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17W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品多篇】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 篇一

這是一個發生在印度的真實的故事。爸爸因爲自身原因,而沒有拿到世界級的摔跤冠軍,他期望把他自我未實現的夢想寄託在自我的後代上。

他一向期望自我有個兒子,信從了各種方法,可是並沒有得到兒子,而是接二連三的女兒。當他以爲自我的夢想將永遠不可能實現。這時,他的女兒惹事了,打了鄰家的男生,當爸爸問她們怎樣打的,她們倆的動作使爸爸眼睛裏看到了一絲光亮,發現她們有摔跤的天賦。

於是,爸爸開始培養她們,但她們卻反抗。參加她們朋友的婚禮後,朋友告訴她們,她還期望有這樣的一個爸爸,爲自我的未來着想,她們爲此而觸動。開始配合爸爸的訓練。

就這樣在坎坎坷坷下,她們成爲了當地的摔跤高手。從開始鄙夷、不解、嫌棄的眼神,到羨慕、敬佩、不可思議的眼光,都讓她們給跨過了。就這樣把她送進了國家體育館,在那裏能夠受到最好的指導,她說。可在那裏大姐開始變得墮落起來,逛街、留長髮、看電影,無時無刻享受着生活,留那麼一點點時間訓練……

幾場的國際賽,她都以敗北而歸。她噙着眼淚,拘束得給父親打了電話,而父親能體會她的感受,給她莫大的支持……就這樣她做回了原先的自我,剪掉頭髮,開始刻苦的訓練。父親也陪着她偷偷地練。

就這樣世界級賽事,最終向她走來。前兩個對手她都以很好的比分拿下比賽。最終一局,也就是驚心動魄的時候,父親並不在她身邊,當她以一比五的差距,別人都認定她不可能成功的時候,她想起爸爸的話:孩子爸爸不可能隨時隨地的保護你,最關鍵的時候還是要靠自我,然而她又想起爸爸說的五分那一個高難度的動作,這個五分很難,但不是不肯能……她做到了,贏得了世界冠軍,被關在屋子裏的爸爸聽到國歌聲,眼裏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他快速的衝進賽場,抱住女兒:你是爸爸的驕傲!

這個摔跤手多麼不容易啊!歷經滄桑、歷經坎坷,如同西天取經般的困難,最終她做到了。人生就是這樣的非凡,在逆境中成長。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篇二

“六一”兒童節下午,爸爸帶我去南京金逸影城看一場電影,算是節日的禮品。我非常高興。

我和爸爸登上了9樓,進了6號影視大廳,電影就開始了。

這是印度的一部電影,取材於一個真實的事件,名字叫《摔跤吧,爸爸》。影片是講了一位曾是國家級摔跤冠軍的大叔,卻因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他只能希望生一個兒子來繼承自己的事業,並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可是,他卻連續生了四個女兒。不過,在一次偶然中,他發現了女兒們身上有着摔跤的天賦。於是,他衝破重重阻力和非議,訓練女兒摔跤。

兩個大女兒很能吃苦,也很爭氣,在父親的帶領下,她們剪掉了長髮,換掉了裙子,在公路上練長跑,在沙坑裏練摔跤,在賽場上與男孩子對抗,……累了,不叫苦;痛了,不叫疼;傷了,不放棄;敗了,不氣餒!最終爲印度贏得了世界級的冠軍,也打破了印度千百年來性別不平等的傳統。

電影結束了,離開了影視廳,吉塔橫掃千軍、擒縱自如的摔跤場面,一直浮現在我的眼前,那真是激動人心、令人激情澎湃的場面,可真爲勢不可擋、雄震四方啊!

