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擺脫貧困》專題片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3.14W

《擺脫貧困》專題片觀後感(精品多篇)

《擺脫貧困》專題片觀後感 篇一

《擺脫貧困》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文章。這些講話文章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主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理念、觀點和方法。現結合自身工作崗位,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在工作中做一個勤奮務實的人。駐村工作千頭萬緒,處理事情繁雜,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我對許多事情瞭解不深。想要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在精準扶貧工作崗位上錘鍊自己,就必須努力勤奮,求真務實。習近平同志在六月到閩東上任,七月初至八月初,偕同地區幾位領導同志走了閩東的九個縣,在爲期一個月的調研走訪中,找出了閩東“弱鳥”先飛的基礎條件,爲習近平同志今後在閩東開展工作提供了基本方向和思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也需要深入調研、勤奮務實,做好功課。瞭解扶貧政策,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基礎課。全面瞭解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精準扶貧政策,做到“手中有糧,心裏不慌”。當羣衆問及醫療住院如何報、種植什麼有補貼等問題時,要能夠爲羣衆解答。“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與羣衆接觸,是我駐村工作的專業課。在平時,積極走訪,主動與羣衆接觸、交流,深入瞭解羣衆的生產生活狀況,對於羣衆集中反映的問題要當場做好記錄,及時向領導和村“兩委”反映,如村集體能形成統一意見,則要在走訪羣衆的過程中向羣衆傳達該意見,及時反饋。此外,瞭解村史村情,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公共課。瞭解村史是知曉村莊的過去,知道從哪來;瞭解村情是明白村莊的當下,知道在何方。村史、村情瞭解完備以後,就會思考村莊要去往何處。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就需要自己勤奮務實,做好尋找答案的準備工作。

在工作中做一個敢於擔當的人。敢於擔當,不僅來自於對工作崗位的責任感,還來自於對事業的熱愛和自身的底氣。在《擺脫貧困》中,習近平同志多次談及“如何發展閩東經濟”這一問題,將閩東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擔在自己肩上,主動思考作爲。我作爲一名駐村工作隊員,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多觀察,看領導和村“兩委”如何做羣衆工作,產業發展的思路如何,積累工作經驗、記錄工作感受,努力“磨刀”,練好本領,夯實基礎;同時,始終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工作的指導思想,把領導交辦的任務不折不扣完成好,自覺主動將自己的責任扛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之餘,要主動學習,看書看報,重點關注精準扶貧領域內產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典型案例、模範榜樣,並從中汲取營養,在駐點村產業扶貧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想法,慢慢尋找村莊要去往何處的答案。

在工作中做一個造福人民的人。如何爲民造福?習近平同志在書中提出三點:一是把心貼近羣衆,二是滴水穿石,三是經濟建設常抓不懈。我想在日常工作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打好羣衆基礎,拉近羣衆距離。經常走訪羣衆,帶着問題、想法去實地走訪,對羣衆反映的突出問題要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的向領導彙報,問題無論是能解決還是待解決,都要及時給羣衆以反饋;主動走訪羣衆,在羣衆家中多坐坐、喝喝茶、嘮嘮嗑,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身心健康,把他們當做自己的長輩看待,讓羣衆感受到自己的真心誠意,逐步建立與人民羣衆的聯繫;在工作過程中,自覺、主動接受羣衆監督,歡迎羣衆對我們工作、個人提出意見,欣然接受並積極改善。二是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和毅力。精準扶貧是一項利民的事業,涉及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在這其中會遇到利益問題、歷史遺留問題等複雜情況,處理起來非常棘手。面對這樣的困難與挑戰,我們不僅要有直面困難、解決困難的勇氣,更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和毅力,摸清底數、梳理關係,以公平公正爲原則妥善處理。精準扶貧不是熱鬧非凡、門庭若市的形象工程,是利國利民、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不是敲鑼打鼓一下子就能實現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態爲羣衆盡心盡力服務,保證如期脫貧,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是在村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上,自己要有所思考。在瞭解村中情況、資源稟賦、區位優勢以後,對村中發展什麼,要有自己的想法,並將這些想法主動進行溝通,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改進。在村發展的過程中,對領導下達的任務不折不扣完成,村產業發展問題上盡心竭力,積極落實,切實爲羣衆謀福利。

