇到困難不抱怨、不妥協,哪怕明知前途困難重重,哪怕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自己也要勇敢的跟着愛前行。愛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愛讓膽小懦弱的的人變的堅強、勇敢;愛讓沒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軀。這是一種超越感情的大愛,不僅僅有感情,更有對生活的熱愛。如果說,擺渡人引領了女孩兒的靈魂,那麼某種程度上,女孩兒也是擺渡人的靈魂擺渡人。

閱讀《擺渡人》,更像是跟隨主人公的經歷,成長自己的心靈。靈魂的擺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個世界,也更意味着認識到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假如我們的內心有一片荒原,那心靈的擺渡人,是我們的親人、朋友,沒有他們的陪伴,或許我們很難完成這趟旅程。也正因爲有他們,內心的荒原纔會開花。正如書的封面上寫的一句話: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

篇9:《擺渡人》讀後感

人死後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會去哪裏?遇見什麼人?有生之年,大概每個人都會想過,是否真的有前世今生、因果輪迴這麼回事。讀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引起我們的思考,關於親情,關於愛情,關於生命。

生來便是擺渡人的崔斯坦他沒有活過,沒人知道他原來的樣貌,他會以一種讓靈魂信任的樣子存在,直到遇見下一個靈魂,他的存在只是因爲靈魂的需要。

天真善良的迪倫在十五歲火車遇難,她成爲了唯一沒有逃生的人。生命的結束突如其來,使她意識不到自己的死亡,她天真地以爲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她以爲自己還能見到陌生的父親,嘮叨的媽媽以及討厭的同學。

一路上顛沛流離,崔斯坦竭盡全力護送迪倫到天堂彼岸,而他又要回到荒原擺渡下一個靈魂。迪倫呢?她愛上了無微不至的崔斯坦,所以她毅然離開極樂地回到起點與崔斯坦在一起。

單親女孩迪倫15歲了,然而她的世界一片狼藉。在學校受到同學的欺負,與母親缺乏溝通,唯一的知心好友轉學離開……這一切讓她痛苦不已,她決定去看看素未謀面的父親。然而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當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她與火車附近的男孩崔斯坦結伴,跟隨他以爲可以回家,他們穿越荒原、沼澤……在經歷了怪物襲擊、看見鬼魂等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後,崔斯坦告訴她“你不是事故中唯一的倖存者,你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每個人死後都會有一個擺渡人,引導靈魂穿過荒原,送他們去要去的地方。一路上,崔斯坦極力保護天真的迪倫,將她護送到天堂彼岸,可是迪倫卻愛上了崔斯坦,不忍與他分離,她決定冒險回到荒原和他在一起。

假如我們的內心有一片荒原,那心靈的擺渡人,是親人,是朋友,沒有他們的陪伴,或許我們很難完成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爲有他們,內心的荒原,纔會開花。

篇10:擺渡人讀後感

1、我想成爲溫柔的人,因爲曾被溫柔以待,深深瞭解那種溫柔的感覺。――村井貞之《夏目友人帳》

2、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對着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畢淑敏《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3、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人與海》

4、沒有堅冰,誰去認可紅梅的爛漫?沒有白雪,誰去判定青松的高潔?沒有嚴寒,誰去仰視喬木聳立?――朱國良《感悟春天》

5、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須懂得在關鍵時刻把自己帶到人生的懸崖,給自己一片懸崖其實就是給自己一片蔚藍的天空啊。――王新文《知音》

6、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菩薩,妖魔,皆屬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西遊記》

7、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魯迅全集》

8、只要你是天鵝蛋就是生在養雞場也沒什麼關係。――《安徒生童話》

9、我們都是受困於時代的“囚鳥”,既渴望逃離,又踟躕不前。――庫爾特・馮內古特《囚鳥》

10、任何一樣東西,你渴望擁有它,它就盛開。一旦你擁有它,它就凋謝。――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11、天亮之前有一個時間是非常暗的,星也沒有,月亮也沒有。――茅盾《子夜》

12、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繁星・春水》

13、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故鄉》

14、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克萊兒・麥克福爾《擺渡人》

15、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去。如此,安好。――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

16、我相信,驕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一樣,大驕傲往往謙遜平和,只有小驕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有巨大優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衆生的胸懷。――周國平《智慧和人品》

17、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的風雨,我要去接你。――梁實秋《送行》

18、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沈從文家書》

19、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慾望大都如此。――錢鍾書《圍城》

20、所有的光鮮靚麗都敵不過時間,並且一去不復返。――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21、你以爲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向你發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我現在無法離開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這麼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簡・愛》

22、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林徽因《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

23、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並不公道,因爲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老舍《駱駝祥子》

24、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安娜・卡列尼娜》

25、生命的過程,就是時間消費的過程。在時間面前,最偉大的人也無逆轉之力;我們無法買進,也無法售出;我們只有選擇、利用。――劉湛秋《心靈的輕鬆》

26、皎潔的夜空下,有人聞不出十里荷塘飄來的花香,你卻在細小微風中聽到了荷葉與蜻蜒纏綿的耳話。景本無異,異的是心情。――王書平《與好心情爲伴》

27、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路遙《平凡的世界》

28、自己的行爲最惹人恥笑的人,卻永遠是最先去說別人壞話的人。 《僞君子》

29、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太宰治《人間失格》

30、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拿去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斯蒂芬・茨威格《斷頭皇后》

31、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簡愛》

32、生活中即使有更多的惡,也要相信有更多的善。――查爾斯・狄更斯《霧都孤兒》

33、你是一面清澈的鏡子,處處照出我的原形。和別人,我總能在瑕瑜互見中找到容身之地,望着你的眼睛,即便你滿臉歡笑,我也感到無所不在的慚愧。――王朔《致女兒書》

34、一個人如果遭到大家嫌棄,多半是自己不好。――薩克雷《名利場》

35、想要忘記一段感情,方法永遠只有一個:時間和新歡。要是時間和新歡也不能讓你忘記一段感情,原因只有一個:時間不夠長,新歡不夠好。――張小嫺《麪包樹上的女人》

36、一個真認識自己的人,就沒法不謙虛。謙虛使人的心縮小,像一個小石卵,雖然小,而極結實。結實才能誠實。――老舍《四世同堂》

37、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塞林格《麥田的守望者》

38、世界上一切好東西對於我們,除了加以使用外,實在沒有別的好處。――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

39、故人一道茶,淳厚怡人,香濃萬分,多了幾分包容理解;少了幾分刻度猜忌。清流滑過心底,舌尖透苦,苦中覺香。或是諍言,或是鼓勵,裨益其多,情誼至厚,視之甚惜。――徐志摩的《尋覓》

40、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雨果《悲慘世界》

篇11:擺渡人讀後感

“每一個鐫刻着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爲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

――題記

前幾日,我再一次閱讀《擺渡人》這套書,其實在很早之前我就讀過它,如今再拿起它來,內心依舊感慨萬分。

故事開始,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勇敢的踏上了一列火車,去尋找生父,不料突發了事故,當她爬出失事殘骸時,卻發現世界已變成了一片荒原,彷彿倖存者只有她一個,可她遇見了一位神祕男孩,男孩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迪倫枯燥而平靜的生活,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套書一共有三冊,它教會了我如何去愛,如何去珍惜。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死亡”與“活着”這兩個詞並沒有什麼概念,“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再一次進去輪迴,你又願意爲此付出怎樣的代價?”故事中,當神祕男孩―崔斯坦告訴迪倫她已經死了時,迪倫愣住了。沒錯,崔斯坦就是迪倫的靈魂擺渡人,“我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我告訴他們真相,然後把他們送到他們要去的地方。”這是崔斯坦的職責。起初的迪倫不能接受自己已經死了這個現實,她想起了她的朋友,她還沒有見到的父親,不能享受本該有的天倫之樂,不能再進入職場,結婚生子了,她感到悲從中來,心情沉重。

看到這裏,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迪倫的反應與我們大多數人相同,卻也有所不同:我從未想到過死亡的樣子,也沒有幻想過我死亡後的父母親人。奶奶曾說:“地球上有十幾億人,少了誰地球都會轉,毛主席偉大嗎?他死後,世界不是也沒有毀滅嗎?”當時並未過心,如今再一次回想,亦或是年長的的人看事情會更加透徹,那麼這句話裏面蘊含的是對生命的無奈還是珍重?

崔斯坦曾說:“我是一個沒有明天的人,但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會有明天,只要這個手錶繼續亮,我就會繼續做擺渡人,這不是宿命,只是我的選擇。” 後來,迪倫他們歷經了千辛萬苦,最終她在崔斯坦的保護下成功到達了“那個地方”。在度過荒原的過程中,迪倫與擺渡人崔斯坦相愛,可是這份愛註定不被允許,迪倫有自己的歸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當迪倫終於鼓起勇氣跨越擺渡的終點邊界線時,回過頭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同一起的崔斯坦。她悲痛欲絕,甚至以爲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一直都是崔斯坦爲了完成任務在欺騙她。她發瘋,她哭泣,她拼命地想要回去。在“那個地方”迪倫遇見了老婦人伊萊扎,聽說了她的故事,她告訴了迪倫真正回去可以的方法,“你寧願讓自己魂飛魄散都要回去?”這是老婦人的疑問,是那些想回去卻沒有回去的人的疑問,亦是衆多讀者心中的疑問。因爲古往今來,想要回去的人太多太多了,卻從未有一人能夠成功回去,打開“那扇門”,或許是因爲內心信念不夠堅定,無法戰勝恐懼,亦或許是因爲自己回去後想見到的那個人沒有那麼重要吧!所謂回去,是重返人類世界還是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擺渡人?“他已經是別人的擺渡人了,你們並不一定能相遇。”若是他們不能相遇,那麼迪倫面臨的將是最可怕的――魂飛魄散。“帶着崔斯坦回到人類世界”――這便是迪倫的答案;“哪怕再花上七十年,七百年,我想我肯定會找到他!”――這便是迪倫的決心。

迪倫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選擇在歷盡千辛萬苦后里過着平淡的生活,也許是她堅定的愛感動了上蒼,她創造了不可能,她一個“沒有真實肉體的靈魂”獨自回到了荒原,並在那裏找到了崔斯坦。這深深的感動了我,迪倫能夠成功,絕不僅僅在於愛,更是對生命的的真實渴望與未知生活的挑戰。他們打破了生死界線又經歷了千辛萬苦回到了人類世界,卻受到了審判官的懲罰。他們與惡靈鬥爭,與蘇珊娜攜手。最終,他們戰勝了惡魔,戰勝了命運。他們成功了!

讀完後,這本書讓我感覺到“意難平”。作者文筆很好,寫出的文很精彩,把他們每一個人的心理活動都描繪的栩栩如生,把他們所經受的苦難記敘的生動形象,一切彷彿都發生在眼前。人性的迴歸,能夠讓人找到真實的自我;感情的力量,能夠讓人戰勝恐懼。以前自卑,軟弱的小女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爲了自己內心真實的願望,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以前閱遍人間生離死別幾近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完美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情。最終人性的偉大改變了命運,應對未知的恐懼,迪倫和崔斯坦勇敢的選取了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在一起的決定。他們一齊回到肉體死亡現場,然後奇蹟發生了,他們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類,能夠如願以償的生活在一起。

其實有時,我也不免會將自己帶入故事,如果我是迪倫,我會像她一樣奮力奔跑,去尋找對於自己來說真正的幸福嗎?我又真的有勇氣,打開那扇門,付出代價嗎?如果我是崔斯坦,我會像他一樣勇敢,爲了和所愛之人永遠在一起,去面對一個未知的,充滿危險的世界嗎?

