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後浪》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想【精品多篇】

觀後感2.48W

《後浪》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想【精品多篇】

後浪觀後感 篇一

B站裏《後浪》演講共有三個版本,其中我最喜歡央視完整版,因爲這一版本對比前兩個版本更爲完整,視頻內容也更豐富。很多大人說着一代不如一代,否定了我們進步和努力,認爲B站裏《後浪》演講共有三個版本,其中我最喜歡央視完整版,因爲這一版本對比前兩個版本更爲完整,視頻內容也更豐富。

很多大人說着“一代不如一代”,否定了我們進步和努力,認爲我們沒有成爲他們想要的樣子。而我認爲作爲青年人我們也在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夢想,同時也讓上一代人更好地接受我們。比如電競行業剛出現時,很多人認爲這是一個浪費時間,不學無術,以另一種名義打遊戲的職業,但當中國電競在世界比賽中取得名次時,我知道雖然還是有很多人理解不了這個職業,但一定有一部分人能夠接受它了。

但這個視頻我個人認爲有點理想主義,視頻中出現的up主的生活是大多數人遙不可及的,大部分的普通青年在走出社會後會參加的是996的。工作方式,過着普通的生活,很難在看這個視頻時引起共鳴。但對於還在校學習的大學生和中學生還是能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通過努力學習在走出學校後能夠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

所以我覺得在《後浪》演講中可以加入一些普通青年的生活片段和相關演講內容,更能引起大部分青年的共鳴。

後浪觀後感 篇二

五四青年節,小破站的《後浪》刷屏了。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登臺演講,以上一代稱許的口吻激勵當今年輕一代,點贊當今年輕人的專業態度及自信。不少人表示,看完受到鼓舞,流下了30歲的熱淚。

作爲一名後浪,看完《後浪》後確實燃了那麼幾秒鐘。

但是,冷靜下來問問自己,這說的是你嗎?你配做後浪嗎?

“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不惑於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或許應該說的是00後?作爲90後,小時候的夢想無非就是想當老師,當科學家,可是也不曾真正瞭解過他們。直到大學聯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我相信大部分人對於可選擇的專業一無所知。

記得高中政治老師曾說過:“讀書是爲了什麼呢?你學的這些函數知識,過幾年就會忘得精光,其實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加減乘除足夠了。讀書,是爲了鍛鍊一個人的思維,教會一個人學習的能力。”到18歲成人的時候,才明白了讀書的意義,童年,不惑之年?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幹杯的朋友。”確實,現在大家交流,基本上都會說兩句話:我有一個朋友……,來加個微信吧……。

我們確實有很多“朋友”,他們在朋友圈裏,大部分都是點贊之交,然後,大家都不發朋友圈了。

“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這個時代,看似選擇很多,其實,任何時代都是一樣,選擇只留給有實力的人。

選擇的權利,不在於你可以選擇接受,而在於你可以選擇拒絕。我們拒絕不了996,拒絕不了成功就是賺很多很多的錢,拒絕不了成爲房奴。社會現實如此,如果無法改變,只能努力適應。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是的,一個國的希望在年輕人身上,一個家的希望也在年輕人身上。作爲一個上有老下有小,沒車沒房的年輕人,畢業四年工作四年,換工作都是無縫連接,因爲沒有工作的焦慮感真是太可怕了。

今年受疫情影響,工作不好找,哪怕公司降薪、做一休一也要埋頭苦幹下去。畢竟,要先生存。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年輕人,都在現實中掙扎,都在認真的想活下去。

3040後經歷戰亂,5060後經歷饑荒,8090後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等待1020後的又是什麼呢?

每個時代的浪花都不容易,但是我們往往只能看到浪尖的一抹花白,卻看不到下面的芸芸衆浪。

後浪很好,但不是我的生活,就像青春片一樣,不是我的青春。

但還是想說一句,奔涌吧,後浪!

《後浪》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想 篇三

整日兜兜轉轉忙忙碌碌,恰巧“偷得浮生半日閒”,我不由自主地打開了共產黨員網,看到很多作者都在撰文爲你慶生時,有感於近期工作生活上發生的一些變化,內心百感交集,我想我得寫點什麼,以慶祝你的8週歲生日,也用來紀念我這不經意間流逝的五年青蔥歲月。

時間的腳步匆匆,鄉下的時間飛快。五年前,剛出校門的我,拖着行李箱風塵僕僕來到離家兩百公里遠的鄉鎮,五年後,時間彈指一揮間,從一個懵懂無知學子,到一個經歷農村生活洗禮的基層幹部,五年前的自己無論如何也猜測不到,居然可以在基層堅持這麼久,我的閱歷在這裏豐富,能力在這裏提升,經驗在這裏積累,我奔向未來生活的腳步也在這裏變得輕盈。

