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3.13W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精品多篇)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 篇一

輕輕合上書,我跟着作者斯諾走上了通往解放的紅色之路。深深地體會到了,如今祖國的富足、強大,與一羣頑強鬥爭的人們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我深刻的認識到,紅星不僅僅照耀中國,還影響着世界。

斯諾抱着對革命的深深疑問,冒着生命危險,拼死進入了陝甘寧邊區。他與毛澤東同志進行了長時間的對話,蒐集到了關於長征的第一手資料。

說道長征,這便是最令人難忘的,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着羣衆開始了武裝鬥爭。而國民黨的領導人蔣介石,堅決要消滅共產黨及紅軍。曾多次對其進行了圍剿。到了第五次,對抗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放棄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只好轉移,隨後,紅軍戰士們便開始了過草地,翻雪山等的殊死搏鬥。

甚至有些時刻,沒有乾糧,戰士們就只好吃樹皮、草根。但是就在如此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堅韌不拔的紅軍戰士還是創造了飛奪瀘定橋、四度赤水河等的奇蹟。

而作者斯諾卻用樸素的語言將如此的一個奇蹟描繪的淋漓盡致。

雖然文章寫得都是在困苦,荒涼中發生的事。但是,人們卻沒有放棄希望,他們依舊鬥志昂揚,敢於面對。絲毫不畏懼、退縮。強烈的愛國情義轉化成信仰。

當國民黨剿殺共產黨的時,那些倖存的共產黨明明可以知難而退,但他們卻一個個明知是飛蛾撲火,卻依舊前仆後繼。正是這樣的精神,才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令世界都震撼的奇蹟,才能讓他們在看似不可能的戰爭中取得勝利。

通過這本書,我們知道今天的和平是多麼來之不易,是由先祖用鮮血鋪出來的一天康莊大道如今的中國越發的強大,戰爭的訊息早已消失,但我們需要將紅軍的精神發揮、發揚。面對着祖國崛起的困難還有許多,我們應當像當初紅軍長征那樣,堅定信念,找準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爲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 篇二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作品,我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無比的驚訝,因爲這本書竟然是外國記者寫的。埃德加·斯諾真實地報道了中國革命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實情況。

雖說還未看完這本書,但開篇——《探尋紅色中國》就給了我許多的感慨與反思。

“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引發了我極大的思考,我以前也從未想過這個問題。是啊,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

想起毛主席的《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於是我想,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是擁有像梅花一樣的秉性的人吧!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堅定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他們熱愛祖國的大地,熱愛生長在這大地上的人民。他們毫不動搖地堅持祖國文化。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他們捨己爲人、奮勇當先,三河壩阻擊戰,革命軍人一個個奮勇爭先,爲戰友換取撤離時間而犧牲自己,這是同志的真情友誼,是血濃於水的革命感情,生命換不回,我無法控制我的眼淚。”的確,他們是時代的精英,是中華人民的帶路人,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前仆後繼,他們爲了祖國,爲了人民,獻出了自己的青春,以至於生命。他們中的許許多多人,人們甚至還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是偉大的,他們憑着這樣的精神,讓中國共產黨漸漸壯大起來。

想起陳惠瑛的祖父對她說的話:“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纔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箇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總要有梅花的秉性纔好!”是的,我們應該像梅花一樣,擁有堅韌不拔、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因爲國人賞花,不僅賞花的外表,更欣賞花中蘊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讓我們學習梅花精神,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篇三

田浩呈

1936年6月,此時紅軍成立了蘇維埃政府,準備爲漫漫長征做準備,但由於國民黨的消息封鎖,全球還不瞭解紅軍,有許多謠言傳出,一個叫斯諾的美國記者,得到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可以進入中國一探究竟,斯諾帶着好奇心進入了蘇維埃政府。

到了蘇區,才發現這裏根本不是什麼“土匪根據地”,相反,這裏是有生機的,雖然每個人都很窮,但他們支持紅軍,因爲紅軍向着窮人。幾天之後,斯諾見到了毛澤東,瞭解到了紅軍的政策以及他的生平。這些紅軍戰士堅強,勇敢的品質,深深的打動了斯諾,他甚至說“有時我幾乎不能相信,只是由於這一批堅決的青年,有了一種思想的武裝