與迪倫他們相比,故事中的蘇珊娜和傑克的結局並不完美。雖然蘇珊娜仿照崔斯坦用同樣的方法來到了人類世界,卻沒有他們一樣的幸運。他們沒有跨越那條界限卻也依舊受到了懲罰:傑克變成了惡靈中的一員,蘇珊娜被迫重返荒原成爲擺渡人。而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我想了很久,在我看來最爲準確的答案應該就是傑克對人類的世界不夠憧憬,蘇珊娜他們之間也遠不如迪倫他們般相愛。當然無論如何,也許這樣的結局並不是衆多讀者希望看到的,但我認爲這也代表了另一層含義,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幸運的,也並不是所有人如願。迪倫所遇到的困難遠超過了傑克,可到了最後,迪倫生存了下來而傑克卻受到懲罰變成了惡魔。這說明,若是真心便不會有過不去的坎。真正能夠讓我們克服困難的,是內心的信念和那股“勁”。這也確確實實是真實的生命――並不是所有的都是一帆風順。

愛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愛讓膽小懦弱的迪倫變得堅強勇敢,讓沒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軀,正如書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

迪倫說“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沒有人真正消失,他們只是在等待有人去拯救他們。”

崔斯坦說“你不用害怕,我會保護你的。我保證。”

――彼岸煙波流轉,可有人尋我。對岸繁華三千,可有人渡我。

篇12:《擺渡人》讀後感

最近剛剛讀完這本書,頗有感慨。全書先是記敘了主人公――一個16歲的小女孩迪倫在去尋找他的父親時所發生的車禍,她也因此車禍而死去,引出了她的靈魂擺渡人――男主人公崔斯坦,然後他們的命運發生了許多無法預料的轉變。

書的名字是“擺渡人”,指的是崔斯坦這一類爲靈魂擺渡的人,他們不斷重複着自己的工作,把一個個靈魂從荒原護送到另外一個世界。但是迪倫因爲愛,離開被稱爲“家”的地方重返荒原去尋找崔斯坦,這時其實迪倫就變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她成功將他從荒原擺渡到了人間,改變了他的命運,這也是小說的高潮部分。

這本小說給人的第一感覺可能會感嘆“愛情力量的偉大”,的確,如果沒有兩人至死不渝的愛,迪倫不可能會重返荒原,與惡魔對抗,用生命去尋找崔斯坦,崔斯坦也不會敢於打破遊戲規則,與迪倫回到她死去的地方試一試。但小說中不止有愛情,它還折射出了許多別的東西。當靈魂從肉體中蛻出來時,他們回頭看着正在爲自己哭泣的親人,自己無能爲力,只能接受事實隨擺渡人而去;在荒原中有各種各樣的靈魂,有老人,甚至是小孩,命運對他們就是如此不公,他們很難逃脫惡魔的追捕,最後大部分都留在了荒原變成了惡魔,而我們可以看到,因爲愛和憐憫,有些人願意走出安全屋,用魂飛魄散、靈魂消逝的危險去吸引惡魔,只爲那些可憐的靈魂可以逃走。

這就像一個社會,總有那些捨己爲人的生靈。而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選擇呢?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迴,你又願意爲此付出怎樣的代價呢?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可能在相遇開始命運就發生了改變。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我想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擺渡人,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都會給我們不同的影響,父母給了我們看世界的眼睛,朋友讓你體會到了友誼的溫暖,老師[]爲你的人生照亮了方向……最後這些擺渡人中,有一位會與你孕育出愛情,與你走到最後;而在我們通往命運終點的路上,也會成爲別人的擺渡人,我們未必會給予他們一些物質上的幫助,但我們可以像天使一樣,讓他們看見了這個世界的美好。生命的意義也就在於擺渡與被擺渡之間得出了。

就像很多讀者一樣,我剛拿到這本書時,也被封面上引人注目的一句話“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所吸引。這句話也是全書的縮影,其實它也爲每一個讀這本書的靈魂注入了一種無形的力量。

篇13:擺渡人讀後感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在《擺渡人》封面上的這一行小字深深的吸引了我。15歲的女孩兒迪倫很不幸的在火車事故中喪生,崔斯坦是負責接應她的靈魂去往天堂之路的擺渡人。天堂之路上也沒有一帆風順,迪倫在歷盡波折之後愛上了崔斯坦,而擺渡人――崔斯坦這個外表十五六歲的帥氣的男孩兒,他送迪倫去往天堂只是他的“工作”,或者說是職責和分內之事。不曾想動了“凡心”愛上了這個與衆不同的靈魂――迪倫。

沒有崔斯坦的死命協助,迪倫無法脫離荒原讓靈魂進入天堂。她需要崔斯坦,她更是深愛着崔斯坦。迪倫的勇敢、善良、執着深深地打動着崔斯坦,當崔斯坦被惡鬼傷害昏迷二天之際,是迪倫心靈的呼喚“崔斯坦,我需要你”,這呼聲喚醒了崔斯坦,也使得這兩顆“靈魂”緊緊的鏈接到了一起,無法分離。崔斯坦把迪倫送離荒原後,無法專心致志的做好引領下一個靈魂的職責,他思念迪倫,他需要迪倫。是崔斯坦的愛呼喚者迪倫,迪倫憑藉着愛穿越回到荒原――從來沒有哪一個靈魂做過這個事情,不但如此,迪倫憑藉着愛把崔斯坦“擺渡”回人間。他們攜手穿越回到了塵世,迪倫醒來發現崔斯坦就在身邊,她成功了!他們成功了!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

篇14:擺渡人讀後感

最終的我們會去哪裏?迪倫最初的一問。我想到的要麼是天堂要麼是地獄,但結局讓人意料之外的重返人間。回到最初的地方,只是不同的是這次的重返,迪倫收穫滿滿,不僅僅是在荒原的經歷讓她更加的堅強和勇敢,更重要的是心裏從此多了一個人,讓自己無畏風雨。很多時候我們在遇到種種不如意時的心態就像是荒原裏各種心像而成。那些阻擋他們前行的惡魔不正是我們前行路上的各種恐懼,迷茫,他人的嘲諷和冷漠等等,雖然不能傷之寸骨,但卻能擾亂心智。我們一路行走,更多的時候是自救,因爲人生的擺渡人不知在哪,不知何時出現,所以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於是也免不了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還好迪倫是幸運的,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渡她穿越茫茫荒原,越過重重困難,最重要的是讓她明白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併爲之努力去爭取,而崔斯坦又何嘗不幸運呢,迪倫又何嘗不是崔斯坦的擺渡人,渡他懂得人間真情,渡他擺脫永無時日的不斷重複擺渡生涯,渡他來到他從未敢想的人間。我在渡你,你亦渡我。如果人間的苦難太多,我們的確需要各自的擺渡人,而現實中也確實存在互幫互助的人,只是彼此的擺渡都帶有了權衡利弊的一抹私心,成年人的世界更是如此。人生之路崎嶇荒涼,你靈魂的擺渡人來過嗎?

篇15:《擺渡人》讀後感

1.本書的名字足夠有吸引力: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擺渡人》還是特別想看下去的,會讓人聯想到人生的路上遇見一些什麼人幫助自己度過難關,或者給自己指引一條路一樣。

2.其中,裏面關於一個情節還是特別打動我的,你的荒原是你心境的呈現。當迪倫看到自己的荒原總是各種上坡或者山谷時候,當她生氣或者傷心時候,天空所呈現的不好的天氣等等這些,這些都是迪倫她自己的情緒和心境決定的。一個人打開世界的方式決定了他看到世界的模樣,我們先入爲主的情緒和思維的偏執構成了我們所需要面對的考驗等級。

3.整個故事還是特別完整的,過程不拖拉,能夠讓人好好的看下去。

4.缺點是這本書的格局還是不夠的,因爲主體線條還是寫的簡單的兒女情長,擺渡人也沒有特別的點打動我,除了溫柔安靜,當然一個人能夠溫柔和安靜已經是不錯的品質了,但他作爲主角未免少點什麼自己的格局和特色了,更好奇的是他怎麼會愛上迪倫的,有點奇怪的是愛情在裏面大過了一切……是不是稍微有點膚淺了。

篇16:《擺渡人》讀後感

當我開始要讀《擺渡人》的時候,就有人留言要我分享讀後的感想。那時候我不確定我能寫出什麼真正的感想,因爲我不知道這本書將會帶給我什麼樣的感覺,僅僅是亟不可待的讀完整個故事?還是震撼心靈的久久回味?初讀時我不確定,此刻,我依然不確定,只因爲讀完它後,我久久不能從故事中自拔,我每做一件事我都會想到書中的某個故事情節,以至於到現在我更加不知道讀完它是何感想。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15歲的女孩迪倫,是火車事故的唯一遇難者,當她走出火車隧道的時候,遇到了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兩人在擺渡過荒原的過程中產生了超越各自身份侷限的情感――愛情。當崔斯坦將迪倫按照規定擺渡過荒原,在最後離別的兩個世界的分界點,他傾訴了自己一直壓抑的情感,迪倫也因此確定了雙方的愛情。而恰恰是這份感情導致迪倫堅持違背常規,冒着被魔鬼吞噬靈魂的危險返回荒原尋找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故事最後迪倫如願帶着自己的擺渡人,在堅強的意念支撐下重返人間……

3月8日,我摘錄了兩段文中的文字,其中一段是這樣的:“她也盡力去想象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自己的身份是什麼樣的感受。自我完全是由身邊的人界定,永遠沒有獨處的時刻,甚至連自己本來的相貌都不知道。她想不下去了。這一次她很欣慰自己還是自己。”這就是迪倫眼中的崔斯坦――她的擺渡人。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了解了什麼是擺渡人�D�D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一切都任由命運安排,每一個擺渡人只負責完成自己的任務,從不考慮界定之外的事。他們真的由身邊的人界定自己,界定自己的姓名、出生、語言,甚至相貌,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崔斯坦在長期的擺渡生活中失去了自我,他不敢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他曾經也厭惡過這樣平淡的生活,但他從來沒有勇氣,或者說是足夠堅定的信念去改變什麼,只因爲他已經在平淡的時間長河裏丟失了自己。瞭解了這些的迪倫她慶幸自己還是自己。

可實際上,我們又是如何界定自己的呢?是通過職業界定自己是一名打工者或生意人?還是通過家庭界定自己是位父親或母親?也許這樣的界定還是簡單的。你會發現,即便你告訴自己已經界定的身份,你還是依然會感到迷茫。和大家在一起時你是這樣的自己,而獨處時你又是那樣的自己。我們的自我也許真的完全是由身邊的人界定的,我們也許真的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擺渡人――那就是自己,那個內心真正強大堅強的自我,我們內心深處靈魂的力量。我們總是禁錮自己的靈魂,總是不夠堅定。禁錮我們的是來自內心深處的顧慮和擔憂,是對未知生活的恐懼。故事中的迪倫,即便是憑着自己的一廂情願,摸索着在時刻會失去自己靈魂的危險荒原中尋找着她的擺渡人。沒有太多的信息,她對荒原的瞭解寥寥無幾,甚至僅是靠自己的推測在尋找,但她依然堅信自己能找到。

我們的朋友圈裏永遠都是我們想讓別人看到的自己,沒有真正的心聲。我們面對未知的生活,總會感到迷茫,無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我們是一個個形態百千,本質卻相同的崔斯坦,像迪倫這樣堅定的人不少但也多不到哪裏去。也許是我有點悲觀吧,我覺得這樣很懦弱,我們沒有勇氣面對自己內心深處吶喊的靈魂,更有甚者,有的時候,我們麻木了,聽都聽不到靈魂的吶喊聲,但是我不想像崔斯坦一樣的活着,我想像迪倫一樣的活着……

另外一段話是這樣的:“在那個年代,你們那裏的人們要比現在虔誠得多。他們不會質疑教會,而且對教會傳導的東西深信不疑。他們把我當成了天上派來的信使――大概,也就是你們口中所謂的天使。他們不敢對我妄加懷疑。現在的人就要麻煩得多。他們全都覺得在積極享有各種權利。”對於宗教和信仰,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我自己本身的認知就是雲裏霧裏,所以不夠格在這裏談論。但是我知道,不要因爲無知而信仰,也不要因爲無知而不信仰,這已是我最深刻的理解了。

讀完這本書感想很多很亂,我承認自己確實不知道該和你們分享些什麼。這是一本值得去讀的心理類書籍,我沒有讀原版�D�D英文版,我讀的是譯本,付強的翻譯對人物心理的表述細膩而深刻,筆觸柔軟而周到,對周圍景物的描寫也是栩栩如生,映襯着每一種心理的變化。我想每一個內心細膩柔軟的人都會喜歡這本書。讀完了你再看看封面上的那句話:“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你會覺得,其實,真正來講,迪倫纔是崔斯坦的擺渡人……作者:米蛙

篇17:《擺渡人》讀後感

前兩天聽修行的朋友講關於“擺渡人”的解讀,擺渡人是靈魂在某個階段的陪伴者,他中立而清醒的陪伴我們前行,是處於局內世界的局外人,同行但並不會進入我們的故事。因爲朋友的介紹,讓我很好奇的開始閱讀一直穩居各大閱讀排行榜的小說《擺渡人》,故事的精彩吸引着我一口氣讀完,整整一個晚上,我完全沉浸在迪倫穿越荒原的故事裏不可自拔。

“荒原”,這個最近頻頻出現在我的視野裏的詞彙,每一次的出現,都有了更多的含義。在《擺渡人》這本小說裏,荒原是人死之後靈魂必須穿越的險地,只有經過了這裏,靈魂纔可以到達棲息地,而所有在荒原的經歷正如同小說中擺渡人崔斯坦所言: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而荒原上的一切經歷都源自逝者心像的投射。所以每一個逝者所經歷的荒原都是不同的,悲傷可以帶來風雨,寧靜可以讓荒原一片晴天。