如果不是從事組織工作,我想我不會認識你。以前的我,根本不知共產黨員網是何物,最初來到這個陌生的鄉鎮,沒有熟悉的面孔,沒有耳熟的鄉音,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吃不慣又油又鹹的菜餚,聽不懂摻雜着大量方言的話語,極度的不適應讓我每天都很焦慮,好在領導同事都很體貼我這個異鄉女孩,沒有一下子就讓我挑重擔。從接聽電話、收發文開始做起,一直到獨當一面策劃會務、撰寫信息、組織活動,腳步一點一點邁,擔子一點一點挑,我也逐漸變得淡定從容。2019年4月份,我開始從事組織工作,上任伊始,領導就提醒我說,組織工作是一項磨練心性的工作,沒有很好的耐力、紮實的“坐功”是幹不好組織工作的,彼時年輕氣盛的我並不能想象出日後工作的艱辛。與你結識,組織工作是紅娘,每月基層黨建考評,在和兄弟鄉鎮的比拼中,網評文作爲加分項目拉開了我們彼此的距離,看着單位名次靠後,不服輸的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補齊網評文這塊短板,於是在無數個夜裏,我俯首案前緊盯着電腦頻幕,對着鍵盤一陣子噼裏啪啦敲打,與你的相遇相識並不輕鬆愉快,但是它激發了我昂揚向上的鬥志。

如果不是前輩悉心指導,我想我不會走進你。“絲糕”,這麼時髦的語言,第一次從區裏網評文“扛把子”高手那裏聽說的時候,我很驚訝不知其中的含義,深感自己已經落伍了,早已是被拍在沙灘上的前浪了,跟不上後浪的節奏了。爲了能上稿,我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邊跑步邊收聽學習強國裏的各種時政要聞,每天下班休息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翻閱先鋒文匯的上榜文,每每深夜10點多,空蕩的辦公大樓裏,辦公室裏搖曳的燈光陪伴着我,寫稿真有股嚼爛筆頭的滋味,反覆揣摩醞釀,不停修改完善,每每提交稿件的時候,我如釋重負,等待結果的過程是那樣焦急忐忑,當天我會坐立不住,像等待放榜的考生,忍不住反覆多次查看後臺,從滿心期待到失望不甘,接連被退稿10次後,我開始懷疑否定自身,質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寫好網評文的能力,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從事組織工作。不甘、彷徨、無奈,我喪失了下筆的動力了,對着先鋒文匯上榜文哀嘆不已,看着那些貢獻達人我只能羨慕嫉妒。某天看到一名“烏拉嬌嬌”的作者,我深深被她的文筆吸引,一口氣讀完了她所有的文稿,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我給她留言,希望她能給我指點迷津,出乎意料的,循着我留下的聯繫方式,她加了我微信,從立意選題,到分段框架,再到結局收尾,前輩傾囊相授。於她,我深感相見恨晚,撥開迷霧見天日,她讓我知道自己在網評文上是一個多麼無知的小白,伴隨着達人的悉心指導,我才真正感覺自己走進了網評文。

如果不是走到時光盡頭,我想我不會離開你。2020年6月,承蒙組織的培養、厚愛和肯定,在歷經組織推薦、考察、公示系列流程後,我履新爲科級幹部。任職前的談話中,組織部副部長語重心長提了三點要求:一是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二是要繼續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三是要儘快轉變角色適應新的環境。6月16日,我前往新單位報道,開啓了職場新的旅程。離開原單位當天夜裏,我一遍遍翻閱着五年來寫的每一篇稿件,看着修改過的每一篇活動方案,填寫的每一個表格,上報的每一篇材料。在這裏,我看着自己的作品上了報紙的頭版頭條、各類媒體,看着自己的業務拿下省市區各種表彰,看着自己策劃的每一個活動剪影照片,淚水很不爭氣地在我的臉龐滑落。此後我不再從事組織工作了,這是我最後一次在這裏熬夜了,今後不會有人再來督促我熬夜加班寫網評文了。曾想過無數次的逃離,沒想到真正離開的時候,我內心居然有那麼一絲絲不捨。我發現自己早已習慣了抓耳撓腮寫網評文的過程,無比眷戀上稿後的喜悅,捨不得那一羣手把手教我寫作的“貢獻達人”們,在這裏我失敗過、也成功過,失落過、也歡喜過,它讓我感知了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它見證了我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即使今後沒有硬性寫作任務,共產黨員網也是我獨立思考、書寫感悟、抒發情緒的窗口,我想我會繼續寫下去,當作一項愛好、當作一項終生事業堅持下去。

