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合集心得體會

讀後感7.95K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合集心得體會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合集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合集心得體會1

最近,我讀了這本《紅星照耀中國》後,令我心潮澎湃。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到處瀰漫着槍聲,人們十分痛苦。紅軍被我們戰爭,他們英勇奮戰,勇於犧牲,才換來了我們現在此時此刻衣食無憂的生活。

在我看完這本書後,我認識了很多曾經不知道的人物與故事,我看到了_的童年,蔣介石的兇殘,周恩來的慈祥……許多人身爲領導者,卻從不在人民面前擺架子,他們時時刻刻爲人民着想着。_從未碰過手槍,但他的軍事才能已經遠超過了國外。由於蔣介石有美國軍隊的幫助,所以各方面的武器都比紅軍先進得多,可是最終,紅軍還是用他們卓越的軍事才能,智慧的頭腦以及合作的團隊精神打逃了蔣介石,讓他逃到了臺灣。紅軍也是被人民們所仰望的,是貪財地主們所贈惡的,紅軍們幫助許多窮苦的老百姓解決了最基本的食材問題,而白軍(也就是蔣介石的軍隊)不僅不幫助人民們解除苦衷,還搶窮人們的食物,因此老百姓都痛恨他們。

在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長征這一章。紅軍們爲了躲避蔣介石的追擊,只能繞小道行走,這樣,就出現了長征。紅軍們不畏犧牲,英勇奮戰,翻過了一座座雪山,走過了一片片草地,人也不斷在減少:有掉隊的,有犧牲的,有被俘的,一路上也遇到了很多的攻擊,但這並不會導致他們放棄,這正如_爲他們寫的那首詩——《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不僅突出了紅軍不怕犧牲,還從側面寫出了沒有什麼事情是完不成的。

紅軍,你是我們新一代勞動人民的榜樣,也是中國的希望。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合集心得體會2

久聞德加·斯諾和《西行漫記》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這本書時,紅色的略呈灰灰的書的色調,立即給人以“紅色”的感覺,更兼有歷史的厚重感,彷彿書面上一直有歷史風沙在吹,顯示出設計者的獨具匠心和對紅色中國那份歷史的把握。《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當時因爲便於在“白色中國”發行才譯成西行漫記的,坦率地講,我更喜歡紅星照耀中國這個名字,覺得更有中國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響力和衝擊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區參觀學習,所以對書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觀印象,那是一個什麼地方呢,時過七十年了,依然屬於欠發達的地區,同事們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應,依然是一地乾渴的黃土和太陽能曬開石頭的缺水區。

翻開書本,心就平靜下來了,作者平鋪直敘、娓娓道來他的西部之行,而一個個鮮活人物躍然紙上,一幅紅色蘇區鬥爭圖浮現在眼前。作者運用歐美作家善用的描寫的手法,以平視的角度,樸實的筆觸給我們講述着那段歷史。樸實的語句卻將東西方文學的區別體現的淋離盡致,當時這樣的文章應該算作新聞或通訊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傳記了。

樸實的語句卻感覺別樣而新鮮,外國人看中國的革命對每個讀者和關心中國的人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還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別樣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物”。這是對周恩來同志的描述。

“我開始有一點點懂得中國共產黨人爲什麼這樣長期地、這樣毫不妥協地、這樣不象中國人地進行戰鬥。”這是作者對中國革命的初步認識和認同(當然像中國人地戰鬥我們不知道是一個怎樣的戰鬥)。

“在我看來,_是一個令人極感興趣而複雜的人。他有着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這是對偉人_的描寫——是一個喜歡憨笑的人。

