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2多篇

觀後感2.62W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2多篇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技術變革和時代更替的節奏越來越快。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到來以後,社會節奏和生活節奏更是加快了。誕生於IT領域的摩爾定律似乎可以應用到其他行業甚至我們的生活,所以說,互聯網多麼像社會的神經系統,以至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日漸成熟讓整個社會運轉更靈活更快速了,以前用年、月計量的事件,現在都是用天來計算。

電氣革命之前,連接世界的似乎只有那些城市的地下管道,電氣革命之後,電線開始連接世界,形成的網絡叫做“電網”;信息革命初期,網線開始連接不同的計算機,之後再鏈接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計算機,再之後開始用光纖替代網線作爲信息的連接,再後來不同個體之間的連接即使無線也能實現了。

傳統的“互聯世界”連接的是不同計算機之間,而現在的“互聯世界”開始把帶有計算機的其他物體和帶有計算機的人劃入可以連接的個體。我們生活場景中的各種物品都可能成爲互聯網連接的終端,互聯網這個“神經系統”已經把“神經末梢”延伸到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那麼這些終端們也就似乎成爲了我們的器官。以往的我們,不管是使用工具也好,還是操控家用電器也好,我們都是通過雙手進行控制的,先進點也是通過語音或其他生物體徵。但是,新的信息技術可以把我們也變成安裝有計算機的人,我們人類自身也成爲一個連接終端,我們漸漸可以直接使用意識操控我們周圍的一切。看來這是在通往“蓋婭”路途中的一大步啊!並且阿西莫夫《基地》中崔維斯使用的太空飛船的效果也馬上實現了。

互聯網的虛擬世界本身就是數字的世界,那麼我們每個人在上面的一切行動也都是以數字的形式儲存和傳播的。互聯網上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着數據,一個人在互聯網上產生的那些痕跡,除了告訴自己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以外,並沒有其他什麼重要作用,但是億萬的人的痕跡匯聚在一起就成爲了“大數據”,大數據中蘊藏中非常多的祕密,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瞭解事物之間的關係,甚至可以預測未來,這裏我又不得不提到《基地》中另一個重要故事——謝頓的“心理史學”,我們對於大數據的應用就是“謝頓計劃”在現實中的翻版啊!大數據的應用改變了我們認識事物的方式,之前我們總是用“因果”思維看待周圍發生的事情,但是大數據告訴我們事物之間的關係更多的並不是因果關係,而是相關關係,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相關關係呢?我們不得而知。大數據對於我們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利用人們的搜索判斷流感的傳播方向,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自然災害,我們甚至可以利用大數據發現我們難以想象的事物之間的關係。

目前我們的世界上只有我們自己這一種智慧生物,我們無法想象有一種向我們一樣有智慧的生物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但是,我們自己正在創造一種智慧“物種”,計算機變得越來越聰明。其實,計算機的能力幾乎從它誕生的時候就比我們人類強大,只是計算機不能進行自主思考罷了。

總之,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驚喜已經足夠震驚了,對於未來,我抱有的是一種憧憬和一種接受震撼的心理準備!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2

《互聯網時代》是中央電視臺繼《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華爾街》等之後的又一部力作。繼承以往央視記錄大片的風格,該片從拍攝選景、拍攝角度到配音都顯得氣勢磅礴;片頭畫面和背景音樂能夠一下子吸引觀衆,把我們帶入那個時代,恍若身臨其境。

第一集主要是描述互聯網技術的誕生過程,從蒸汽機的產生開始介紹人類禮貌的進程,回望人類歷史長河中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比照農耕時代、工業時代,互聯網時代帶給人類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印象最深的是在介紹L、O的時候,反覆強調了它們對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重要性,這是新時代的敲門聲,這是新生命的呼吸和心跳。L、O鑑證着電腦第一次實現互聯,從此電腦不再是獨立運作的機器。劇集中激情洋溢的文字,情感豐富的旁白,真的讓我們從內而外的感受到它帶來的衝擊和洗禮。

互聯網技術在短短二十年的商業化浪潮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譜寫着改變世界的產業傳奇和創業人生。21世紀是一個數字化、網絡化和知識經濟的社會,信息產業將成爲國力競爭的焦點,也是國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直接影響着國家在新世紀的生存和發展。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爲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改變傳統的貿易形態,爲經濟發展帶給原動力,成爲各國國民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的增長點。

第五集描繪了新的時代背景下,羣體透過智慧創造、新聞傳播和自我價值實現等途徑,實現互聯網時代個人的崛起。有一句話十分經典:每一個我都使你變得更強大,每一個你都能夠變得更有效。這是最好的解釋,互聯網的特色和內涵與所有電子通訊不一樣的就在於每一個人都是創造者。這麼偉大的一個時代,是大家共同創造的。全世界一齊進入了這個時代,這是每個人,每個參與者,中國6億網民,全世界共同創造的時代。

《互聯網時代》是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和全球的視野,不僅僅僅是用中國人的視角去看,而是用一雙客觀而智慧的眼睛在看這個事實。鏡頭中那些互聯網的締造者們,我們走近他們,來到他們的辦公室,看到了他們的機器,明白了當時的路由器是什麼樣的,第一臺電腦又是什麼樣的。這是一部沒有任何種族和國籍,沒有各種各樣政治偏見的紀錄片,它以獨特的視角表達着對互聯網的先驅們的敬仰之情。

新事物的到來必然有利有弊,《互聯網時代》這部片子在讚揚新時代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沒有忘記警醒人們學會控制。新時代涌現的網絡犯罪、網絡暴力等網絡安全問題,使管理和控制變得更加迫切、重要且複雜。此外,個人保密的外泄和信息安全問題是伴隨網絡發展將長久存在的挑戰,我們亟需建構新的保密觀念和保護制度。

中央電視臺花費三年時間精心打造的《互聯網時代》,是給全人類的禮物。採訪痕跡遍佈世界各地,每個鏡頭都經過精心的剪輯。劇集中採訪了世界公認的互聯網之父羅伯特泰勒、拉里羅伯茨、蒂姆-伯納斯李、溫頓瑟夫、羅伯特卡恩,以及其他全球著名學者和業內人士;到訪了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數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對於觀衆來說,這部劇集不僅僅能夠加深我們對互聯網發展歷史的瞭解,還能夠引領我們學習各國文化。

《互聯網時代》讓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互聯網正在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社會革命,它將引領整個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天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我們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幾乎都已經與互聯網密不可分,甚至對我們年輕人來說,沒有了互聯網就幾乎無法生存。

《互聯網時代》是我們中國人對世界互聯網的一個貢獻。作爲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要樹立更高的目標,在享受互聯網的同時,爲世界互聯網做出貢獻。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3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認識都是變化發展的。

人類的生產水平從遠古時代,中世紀,近代,現代發展至今,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器,鐵器,蒸汽機到現代的核電站,電腦,生物工程等。近30年來,人類創造的知識總和大概等於過去的兩千多年的總和。

1957年10月5日,一向孤高自傲的美國人被送到餐桌上的報紙的消息震驚了,蘇聯人竟然發射了軌道衛星,而他們卻沒有做到········無疑,這是一個晴天霹靂。之後,“阿帕”成立了,獲得國會批准的五百二十萬美元籌備金,也因此,這天網羅了每一個人的互聯網就萌芽在這項撥款中。

互聯網之父們,羅伯特·泰勒,拉里·羅伯茨,倫納德·克蘭羅克,羅伯特·卡恩,溫頓·瑟夫等。經過他們的努力,互聯網一步步的走向成熟。1987年9月20日20點55分,按照RCP/IP協議,一封以英德兩種文字書寫,意爲“跨越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從中國到達德國”。

帶領億萬人跨越山巒的英雄----蒂姆·伯納斯·李。他在尋找拉里路線的羅伯茨在人類的舞臺上的出場都是29歲,羅伯茨要實現的是不一樣電腦之間的連接,而伯納斯·李是電腦連接了所有人。伯納斯·李,互聯網之父,萬維網的發明者。用比較俗一點的說法來講,如果當初他申請了萬維網發明專利,那麼他將是世界最富有的人,然而他沒有,他成爲精神世界最富有的人。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一個人的存在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錢財,而是你爲世界,爲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

萬維網一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極大地推廣了互聯網,並且讓互聯網的使用得以普及。

互聯網向蒸汽機一樣,掀起了一場革命,信息技術正在前所未有,徹底改變着全球進程中各種聯繫。

隨着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世界上的所有一切事物,將會發生巨大的變革。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4

