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8.48K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精彩多篇】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一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要是想讓我們知道以前的一些歷史和以前的歷史任務爲我們做出的貢獻。

在這六個地方中,有幾個地方的印象讓我覺得非常深。首先就是中山紀念堂。孫中山先生是20世紀中國的巨人、偉大的愛國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中山紀念堂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爲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八角形建築,外形莊嚴宏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性的建築物之一,又是廣州事大型集合演出的重要場所。從80年代初向遊人開放以來,它更是成了廣州主要的遊覽勝地,成爲中外人士最愛的參觀遊覽勝地,所以中山紀念堂給我的印象很深。

另外我覺得越秀公園的鎮海樓也是一個遊覽勝地。鎮海樓位於越秀山小蟠龍上,又名“望海樓”,因爲當時珠海河道很寬,所以將“望海江”改爲“望海樓”,又因樓高五層,故又俗“五層樓”。1929年成爲廣州事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爲廣州博物館,分朝代陳列廣州誠2000多年發展的文物史科。鎮海樓氣宇非凡,古今曾以“鎮海層樓”、“越秀遠眺”和“越秀層樓”先後列爲“羊城八景”之一。所以鎮海樓的歷史價值給我的印象也很深。

通過去參觀這六個教育基地我才深深地認識到這些基地的歷史事件和歷史價值,讓我收益匪淺。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900字 篇二

今年,國家規定每年9月30日爲烈士紀念日,消息傳來,立即受到全國各族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同聲讚許與衷心擁護。其中一員的我充分利用國慶長假,實行“風景就在家門口”自駕遊玩,有幸參觀了久負盛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礎——金口中山艦。

啊!這裏的一草一木,這裏的山山水水,令人擡起頭去深情仰望,敞開心扉遐想無限……

憶往昔,中山艦全體將士爲保衛大武漢,置個人生死於度外,艱苦卓絕,爲掀開中國革命史、奮鬥史奠定了基礎。

啊!這裏是革命聖地的先軀,啊!這裏是紅色革命歷史的搖籃。怎能忘懷啊!多少腥風血雨,殊死奮戰,才換得勞苦大衆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多少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迎來共和國明媚的春天!

中山艦是中國近代史、民國史的一個縮影,見證了近代中國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對昨天的記憶誘導我不可抹去,警惕的眼睛永遠不得鬆弛,奮發圖強的精神永遠不能丟棄。警示是機遇,警醒是理智,警惕是責任,這就是中山艦精神這本歷史教科書蘊含的深刻哲理。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而不尊重歷史的人,往往容易重蹈覆轍。在世界這個大競技場上,更需要用偉大的中山艦精神理順和修正與時代不協調的精神狀態,振奮人心、凝神聚氣,弘揚中國正能量,導航引路前進。

偉大的中山艦精神啊,讓我們永遠銘記!代代相傳!肩負着新時期歷史使命的審計人啊,讓我們高舉右手莊嚴宣誓:忠誠於黨,報效祖國,堅定理想信念,熱愛審計事業,瞄準審計“全覆蓋”這條主線,恪盡職守,勇於擔當,開拓創新,不懈追求,爲持續穩步推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前景更加美好,爲祖國的明天更加輝煌燦爛,做出我輩審計人的畢生貢獻!

英烈已經沉睡,忠魂昭示後人。今天,我國之所以設立烈士紀念日,就是要牢記歷那段血與火的歷史,革命先烈義無反顧的抉擇、以身許國的情懷,是愛國主義的真實寫照。

銘記烈士是一種歷史責任,設立烈士紀念日,是以一個國家的名義向烈士致敬,讓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英烈永遠受到後來者的緬懷和敬仰。

在緬懷英雄時,我們所觸摸的,不是虛無縹緲的道德大義,而是富有血肉的歷史真實。因爲真實,所以可信;因爲具體,所以可學。先烈們用生命鑄就的豐碑,生動詮釋着奉獻與犧牲的時代內涵,爲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強國夢必將會早日如期實現注入豐厚的精神養分。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三