有人說,如果你只贏得銀牌,人們會很快忘記你,但如果贏得金牌,你就會成爲榜樣,名垂千古!我想,我要好好學習,像吉塔那樣,也能取得最好的成績,成爲最好的自己!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篇三

最近朋友圈裏被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刷屏了。雖然電影上映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了,我還是利用週末時間去看了這部人人點讚的電影。看完之後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難得的經典電影。

《摔跤吧!爸爸》是根據真人真事所改編、的一部勵志題材的印度電影。影片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培養兩個女兒成爲女子摔跤冠軍的故事。電影很感人,同時也給人帶來了很多的思考。

關於親情,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吉塔在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之後,接受了更加專業的訓練,步入了更大的舞臺。而她也在悄然的改變着:留長了頭髮,開始逛街,塗抹指甲油,甚至漸漸地開始看不起父親的訓練方法。在一次假期回家,爲了證明自己學到的技能比父親的訓練方法管用,不惜跟父親正面較量。最後父親輸了,她更加看不起父親的過時的訓練方法。回到家後,妹妹告訴姐姐:不是父親打不過姐姐,而是父親體力大不如從前,父親年紀大了。不禁眼淚奪眶而出。

伴隨着風趣的印度音樂,我品味了一個成長過程中不會遺忘的故事,也讓我重新看待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願我們終將成爲電影中的吉塔和巴比塔,成爲父母的驕傲!

也願,我們都能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篇四

今天看了《摔跤吧爸爸》很感人的一部電影。

其實存在於手機中已經很久了,只是一直沒看。一開始看到那樣的爸爸,我很氣憤,覺得他就是把自己的夢想,把自己沒完成的夢,強加在自己的女兒身上,一點都不顧女兒的感受。可隨着影片的發展,感覺爸爸也是爲他們着想,但是依然不太贊同,直到結尾我還是這樣的感觸,可能是因爲國際不同,所以有些東西不太懂,也可能是年齡小吧。

但是不能阻擋我看到其它一些有感觸的地方。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吉塔在全國賽幾輪PK都失敗後很傷心,她不敢打電話給爸爸,但妹妹說:“再怎麼糟,他也是爸爸,大不了臭罵一頓”是啊!是爸爸,是我們的血脈至親,不管你如何,你再不堪,他們仍是張開懷抱擁抱我們的人,沒有嫌棄。

我是一個啥事都埋的比較深的人,我不願意和別人說我的事,有什麼都不會說,儘管是家人,有事卻總想自己解決,怕麻煩別人。

我覺得自己真是不知怎麼說纔好,真是病得治。覺得自己活的太放不開了,一點都不可愛。

還記得吉塔否認爸爸的技術,認爲教練的教得好,知道妹妹說,別忘了是誰教你打到全國冠軍,真的在現在,我們會越來越看不起父母的作爲,覺得他們落後了,但是別忘了,是他教會我們的,關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影片最後,女兒最關鍵的一場,爸爸並不在,它想告訴我們:爸爸,並不會永遠陪着我們,我們要自己獨自長大,要學會一人面對會遇到的磨難,這纔是真正的成長。

父愛如山,沉重卻能給我們依靠。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篇五

暑假裏,我去觀看了一部愛國電影《摔跤吧,爸爸》。

這是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講述兩個女孩被父親強迫放棄童年,接受嚴格摔跤訓練,並最終爲祖國爭得榮耀的故事。這部電影既讓人捧腹大笑,又讓人淚眼婆娑,還讓人緊張揪心,更讓人歡呼雀躍……全場觀衆的心情跟着電影故事起伏跌落,而我也深深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

摔跤吧爸爸中這位爸爸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在自己年輕的時候,爲了給祖國爭得榮耀,練就一身好功夫……但卻始終沒得到金牌,成了遺憾。他將夙願轉到下一代的身上,迫切的想生個兒子,完成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然而命運卻和他開玩笑,一連生了四個女孩。但是,他從女兒們打架和不服輸的氣質裏看到了新希望。他衝破世俗觀念,居然訓練女兒摔跤。他剝奪了女兒們簡單快樂的童年,讓他們做各種體能訓練。當大女兒吉塔爲祖國拿了第一塊摔跤金牌時,這位不苟言笑的父親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和留下激動的淚水