前幾日看了央視的紀錄片《互聯網時代》,對於央視以前的鉅製《舌尖上的中國》我是一集也沒看,不是吃貨,對吃也沒太大講究。但是和互聯網有關的紀錄片必然是要看,興趣所在,無可抵擋。

十集的紀錄片被我一口氣看完了,從互聯網的起源到未來的互聯網,感觸良多。美國是互聯網的起源,斯坦福大學,硅谷是互聯網成長的搖籃。中國94年才接入互聯網,至今也才二十多年。2000年左右,中國的百度,騰訊等巨頭抓住了機會,有了很好的發展。在那個年代,只要有個足夠好的點子就能夠獲得風險投資。最近幾年,互聯網發生了鉅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考習慣,方方面面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

本人生於1990,有時候恨自我怎樣不早生幾年,趕上那股潮流;有時候也慶幸自我晚生了這麼幾年,才更有機會接觸互聯網。那個年代,像我成長的小村子裏面,讀個大學都是奢望,更別說接觸電腦和計算機這種高端產品。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是國小,系統是windows95,不能聯網,那時候也不明白自我面前這個機器是幹嘛的,毫無興趣可言。國中高中依舊如此,只是高中時有了個QQ號,當時覺得很神奇,能夠加好友聊天,除此之外對計算機的認識是一片空白。大學開始進網吧,這期間只學會了人人網偷菜和下載電影看。真正對互聯網着迷是在2010年3月16日買的一臺筆記本,拿着獎學金買了這麼個東西,此刻覺得還是買晚了些。清楚的記得買電腦的日子,因爲自我靠它工作,依靠它學會了各種自我感興趣的知識。

大學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接觸計算機的機會不多,但是還好自我對那些打打殺殺的遊戲不感興趣,所謂人各有志吧。剛買回來電腦自我不會操作,周圍的人除了玩遊戲就是廢柴一個,電腦買了那麼久還是啥也不懂。於是那一個月就是上遠景論壇,卡飯論壇各種惡補知識,操作學起來很快,箇中原理就沒那麼明白了。兩個月後裝上了Linux,雖然是最傻瓜化的Ubuntu。大學的遺憾在於編程學的太少,各種操作系統都有接觸,可惜只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的研究下去,那個時候自我還沒想好以後到底要幹嘛,對計算機只是單純的熱愛。對本專業的硬件,電路等提不起興趣,僅僅是爲了考高分而把書多看了幾遍。

碩士期間做學術研究,編程是少不了的,但是用到的語言是Matlab。起初是爲了找工作需要,自學了計算機一些通用的語言,C/C++。之後學了計算機網絡和數據結構才體會到計算機的樂趣所在。數據結構練腦袋,TCP/IP使世界各地互聯。也就是這期間,立志要投身互聯網行業,發揮自我的熱愛去創作一些有用的東西。記得找工作時有兩句話我始終重複着說給面試官聽,第一句是:雖然我不是科班,接觸互聯網也比較晚,但我確實對這個行業感興趣,我想以後加班也能夠做着自我喜歡的事而不去應付;第二句是我的理想就是像騰訊或者360那樣,做一款成千上萬用戶量的應用軟件,不在乎賺多少錢,在我眼裏那就是成功。

以後的互聯網怎樣發展我並沒有深入的研究過,只是期望花幾年時間,找準一個方向深入的做下去。十年時間完全夠了,編碼十年,傻瓜也能變高手,要學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趁着我熱情還未退卻,趁着互聯網泡沫還未到來,創作一些屬於自我的作品。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5

用了兩天自我所能掌控的空餘時間,看完了央視製作的十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有一個疑惑,一個感觸,還有聯想。

我認爲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比《舌尖上的中國》拍得要好,就資料上來講,前者着眼於人類的未來,而後者講述的則是人文歷史中的一點邊緣性的東西,對此我不太理解和疑惑的是,爲何央視在重視程度上前者不如後者,至少我有這樣的感覺。要明白當初《舌尖上的中國》的首播,是在央視最具影響力的央視一套節目的晚10點半的黃金時段播出,並非是該片製作者的紀錄頻道。莫非央視一頻道的霸道,掠奪了紀錄頻道的資源。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是部獻給廣大網民的禮物,該片讓全國已超過6億的網民更加了解到了自我所處的時代,對於進入到網絡社會的廣大網民來說,該片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理性地認識到互聯網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場技術變革,更是一場社會變革,它將引領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該片對互聯網從誕生到全面系統發展進行深度解析,對互聯網帶來的各方面變化進行清晰梳理,對互聯網改變未來的狀況進行全景描述。所有這些讓我深深感觸,充實了我過去對互聯網淺薄的認識。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在近三年的拍攝時間裏,互聯網本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這一點上講,當初對該片的構思是否會有些跟不上變化與發展呢?我想製作該片本身就應具有互聯網思維才行,否則製作過程很難適應變化的。

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就是用互聯網解決互聯網應對的問題,這或許是我這天看這片子沒在電視上看的一個不謀而合的原因,我想此刻是越來越少的人能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連續十天去看一個10集的片子,互聯網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

無論是要用互聯網創新商業模式,還是要用互聯網改造傳統媒體,都務必首先了解互聯網本身運行的規律,利用它自身所蘊含的無限資源和潛力。互聯網這個新的生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談到互聯網思維,讓我聯想起很多,如在年初公司開的13年年終總結大會上,董事長個性講到“小米與格力”的故事,講到了互聯網的作用,但是整個公司在真正構建一種互聯網思維要概念與樹立起這種觀念,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公司在傳統好處上所做的產業鏈,就是缺乏互聯網思維的例證,公司在做電商方面,也只但是是在消費互聯網,而真正要做互聯網時代的創造者,我認爲就是要做產業平臺,根本不需要去做連鎖醫院,而應依據公司對行業協會、對專業資源的掌控,去做一個網絡平臺,將全社會乃至全人類在行業領域內的專業集合到平臺上來,從而爲全社會及至全人類的同類患者服務,從而解決他們的健康問題。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6

最近,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正式開播,我有幸觀看的這部歷時三年制作完成的大型紀錄片。

開篇描述互聯網的一句話,我印象個性深刻:“每一個你都使我更強大,每一個我又使你更高效”,或許這就是互聯網的精髓。該片鏡頭對準了互聯網領域的14個國家和地區,涉及50多家跨國公司和科研機構,採訪了國內外近200多名互聯網專家和傑出學者。透過這部紀錄片你會看到不一樣國家以及不一樣公司的發展變化。應對全球化這一互聯網大時代背景下,這部紀錄片幫你打開一扇窗,讓你能領略到不一樣國家中各個學者間的思維模式以及創新方式的顛覆性改變。

隨着互聯網發展的深入,身處其中的我們會發現,互聯網技術的革新帶來了各類創業的浪潮。這天各類家喻戶曉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很多是因爲互聯網的出現而發展。同樣互聯網也帶給我們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及娛樂方式的新體驗。

向前數十年,剛好是馬雲、劉強東電子商務夢想的起點。淘寶、京東因改變了大家的消費理念,創立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生活而立穩腳跟;與此同時,互聯網還改變了我們的娛樂模式,電影、電視劇、綜藝都能夠從網上觀賞;在社交領域,微信、微博一度成爲話題核心,社會各階層網民都能夠在各自平臺上發表觀點,隨着微信崛起,目前已成爲手機用戶最核心的社交載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這些企業大頭們萬萬沒有想到帶給他們利潤衝擊的竟然是一個交友軟件!一項搞笑的調查發現,90年代人們大多害怕失去的東西是食物以及物質方面。但最新數據發現此刻主流

人羣最害怕的竟是沒有手機,擔心沒有食物的人數比重降到第二位;還有目前比較時髦的詞語是“失聯”以及“在線”,以前能夠取得直接聯繫的方式就是傳呼機或者E-MAIL,並不能24小時無縫隙的聯繫到一個人,此刻大家基本上都是手機以及微信端持續着24小時“在線狀態”,若你不在線,你的朋友圈都會以搞笑的“失聯”一詞來形容你的狀態。

