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觀後感2.86W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1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紮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爲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爲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麼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爲教育工作者爲了國家,爲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爲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讚譽。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2

陳陸的脖頸後面長了顆瘤子,有雞蛋一般大小,已經化膿、發痛。他本打算在7月18日動手術把它切掉。

7月18日早上8點半,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接到盛橋鎮汛情告急的電話,陳陸帶隊前往救援。

手術又被耽擱。這顆瘤子是20__年體檢時發現的,原本只是個小鼓包,去年4月忽然長大,醫生建議陳陸動手術。

動手術就要住院,陳陸推說工作忙,不肯去。吃了兩個月中藥,鼓包消了下去,去年年底突然復發。

朋友劉書虎說,陳陸對個人的許多事都不那麼上心。20__年年底,他用的還是翻蓋手機,屏幕特別小,不久前才換了臺大屏的華爲。

劉書虎說,陳陸好吃,特別喜歡方便麪、炒飯、火鍋,且口味很重,吃辣鍋都要喝幾口湯。他尤其愛好路邊攤的滋味,把廬江縣的大小攤位吃遍了,一進店就對老闆開玩笑:“給我來一碗地溝油炒飯!”

回家休息時他通常只換上裝,下身仍着制服褲、隊鞋。在家睡覺,脫下來的衣服往牀邊的地上一放。妻子王璇怪他邋遢,他笑嘻嘻地說:“不好意思,習慣了。”這是消防工作養成的習慣,爲的是聽到警鈴,隨時可以穿衣出發。

20__年結婚至今,王璇沒有和陳陸過過一次春節,也從未一起出去旅遊過,“辦了海洋館的年卡,只在辦卡當天去過一次。”王璇是安徽邊檢總站的民警,時不時要倒班、值班,自己的工作也忙,因此很能理解陳陸。

他們共同的好友竇君回憶,兩人經介紹認識,王璇漂亮,是“邊防一枝花”,朋友聚餐時,陳陸總是得意地說:“都是她倒追我的。”說完了,就替王璇剝蝦、夾菜。

7月17日,陳陸和父親說要回家吃火鍋,18日早上陳立山便出門去買材料。陳陸因忙於防汛,已有近一個月沒有回家。

7月18日中午,得知汛情嚴重,陳立山給陳陸發微信,說抗洪形勢非常嚴峻,讓他“最近就不要回來了。”那時陳陸已帶隊到盛橋鎮開展羣衆轉移疏散工作。疏散持續到19日的零點。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3

空山花落,月影徘徊,淡淡的日子羨煞了湖光的瀲灩,盪出一句“我們要真誠”。微微清風,拂綠青荷,淺淺的流年洗滌歲月的繁雜,留下一句“我們需要真誠”。

真誠是紐帶,維繫在人與人之間,綴成一個美好的和諧的社會;真誠是基石,一塊塊築在國家的大廈之下。沒有它,大廈將傾。

當每個人都做到真誠之時,紐帶將會更加柔韌,基石將更加堅固。真誠的陽光從海上升起,照亮每一個人的心房。

真誠其實很簡單。真誠實人與人之間的一份信賴。真誠是哥哥去世,弟弟代哥哥還完30萬農民工鉅款的一諾千金;真誠是有人摔倒上前扶一把的小小善舉,真誠是童叟無欺的商業道德,真誠是生活的一捧清泉,洗滌我們心靈的污垢。所以,我們需要真誠。

真誠是陽光,人與人只有真誠,才能讓幸福的陽光普照。真誠是雨露,人與人只有真誠,才能讓甘露滋潤乾涸的心靈。真誠是花香,人與人之間只有真誠,才能讓世界瀰漫出芳香,所以,我們需要真誠。

說的好遠沒有做得好重要,漂亮話誰都會說,但真的做卻未必人人可以。我們需要鄙棄那醜陋虛僞的一面,用真誠的行動趕寫內心的問卷。修心重於飾面,讓我們攜手並進。

“人待我以真誠,我回報以微笑”,泰戈爾如是說。我們需要真誠。朋友,讓我們真誠以待,讓真誠的溫情瀰漫歷史竹簡的滄桑;讓我們真誠以待,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灑滿陽光!

唯有真誠,能化冷漠之冰雪,爲你我,爲社會,爲國家,帶來一個嶄新的春天!我們需要真誠。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4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後,我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涌現在我的腦海中。

一個總爲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細細心、批改文件時總是一絲不苟,他對科學的熱愛,他就是——朱光亞。他20__年逝世。他對以前充滿遺憾,對未來充滿嚮往。當我看到朱光亞的一幕情景之後,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個肝膽醫生,不畏手術的風險,執意的來策劃手術計劃。當一個女孩生命垂危時,衆多醫生都不敢爲她醫治,而他卻不管如何都要試試,進行了9個小時的手術終於結束了,女孩已經好了起來;他還常常爲別人着想,爲病人們擺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時找不到鞋……他就是吳孟超,把病人當做是自己的親人一般對待,而且他要求的手術費是十分便宜的。

