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感動中國觀後感八年級

觀後感1.68W

感動中國觀後感八年級

也許作爲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爲別人做些什麼?爲集體做些什麼?爲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也會成爲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八年級,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八年級1

當我看到劉盛蘭老人的事蹟時,我流淚了。

或許我可以用“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來描述教師。而現在,我卻想不出用什麼來描述劉盛蘭老人,一位耄耋老人。或許偉大是沒有言語可以形容的。在偉大面前,再華麗的詞藻也顯得空洞。

即便如此,我不敢說老人是偉大的,因爲偉大是一個抽象不具體的詞,原諒我不能十分清楚地理解它,但我可以說老人是足以震撼人心。

是什麼力量支持老人,讓他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繼續捐助失學孩子?是什麼讓他二十年來沒吃過一頓肉,知爲省錢爲教育?

劉盛蘭老人,沒有妻兒,一個人生活,領着養老金,還說得過去。當他從報紙上看到失學兒童那渴望知識的眼睛,便做了一個重要決定開始捐助失學兒童。把養老金捐了出去,把撿破爛是錢一角一分省起來,每天攢錢。

對於我們來說,報紙算什麼,網絡更方便。搜一搜,查一查,什麼都知道了。而劉盛蘭老人做的最奢侈的一件事不過是訂報紙以便知道有哪些失學兒童需要捐助。

老人家就這樣捐着捐着,直到一場大火燒燬了家。本以爲不會再繼續捐了,沒想到回到鄉下老屋時,還繼續撿破爛,繼續捐助。

以前一直都不理解什麼叫做奉獻?

父母爲我們奉獻了青春;老師奉獻了青春寫下了真理;烈士奉獻了生命守護和平。

劉盛蘭老人本該是同退休老人在一起下下棋,聊聊天,品品茶的年紀,卻奉獻了晚年享福的時光,健康的身體,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

原來這就是奉獻,沒有私利的奉獻。

父母的奉獻是因我們親生骨肉;教師的奉獻是得到政府的支持,社會的肯定;烈士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敬佩,簇擁。而劉盛蘭老人既沒有親生骨肉,但千千萬萬失而復學的孩子便是他的骨肉。開始還有很多人不理解老人,不肯定老人,認爲他傻。可他還是一如既往。

老人不爲名利,不爲享受。只是一種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做點事的信念支持着他。

如果那天你成了企業家,我相信你不會匿名捐助幾千萬。

這就是劉盛蘭老人的可貴之處,

談到這裏,更要反省一下我們自己。身爲學生,要珍惜我們這邊九年或十二年義務教育是機會。人家爲了教育付出一切。而我們更沒有理由浪費機會。

無私奉獻的價值,我想就在,一句“此生無悔矣”。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八年級2

星期六的早晨,本來要睡懶覺的我卻早早坐在沙發前打開電視機觀看《感動中國》人物獲得者的事蹟。第一個講述的是一位中學語文老師陳斌強的事蹟。陳老師爲了照顧患有老年癡呆症的母親,每個星期一用布條綁住他和媽媽騎着三十公里山路去上班。每天天不亮就起牀,照顧媽媽穿衣服,上廁所,洗漱,吃早飯,然後再急匆匆趕到教室給學生上課。雖然,每天很辛苦,但是他卻覺的這些事是他應該做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孝順父母,感恩父母的精神!

正如《三字經》裏的|“孝於親,所當執”。

第二個講述的是堅強女孩何玥的感人事蹟。她是個從國小習優秀、樂於助人的好學生。在她快要國小畢業的時候,不幸卻降臨在她的身上,被查出患有惡性腦瘤。生病期間,堅強的她沒有流過一滴眼淚,還把老師捐給她治病的錢捐給別人。生命垂危之際,她毅然決定死後捐獻器官,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她的眼角膜捐獻給了一位藏族小夥,是他重獲光明。看到他們父母擁抱在一起的感人畫面,我留下了傷心與感動的淚水。何玥姐姐,雖然只在這個世界生活了短短的十幾年,卻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感動於無盡的思念。我要學習她的堅強樂觀、無私奉獻的精神!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八年級3

今天,我觀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頒獎活動,共有11人獲獎,其中有老人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我懷惴激動的心情打開了電視。