後來遇見“他”

陪我春秋冬夏

癒合我的傷疤

大概我會一直幸福吧

淺吟低唱一曲《後來遇見他》送給共產黨員網,祝願你8週年生日快樂,祝願我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祝願所有的組工幹部都能在這裏收穫自己的幸福。

後浪觀後感 篇四

看了這個視頻,我真的默默地流淚了。

多好啊,青春,夢想,熱情,肆意,奮鬥,創造,無拘無束,無所畏懼,無限可能,無遠弗屆……

然而,這一切在現實中我幾乎看不到。

視頻裏講的不是實然,而是應然。

稍稍有點良知的人都知道,這不是真實的情況。

青年中的絕大多數什麼時候才能真正過上這樣的生活?

究竟是誰,是什麼東西,已經並且繼續摧毀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青春和夢想?

我的視野有限,我對青年人的生活狀況不是很清楚,對他們的興趣和追求也很隔膜,我對時興的東西也不是很瞭解,我應該算是撲在沙灘上的“前浪”了。不管從哪個角度講,對青年人的教導也好,羨慕也好,致敬也好,期待也好,我都沒有發言權。之所以還想巴拉兩句,不是要刷存在感,也不是要蹭熱點,只是不想做一個沉默的人。

我是一個教師,教了30多年書,一屆又一屆,一年又一年,如今,我的學生有的都是中年人,他們的孩子也做了我的學生了。

我一直教高中,每年每天接觸的都是十六七歲的孩子,他們從國小國中一路走來,到了我這兒。三年以後,他們進入大學,然後進入社會。

我跟他們接觸的時間只有三年,在這之前,他們是怎麼過來的?我從現在的狀況中可以想象出來。三年以後,他們又將會怎樣生活、學習和工作,又將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我也能從現在的狀況中推斷出來。

想象出來又如何?推斷出來又怎樣?人生就是這樣,一茬又一茬,誰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誰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不想奉承年輕人,更不想討好他們,自求多福吧!

30多年來,我看到了什麼?我又做了什麼?我想到了什麼?我又說了什麼?

我本該做卻沒有做的事,我本想說卻不敢說的話,我睜大眼睛卻看不到,我苦苦思索卻沒有答案,我希望的一切全部落空,我突圍的路徑全都封死……

我希望我的推斷是錯誤的,我希望我的擔憂是多餘的,我希望這個希望不要落空。

絕望之爲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魯迅說:“當我沉默着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我還是沉默吧,讓歷史記住一切!

《後浪》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想 篇五

時間是常量,也是奮進者的變量。偉大的事業給了時間以重量,不懈的奮鬥賦予時間以價值。青年幹部作爲國家後輩人才、中流砥柱,更要久久爲功,以奮鬥踐行誓言、以堅毅建功立業、以自信搏擊風浪,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做贏得改革時間的奮進者!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奮鬥有我,爲夢發聲

無奮鬥,不青春。《後浪》滾滾,必定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青年幹部要“心裏有火”,保持對生活、工作的熱情,保持向上的精氣神,不拘泥於框架內的思維,善於發現新點、亮點,要沉下心、俯下身,多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與羣衆溝通,看看各項政策是否落實到位、貧困戶危房改造是否按計劃進行、修繕補償款項是否按時發放,落實好各項民生政策。要“眼裏有光”,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鞭策自己,眼裏有活、手腳勤快,做標兵不敷衍、爭主動不被動,及時反饋羣衆所憂、所盼、所急,補足精神之鈣,爭做時代新青年,引領羣衆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越跑越有奔頭,做中國夢最好的“代言人”。

堅毅是青春最明媚的註腳:堅毅在我,爲夢追逐

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前進有方向。黃文秀作爲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面對異地搬遷的難題,堅持逐一入戶走訪,宣傳、勸說、引導,在大雨滂沱的天氣中依然驅車入村只爲那顆爲民的初心。“生如夏花燦爛”,黃文秀爲廣西百坭村的的建設留下了青春最美的腳印。青年幹部要保持堅毅之氣,面對工作上的困難和挫折,發揚“許三多”精神,多向領導請教工作經驗、勤與同事溝通交流,交換想法、轉換思路、打開視野,不斷積累經驗達到“厚積薄發”。面對寫材料的枯燥乏味,逐字句修改的疲憊,沒有思路就多方請教,底子薄就“笨鳥先飛”,一步一個腳印,讓每一步都留下堅定的印記,做中國夢最好的“追逐者”。

