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關於《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8.95K

關於《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精品多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一

一把六七寸長的鴨嘴鋤、一張足夠大的海報、20年的不懈努力、五座橄欖球賽場的下水道,他以蘭道史蒂文重現於世……

彼時,他是因誤判殺害妻子及情夫而被捕入獄,屈辱、逼迫,20年的囚禁。太多的人在銅牆鐵壁的監獄中,由抗爭到受傷,由失敗到妥協絕望,再由絕望到麻木,進而習慣。就像影片中瑞德曾道:“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囚禁和傷病不是陌路,最可怕的是一個人失去了希望,人生沒有方向和目的,當一個人連自由和希望的光芒都拒絕觸碰時,他已將自己徹底葬送。安迪的救贖,源於他對生活和人生永遠不失希望,他還在期待:在墨西哥岸的太平洋一隅,在一個名叫“芝華塔尼歐”的地方,在沒有回憶的海洋,開個小旅館,買條破船,整修一新,載客出海,去擁抱蔚藍的自由之海……

相比於主人公安迪而言,老布的末路窮途則更讓人痛心。50年的囚禁讓他失去了希望,失去了自我,只是機械化的活着。也許他的死亡,只是一個糟老頭註定的歸宿,但他留給觀衆的卻是莫大的震撼和深思。老布,50年後獲得了假釋,在表面上他重獲了自由,可實質上在他踏出監獄,接觸到陌生社會的那一刻,他對自己則是更深的禁錮。那半個世紀前早已被體制化的思想、垂垂老矣的病體、不曾有過期盼的內心,如何能經受得住這瞬息萬變的時代?他像是時代風化的活化石,沒有溫度,沒有追求和希望,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恐懼,逃離。

希望和自由,是影片貫穿始終所強調的。擁有了希望,纔有目標和追求,自由和一切對於人生纔會有意義,一旦我們放棄希望,那這變化的所有將會一文不值。安迪成功了,自由了,因爲他對生活永遠不失希望,他奮鬥,他不放棄。他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內心自由,他讓音樂旋律響徹在冰冷的囚室;他用六年的堅持爲囚徒換回一座舒適的圖書館,讓他們能享受自由閱讀、欣賞的權利。他是個異類,是一道永不屈服於困頓,永遠堅持內心的希望之光。

觀人思己,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肩負重任,研學的寂寞、就業的壓力、複雜的社會都會讓我們在生活中迷失自我。我們往往享受成功的喜悅,而承受不住失敗的苦痛。人生之路漫漫,前途多舛,荊棘密佈,只有擁有堅定信念,充滿希望和自信的人才會勇於迎接挑戰,走向成功彼岸。

正如影片最後所說的:“hope is a good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ever dies。”心懷希望,等彼岸花開,在下一個春季,讓芳菲馥郁,香漫人間。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二

看這部電影還在上高一,我記得是我們語文老師給我們用多媒體播放的。當時只是想着終於有空娛樂放鬆一下了,對影片的印象並不深刻,而且沒有認真觀看。唯一記得特別清楚的一個畫面是:和安迪一起進入肖申克監獄的那個第一個哭的胖子被獄長暴打的畫面。我當時害怕極了,嚇得心砰砰直跳,所以就不敢往下看了。

現在在看了無數電影之後,再次觀看這部影片,我不再恐懼,更多的是一種讚歎,讚歎安迪的忍耐力和毅力。安迪有一種充滿希望、渴望自由的小火苗,在自己的心裏慢慢生長。他相信HOPE(希望),所以他在一開始就經營着出去的計劃,故事結尾真的是出人意料,令人驚歎。

安迪的故事在瑞德的旁白講述之下,也更加深刻、更加易於理解。

希望這是個很美好的詞語。活着如果沒有任何希望和期待,可能會一直沉淪,萎靡不振。如果有了希望,我們會拼命爭取,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變得值得。