《擺脫貧困》專題片觀後感 篇二

習近平總書記的《擺脫貧困》充滿智慧,沒有平淡平庸的官話;鞭辟入裏,沒有矯揉造作的空話。書中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包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理論素養和哲學內涵。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認真研讀此書,不僅可以讓我們全面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而且對於我們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如何成長都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擺脫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共29篇,12.1萬字。真實記錄了他在寧德地區工作期間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實踐探索。在寧德這一年零十一個月時間,他基本都在下鄉,他看到寧德的山山水水,也看到了寧德的老百姓的貧窮。習近平總書記對貧困的瞭解非常的深刻,正是因爲這樣,他這本書才取名《擺脫貧困》而非“消滅貧困”,“根除貧困”。正因爲他感到寧德不能一下子消滅貧困,“根除”、“消滅”貧困一下子很難做到。所以,他就定位爲“擺脫貧困”。那個時候,他就意識到到了這個問題。他說“脫貧事業是需要幾代人來努力的浩大的工程,我的努力畢竟是時者甚短,功者甚微。”他後來在總結這本書的時候說扶貧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不是一兩天、一蹴而就的工程。

仔細想來,不僅扶貧是這樣,哪一個工作上的成就,事業上的成功不是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取得的?世界上沒有成功的捷徑,幻想一日成功,一夜暴富,最後品嚐的只能是失敗的苦酒。堅持自己的初心,勿貪捷徑。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下來,會發現成功已經在向你招手。就像習總書記在書中提到的他在上山下鄉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自然的現象——滴水,岩石那麼堅硬,水滴那麼柔軟,它居然可以把岩石滴穿,居然可以把岩石滴到地下一個凹凸,凹陷下去,這就是堅持的力量,這就是滴水穿石,久久爲功。我們在工作中擁有這種“滴水精神”,何愁不能成功?

“滴水精神”的內涵不僅在於培養堅持的意志,還在於養成從小事做起,把工作中的每件事堅持做好的良好習慣。習近平總書記在書中引用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的話提到“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意思是,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容易處考慮。天下的難事,都是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所以,明白事理的有學問的人,始終不以要作成多大的事業爲起端,因此才能成就他的偉大事業。從小事做起才能把大事幹成。治理天下是難事大事,卻必從小事做起。我們在工作中更是如此,認真瞭解自己工作的性質和任務;明白自己的崗位責任;掌握和自己職責相關的法律法規。將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作爲大事認真去完成。我們需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但絕不是好高騖遠。腳踏實地,一件事一件事去辦,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去過,一定能積少成多,積沙成塔。

作爲一名高速人我們身上不僅要有堅持不懈的恆心和鋼鐵般的意志,更要在一件件小事中日復一日的無私奉獻。在三尺鐵皮收費亭中用青春燃燒人生的價值;在路政巡邏車裏用汗水保證道路的安全通暢;在監控室裏上傳下達、眼觀八方,耐得住幕後付出的寂寞。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培養滴水穿石的意志和久久爲功的信念,握緊手中的接力棒,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一定能爲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

《擺脫貧困》學習心得 篇三

在《擺脫貧困》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物質貧困、思想貧困和信念貧困三個概念,並對這三種貧困的辯證關係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從而爲擺脫貧困找到了思路和路徑。

“貧困”的首要含義是指物質財富的匱乏。但是,在習近平同志看來,不能陷入就經濟談經濟的形而上學立場,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在思想和精神層面來尋找物質貧困的根源。在他看來,物質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於長期的物質貧困而導致人們“頭腦中的貧困”,即精神貧困。而對精神貧困,他又具體區分了思想貧困和信念貧困。