之後,既然能夠對南京的千軍萬馬進行了羣衆性鬥爭達10年之久。”斯諾漸漸習慣了在紅軍中的生活,使他對紅軍的看法180度大轉彎,一開始認爲紅軍是壞人,最後又向英勇的中國致敬,並祝最後勝利。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經典的紀實文學作品,本書第1次印刷時,受到國民黨的嚴重打壓,列爲禁書,許多資料也是險些丟失,直到2016年又重新出版。現在我們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是祖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沒有變,作爲學生看到祖國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更加要珍惜生活,強健體魄,報效祖國。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900字 篇四

在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的途中,我看見深紅的玫瑰花;蔚藍的蘭花……每一朵花都宛如人境的仙女般美麗。在萬千花海中一朵不起眼的紅杜鵑顯得十分別扭,整隻花好像一陣風吹過,就爲之折斷。

天空陰陰沉的,烏雲密佈,傾盆大雨,暴雨像一隻迅猛的兇獸撲了過來,但我知道風雨過後一定會有希望出現……在紀念館裏,我看着繳獲的武器,我不禁想起了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

在百年前的革命年代,有一個青年出生在村子裏,他受了六年的私塾教育,不滿足這樣的封建教育,留下了一張紙上面寫着: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在當時那個年代,軍閥混戰,地主當道。一一個像這樣有志青年站了出來,在這片昏暗的大地上燃起了紅色的曙光。

在國民黨的銅牆鐵壁包圍下,外界認爲紅軍只不過是幾千名土匪罷了或者紅軍根本不存在。美國記者斯諾不過自己的生命危險進入了蘇區,曾寫道:“爲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難道不值得拿一個外國人的腦袋去冒險一下嗎?”,“這個代價不算太高。”這難道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嗎?

在華南蘇區,那裏是紅杜鵑盛開的地方,戰士們曾在紅杜鵑花叢裏戰鬥,想到這裏,我不禁對這杜鵑花產生敬意。在第五次圍剿中,紅軍不得不長征前往陝北,留下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豪言。當紅星照耀在西北,每個青年都號召起來,組成蘇維埃政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紅軍的開支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是人民自願捐款。

在“紅小鬼”的那一章,我感慨萬千。一羣不到十八歲的少年能夠認識到紅軍是替窮人打仗的,去主動參加紅軍。有一個十五歲的廋弱青年,曾說:“行軍是不苦的。我們革命青年不能夠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難;我們只能想到面前的任務。”誰能想象到一個青少年能夠走完這二五千里長徵呢?我看到了原本黑暗的中國在這一顆顆紅星照耀下,變得生機勃勃。

暴雨停了,我望向館外,一朵朵紅杜鵑迎風而起,在雨水的滋潤下傲然綻發。

杜鵑花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富貴堂皇;也沒有水仙那樣冰清玉潔,亭亭玉立;但它包涵着革命者的鮮血,更涵着中國年輕人耐心,勤勞的品質。

黑夜將至,紅色的曙光依舊照滿中華大地。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300字左右 篇五

我們從來不是生在一個和平的時代,我們只是生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如今山河雖已無恙,但讀到二萬五千里長徵,內心震動。

地勢險峻。

“峽谷中巖壁屹立、河道狹窄、水深流急。”

“有時要爬幾千英尺高,有時又要下到漲水的河面。”

紅軍赤着腳在峽谷、泥濘中蹣跚而行,他們不是神是人,卻承受着如此惡劣的環境,那是怎樣一股信念去支撐着他們?長征難,難於上青天啊!