我在這個暑假去了雷鋒的紀念館,在那時我感動不已。

在雷鋒紀念館內。我瞭解了雷鋒的生前事蹟。從雷鋒小時候家裏的小木桶、鐮刀等東西,我看到了一個窮苦孩子的童年。從雷鋒的成長經歷,使我瞭解到雷鋒的思想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成熟的,精神境界是怎樣層層昇華的。毛主席曾經說過,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但雷鋒做到了,這個在舊社會受盡欺凌的孩子,在新社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黨和人民給了他新生的機會,他也用自己的滿腔赤誠來回報黨和人民。或許是因爲我們這一代人生來就沒有經歷任何大苦深仇,生活太過安逸,又或許是因爲我們的'靈魂已被金錢的銅臭薰染的麻木,在現今的社會裏,像雷鋒那樣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在雷鋒紀念館裏有一則報道,是鄧小平同志在一次紀念雷鋒同志的會議上所講的話,他說,在一輛公交車上,一位婦女懷抱着孩子站在擁擠的乘客中間,孩子在哇哇大哭,旁邊一位青年則安然地坐在座位上裝睡。看到這一幕,公交車上的一位老人感慨地說:“雷鋒叔叔不在了。”當看到這裏時,我的心震動了。鄧小平同志的這幾句話無疑是在影射現代社會中人的道德滑坡現象。

雷鋒紀念館這樣的地方,每一個人都應當多去幾次。也許它不能立刻使我們的思想境界昇華,但至少每一次都是一次對靈魂的淨化,都會使我們反思自己。

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四

爲進一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開展紅色教育,讓學生能夠不忘歷史,振興中華。我校於10月19日組織新生參觀了旅順愛國主義基地。

首先到達的是東雞冠山北堡壘,東雞冠山地處旅順市區東北部,曾是中國近代史中兩次重要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戰場。在那裏,志願者向同學們講述了“瑪格麗”的故事。隨後進行了黨員宣誓,黨員們鏗鏘有力的宣誓聲更堅定了同學們對入黨的嚮往。

隨後,我們來到了日俄監獄。它先由俄國修建,後又經日本擴建,用來關押各國的愛國志士。陰暗潮溼的牢房給人以一種壓抑的感覺,但牆上獄中詩抄裏所蘊含的堅定的信念卻又給同學們注入了新的期望:偉大的民族不會懼怕磨難。我們的民族精神無論經歷什麼,都不會被磨滅。

最之後到的是萬忠墓。在刻寫着“萬忠墓”的石碑前,同學們依次放下親手摺疊的白色千紙鶴,告慰在旅順大屠殺中慘遭日軍殺害的近2萬名中國同胞,寄託了自我的哀思。

這次活動經過參觀旅順愛國教育基地,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更讓同學們瞭解了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正確認識祖國的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蓬勃發展的此刻,從而增強我們的愛國精神和保衛祖國的職責感,堅決維護祖國的主權,同一切阻礙歷史發展和社會提高的反動階級做鬥爭。爲祖國更加完美的明天、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貢獻出自我的一份力量。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觀後感 篇五

五月一日的早晨,踏着一早的清新,沐浴着陽光,我來到北京參觀了位於海淀區復興路的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綜合性軍事歷史類博物館,是一個承載着中國歷史革命的地方,是凝聚了中國英雄兒女血與淚的地方。

一進大門,一片軍綠色映入我的眼簾,我的心裏瞬間便涌出一股崇敬之情,頓時覺得連這裏的空氣都肅穆了。博物館的大樓上懸掛着毛澤東同志書寫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大型牌匾,爲肅穆的博物館增添了一份雄壯。

這次的參觀,博物館大樓正在修繕,無法進入到博物館內部參觀。雖然有一點點的遺憾,但這次參觀也不是一無所獲的。軍事博物館的兵器棚是露天的,我們可以隨意地、近距離地參觀。

中央的兵器庫陳列的是各種坦克,這些坦克體積龐大,厚重的履帶,堅硬的外殼,粗長的炮筒。一眼瞧上去,便能看出它們是體積龐大的殺傷性武器。這些武器有的是在戰場上從敵軍那裏搜繳回來的,有的是中國自己製造的。不管它們來自那裏,它們都對中國的革命有很大的幫助,對中國革命的勝利有着不可否認的作用。其中,有兩輛坦克讓我印象深刻。它們是日本造97式中型坦克和美國造的M3A3輕型坦克。