故事的開篇,是女孩迪倫乘坐火車去看望闊別十年的父親,一切開始的那樣美好,沒有人知道下一刻的迪倫已經在火車經過隧道的時候遭遇事故失去了生命,她從迷茫中甦醒,然後獨自一個人爬出寂靜的車廂,在一片漆黑中走出隧道,所有的故事從她遠遠的看到那個坐在隧道外面不遠處的小山坡上的男孩崔斯坦開始。崔斯坦是迪倫靈魂的擺渡人,他的職責就是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告訴逝者真相,然後把他們送到他們要去的地方。

穿越荒原的過程充滿挑戰和艱辛,隨時都會有成羣的魔鬼要吞噬掉逝者的靈魂,每一天晚上的安全屋是唯一可以隔絕荒原上的魔鬼侵襲的所在。迪倫的荒原之旅除了其中的恐懼和艱險之外,因爲安全屋而有了許多美好的記憶,這個看着和她年齡差不多的擺渡人,讓她逝去的生命變得不是那麼傷心痛苦,經歷的幾天時光讓她相信,雖然走在荒原的路上,卻領略了人間最美好的情感,那就是她深深的發現自己愛上了崔斯坦,她的擺渡人。“現在的她更加堅定,也更加勇敢。她已經能夠正視危險,勇敢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感。在這方面崔斯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保護着她,安慰着她,引領着她,開拓了她的視野,讓她體驗到了之前一無所知的感情”。

對於擺渡人崔斯坦而言,迪倫這個女孩很特別,她會關心他的安危,並沒有像大多數逝者那樣只是沉浸在自己生命已逝的悲傷裏,甚至不曾想到過他們的嚮導也是人。迪倫把崔斯坦當人看,之前他曾引領過那麼多靈魂,沒有一張臉會比別的臉更讓他印象深刻。可是迪倫的臉卻讓他分明感覺到那麼多不同,在那個穿越谷底的夜晚,原本已經被魔鬼抓走的崔斯坦奇蹟般的返還,雖然傷痕累累卻又回到了迪倫的身邊,而創造這個奇蹟的正是迪倫:“你需要我,就是這個想法把我帶了回來。我……我不知道會發生這種事――以前從沒發生過――但你當時在召喚我。我聽到了,我聽到了你的召喚。等我再次清醒過來時,就已經在谷口了。是你救了我,迪倫。”他注視着她,眼神溫暖,其中寫滿了驚歎。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又一次想起了《鬼怪》中歷經九年荒原穿行最終重返人間的孔劉說的那句話“是她的暴行,那個約定把我帶回來的”,愛是一切的力量,只要內心充滿渴望,就算是在神的安排之下也可以創造奇蹟。

“崔斯坦此時反而猶豫起來。看不到她那雙像大森林一樣深邃的碧眼,疑惑頓時又浮上了心頭。這樣做不對,這樣做是不被允許的。他對她的所有好感都是錯誤的,他不應該放縱這份感情,這是不應該發生的。然而他還是愛了,他渴望體驗人類爲之生、爲之死的那種奇妙的愛情,這是他唯一的機會了。他緩緩閉上眼,在迪倫脣間留下了一吻”。在即將走到荒原盡頭的時候,崔斯坦終於臣服於自己的內心,向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特別的姑娘迪倫表白了感情。

一個吻,一個原以爲只是告別的吻卻點燃了迪倫重返荒原的希望,已經回到靈魂棲息地的迪倫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回去尋找崔斯坦,這是一個瘋狂的想法,其中的代價可能是自己靈魂的灰飛煙滅,但是因爲內心執着的愛,所有的規則都因爲這樣一份堅定的愛情而改變,崔斯坦最終和迪倫一起重返陽界,故事的最後是迪倫從火車的失事現場甦醒,躺在擔架上的她找到了不遠處的崔斯坦,她的擺渡人和她一起穿越荒原回到了人間。

故事到這裏的時候,我已經淚流滿面,不禁想起韓劇《鬼怪》裏面的一段神的話語:“命運是我提出的問題,答案,由你們尋找!”和崔斯坦回到可以共同生存的地方,就是迪倫的答案,歷經千難萬險,冒着靈魂灰飛煙滅的風險,無懼無畏,她和崔斯坦一起,用愛戰勝了荒原所有的既定規則,看着從車禍現場擡出來的迪倫,我想上天也只能嘆息吧!

篇18:《擺渡人》讀後感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題記

初次瞭解“擺渡”這一新穎詞彙,是網上聽聞張嘉佳導演的電影,有些可惜,週末繁忙,卻抽不出時間去看,或是姐姐去教書,家中就沒了“時髦”的人了,也就失了這藝術薰陶的活動,又一次接觸,是班中同學所寫的《擺渡自己》,在老師的引導下,就決定買了這本書。

“擺渡”,就是特定的擺渡人將靈魂帶往他們的“家”,通俗來講,不就是有一位上天安排的引路人,把你的靈魂送去安全處,使你不至於魂飛魄散,而是可以通過門,去尋找那些已故親人的靈魂,如果他們的靈魂未被惡鬼吞噬的情況下,初次看來,其實這樣的生活是非常好的,每天不必擔心很多,不需要進食,也不需要睡眠,可以很放鬆地拜訪那些已故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新鮮的面孔,瞭解不同的事。

可再仔細想想,這不過是一個重複的過程,儘管開始會倍感新鮮,但時間久了,還是會枯燥乏味的,如此看來,人這一生真是較爲可悲,生時每天忙於機械化的工作,操勞家庭,死後仍要再機械般地殘喘着。

此書並非同之前我曾看過的書一般,更多的是通過迪倫這個過早成熟的女孩的故事來講述一些人生道理,這就隱射出許多社會問題,比如在學校中人人漠不關心,嘲笑挖苦同學,老師不尊重學生等。

迪倫她是悲慘的,父母的離異使得她缺少了父愛,沒有了父親這座堅固的靠山,母親又在醫院忙於工作,她也只能強大自己,叛逆並非無理,是她想宣泄自己遭受的不公,她對自己的父親充滿幻想,也對她的旅程充滿期待,命中註定,她不會順利地見到自己的父親,火車遭遇事故,也並沒察覺到自己已經遠離人世,隧道出口,崔斯坦等待着這位毫不認識自己的女孩,他們的相遇,並非只是巧合,只能是他,成爲迪倫的擺渡人。在明白自己已毫無退路後,只好跟隨着崔斯坦。在第一處安全屋前,她便感受到了惡鬼和食腐者的恐怖與殘忍,崔斯坦也向她說明了真相,她是事故中唯一沒有逃出來的人,所以有時候,命運是非常殘酷的,許多事都是無法預估的,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更無法去對此做好準備。

一路上充滿驚險,在山谷中,成千上萬的惡魔在聚集着想要抓住她,爲此,崔斯坦被他們所纏住,迪倫在失去了自己的嚮導後悲痛欲絕,但她仍在安全屋內等着,無助地等待了一天後,崔斯坦面目全非地出現在了她的面前,她第一次擁抱了異性,可見內心是如此的歡喜,在路途上,她喜歡上了這個一路保護她的擺渡人,而崔斯坦爲了她能安全抵達她的最終歸所,向她撒了一個謊。湖上,他划動着破舊的小艇穿過這類似瀝青般的黑色的粘稠的湖水,在船上,迪倫問了他多久會到終點,此時只剩下一天的時間了,她是多麼地捨不得崔斯坦,路途上已經離不開他了,可想到明天就會和他分離,內心格外的焦躁不安,天氣也隨之暴躁起來,湖水不停地翻涌着,船翻了,她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沉入了湖中,崔斯坦從湖中探出頭,呼喊着她的名字,卻無人迴應,潛入水中,一把抓住了她的頭髮,帶到了岸邊,他再一次救了她,第二天他們繼續上路,果然不久後,分界線就在不遠處,崔斯坦向她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她也迴應了他,深情的親吻後迎來的卻是無盡的失望和痛苦,她知道,他欺騙了她,崔斯坦只能隔着分界線,看着她獨自一人痛苦,她卻看不到他。

崔斯坦悵然地去迎接他的下一個靈魂,迪倫到達後去尋找了崔斯坦曾和她提過的一個二戰士兵喬納斯的靈魂,和他聊後,想找回崔斯坦的慾望就更強了,喬納斯帶她去見了在這兒待了很久的靈魂,伊萊扎,在和她的交談中,她下定決心穿過門去尋找崔斯坦。

可這就意味着,她必須再重新穿過荒野,這次,她是獨自一人了,一旦被魔鬼抓到,靈魂就會灰飛煙滅。回頭,她艱難地穿過那片湖,到達了安全屋,崔斯坦也正在帶領着新的靈魂穿越荒野,他們相遇了,迪倫大喊着他的名字,他鬆開了靈魂的手,轉瞬間,惡鬼把靈魂拽了下去,爲此,他們都深感內疚,而後,她向崔斯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雖然他對此深感疑慮,在她的鼓勵下,還是同意了,路上他們遇到了一個跟丟擺渡人的靈魂,迪倫爲了救下那個小孩,險些喪命,最終,他們再次回到了火車事故的地點,上帝終究是眷顧她的,醒來後,她躺在擔架上,不遠處,崔斯坦還是蹲坐在隧道口那,她上前和他打了聲招呼,“嗨。”

“原來你在這。”

“我在這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擺渡人,陪伴着你,爲你披荊斬棘,指引你通向終點,那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篇19:《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是一本由克萊兒・麥克福爾創作的書籍。20xx年1月29日,克萊兒・麥克福爾作品《擺渡人》入選“20xx年度影響力圖書”推薦年度文學作品。

秋日值班,一本《擺渡人》,英國作者克萊爾麥克福爾所著,陪我一整天,安靜而充盈,美好且震撼。

《擺渡人》講的是15歲的迪倫,在一團糟的氛圍中,滿懷期待的去見素未謀面的爸爸,然而,火車出了事故,迪倫死了,靈魂的引導人崔斯坦帶着迪倫,應該說,是迪倫的靈魂,行走在荒原,最終又返回生界的故事。故事裏的人物僅僅有迪倫和崔斯坦,這一段長達十幾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們兩人相伴。書裏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來的荒原,或風景清麗,或障煙重重,有懸崖峭壁的起伏,有深不可測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書本的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還隱藏着什麼。哪怕是你心底裏最深的期冀,你都不一定會明瞭,那到底是什麼。

當每個人不清楚自我狀況的時候,都是被引領的,甚至在不知道目的地是哪裏的時候,都只能被動而無奈的接受被引領。所幸,迪倫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要帶着崔斯坦一起回到生界,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就像她告訴女巫那樣,不管去哪裏,荒原也好,生界也好,只要和崔斯坦在一起,那麼就可以。而女巫的話,也只有一句“你必須找到他”!原來,任何的魔法都起源於,我要!我一定要!我必須要!當迪倫利用心念點亮柴火時,當迪倫眼中只有安全屋一個目標時,所有的惡魔都拉不走她。人所處的環境無論有多惡劣,有多絕望,都不會是被環境所迫,而最終,不放棄自己的終將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徹底放棄了,自己也會被拖下地獄!迪倫告訴我們,眼中沒有妥協,就不會被心魔所吞噬。那麼精疲力竭,那麼撕心裂肺,那麼寧願就躺倒在地下不反抗連眼皮都沒有力氣再睜開,……可迪倫,還是被一個信念所支撐下來了!難以逾越的荒原,她走了過來,竟然還又返還回去!!!

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擺渡人,而再次返回時,沒有了擺渡人,迪倫靠的是自己,是自己強大的信心和信念!每一次黑夜的降臨都意味着死神惡魔的呼喚,迪倫說,她不再害怕看到惡魔了,那是因爲,心裏有了堅定的愛,就有了無畏一切的膽量。終於再次見到崔斯坦,他們的角色打了個顛倒,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我們一定要回去!”15歲的迪倫再沒有了是不是帶小熊的猶豫不決,再沒有了面對不符合心願的生活環境而在心底產生的怨懟,她有的只有對愛的嚮往和堅守!果然,愛帶來了奇蹟!“她看着他出現在自己的世界裏,如癡如醉。”緊張的我怎麼都不肯放下手裏的書,一直在讀到這句話時,才放心的合上書,擡了眼,看一看窗外的綠樹,深深的吸入一口滿含桂花香的空氣,來平復一下自己緊張的思緒,終於一起回到這個世界裏,心纔可以放下,爲迪倫和崔斯坦而放下。

荒原是自我投射的,而這個神祕的擺渡人不也是自我投射的嗎?!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明瞭自我的擺渡人來引領自己,在將要溺水時獲救,在深陷淤泥時被扯出來,在不知道方向時被指引。其實,這個擺渡人,和荒原一樣,也正是自我投射。所以,與其說兩人相伴,還不如直接說,每個人的荒原最終只有自己陪伴着自己,孤獨而堅定的走過。擺渡人引領的是人的靈魂,而指引擺渡人來引領的,卻是自己。他投射出來的年齡、相貌、性格、言行,就連鬍子,眼神,都是自我心像投射而來。不是嗎?其實,擺渡人,就是你自己!給了我們希望的擺渡人,其實,就是自己給了自己希望!自己給予了自己的救贖!

