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青春派》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2.7W

《青春派》觀後感(精彩多篇)

《青春派》觀後感 篇一

那天去了一個朋友家去玩,他給我推薦了一部電影叫《青春派》,回家之後我就用電腦看了,挺不錯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一個16歲高三生因早戀而未考上大學然後復課,但他沒有忘記那個女生,但那個女生卻已經不再理他,然後他在墮落與奮鬥中掙扎的一個故事,他也有一羣好夥伴,有的很富,有的非常非常刻苦,他們有一個很負責任的班主任,影片片尾,主人公代全班說出來了他們的心聲,主人公也考上了一個較好的大學。

我認爲電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不應該輕易地收外部客觀條件而影響了我們堅定不移的新念,我們應該堅定不移的向自己的夢想前進。但我們也應該去奮力爭取我們想要的,哪怕最後失敗了,我們至少以後不會後悔。

主人公經歷也告訴了我們一點,錯誤的我們應該趁早放棄,不能太過頑固,不然這樣的後果只能是傷人傷己,我們應該學會辨別是非,早點清楚那條路纔是最適合自己的,並及時的改正過來。?電影也涉及到了親情,主人公最終拋棄了自己要去上海追那個女生的錯誤想法而選擇留在北京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這也告訴了我們,家纔是最溫馨的港灣,家人才是會永遠陪伴我們的。不論我們做什麼,只要是正確的,只要是我們喜歡的,家人總會不遺餘力的去支持我們。

也許我只讀懂了電影的一部分含義,雖然影片標籤是青春愛情,我更認爲它是一部勵志的,不得不說,影片很精彩,很現實也比較貼近生活。

《青春派》觀後感 篇二

中國人向來有悠久的考試歷史,長達1300多年的漫長科舉制度爲我們提供了無數考試的素材。時至今日,范進中舉時的瘋狂或許已經不再呈現,但對於考試本身的熱衷卻仍然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國小到大學再到工作,初考、會考、大學聯考、考研、考博、託福、雅思、考公務員……中國人可謂活到老考到老。

當然,在衆多的考試中,大學聯考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環。每逢六月則各種奇招倍出,紛紛爲之讓道,所謂天大地大大學聯考最大,全民關注的目光每年都讓原本就悶熱的六月更加熱浪滾滾。說到底,在這個沒有更多驚奇的年代,大學聯考已經是一道另類的奇觀,讓我們體驗着不同平常的感覺。

在這種氛圍之下,由劉傑執導的《青春派》的出現或許不算突兀。相對於前段時間那部在黃岡中學拍攝的《全城大學聯考》,這(本站★)部由黃岡廣電出品的作品更關注大學聯考者的內心自我,於是本片觀衆也會注意到出品方里面的黃岡要素。說起來,黃岡作爲大學聯考的神蹟之一,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大概都曾經咬牙切齒地做着他們的試卷複習大學聯考。只是不知道兩部關於大學聯考話題的作品都跟它有關,到底是巧合還是故意。

作爲一個喜歡邊緣題材的導演,劉傑選擇大學聯考這一熱門話題確實有些一反常態。然而,相對於國內娛樂氛圍中大學聯考近乎被禁忌的現狀,或許拍攝大學聯考題材其實才是一種真正的另類。而且,雖然是拍攝這樣相當嚴肅的話題,他也試圖以一種非主流非官方的方式來詮釋。

大學聯考是一大羣人陪着一個人在受罪,哦,或者也可以說是在成長。漫長卻又煎熬的時間裏考驗的不光是自己,董子健飾演的居然,就在表白失敗、高四復讀重新開始大學聯考衝刺,此間的利害關係,父母、老師、老師和同學都會給予壓力,當然更爲緊要的是自我對個人的認知。

世界從來都不是我內心的世界,雖然叔本華、尼采都以爲世界是他們的意志,但至少不是我們的意志,當然也不是居然的意志。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聯考更像是一個加速器,它讓那些稚嫩的心靈在煎熬中迅速成熟。或許,只有在復讀的過程中,居然纔看到黃晶晶(安悅溪飾演)之外的世界。