日本造97式中型坦克是在抗日戰爭後從日本關東軍軍營搜繳的。加入人民軍隊序列後,先後參加了三下江南、攻打錦州,解放天津等戰役戰鬥。在1948年攻打錦州作戰中,董來扶等駕駛該坦克孤軍衝向敵軍陣地,消滅敵軍火力點多處,爲步兵掃除了前進障礙。因其戰功突出,被任命爲“功臣號”坦克,並作爲領頭車參加了開國大典閱兵式。另一輛坦克是美國造M3A3輕型坦克,在1947年魯南戰役中被我軍從國民黨手中繳獲的,在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中,該坦克參加了攻打永固門的戰鬥,爲了清晰把握打擊目標,炮手沈許打開炮塔窗口,探出身子觀察,並實施抵近射擊,連續發射30多發炮彈,摧毀敵人碉堡,工事多個,爲步兵衝鋒掃清了障礙,該坦克因此被授予“功勳坦克”。

無論是衝鋒陷陣,孤軍作戰,還是打開窗口,精確瞄準,這需要足夠的膽量和勇氣,更重要的是一顆爲祖國,爲人民獻身的愛國心。在那個混亂的戰場上,冒着槍林彈雨,孤身前行,是件多麼危險的事情。他們能夠衝在前頭,必定抱着一顆視死如歸的心。子彈和炮火是無情的,一旦被射中,這些英勇的戰士們便有可能犧牲在戰場上。但是他們不怕,他們無畏於死亡,他們心底有個堅定的信念:爲了抗戰的勝利而不懈奮鬥!正因爲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戰士們,纔會留下如此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纔會有抗戰的勝利,纔會有我們如今幸福的生活。雖然我們已經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依舊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在其他的展覽館裏,我看到了許多戰機、土炮、機關槍等等。這些戰機大多都披着銀色的外殼,頂着尖尖的頭部,在機身上印着飛機的代號,底部裝有三個小輪子。這簡易的外形我只在戰爭片裏面見過,我還一度懷疑它們的起飛能力。雖然這些飛機樣子看起來不怎麼樣,但不知爲什麼,當我親眼看着他們的時候,總感覺從它們的每一個零件上都散發着一股衝破雲霄的英氣。它們輕便的外表,就標誌着他們可以裝更多的炮彈,飛行起來也覺得很靈敏。它們穿梭在雲霄,目不轉睛的盯着下面的戰場,看準時機,扔下炮彈,給敵人沉重打擊。

在軍事博物館,我除了看到軍事作戰武器外,還看到了一些其他的展品,如“尖兵”偵查衛星返回艙、“東方紅”衛星、返回式遙感衛星等航天工程中的早期展品。這些機器,雖然不能發射出炮彈,攻打敵人,但是它們爲偵查、獲取敵人的情報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這些衛星都是由我國製造的,它們不僅幫助了抗戰,還在我國的航天事業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當我看着這些衛星模型時,再聯想到現在中國的航天事業,我不禁感嘆時光如水,也感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迅速。我爲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感到自豪。

時光匆匆,現在雖然已經不是戰爭年代,但是那個時代的記憶卻永遠銘記在中國的歷史上,也牢記在我們的心裏。我們始終要牢記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那些英勇的戰士們用自己的血和肉鑄成的,所以我們要倍感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大學生擔負着祖國的未來,我們要傳承抗戰英雄們大無畏的精神,在全球化和多極化的今天,成爲一名合格的戰士,爲國家的未來而奮鬥,讓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六

東風吹,戰鼓擂,在慶祝祖國__週年生日的禮炮聲中,20__級麻醉學系以一種異常的方式向祖國告白,爲祖國慶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傳承革命先烈奮鬥精神。

邁着堅定的步伐,同學們用腳步重溫先烈們的抗戰的足跡,用心靈感受將士們鬥爭的槍聲。這些殘壁斷垣上的累累彈痕,就像屈辱的傷疤牢牢地刻在孱弱的近代中國歷史上。

第二站我們拉到了日俄監獄,這是關押先烈們的地獄牢籠。在那裏,有2.4平方米的暗牢,有浸透同胞鮮血的絞繩,有讓人皮開肉綻的刑具,更有埋葬囚徒的屍坑。一走進這晦暗的建築,壓抑束縛之感便將我壓的喘可是氣來,難以想象,革命先輩們在這暗無天日的囚籠度過一段怎樣的生命最終時光。

