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2019《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多篇_看終結者有感多篇

觀後感4.99K

2019《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多篇_看終結者有感多篇

2019《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

一部經典電影,近30年後再出正統續集,那會是什麼樣子?

《銀翼殺手2049》做出了一次良好的示範。

丹尼斯·維倫紐瓦的主創團隊找到了前作的一點縫隙,成功地拉開了的一個全新的空間。

在新拓展的世界觀外殼下,關於人的本質、記憶等核心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的探討延伸,加上唯美而宏大的視聽效果,老版角色的迴歸,得到觀衆的認可合情合理。

《終結者:黑暗命運》要複製《銀翼殺手2049》在口碑上的成功,需要做的事情是類似的。

第一,找回主題內核;

第二,找到前作的“間隙”;

第三,老角色迴歸。

詹姆斯·卡梅隆親自監製,是起到作用的。

之前《終結者3》、《終結者:創世紀》丟失的內核,《黑暗命運》終於找了回來,並載入到角色身上。

開場部分,詹姆斯·卡梅隆就兌現了承諾,少年John Conner和年輕的Sarah Connor一起出現。CGI“換臉特效”再次大顯神通,使得故事可以緊接《終結者2》結局之後。

對於終結者的死忠粉絲來說,開頭幾分鐘是不可錯過的。觀看院線版請千萬不能遲到。

備受命運折磨的Sarah Connor好不容易拯救了世界,卻再次遭到心靈暴擊。她需要變得更加堅強,才能再度發起反擊。

主線故事時間設定在2020年,終結者的獵殺對象變成了在一家工廠打工的墨西哥女孩Dani Ramos。

Dani Ramos遭遇了和Sarah Connor當年一樣的噩夢,她在一夜之間家破人亡,手足無措,被迫無奈地踏上了逃亡之路。

Sarah是過來人,她深知被一個終結者追殺是什麼滋味,所以她的迴歸是有着實質性作用的。有了她的幫助,Dani可以更加快速的戰勝恐懼。

通過Sarah和Dani的角色連結,以及影片窒息的壓迫感和氛圍,觀衆看到了1984年《終結者》的影子。

Dani的初始人設和《終結者》裏的Sarah有着很大的不同,《黑暗命運》的角色塑造做得還算不錯,Dani骨子裏的勇敢在危機發生之前就已經顯現。她更像是John Conner和Sarah的結合體,有着成爲影響人類未來的潛質。

只是當《終結者》的故事套在了她的身上,感情衝擊力卻沒有Sarah的那麼大了。影子只是影子,點到即止。

因爲她的成長並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她本身並不懦弱,加上有Sarah這位心靈導師,站起來對抗終結者變成了一件理所應當的事。

Sarah則是從一個弱小的餐廳服務員,面對恐懼的團團包圍,在逃亡路上逐漸學會了反擊,最終蛻變成爲一個女戰士,她的成長,是更加難能可貴的。

派來保護Dani的女戰士Grace在角色定位上並非是阿諾·施瓦辛格的接班人,她更像是《終結者》的Kyle Reese,從未來穿越回到過去,爲的是報答恩人,完成屬於自己的救贖。

她和Dani之間的連結,也基本是復刻Kyle和Conner母子的。

阿諾·施瓦辛格繼續扮演T-800“經典型”終結者機器人,他負責把《終結者2》的記憶帶了回來。

《黑暗命運》裏的T-800比和少年John Conner一起歷險的T-800經歷了更多。編劇保留了《終結者:創世紀》的一些設定,T-800的皮膚會老化,然後事情就變得像《銀翼殺手2049》裏的老Rick Deckard了。

比較可惜的是,關於T-800的“人性覺醒”的部分只是通過臺詞帶過,而不是像《終結者2》那樣在電影中經歷轉變。

有着T-800的角色成長,《終結者2》的結局才異常悲壯感人。

透過T-800這扇“鐵窗”,Conner的母子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T-800一開始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只懂得執行任務,它經常基於“理性”而做出判斷,不過是看着John Conner爲母親一次次失去“理智”,它開始思考,探索人類的情感力量。