如今的世界早已經不是當初的矇昧年代,所以也不會再有那種天真到一無所知的女生。其實就生理髮育而言,女生要比男生成熟的更早。在一個不再有各種強制限制的年代,十七八歲的女生事實上已經遠非同齡的男生所能理解。對於剛剛開始的戀愛感覺來說,青春其實就是一場錯位的故事,而在這其中誰先成熟誰掌握着主動。於是,本片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樣,又明顯處在內心世界女強男弱的局面,即便電影中的戀愛不能成功,事實上也會給一些觀衆以某種自我認可式的期待。

《青春派》觀後感 篇三

早幾天,媽媽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青春派》,這部電影寫了在大學聯考前一些學生的表現,同時我也看出努力和不努力的差距……

我對電影裏周強這一人物印象非常深刻,周強家裏條件並不好,家裏傾其所有隻能送他一個人出來讀書,父母寄予他的期望很高,因此他特別刻苦他不想讓他們失望,每當深夜別人已經進入了夢鄉,他就會帶上書本去廁所利用那微弱的燈光看書,有時看到凌晨兩三點纔會拖着疲憊的身子會寢室,就這樣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成績越來越好,最後遙遙領先,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清華大學,我們看到了他燦爛的笑容。

而另外一個角色齊明智家裏條件也不好,他是家裏唯一的兒子,父母親很溺愛,從小沒好好教育他,讓他養成了許多壞習慣,他不愛學習,每次考試都落在最後,以致他讀書越來越沒興趣,越來越自暴自棄,發展到後來他和老師對着幹,老師也對他慢慢的失去了信心,他破罐子破摔,覺得這世界沒有一個人愛他,關心他,最後發展到逃學,這讓老師氣憤不已,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大學聯考他只考了343分,只能去最差的學校,這時他幡然醒悟了,但已太晚,他只好選擇了復讀,打算從頭再來。

在這部影片裏我還看到了一羣偉大的媽媽,周強的媽媽省吃儉用爲了他能讀好書,再苦再累也不說,我覺得是愛的力量讓周強勤奮讀書,讓他的人生劃過了一道美麗的弧線,周強是我學習的榜樣,想想我的物質條件比他好多了,我也有愛我的父母,我沒有理由不努力。

齊明智學習不好,不是他不聰明而是他認真,我們不能做第二個齊明智,不能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一定要做個拼搏的孩子,讓自己的人生絢麗多彩!

《青春派》觀後感 篇四

青春是稀裏糊塗的,橫衝直撞的,口號的,口號的,口號的,經歷過大學聯考的青春更是。那時候總懵懂卻覺得前路很清晰,那時候總迷茫卻覺得有夢想就有無限可能,那時候還是暗戀不敢說出口卻再也不會有那樣的單純,那時候高三,殘酷,高壓,沉悶,卻在愣頭愣腦的青春面孔中透露着一股子鮮活。這樣多美好,可惜沒有這樣美好的電影,拍過的幾部關於大學聯考的青春片,實在不敢恭維。直到《青春派》——這實在不是一個討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爲第一部大學聯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爲它建立在童話的雲端上,儘量少地去描寫那些壓抑的存在,將更多視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並且這種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國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現了。當一種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襲擊到你,而你潛意識中一直期待這種美好,那麼火花就這麼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熱,全國也很熱,青春片也跟着熱。我是盼着像《青春派》這樣的小成本影片走紅的,不僅是因爲它這樣如童話一樣美好,還因爲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範。

青春電影能讓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青春派》做到了。想起我高三時,跟同學在宿舍說着髒話說着理想,在課間休息時對着走過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歡的女孩經過,她的小腿像蔥白一樣乾淨,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張國榮,想起自己的愛情和友情,眼淚飄灑而至。看之前並沒有對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淚的剎那扭頭看了下四周,正有與我一樣的動作在想念着各自的青春。

《青春派》觀後感 篇五

明天,8月2日,由劉傑導演執導的《青春派》將盛大起航全國放映。這是部怎樣的片子?講述了什麼?

《青春派》主要是講述高三學生的生活與心理、情感。男主角是一個浪漫派人士,他在大學聯考前拍畢業照時,鼓起勇氣當衆朗誦泰戈爾的詩,向心儀的女生表白,獲得了對方的接受。然而,甜蜜的初戀剛剛開始卻被聞訊而至的母親所破壞。倒黴的事情總是接踵而至。當他想要爬牆去追回離開的戀人時,卻摔傷了尾骨。失戀的低落,受傷的難受,這些都讓男主角大學聯考失利,最終沒能考入戀人所在的學校。

男主角決定復讀,追上戀人黃晶晶的腳步,追上這段令人心酸又甜蜜的愛情。而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不少講義氣的哥們兒,與他們共同度過了一個精彩的高四歲月。

看到《青春派》的時候,我腦子裏閃現的就是,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到《小時代》再到《青春派》,這些都是講述的青春。青春電影扎堆放,是我們缺少青春嗎?