自信是青春最奪目的光影:自信有我,爲夢搏擊

中華民族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我們有底氣、有信心,全力以赴在中國夢中實現自己的夢想。青年人要答好新時代發展這道論述題,需要下好“繡花功”,以精細調研作爲“針”,以羣策羣力爲“線”,用心、用情、用力進行“穿引”,才能展現出讓羣衆滿意的壯美圖景。爲此,要聚焦民生百態,用文字和視頻記錄好日常點滴,將細小的變化作爲蝶變的縮影,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創新思維模式,在考卷中答出地方特色。同時要抓住民生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的契機,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晃虛槍、不搞幌子,吸納真正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查缺補漏,不斷提升自我,爲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奠定基礎,擦亮最靚麗的“名片”。

青春的浮雕摸起來不僅有厚度,其背後蘊含的力量更別有深度。一筆一劃、一勾一勒,簡單卻不失邏輯的線條,簡潔卻不失活潑的色彩,唯胸有成竹,方下筆有神;唯胸懷大愛,方氣吞山河。中國夢,亦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中國夢,青年人當保持“會當水擊三千里”的毅氣,“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蕩,再戰“婁山關”“火焰山”,涉險灘、過泥潭,爲報效國家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後浪觀後感1200字心得感想作文 篇六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一部《後浪》刷爆朋友圈,它激起新時代“後浪”青年心中的豪情,讓我們從偏見中驚醒:是啊,我們有着衆多優秀的品質,我們可以大聲宣告自己不再是“垮掉的一代”,可以勇敢撕去身上“一代不如一代”的標籤。

我們有勇氣,無畏懼,敢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猶記得許多“後浪”在小時候的夢想都是解放軍、科學家、醫生等職業,而長大後“後浪”青年終於成爲自己理想中的人。在疫情防控這場有生死之險的戰鬥中,我們挺身而出、無畏逆行。醫護人員用白衣英姿展現風采,志願青年用紅袍背影踐行誓言……一個個寫着“我年輕,請讓我先上”“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真實且感人的故事在五湖四海、在你我身邊發生着。還有那些迎火災而上的“逆行者”,手握鋼槍站在邊陲之地的守衛者,耐住寂寞熬在實驗室的科研人員……長大後的我們正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困難險阻面前無所畏懼、並肩而戰,在歷史的潮流中激起屬於我們的浪花。

我們有實幹,無蹉跎,怕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雖然近幾年我們一直給自 己打上“佛系”的標籤,但實際卻像是一招“疑兵之計”,我們“佛系”的只是對生活的態度,對理想的追逐一直是積極昂揚的。我們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拼搏的一代”:有人以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爲標準,在大城市裏埋頭苦幹;有日夜寫代碼而髮際線逐漸後移的程序員,也有紮根實驗室、工廠一線而鬍子拉碴、頭髮蓬亂的技術人員,美好年華雖流逝,美好生活已漸入;有人以鄉村振興爲己任,腳下有泥、心中有愛,在山野鄉村中穿梭前行,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兢兢業業、甘願奉獻。那一張張因曬黑而不再稚嫩的臉,一雙雙粗糙卻不再柔弱的手,證明着“後浪”亦肯吃苦、能吃苦,有實幹精神。一個個關於青春、關於奮鬥的故事都證明着我們不蹉跎時光,無愧於時代。

我們有情懷,無自我,堅信少年強則中國強。自梁啓超寫下《少年中國說》,到青年學生視死如歸、義無反顧開展五四運動,到革命先輩奔赴戰場、浴血奮鬥,拯救中華民族於危急存亡之秋,再到新時代青年才俊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建設,每個時代都有青年都以我將無我的時代情懷,用青春熱血拼搏出人民的安居樂業、祖國的繁榮昌盛和民族的重回巔峯。課本上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經隨着我們的長大融入血液。所以在二十一世紀,不管是在航天、高鐵、網絡等科學技術上的彎道超車,還是在面對國內外複雜形勢時的團結一致,都可以看到普通“後浪”的身影。我們繼承着先輩的優良傳統,心中滿是家國情懷,用行動向世界宣告,我們強則中國國富民強。

你方唱罷,我方登臺。我們有一往無前的勇氣、腳踏實地的實幹以及我將無我的情懷,無畏懼不前的軟弱、無所事事的蹉跎和自私自利的小我。正是這些“有”的和“無”的,支撐着每一個“後浪”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把點滴之力匯入時代洪流。我們必將不辜負這個時代,不辜負這個舞臺,如《後浪》中所說:奔涌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涌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