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趙氏孤兒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11W

趙氏孤兒觀後感【精品多篇】

趙氏孤兒觀後感 篇一

經歷從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慘痛失敗後,現時的陳凱歌已經聰明瞭許多,肯低頭示好,不過骨子裏的高傲貴族氣還在。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蘭芳,再是中國古典悲劇,相當親民,又不降格調。比之國師的偷工減料順手拈來,他還是有認真做事的地方,一絲不苟。只是在《趙氏孤兒》裏,當頻頻出現的女高配樂從背景飄蕩而來,好似詠歎、好似悲泣,我就彷彿看到了陳凱歌撫胸長嘆——他依然封閉在自我的世界裏頭,沉浸在自我營造的悲劇感當中,無法自拔。

縱觀這些年的賀歲檔片子,《趙氏孤兒》當然不是一部太壞的電影,但也絕對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電影,沒有驚世更沒有迴歸。陳凱歌能拍出動人心魄的大場面,像宮廷上趙氏蒙冤;能點上一兩個很妖的配角,像晉王和謀士,而光有這些,他卻還是隻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電影,就跟《梅蘭芳》一樣,讓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戲,豈不料中途馬上停下,說麻煩先生下次再來。該做的沒做完,這就是《趙氏孤兒》的最大毛病。這必然到來的復仇沒完,就好似斷掉了一口氣,它本該比開場還有畫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說兒戲化的“三人連環刺”處理,整個復仇過程沒有懸念,打得輕飄飄,簡直毀掉了葛優在前面幾十分鐘的忍辱負重。即使除去這個,有那個靈魂出竅的超現實結尾,《趙氏孤兒》仍舊是一本爛尾戲,好似號召大家趕緊圍觀程嬰的悲劇命運,家毀人亡好悲慘。我直接就聯想到了《和你在一起》,一堆人圍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實乃做作矯情。

再者幾個人物立不起來,先不說既毀容又毀掉電影的黃曉明,他的韓厥角色基本起到了娛樂效果,大大沖淡了片子的悲劇色彩,真不知是陳凱歌開的玩笑還是黃曉明的自我發揮。真正立不起來的人物是程嬰,影片把太多筆墨浪費在了生活瑣細上。由於他的被動,《趙氏孤兒》始終無法交代出他的真實動機,更無法表現出人的崩潰。由於程嬰受制,趙武也不停搖擺,他如何接受事實並向義父刺出劍,這些都表現得太想當然了。電影給出的邏輯是這樣的,程嬰跑到屠岸賈面前,趙武自然會幫程嬰,沒有爲什麼。影片有意不斷強化趙武的矛盾遭遇,他一邊是養父一邊是義父,本該有一個精彩的內心鬥爭乃至於自我潰敗,然而這些在《趙氏孤兒》裏都是消失不見的,多了徒勞無益的外景打鬥,基本可以說是功虧一簣。

說到底,《趙氏孤兒》還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大片。你會有相似的笑場經歷,更會有片刻的穿越錯覺。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視基地搭景,那些灰頭土臉的羣衆演員,那些踐踏史實的各種漏洞。所以,《趙氏孤兒》並沒有能讓陳凱歌脫胎換骨,更無法在這個時代裏脫穎而出。

這就是命。

《趙氏孤兒》觀後感 篇二

作爲一部以歷史事件爲題材的電影,應該嚴格尊重歷史的嚴肅性,作爲一部反映當代人信仰探尋人性的電影,應該立足於當前時代的大背景下,從人物的選擇思考人物背後更深層的東西。作爲一部深刻探尋當下時代因素的電影,應該從歷史的角度凸顯這個時代中人種種的選擇和迷茫。無論從那種方面,不得不承認《趙氏孤兒》確實是一部少見的優秀作用,無論從故事結構、敘述技巧還是從反映的主題方面,這部電影都超出了國內電影在同時期的表現,可以真正讓一個觀衆心滿意足地把錢交到電影院,同時又若有所獲地從電影院出來。

《趙氏孤兒》的故事出現於司馬遷《史記》——趙氏世家。講的是春秋時期晉貴族趙氏被奸臣屠岸賈陷害而慘遭滅門,倖存下來的趙氏孤兒趙武長大後爲家族復仇的故事。具體故事這裏不做介紹,我們將從電影中尋找電影中的故事,以及電影所要揭示的人性選擇,以及這個時代所面臨的'種種困惑。

春秋時期,隨着戰功赫赫的趙氏家族的權力和威望不斷壯大,晉景公也恐懼不已。將軍屠岸賈一直都受到趙氏的排擠,於是藉助趙朔勝仗慶功之日,以弒君的欲加之罪,一日內將趙氏族長趙盾和長子趙朔等趙氏家族三百餘人全部殺死。而趙朔的妻子莊姬此時生下一個兒子命名趙武。爲了延續趙氏唯一的香火,她自殺爲了讓韓厥放掉程嬰而帶趙武走。這個故事並不複雜說簡單點,就是晉景公爲了權力藉助別人將趙氏滅門的事情。可是在滅門中卻留下了一個被程嬰養大的孩子。程嬰的老婆原本是爲了自己孩子活着而把趙氏孤兒交了出,可是那個搜查趙武的將軍並沒有相信她交出的這個孩子就是趙氏孤兒,相反卻看上了程嬰的孩子,認爲那就是趙氏孤兒,於是程嬰就用自己孩子的生命換來了這個與自己毫無關係只是出於一種對正義或者信仰的堅持而收養的孩子。