再看敵人的圍追堵截:

“敵軍也用機槍進行還擊。”

“鐵索上原先鋪着厚厚的木板被拆掉了。”

爲了革命的勝利,熊熊烈火在所不辭,這就是紅軍精神。敵人的窮兇極惡,改變不了赤膽忠心;死亡可以摧毀肉體,但信念永世長存。

最後,來看精神上的壓力:

“他們不能放慢腳步,不能三心二意,不能放鬆懈怠。”

“勝利就是生命,失敗必然死亡。”

懷揣着全國人民的希望,國家復興的志向。不想輸也不能輸!正是這一股力量帶領他們甚至全中國走向前端。

長征路漫漫,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 篇六

一直看博客上轉載的《紅星照耀中國》,最後一章沒等博客轉載,我就迫不及待地從網上找到了,終於看完了這本書。而它就像一本普通日記。作者斯諾對蘇區共產黨員的描寫,並沒有大段生硬的引用他們經歷、職務和政治觀念,而是更多選取了一些非常生活化的、讓人爲之動容細節。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從一個局外人的視角來了解那個時代,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那個激情昂揚的時代。從第三者的視角來觀察當時的時局,會受到最少的傾向性干擾,斯諾希望作一番公平的、客觀的無黨派之見的報告,其實,在戰爭年代很多是沒有誰是誰非的,也不可能用道德制高點來要求戰爭中的人們。革命戰爭就得有犧牲,只是這犧牲是否有足夠的價值。這本書中所描繪的那個紅色的中國,跟教科書中也有很多出入,更真實。教科書只是如何說中國共產黨的好,讓人看看了不覺有一種不真實感,太片面,主觀化。教科書中的共產黨的歷史是一段美化了的歷史。然而當時的人們對共產黨,對紅軍,對根據地的疑惑比我們現在還多得多。書中描述的當時社會上國際上對中國共產黨瞭解之少也是我之前不能想象的。

一九二七年之後,由於國民黨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導致大批共產黨人的犧牲,蔣介石撕碎了僞裝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輕的共產黨於死地。全國各地都在搜捕共產黨,甚至敢於同情共產黨的行爲也會導致死刑的懲罰,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腦袋的危險,義無反顧的追隨在共產黨的紅旗下,這些人的目的是什麼、理想是什麼、鬥爭的方向是什麼,並不爲當時的大多數人所瞭解,在國民黨的宣傳機器的惡意詆譭下,共產黨被說成一小撮反動的暴民,而紅軍則是爲數不多的、衣衫襤褸的土匪罷了。但是國民黨無法解釋的是,如果真如他們所說,共產黨是暴民土匪且人數少得可憐,爲什麼一直無法被消滅相反還繼續擴大着根據地共產黨真的是反帝的麼或者如國民黨支持者所說的,他們激烈的抗日口號只不過是爭取公衆的同情和絕望的掙扎,是亡命的漢奸和土匪最後的呼號。總有些人願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險。斯諾無疑是這種人,他是一個兢兢業業的記者。

在第一篇中單單斯諾列出的額疑問就有幾千字之多。中國共產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政黨?其綱領是什麼?共產黨人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吃什麼,穿什麼?他們的領導人是誰?到底是怎樣的人?抑或他們傳說中的領導人毛 澤東是怎樣的人?或者象南京官方宣佈的那樣,毛 澤東真的已經死了嗎?

歷經坎坷終於到達了當時蘇區,親眼看到了這塊紅色的土地。他用着樸實的語言描繪敘述他所看到聽到的人和事。例如對與周恩來初次見面的描寫: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個清瘦的青年軍官,他長着一色大鬍子他走上前來,用溫文爾雅的口氣向我打招呼:“哈嘍,你想找什麼人嗎?”他是用英語講的。簡潔的文字,生動的細節,形象化的描述,形畢現地再現了斯諾與周恩來的初次見面這種敘述特點產生地藝術魅力就在於爲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未經利用、不爲人知的材料,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人物與事件。這種敘述在書中隨處可見。在他的筆下,一些在當時人們認爲不甚瞭解的一羣人,甚至認是傳說的一羣人,在他的筆下,顯得那麼真實,那麼立體。想必許多人在讀了這本書以後喜歡上這些人,這塊土地,以及他們的熱情。書中對毛 澤東的描寫最爲詳盡,文中寫到毛 澤東是一個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個很