從他的記敘中也讓我們看到了極爲難得看到的、很有點神祕色彩卻極爲悲壯的西路軍的有關資料。西路軍的很多故事、當然也包括很多女紅軍戰士慘烈經過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在中國革命史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當年的殘酷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而那種信念、意志也令我們不能望其項背的。如果你感受過西北的風沙,有幸、有緣你可能在寧夏、青海依然能聽到當地百姓將一種樹叫“紅軍楊”,折斷樹枝略呈紅色的液體慢慢地滲出來,百姓們說那是當年紅軍的鮮血,每一節樹枝中間有一個非常規則的、鮮紅的五角星,百姓們說那是紅軍當年頭上的紅五星。這個故事是我聽來的,我們無須去分辯真假,而那段悲壯、慘烈的歷史卻是真實的,至今放在檔案裏、在百姓中間口口相傳,而經濟仍欠發達或者說貧困的當地百姓對紅軍的那份感情言語間聽來讓你落淚,你是男人也會的。

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吧,珍惜今天所擁有的,跟一位美國人——斯諾一樣深愛這片紅色土地或者說更愛這片土地,因爲我們是中國人。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合集心得體會3

《西行漫記》曾在大學時就聽說過,是美國人埃德加·斯諾寫的中國報告文學。光聽到“記事報告文學”就感覺枯燥、乏味,不是感興趣的內容,遲遲未看。也許是記得好多同學們曾看過,自己未看是個小遺憾,於是,2019年初某天,與我家木頭(以後介紹木頭是誰噢)逛鄭州古玩城時,舊書攤上看到書封時,毫不猶豫收了。

4月初,當我們仨(康橋、Vicky、池好)決定擠出各自的空閒時間,一起做些什麼時,有個疑問,這是創業麼?嗯,最起碼是我們未來的目標。然後,某週六的早晨,木頭送孩子上課外班,我吶,遛過狗、澆過肉、餵過龜,空氣清新,窗外鳥兒鳴叫……突然想看《西行漫記》。週日晚,合上書本。這本書就是一個從第三方的角度看,蘇維埃政府(假設她是企業)創業之初到底是什麼!

簡要背景:

“紅區”,蘇維埃政府(共產黨)控制區;“白區”,國民黨控制區域;國共內戰中,抗日統一戰線未組建(西安事變前),白區對紅區的信息完全封鎖……更詳細信息請腦補歷史課本、政治課本。埃德加·斯諾,是第一個外國記者進入“紅區”採訪,完全以第三方角度(沒有被洗腦)看創業之初,一個組織如何存在的。

進入紅區,到處衣食緊缺,人們鬱悶麼?(思考創業之初,團隊的基礎是什麼?)

用原文解答。“在中國,消極的滿足是普遍現象,但是快活這種比較高一級的感情,卻的解是罕見的,這意味着對於生存有着一種自信的感覺。”怎麼實現的?紅區的文化宣傳,一是“紅軍佔領一個地方以後,往往是紅軍劇社消除了人民的疑慮,使他們對紅軍綱領有個基本的瞭解……”另一是,帶有宣傳性質的掃文盲教課書,普及到兒童、婦女、士兵、指戰員等等紅區的各個角落。

同樣的,在快節奏的生活、高信息量更迭、攀比式需求的當下,成人焦慮、孩子迷茫、老人孤寂,大多缺乏安全感,無法判斷何爲正確,什麼是專業。讀後感在這個環境與背景之下,我們行家保確實顯弱小。無妨!我們就是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爲買保險的人們,也爲賣保險的人們,哪怕是小事情,只要是對的,一點點的做……一起成爲行家的過程,就是存在,是宣傳。更是我們行家保最終要實現的:用自己的專業,影響更多人享受專業,行爲專業。

被四面封鎖,只能從白區買入所需要物品,如何解決經濟存在?(即創業之初,未贏利,團隊如何繼續?)