影片的最後是一個很美好的畫面,瑞德申請無數次假釋後終於成功出獄。他去找到了安迪告訴他的那棵樹,最後在太平洋岸邊找到了安迪,兩個好朋友終於再相見。他們自由了。

聽說影片的美好結局是製片人後來加上去的,因爲預演的時候,觀衆強烈建議製片方給一個美好的結尾。很感謝這個結局,讓我們相信美好,相信希望。

我很喜歡那句:要麼忙着活,要麼忙着死。

最後感嘆一下:我們每個人都是變量,要學會爲自己賦值,我們有千千萬萬種變化,一切選擇都要我們自己決定。希望我們眼裏有光,笑裏全是坦蕩。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三

“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這是《肖申克的救贖》裏面的一句話。是的,金斯來曾經說過,“永遠沒有人力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這個影片講述了銀行家安迪因被人陷害殺害自己的妻子跟情夫而背叛終身監禁在肖申克里。正是因爲他的與衆不同才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最終結成了很好的朋友。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安迪開始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卒們“合法”地逃稅,甚至幫助典獄長洗錢,以此換得一些對囚犯、對自己稍微寬鬆的待遇。也正是因爲典獄長的愈發貪婪,將安迪當作自己謀取暴利的搖錢樹,甚至不惜殺掉那個知情、無辜的年輕犯人,想把安迪永遠地留在肖申克。一段時間後,當安迪對於法律公正的幻想破滅之後,最終毅然地踏上了自我救贖的這條道路。終於,安迪在一個月黑風高、閃電交加之夜,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來挖成的祕密通道,重新獲得了自由。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風都關不住,又何談希望呢?無論是什麼,都是關不住希望的。安迪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完全屬於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因希望而起,有了希望纔會有動力,纔會有付出,纔會有想要的收穫。一把小小的錘子就可以救贖生命,獲得自由,十九年的付出,堅持,安迪終於如願。能想到每天安迪都是活在提心吊膽和漫長的等待中,也是因爲在這無限延長的時間中,黑暗中唯有思想,這思想便是希望。哪怕是萬分之一的機會,無限長久的時間,只要心存希望,就會有機會。

我們來說說安迪吧。他既是弱者,又是強者。他因遭人陷害,被迫入獄,又無力反抗,是弱者。他入獄後充滿智慧,且內心堅定無比,他擁用智慧和希望,這兩個自己僅有的資源,救贖了自由。“要麼忙着去活,要麼趕着去死,人總得做點什麼”,這個簡單的真理,被安迪完美的演繹。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人生之中總要寸有希望,即使這個希望在現實當中看起來是那麼渺茫,不可相信,但在肖申克這個無限的囚籠裏,不要自暴自棄,若是連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那真的是無人可救的了,何不放手一搏,自己救贖自己,那便是希望。要知道誰也不願意做那籠中鳥,因爲自由是無價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四

假期中老師並沒有讓我們閒着,還給我們推薦了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拿什麼救贖你?

這部電影講了安迪被冤入獄,從瑞德那裏獲得一把錘子和海報,又幫助典獄長逃稅、洗黑錢,最後卻完美全身而退的故事。

看到最後,最讓我震驚的是,安迪居然以自己在監獄虛構出來的身份繼續活着,還拿到了典獄長貪污的37萬美元。瑞德也沒有像布魯克一樣因爲絕望孤獨而自殺。他去芝華塔尼歐找到了安迪,自此兩個朋友相伴生活。

看電影時,有一些地方讓我很疑惑:爲什麼典獄長明明知道安迪是無罪的,卻不幫他翻案?爲什麼要讓他繼續待在監獄裏?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無條件地服從一切命令,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會讓你變得麻木,讓你迷失自我,更會讓你成爲一個沒有靈魂的傀儡。但是如果一個人只要心中有光,有強烈的信念,一心朝着那個方向努力,總有實現夢想,重獲自由的一天。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裏的,因爲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很豐潤,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