書中說,在荒原,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引領着迪倫讀過了最初知道自己死亡時的疑惑不安,到接受現實,適應現實,他完成了他應該的“工作”;遇到了迪倫後,崔斯坦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這份“工作”,從最初的投入到逐漸的冷漠,到刻意的迴避情感,再由頑強的直白的迪倫用愛來點燃他逐漸堅硬的心房,“擺渡人”溫婉而自然的進行了轉換,迪倫此時又成爲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她伸出手指,“扣”起他的手,開始堅定不移的指引崔斯坦來嘗試着進入到她的世界,――雖然這聽起來真的有些天方夜譚,哪怕這本書裏有魔法存在,因爲沒有人嘗試過,更沒有人知道他們會不會成功。最終,如我所願,他們成功的返回了,不僅迪倫用愛成就了自己,也因此用愛喚回了崔斯坦,這個結局,最然來的虐心,我還是很喜歡的。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輕輕合上這本書,忍不住的眼角溼潤,很久很久都沒有被自己所感動了。原來,讀懂了擺渡人,我也就讀懂了我自己。我所信奉的,所心儀的,所選擇的,就是需要我自己不論任何艱難險阻,都要去實現的,因爲,我自己就是我的擺渡人!

《擺渡人》――值得反覆品讀的一本好書!

後記:竊想,如果很多年以後,很多年以後,我也要行走在自己的荒原中,那會是一番什麼景象?我的擺渡人會是什麼樣子?我們會如何走過那片荒原呢?……不敢深想,甚是奇妙。

篇20:擺渡人讀後感

一年前就很想讀《擺渡人》這本書,書名就很吸引人,最近又聽說擺渡人的電影上映了,就決定要看了。

當時看書名擺渡人時真的沒想到時這樣的題材,剛開頭的劇情很平淡,但是還是可以看出來迪倫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女孩,越到後面越是吸引人,直到在百忙之中還是花費一下午的時間把整本書看完了。

看完之後真的很想理清我的感想,雖然在整個故事當中支撐着迪倫走下去的是愛情,但是到最後我讀出的更多的迪倫的勇氣和那種執着,雖然偶爾她會很固執甚至有些自私,但是在清楚自己的靈魂都有可能失去的情況下毅然選擇回頭,尋找自己所愛的人。

其實在讀的過程當中,更多的聯想到的是自己,當她做了重新回到荒原的決定時,我在問我自己會怎麼做,我一直都很膽小,所以她的決定很讓我震驚,只要足夠有勇氣,足夠樂觀,堅定自己的信念,用我們的話來着就是連真主都會幫助你。

看完之後反省一下還是好的,要有勇氣,不要畏首畏尾,堅持自己所認爲正確的`事情,只是想以這個感想激勵自己,總之擺渡人真的是一部很棒的小說。

篇21:擺渡人讀後感

讀《擺渡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裏縈繞,我也一不停地問自己,誰是我的擺渡人呢?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的故事簡單:女主角迪倫是一個15歲的的少女,單親、內向、敏感、聰明,常常將自己彩色的夢想藏在心中,因爲現實生活總是充滿灰暗與不堪。痛苦中的迪倫因與從未謀面的父親通話,瞞着母親選擇獨自一人踏上尋找父親的旅途,但是因爲火車在穿越隧道時發生了車禍,醒來時,發現自己身處黑暗。當迪倫不顧一切地爬出車禍的隧道,一路往前奔跑時,在隧道出口看見了等待“她”的男主角―崔斯坦。在無奈的選擇下和崔斯坦一路前行。一路上,迪倫一直以爲自己是車禍唯一的倖存者,她不知道她其實是這起事故的唯一遇難者,並且她的靈魂已經脫離肉體,而崔斯坦是他的靈魂擺渡人。靈魂擺渡人的工作就是幫助“她“穿過一片充滿危險的荒漠到達靈魂應該棲息的彼岸,在那兒每個靈魂才能停止遊蕩而正常的生活。然而,穿越荒漠的必經之路充滿未知、艱難、還有與惡魔的鬥爭。迪倫需要在崔斯坦的帶領下與荒漠中各種攝取靈魂的惡魔們進行鬥爭,並且在夜晚來臨時必須趕到安全屋躲避,如果一旦失敗,迪倫的靈魂將永遠沉入地獄。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

在充斥着恐懼的趕路時間裏,迪倫的天真、執着和努力吸引着崔斯坦,讓崔斯坦逐漸拋開那個冷漠的靈魂擺渡人身份。而迪倫也慢慢意識到自己對崔斯坦的依賴與日俱增,對崔斯坦的愛也悄悄萌發。並且通過多日的相處,彼此的信任也給予對方一次次的勇氣和力量抵抗魔鬼的多次的襲擊,用盡全力保護着對方。相攜相伴的兩人就在穿越荒漠到達靈魂棲息地的邊界時,在滿懷對新生活的憧憬時,迪倫才知道崔斯坦只能在荒漠裏待着,因爲靈魂擺渡人的身份是崔斯坦不可擺脫的宿命,因爲他需要在荒漠裏繼續引導一個又一個的靈魂。而此時,迪倫也才發現,即使穿過荒漠,跨入棲息地,自己還是隻能與孤獨相伴。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荒漠

書讀到這裏,也快接近尾聲。迪倫和崔斯坦在荒漠上的經歷有如意識中的幻覺,只能出現在回憶裏!然而,終於回到舒適的生活中的迪倫卻選擇離開棲息地回到荒漠,冒着靈魂被惡魔吞噬的危險一路逆行尋找崔斯坦,只因意識到離開崔斯坦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並且在他人的指導下,迪倫重新回到荒漠,找到崔斯坦,打開荒漠的大門,讓靈魂回到自己原本的身體裏,並重新回到現實世界。在歷經了千辛萬苦後,迪倫終於與崔斯坦相見,並且用愛鼓勵崔斯坦選擇相信能夠回到現實的可能。爲此,崔斯坦懷着對迪倫的愛和信任,做出一次次嘗試,哪怕因此受到懲罰而失去生命也在所不辭。

故事的結局完美,回到迪倫出車禍的隧道,迪倫在醫生的搶救下甦醒,並且在隧道出口崔斯坦出現了,彼此相認。

砥礪前行,到達彼岸

合上書,封面上方淡淡的一排小字“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這也是崔斯坦對迪倫說過的一句話,讓我也心生共鳴。是呀,書中的他們彼此對對方的愛,成爲信念,並化爲荒漠上的一顆明星、黑暗中的一盞燈,支持着彼此戰勝對未知的恐懼與不可對抗的困境,甚至與死亡,讓他們選擇逆行而毫不猶豫,最終一起開啓了幸福的大門。

人生自苦常迷惘,擡頭望月長嘆,前路太渺茫,人心難測,斷舍離,如夢,悵。希望每個人都能早日找到信念,找到屬於自己的擺渡人,砥礪前行,到達幸福彼岸!

篇22:擺渡人讀後感

今晚終於把這本書看完,心裏有種溫暖的感覺讓人又相信了愛情。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書中一開場展現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不開心的學校,敏感而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而又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曾經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後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或者說本書還是一部非科學類的書,是的,出現了人死亡後的靈魂。

在列車意外脫軌中死去小女孩的靈魂在黑暗中看不見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掙扎着爬出列車,然後她看到了唯一的一個人,來帶領她的靈魂到另一個世界的人――擺渡人。擺渡人一路上帶領着小女孩的靈魂翻山越嶺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迴避着女孩各種問題,不願直接告訴女孩已經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過程中發現身體奇怪的表現,逐漸接受了肉體已經死亡的事實。情竇初開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難中漸漸喜歡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她情真意切的關心與信賴,逐漸喚醒了擺渡人幾百年來內心深處麻木的情感。然而,擺渡人的工作決定了當他送女孩到達目的地後,他將再也不能見到女孩。

人性的迴歸,可以讓人找到真實的自我;愛情的力量,可以讓人戰勝恐懼。曾經自卑,軟弱的小女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爲了自己內心真實的願望,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經閱遍人間生離死別幾近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美好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情。最終人性的偉大改變了命運,面對未知的恐懼,女孩與擺渡人勇敢的選擇了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在一起的決定。他們一起回到肉體死亡現場,然後奇蹟發生了,他們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類,可以如願以償的生活在一起。

閱讀《擺渡人》,更像是跟隨主人公曆經一場關於心靈變化的歷程。靈魂的擺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個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如果說擺渡人引領了女孩的靈魂,那麼某種程度上,女孩也是擺渡人的靈魂“擺渡人”。

篇23:擺渡人讀後感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看到它的第一眼,《擺渡人》有些神祕的封面立刻吸引了我。然而,翻開書頁,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讓我一口氣讀到了最後。這是一本關於愛,關於勇氣,關於生命的故事。

單親家庭的迪倫從五歲一直到十五歲,都是靠媽媽一個人撫養長大,偶然間得到親生父親的電話,雖然她不記得他的面貌了,但是她還是決定去看望他。十五歲的迪倫鼓起所有的勇氣逃課坐上了通向未知的陌生的爸爸的火車,結果火車在隧道中發生意外,她成爲了唯一一個不幸者。當她艱難地穿越黑暗的隧道後,遇到崔斯坦,她以爲她是唯一的倖存者,後來卻得知自己是唯一的不幸者。而崔斯坦,作爲靈魂的擺渡人,他的工作就是帶領他要迎接的靈魂穿越高山、湖泊、魔鬼、荒原,最終到達一個安全的地方。一路上,他們勇敢的面對路途中的困難,崔斯坦也拼盡全力去保護這個對他來說有些不一樣的靈魂。等到將要分別的最後一天,他們才發現對彼此的愛是那麼真實,卻又不得不分開。迪倫在崔斯坦的擺渡下進入了靈魂應該進入的天堂。卻一心想要回到那個自己發現了愛的荒原。

也許,很多個靈魂都有過想回去,回到那個自己還有留戀的現實世界。卻因爲膽怯,害怕自己再次遇到和來時一樣的困難,害怕最終連靈魂都無法保留。他們輸給了自己的恐懼,輸給了眼前的相較而下的安逸。而迪倫,因爲心中有愛,有着想要回去的信念。愛與信念戰勝了對前途渺茫的恐懼,爲她提供了保護自己的武器。也正是這份信念,將一個猶猶豫豫的女孩蛻變成一個堅定的人。最終,她擺渡了自己的擺渡人。讓彼此一起回到肉體死亡現場,然後奇蹟發生了,他們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類,可以如願以償的生活在一起。

看到小說的最後,迪倫與崔斯坦彼此說的那句:“嗨,原來你在這裏。”我不禁潸然淚下,不只爲了這個美好的結局,也爲了這個敢於爲愛去與命運抗爭的女孩的勝利。

人性的迴歸,可以讓人找到真實的自我;

愛情的力量,可以讓人戰勝恐懼。曾經自卑,軟弱的小女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爲了自己內心真實的願望,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經閱遍人間生離死別幾近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美好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情。最終信念與人性的偉大改變了命運,面對未知的恐懼,女孩與擺渡人勇敢的選擇了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在一起的決定。

讀一本好書,也許會留戀與那美麗又有些殘酷的情節,也許會尊敬那美好卻又並不完美的人物。但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去領悟故事背後人對愛的嚮往,對遠方迷茫卻依舊堅定的信念。

信念與勇氣可帶領我們披荊斬棘,走向那有愛,有未來的美好遠方。

篇24:擺渡人讀後感

看之前有想到過這可能會是在發生車禍的情況下經歷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有可能會因爲這次洗禮主人公本身會發生本質的變化。事實上也確實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本來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本來應該是正常的完成一次屬於他的使命,不曾想卻因爲這次的一個靈魂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相愛了,他們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迪倫不再是那個沒有主見的人,她經歷過了荒原上的種種,她變得勇於挑戰,亦或是因爲愛情,有了動力,她纔有了改變的勇氣。穿越荒原之後的生活是穩定的,至少是安全的,不會再有惡魔來襲擊,也不會有各種惡劣環境來影響。但迪倫卻選擇不這樣過,即使所有人都選擇了前者,但迪倫還是勇敢地向命運發起了挑戰,爲了那一絲希望,她置生命於不顧,她的勇氣可嘉,她最終也成功了。相信經過這一次擺渡,她在未來的路上會越走越勇敢的,這也是對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一個反映。有穩定不變的不喜歡的工作,大多數爲了穩定不敢尋求改變,也有自己規劃的人放棄這些穩定的去創業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才能堅定的不顧一切的走下去。

篇25: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這是一個關於擺渡人和被擺渡人的故事,是一個關於靈魂擺渡的故事,是一個關於生存和愛情的故事。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的心靈治癒系小說,對待這一類書,我一直都是懵懵懂懂的,因爲它們太多晦澀難解,與衆不同,甚至讓我對它們有了一種不一樣的看法。

這本書講了一位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和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捉弄,唯一的好朋友也轉學。這一切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而在路上卻出現了交通事故,等她爬出火車的殘骸之後,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這時,迪倫看到不遠處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男孩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就是迪倫的擺渡人。然而,命運從他們相遇的那刻開始,發生了無法預料的轉變……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迪倫在那位男孩――崔斯坦的指引下,依靠堅持不懈的精神打破重重困難。崔斯坦相當於迪倫的防禦罩,要時刻保護她的安全,防止她被惡魔捉去。有一次,崔斯坦爲了讓迪倫安全回到安全屋,被惡魔捉去折磨。迪倫在安全屋裏透過窗子目睹了一切。她呆在安全屋中,不停地哭泣着,希望崔斯坦可以回來。到了第三天,迪倫想:不行!我不能坐等崔斯坦回來,我要自己走,走到下一個安全屋。開始,我不相信迪倫能走到下一個安全屋,但是,她靠着自己的勇氣和毅力,她做到了。這個段落,我看得膽戰心驚。想:如果這是現實,那該多麼恐怖啊!