這部電影給我許多感悟,其中最感悟的是這個父親對祖國的愛。在一個真正愛國人的眼裏,爲了祖國的榮譽,他可以犧牲一切,包括自己孩子唯一的童年。這也許還是父親對這個職業的熱愛。有些人對祖國的“愛”,也就僅僅是敲鑼打鼓喊着大口號。這個父親,才真正做到了默默無聞,只求祖國榮耀,而不在乎犧牲多少。而吉塔的成功,也鼓勵了更多女孩投入到這個運動,爲國爭光。

說起愛國主義,首先你要有個愛國理想,有個愛國的目標,但光有這個,還遠遠不夠,你要有能力來完成這個願望,你要練就一身本領,因爲愛國路上充滿困難和艱辛,你不能期望處處豔陽天,沒有吃苦,哪來成績。你也要讓恆心,毅力幫你在最困難,最想放棄的時候,能夠堅持下來,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就像吉塔爸爸那樣,雖然村民們不時的冷嘲熱諷,但他沒有就這樣暫停對吉塔的訓練;雖然吉塔沒有在教練那邊取得信任,但他使吉塔堅持了信念,在快要放棄的時候重樹希望。唯有這樣,你纔會爲祖國摘取鑽石一般的榮耀。今天的中國運動健兒們在獎臺上光榮地拿着屬於我們的獎牌;科學家們研究衛星併發射浩瀚的宇宙;藝術家在國際舞臺表演祖國的傳統藝術;軍人維護着祖國安全……他們都是愛國的不同體現。

在愛國的領域裏,沒有任何界限,也許你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也許你是第一個拿金牌的人,也許你只是一名站崗士兵,也許你只是像吉塔爸爸這樣,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但只要你是在爲國家付出,做出了真正的行動,那麼你的心,在愛國的天平上都相等。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深的體會到這一點。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篇六

半年前,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熱映,近日看了這部電影,關於此片中父愛、女權、國家榮譽的討論已經足夠充分,在此不再贅言,我倒是想借本片來討論一個幾乎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人生課題——:即取得階段性成功後如何保持進取動力。

動力是克服困難和障礙的必要條件,擁有強大的動力可以克服許多貌似強大的苦難和障礙,遇山開路,逢水架橋,而失去動力則再小的障礙也足以困人於原地。動力存,則無懼困難大,障礙多;動力失,則自停前進步伐,微小障礙足以止其步。

吉塔從童年時代練習體能到與莫西進行第一場摔跤賽惜敗,再到屢戰屢勝名震鄉里達到邦級運動員的水平,直至擊敗國內對手拿下國獎金牌。其奮鬥歷程始終未曾言敗,未挫其志。這一階段的屢屢勝利,背後有強大的動力支撐,或許是其父所言爲國爭光的夢想,而更深刻的,或許是其在小新娘婚禮中,所接受的現實教育所致,本質上是對人生自由選擇權的爭取。基於嚴酷的生活環境,這種動力在其取得國獎金牌前,成爲國家運動員之前,始終是強大且持久的。

取得國獎金牌,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後,生活環境改善,誘惑逐漸增多。與此同時,其生活亦發生一系列改變,在隊友的鼓勵下,留起了長髮,此爲人之本性。實際上,單從對摔跤運動本身來說,留長髮,抹指甲,都並不妨礙摔跤水平的提高,但它是態度變化的一種標誌。