活動的最終一站,是萬忠墓。應對全副武裝的侵略者,愛國愛家的旅順人民沒有坐以待斃。他們英勇的反侵略,反屠殺壯舉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閃耀着崇高的愛國主義光芒,他們的凜然正氣,將彪炳史冊。

經過今日的參觀,我深覺抗戰勝利來之不易,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爲一名醫學生,我將謹記習近平總書記“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話語,不斷汲取知識,用實踐回報人民,奉獻祖國!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七

沐浴着溫暖的陽光,伴着微風清爽的吹拂,我們花都工學結合基地300多名同學在學生部領導和輔導員老師的組織帶領下,來到了偉大革命家洪秀全的故居所在地,進行參觀和學習。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着曲折而輝煌的歷史,偉大的歷史創造者以及革命前輩們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爲新時代中國大學生,學習我國的歷史以及先輩們的革命精神,這成爲了我們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洪秀全是近代中國的農民運動領袖,也是最早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先進中國人之一,他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對中國封建統治和西方資本侵略者的農民運動,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故居洪秀全曾寫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和《百正歌》等革命文獻,號召人們爲實現“天下一家,分享太平”的理想而鬥爭,爲指導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奠定了理論基礎。

洪秀全故居的所在地,是洪秀全成長、耕讀和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地方。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大抪村,佔地面積25000平方來。官祿抪過去是一條窮村,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官祿抪,官祿抪,食粥送薯芋;烏蠅咬飯粒,追到新街渡。”這首民謠,正是當地農民貧苦生活的寫照。洪秀全的長子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此出生。故居在清軍“誅九族”時被燒燬,1959年經考古挖掘,在原牆基上覆原,1998年曾維修過。

一踏進洪秀全故居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洪秀全銅像。該像是由著名雕塑家樑明誠設計、製作,於2005年12月12日落成的。像高3米,以青銅澆鑄;基高1.5米,用紅砂岩製作。洪秀全銅像昂首朝東,手按劍柄,英姿颯爽,表現了洪秀全反清起義的決心。

故居大門的左邊是“書房閣”——官祿抪的村塾,清軍“誅九族”時已被焚燬,現在的建築是1959年根據文物考古資料復原的,1998年曾維修過。洪秀全7歲在此讀書,勤奮好學,“五、六年間,即能誦讀四書五經、孝經及古文多篇,其他更自讀中國歷史及奇異書籍,均能一目瞭然,讀書未幾即得其業師及家庭之稱許。”後因家貧失學,隨父兄耕種,到18歲時又被聘爲該村塾師,任教於“書房閣”。

站在書房閣的門前一眼望去,是一口大池塘,這口半月形的魚塘非常奇妙,不僅能把官祿抪村貌整個倒映出來,還可以看到遠離村子10裏外的丫髻山的倒影。

洪秀全故居中,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立在池塘邊的那棵奇妙的龍眼樹。這棵形狀奇特的龍眼樹,是洪秀全青少年時期親手種植的,距今已有170多年了。在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那年,它被雷電從中間劈成兩半,奄奄欲絕。當時清軍曾藉此殘枝示衆,並揚言“誰敢再造反就像這棵樹一樣遭雷劈死。”,可是這棵樹非但沒有死,反而奇蹟般活了下來,並以它那頑強的生命力長成了一棵青龍體態的大樹。革命前輩謝覺哉與1959年9月到洪秀全故居參觀時曾提詩一首詠贊此樹:“天王理想今全現,掃盡不平才太平;留得千載龍眼樹,年年展眼按分明。”

最能全面和深入瞭解洪秀全及太平天國曆史的景點,就數“洪氏宗祠”了。以洪秀全爲首的太平天國領袖們,爲組織、發動、領導這場運動,曾嘔心瀝血,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文章和詩篇。這些太平天國文書、太平天國領袖們的詩文以及一些偉人對太平天國的崇高評價文書精選就展示在此祠中,通過這些文書精選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地上天國”的基本思想和美好理想。官祿抪洪姓祠堂,爲青砙木瓦結構,三間兩進,廳堂列有祖宗牌位,上書對聯“有嘉應徙楊梅祖德宗功經之營之力圖官祿之基礎,籍花峯貫花邑光前裕後耕也學也恢宏敦煌之遺風”,說明了洪氏世系源流。宗祠在太平天國失敗後被清軍燒燬,後於1911年由洪氏族人修復。宗祠內輔助陳列洪秀全及太平天國的歷史。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800字 篇八