“思想貧困”,就是指缺乏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想武器,因而缺乏擺脫物質貧困的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導致要麼安貧樂道窮自在,要麼怨天尤人等靠要,而沒有積極行動起來想辦法找出路。“信念貧困”,就是指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缺乏行動的意義和價值目標,缺乏向上的志氣和行動的勇氣,“見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產生‘貧困縣意識’”。物質貧困、思想貧困、信念貧困三者互爲因果並相互強化。《擺脫貧困》一書就是從這三種貧困的辯證關係入手,提出擺脫物質貧困必先擺脫精神貧困,擺脫思想貧困必先擺脫信念貧困。

在習近平同志看來,真正的社會主義不能僅僅理解爲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還必須有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讓人民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需要指出的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使我們擺脫了物質貧困,但有些人卻自覺不自覺中再次陷入了“頭腦中的貧困”。尤其是西方歷史終結論變成了新教條,束縛着人們的頭腦。如何再一次解放思想,承擔起中華文明覆興的使命,都需要從《擺脫貧困》一書中汲取營養。

《擺脫貧困》學習心得 篇四

習近平在《弱鳥如何先飛》中說:“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又在《把握住新的機遇》中說:“不能因爲定爲貧困縣、貧困地區,就習慣於講我們如何如何貧困,久而久之,見人就矮人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產生‘貧困縣意識’”。這樣的話,換個有實權無實權、有資源無資源的角度,就好像是在說我們自己。今年,我有幸參加了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督導工作。通過多次的下鄉,多次與基層幹部的互動,我發現,統計部門是“清水衙門”、統計工作“無權無勢”、統計幹部“位低身卑”的觀念在我們的隊伍中還普遍存在。他們認爲我們自身缺乏資源,還要求人辦事,底氣很不足,心理上就低人一等。所以,辦事時小心翼翼,精神氣質上也像“小腳女人”,不夠大度,更不敢展開格局,這種貧困意識必須擺脫。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公事,不是私事,不藏着掖着,光明正大。工作遇到困難是難免的,但我們不是要求得到別人的可憐,心理上必須自我拯救,必須挺立起昂揚的精神氣質。

習近平說:“全書的題目叫‘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那麼如何擺脫思想貧困呢?他在《從政雜談》中說:“人的知識也有一個不斷充實的過程,任何一個人,即使智商很高的人,都不可能一次性就求到事物的‘是’。”“切忌自以爲是的最好辦法就是虛心向羣衆學習,向老同志學習;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充實頭腦,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是的,擺脫思想貧困方法就是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羣衆學習、向其他單位學習,但有疑惑,問天下,問蒼生。這裏我也想到我們隊伍裏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許多幹部,在統計系統一干就是幾十年,沒有再接觸過其他工作。我們許多新生力量,大學畢業後直接考進我們系統,沒有其他機關或企業的工作經驗。多數一直在一個單純的環境裏工作、成長,所以,思想意識裏缺乏比較,缺乏碰撞,缺乏由差異性思維而衍生的創新活力。所以,希望我們的幹部能有機會與其他隊伍、其他單位更多的交流、學習、合作,無論是省直、市直,還是縣直,有利於幹部成長的機會多爭取一些,不斷固化,形成機制,成爲特定資源,讓幹部在這些平臺的鍛鍊中開拓視野,獲得成長。

《擺脫貧困》學習心得 篇五

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羣衆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如他所言,擺脫貧困,“其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說的脫貧,而是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這段話,對於我們這些教師來說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前瞻性。要擺脫“頭腦中的貧困”,必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打破傳統觀念的禁錮,打開思想的開關,不斷建立健全教育新機制新制度,不斷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方式,讓每位教師都走向思想富裕的新路徑。