究外在的一個人。他甚至當着斯諾,當着林彪接下褲子抓蝨子!讓人實在爲他不拘小節的程度感到驚歎。尤其讓我感到很幽默的是毛 澤東的回憶他童年與私塾老師,與他父親鬥爭的那一段。

在斯諾的筆下,不管是現實的生活狀況,是紅軍高大的形象,還是領袖們 思想高度都從人民百姓點點滴滴的小事中一一體現。而在這些小事的背後又深刻 反映了百姓們當時的心理狀態。 在書中“蘇維埃社會”一節中的一部分令我影響深刻。“中國農民通常最討 厭他自己家庭之外的組織、紀律和任何社會活動。當提到這一點是,一些黨員大 笑起來,他們說中國農民如果是爲自己而不是爲民團--地主或是稅吏工作,他 們沒有不喜歡組織或社會活動的。我不得不承認與我談話的大部分農民看上去都 支持蘇維埃和紅軍。他們中許多人都很自由地進行批評和抱怨,但是當問道他們 是否喜歡現在這樣而不喜歡過去的日子時,他們的回答幾乎是帶着強調的語氣 '是的'。我們也注意到他們大多數人在談到蘇維埃時常講'我們的政府',這使 我感到中國鄉村有一種新鮮的凝聚力。” 從我以前的狹窄的認知範圍來看,當時的人民一定都思想禁錮且保守,甚 至有些木訥。沒想到事實卻恰恰相反,“他們中許多人都很自由地進行批評和抱 怨”這無疑是對他們言語自由開放最直接的證明。而之後大部分農民團結一致看 好“蘇維埃”和“紅軍”,可以說他們思想覺悟相當高,有共同追求的目標有堅 定不移支持的信念,我想這一點更是當今社會缺乏精神寄託的我們非常欠缺的地方。

《紅星照耀中國》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及其所經受過的苦難、犧牲,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的奮鬥,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們今天的輝煌。作爲一名預備黨員,瞭解共產黨的過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才能不辱使命,爲中國帶來新輝煌!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 篇七

《紅星照耀中國》當時因爲便於在“白色中國”發行才譯成西行漫記的,坦率地講,我更喜歡紅星照耀中國這個名字,覺得更有中國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響力和衝擊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區參觀學習,所以對書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觀印象,那是一個什麼地方呢,時過七十年了,依然屬於欠發達的地區,同事們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應,依然是一地乾渴的黃土和太陽能曬開石頭的缺水區。

翻開書本,心就平靜下來了,作者平鋪直敘、娓娓道來他的西部之行,而一個個鮮活人物躍然紙上,一幅紅色蘇區鬥爭圖浮此刻眼前。作者運用歐美作家善用的描述的手法,以平視的角度,樸實的筆觸給我們講述着那段歷史。樸實的語句卻將東西方文學的區別體現的淋離盡致,當時這樣的文章就應算作新聞或通訊了,而在這天就是一部傳記了。

樸實的語句卻感覺別樣而新鮮,外國人看中國的革命對每個讀者和關心中國的人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還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別樣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物”。這是對周恩來同志的描述。

“我開始有一點點懂得中國共產黨人爲什麼這樣長期地、這樣毫不妥協地、這樣不象中國人地進行戰鬥。”這是作者對中國革命的初步認識和認同(當然象中國人地戰鬥我們不明白是一個怎樣的戰鬥)。

“在我看來,毛澤東是一個令人極感興趣而複雜的人。他有着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這是對偉人毛澤東的描述――是一個喜歡憨笑的人。

從他的記敘中也讓我們看到了極爲難得看到的、很有點神祕色彩卻極爲悲壯的西路軍的有關資料。西路軍的很多故事、當然也包括很多女紅軍戰士慘烈經過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在中國革命史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當年的殘酷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而那種信念、意志也令我們不能望其項背的。如果你感受過西北的風沙,有幸、有緣你可能在寧夏、青海依然能聽到當地百姓將一種樹叫“紅軍楊”,折斷樹枝略呈紅色的液體慢慢地滲出來,百姓們說那是當年紅軍的鮮血,每一節樹枝中間有一個十分規則的、鮮紅的五角星,百姓們說那是紅軍當年頭上的紅五星。這個故事是我聽來的,我們無須去分辯真假,而那段悲壯、慘烈的歷史卻是真實的,至今放在檔案裏、在百姓中間口口相傳,而經濟仍欠發達或者說貧困的當地百姓對紅軍的那份感情言語間聽來讓你落淚,你是男人也會的。