一個人爲了自己的信仰失了最親的人,無論怎麼樣這都是殘酷地。可是程嬰堅持了,不是因爲他要選擇,而是因爲他被選擇。無論這種選擇是怎麼樣的,無論正確與否他都會失自己永遠難以預料的東西。可是這種失起碼成就了他生命意義,就是我們所謂的人生理想和信仰。放下了自己最不能的放下的,不是因爲自己的選擇,而是因爲命運更正確的是時代和人性對自己的逼迫。

程嬰收養了孩子以後,擔心受怕,他不願意讓孩子讀書,更不願意讓孩子學武,或許因爲他只想讓孩子長大,並沒希望把復仇任務交給這個孩子,他希望孩子做個平凡人,可是命運卻把這個孩子送到了晉景公的面前,孩子還被晉景公認作乾兒子。信仰往往就是理想與生活的衝突,就好做這個趙氏孤兒一樣,命運沒有給他選擇命運的權力,命運只是給了他面對和接受的權力。他跟着晉景公學習練武終於在十六歲那年成爲了一個英姿勃發的少年。他管晉景公叫做乾爹,每一次程嬰見後都無奈地看着這種悲劇的發生,自己毫無辦法和能力阻止改變。孩子愛那個乾爹似乎勝過了愛這個在孩子眼裏就是親爹的養父。隨着孩子的長大程嬰覺得他不得不將這個事實告訴孩子,可是他不知道怎麼樣說呢,終於有一天晚上他和韓厥談(韓厥也就是那個私自放走趙武的將軍)談話的時候,被孩子聽到,孩子聽到後揚言要告訴自己的乾爹,韓厥抓住孩子想要殺死孩子,在程嬰苦苦的哀求下才得以救下這個孩子,此時我們看見了程嬰的悲痛可憐和惶惶不安。孩子十六歲那年,晉景公要征戰,他要求帶上這個孩子。程嬰因爲這個想法感到恐懼,他一邊乞求晉景公不要那樣,他只有那樣一個兒子,另一面他要求孩子不要出戰,他不希望孩子有事情,也不敢希望,這對於他將是一個無法接受的打擊,爲了這個孩子他放棄了一切自己所能放棄的東西,包括親人、家庭,如果孩子出事他怎麼樣面對呢?可是孩子少不更事,最後還是選擇了和晉景公參戰。在戰場上,趙氏孤兒身陷囹圇,這時候晉景公表現出了政治家的冷酷,在遠處看着孩子被圍攻自己冷酷無情想要離,或許因爲孩子的叫聲打動了晉景公內心潛在的人性,在離開的途中他又轉馬回援。

孩子在回來後,大聲嚎叫問程嬰要靈藥,並且以死相逼要程嬰交出靈藥,程嬰表現出了一種驚恐和無奈的表情,讓每一個觀衆都深感痛苦。孩子抓着自己的親爹,大聲吼叫乾爹受傷了,藥在哪裏?程嬰嘴脣顫抖。之後程嬰告訴了孩子,他的真實身份是趙氏子孫,他們一家滅門都是因爲他的這個乾爹。孩子感到驚詫,他說上一輩的仇恨與自己有什麼關係。是啊!仇恨與你沒有關係,可是你的存在就是一種仇恨的產物,你也是仇恨的締造者。

故事發展到最後孩子終於接受了這個復仇的現實,並且殺死了晉景公,可是殺死晉景公後程嬰陷入了迷茫,他失意義,也就是在那個信仰,堅持到最後當實現的那一刻,突然他覺得都消失了,一切都是空虛的,這就是現在時代所有人的迷茫,在完成自己堅持的信仰後自己就會變成一個毫無意義的空殼,因爲信仰覆滅了,這種覆滅有兩種,一種是理想的終結好像西方的上帝,另一種理想的終結,好像復仇後的程嬰不知道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意義!

此部電影對於人性的挖掘是深刻的,對於當下社會的揭示是恰當好處的。程嬰堅持的與其說是正義和信仰不如說是人性和無奈。故事的規模宏大,尤其在對於人物內在的刻畫方面特別獨到,敘事方法即使和好萊塢的差點但是把故事能講清楚,在時間跨度和過度問題上基本是連續的,可以從心裏面讓讀者沒有感到毫無意外,更沒有出現好像五年後十年後的字幕,這也是在當下中國大片中少有的!

《趙氏孤兒》觀後感 篇三

不久前,我張店全球通電影院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頗有感觸。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時不時地浮現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畫面。

這部影片記敘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

這部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爲重,以他人利益爲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卻銘記着莊姬夫人臨死前說的話,於是他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着要將孩子撫養大,爲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爲“程勃”,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試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終於遭到報應,終於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爲此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