是也不是。

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青春解讀,有的無理取鬧,製造了一些笑點後歸於沉寂;有的高高在上,只爲了編織那不切實際的夢;有的卻希望從更接地氣的角度來詮釋大衆的青春,成功與否,還待明日你我的反應。

青春電影道出了我們隱祕的白日夢,也拍出了我們的搖擺不定,更讓我們再次面對那精彩又緊張的高三生活。這些電影讓我們懷念着那年歲月,對於早已過了青春歲月,抓着青春尾巴的我們來說,這些電影似乎也不無道理,不無看頭。

很多人說,《致青春》讓我們明白了“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而《小時代》則進一步“深化”了,說“只有長得好看又有錢的人才有青春”。而《青春派》會告訴我們什麼呢?也許只有瘋狂的人才有青春?還是高三是最值得回憶的青春,也是最殘酷的青春?我們難以定義。

青春,就在你我心間。就如童心,不拘於年齡,不拘於外貌,誰都可以擁有,只要她真正擁抱青春。

青春尚未丟失,爲何要看着青春電影緬懷你逝去的青春?走出電影院,走出你的“狗窩”,走出你狹隘的世界,向新的世界邁進,你會發現電影中的青春只是藝術品,唯有生活才能讓你真正走進青春!

《青春派》觀後感 篇六

在中國談青春總是一個很流行的話語,但同時也是一個很尷尬的話題。因爲在我們最應該張揚青春風采的時候,恰恰又是該到了在考場上衝刺的時候。於是,以上課爲中心,以做題和背書爲兩個基本點的生活原則,便貫穿了青春的生涯,代替了其它衆多美好的生活項目,比如戀愛,比如旅遊,比如運動。在父母、老師和大衆的眼裏,一個學習失敗者,是沒有資格享受生活的,只有考上了大學,最好是名牌大學,纔有輕鬆的機會。

所以,對中國的年輕人來說,得大學聯考者才能得青春。這樣一來,作爲記錄和表現生活的電影藝術,也就沒有了在青春這個領域的用武之地,因爲不讓談戀愛,不讓冒險,不讓搞藝術,電影故事就沒法講了。很長一段時間來,國產青春類型電影是一個荒漠,至今我能明確記得的反應中學生生活的電影,是呂樂的《十三棵泡桐》。

而劉傑的《青春派》或許會改變這個局面,這是一部真正的青春電影,與趙薇的《致青春》和陳可辛的《中國合夥人》是不同的,後兩者其實是“懷舊”,講的是我們的前輩的青春,而不是我們的青春。《青春派》將鏡頭直接面對我們當下的高中生的普遍生活狀態,沒有對這種沉悶壓抑的境況進行勵志式美化,但是也沒有觸及到對教育體制的批判,而是用一種非常討巧的、圓滑而不尖銳的方式,將年輕人真實的內心世界展現給我們看。我們從中領悟到的是無以名狀的傷感,和無法逃離的困惑。所以,電影真正要講的不是青春,而是我們對青春的渴求。

影片的開頭就極具感染力,正在拍畢業照的時候,一個名叫居然(董子健)的男生突然站出來向他暗戀了三年的女生表白。這一勇敢的舉動毀了他之後的大學聯考,但卻讓他擁有了自己的青春。青春期的愛情不在於長相廝守,而在於曾經擁有,是供回憶用的,而不是供生活用的。所以,儘管居然因爲早戀而錯失了大學聯考,又因爲失戀而感受了青春的痛苦,但他無疑是富足的,是活出了人性味兒的個體。影片將主人公取名爲“居然”,本身就很有意思:在沒有青春的羣體裏,他“居然”有了青春;一個別人眼中的天才,“居然”成了班級唯一的落榜生;看似文靜聽話的面貌下,“居然”有這麼大的勇氣和膽量。這種人物與時代的反差,性格與行爲的反差,正是影片的戲劇性所在。