時任蘇區經濟師林祖涵(林伯渠)的解答,以下摘錄原文。“建設自給自足的經濟;預算定得很仔細,盡力節約。這整個地區(當時約有奧地利那麼大),我們目前的開支每月只有32萬元。不論從貨幣還是貨物的價值計算都是這樣。此數中有40%到50%來自沒收,15%到20%自願捐獻,包括黨在白區支持者中間募得的款項。其餘的收入來自貿易、經濟建設、紅軍的土地、銀行給政府的貸款。”

發現了麼,這就是理財知識中的“財務自由”。財務自由=被動收入>花銷。被動收入(PassiveIncome),不用主動付出勞動靠投資或者別人的時間和別人的錢獲得的收入。一個企業、一個家庭、獨立的個人,也都是如此。在艱難的時候,在開源還不夠大的時候,我們的重點是“節流”,一切可以省下來的物質、精力、時間,都是爲了長久存在做準備。

我們行家保更需如此,不需要表面的光鮮、不在意他人的評論,在可以獨自贏利前,節省,是爲存在。某位領導人是中國革命的“救星”?(即創業之初,如何定位自己?)

“決不會有一個人可以做中國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認,你覺得他的身上有一種天命的力量。”還有,“我用來對付反動派軍隊頗具成效的戰術,是我駐在印度支那邊界時跟蠻子部落和土匪作戰的經驗得來的機動游擊戰術。”

一樣的,我們仨也不是神呦,只是集合各自的優勢,埋頭做些細節性事務。梳理流程、歸納專業信息、蒐集總結經驗……從小處着手,落地執行。最終讓我們都能成爲行家。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合集心得體會4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有一篇的名字叫做“造反者”。當時,我一看見這三個字,心中詐一愣,造反者?難道是混在紅軍中的“奸臣”?翻開書一看,原來是我仰慕已久的周恩來大人呀!的確,這造反者的稱號還真是實至名歸呢!在斯諾的筆下,周恩來這一人物形象,更確切的說是他的另一面實在是讓我大跌眼鏡。

周恩來是中國人中最罕見的一種人,一個行動同知識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純粹知識分子。他父母皆是兩位深愛閱讀的人,從而他本人似乎註定要做個讀書人。但在1919年的學生運動中,周恩來做爲學生領袖,遭到逮捕。如此年輕的他從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儘管他是那樣的年輕,卻又是如此的好強,他簡直是把自己的生命都搭了進去啊!

因爲他未受過正規的軍訓練,在工人階級的很少幹活,所以他到上海的時候唯一的武裝是他革命的決心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之後他任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他在南方進行了多年的艱苦鬥爭,用步槍,機槍等裝備對付作爲敵人後緩的大城市的全部財力。而他的這一切努力都僅僅是爲了保住小小的蘇維埃共和國,它沒有海諾,沒有鹽吃,不得不用人民鐵的意志來代替。

更令我吃驚的是斯諾竟稱他爲“狂熱”分子。他背棄中國古代的基本哲學,中庸和麪子哲學,無可比擬的吃苦耐苦的能力,無私於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敢不撓精神。

在斯諾與周恩來漫步在鄉間的時候,他顯得輕鬆愉快,和對大自然的嚮往,在他的胳膊愛護地搭在那個“紅小鬼”的肩上的時候,他好似返樸歸真了,給人的不是一往常態的領導風範,他彷彿在逐漸拉攏他與鄉下人們的距離。而那一刻在斯諾看來,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條,像個姑娘,不過仔細一品味他的動作,也真是如此。

也許正是這份輕鬆的精神纔是他能夠依然理智和微笑着去面對各種困難局勢的吧!

這樣的周恩來似乎又使我的心中對他燃起了幾分敬畏。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合集心得體會5

《紅星照耀中國》寫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卻長期以來在西方擁有衆多的讀者,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現在倡導“講好中國故事”,怎麼才能講好中國故事?我看可以從斯諾這裏得到某些啓示:“講好中國故事”要有媒體的職業素養與人文情懷,有直面真實的勇氣擔當,還要拓展視野,解放胸襟,瞭解文化的多樣性。

本書真實記錄了斯諾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這本書引導讀者通過的閱讀去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與胸襟氣度,以傳承與弘揚革命傳統;還希望讀者們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掌握新聞類紀實作品閱讀的方法,學會如何觀察事物,抓住特點,鍛鍊眼力和提升表達能力。也讓讀者瞭解,新聞報道是紀實,但也有立場態度,有作者的關懷與選擇。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讓讀者學會觀察、思考和選擇,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