後來因教練與父親的教導方法有異發生的衝突只是表象,其後來屢屢失敗的根源,還在於動力的暫時失去和壓制。這從其輸掉了一次國際大賽而並未表現出極大的沮喪可以看出,也從其後來其父發現其比賽中略有領先即保守防禦而最終屢被擊敗的事實中也可體現出,根本原因在於其父要求的取得世界冠軍,爲國奪取金牌的夢想並未真正內化爲其自身真正的原動力。吉塔取得全國冠軍後,已經獲得了人生的自主選擇權,原先的人生目標已經達到,而對於其父來說,只算階段性成功,真正要拿的是世界冠軍,因爲其目標遠大,所以動力更強勁,更持久。而吉塔一度壓制和暫時迷失了這個目標,使得動力不足,而此動力甦醒之後,註定會重獲強大能量,後來教練無意中暗示有些人註定與世界金牌無緣,觸動了其內心原本潛在的奪取世界冠軍的源動力。爲此,之後拒絕減重避難求易,拒絕保守防禦而改主動進攻,不再求穩求不敗,而是求進攻求勝利。不爲不丟人而戰,而爲奪冠軍而戰。戰鬥方法的改變是次要的,真正的戰士自然會知道如何結合實際採取何種應對措施,頂尖高手決戰到最後,真正比的就是誰的進取意志更頑強。最後一戰其父並未現場指揮,這也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其目的就是爲了告訴觀衆,吉塔實師其父之神而非僅師其法,而其神就是其動力源泉。

毋庸諱言,電影畢竟是藝術創作,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電影原型的現實情況並非如電影描述般等同,但我在這裏也並非侷限於描述影中的此單一特事,而是一種學習生活中的普遍情形,或者大而化之,是世間的一種普遍形勢。保守穩定,本是不能真正長久的,因爲它違背世界本身是運動的基本原理。不進則退,不攻而難守。欲發展除弊,只有進取進攻,守成,從長遠來看,是不能持久有效的,不過是擊鼓傳花。無論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當停止進取的那一刻開始,也就意味着到達了走向了衰敗的轉折點。遍觀古史歷朝歷代,凡是稱爲守成的時代,均是矛盾生長,消極因素漸漸滋長逐漸壓倒社會活力的時代。僅以宋朝爲例,宋朝爲避免王朝短命,特地制定了一整套“防弊之政”,‘事爲之防,曲爲之制’,把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當時人能想到的可能導致王朝滅亡的問題網羅其中,專門針對這些問題設計了一整套極爲嚴密的制度來“防弊”,結果效果顯著,宋朝基本防住了前朝滅亡的所有禍患,無論強藩、武將、外戚、宦官、權臣(僅限北宋)等亡國之因素,均被成功防制,但也產生了前朝各代基本不出現的一大批“新弊”——三冗、兩積,兩度被異族滅亡。其根源在於其不求發揚進取精神,使各機構機能優化發揮作用,而是從消極面“防弊”,只求不出大錯,而不求出大功。不求進取,只求無弊,最終防不勝防。宋主以奪取半壁江山的階段性成功爲滿足,兩次北伐失敗就不再謀求進取,不進則必退,最終焉能不亡。

取得階段性成功而失去動力導致從此不再有成就的事例數不勝數,即以中國當前最普遍一事來講,主流的教育模式仍是對中學生灌輸考上大學後就可以輕鬆的思想,這一錯誤思想雖因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有所收斂,但仍爲禍不淺。許多人當真信了這一點,以致於大學墮落現象屢見不鮮,渾渾噩噩混了四年,把最寶貴的學習成長的四年時間揮霍浪費,以致於學無所成,甚至畢業之際思想學識水平反不如大學聯考時代,最終的損失,甚至影響一生。此誤之因,蓋由進取動力喪失之故。如果十幾年來的學習進取動力,就是爲了考個好大學,那麼,考上大學後,此動力必然消退,若無新的強大動力產生,則必然進取意志消退,不再有所成績。若只以尋個好工作爲奮鬥目標,即便大學裏能認真學習,當找到工作後,動力也就消退了,則必然難以在工作中取得大的成就。

真正有大志,具有宏偉而切實之目標者,則必不如此。階段性成功對於有大志來說,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而對於無志者來說,或許階段性成功就算是達到了人生目標了,從此或許就走上了“守成”之路,專以保守爲務,而最終必因違背運動之理,不進則退,防不勝防,守不勝守,難以再創輝煌。