除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未來的工作資料及工作形式也在隨着互聯網的推進而發生改變。《互聯網時代》告訴我們,以前供給者和需求者的供需關係已經被打破了,此刻需求者的主角定位正在發生顛覆性的改變。需求者與供給者的關係能夠三種模式存在,一種爲客戶模式,一種爲用戶模式,另一種爲粉絲模式。客戶與商家之間最初的關係就是商家生產什麼,客戶就理解什麼,有些商家甚至也會欺騙客戶;而用戶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用戶的體驗,比如很多商家會給自家的用戶帶給增值服務就是此類模式;在互聯網模式的衝擊下,最聰明的供需關係實際上是把客戶變成你的粉絲,商家的粉絲會主動參與商家的產品製作或發行,與商家會有極強的互動性及關聯性,粉絲會時時刻刻追隨及擁護此商家的產品及品牌,粉絲模式這也是供需關係中穩定性、效益性最強的一種關係模式。我相信粉絲模式也是我們未來要一向追求及努力的方向。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以不可思議的發展速凍爲我們架設了一個亂花迷眼的“數字世界”,也爲我們打造了一個目不暇接、琳琅滿目的“電子金融社會”。“中銀易商”客戶端“掃一掃”實現移動支付以及現場體驗、互動體驗機實時翻看及“掃碼”就可購買股票、債券、外匯等投資理財、中行的客戶粉絲能夠第一時間與營銷一把手進行互動,中行客戶粉絲可主動參與我們的網店佈置及服務意見參與等新思維都不再是不切實際的空想。我相信不遠的將來,沙坪壩支行的“網點變網店”的理想都會實現,我相信這會帶給我們的用戶前所未有的服務體驗,我也相信一批又一批的中行粉絲未來都會絡繹不絕地加入我們的隊伍!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7

前兩天看完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二十來年,中國進入互聯網社會也有十幾年了,回想高中時代,還因爲去網吧被父母說是玩物喪志,可如今已經退休的父母卻開始習慣於上網遊戲、上微博、看新聞,父親還用互聯網聯繫上了當年下鄉的戰友,互聯網時代早已經深入了我們的生活。

可真正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的人卻很少,如今的時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和文藝復興、大航海、工業革命這些鼎鼎大名的時代比肩,互聯網從心靈上拉近了全人類的距離,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改變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來人類生活、工作、學習的方式。

1、一個事物的發明總是在衆多人努力之後,從1945年設想電腦互聯,到1991年每個人都能夠連上互聯網,這其中經過很漫長的曲折過程,而他的發明卻是蘇美冷戰的產物。

2、互聯網和蒸汽機相提並論的劃時代好處,讓我相信未來它的巨大威力將逐步顯示出來。

3、期望我家峯哥能夠在電動汽車上有創造和發明,成爲改變人類禮貌的人,實現他的夢想。馬雲會不會代表中國爲互聯網做出劃時代的貢獻。而我這一生又準備做什麼來改變世界。

4、看了互聯網發明史,才明白80後的我們是跟互聯網一齊出生成長的人,以前一向以爲互聯網早就有了,原先1994年中國才加入網絡,那年我8歲。大學四年都是學計算機的,至今也沒能形象的說明計算機和互聯網到底是怎樣運作。

深處其中的我們,卻很少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的變革,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許某天所從事的行業一夜之間被互聯網顛覆,到時候埋怨時運不濟的人們,這天是否有危機感?想想應對wiki時的《大英百科全書》吧。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8

——我們身處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是幸運的!

互聯網徹底改變了現在和未來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哪一次的文明飛躍,不是一次重大的發明、發現肇端。從造紙術的發明到書寫紙的應用,從火藥的發明到紅衣大炮、從華佗的刮骨療傷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可是近、現代的歷史,古老的東方文明孱弱了,孱弱的不僅僅是肉體,還有血脈。觀看《互聯網時代》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我們炎黃子孫要奮起的時候到了,我們更希望有朝一日,再有人來總結歷史文明的時候,更多的提到兩個字:中國!

20世紀初葉的上海,十里洋場,早已夜夜笙歌,車船熙攘了,而遠離都市的中國僻遠的農村,一位母親縫補衣裳照明點得卻還是油燈;農民耕地用得還是牛拉犁。近、現代文明,我們的步伐明顯地緩慢而滯重。十八世紀七十年代末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從此人類又有了一次向前的飛躍。馬克思曾經說過,資產階級的100年的階級統治中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所創造的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一部近、現代史,無不是科技推動改變落後、改變人類發展進程的歷史。在這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每一次的科技發明、科技進步鮮見中國人的身影,我們扼腕嘆息、痛定思痛。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潛能裏都擁有這份智慧,也應有這份擔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未來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我們張開心靈之翅,恐怕也難以想象萬一,一切就交給正在創造中的我們和未來優秀的炎黃子孫吧。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9

我認爲到目前爲止,中國在歷史上有3次真正好處的文化大融合。

一個是東漢以後佛教的傳入。中國文化以儒家爲根基,重視家庭、重視倫理,世俗化,摒棄了商朝重視鬼神的傳統,適應農耕時代的生產生活需求,但弊端是過於功利、世俗,相對缺少俯仰天地、吞吐八荒的大境界、大情懷、大氣魄。佛教的傳入,讓中國文化更宏闊、更博大,至盛唐走上巔峯。

第二次是以1840年呀鴉片戰爭爲標誌,中國文化與西方工業禮貌的融合。經過盛唐以後,直至宋元明清,文化越來越精緻,也越來越孱弱,後期,人們熱衷吟詩作對,大多是百無一用的書生,“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最後被西方的工業禮貌衝擊得頭破血流。這是因爲,中國禮貌這時缺少了進取性和?悍性格。透過與工業禮貌的融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國文化進取性逐漸強化,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乃至抗美援朝的勝利,標誌着中國最後走出了積弱不振的歷史。

第三次是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爲標誌,中國文化與互聯網思維、或者說與信息禮貌的融合。中國文化有一個缺憾,就是過於強調等級和秩序,好處是穩定,缺點是活力不夠、創新不足。以平等、互動爲重要特徵的互聯網思維恰恰能彌補中國文化的這一短處。

實踐和科學證明,不管是動植物還是人類禮貌,經過雜交和雜糅,常常能凸顯出物種和文化的優勢。中國文化恰恰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和長處,從而構成延綿不絕的5000年禮貌。相信中國文化在不久的將來,必須能“不忘老祖宗、增添新本事”,重新走上人類禮貌的巔峯。相信我們必須能看到這一天。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0

用了兩天自我所能掌控的空餘時間,看完了央視製作的十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有一個疑惑,一個感觸,還有聯想。

我認爲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比《舌尖上的中國》拍得要好,就資料上來講,前者着眼於人類的未來,而看歷史方面的書很好,看曾國藩那個時代,那也是大變革的時代,多大的變革,內憂外患,怎樣不斷修心養性,應對那麼大挫折,人類情懷十分重要。因爲我們沒有宗教情感,那麼在變革的時候追求我們內心穩定的東西,從中國歷史和文化上還是有很多能夠吸取的。

田溯寧在現場把互聯網的很多屬性,對未來的走向,做了一個梳理,讓我們感受到互聯網的雲端化。從創立起始,七牛就一向專注於數據雲端化,讓廣大企業理解數據的價值,並願意把數據託管到雲端。爲了達成這個目標,七牛除了打造了一個業界最先進的海量存儲系統外,還打通了上傳下載的快速通道,併爲已經存儲在雲端的數據帶給了一套完備的高性能處理和分析框架。

由於國家近年來對雲計算產業的大力支持,國內涌現了大批各類掛着雲計算頭銜的公司,十分熱鬧,但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則少之又少。而在產業從充滿泡沫轉向冷靜,雲計算從概念落地爲具體服務的時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真正顯露出其強大的生存潛力,因爲這樣的公司纔有潛力打造出真正被客戶所需要的雲服務。目前國內相對領先的幾個雲服務企業都擁有強大的研發潛力。

七牛作爲研發型企業中的佼佼者,擁有海量分佈式存儲系統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並積累了深厚的海量數據處理經驗。這些技術積累保障了這些年以來業務的高速增長,併爲之後上升到一個全新高度做好了充足的前期準備。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1

從馬克·扎克伯格在斯坦福大學的宿舍裏惡作劇般的搗鼓和評比學校美女開始,我們人性中的社交需求被極大的激發出來。中國版的推特:新浪微博由新浪公司在2008年8月推出,截止12年12月底用戶就達到5億,相當於每3箇中國人就有一個擁有微博賬戶。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爲生活的創作家,圖片、文字、表格任何你能夠想象到的媒介都能成爲展示自我的窗口。