愛情是影片的主線,而大學聯考纔是影片的主題。居然的戀愛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很多變化,也給影片增添了很多故事,但是這一切都是緊緊圍繞着大學聯考這一事件進行的。中國的青春電影永遠逃不開考試,電影裏的主人公居然也是如此。儘管在起初他反抗了,發脾氣,說大話了,但是在父母的勸說下,他還是抱着文具書本走進了復讀的教室。電影由此開始,展現了一系列關於大學聯考複習的情節,髮捲子,喊口號,上晚自習,公佈成績,找家長談話,等等。

這些事情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管是對於正在學習的學生也好,還是對於已經走出校園的畢業生也好,我們都能從銀幕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是相對於真實處境中的勞累和苦悶來說,電影通過喜劇化的手段,使這一過程充滿了趣味,學生也從中體會到了奮鬥中的踏實感和愉悅感。包括那個以大學聯考爲人生第一業務的班主任,她的可惡中也帶有可愛,可悲中帶有可敬。

“情聖”居然無疑是這個故事的核心人物,他的性格是一種內斂中的果敢,他在自己喜歡的女神面前的舉動像是一個悲情的英雄,讓人心生敬佩,又頗爲同情,他最後的順從是無數個無奈的中國青年的象徵。與此同時,四角戀式的人物結構,也讓小凡這個女生成爲青春的犧牲品,她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女孩,在默默的關懷中看着心中的男孩受傷,看着時光在自己的眼前流逝,而無能爲力。相比之下,黃晶晶的漂亮張揚卻更接地氣,她在和居然的曖昧情感中看似是一個全身而退的瀟灑者,其實卻失去了自己本應得到的最純真的東西。從客觀角度來講,愛情中沒有勝負之分,唯一的感受,就是你是否真心愛過。如果是,那就值得。

爲了活躍氣氛,《青春派》專門設置了“搞笑三人組”,以娘娘腔、富二代和屌絲青年作爲其身份定位,他們一系列的插科打諢和小品驗收式表演,營造了很濃厚的喜劇氛圍,以笑聲化解了對失戀的煽情表達和對大學聯考的殘酷展現。但是這種刻意追求搞笑的搞笑手法,卻成爲這部電影的最大弊病,顯得造作不堪,缺乏生活的地氣。而好的地方在於,最後班主任在訓斥其中的屌絲青年時,對當今時代的二代階層現象進行了直白的揭露,屌絲可以和二代一起搞笑,但是永遠無法融入二代生活。這是屌絲的悲哀,還是二代的悲哀,觀衆自由論說。這個情節無疑是電影中最具張力的,它超越了對大學聯考本身的關照,而把它至於社會和時代的大環境裏,給出了考試的唯一目的——不學習,何以鬥二代。可問題在於,即使學好了,也一定能拼過二代嗎?不過,這已不是這部電影所要思考的事情了。

在影片裏,貧苦出身的周強最後考上了名牌大學,這是大家在批判大學聯考時的兩難之處,它看似不公平,又像是最公平的制度。如果沒有它,就沒有很多窮孩子的今天。所以,得大學聯考者不但可以得青春,也可以得命運的選擇權。其實在今天這個社會裏,有沒有青春都是很小的事情,關鍵是我們有沒有生活的權利。我們都不怕努力,我們害怕的是努力之後的絕望。《青春派》給了我們一塊夾着甜味的麪包派,而我仍然從中嚐到了一絲苦澀的味道。

《青春派》觀後感 篇七

離別大學聯考八年有餘,只記得那混混沌沌的歲月,電視不讓、戀愛不行。所有的精神無處揮灑,瞬間白了少年頭。你做的決定都有人喊不,你燒了日記,燒了智力。一直試圖證明的自己,一直落後,高中四年,我並沒有邁過自己,只獲得了一個沒有辦法的結果,至少這個坎在我心裏沒有過。

我錯誤的以爲,我是知道什麼是正途,並將之付諸行動。錯誤的教案怎能給我一個明媚的未來。或許這個坎,用盡我的後半生也未必邁的過,就像一盤菜醬油放多了,再怎麼遮掩,也是黑的。我只有試着不去想,不去在乎,不再接受這世間的紛紛擾擾帶給我的煩惱,用我自己燃燒自己,用我自己去生活,用我自己去改變。方法,現在看來這麼重要,多說無益話不生產,用無盡的動力去掙扎這一生的鎖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