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開講啦觀後感800字(精品多篇)

觀後感7.89K

開講啦觀後感800字(精品多篇)

開講啦觀後感800字 篇一

在她81年的人生裏,有55年留在了敦煌。人的一生有多少個55年?可當有人問她值不值得時――“我爲敦煌奉獻一輩子是值得的,無怨無悔……我依然是祖國的需要。”她回答說。

有人問,是什麼力量支撐着她,能在一個暗無天日的石洞裏生活56年……是什麼呢?丈夫的支持,前輩的教育,敦煌的魅力。她如是說。

樊錦詩,和所有的女子一樣,有自己的丈夫,孩子。她本可以和大多數人一樣,過上平凡卻幸福的生活,可她偏偏選擇了“不做大多數”。她隻身一人來到敦煌,與孩子丈夫分開19年,丈夫多次懇請她回到武漢,但她並未答應。後丈夫拗不過她,放棄在武漢的工作,硬是從商周考古系轉到佛教考古系……丈夫的支持令她的步伐更加堅定,真摯的感情令所有人淚目。

當看到洞裏的雕塑,牆上的壁畫開始受到破壞,衰退,樊錦詩及其他考古學家是痛心的,於是他們開始了漫漫的臨摹之路。剛來到敦煌時,樊錦詩看到的是在黑漆漆的洞裏,前輩們專心致志地臨摹着敦煌壁畫,仔仔細細,一個微小的細節都不放過。洞裏沒燈,前輩們就拿鏡子對着太陽,把光打進洞裏。當需要更仔細地觀察時,前輩們就爬上自制的樊錦詩從未見過的看起來就很危險的“蜈蚣梯”……前輩們發自內心的對敦煌的熱愛令樊錦詩折服,他們的行爲教會了她很多,給了她走下去的力量。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敦煌。樊錦詩心中的敦煌就是至高無上的。她熱愛敦煌。因爲熱愛,所以走上《開講啦》的舞臺,全部在講敦煌,對自己的55年隻字不提。因爲熱愛,所以提到敦煌文化時,她的眼裏都閃着光。因爲熱愛,所以能說出“敦煌是我的生命”這樣的話。她熱愛的不僅僅是敦煌文化,還是中華文化,更是祖國。她大學被調配去敦煌之時還身患疾病,父親寫了封信申請不調去敦煌,讓她轉交給學校領導。可她依然選擇截胡信件,前往敦煌。因爲“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因爲敦煌很美。

這些力量支撐着她度過了漫漫55年,她幸福嗎?她是幸福的,因爲心中有信仰,腳下就有力量,因爲物質是財富,精神更是財富。

開講啦觀後感700字 篇二

那天看了中央電視臺的《開講啦》,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2014年3月15日無腿流浪歌手陳州登上了中央電視臺《開講啦》舞臺,成爲這個欄目首個草根演講嘉賓,他以“我找到了幸福”爲題講述了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在當天的節目中,沒有坐輪椅,不用別人攙扶,失去雙腿只有七十八公分高的陳州藉助兩個木盒,一步一步走向舞臺中央。主持人撒貝寧評價:“儘管他失去了雙腿,但是他的步伐卻比我們很多年輕人都要堅定。

陳州說:”13歲時,幸福就是像人一樣活着;18歲時,幸福就是吃飽飯;19歲時,幸福就是收穫了愛情;現在,幸福就是被需要。“在舞臺上,陳州以”我找到了幸福“爲題,與現場的青年人分享了自己對”幸福“的不同理解。

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中有這樣一句話:幸福的人大體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陳州是不幸的,陳州亦是幸福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如果沒有那次爬火車,如果……,也許我的人生會是另外一種,但我不後悔。一個人只有心站起來了,腳才能踏實地存活下來。即使如陳州,以手爲腳,四處奔波,也只是爲了那心中的夢想。 人生是一張單程的旅行,我們每個人都沒有拿到往返的那張票。人擁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算晚。追求最美的價值,不給人生留有遺憾。活着就是幸福。

所謂不幸是人貪婪了,得不到想要的,便鑄就了不平等的心情。其實如果需求放低一點,生活亦會簡單美好一些。正如歌手陳奕迅所唱的:從平淡日子感受快樂,我要穩穩的幸福,能抵擋失落的痛楚,一個人的路途,也不會孤獨;我要穩穩的幸福,能用生命做長度,無論我身在何處,都不會迷途,我要穩穩的幸福。

開講啦觀後感700字 篇三

很多人只把《開講啦》《中華好詩詞》《百家講壇》等節目當做普通的綜藝節目來尋找樂趣,但我並不認同他們的看法。此時,節目中蘊含的道理往往被人忽略,我覺得我應該重申製作這些節目的意義。

《開講啦》是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節目邀請”中國青年心中的榜樣"作爲演講嘉賓,分享他們對於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給予中國青年現實的討論和心靈的滋養。每期節目由一位名人傾情演講,與十位新銳青年代表進行交流對話,300位大學生作爲觀衆現場分享這場有思考,有疑問,有價值觀,有鋒芒的思想碰撞。這是中國最具青年公益的節目,也是一場溫暖畢業生心靈的演講。

而節目《百家講壇》也讓人深受啓發。于丹的《莊子》心得,特別是其中的一個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讓我感觸很大。她說,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樣,只要看好最後一隻羊就好了。最後一隻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同學,其實你看一看,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其實在日常的學習中,並不需要老師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是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我們只有抓好了學習落後的學生的成績,那麼我們一個班的成績也就會好了。

《中華好詩詞》也讓人明白詩詞歌賦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但試想如今有多少人能熟識,有多少人是主動的因爲熱愛而去接觸、背誦和運用,更多的是因爲要考試,要爭高分而去學習、背誦,根本就無所謂的運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倘若我們現代人再繼續以這種應試狀態去接觸瑰寶,我想過不了多久,悠久的詩詞文化將會丟失,中國傳統文化將變得一片空白。在此,我只希望人們能明白製作節目的意義,那些娛樂節目並不是簡單的供人消遣,它的背後定有其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