馬雲在《互聯網時代》紀錄片裏面說: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要經歷三個階段,一是喚醒,再次是參與,最後是共同發展(即繁榮)。

社交網絡給予了喚醒我們內心需求的契機,但就如馬雲所言,只有當每一個用戶都能夠將自身的體驗和需求全面的反映出來,每一個顧客都參與商品的設計、生產、銷售、使用等等一系列的環節中來,才能夠贏得市場。最後,公司和個人之間的界限完全模糊,個人同樣可以擁有足夠多的顧客羣體。就如小米手機,成就它繁榮的因素既有公司本身也有千千萬萬個“米粉”們智慧的結晶。

我相信,未來的公司是精確化導向的公司。如今,公司生產產品→顧客選擇產品→公司回收資金進行再生產這一循環將不復存在。新的模式應該是:顧客希望自己使用的手機、電腦、耳機要有什麼功能,公司就去生產這些具有某些功能的產品。在過去,一款吉列剃鬚刀片似乎能夠賣給下至青春期的男孩上至垂危的老人;但將來,特別針對青春期的男孩們而設計的剃鬚刀將精準的出售給年齡13-20歲左右的青少年,不同的客戶在購買前就能夠預定自己想要的款型和功能,比如防水、可以自動吐出潤滑泡沫、電池容量超級大等等。

未來的競爭,是基於海量數據處理的競爭,是基於互動和反饋效率的競爭。誰能夠徹底的融入客戶羣,誰就能夠和他們一起共同發展,走向繁榮。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2

用了兩天自己所能掌控的空餘時間,看完了央視製作的十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有一個疑惑,一個感觸,還有聯想。

我認爲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比《舌尖上的中國》拍得要好,就內容上來講,前者着眼於人類的未來,而後者講述的則是人文歷史中的一點邊緣性的東西,對此我不太理解和疑惑的是,爲何央視在重視程度上前者不如後者,至少我有這樣的感覺。要知道當初《舌尖上的中國》的首播,是在央視最具影響力的央視一套節目的晚10點半的黃金時段播出,並非是該片製作者的紀錄頻道。莫非央視一頻道的霸道,掠奪了紀錄頻道的資源。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是部獻給廣大網民的禮物,該片讓全國已超過6億的網民更加了解到了自己所處的時代,對於進入到網絡社會的廣大網民來說,該片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理性地認識到互聯網帶給人們的不僅是一場技術變革,更是一場社會變革,它將引領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該片對互聯網從誕生到全面系統發展進行深度解析,對互聯網帶來的各方面變化進行清晰梳理,對互聯網改變未來的情況進行全景描述。所有這些讓我深深感觸,充實了我過去對互聯網淺薄的認識。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在近三年的拍攝時間裏,互聯網本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這一點上講,當初對該片的構思是否會有些跟不上變化與發展呢?我想製作該片本身就應具有互聯網思維才行,否則製作過程很難適應變化的。

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就是用互聯網解決互聯網面對的問題,這或許是我今天看這片子沒在電視上看的一個不謀而合的原因,我想現在是越來越少的人能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連續十天去看一個10集的片子,互聯網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

無論是要用互聯網創新商業模式,還是要用互聯網改造傳統媒體,都必須首先了解互聯網本身運行的規律,利用它自身所蘊含的無限資源和潛力。互聯網這個新的生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談到互聯網思維,讓我聯想起很多,如在年初公司開的13年年終總結大會上,()董事長特別講到“小米與格力”的故事,講到了互聯網的作用,但是整個公司在真正構建一種互聯網思維要概念與樹立起這種觀念,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公司在傳統意義上所做的產業鏈,就是缺乏互聯網思維的例證,公司在做電商方面,也只不過是在消費互聯網,而真正要做互聯網時代的創造者,我認爲就是要做產業平臺,根本不需要去做連鎖醫院,而應依據公司對行業協會、對專業資源的掌控,去做一個網絡平臺,將全社會乃至全人類在行業領域內的專業集合到平臺上來,從而爲全社會及至全人類的同類患者服務,從而解決他們的健康問題。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3

今天及以後數週的週六,公司都會組織觀看記錄片《互聯網時代》,我認爲這樣很好!人總是要獨立思考和歸納總結一些事物的,還得感謝領導的一片良苦用心!

我是一個喜歡逐本溯源的人,一個字、一句話,都有可能在半夜用手機搜索互聯網,然後閱讀到時間停止。正因爲互聯網的便捷性,一次閱讀所消耗的成本,只是那一點點電費和網絡使用費,所需成本都已經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互聯網的歷史和起源,技術的發展和變更,有着許多巧合與必然。作爲一個網絡技術人員,和關心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人,對所放影片內容是有所瞭解的。在系統的、精煉的多媒體的互聯網內容在眼前的快速展現,還是收穫頗豐。這次所放的一二集的內容,與平常生活中積累的知識讓我打通了任督二脈、豁然貫通。

互聯網的網絡結構與衆機平等的基本理念其實就是共享、分享的理念。當雅虎從免費服務的導航站開始,走到全球最大的資訊門戶網站,其一開始就是走的免費路線。從谷歌到facebook,免費搜索服務到免費社交網絡平臺,從一兩人的車庫辦公到納斯達克的億萬身家,讓人心潮澎湃。期間的反面教材應屬網景了,一個做收費網頁瀏覽器起家的公司,現在聽起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其實萬事萬物皆有源,當沒有競爭時,眼前就是一片藍海!任你遨遊!可最終高峯期擁有75%份額的網景被傳統的軟件公司打敗了,只因一款免費的瀏覽器(當然還有系統的捆綁原因),這家公司從頭到尾都沒在《互聯網時代》一二集中出現,我猜後續幾集裏應該也不會有,因爲他是個另類,他的總部在西雅圖不在硅谷,他的原始基因裏沒有互聯網的,但現在他正全身心的投入互聯網,並喊出:“移動爲先,云爲先”的口號,他就是微軟。

能稱之爲時代,並擁有數以十億記的人爲之癡狂的技術、工具或平臺,確實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學習、工作中,我們怎麼去利用他更好的服務我們呢?互聯網裏每天產生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冗餘的重複的信息也是巨大的!至今我沒有發現哪一種技術力量,能夠準確的甄別和篩選出垃圾信息。天天被各種推送和通知干擾的我們,在互聯網的汪洋浪潮中,怎麼保持獲取信息的專注呢?

所有的科技發明只要是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利或利大於弊,那都是能得到整個世界的廣泛認同,並與之推進和改革的。互聯網時代裏不做人云亦云的隨波逐流者,保持獨立思考理性看待事物的本質,正是我們這代人欠缺的。每每看到空間、朋友圈、微博、新聞評論裏蜂擁而至的狂熱,我都會思索:他們怎麼了?

我不是傳統觀念的衛道夫,我只是傳統文化的推崇者。互聯網讓我學會更多,看見更多。我幾乎離不開互聯網。但是假如互聯網與我的生活產生了衝突,我是會毫不猶豫的離開的,我們要做工具的使用者,而不是被工具所桎梏。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4

前幾天利用了2天的業餘時間,李站長組織我們觀看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通過觀看使我受益匪淺,感覺到了差距和落後,通過觀看讓我大開眼界,讓我感覺到了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創新是成功的母親,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21世紀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人類着眼於未來,讓我們更加了解到了自己所處的時代,對於進入到網絡社會的廣大網民來說,該片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理性地認識到互聯網帶給人們的不僅是一場技術變革,更是一場社會變革,它將引領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該片對互聯網從誕生到全面系統發展進行深度解析,對互聯網帶來的各方面變化進行清晰梳理,對互聯網改變未來的情況進行全景描述。所有這些讓我深深感觸,充實了我過去對互聯網淺薄的認識。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實現了我們過去所不能實現的許多事情,互聯網可以解決互聯網面對面的問題,互聯網可以凝聚美好,凝聚善點,把全球的你、我、他進行連接。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很多傳統的經營和思維模式,創造出一個個新的經濟的增長點,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成就了一個雙十一,成就了一個個馬雲式的人物,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利用它自身所蘊含的無限資源和潛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小米"這個2013年纔開始出現的新名稱,以他極快的市場佔有量佔據着中國手機的市場份額,"小米"利用了互聯網的作用,在真正構建一種互聯網思維要概念與樹立起這種觀念,"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真正的人性化的出發點,真正做到了互聯網時代的引領者。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真正的把我們從現實社會向虛擬世界移民,試想一下,今後的一段時間裏學校不再擁有,圖書館不再擁有,醫院不再擁有,超市、商場不再擁有,而我們車站售票、檢票不再擁有,一切的一切互聯網都可以搞定,旅客在家裏就可以實時掌握我站的班次線路,我們在家就能掌握某班車現在的位置旅客上車需要的根本就不是一張客票,而換成了一串數字或者一個符號,這些的實現,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5