第一位獲獎者叫黃旭華,三十多年來,黃旭華沒回過幾次家,家裏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開自己的身份,因爲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後來,人們親切的稱他爲“核潛艇之父”。他那時心裏肯定很糾結也很無奈。

最讓我感動的是91歲的老人劉盛蘭,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一刻開始,73歲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資捐了出去,有時候,他竟然同時損助了50多名學生。每天清早,他簡單的吃了點東西就出去撿廢品。這麼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個藍布袋,裏面裝滿了給學生的匯款單和學生的回信……老人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即使住進了醫院,還不忘給同學們匯款,怕他們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對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繼,只爲一株油菜的夢想。一開始,鄉親們都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對於這些嘲笑,沈克泉並沒有氣餒,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爲家鄉解決了吃油難的問題。後來,沈克泉叫來了兒子沈昌建帶着買車錢與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種。沈克泉去世前說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經過父子倆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種都獲得了認可。父子倆的心靈就像油菜花一樣美麗。

原來還有這麼多的好人我沒發現,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八年級4

“感動”這個字眼對於小小的我來說並不陌生,但也不熟悉,在看了《感動中國》之後,我進一步瞭解了“感動”。

“20--年度感動中國獲獎者阿里帕?阿里馬洪……”在那個艱苦的年代,她收養了19個孩子,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隨着主持人此起彼伏的聲音,我激動地拍起了手,淚水在眼眶中轉動。阿里帕媽媽的博愛讓我敬佩,也讓我羞愧,我要努力也成爲阿里帕媽媽那樣有愛心的人。那時我知道,我作爲中國的一位成員,我感動了,被阿里帕媽媽的母愛感動了。

“20--年度感動中國獲獎者張正祥……”他不止感動了我,還震撼了我的心靈。他是中國真正的環保大使,堅決與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人作鬥爭,爲了讓滇池草清河明,他成了別人眼中的“瘋子”,他用勇敢不屈不撓的鬥爭證明,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話,他就是張正祥。我說,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人才是真正的瘋子,一個破壞自己家的人難道不是瘋子嗎?那時我知道,我作爲中國的一位成員,我感動了,被那位勇者無敵的農民的愛國之心所感動了。

回想起以前,我經常亂扔垃圾,破壞環境,使地球媽媽傷痕累累,希望地球媽媽能原諒我。現在,從這一刻起,我不會再這樣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在20--年度感動中國獲獎者中,我發現,他們大多是普通的人,只因爲他們擁有一顆善良正直的心,所以感動了中國;只因爲他們奉獻,所以感動了中國……我相信,今後在《感動中國》的舞臺上,也會出現你我的身影。

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八年級5

我最喜歡的電視欄目是《感動中國》,每當聽到那感人肺腑的事蹟,每當看到那奮不顧身的壯舉,我的心靈就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洗禮,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一個老人的故事。

他,耄耋之年,以拾荒爲生;他,省吃儉用,只爲獻出愛心;他,幾十年來資助了百十餘名貧困學生,捐款十餘萬元;他,隱瞞身世,不求回報;他就是感動中國2014年度獲獎者之一——劉盛蘭。

劉盛蘭爺爺今年92歲,曾是一位工廠工人,月收入只有300元,卻從中捐出六分之一給了貧困學生。可是不久,工廠倒閉了,他失去了工作以撿垃圾爲生,儘管生活困苦,但他從沒有停止過對貧困學生的資助,10塊,20塊,30塊,無論省下多少,他總是寄出去。可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一場大火使他失去了在城市的安身之所,他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廢品難賣,爲了繼續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他只能從自己的生活費裏掏。

一位平凡的老人卻擁有着這樣高尚的心靈,使我深深震撼了:沒有經濟收入,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但心裏想的任是那些學生,幾十年如一日的節省就是爲了能讓更多的孩子上學,捐出去100,留給自己的只有10塊,這讓每個人都不得不落淚。,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陳雨露說:“走過古稀。老人沒有更多的言語,獨以無聲的行動,詮釋着對教育的深刻理解。”是啊,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如果像劉盛蘭爺爺那樣充滿無私的愛,做一輩子好事卻無比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