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吧,珍惜這天所擁有的,跟一位美國人――斯諾一樣深愛這片紅色土地或者說更愛這片土地,因爲我們是中國人。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500字 篇八

在老師推薦的書中,《紅星照耀中國》吸引了我。作者以一名外國人,一名記者的身份寫下此書,它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努力。

在中國人爭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近有很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給予過各種形式的幫助,黨的初期,由於共產國際的干預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過很大的損失,新生的中國共產黨多次面臨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領袖們的睿智使黨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確立堅定不移的綱領,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爲中國,爲中國人民,進行着不屈不撓的頑強抗爭。

只有人民擁護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讓國家看到未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沒有被侵略者的刺刀擊退,沒有被當權者的白色恐怖嚇到,在無數人的流血犧牲後,更多的人勇敢的站出來,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崇高的事業。

在多方打擊和封鎖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隊伍在逐漸壯大,在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之後,沒有人能在輕視這股不可抵擋的力量,一切關於“無知土匪”的謠言不攻自破,這是一個代表廣大人民羣衆的政黨,這是一個有些執着信仰,嚴格紀律的政黨。

《紅星照耀中國》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經受過的苦難,犧牲,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的奮鬥,多少人的血才造就我們今天的輝煌。歷史是沉痛的,幸而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生,但這種歷史卻永遠保存在後代子孫的記憶中。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 篇九

跟官方史書比起來,《紅星照耀中國》(以下簡稱《紅星》)的語言更加生動,更加吸引讀者的興趣。幸好“探險家”斯諾來到中國的西部世界,探索了中國的一隅並記錄了生動的故事。

《紅星》裏許多可歌可讚的故事不在本文記述,謹以此文記錄本人一些膚淺的收穫。

1

革命者

《紅星》中記述了一些革命者,不知道斯諾會不會驚訝,但是我感嘆紅軍中的一些大人物做的是“推翻”自身利益的事情。他們中有富農子弟,小資產階級子弟,甚至大資產階級家庭,竟然站在了革命的一側。原因是什麼呢?通過仔細閱讀,我尋找到一個答案----他們是中國人,革命不單純是爲自己洗心革面,更是爲了整個民族自立自強。這不就是那句老話“格局打開”

2

格局

格局打開了,信念堅定了,可以邁開步伐向前走了。走路是要有方法的,大步向前,跬步徐行,三步一回頭,都是優美的步伐。紅軍沒少走彎路,但終是走上了正確道路。白軍沒少走彎路,但縱然走上了不歸路。誰的步伐好,歷史給了答案。我們個人怎樣才能走出這樣的步伐和人生旅程呢?我認爲要因時而異,乘事而行,造勢而進,不要忸怩,不可故步自封。

3

明天的太陽照常升起

斯諾是戴着白區售賣的有色眼鏡前往紅區的,但是他能夠、願意、也確實是爲了摘掉有色眼鏡纔來到這片地區的。如今,各種意見領袖漫天飛舞,豐富諮詢撲面而來,反轉劇情超脫劇本。人們該如何增強定力保持獨立思考,能不能給自己點兒時間看子彈飛一會兒,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4

選擇

讀書識字是有用的。如今我們不能滿足於字面意義的讀書識字。這個時代,難再有舊式文盲,誰還不會識字讀書,認得幾門外語的也大有人在。識了字,要讀好書,要會讀書,還要會用書。《紅星》裏面的人物,讀哲學、政治、歷史,取其精華。我們不跟偉人比,我們只跟自己較勁。爭取每週拿出5%的時間,讀一讀好書,每年讓出一週的時間到外面“讀一讀”世界,會是有好報的。不要拋棄讀書,不要拋棄自己和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 篇十