當人們還迷戀在農耕時代的寧靜時,蒸汽機的轟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破了遠古的寂靜;當火車的轟鳴響徹寧靜的大地,悄無聲息的電磁波早已經偷偷的來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電氣時代如排山倒海之勢向人類襲來……每一次新技術革命,必然引起生產力的極大進步,每一次時代變革總是會讓我們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一位企業家所說的那樣,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我是做培訓工作的,曾經夢想做一名專業、稱職、優秀的培訓工作者,真正實現培訓爲企業和個人創造價值。因此,《互聯網時代》學習的自始至終,我都是以“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培訓所面臨的機遇”這樣的一個角度去學習和思考。通過這三天的學習,我總結了兩句話來概括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第一句話就是,互聯網是企業培訓取之不盡的資源。第二句話就是,互聯網是培養講師型人才的舞臺。

首先,我認爲互聯是我們培訓開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曾經有這樣一個小案例,讓我對互聯的巨大的價值產生了深刻的認識。大學時期,我有個學習藝術設計專業的朋友,他給我講了這樣一個事情:我們都知道一個剛剛創辦的企業都要有企業名稱,企業商標、企業logo等等。如果專門邀請專業的設計公司進行設計的話,市場成本在2萬元左右。然後,同樣的專業要求,同樣的設計效果,如果放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易,您認爲成本會有多少呢?只有專業設計公司所需成本得分百分之一,您相信嗎?是的,不要意外,事實就是這樣。在互聯網上,僅僅只需要五六百元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網絡上有個叫“道客”的網站,網絡上會有很多人根據自己的需要發佈需求,有相關專業或技能的人,會根據發佈需求人的要求進行設計。而參與設計的人就是像我的同學一樣來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精英。大家在這個平臺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種創意的新點子競相迸發。然後,需求方在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設計。這就是互聯帶給我們的價值。的確,互聯網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同樣的,從培訓的角度來講,互聯網同樣能夠爲企業培訓降低成本。

目前,很多企業的培訓面臨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邀請外部講師,講師課酬較高,平均市場價格在:15000-20000元/天,價格高暫且不論,目前的外部講師行情是魚龍混雜,講師質量參差不齊。然而內部講師,雖然培訓的成本相比較於外部講師成本大大降低,然而通常情況下,由於缺乏系統而專業講師技巧訓練,培訓課程效果往往卻不盡如人意,課堂上講得學員呼呼大睡的情況比比皆是。在互聯網時代,我覺得網絡正是解決這種問題最好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培訓資源,有針對性的進行開發和利用,充分挖掘網絡資源,開設網絡課程、整合網絡課程、實行遠程教育、網絡互動學習等等方式,不僅可以極大的縮小培訓成本,而且能夠爲企業帶來更好的培訓“收益”。

其次,我認爲互聯網是培養講師型人才重要的舞臺。記得在觀看《互聯網時代》視頻中說,目前全球互聯網人口在30億人。三十億人,就是三十億個智慧的腦細胞。整個互聯網絡30億個腦細胞匯成了這一張無形的大腦,爲人類的進步貢獻無窮的智慧。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按照我們的需要,打開互聯網這個智慧的大腦,搜尋我們所需要的資源:或網站、或論壇,或視頻,或音樂、或課件……

如果您還在爲開發一個課程而苦苦思索,如果您還在爲沒有合適的講師講授課程而苦惱,如果您還在思考如何實現培訓效果,互聯網統統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案,這就是互聯網時代。

領先一步,步步領先。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總會有個滯後性,只有當它的價值充分被利用的時候,人們才發現它的可貴,然而此時卻早已經失去了獲得競爭優勢的最佳時機。當大多數人還沒有認識到互聯網的價值時,我們能夠搶得先機,快人一步,充分整合互聯網資源,發覺互聯網的智慧,爲企業和個人成長創造價值,我想這就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所在吧。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6

看完了央視製作的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有了一些感觸,通過《互聯網時代》這部紀錄片可以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理性的看待互聯網所給人們帶來的技術變革和社會變革,它引領人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該片概述了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並對其進行了深度的`梳理和解析,也對互聯網改變未來的情況進行了全景的描述。所有這些都讓我深有感觸。

第一集《時代》描述互聯網技術的誕生過程,它如何在技術、社會、文化、制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步發展爲連接起每個人的互聯網。同時回望人類歷史長河中科學技術帶給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理解互聯網技術正開創人類一個全新的時代。

電子商務作爲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爲企業、消費者和政府建立了一種網絡經濟環境,人們不再受地域的制,能夠以快捷的方式完成複雜的商務活動,以規範的工作流程,提高人、財、物的利用率。它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商務交易方式,改變了人類相互交往的習慣,並影響着各行業的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電子商務是依附於互聯網而存在的,二者之間相輔相成,隨着互聯網的進步,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在不斷的進步當中,現在電子商務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部分,成爲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個重要部分。

觀看《互聯網時代》給我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是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快更便捷的服務,同時我們更要合理的去發展電子商務和互聯網今後的方向,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驚喜在等着我們。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7

看完央視的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感受到我們的時代特點、處境和對未來的期盼。

一、網羅天下,優勢延伸

1、沒有疆界的企業,全球的協作

世界從福特的大而全、緊而密,資源集中於一地,內部工序分解,內部流水線協作的自給自足工業生產模式,發展到現在的波音的資源全球整合,分解細化、鬆而散的全球協作生產模式,核心體現是專業化、協作化,使成本更低,質量與效能更高。這也是網絡企業模式,網羅天下優勢資源,使企業延伸。

2、沒有校園的大學,全球頂尖的教育

網絡視頻教學集中大師的才華智慧,打造精品視頻教學資源,消滅師資差別、地域差別,共同享受優質教育。大學在延伸,在突破傳統的校園圍牆,正在走上千家萬戶的網絡。

3、Prosumer生產消費者新名詞,昭示着企業與用戶的互動生產時代的到來。

從消費者、觀衆到生產者,形成整個生產體系。小米產品的出現就是一個典型奇蹟!

4、遊牧辦公時代

魯日時代的特點是人們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工作,而互聯網時代,人們越來越多地從確定的時間和地點中解放出來,走上了更加自由、節能、心情愉悅的遊牧式辦公的時代。美國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採用這種遊牧式辦公,而且,正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長。

5、共享成爲新的財產觀,這裏商機無限

使用而並不佔有,這是一種新的財產觀,即有償共享!實際上,打車或短租房都是如此,創客空間也是應運而生,不僅共享設備實施,還有共享知識和創意。可以說,凡是大量空閒的都有有償共享的可能。這裏蘊藏着大量的商機。

二、扁平的世界,平等的世界

1、無數個小人物可以攪動世界

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世界的扁平化,在互聯網上人們更加平等,小人物也可以發出聲音、表達意願,也可以發起全球的行動。

2、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作用不可估量,急需規則

不用事先建立的組織或機構,一個點擊可能瞬間形成一個龐大的能量,它能夠更多地傳遞愛,也能發起危險的暴力!

當今,電腦、手機、電視、攝像頭,無論你在哪裏,街邊、商場、辦公室,或家裏,都記錄着你的各種數據,可以精確地分析出你的行爲規律。這是一個人人都被監視的社會,人肉收索、隱私暴露、網絡暴力、文化侵略,網絡在給人們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網絡無所不在,不聯網已經成爲獨特,在沒有規則保護之時,請低調,保護好你自己!