此外,我讚賞文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因爲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而“滴水穿石”是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一種前仆後繼、甘於爲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一種胸有宏圖,紮紮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精神。我認爲要真正擺脫“思想貧困”正需要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境界。作爲一名年輕的人民教師,我認爲我們的工作也是承前啓後的,將我們老師傳授我們的知識與爲人處事傳授給我們的學生,擔任班主任後這種感覺尤爲強烈。“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教育我們的學生不能靠一朝一夕,就是要細水長流,以身作則,以身親授,把握任何契機教育他們,日積月累,真正做到“滴水穿石”。作爲一名任課老師站在講堂上,我們要立足於實際又要胸懷長遠目標,不能滿足於現狀,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與教學水平。

在該書的《我們應怎樣辦好教育》這篇文章中,習近平同志更是直擊我們的教育事業,發人深省。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這與“滴水穿石”有異曲同工之妙,辦好教育要捨得花時間,捨得花精力,捨得下本錢。當然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受到財力的制約,對於這點,習近平同志也在文中提到:“我們除了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基本國策,創造條件,增加收入,保證教育事業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規模以外,還必須做到兩個相結合:一是把數量發展和教育結構的調整結合起來;二是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開展職業技術教育要重視實踐,不能只在’黑板上種田’,一定要教給學生實際本領,使他們回家後有可能成爲生產能手。”近兩年由於生源緊缺我們中職學校常把學生的數量擺在了質量的前面,這給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也帶來了很大的難題。16、17歲的少年正處在價值觀確立的年齡,長期處於一些不良的風氣下,往往對他們的人格培養會造成影響。在課堂教學方面,我們從一根粉筆一塊黑板發展爲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豐富了課堂教學,但是如何爲學生創造職業場景從而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仍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擺脫貧困》學習心得 篇六

《擺脫貧困》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闡釋這一重要論述是中國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聚焦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人民爲中心”的執政理念和使命擔當,講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貧困宣戰,使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的故事;透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和極具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擺脫貧困》分爲《莊嚴承諾》《精準施策》《使命在肩》《合力攻堅》《咬定青山》《家國情懷》《命運與共》《再啓新程》八集,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維度解讀中國脫貧攻堅,展現這一非凡壯舉和人間奇蹟;從全球減貧的世界維度全方位體現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貢獻;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透過中國整體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和一個個真實的扶貧故事,總結提煉中國精準扶貧理論、扶貧模式、扶貧精神;以政論和紀實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全面詮釋“中國脫貧攻堅戰是如何打贏的”這一主題。

《擺脫貧困》專題片觀後感 篇七

我認真閱讀了習近平總書記《擺脫貧困》一書。該書凝集了總書記在1988至1990年的29篇重要講話,立意深遠,高瞻遠矚,其中的許多理念觀念和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認真讀完,感觸良多,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簡潔有力、旁徵博引、含蓄幽默、充滿自信、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進作風必須改進文風,要求短求實求新,比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打虎拍蠅”“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等等,可謂平易近人,朗朗上口。近日細讀《擺脫貧困》,早在22年前出版的這本書裏已見端倪。

一是簡潔有力,絕不拖泥帶水。例如《滴水穿石的啓示》(P57),僅有兩頁半篇幅,不足千字,就能把問題講深講透,可以算是惜墨如金,但字字珠璣、句句出彩。

二是善用比喻,使人過目難忘。善用比喻在《擺脫貧困》一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最的比喻就是將貧困的閩東地區比喻成“弱鳥”,用“弱鳥先飛”來比喻閩東必須謀求發展擺脫貧困,用“飛洋過海”來比喻必須善於發揮自身優勢,用“豐滿羽翼”來比喻必須夯實經濟基礎,用“鴻鵠之志”比喻必須增強發展信心。