看完整本書,我看到了一位自卑、膽小、軟弱的女孩,破繭成蝶,變得勇敢而堅強。不知爲什麼,我看完這本書,心裏五味雜陳。說是感動,也不全是;說是心裏治癒,有點接近。我從中明白:在現實中沒有擺渡人,擺渡人就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地拯救自己,擺渡自己。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渡人就是渡己,渡己就是渡心。而生活最終帶我們去往何處,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擺渡。只要自己足夠勇敢、堅強,並堅持不懈地努力,你的思想和覺知就會帶着你走向每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篇26:擺渡人讀後感

作者《擺渡人》是一本很不錯的書,看完後,你會思考很多,反省自己,這是我爲各位看官整理的《擺渡人1》讀後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短篇小說。文中一開場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令人不開心的學校,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後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或者說這本書是一部非科學類的書,因爲出現了人死亡後的靈魂。

她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忙碌又絮叨的母親瓊並沒有給到她太多溫暖,她內向,自卑,膽小,不自信,同學們也嘲諷她,唯一可以傾訴的朋友凱蒂也搬家了。

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說,他叫崔斯坦(靈魂擺渡人:他們的職責跟使命是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讓他們到達彼岸。彼岸便是心中的家。荒原是靈魂心裏的映射,天氣的好壞取決於靈魂的心情。荒原中魔鬼跟黑夜都是致命的危險,而安全屋卻像是休息的驛站)。崔斯坦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這個男孩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他們每天都在馬不停蹄的趕路,到達一個又一個的安全屋,在黑夜降臨之際儘可能的躲過凶神惡煞的惡魔。

荒原在她面前似乎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而她也必須正視那些接踵而來的問題。在與崔斯坦的相處過程中,她漸漸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倖存者,而是唯一的受害者。天氣的陰晴取決於她的心情好壞;身邊又爲什麼會有哪些奇特的現象。

兩人在不知不覺中墜入愛河,迪倫、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惡魔追殺,一起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起,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爲故事在這裏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爲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尋找崔斯坦。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裏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可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迪倫和崔斯坦終於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在一起。(補充一下前面忘記說了擺渡人會根據每一個不同的人變成她信任的樣子,每個人都不同,因爲愛,崔斯坦的模樣沒有改變)當看到最後,“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鬆開,還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篇27:擺渡人讀後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同學的嘲諷、好友的離開、母親的不理解,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所以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卻不料在途中遭遇事故,她以爲她是唯一的倖存者,但事實卻與之相反。迪倫在一片荒原之中,她遇到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引領着迪倫,帶她穿越茫茫荒原,將她帶到了靈魂的歸處。兩人從相識到相知再到最後的依賴,變得密不可分,迪倫最終尊重了自己內心的想法,重返荒原,與崔斯坦一起回到了人間。

在我看來,迪倫比其他的任何一個被擺渡靈魂都要高貴。當她得知自己已經死亡的時候,她的內心並不是沒有波瀾,但她更多的是接受,是面對;當她安全抵達自己靈魂的歸宿,她仍願意遵從內心,義無反顧地跨越結界,回到荒原,尋找她的靈魂擺渡人,即便前途困難重重,即便有着灰飛煙滅的危險。至少,我沒有像她一樣的坦然與勇氣。這是一場豪賭,贏了,或許還會有活的希望;輸了呢,便一無所有。

“爲了再次擁有這份感受,值得冒永遠沉淪的風險嗎?”

“值得。”

崔斯坦也何嘗不是這樣的呢?他是一個擺渡人,他的工作是將靈魂安全帶到另一個世界,僅此而已。他沒有感官,不用睡覺,不用吃飯,直白地說,他根本就不是一個人類,僅僅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行屍走肉罷了,但他遇到了迪倫,他們之間有着心靈的交匯,迪倫用自己的單純感化了崔斯坦。“我變成了一個……人”這是故事的結尾,崔斯坦發現了自己會流血後說的一句話,他將自己的真心全部交給了迪倫,所以在迪倫提出要與他一起返回人間時,崔斯坦雖然覺得有悖常理,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了。“你不用害怕,我會保護你的。我保證。”崔斯坦完全履行了自己不變的承諾,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勇敢呢?

用勇敢去擺渡,沒有到達不了的彼岸。在這趟奇幻的旅途中,迪倫和崔斯坦完成了涅��重生般的蛻變。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所謂的黑暗,其實均源自於內心,勇敢地做自己,或許就能得到最終的答案。

篇28:擺渡人讀後感

寒假裏,我讀了《擺渡人》這本書,最感動我的是主人公迪倫那堅定的信念。

當迪倫決定重回過去,穿越荒原,尋找真相時,我的心一下子揪起來了。要知道,如果她的內心不夠堅定,稍有動搖猶豫,那穿越的門就無法再次開啓。可是迪倫經受住了環境、他人和自己意志的考驗,成功重新打開了迴歸之門。她打開的何止是出口,而是能重新恢復日常生活的愛的大門。

只有懷着堅定的愛和努力的信念,才能完成這神奇的驚人之舉。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體會。

也是這個假期,外婆收拾家中舊物,好幾幅繡品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大幅的牡丹盛開在布面上,張揚奔放,如在風中爛漫盛放;那金魚們眼神靈動,輕擺着華麗的尾巴,自得其樂;還有繡了毛主席的詩詞書法的,筆力遒勁,力透紙背一樣的。我追問外婆怎麼繡的這麼好呢?她笑道,年輕時喜歡,感興趣唄。

好,我也來試試。找了個簡單的花樣,描到一塊布上,穿針引線,我興致勃勃開始了。初期還好,但沒過了多久,我就有些乏了,針腳也馬虎了,歪歪斜斜起來。媽伸過頭來:“我們說你沒耐性,你倒繡起花來了?嗯,這花怎麼像貓抓過的?”“不許你看!”我趕緊躲到房間裏了。看到桌旁的《擺渡人》,想起迪倫的堅定的心,我想着繡花這點小事算什麼。我定定神,平心靜氣的重畫了圖樣,重新一針一線耐心繡起來。幾天以後,一朵小小的樸素的花朵終於完工了,雖然簡單,可是很工整哦。

這日常的小事我居然也從書籍中得到了力量,讓我知道自我鼓勵和自我控制的重要。

書籍真是寶庫啊。知識、傳統、風土人情、情懷、信念都蘊含其中。每個人去讀同樣的書會得到不同的體會。古人有爲功名利祿、光宗耀祖、封妻廕子而讀書的,但是中國文人的傳統是爲經天緯地、效忠國家而讀書。周恩來總理在年輕時就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這些數碼時代的孩子可以從紙質的以及電子的出版物上得到海量的信息,前所未有的大的容量,我們應從中學到正確的信仰,堅定的信念。書是前人總結的精華,讓信念打開我們心中的門,做自在的自己,翱翔在時代的天空。

篇29:擺渡人讀後感

這本書還是有一定的想象力的,前面像是恐怖小說,後半部又有一點言情小說的意味。但細細品味,你纔會被作者帶入情境。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五章,是關於那個湖的描寫。很多地方讀起來,都能在腦海中都有畫面感。比如,當女孩因爲難過要與男孩分離,天氣驟變,不幸落入密度介於水和石油之間的滿是魔鬼的黑色湖中時的冰冷和刺骨以及恐懼。還有一個印象最深的是,當男孩成功擺渡女孩前,男孩那深情的一吻後還是選擇推了女孩一把,他依舊認爲他的使命、他的命運只會是這樣。隔着像玻璃一樣的牆,透着無奈和遺憾。原以爲小說到這裏關於男孩和女孩的故事就結束了,作者會開啓下一個擺渡的故事。但是卻沒有,最後的結局也很美好。

看完這本書,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我們的生活總是被一些條條框框束縛着。我們好像很久都沒有做過自己。自己的信念、追過的夢想,很多人都因爲生活放棄了。而當有人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時,往往會帶來嘲笑。所以,最關鍵的在於,明白自己要的什麼。

篇30:擺渡人讀後感

朋友推薦的書,說是好玩。我抱着“有一搭沒一搭”的態度消遣,沒想到一開始就墮入其中,沉迷於書中的“荒原”,好像當年三毛熱愛她的撒哈啦。

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這裏說是有的。在那遙遠的另一個我們不曾瞭解的世界,有着諸多的似曾相識的遊魂在四處掙扎,不停遊走。

伴隨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文中女孩迪倫身上一次次呈現出過人的膽魄和聰慧。她心有所往,她勇敢堅強,她在生死邊緣處不停掙扎和奔跑。她的每一次蛻變都鼓舞着我們這些苟活着人,念隨她起,心隨她動。這世間,沒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

故事的主題是關於靈魂擺渡。

正如書封面的標題:“如果你存在,那是因我需要你”。文中所有的機緣巧合都來自迪倫和崔斯坦的兩廂情願。正應了那句:“我的存在是因爲有你,愛讓我勇敢,讓我不再膽怯”。

前些天剛聽師傅講到“心想事成”。佛法裏強調一切唯心所造,意思是心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又是一本“心想事成”的書。

我不是佛教徒,也不太瞭解佛法,但看到過許多貌似虔誠的佛教徒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常發善願而不作爲,常焚佛香而不慈悲,總感覺有些大不妥。

所謂的“心想事成”,一定要首先種下這個因,然後必須通過我們的行爲,精進尋求外援,才能逐漸超越自我,從而達到“心想事成”。書中的迪倫做到了,她心心念念,她堅持不懈,她克服種種困難,她終於心想事成。

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系英國實力派女性作家。資料顯示,這部20多萬字的《擺渡人》曾獲得多項世界文學獎,版權暢銷30多個國家。我買的是付強和劉勇軍的譯本,兩位老師的翻譯措詞優美流暢,將原著中靈魂的荒原刻畫的逼真必現,常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部20多萬字的書共分三冊,我個人感覺,第一冊和第三冊較爲精彩,第二冊相對遜色一些,不知是否引起你的共鳴。

人固有一死,死後,誰會成爲我們靈魂的擺渡人?他(她)們也似曾相識,並帶我們達到理想的彼岸嗎?讀罷《擺渡人》,相信很多人都會浮想聯翩,意猶未盡。

打開最近聽過的新歌《胡廣生》,哼哼呀呀的曲調如幽靈般在谷底呻吟,讓《擺渡人》滋生出更多的感慨。我聽的是任素汐本人的版本,有興趣你也找來聽聽~

篇31:擺渡人讀後感

張嘉佳的電影我沒看過,我無權評論,但他的書《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看了六分之一,便沒有了讀下去的興趣。他說他的.書“幾乎每篇稱得上完整的故事,都被影視圈的朋友拿走,以超乎我想象的效率去做一部部長片”。能拍出什麼好電影來那,做爲一個電影觀衆,我是無奈的。