三、網羅天下,商機無限

1、摩爾定律告訴我們集成電路的效率每兩年增加一倍。吉爾德定律告訴我們網絡帶寬(網速)每八個月增長一倍。邁特卡爾定律網絡的價值與網絡使用者數量的平方成正比。互聯網這三大定律綜合起來就是:硬件效率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便宜,網絡速度越來越快,用戶越來越多,費用越來越低,而且可以預期,即兩年效率翻倍,費用減半!這就是商機,是開發產品的前瞻意識。

2、未來學家說:不聯網已經成爲獨特。這也是商機,它讓你找到開疆擴土的領地,知道在什麼領域創造新的網絡奇蹟。

比如把微型無線網絡攝像頭固定到寵物身上,你可以輕易找到它,如果裝在搜救犬身上,你可以看到無法看到的情形。

3、專注和愛好是創造的力量,分享是人類原本的需求,是創造的目的。全人類共建的、共享的、各自獨特的創意,彰顯的智慧。雅虎、臉譜、谷歌、維基的開創莫不如是。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了人類的諸多需求。其實,除了社交,好奇、冒險、好勝都是人類不可抗拒的需求。

還等什麼?約上好友去做點兒什麼吧!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8

瓦特蒸汽機照亮了人類生活的一個新時代,成就了瓦特的大英帝國,憑藉瓦特們提供的能量,在全球的殖民時代稱霸百年……20世紀中期,發生了一件驚天地的大事,那就是互聯網誕生了!衆多學者認爲互聯網是唯一可以與蒸汽機相提並論的偉大發明。

互聯網給人民帶來新的自由與新的生活。在這個偉大時代產生了TCP/IP協議,HTTP協議等偉大產物!

在這個偉大時代產生了一些偉大人物與事物也是必然的!而這些偉大事物的產生,如萬維網,標誌着互聯網繁榮的開始。互聯網使世界聯繫更加緊密,它能很快的凝聚世界各地的力量,同時,它也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繁榮。毫無疑問,電子商務的產生也給我們是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今天的一個全新形象是,互聯網形成了一個“扁平的世界平臺”使得個人,現在能夠以個人的形式採取全球行動,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新新事物,所以多虧了互聯網和“扁平世界平臺”,個人唄賦予了強大的力量。

互聯網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使人們不管他在哪裏,都能與人們建立關係!如今所有龐大和等級明確的體系都在衰退,相反,分散整個社會和政治組織的形式都在變化。互聯網不僅把人與人聯繫在一起,也把人與信息連接在一起,它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率,這也使得每個人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互聯網可以使我們迅速的瞭解到世界各地各時的信息,讓我們可以快速的與世界聯繫起來!

巨大的互聯網使人們可以更容易的聯繫在一起,人們盈餘的時間和智慧,在互聯網時代匯聚轉化爲巨大的能量!網絡的不斷外展,匯聚智慧,匯聚技術,匯聚資金的衆多新的協作法則,不斷匯聚出微小個體所創造的奇蹟!因爲網絡,我們可以瞭解更多的知識,比如百度知道,它可以在短時間內使我們更快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匯聚大家的智慧,也讓更多人學到知識,凝聚個人力量,形成大智慧!滿足這個社會對知識的渴求!

我們都知道“六度空間”理論,它使地球上每一個人能通過很少的中間人與其他人聯繫起來!這些網絡的特點,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近!互聯網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使我們與親密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一句話說的好“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在你對面,你卻在埋頭玩手機!”一句話犀利的指出了現代人們對於手機的依賴與癡迷,我們忙着在網上與別人聊天,但是卻忽略了就在我們身邊的親人!在這裏,我想說,放下手機,多陪陪自己親密的人,不要讓手機剝奪了我們與親密人交流的權利!

我們都知道,現在社會網絡遊戲無疑佔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它使許多青少年沉浸在互聯網連接的遙遠世界中,這正是互聯網給人類帶來的難以逆轉的深沉因素!當今社會,沉浸互聯網帶來的悲劇數不勝數!有多少孩子因爲網絡遊戲,而犯罪!因爲網絡遊戲而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最終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當然,凡事都具有雙面性,網絡遊戲使人們沉迷其中,但也能給我們帶來益處!它可以使我們轉變我們的學習方式,從遊戲中獲得知識!美國的一名教授就開發了一款遊戲,讓學生通過玩遊戲,過關卡的方式,獲得寶箱,打開之後,可以獲得知識!這種新奇的學習方式,讓我們耳目一新,同時也使得遊戲不僅只帶來害處,還能使我們從中受益!

當今社會,互聯網無疑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代人們也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學會恰當的使用互聯網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財富!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19

互聯網時代改變着這個星球和這個星球上的節奏,我們在農業文明驕傲着、在工業文明沮喪着、在互聯網時代同步着的五千年的祖國,正在用中國夢與這個時代共鳴。

互聯網,正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在全球範圍掀起一場影響人類所有層面的深刻變革。這一變革以個人的崛起爲重要特徵,人類由此正站在一個新的時代的前沿。8月25日,由中央電視臺歷時近三年創作的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正式播出。這部拍攝足跡遍及全球十四個國家,採訪互聯網領域各界精英近二百人的大型鉅製,將呈現互聯網誕生後,個人憑藉互聯網浪潮譜寫改變世界的產業傳奇和創業人生,並在由互聯網引爆幾乎所有經濟社會領域的裂變與重構中,以人類前所未有的創造力實現未來夢想的史詩景觀。

深蘊時代內涵的禮物

今年,是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二十週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也即將在中國舉辦。在這樣的時刻,擁有六億網民和超過八億移動互聯網用戶的中國,儼然早已發展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正因如此,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是這個嶄新時代送給每個人的一份厚禮。迄今爲止,好像還沒有一部紀錄片,對互聯網的誕生髮展進行全面系統的深度解析,沒有一部紀錄片對互聯網帶來的各方面變化進行清晰的梳理,對其改變未來的情況進行全景描述。所以,《互聯網時代》是一份具有“填補空白”意義的寶貴禮物。

在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開播儀式上,中央電視臺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央電視臺是國家電視臺,國家電視臺就應該有國家電視臺的擔當,在一個全新時代的黎明時刻,以電視形態深入思考和展示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深刻影響,是國家電視臺義不容辭的責任。

該片總製片人張政在一次工作會上說過,肩負着國家電視臺的創作任務,每一個創作人員都需要有一種由衷的使命感。使命感這個詞很真實,心無旁騖,當我們努力傾聽這個時代的脈搏和表達的時候,我們發現正是這個古老詞義更新了每一個人的生命,也更新了這個世界。

總導演石強也提到:“我喜歡片中一個採訪的段落,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對未來最好的預測是創造。我們不敢說自己創造了什麼,只希望能創造一個思考的機會,創造一個開始。”

觀看過樣片的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特聘導師段永朝不無感觸地說:“在片子裏看到當‘L’、‘O’出現以後,噼噼啪啪敲鍵盤的聲音真是令人振奮,有這樣一句旁白——‘這是新時代的敲門聲,這是新生命的呼吸和心跳。’這句臺詞我記住了,非常棒。”

整個人類面對新時代的縮影

互聯網領域集中了全世界最有智慧、最有創造力、最具前瞻意識的頭腦,他們是互聯網時代的光源。《互聯網時代》的十個攝製組,足跡遍佈五大洲,深入國際一流的跨國公司和頂尖科研機構,採訪了國內外諸多互聯網專家和各個門類的傑出學者,其中不乏世界頂級的“第一人”、“首創者”,還有七位公認的“互聯網之父”。這些被稱爲鉅子、大師的人物,創造了史無前例的歷史。三萬多分鐘的拍攝素材,是光的軌跡,最後呈現出的是十集的結晶。《互聯網時代》的降臨,使得互聯網波瀾壯闊的全球歷史畫卷得以被記錄。它記錄了互聯網如何從無到有,從一個名稱到給時代命名,從一滴水到開啓一個新的時代大潮。《互聯網時代》是體現電視紀錄片製作水平的一個新標尺。

總製片人張政在介紹該片製作過程後,由衷希望該片能夠引發整個社會的每一個人,在新的時代到來之際對互聯網現象進行普遍關注和深刻思考。該片總導演石強也表示:“在某種程度上,它就是整個人類面對新時代的縮影。一部五百分鐘的紀錄片,並不能回答所有人心中所有問題,但是引人思考比給出答案更重要。對一個問題最好的答案,就是能夠不斷地追問這個問題。”