劉偉對未來的嚮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擊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難。他這種嚮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後用腳彈出了一首首優美動人的鋼琴曲。

這三個人物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們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動人物。不論是殘疾人還是四肢完好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天空。爲別人所着想、爲他人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是吳孟超和朱光亞。而劉偉是爲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堅持不懈闖出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夢想。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

感動中國後,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__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爲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爲了讓自己老了無力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助學。這是老人的初衷。但後來,他助學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着50多名學生。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着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這些錢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裏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20__年8月,因爲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着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着我們,也感動着他人。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爲之震撼的感動事蹟。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6

昨晚,我坐在電視機前看20__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看的我哭的稀里嘩啦的,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主動捐獻器官的國小生——何玥。

“雖然我們的女兒沒了,但我們幫她完成了心願,我們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從走上舞臺的那一刻起,就幾度泣不成聲。

去年4月,何玥即將國小畢業之時,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復發,腫瘤擴散至腦部組織。在聽說生命只剩3個月時,何玥做出了父母親人都難以理解的決定……

那天,何玥對剛打工回家的父親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嚇了一大跳的父親把何玥罵了一頓,因爲按桂林老家的風俗,人死後屍體被剖開無異於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終,爸爸媽媽含淚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時10分,小何玥在醫院裏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時,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裏,何玥一直是個品學兼優有愛心的孩子。家裏滿滿一面牆貼着“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2008年汶川地震時,她曾讓父母捐出一個月的工資。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爲她捐錢,她卻要把錢捐給更需要的人……

爲了給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經欠下了10萬元的債務。但爲了完成女兒的遺願,他們拒絕了器官捐獻的補貼,也從未主動找過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們想以最美的方式,實現女兒的“最美願望”。

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7

“我們現在已經站在了一個風暴之眼,我們要保衛我們的武漢,保衛武漢人民”——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身患絕症,步履蹣跚地堅持與時間賽跑,與新冠周旋,日日夜夜奔赴在一線,爲重症患者搶出生命通道,顧不上同爲醫務人員不幸被感染的妻子……在疫情的“風暴之眼”中,他堅定的身影令人動容。他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了希望,以螢燭之光,點燃了信念的光芒。

面對絕症,有的人會崩潰,有的人會瘋狂,有的人靜靜等待。然而難以想象,張定宇院士是以怎樣的精神力量支撐,笑對病魔,日復一日燃盡所有能量,奮戰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最前線!他曾說:“性子急,是因爲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他感恩:“當我們爲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後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泱泱華夏,有這麼多國士無雙、鞠躬盡瘁的專家,兢兢業業的白衣戰士,勇做逆行者,衝鋒在前,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救死扶傷,驅散疫情的陰霾,爲我們築起一道道安全的城牆。疫情與災難終會成爲歲月的塵埃,總有一天,這裏沒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沒有絕望與黑暗。春風會吹開這裏的櫻花,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將破土而出的春天。

願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8

“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竈,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2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其中,創辦南昌“抗癌廚房”溫暖無數人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當選。

與其他上臺領獎嘉賓不同的是,這對抗癌廚房夫妻卻沒到現場領獎。因爲,他們放不下抗癌廚房、放不下需要他們的患者家屬。

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當選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夫婦倆沒能到頒獎現場領獎

2月18日,記者聯繫上萬佐成、熊庚香夫婦。萬佐成表示,“感覺我們這些年的堅守很值得,能獲得‘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這個榮譽,我們也很感謝政府和媒體的關注、報道。”

萬佐成告訴記者,原本,他們是計劃到頒獎盛典現場去領獎的,機票也都已訂好,頒獎前後大概需要三四天。但由於年前疫情反覆,根據防疫的規定,從北京回到南昌需要隔離14天,夫婦倆心裏掛念抗癌廚房,最終還是決定不去了。“如果去北京,大概前前後後要20天,廚房裏離不了人,這麼長的時間都會把我急瘋,過年期間廚房裏還有好多人要炒菜,主要擔心是廚房安全問題,畢竟涉及到爐火、高壓鍋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就離不了。”

兒女們希望夫婦倆能出去旅旅遊、放鬆放鬆,對此,萬佐成直言,“我們離不開這個廚房的,如果我們出去旅遊,這些人怎麼辦呢?我們幫助別人,還比出去旅遊要更快樂一點。”

除此次當選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外,此前萬佐成、熊庚香夫婦還獲得過多項榮譽,也曾多次去往外地領獎,但只要他離開南昌、離開抗癌廚房,他總是這樣想:“我人雖然在外面,我的心還是在廚房裏面,想着這些人怎麼辦呢?我還是離不了。

辦“抗癌廚房”,早已融入進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的血液中。“做這個‘抗癌廚房’,我們也做了半輩子了,主要就是離不開這些人,他們離不開我們,他們離開我們就好不方便,我們也離不開他們,我們離開他們就好寂寞。”

問及他們是否還有別的微心願,萬佐成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活下去,希望醫院裏沒有這麼多的病人。沒有病人,日子就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