之前的《白鹿原》把我的朱先生弄沒了,不見白鹿,只見小娥;《戰狼2》都說好,快下架了纔去湊個熱鬧,原來是愛國情結鬧得鬼;我現在很少去看電影,耽誤時間,浪費錢,還總讓我犯困,落下病了。

張嘉佳你要從我的全世界路過,沒有門,你應該看看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路上突發交通事故,擺渡人崔斯坦帶她穿越荒原。因爲愛的豐盛,穿越之後,她用自己的堅持、勇敢和愛讓他不再膽怯,不再猶豫,她已經成爲了他的擺渡人。它是一個小女孩的心靈成長史。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嗨!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

篇32:擺渡人讀後感

世間最美的在遇見,莫過於歷經生死一線,然後你就在那裏跟我說了句“我在這裏”。

崔斯理準確來說這不是他的名字,他沒有名字,不知自己何時開始存在,也不知自己何時消失,他的存在只是因爲靈魂需要,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然後護他們周全,送他們到達彼岸,周而復始。從開始的充滿熱情的參與到後面麻木冷漠,感情對於他而言似乎成了一種累贅,他的存在似乎只是靈魂旅途的配角。每個靈魂都是自己曾經生命中的主人公,他沒有,他只是一個擺渡人。

直達這個少女的出現,打破了他世界裏的規則。崔斯理變成迪倫想要的樣子出現出現了,一個16歲的翩翩少年。當少女一人從列車中走了出來,茫茫的世界中只有這個少年的存在,面對無數的疑問,她選擇的是相信,畢竟前途之路,只有這位“共患難”的少年相伴。當得知自己死亡的消息,她是平靜的,冥冥之中似乎知道了。他對這位少女的反應感到吃驚,他以爲她會其他靈魂一樣哭泣或不安,她沒有。或許現在的世界已讓她的心千穿百孔,從小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和母親無話可說,唯一的朋友轉學了,在學校老師的嘲笑同學的戲弄,還有未能遇見的父親。突然離世這個結果還是能接受吧,唯一想到痛苦的母親和未曾見面的父親,但事已如此別無他法。

或許兩顆無依的心在數次的遇險中靠近了彼此,當遇到危險迪倫總是爲崔斯理着想,會爲他感到愧疚。當崔斯理爲救她身處惡魔之地,是她將崔斯理喚回她的世界,迪倫與所有的靈魂不同,她會關心崔斯理的一切,會聽着崔斯理的故事安然入眠,崔斯理他在改變,變溫柔,變感性。

崔斯理告訴自己不能愛上她,不能給她希望。但是他的心替他做了決定,他吻了她,給了她承諾:不是護她這一路平安,而是護她一世周全,和她一起走向未知的終點。然而我只是你的擺渡之人,我只能望着你離開,將你送向荒原與地獄的交界,我只不過是這荒原的嚮導與保護者。爲何要我愛上你然後送你離開,於是我給了你承諾,讓你心安,我在結界看着你痛徹心扉,卻無能無力,然後轉身離開,引渡下一個靈魂。

當來到這個目的地,迪倫可以這裏安逸生活,等待着親人的到來,但是如若這個世界這個沒有你,我活着不過只有軀殼,我知道你是我的擺渡人,只能送我一程,但我想越過規則之門來找你,回去的路充滿艱險,縱然惡魔可以隨時將我吞噬,因爲你讓我變得無懼,我不知道我們的明天會是如何,但我想不顧一切的來到你身邊,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

迪倫回來了,將來時艱險的路又經歷了一遍,只不過這一次是獨自一人。因爲愛,讓她有勇氣戰勝恐懼。在相逢時刻崔斯理是驚訝,但更多的應該是歡喜吧,未曾改變模樣還是原來的樣子,或許冥冥有感應會再次相見。

“我回來了,爲了你。”

篇33:擺渡人讀後感

幾年前,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曾有這樣一部小說《擺渡人》,由於學習的壓力和氛圍,也沒有機會讀過這個曾經奪得五項文學大獎的治癒小說。如今有機會,在讀過之後,確實感受頗深,受到震撼。

本書的女主角――迪倫,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小女孩,在學校受夠了同學的嬉笑,但性格本應懦弱,不反抗的迪倫卻第一次的選擇了逃課去坐火車去找自己的親生父親,但是卻在乘坐火車的時候遭遇了車禍。孩子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叛逆,迪倫也突破自我,做出了自己的抗爭。《擺渡人》營造了一個獨特的世界觀念,在我們的女主角發生交通事故之後,並沒有感到死亡或是生存,在她面前的是一片無盡的荒原,身後是已經發生事故的火車,在這她遇見了屬於她的擺渡人――崔斯特,擺渡人的職責是保護這些飄蕩的靈魂,免受惡魔的傷害,最後讓他們成功到達彼岸的邊界,那是也是他們飄蕩的靈魂正式迎接死亡。在旅途中,迪倫和崔斯特產生了不應該產生的情感,他們也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在到達分界處分時候,卻又返回要回到自己的身體,在路上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先要救助那些弱小的靈魂,不讓他們遭受惡魔的傷害而墮落於其中,擺渡人不應該接近人類的世界,而迪倫卻帶着崔斯特一同穿越。他們做了許多許多不可思議卻又情理之中的事,最終成功的返回了人類世界。

《擺渡人》構造了荒原上的規則。但是主人公卻根本沒有按照這個規則去做,他們打破了規則,只是因爲至真的情感,一切看似破壞,卻又那麼有意義。

迪倫沒有面對即將死亡的恐懼,在無邊無際的荒原上,飄蕩着許多其他擺渡人和他們所保護的靈魂。白天是安全的,可夜晚卻恐怖無比,他們只有在天黑之前儘早的趕到下一個安全屋,待到天亮纔可以繼續趕路。如果趕不到安全屋,他們只能面對惡魔的攻擊,最後被拽下地獄。在如此殘酷的環境下,迪倫卻愛上了她的擺渡人。他們欣賞日出日落,欣賞着荒原的美景,他們相互依偎,成爲彼此的依靠。在即將達到最後終點時,迪倫敢於再次返回那危險的荒原,帶着自己心愛的人一起去找尋人生的意義,曾經軟弱的小女孩,慢慢變得堅強起來,或許在作者所塑造的這個世界之中,被束縛的只有我們自己。而崔斯特作爲靈魂的擺渡人,與其說是擺渡別人,不如說是擺渡自己。他曾經擺渡過成千上萬的靈魂,但是對於他來說,只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或許其中有一些小插曲,這卻也只是他的職責。就在迪倫要求他去幫助其他的擺渡人的時候,他也在猶豫,因爲他從來沒有如此做過,他被束縛了太多太多,卻始終沒有勇氣去突破。直到遇見了迪倫,他才明白人生的意義,不僅是實現自己的意義,更是對生命的成全!

篇34:擺渡人讀後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在踏上尋找父親的那列火車前,迪倫的生活孤獨而混亂。母親的瑣碎嘮叨,好友凱蒂的轉學,一幫同學的冷嘲熱諷,以及腦海的荒誕夢境來斷閃過,使她看不到任何希望,壓抑到無法呼吸,於是他開始想念父親,想念自己成長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溫暖與陪伴。所以她懷着忐忑的心情出發,渴望改變的感受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無論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麼,迪倫都願意去嘗試和尋找,不幸的是,列車出了意外,她的靈魂被迫離開了自己在車禍中變得支離破碎的身體,開始走向漫無邊際的荒原。

小說中這樣寫道:“她一邊低聲啜泣,一邊轉身面對荒原,渴望發現一絲文明的痕跡,免得她重回隧道。就在這時,她看到了他。”沒錯,他就是迪倫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上帝幫助孤若無依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爲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路途。崔斯坦的笑容第一次令迪倫感受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就好像無倫發生了什麼,他都會陪伴在她身邊,不離不棄。他們一起躲避惡魔的利爪,艱難的攜手走過泥濘的沼澤地,他們從彼此陌生到相互依靠,一切的溫暖在危險的荒原中顯得那樣彌足珍貴。

可是,再遠的路途,終有離別。迪倫終於來到了天堂,那是傳說中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然而對她來說,失去了崔斯坦的陪伴,天堂不過是座荒涼的城堡。她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再華美的生活,也抵不過崔斯坦一個溫暖的微笑,有他的地方纔是天堂。於是,他推開天堂之門,重回到那片險象迭生的荒原,只爲了找到崔斯坦。每當迪倫安全到了一個小屋,我都會默默的想:迪倫,就在這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他一定會回來的。可是迪倫依然無畏地繼續向前,最後他們終於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最後那句“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的溫暖讓一切都變得值得。

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尋,完美地詮釋了愛的含義。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迴,你又願意爲此付出怎樣的代價?或許這個問題離我們很遙遠,可是人生就是充滿了未知。有時候會想,當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會不會出現別外一個世界,來彌補我們這一生遺憾呢?答案當然不會,與其去選擇,不如生活得不留遺憾。最讓人感動的,當迪倫穿過那面牆時,她的擺渡人卻不見了。迪倫用盡所有力氣摧毀這堵牆,讓自己重新回去,他成功了。受盡危難,她終於和她的擺渡人一起穿回到了出事的那輛列車上,面對選擇,迪倫選擇了愛,用她的執着得到了幸福。

那麼,也請你懷揣着愛與勇敢前行吧!每個荒原的轉彎,都會遇到你的擺渡人,因爲你的擺渡人,來源於愛,存在於溫暖。

篇35: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短篇小說。文中一開場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令人不開心的學校,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後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或者說這本書是一部非科學類的書,因爲出現了人死亡後的靈魂。

她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忙碌又絮叨的母親瓊並沒有給到她太多溫暖,她內向,自卑,膽小,不自信,同學們也嘲諷她,唯一可以傾訴的朋友凱蒂也搬家了。

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說,他叫崔斯坦(靈魂擺渡人:他們的職責跟使命是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讓他們到達彼岸。彼岸便是心中的家。荒原是靈魂心裏的映射,天氣的好壞取決於靈魂的心情。

荒原中魔鬼跟黑夜都是致命的危險,而安全屋卻像是休息的驛站)。崔斯坦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這個男孩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他們每天都在馬不停蹄的趕路,到達一個又一個的安全屋,在黑夜降臨之際儘可能的躲過凶神惡煞的惡魔。荒原在她面前似乎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而她也必須正視那些接踵而來的問題。在與崔斯坦的相處過程中,她漸漸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倖存者,而是唯一的受害者。天氣的陰晴取決於她的心情好壞;身邊又爲什麼會有哪些奇特的現象。

兩人在不知不覺中墜入愛河,迪倫、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惡魔追殺,一起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起,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爲故事在這裏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爲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尋找崔斯坦。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裏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可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迪倫和崔斯坦終於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在一起。當看到最後,“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鬆開,還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最後故事的結局很完美,有情人終成眷屬,“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

篇36:擺渡人讀後感

“如果我存在,那也是因爲你需要我。”這是我在《擺渡人》中最喜歡的一句話。

我與這本書的淵源,還真是可以用機緣巧合來形容。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知道這本外國名著,只是湊巧看過一個同名不同內容的電影,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本書。僅僅是知道罷了,在學校住宿註定了我很久也難去買一次書,偶然一個週末放假,我途經一個小道,那裏不知哪裏來的小販擺起了書攤,映入眼簾竟是一本《擺渡人》,此時,買下它是我必然的選擇了。

放入書架很久沒有再次翻開過,恰逢閱讀課,我想起了這本書。真是應了那句話“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相同的,當我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被需要”,與年少時的血氣方剛不同,那是來自時間的沉澱。

單親女孩迪倫沒有朋友,缺少父愛,在去探望父親的火車上意外死亡,而崔斯坦則是負責帶迪倫去往另一世界的擺渡人。初見時,迪倫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崔斯坦本想騙着這個單純善良的姑娘,而呼嘯的狂風,一望無際的平原,似魔鬼般的叫聲,讓迪倫懷疑並恐懼,一路上,崔斯坦幫助迪倫度過一個又一個恐怖的夜晚,當迪倫到達另一世界的大門,兩人發現竟是早已情愫暗生,崔斯坦卻沒辦法繼續陪着迪倫,迪倫進入大門後,門外的他又被分發了下一任務,一切都是那樣井然有序,而迪倫卻又冒着禁忌逃回了平原尋找崔斯坦,兩人明白不能同去另一世界,於是迪倫選擇和崔斯坦一同回去,獲得復生。

其實故事很簡單,一條主線足以走到結局,但其中的意義卻發人深省。“崔斯坦”一個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的擺渡人,倘若生來便做着同樣一件事,沒有原因,沒有結局,甚至沒有身份,那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情。崔斯坦曾告訴喋喋不休發問的迪倫:“如果我存在,那也是因爲你需要我。”一個自己是否存在都是個謎團,多可悲的一生,可他遇到了迪倫,一個人是否存在,都在於別人的腦海,是迪倫使他存在,使他獲得新生。