三是旁徵博引,令人回味無窮。全書29篇文章,幾乎沒有一篇沒有引用,粗粗算了一下,引用最多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說到基層官員的重要性,引用了海瑞《令箴》中的“官之至難者,令也”,;說到人才選用,引用了《墨子。尚賢》中主張舉纔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不嬖顏色,《明良論》中龔自珍抨擊官場中論資排輩之弊,《諫逐客令》中李斯力陳囿於地域的用人之害;說到領導幹部的氣節,引用孔子說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四是平易近人,讓人倍感親切。在今年博鰲論壇上,總書記引用海南民歌:“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過還想見”,瞬間拉近了賓客之間的距離。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在《擺脫貧困》這本書中也是隨處可見,在《祕書風範——與地縣辦公室幹部談心》中,沒有板起面孔的說教,而是以一種談心的方式,說特點,提希望。

反觀自己,在平時文字寫作中還存在生搬硬套、語言乾癟、風格單一、打官腔等問題。今後要加強學習黨的基本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學習新知識,瞭解新事物,不斷拓寬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力的東西,充分合理地繼承和運用。理論功底紮實了,知識積累厚實了,肚子裏裝的東西多了,才能厚積薄發、言之有物、深入淺出地講話、寫文章。

《擺脫貧困》學習心得 篇八

習近平總書記《擺脫貧困》一書,該書是習近平總書記個人出版的第一部專著,全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真實記錄了他在寧德地區工作期間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同時廣泛涉及閩東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充分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的帶領羣衆脫貧致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探索。

書中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充分體現了青年習近平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對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擺脫貧困》一書中所體現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習近平同志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一以貫之的羣衆觀點和爲民情懷,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和樸素文風。讀罷,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悟。

一是堅持實事求是。書中寫到:“鄧小平同志今年的南巡說過這樣的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而在實際的工作中,習近平同志大力倡導一切從實際出發。他反覆講,“貧困地區不要有超現實的幻想。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盡力而爲,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針。”他引用馬克思的話說,“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他帶頭以身作則,倡導“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時至今日,仍然是做好基層工作的法寶。

二是堅持解放思想。習近平在書中寫道:“我們不擔心說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他說,他把全書題目叫做“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他說“扶貧要先扶志”,“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裏有無這種意識”。他用鄧小平的話勉勵閩東的幹部,“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他講到要有功成不在我的水滴精神,“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着幹下去”;“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是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青年習近平同志思想敏銳,敢於創新的銳氣、智慧和勇氣。

三是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習近平在書的《跋》中也說:“收集在這本書裏的29篇、12萬字論及的問題方方面面,主旨只有一個,即‘經濟建設’。”習近平始終把經濟建設當着的政治,把消除閩東貧困作爲首要任務,這是貫徹的黨基本路線的根本遵循,書中寫道,他曾經在一個鄉政府的牆壁上,看到掛滿了各種錦旗,又是優秀,又是第一,但唯獨看不見經濟建設這面錦旗。他就說這“值得打個問號,少了經濟建設這一面就不風光”,他主張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來個“經濟大合唱”。他強調要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要振興林業,扶貧時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要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要辯證地分析新形勢下閩東的財政經濟,要更加開放地抓好畲族經濟,儘快脫貧。

四是堅持羣衆觀點。習近平在書裏寫道,人民羣衆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他把堅持羣衆路線看作每一個幹部都應當苦練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文章中他首先提出命題:“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衆的力量。”之後他從歷史的現實的角度闡明瞭我們黨的勝利之本、執政之基在於人民羣衆。他說“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有許多困難和問題,究竟從哪裏入手去解決問題,依靠什麼去戰勝困難?從不同的角度可以談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但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發動羣衆,依靠羣衆。”他在書中反覆強調,黨員幹部要把心貼近人民,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他倡導和推行“四下基層”,把它作爲幹部密切聯繫羣衆的重要途徑,作爲化解矛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改進作風的有效辦法。全書通篇貫穿的羣衆觀念,彰顯了習近平爲民情懷,始終踐行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擺脫貧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戰略思想、富有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富有針對性的實踐觀點,思想深刻,灼見真知,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檢驗,歷久彌新,更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