一名工作人員在翻閱《互聯網時代》攝製組從001號到150號會議記錄時,他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面對這樣一個宏大的主題,我們要有超越新聞領域的思考。儘管我們都是電視領域新聞工作者出身,我們的職業本能是關注眼下具體的變動,但一旦做這樣的大題目,就要把變動上升到儘可能穩定上,不能陷入千變萬化的互聯網現象,不能在浮躁的追趕中精疲力竭。要沉住氣,尋找流動當中可以停留的東西,只有超越時間,纔有可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由此可見,在創作該片的三年中,整個團隊是因爲沉下氣來,才得以跟時代同呼吸共命運。 參加《互聯網時代》開播儀式,讓中國互聯網協會前任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啓恆頗爲感慨,他說:“‘互聯網’和‘儀式’這兩個詞放在一起,相隔的時間跨度也許要以萬年來做單位了。數萬年前,人類用儀式占卜、祈禱、祝福,祈求下雨,慶祝豐收。在遠古的儀式上,人類用剛剛發現的火種,點燃火把或樹枝,與天地溝通。今天,經歷了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的人類,迎來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人類創造的,並點燃了這個時代新的火種。我們由此能夠一起表達、聆聽、溝通、分享,一起見證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時代,一起感知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夢想,一起祝福並迎接這個我們已經身在其中、超乎想象的人類未來。” 用中國夢與這個時代共鳴

有一句話非常經典:“每一個我都使你變得更強大,每一個你都能夠變得更有效。”這是對互聯網最好的解釋。互聯網基本的技術內涵,跟所有的電信通訊不一樣,它讓每一個人都成爲創造者。雖然那些締造者是互聯網之父,但是互聯網發展至今,是每個參與者即全世界數億網民共同創造的結果。胡啓恆院士評價《互聯網時代》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擁有全球視野;同時它能把最複雜的技術問題,說得讓普通人都懂,是一部最好的科普片;再有就是真正做到了公正,不帶任何國籍、民族或政治的各種偏見,以一雙公正的眼睛表達了互聯網先驅和締造者高尚的精神。

該片一位主創人員提到,在採訪中看到很多的“互聯網之父”都是須發皆白的老人了,很多已經進入耄耋之年。這位主創人員說,能夠在他們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讓他們親自給我們講他的當時,這是一種搶救。所以,從整體來說,這部片子是一個歷史性的創作,它屬於世界,屬於全球的互聯網,是我們中國人對世界互聯網事業的一個貢獻。

那麼,《互聯網時代》這個題材,爲什麼美國人沒有拍?歐洲人沒有拍?段永朝作出了這樣的思考:“我們很多年輕人,會很難想象在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那樣的一個基礎上,中國的計算機基礎並不輸於美國人。所以,剛纔胡啓恆院士提了一個特別棒的值得深思的問題——爲什麼這部片子我們爲什麼能夠填補空白?我覺得可能一時很難拿出明確的答案,但是至少有一條,就是剛纔片子中呈現的那些,從伯納斯李,到羅伯茨,他們是一個局中人的角色,在他們的歷史記憶中,似乎有一個當然的歷史狀況。由此,我內心有點酸楚,我覺得這個片子是一種追憶,是非常好的搶救。它超脫了一個狹義的時代概念,讓我們爲子孫後代、爲更多的人留下了彼此點燃的可能。像片子裏說,很多人認爲未來‘網絡’詞彙會進入歷史博物館。因爲我們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所以這部片子就成爲了非常好的座標,而這個座標使得他們跨越時代成爲了可能。”

從2012年開始,美國一個被譽爲“互聯網女皇”的人,叫Mary Meeker,她在互聯網報告裏面,有一個三年沒有變的主題就是“向中國學習”。這不僅是因爲中國的經濟體量和規模佔到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百分比,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類難題奉獻的智慧所佔份額越來越大。所以,很多年輕的學生都會受到感染,比如舒爾茨提出21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還有其他到中國來演講的有影響力的人物也說未來世界的改造,一定要有中國人智慧的加入等。段永朝滿懷信心地與大家分享了他心中的希望。

是的,正如該片總製片人張政所說,互聯網時代改變着這個星球和這個星球上的節奏,我們在農業文明驕傲着、在工業文明沮喪着、在互聯網時代同步着的五千年的祖國,正在用中國夢與這個時代共鳴。這樣的態度和發聲是給你我的,是給國家的,也是給全人類的。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20

互聯網技術在短短二十年的商業化進程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譜寫着改變世

界的產業傳奇和創業人生,掀起了一波波智慧創造與創業人生的浪潮。

谷歌、網景的崛起的神話,讓互聯網技術第一次向世人展現出匯聚財富的驚人速度與龐大規模,吸引着無畏而敢於冒險的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家們奮不顧身地投身其中。一個千帆競渡,萬馬奔騰的新時代拉開了帷幕!隨後,雅虎、搜狐、阿里巴巴、騰訊等商業傳奇也紛紛走上了互聯網的浪潮之巔。互聯網在極短時間裏,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商業傳奇,從1996年開始,硅谷每五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每天都會新增六十二位百萬富翁。

然而,2000年,互聯網展現出了它的另一面,一場意想不到的危機悄無聲息地到來了,從3月10日開始,納斯達克指數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狂跌百分之七十八,七千五百億美元的資產和六十萬個工作崗位蒸發。輝煌的泡沫和破碎,是互聯網這個新生命能量的另一種表達。

納斯達克的迅速下跌,也許暫時中止了網絡公司上市融資的進程,企業的破產也澆滅了風險投資的熱情。但是,人們並沒有因此而停止收發郵件,或網上購物。五年間埋下的一億多公里的光纜,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爲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做好了準備。從1995年到2003年,世界範圍內的上網人數,從兩千萬人增加到五億人,在倒閉和破碎聲中,互聯網繼續在成長和運行着。那些真正的創意者,仍然在耕耘着,在收編着隊伍,在積蓄着力量。

互聯網時代,創造不再是系統經驗,不再屬於成熟和閱歷,創造屬於每一個有想法的人。互聯網給每個人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臺,任何人都可能成爲下一個浪潮的推動者。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21

牛小七

《互聯網時代》是中央電視臺歷時近三年創作的大型紀錄片,共有10集,分爲《時代》、《浪潮》、《能量》、《再構》、《崛起》 、《遷徙》 、《控制》 、《憂慮》 、《世界》和《眺望》, 呈現了互聯網帶給人類經濟、文化、社會、政治、人性等各方面的深層變革,併力圖探尋變革背後的本質,展望互聯網未來的可能及對人類文明的深遠影響。

在昨晚播出的第九集《世界》中,讓我們看到世界是多元的,人類過去、現在和長久的將來,都將依然是文化傳承和價值觀的多樣化。互聯網進入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化和社會特性的國家,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影響,也影響着各國的現在和未來。伴隨着節目的播出,央視主持人王小丫和七牛投資方寬帶資本創始人田溯寧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今年是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0週年。田溯寧指出,過去20年,互聯網在改變消費者的行爲,未來20年我們可能要到一個產業互聯網的時代,交通、銀行、教育、醫療、媒體,都要被互聯網的技術,商業模式取代。它不僅是工具,而是塑造社會企業的一種力量。

過去,我們看到互聯網只是改變了媒體,電子商務,現在,我們看到金融、教育、醫療都在被互聯網改變。今天我們看到互聯網背後大的技術,叫雲計算,大數據,可佩戴計算,移動通訊,很多技術從歷史上來講,是最接近和美國和硅谷的,這是在中國現在歷史上很少有的一件事情。

互聯網的20年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機遇,這種機遇從中國歷史上來講,很特別。很多我們過去認爲特別頭疼的事,在移動互聯網,在雲計算大數據的時代,都有可能非常好解決。大數據雲計算這些技術,或許在將來五年十年可以將我們特別頭疼的大部分事情都解決了。

田溯寧指出,人們都是受各種情緒來左右,四年之前做雲計算,很多人說,現在雲計算聽起來挺浪漫,很多人,那時候有人給我寫對聯,叫雲山霧罩雲計算,霧裏看花物聯網。看看歷史方面的書很好,看曾國藩那個時代,那也是大變革的時代,多大的變革,內憂外患,怎麼不斷修心養性,面對那麼大挫折,人類情懷非常重要。因爲我們沒有宗教情感,那麼在變革的時候追求我們內心穩定的東西,從中國歷史和文化上還是有很多可以吸取的。

田溯寧在現場把互聯網的很多屬性,對未來的走向,做了一個梳理,讓我們感受到互聯網的雲端化。從創立起始,七牛就一直專注於數據雲端化,讓廣大企業理解數據的價值,並願意把數據託管到雲端。爲了達成這個目標,七牛除了打造了一個業界最先進的海量存儲系統外,還打通了上傳下載的快速通道,併爲已經存儲在雲端的數據提供了一套完備的高性能處理和分析框架。