反觀如今社會,人人爲了“刷”存在感而努力拼搏着博出位,人人都說自己樂觀向上,說着自己的身邊多麼優秀與熱鬧,“網紅”們每天做着新鮮的視頻生怕被人忘記,就連商品都不斷換着廣告在各個地方播出展覽爲的只是人們的注意。所以,真正的孤獨與否,不在於你身邊有多少人與物,不在於你每時每刻得到的讚美與阿諛奉承,孤獨,是來自靈魂深處不被髮掘的,它因無人熟識而生,因被人記住而消亡。

做個善良可愛的人吧,讓別人再想起你時嘴角都會微微上揚,起碼……讓別人還想得起你的模樣……

“如果我存在,那也是因爲你需要我。”我因你而活。

篇37: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雖然這是一句深情的告白,卻也十分真實地道出了當下“被需要”心態的普遍存在。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身的價值。正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所言,當我們完成了物質上對於生理和安全上的自我需求,那麼自然而然便上升至他人所給予我們的社交需求與尊重需求,及所謂的“被需要”的心態。從需要到被需要的角色轉換中,我們有了付出者的快樂和成就感,有了人生價值的標尺,以此來丈量生命的長度。這源於一種中國傳統奉獻精神的延續演變。

因爲被四海的百姓需要,范仲淹執筆揮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重整岳陽樓,與民同歡樂;因爲被沉淪的舊中國需要,魯迅棄醫從文,以祥林嫂、孔乙己的故事影射千家萬戶的心酸苦辣,以冀喚醒當時那個風雨飄搖的祖國。先輩大家,正是因爲“被需要”的契機,才得以綻放出出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人類歷史的蒼穹上留下一道獨屬的閃光痕跡。與此同時,“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這句話道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你我都是社會生態鏈的一環,是休慼相息的命運共同體。涓涓細流,匯入大海,無限個“被需要”最終促進了社會的不斷進步。

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越來越多的人卻在這種“被需要”的思想浪潮下,禁錮了自己的天性,違背了自己的初心,在他人的目光與議論中,成爲了雨果筆下的笑面人。更有甚者,癡迷於“被需要”而走向極端的道路,網絡上那些爲譁衆取寵而弄虛作假和違法犯法的人不勝枚舉,這難道不是內心空虛,極度渴望他人認可的體現嗎?

因此,“被需要”應源於自身的價值,它不會有損我們一絲一毫的價值,相反會讓我們的人生有所增益。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科學領域孜孜不倦,沒有用點贊數來衡量她的貢獻,但她卻被患者所需要,被醫學界所需要,被中國所需要。與此同時,她也步步實現了最高層次的自我需求。

由此看來,“需要”與“被需要”並不是對立矛盾的,而是和諧統一的。作爲社會性動物的人類,誠然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但我們一定是一個獨立而有思想的個體。唯有恆守本心,才能在逐夢的路上贏得他人的讚許。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被需要”不是脆弱的體現,但也絕不是證明自己的唯一維度,將需要與被需要交織,人類就這樣互相扶持,穿梭,抵達成功的彼岸。

篇38:《擺渡人》讀後感

馬丁說:“每一個強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過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持、沒人噓寒問暖的日子。過去了,這就是你的成人禮,過不去求饒了,這就是你的無底洞。”

在人生的河流裏,如果你不想隨波逐流,那就拼命逆流而上;如果你想要抵達夢想的'彼岸,那就勇敢地渡過河流。

當你指望別人的時候,你就輸了;當你學會了靠自己,你就贏了。這個世上,成爲弱者很容易,只要你躺着不動,你就越有弱小了;成爲強者很難,甚至你努力了很多年,也無濟於事。不管怎樣,自己選擇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人生目標,走完了是路,走不完就是坎。

真正的擺渡人,是強大的自己。你不強大,軟弱給誰看?

篇39:《擺渡人》讀後感

今晚最後把這本書看完,心裏有種溫暖的感覺讓人又相信了感情。

一個名叫迪倫的女孩坐火車去見素未蒙面的生父,遭遇車禍。當她爬出殘骸,遇見名叫崔斯坦的神祕男孩,跟隨着男孩在荒原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隨着故事的發展,女孩得知自己其實在那場車禍中喪生,而崔斯坦則是自己的擺渡人,他的職責是保護她安全的到她就應去的地方。靈魂愛上了自己的擺渡人,擺渡人也愛上了這個性格堅毅的女孩。感情真是無處不在,在追求真愛的路途上充滿荊棘危險,只有最後斬斷荊棘纔會得到感情的玫瑰。

下一世誰會是誰的擺渡人?

篇40:《擺渡人》讀後感

有很多人向我推薦過《擺渡人》這本書,因爲好奇,就買來看了看,誰知,本書實在太吸引人了,讓人放不下它,想要一口氣讀完。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迪倫的女孩,在去找親生父親的路上,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當她從火車殘骸逃出時,世界變成了一片荒原,只有她孤身一人。在這裏,她遇到了一個神祕男孩――崔斯坦。在擺渡人崔斯坦的引領下,他們穿過重重困難後,迪倫走出了荒原,重獲新生。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迪倫漸漸喜歡上了崔斯坦,在她安全後,又冒着生命危險,二次進入了荒原,尋找崔斯坦,並帶他來到了迪倫的世界,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情節驚險刺激,引入入勝,把讀者的心抓地緊緊的,也讓我們知道了愛情與信念的強大力量。

看完後,我開始深思,爲什麼要用“擺渡人”來做題目?崔斯坦作爲迪倫的擺渡人,把她領過荒原。崔斯坦更是迪倫心靈上的擺渡人,把她帶向成熟,使她更加勇敢、堅強。迪倫更是崔斯坦感情上的.擺渡人,用她的真心,使他從冷漠與置之不理,變爲了一個開朗的人。他們兩人相互成長,相互成就。

在書的背面,有一個問題:“當我們面對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迪倫選擇了愛,爲了崔斯坦,她甚至可以用生命去賭。崔斯坦也用生命去賭,去現實世界的機會。

讀完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洗滌,讓我們懂得了真心與愛,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好書!

篇41:《擺渡人》讀後感

八月繼續讀《擺渡人3》,繼續品味擺渡人們帶給我的感動和震撼。

本以爲迪倫和崔斯坦經過種種磨難,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不想命運對他們的考驗還未結束,令人恐怖的事情再次發生:荒原中的惡魔再次來到人間並攻擊人類和動物,滿載學生的巴士憑空消失,甚至迪倫父母的生命也受到威脅。與此同時,被扔進荒原的傑克和蘇珊娜也遭遇了巨大的危機,傑克被惡魔拖到了黑暗粘稠的湖水中,成爲了惡魔中的一員

於是,新的考驗出現在每個人的面前:當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首先想說的還是迪倫的選擇。雖然萬般不捨和崔斯坦分開,但她非常明白是她的逆天之舉打破了平衡,她沒有自私的逃避,而是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毅然選擇用自己和崔斯坦來換回父母的生命。在此過程中,她還鼓勵崔斯坦和蘇珊娜一起去救回傑克。迪倫的勇敢、堅強和愛改變了崔斯坦的命運,使他擺脫了擺渡人的輪迴,獲得新生。不僅如此,在得知救回傑克的祕密後,她甚至決定去幫助那些變成惡魔的靈魂。她的溫暖和力量幫助她渡人也渡己,在我看來,她比崔斯坦更像一位優秀的靈魂擺渡人!

而另一位擺渡人蘇珊娜的成長同樣讓人感動。她從當初自私的想利用傑克到後來真心悔過並竭盡全力護送傑克,當傑克被惡魔拖到湖水之中,她冒着永遠被困在暗無天日的湖底的危險,克服心中的恐懼,跳入湖中尋找傑克併成功救回傑克。她的勇敢和愛也創作了奇蹟,使成爲湖底惡魔的傑克重新變回人類靈魂,她自己也獲得了新生!

故事發展到這裏,充滿危機的荒原好像沒那麼可怕了,它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我們會遇到充滿愛和善意的擺渡人,渡我們走過生命中某一段荒原。也許我們會迷失方向、丟掉自我,但是愛人、家人和朋友的愛會給我們力量,幫助我們回到正確的人生軌道上來。

讀完三部之後不難發現,作者其實一直在強調勇敢、堅強和愛給予人類的偉大力量。這種力量多次創造奇蹟,改變了小說中幾位主要人物的命運。作者還暗示,這種力量還將幫助更多的靈魂。小說的最後,體弱多病的老婦人伊萊扎,在迪倫的啓發下踏上了尋回愛人之旅。這樣的結尾給人無限的希望和溫暖,既催人奮進,又彷彿告誡人們要學會珍惜擁有。

篇42:《擺渡人》讀後感

在陰雲密佈的天空中,透出一道道璀璨的光芒,這道道金燦燦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幽靜的河流,照亮了灰濛濛的天空,照在了一位擺渡人的身上,他划着一葉小舟,正穿過那條孤獨的河流。看到這一葉扁舟,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李白的那句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樣的一幅童話般場景,就是《擺渡人》的封面。

封皮最上方的一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映入眼簾。看完此書,“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這句話印入心底。

迪倫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十五六歲女孩子,但她的世界是一團糟的,她與母親無話可說,在學校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捉弄,唯一談的來的朋友也離她而去。一天,迪倫獨自踏上火車,去回見她的父親,卻不幸遭遇車禍。她認爲她是唯一的倖存者,其實是唯一的犧牲者,在那她遇到了崔斯坦,開始一段艱險旅程……

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帶領她躲避了惡魔的一次又一次侵襲,最終將她帶入了荒原的終點。而迪倫不想失去崔斯坦,於是她便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從終點回到起點,去尋找崔斯坦,並帶着崔斯坦回到現實生活中。而再次返回時,沒有了擺渡人,迪倫靠的是自己,是自己強大的信心和信念!每一次黑夜的降臨都意味着死神惡魔的呼喚,迪倫說,她不再害怕看到惡魔了,那是因爲,心裏有了堅定的愛,就有了無畏一切的膽量。終於再次見到崔斯坦,他們的角色打了個顛倒,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我們一定要回去!”15歲的迪倫再沒有了是不是帶小熊的猶豫不決,再沒有了面對不符合心願的生活環境而在心底產生的怨懟,她有的只有對愛的嚮往和堅守!果然,愛帶來了奇蹟!“她看着他出現在自己的世界裏,如癡如醉。”

初入荒原,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返回荒原,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是你的靈魂擺渡人?你又是誰的擺渡人呢?

走上講臺,望着臺下幾十雙明亮�h子裏射出的渴求的目光,我是他們的擺渡人。學習中遇到了困難,生活中遇到了挫折,行進中偏離了軌道,人生中犯了錯誤……在這“荒原”地帶,我帶領他們走出。看到他們一次一次對我寫下的“老師,我愛你!”時,我想說:“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

在與他們行走中,他們又是我的擺渡人。社會錯綜負責,是他們教我保留那份純真。道路崎嶇難走,是他們讓我童心未泯。人情世故,是他們教我保持真誠。

其實,誰也不是誰的擺渡人,真正的擺渡人應該是我們自己。自己的內心向往、追求、憧憬、自燃纔是纔是自己的擺渡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篇43:《擺渡人》讀後感

錢楓之前在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說了一段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說,像我這個年齡層次的人,大家都是防着怕受傷。沒有那種奮不顧身的感覺,去把自己的心完全打開投入。

也對,當你經歷了太多,到了能承受任何傷害的年紀,卻再也不想讓自己受傷了。

這兩天被熱議得沸沸揚揚的邱澤跟張鈞甯戀情,可以說是一個笑話。

本以爲媒體爆出來是個實錘,邱澤自己也跟媒體承認在追求中,希望得到大家的祝福。結果,話鋒一轉,張鈞甯感謝邱澤的擡愛,直接否認兩人在一起。

很多人拍手叫好,畢竟邱澤之前在愛情這方面名聲很不好,不管是唐嫣還是陳喬恩或是楊丞琳,都在邱澤這裏吃過虧。

不可否認,那時候的這三位女明星處於容易被愛情矇騙的時期,看不清愛情的本質,畢竟少女追求轟轟烈烈、浪漫的愛情。

現在的`張鈞甯,已過三十歲,是一位獨立女性,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她想要的愛情,她會極力爭取,不是的話,及時止損,不浪費彼此的時間,也不讓自己受傷。

但不可否認的是,成長到一定的成熟階段是需要時間的。想起《孤島酒館》裏的狗刨式的愛情,肯尼有一個在美國留學的初戀,兩人異地戀四年,爲了去美國見初戀女友,努力剪片子賺錢,本以爲自己的行爲可以感動遠在異國他鄉的初戀女友,沒想到去了一趟美國之後,他們反而分手了。

回國後,他還從朋友口中得知,初戀女友其實是跟其他男人一起去的美國,知道這個真相的肯尼很崩潰。這個被他當成女神的人,在他眼裏,初戀是乾淨的,自己都不捨得糟蹋,自己手中的寶,卻被別人輕而易舉地奪走,他的世界是崩塌的。

沒多久,他又遇到了另外一個女孩,馬小瑪,一心想過踏實日子的那種。本來兩人日子過得風平浪靜,又因爲初戀女友從美國殺回來,她被別的男人甩了,要回來跟肯尼複合。在肯尼的兩難下,馬小瑪選擇離開他,生活積累了太多失望之後,轉身離開,也只不過是一瞬間而已,哪怕此時此刻她肚子裏已經懷了肯尼的孩子。

肯尼也順理成章娶到了初戀女神,可是,婚後他發現初戀女神又跟別人在一起,這時候的他,立馬提出離婚,沒有任何猶豫的餘地。

在感情裏,能原諒你一次,不會再原諒第二次了。我想,肯尼不會讓人再傷害自己第二次,也傷害不起了。

而最殘酷的是,肯尼後面知道了馬小瑪懷孕的事,可孩子又不幸流產了,他非常後悔,人生插曲太多,自己選擇錯一步,就步步錯。

或許,這就是他的殘酷人生,而代價卻是那麼的沉重。

最終,鬨鬧過後,他依然孑然一身,遺憾不可避免,但都來不及了,一切都太晚了。

可是,我相信,往後肯尼的人生裏,他會更懂得如何做好孤獨的擺渡人,因爲他已經成長了。

篇44:《擺渡人》讀後感

“人死後會發生什麼?”