這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地方。是遭受列強欺凌,幾經強制易主卻絲毫不改中華本色的地方。旅順,是一個在戰亂中摸爬滾打長大的孩子,是一個飽含血淚歷史的偉大的城市。

今日的黨日活動,我跟隨黨支部來到了這個富有歷史色彩的地方,對三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了細緻的參觀學習。東雞冠山,日俄戰爭戰場舊址。甲午海戰中,中國失去了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日本因俄羅斯帝國控制遼東而加緊備戰,準備爭奪遼東半島的控制權。我不止一次地想象那場戰爭的畫面,那到底是怎樣的一場戰爭,列強爲自我的利益互相廝殺,深受苦難的卻是中華兒女,這是腐朽統治下的奇恥大辱。之後我們來到日俄監獄,這座監獄是1902年由沙皇俄國始建,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佔領旅順,從1907年開始,日本在沙俄原先的基礎上,逐步擴建監獄。當我們踏入這昔日的地獄之門,仍能感受到血腥瀰漫,令人窒息。我細心翼翼的每踏出一步,彷彿都能聽到同胞的冤魂在腳下呻吟。當年的黑暗狹小的牢房還在,沾滿鮮血的刑具還在,累累白骨還在……都是無言的控訴。最終我們來到萬忠墓,也就是旅順大屠殺紀念館,大屠殺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於一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攻陷旅順,對城內進行了四天三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保守估計死難者數字約兩萬人。旅順大屠殺殺的整個旅順成只剩下三十六個百姓,而這些百姓卻是用來收屍的,讓他們親手埋葬這些被日軍殘害的親人同胞們,他們當時的心

境該是多麼的悲痛。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我們也不會忘。而今日,新中國正大踏步地走在復興之路上,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人間早已是一派繁榮富強的氣象,我們的人民軍隊也敢於打敗一切來犯之敵。我想起了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大會上,總書記屹立天安門城樓,發表了重要講話,字字千鈞,每句話都是這個偉大世代的一張生動寫照,他說到:“中國的昨日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日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70年來,中國人民經過自身的努力,腳踏實地地將祖國建設成爲如今的欣欣向榮。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當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砥礪前行,把初心和使命鐫刻在自我的靈魂深處,用初心照亮征程,以行動彰顯使命擔當,爲祖國奉獻自我的力量!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九

5月20日,研究生2113黨總支組織我班同學參觀5261了撫順的雷鋒紀念館。通過參觀4102,使1653我深受教育。由此,也想到了很多,關於過去的雷鋒,關於現在的我們……

在雷鋒紀念館內。我瞭解了雷 鋒的生前事蹟。從雷鋒小時候家裏的小木桶、鐮刀等東西,我看到了一個窮苦孩子的童年。從雷鋒的成長經歷,使我瞭解到雷鋒的思想是怎樣一步 步走向成熟的,精神境界是怎樣層層昇華的。毛曾經說過,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但雷鋒做到了,這個在舊社會受盡欺凌的孩子,在新社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黨和人民給了他新生的機會,他也用自己的滿腔赤誠來回報黨和人民。

或許是因爲我們這一代人生來就沒有經歷任何大苦深仇,生活太過安逸,又或許是因爲我們的靈魂已被金錢的銅臭薰染的麻木,在現今的社會裏,像雷鋒那樣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在雷鋒紀念館裏有一則報道,是同志在一次紀念雷鋒同志的會議上所講的話,他說,在一輛公交車上,一位婦女懷抱着孩子站在擁擠的乘客中間,孩子在哇哇大哭,旁邊一位青年則安然地坐在座位上裝睡。看到這一幕,公交車上的一位老人感慨地說:“雷鋒叔叔不在了。”當看到這裏時,我的心震動了。同志的這幾句話無疑是在影射現代社會中人的道德滑坡現象。這難道真的是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思想境界嗎?即使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雷鋒這樣的社會楷模,難道我們就連最起碼的尊老愛幼都做不到嗎?“學雷鋒”不過是社會呼喚人類良知的一個口號,很多時候,我們幫助別人並不是爲了這個口號,而只是在做人,做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