吳佳銘

在紅軍長征隊伍中,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羣體,儘管都還是些娃娃,卻跟隨部隊爬雪山、過草地,在跋涉中漸漸成長,在戰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尋常的童年譜寫出一曲麴生命的壯歌。

他們和我們年齡相仿,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斯諾敘述了關於他們的一切,包括生活、學習、工作。他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些“紅小鬼”們年齡都很小,幾乎都是在十一、二歲時加入紅軍的,大多數都參加過長征,甚至是真實的戰爭。因爲家裏貧困,生活堪憂,又聽說紅軍幫助窮人,於是便都紛紛加入到紅軍的隊伍中。他們都熱愛紅軍,就像作者說的,“沒有一個十三歲的孩子,會跟自己所憎惡的軍隊走六千英里路的。”他們都懂得,紅軍是自己的軍隊,是抗日的軍隊,是反抗壓迫充滿平等與正義的軍隊。在這支隊伍中,他們享受到了人人平等,接觸了共產主義,他們意識到只有這樣的隊伍才能拯救中國,纔能有美好的未來。

令我驚訝的是這些“紅小鬼”們在紅軍中擔任許多職務,傳令兵,甚至教員等等。有許多都因做過偵探或宣傳工作而被捕關或被殺掉,但他們卻依然能勇敢的勝任這些工作。這需要驚人的勇氣。而且他們也對紅軍有着無可置疑的,絕對的忠誠。並且他們非常受上級的重視,有很多命令從最高當局一直傳到少年先鋒隊。他們是有擔當的,有極強的責任感。

他們也是樂觀的。從衣着上來看,“紅小鬼們”的衣服大多隻有灰色,很多打了補丁,有點軍服太大了,不合身。但“紅小鬼”沒有一個人抱怨,彷彿只要有綴着紅星的帽子,就是完美的軍服了。“有革命的地方都是好地方!”“和同志們在一起什麼都不苦。”的確,心中有了信仰,就會滿足,就會開朗樂觀。

他們是充滿自豪的。他們因自己是紅軍而自豪。每當斯諾與“紅小鬼”聊天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問他參加紅軍多長時間了。他們都會挺起胸脯自豪地回答,無一例外。他們稱自己爲“戰士”,明白作爲戰士的責任。不管他們擔任什麼樣的崗位,不管職位的大小,他們都盡職盡責。比如說,斯諾寫到,有一個職位就是檢查旅客有無通行證,那個小鬼碰到彭德懷,要檢查他的通行證,他說他是彭德懷,通行證就是他寫的。但是那“紅小鬼”卻說即使他是朱德司令,他們也不管,沒有通行證,就要逮捕彭德懷,無奈之下,彭德懷只好自己寫一張通行證,“小鬼”才放他走。多麼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啊。他們對任何人都是平等對待的,這一點充分體現了紅軍的軍紀嚴明,任何人都一視同仁。

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在保安時,斯諾請一位隊員爲他倒水,但必須要稱呼他爲“同志”;斯諾遇見一位叫“季伯”的少先隊員,但別人常叫他一種難聽的外號。他爲此特地十分嚴肅的跑來告訴斯諾,並細心的寫下自己的名字。希望斯諾在發表報紙時,不要寫錯自己的名字,認爲這樣會給外國讀者眼中的中國與中國紅軍帶來壞印象。我不由得敬佩他這種自尊,這種偉大的、爲國家着想的自尊。

在那個不幸的年代,艱苦惡劣的環境裏,他們沒有抱怨,卻以樂觀,堅忍的心態,接受了一切。還想方設法的去尋找和創造着改變命運的行動。在紅軍裏,他們的精神是快樂的,自由的。他們的愉快和樂觀,感染着大人們,爲了他們的未來戰鬥。這些英勇的少年,是在不幸年代裏找到幸福和快樂的幸運的紅小鬼。我們要傳承他們的精神,爲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光輝未來努力奮鬥,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添磚加瓦。不管哪個時代,中國的未來都在於年輕人,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因爲我們都是“紅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