於是,它變成了他。

他懂得了人類爲什麼會哭。

“大拇指豎起的時候,我們熱淚盈眶。”

而《黑暗命運》裏的T-800再有人性,觀衆很難快速地進入到他的感情世界,這使得結局的悲壯程度打了些折扣。

只有看過《終結者》系列的觀衆才能感受到一個機器人爲人類而戰的那種覺悟,路人觀衆可能就會感覺阿諾·施瓦辛格是被編劇硬插進來救場的。

但如果阿諾還願意拍續集的話,拍一部前傳性質的“T-800流浪記”也未嘗不可。

除了《終結者》反擊恐懼,《終結者2》機器學會人性兩個主題元素的迴歸,《黑暗命運》還繼承了近距離動作戲的系列特點。

當鏡頭放得很近,打鬥戲將更具有打擊感。

擅長拍動作片的導演蒂姆·米勒完成了多場追逐戲的調度,《死侍》打鬥戲的那種爽感,他確實是帶過來了。

但很遺憾,他並未能在兩部老版電影中找到“間隙”,對核心問題的討論也只是照搬,而不是延續討論。

所以《黑暗命運》比起《銀翼殺手2049》,整體品質上是有些遜色的。

觀衆都想看新鮮的東西,不斷重複角色的系列電影更加需要創意的支持。

《銀翼殺手2049》擁有更宏大的世界觀,光是這一點,就能讓老粉對整個系列充滿想象。

終結者系列曾在《創世紀》試過玩大格局,可惜複雜的劇情還是離不開爆米花的拍攝套路,電影的口碑未如預期。

《黑暗命運》吸取教訓,迴歸了簡單粗暴的“追殺劇情”,系列的原汁原味是有了,可是現在終究不是30年前。把所有的老東西拿回來湊成一部電影,能給老粉帶來許多情懷。

而對於非粉絲羣體來說,那大概就只能是一部缺乏創新的爆米花電影。

如果《黑暗命運》票房能夠飆紅,那證明這個科幻IP還擁有着一定的生命力,就算創意匱乏也能活下去。

不過等到靈魂人物阿諾不能再拍的時候,故事還是同一種“套路”,那大可能就行不通了。

《黑暗命運》暴露出了重啓的意願,“天網”的故事正式成爲過去式,現在換了一個“軍團”,對付人類反抗軍卻還是一模一樣的方式,難道終結者就只能玩穿越梗了?

“I won't be back.”

阿諾說了這麼一句令人感傷的臺詞。電影上映的時候,他已經72歲了。以他老人家的身體情況,5年內再拍一部類似的續集問題應該不大。他有這般鐵打的身體,才能在終結者在走下坡路的時候,幫助整個系列撐了過來。

他已經盡了自己的極限能力,即便這次不是告別,總有一天,他還是會像金剛狼和鋼鐵俠一樣謝幕。

《終結者》系列不可能依靠他一直這麼撐下去,如果沒有一個能夠顛覆性的故事創意,那麼終結者在未來將迎來真正的黑暗命運。

拖延症兼分身乏術的詹姆斯·卡梅隆要想再延續下去,就必須找到一位敢寫敢拍的導演,纔是上上之策。

不想的話,《黑暗命運》便是終結者的最好結局。

2019《終結者:黑暗命運》觀看心得

由州長領銜、蒂姆·米勒執導、卡神監製的這部《終結者》,很可能是年底之前國內院線能看到的最後一部好萊塢科幻大片。

作爲個人最早接觸的科幻鉅製,在我眼中,《終結者》系列的前兩部,都能在“影史最佳科幻動作片”的最前列排得上號。它們不僅在當年風行全球,更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科幻經典——美國電影雜誌《電影週刊》在票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電影作品”時,《終結者》就在衆多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中獲得了最高票數,一舉摘下了桂冠。