總而言之,要保持在取得階段性成功後,仍保持強大動力,就需要確立一個高遠可行、可爲之奮鬥一生的目標,這種目標可以在人生探索中逐步確立,逐步清晰,只有宏偉切實可行的目標,方能帶來強大持久的動力,保持昂揚前進的進取步伐。惟其宏偉高遠,方可提供強大動力,惟其切實可行,方能提供真實動力,惟有強大持久的動力,方能使人永葆進取意志,克服障礙困難,不斷前進。欲不斷進取,必有強大持久動力,欲有強大持久動力,必有高遠切實志向。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篇七

最近網友對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的評分很高,並且由阿米爾汗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和《哦!我的神哪》三部電影我都看過,覺得都很不錯,因此我也把《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看了一遍,看的過程中有感觸的地方做了些筆記,總結了幾點我的想法。

剛開場,主人公看着電視裏播放的摔跤比賽時做了些評價和抱怨,在他一旁的同事嘲諷他紙上談兵,他承認對方批評得有道理,於是和對方較量了一把。他輕易打敗了對方,對方驚訝又氣餒地表示他很厲害,竟然打敗了自己這位省級冠軍,而他安慰對方說:“沒關係,你輸給的是國家冠軍”。在這裏,男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開始展現,他自信,卻不盲目自信;勝利之後也不會報復別人之前對自己的輕視——別人之前說他吹牛,在對方的認知條件下對方的批評是有道理的。

當男主人公極其想生個兒子完成自己的夢想時,村裏人都開始給他支招,什麼“用單手喂黑奶牛”“按照所給的禱文祈禱”“週日才能行房”,大家給他支招時,男主人公靜靜地聽着,也確實按照村民們支的招做了。這裏我真的很佩服他和他的妻子,村民們五花八門、奇奇怪怪、看似毫無根據的建議,他們夫妻都照做了。

這就讓我想到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請別人給建議,又質疑別人給的建議是否有用。我想到一個例子:考試的時候,A抄B的答案,抄完了A又問B“這答案對嗎?”。男主人公這種在自己不知道如何做並且需要別人建議的時候,能夠虛心接受建議並嚴格執行的態度,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還看到了男主人公有個非常優秀的妻子。當她擔心丈夫會爲了自己的夢想毀掉孩子時,丈夫說給自己一年的期限,如果不成功便徹底深埋夢想。妻子不再說什麼了,這種不再說什麼不是妥協,而是打心眼裏跟丈夫統一戰線了。所以即使妻子很心疼孩子,但是當孩子哀求她不想練習摔跤時,她笑着跟孩子說“這一年你們就當沒有我這個媽媽”。

夜深,男主人公望着熟睡的孩子時,妻子對他說“我不理解你這麼無情”,儘管妻子會有質疑和異議,但當男主人公要剪掉孩子的頭髮時,兩個孩子非常痛苦地哀求父母,妻子看着也是心痛得不行,但她只是忍受痛苦並安慰孩子,沒有和丈夫吵鬧。也就是說至始至終,在孩子面前,妻子都跟丈夫統一戰線,僅有一次妻子讓孩子去參加了父親不允許去的婚禮。(不過後來我揣測編劇的意圖,這純屬劇情需要。我發現只有孩子去參加婚禮,故事纔會出現轉折——透過新娘子的視角,兩個孩子理解了父親對他們的期待和愛。)

除了我之前提及的對這對夫婦的欽佩之外,其實觀影的整個過程中我都有個疑問:父親口口聲聲說是爲了孩子好,但是他想給孩子的好真的是孩子希望得到的好嗎?直到影片結束我都沒想明,後來我看了一篇關於阿米爾汗的文章,裏面簡單介紹了他拍電影的理念和印度國情,我才理解父親的想法。

從個體而言,印度農村婦女跟中國的婦女不一樣,她們如果不走向競技場,一輩子就只能身陷家庭瑣事,正如那個新娘子哭訴的那樣,更別說體驗一下在國家體育學校所過的逛街、娛樂、看電影的多彩生活;從宏觀而言,父親不僅是培養孩子爲祖國爭光,更是讓孩子爲更多的女性樹立了榜樣,這種氣魄和情懷是令人敬佩的。

這部電影還有很多細節值得琢磨和回味,在此也將它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