拿什麼救贖你?永不言棄,渡人渡己。

肖申克的救贖英文觀後感 篇五

Mr. Shawshank is a transliteration of the English word 'Shawshank,' which some also translate as a sharkfort. Like its name, Shawshank is a “man-eating” prison. America is the most religious country in the western world, and religion has the most extensive influence in social life. Christianity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American society and cultu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ero redemption theme is not unrelated to The Christian culture. Shawshank ate not only the body, but also the hope, and the whole redemption is the double redemption. Of course, double redemption is not only physical and spiritual, but also self-salvation and salvation for others. Andy's self-redemption is first and foremost embodied in his eventual escape from Shawshank prison. We see Andy's confession and reflection. It's spiritual redemption.

Andy spent 19 years chiseling the path to freedom, saving not only himself, but also the hearts of other prisoners in prison, from which they began to believe that anything is possible. This confirms the redeeming words of Christ: “God loves the world and will save it.” The film tells the story of Great Britain and inspires the audience to strive for freedom and hope. However, it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film also reflects the strength and spirit of the American people through the shaping of the hero image of Andy and the narration of the heroic achievements. It spreads the mainstream values and social cultur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and is a paeans to the American egocentrism. This heroic narrative and the cultural response, can not be said to be a coincidence, but the film and culture conspired.

Andy said, “There are things in this world that aren't made of stone, that you can't reach inside, that you can't touch, that really belong to you.” This is hope. This enabled him to maintain a calm state of mind, and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freedom, he did not complain about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did not become manic and restless, but used a rational mind to freely balance between gains and losses. It was his dogged determination to turn despair into hope that enabled him to achieve what others considered unthinkable -- to crawl through 19 years of painstaking hammering through narrow tunnels, to swim through sewers as long as five football fields, to embrace the sky of freedom on thundering nights.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六

這部電影,無關罪惡。

故事隨着一個陰差陽錯的判決而展開。主人公安迪因爲一個巧合,從而斷送了他那作爲年輕有爲的銀行家的過往。

“那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只就叫體制化。”

當那個在獄中幾乎無所不能的 red 面對假釋卻又自殺的老布的遺體時,眼中包含了太多的情緒,有痛苦,有無奈,但更多的是恐懼。所以當安迪說起希望,他冷冷地迴應:“有希望太危險,希望能把人逼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能夠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於是,在沉寂了 20 多年後,安迪義無反顧地逃了。在那個猙獰的雷雨夜,在漫長的、骯髒的、惡臭撲鼻的 500 碼下水道之行後,他脫去囚衣,泡在河水裏,張開雙臂,天真且放肆地大笑。

安迪極聰明,而且勇敢。他曾爲所有參加戶外勞動的獄友們爭取一瓶冰凍的啤酒,他也在利用自己的理財特長獲得了獄警的信任後用監獄的廣播給所有人播放意大利音樂,他還每週寫一封信給州長以期改善監獄的圖書館,他更是創造了 3 個月將一個文盲教成大學生的奇蹟,儘管成績只是 C ……

我的腦海浮現一幕幕場景,我彷彿看到那瓶啤酒開瓶時濺起的飛沫中有着歡樂,當所有人停下腳步聽音樂時整個監獄灑滿陽光。歡樂和陽光,這兩種在監獄裏最不可能見到的東西,卻在那些時刻在肖申克中矛盾地具備,這就是安迪的魔力。

只是典獄長的隨口一句:“真正的救贖就在聖經裏。”安迪僅憑一把小小的榔頭,真正得到了救贖。誰說他不是聖使呢?你看,連上帝都在保佑他呵。

安迪離開了肖申克,離開了美國,渡過了“沒有回憶的海洋”,來到了他夢想的地方,沒有回憶的芝華塔尼歐。

“假釋?說笑呢。”就是這樣一種態度, red 最終獲得了假釋。他來到那顆榕樹下。

“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Red ,親愛的 red ,你走了這麼久的路,一定很累了吧,麻煩你再走一程。”