可惜,從第三部開始,沒了卡梅隆的這個系列開始漸趨式微、口碑不佳。尤其是在電影院中觀看的第四部和第五部,着實讓我失望,感覺它們就是“爲續集而續集”,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續集。

幸而,《黑暗命運》在卡梅隆的把控之下,重新回到了正軌。《黑暗命運》算是這個系列IP的第六部電影,但它實際上屬於《終結者》的“正傳三部曲”,是《審判日》的直接續集。不僅故事上直接拋棄了第三部到第五部,而且最初兩部的主角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也都雙雙迴歸。

故事方面,緊接《審判日》之後,莎拉·康納和約翰·康納阻止了“審判日”的降臨,約翰卻沒有逃過一批又一批終結者的追殺,一開始就領了便當。約翰的被殺,也讓莎拉從此成爲一名“終結者獵人”,其生活的最大樂趣,就是幹掉一個又一個被派來執行任務的機器人。

沒有了“審判日”,“天網”自然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性質相似的“軍團”。在一夜之間背叛人類的“軍團”,爲了徹底贏得和人類的戰爭,派遣了最新型號的終結者“REV-9”,前來刺殺另一位事關未來人類存亡的主人公丹妮——用片中莎拉·康納的話來說就是“另一個莎拉·康納”。

故事開場,隨着電光石火降臨的赤身的一男一女,瞬間就把我們帶回到原汁原味的《終結者》故事當中。除卻必要的一展身手,這出經典開場戲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則是——搶一件合身的衣服。

整部《黑暗命運》的故事,可以說都回歸到系列前兩部那種經典的“追殺—反追殺”的敘事模式當中。當然,終結者的性能有了明顯的升級,追殺和逃亡過程中的動作場面,也比前作有了一檔明顯的提升。

在動作戲的設計上,這一部也明顯順應當下潮流地加入了陸戰、空戰和海戰等不同風格的動作戲。飛機上處於半失重狀態下的那場打鬥,尤其炫目。像《審判日》一樣,性能強大的液態金屬終結者依然是追殺的一方,而被派來保護主人公的,卻不再是一個終結者,也不是一個純粹的人類,而是經過改造的升級版人類格蕾絲。

這個彪悍的女性角色,由此前曾在《銀翼殺手2049》和《塔利》等片中表現不俗的麥肯茲·戴維斯飾演。格蕾絲這個角色,也和莎拉、丹妮一起,完成了一出極具當代女權主義意味的好戲。

英姿颯爽的格蕾絲和莎拉兩人,尤其吸引眼球。一個是高挑冷酷,不懼肉搏戲份的打女,一個則是老當益壯,動不動就舉起重型武器炮轟對手的硬核領袖。對於熟悉《終結者》系列到的觀衆而言,暌違系列已久的琳達·漢密爾頓的迴歸,宣佈一個原汁原味莎拉·康納迴歸的同時,也意味着《終結者》精神的真正迴歸。

同時迴歸的阿諾·施瓦辛格,看上去雖然不再是戲份最重的主角,但依然扮演了整個故事裏最重要的一個角色,是決定故事走向的“神祕X因子”。事實上,施瓦辛格的每一次出場,乃至每一次開口說話,都會讓我們忍不住唏噓感慨。

在施瓦辛格的這個角色身上,導演蒂姆·米勒也寄託了他最鍾情的關於“機器與人”的思考。這個角色依然是一個機器人,更準確地說,是殺死約翰·康納的那個終結者,但完成終極任務後的他,卻成了一架沒有新的指令輸入的被遺棄的機器,他必須找到新的目標和生活動力。

當他逐漸融入普通人類的家庭生活,變得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人類時,他開始去體會和思考原本只有人類才具有的感情。而當他最終毅然決定幫助莎拉三人,幹掉追殺她們的REV-9時,他完全像一個真正的人類那樣,做出了一個人才能做出的主觀選擇。

可以說,這集故事的真正核心,就是這個終結者的自我覺醒和救贖,而他的覺醒和救贖,也意味着他完成了從一架機器到一個人的轉變。最高級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依然要回歸人性,這纔是機器無法戰勝人類的根本命題。人類與遠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機器對峙的希望,最後也繫於此。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挺適合進影院看的。

2019《終結者:黑暗命運》觀看影評

當施瓦辛格的“I won’t be back”定格情懷,人間是否再無“終結者”?