由於國家近年來對雲計算產業的大力支持,國內涌現了大批各類掛着雲計算頭銜的公司,非常熱鬧,但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則少之又少。而在產業從充滿泡沫轉向冷靜,雲計算從概念落地爲具體服務的時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真正顯露出其強大的生存能力,因爲這樣的公司纔有能力打造出真正被客戶所需要的雲服務。目前國內相對領先的幾個雲服務企業都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

七牛作爲研發型企業中的佼佼者,擁有海量分佈式存儲系統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並積累了深厚的海量數據處理經驗。這些技術積累保障了這些年以來業務的高速增長,併爲之後上升到一個全新高度做好了充足的前期準備。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22

本週在老師的佈置下我在圖書館看完了《互聯網時代》這篇紀錄片。

說實話,我對於這類紀錄片不是很有耐心看完,在我看來,是有點枯燥乏味的,一開始我也是懷着完成任務的心理看看就好的,後來,我發現我有點喜歡上它了。它不是我一次性看完的,而是花了幾天漸進性看完的,可是每次看都能給我不同的感受,也能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很震撼人心。

我發現它的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而每一集幾乎都是從以前再往現在來講的,有一定的順序,從沒有互聯網到互聯網帶來的種種利處與弊端。

在這篇紀錄片中,我知道了“將一切聯繫起來,爲所有人鋪築坦途,爲整個人類開拓無限空間的力量,是從五十七年前北美大陸一個早晨開始醞釀的”“1945年,萬尼瓦爾·布什提出記憶延伸的概念,展望了關於信息檢索網絡建設的可能前景。”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互聯網並不屬於普通人,而是蜷縮與專業人士的圈子當中,與普通羣衆天高地遠,在電腦硬盤的地層深處,不同的聲音,與文本等是無法溝通的,不同時界的符號世界只有專業人士才能通過分複雜的程序前往待定的地方捕抓待定的信息。“1944年4月20日,中國實現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爲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第77個國家”

“網絡的形式,將成爲貫穿一切事物,正如工業組織的形式,是工業社會貫穿一切的形式一樣”。網絡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沒有網絡出現的時候,人們靠書信往來,而往往寄一封信距離近的也要半天,遠的十幾天,甚至一個月的也有,這大大的降低了信息的及時性與價值性,也大大的消耗了人力與物力,互聯網的到來使得“當關注的眼睛還在北京、昆明,關注的念頭就已經傳送成等待閱讀的微信的紅點,變成來讀郵件的黑色提醒線,變成手機裏收取新信息的滴滴聲。”正如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如果在沒有互聯網的強大極速通訊下,沒有互聯網的快速傳遞性,疫情的爆發真是不敢想象。互聯網還爲人們收集社會資源提供了強大的助力,“互聯網產生了互相感召的力量,將無數同樣擁有關懷之前的人結成了強大自治組織力量,是一種充分可持續的力量,人類以一種全新的組織,連接方式化合出無數磚石般的羣體力量”正如水滴衆籌,地震集資,疫情集資等,號召大家,並能及時的爲社會與國家出一份力。

互聯網到來的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生活在農村,鄉鎮,或者沒有機會到處看看的人,從出生開始到死亡,見到的永遠只有那“一畝三分地”,有了互聯網,並且隨着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大大進步,至今,“那山重水複的遙遠就在眼前,距離消失了,那鋼澆鐵鑄的分割依然矗立,遮蔽崩解了...。”人們不出門便可看那秀美山河,“體驗”極限運動,瞭解自己所不熟知的事物。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起網上教學的平臺,可以讓任何人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夠得到學習教育,也可以讓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每一個人都可以站在這個大地上,分享這個世界,並觸摸天空。利用互聯網還可以在網上發佈一些號召,匯聚各地有能力之人的智慧,爲一些科學難題,企業技術等提供技術的探討與解決之法。

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互聯網,隨着網絡時代的進步,網上購物,微商,外賣業等層出不窮,如有名的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等,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使人們不用出門便可想要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出門便可以解決自己的生活所需與飲食保證。它還促進了多類新興行業的發展,如快遞業等,爲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增加了人民的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同時,再互聯網時代,一些可用智能代替的產業與工作崗位上的人們也面臨着失業的危機,如金融服務業,保險業,房地產業等,爲降低成本,被計算機取代得越來越多。2013年,僅全球最大的29家銀行就裁員16萬人。

互聯網帶來的作用很大,但它所存在的弊也讓人難以忽視。“今天,手機所連接的外部世界比周圍更強大,更具有吸引力,讓每位手握工具的人,此時此刻,都成爲他的囚徒。”以互聯網爲載體興起的網絡遊戲,多樣紛繁,同時也深深的吸引住了大量青少年的注意力,並且讓人民深陷其中,2013年,中國網遊用戶總數就已高達4.11億人,多數人在生活中有或多或少的不順與不滿足,渴望在遊戲中尋找安慰與自豪感,這更加造就了他們在生活中的逃避與沒有勇氣面對的心理,更加的玩物喪志。網絡時代,少不了網絡的詐騙,網絡犯罪,黑客犯法等,單單就2013年中國破獲網絡犯罪案件就已達17萬件,直接經濟損失約2300億元,受害者接近3億人,平均每分鐘就有600餘人被侵害。

互聯網的存在,也使得在現實生活中的暴力發展到網絡中。網絡上,人們往往身披馬甲,仗着不爲人知的真實自我,在網絡上實行網絡暴力。“在現實中,一個人能面對的語言欺凌,能向你施加語言暴力的人數量是有限的,範圍是相對確定的,但網絡時代,每一個人都能因爲某件事,甚至一句話,被千萬人包圍起來面對毀滅性的力量。”如果是道德缺失,如“高鐵抖腳男”等,網絡的力量能讓其改正,吸取教訓,但是有許多可以說的上是無辜的人,就因爲個人的不喜歡,就惡意,隨意的去踐踩,一個人的不喜歡,一個人的惡意相向不必放在心上,十個人,百個人的不喜歡也不必在意,但一個個的人卻能組成成千上萬的,數十萬甚至更多的一個隊伍,並且在身披馬甲,沒有顧及的網絡上對你惡言相向,對你辱罵,你是否能頂的住,是否能仍然保持住你的那份自信,不會自我否認,不會自我懷疑,是否還能在網絡上照常的活躍?每年有多少的人會因爲網絡的暴力而產生自我的懷疑,失去自信,不敢“拋頭露面”又有多少的人產生抑鬱的心理,又有多少人因此失去了生命,提前結束了對這個世界的留戀。所以在網絡時代中,在身披馬甲的時候,希望大家能保持內心的善良,不喜歡的不看,不喜歡的不發言,對事物多存着一份寬容的心情,網絡環境將越來越美好。

網絡時代,帶來的遠遠不止我看到的或談到的這些,它帶來的我們數也數不清,它也不是距離我們萬里的,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無論如何,我會盡自己所能去維護這個時代,讓它可以更健康,更快速的發展,更能造福人類社會。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篇23

最近一部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熱播,同時49歲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憑藉21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被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評爲中國富翁【9月19日馬雲親自赴美爲阿里巴巴集團融資,尋求透過IPO籌集約210億美元,引起了震動】,而排行前三的另兩個人分別是騰訊和百度的CEO馬化騰和李彥宏。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都是中國互聯網中的佼佼者,馬雲則是中國互聯網的大佬。

中國人明白互聯網是在1994年。那年的4月20日,透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而那一年,英國的計算機接入互聯網已有21年;絕大多數中國人還只能從《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報道中瞭解剛剛動工的三峽工程和南非新當選的黑人總統;超市進入中國,帶來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多數中國人才開始接觸個人計算機;而阿里巴巴帝國的締造者馬雲正在浙江經營一家翻譯社,勉強收支平衡。

20年過去了,以“追隨者”姿態進入網絡時代的中國,這天已是互聯網巨浪中的弄潮兒。6億的中國網民和騰訊、百度等中國網絡公司正在重劃世界互聯網版圖。中國創造的4G網絡標準已經成爲國際標準之一;全球最大的15個社交網絡中,6個來自中國,其中包括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微博和不到3歲就擁有4億多用戶的微信。

完全能夠說,互聯網影響、改變着全世界民衆的生活,或者說,全世界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

互聯網將所說的地球村更早地實現了!地理位置上的距離對互聯網來說都不是問題。互聯網引發的問題是,兩個人相隔最遠的不是千山萬水,而是各拿着智能手機忘情相向而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