你曾經是否對此好奇過?是會像外國童話故事一樣,去到嚮往的天堂,還是像中國古老故事一樣,喝完孟婆湯,再進入下一個輪迴?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小說《擺渡人》,這本小說就是描繪了人死後所經歷的故事。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叫迪倫的15歲小女孩。

因爲糟糕的現實生活,讓她想要逃離,所以她選擇搭上火車去見自己久未謀面的父親。但是火車發生意外,而自己似乎成爲唯一的倖存者。

當她艱難的爬出隧道後,面對的是一片荒原,等待她的只有一個冷漠的“擺渡人”:崔斯坦。而崔斯坦的任務就是保護迪倫到達天堂的彼岸。

儘管聽起來感覺這是個略帶悲傷的故事,但實際上它卻是一本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說。

英國《衛報》就曾評論它是“一本教你學會如何去愛的偉大作品”。

很多人在讀這本書時,都會被迪倫和崔斯坦的愛情感動。在充滿危險和荒原的途中,迪倫因爲有崔斯坦的保護,成功到達了天堂的彼岸,也在這個過程中愛上了這個陪她渡過難關的“擺渡人”。

但由於對崔斯坦的思念,迪倫勇敢的從“家”重新回到荒原,去尋找崔斯坦。

正是因爲這股愛情力量,敢於打破常規,最終幫助他們重新回到人世。

所以,當你的人生面對一片荒原,誰纔是你的“擺渡人”呢?

荒原就是人生的寫照

生存,死亡和愛,哪一個是你的選擇?

小說中的荒原到處充滿危險,有陡險險峻的山峯,有污濁暗黑的深潭,時而陽光明媚,時而狂風暴雨。

當然,小說的解釋是這些變化都是迪倫的心靈寫照,但細品下來,這些也彷彿就是每個人人生的寫照。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會經常會遇到各種的困難和挑戰,會害怕,會恐懼、會開心、會委屈。

張愛玲曾說過:“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磨難總是很長,而人是需要休息。所以在每個行走的日子裏,“安全屋”就成了迪倫和崔斯坦的目標。在“安全屋”裏休息整頓後,他們會朝下一站前進,最終達到天堂”彼岸“。

而其他不幸的是很多靈魂因爲自私、恐懼和猶豫,無法到達“安全屋”,最終會被惡魔吞噬。

我們的人生亦是如此。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但堅持一個目標不放棄,最終獲得成功。

但細想一下,小說中的荒原是生與死的挑戰,因爲猶豫可能會導致永墜地獄。但是生活中,絕大多數情況卻不會這樣。

可能只是好、還好、不太好的差別,也可能會在很多原因的影響下,最終沒有辦法堅持”最初的夢想“。

畢竟沒有面包,夢想從何談起。

所以,每想到此,總是羨慕迪倫有個”擺渡人“,能在穿越荒原時給予保護和陪伴,能夠她度過一次次危險。

尋找自己的“擺渡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迪倫因爲有崔斯坦的保護,終於順利到達”天堂“的彼岸。劉備在臨終前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也是希望諸葛亮給成爲“擺渡人”。

因爲有“擺渡人”,可以讓人生少走一點彎路,少碰一些荊棘,少受一點苦難。

想一想,你的人生是否有過這樣的”擺渡人“?每當你迷茫、困難、猶豫的時候,給你沉重一擊、或者輕微的點撥,讓你瞬時”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有,那麼恭喜你了。當然,如果你沒有,也不必強求。現實中這樣的“擺渡人”並不是人人都遇到的,也或許是你還未曾遇到。

但每個歷史人物傳記、每位長者話語,每位成功者故事也都能給你成長提供建議。

重返荒原歷練

也許人只有在顛沛流離之後,才能重新印證時間在內心留下的痕跡。

小說的第二部分“重返荒原”寫的是迪倫因爲對崔斯坦的思念而選擇重返荒原,但我在看來這其實更像是一個人的“旅途”。

當你有足夠的歷練,就開始需要一個人爲了目標去前進。沒有了“擺渡人”,需要你獨自上路。

當然,想比較之前的手足無措,現在你知道每個“安全屋”在哪裏?知道達到“安全屋”需要多少天?知道路上會有哪些“深淵”?即使有突發的情況,你也會知道什麼方法贏得成功。

當你達到成功的彼岸,就能夠輕鬆的和別人說句“嗨”。

整本小說讀下來會給人一種奇幻、驚險的感覺,人死後真的會有一片荒原在等着你嗎?

但從情節來說,我並沒有被迪倫和崔斯坦愛情震撼。

相反在我看來,15歲的迪倫似乎是一個任性的小孩,爲了愛情,爲了崔斯坦,她放棄了父母,重新回到危險荒原去尋找崔斯坦,這在我看來是一種缺愛並且任性的小女生行爲。

但拋開人物的性格特徵,迪倫的勇敢和堅持讓我感動,畢竟,現實中的我,可能不會採取如此冒險的方式去尋找所謂的愛情。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篇45:《擺渡人》讀後感

“渡己先渡心”,真正的強者,是內心強大。

“境由心生”,一個人活得是好是壞,其實是一種感悟,和物質有關,但更多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乞丐曬太陽,得到的溫暖,和曬太陽的富人一樣多;真正飽讀詩書的人,不一定是專家學者,也許是流浪漢。

一個人,擁有了強大的內心,才能扛住所有的苦難,纔有豐富的精神世界。朋友阿李一直在東莞打工,但是他最近回家了。

我以爲,他是衣錦還鄉了,興沖沖地打電話給他:“阿李,回家了也不說一聲,大家一起吃頓飯,慶祝你凱旋歸來。”

阿李說:“你別取笑我了,請吃飯,也免了吧。”

原來,阿李在東莞打工,因爲賭博,把所有的錢都輸掉了,還欠了幾萬塊賭債。欠債了,不是悲傷的事情,但是阿李的心態,很悲觀。他在家裏一個星期都不出門,也不和別人聯繫,真的令人擔憂。

真正強大的人,把過去的苦難,當成人生的磨礪,是一個財富積累的過程。真正有大作爲的人,越挫越勇,屢敗屢戰。輸贏都沒有關係,關鍵不能輸掉了心情。

做自己的擺渡人,首先在心態上不能輸,在精神上不能輸。不管人生遭遇了什麼,都可以談笑風生。

篇46:《擺渡人》讀後感

讓我想起一部影片《天使之城》,裏面把靈魂擺渡人稱之爲着黑衣的天使,常年引導離體的靈魂到達靈魂居所,他們在人羣中卻不爲人知,沒有喜怒哀樂的體驗,以第三方的角度冷眼旁觀生命的終結,面對生離死別也絲毫不爲所動。直到遇到女主角,一個對生命負責和堅持的醫生(白衣天使),面對白衣天使對生命的執着搶救,黑衣天使男主角開始注意到她,並潛行到女主的生活中,並深深愛上女主……

因此,他開始嘗試體驗人類的種種,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的滋味……但皆不可得。爲此不惜拋棄不死之身,縱身一躍成爲一名凡人。終於,他體驗到了砂糖的甜,感受到愛的滋味,但凡人的人生本就是苦樂參半,微笑和眼淚並行的,最終女主死於一場車禍,他們又成爲兩個世界的人,他終於知道痛徹心扉的滋味,這是他作爲黑衣天使時所無法體驗的人類情感,也許這就是愛的代價。

本書中的崔斯坦經年累月擺渡靈魂,已經不記得擺渡了多少靈魂,對生命已然麻木……

直到遇到迪倫。在共同經歷艱辛的荒原之旅中,崔斯特引導迪倫走出內心迷茫陰鬱的荒原,勇敢到達靈魂居所,但同時勇敢的迪倫也喚醒了他內心沉睡的情感。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會有荒原,崔斯特內心的荒原是冷漠和無望,不知來處,不知去處,終日穿行在靈魂的荒原。

擺渡者也是被擺渡的人,在靈魂的荒原,到底是誰擺渡了誰?!

篇47:《擺渡人》讀後感

看完這本書突然相信人有輪迴,有前世、今生和來世。

到底誰是誰的擺渡人,去往天堂,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穿越回繁華人世,迪倫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當所扮演的角色發生轉變時,人生就充滿了驚喜。儘管途中充滿了不安和不確定,但是他們彼此信任,互相陪伴,便無所畏懼。

從未做過的事,一旦想了,一旦做了,會怎樣?我們平日裏總是覺得行不通的、不可以的,是因爲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樣做,所以我們也認爲違背常規不該這樣做,還是因爲我們怯懦踏出這一步,恐懼未知,擔憂被歸爲異類。

《肖申克的救贖》裏說過,“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也許在吃盡苦頭,遭受無情地取笑甚至自嘲後,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但是沒有退路,無所畏懼地向前走,纔可能到達美好彼岸,時間向前走一定只有路口沒有盡頭。

崔斯坦對迪倫說:“你的身體是你心像的投射,這荒原也一樣。”就像我們總說,你是你心像的投影,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周圍的環境就是什麼樣的,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故事讓人經歷起伏,感受冷暖,又在喧囂落幕時心生感動。 “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同時也流露出人們對幸福的追求,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在喜歡的地方,與喜歡的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篇48:《擺渡人》讀後感

我知道迪倫會喜歡上莫斯坦,這個一路帶着她走過荊棘與驚險的擺渡人,而莫斯坦也會愛上迪倫,這個不同於他擺渡過成千上萬靈魂的女子。看到迪倫爲了與莫斯坦在一起,執着的從另一個世界離開,踏上歸途,儘管她知道歸途重重艱難,沒有了莫斯坦的引領與保護,她很可能葬身在沿途,甚至在她還沒有見到莫斯坦之前就已魂飛魄散。但是愛讓她舍下所有的顧慮,向前走去。他們相遇了,就在他們曾經一起住的安全屋裏,他指責她爲什麼要回來,她說“因爲愛你”。他們決定一起走新的路,即使這樣的路沒有人走過,他們並不知道結局是什麼。我一直擔心他們如此努力的爭取在一起,到頭來會不會還是敵不過這預設的規定,她是靈魂,而他是擺渡人,永遠不可能在一起。所幸作者給了一個完美的結局,迪倫死而復生,回到人類世界,而莫斯坦也成爲了人類,陪在她身邊。

也許,真的存在另一個世界,人死後會去到那裏,見到曾經死去的親人、朋友。中國文化會把另一個世界――那個叫做地獄的地方描述的很可怕,會有黑白無常來抓走你的靈魂,會有孟婆讓你喝一碗孟婆湯,忘記你的前世,最後你投胎轉世。而作者筆下卻出現了靈魂擺渡人,他帶着你從人類世界走到另一個世界,一路護你周全,完成他的職責。無疑,這樣的擺渡人更讓人喜歡。

我還是很慶幸,很慶幸,最後他們走到了一起,一起以人類的方式度過餘生。

迪倫,莫斯坦,願你們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