有一種情懷叫做《終結者》,有一種執着叫做“T-800”!

有一種燃燒叫做《終結者》,有一種堅毅叫做“施瓦辛格”!

而如果,有一種倔強叫做“I'll be back”,那一定會有一種遺憾叫做“I won't be back”!

“終結”的情懷

到底是什麼力量,催促着我們爲2019年11月1日即將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不辭辛勞的捧場?又到底是什麼讓《終結者:黑暗命運》未播先火、人氣高漲?

一切或許只因是“情懷”二字!

當《終結者》中,永遠說着“I'll be back”的“T-800”扮演者施瓦辛格,真的說出那一句“I won't be back”,一切“終結”或許都已成爲定局,也似乎預示着《終結者》終將離我們而去。

他帶走了一代人的記憶,帶走了一代人的情懷,只留下無盡的傷感與不捨。而唯一的珍藏,也便只有這即將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

“終結”的魔力

《終結者》爲什麼會有如此魔力?“T-800”以及他的扮演者施瓦辛格,爲什麼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一切似乎還得從1984年說起。

作爲一個老少皆宜的美國著名科幻電影系IP,《終結者》可謂是不負衆望。自第一部上映以來,就贏得如潮好評。而它也不斷地將這一精神傳承了下去,從而造就了今日堪稱美國科幻電影界“不朽神話”的《終結者》。

對於我們90後來說,《終結者》似乎更像是一位“長者”。但觀看了《終結者》之後,我們之間卻更像是朋友,毫無隔閡與代溝,親密無間。小到它的每一個場景,大到它的科幻特效鉅製,一切都是那麼的渾然天成。只需一眼,便將觀者深深的吸引住。

那些超越時代的前衛夢境,也在瞬間便將我們情牽一處,將無數與它素不相識的觀衆牢牢鎖定在大銀幕之前。

“終結”的點睛

如果說,觀衆的支持是一部影片興旺發展的強大動力。那麼,一個好的劇本,甚至是一衆優秀的演員,便是一部電影的核心內驅力。似乎也可以說,擁有一衆優秀的演員,一部影片便成功了一半。

而說起《終結者》,他的演員陣容不可謂不強大。囊括了諸如阿諾德·施瓦辛格,邁克爾·比恩,琳達·漢密爾頓,愛德華·福隆,等諸多當下的一線影星。在這一衆重量級明星當中,尤以阿諾最爲著名。

但凡說起《終結者》,便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施瓦辛格。他所扮演的“T-800”,成爲了整部電影濃墨重彩的點睛之筆,早已深入人心。

當《終結者》一次又一次的登上“熱搜”,你也一定會在其中看見施瓦辛格的身影,似乎,施瓦辛格早已與《終結者》密不可分,他就是當之無愧的“T-800”。

“終結”的感傷

而今,當《終結者》再度登上“熱搜”,它所帶來的卻不僅是風靡一時的科幻浪潮,而是讓人無限惋惜的感傷——《終結者》真的要“終結”了嗎?這或許是無數觀者曾經所疑惑的。而當這一天真的來臨時,我們卻是多麼的不捨!

當施瓦辛格說出那一句“I won't be back”,我們卻只記得“T-800”的“I'll be back”言猶在耳。或許,我們還會不由自主地在無數個日子裏,問自己:

《終結者》真的“終結”了嗎?“T-800”真的“I won't be back”了嗎?一代人的青春真一去不復返了嗎?我們的“阿諾”真的再也“回不去”了嗎?

或許是,或許不是,而我們只知道,在這短短的幾年中,美國科幻電影界已經經歷了太多的傷感:漫威“離開”了,碟中諜“收官”了,阿湯哥“遠去”了,史泰龍與我們“告別”了……似乎是在一夜之間,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記憶,一部電影的情懷就這樣悄然遠去……

不錯,陪伴了我們35年的“T-800”老了,《終結者》或許也到“終結”的時刻。當我們仍願相信,他的“終結”不是離開,而是爲了將更美好的記憶留在思維深處,以留給世人無限的遐想。

從“I'll be back”到“I won't be back”,是否人間再無《終結者》?但人間依然會有“T-800”,會有施瓦辛格,會有無數愛他的、也被他愛着的人。

2019《終結者:黑暗命運》觀看體會

終結者系列電影第六部《終結者:黑暗命運》口碑解禁:爛番茄新鮮度61%(28評),MetaCritic綜合評分56/100(21評)。

如果後續能穩住,這會是T3後首部爛番茄及格的終結者電影。

評價節選:

《TheWrap》影評人William Bibbiani (94/100):“完全不像是情懷炒冷飯或剪切粘貼出來的片子。這個故事實際上有必要被講述,並且被講得很細緻且很有技巧。”《帝國》影評人Helen O'Hara(80/100):“很容易成爲系列前三,這份稱讚比聽起來要更甚。漢密爾頓能迴歸這個角色非常棒,並且同另外兩位女演員的搭檔非常出色。”

《銀幕破裂》影評人Matt Singer(70/100):“在審判日消失20年後讓人重新感到畏懼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導演米勒、製片人卡梅隆、電影的編劇成功做到了。”《Uproxx》影評人Mike Ryan(60/100):“琳達漢密爾頓使這部影片成爲T2後系列最好的一部。”

《影音俱樂部》影評人Jesse Hassenger(58/100):“儘管有許多大牌加盟,但《終結者:黑暗命運》只是一連串糟糕終結者電影裏的又一部(儘管好於T5)。”

《娛樂週刊》影評人Darren Franich(50/100):“至少是以一一種有趣的方式爛了。”

《IndieWire》影評人David Ehrlich(42/100):“好消失是它能讓你無視T2後的其他作品。”《衛報》影評人Peter Bradshaw(40/100):“這個系列依靠第六部作品再一次迴歸到人們的視野並告訴我們——終結者是絕對不會停下來的,不僅會反覆去做要做的事情,還會去重複他們反覆做過的事情。”

《紐約郵報》影評人Johnny Oleksinski(38/100):“講了很多關於I’ll be back的笑話,卻忘了最重要的一個:I’ll be bad。因爲這部影片真的很差勁。”

2019《終結者:黑暗命運》觀看感想

10月23日,《終結者:黑暗命運》 主創來華宣傳,主演阿諾·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同臺,上演回憶殺。

兩人演第一部《終結者》是35年前,演第二部是28年前。琳達說,她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又可以回來,她以爲已經結束了,卡梅隆給她提到可以再回來時,她非常期待。她說自己非常喜歡Sarah這個強悍、厲害的女性角色,同時也對這個角色非常好奇,過了28年,想看到她有什麼樣的變化。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角色。她評價施瓦辛格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很榮幸能再次和他合作。

施瓦辛格透露,他跟卡梅隆常騎摩托車,兩年前卡梅隆說有一個新的想法,要找琳達加入,他就說自己決定要加入。施瓦辛格誇卡梅隆是一個非常棒的導演,記得1984年的時候,他去卡梅隆那裏試鏡,沒想到得到了角色。當時這部電影只是花了650萬美元拍出來的,沒想到上映後會那麼成功,讓他變成好萊塢明星,有機會參與很多動作片。

《終結者:黑暗命運》在劇情方面是《終結者2:審判日》的直接延續。卡梅隆擔任監製,導演是拍過《死侍》的蒂姆·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