Red 走了,安迪爲他鋪好了所有的路。只有老布上吊的那根樑上所刻的那句“ red 也來過”證明了他的存在。

最後一幕,是兩個生死之交的擁抱,多麼美好。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七

最近的熱點問題全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相信大家都在持續關注,所以我們聊聊其他的吧,這個問題不再多說。年後和高中好友聊天,無意中談到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空閒中把這部電影看完。《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極高,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下面就個人這部電影談談觀後感。

電影以旁觀者瑞德的視角描述在監獄生活了二十七年的主角安迪,無罪卻被判刑謀殺的罪名,最終無法證明自身清白而進監獄。入獄第一天(1948年),典獄長就說過“把你們的精神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身體交給我”,那一刻他沒有崩潰,人羣中顯得尤其地沉着冷靜。剛進監獄時安迪看起來很冷酷,喜歡獨來獨往,表情也不多。第一次主動和瑞德說話是想讓他幫他弄一把錘子,因爲在監獄裏瑞德似乎什麼都能弄到:口香糖,香菸。

入獄三年來被“三姊妹”施暴,從未屈服,後來“三姊妹”被以惡制惡。慢慢的,安迪憑藉自己出衆的才華,沉穩的性格和樂觀的態度讓獄友們能在廣場上聽到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可以在老師的教導下進行考試,可以在屋頂上喝着啤酒幹着活,這些時刻都讓他們重溫着作爲一個社會人的自由身份。

這位青年才俊利用自己銀行家理財服務的學識和智慧,幫助改造圖書館,大大改善監獄環境,得到監獄管理員的賞識,爲典獄長提供免費理財服務。在監獄呆了五十年的老布出獄後因不能適應世界的改變而上吊自殺。正如瑞德所說:“開始,你恨他們,接着,你適應了他們,時間久了,你開始離不開他們,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偶然間,新獄友湯米能夠證明自己無罪,他要求重審案子。爲了讓他留在監獄幫典獄長逃稅、洗錢,典獄長拒絕了他重新審判的要求,並殺了湯米。他激動之下惹怒了典獄長,爲此關了兩個月的禁閉。“我的人生,這是我的人生,你難道不懂嗎?”他在反抗,渴望離開這個應該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可沒人理他。最終他不得不逃離肖申克監獄。

安迪有着強大的內心,堅定的信念和對自由的無限嚮往。此前,他憑藉一把錘子用17年(1949—1966)的時間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從比基尼女郎海報後的牆壁中鑿出了一條隧道,於1975年逃出肖申克監獄,重獲了自由,當天晚上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得救之道,就在其中!”這是聖經的原文,也是他越獄前最後的留言。越獄後他舉報了監獄的典獄長。和老布一樣,他的好友瑞德被釋放後因監獄的“體制化”而不能適應外面的世界。唯一活下去的希望就是遵守約定,找到答應幫安迪尋找到盒子。收到安迪放在盒子裏的信後繼續行走到太平洋邊找到了安迪,和安迪在海邊走過餘生。

安迪並沒有開槍殺死妻子,但他認爲是他的脾氣害死了妻子,他用了二十多年時間救贖了自己的罪惡的靈魂,而他只是被捲入了龍捲風中。他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而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自由,是有希望的自由。“希望是件好東西,也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電影最終以蔚藍的大海爲結尾,象徵着嚮往中的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八

今天讀完了原版《肖申克的救贖》,用時7天。《肖申克的救贖》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幾部電影之一,我看過不少於3遍。與原著對比,電影改編的確實非常成功,既保留了主要情節與重要的箴言,而且還作出了合理的外推與想象,使電影獲得了比書中描述更震撼的效果。

書中獄長換了多屆,而電影則改爲只有一個,這是最顯然的改動。電影中那段安迪在監獄播放音樂是書中沒有的、關於聖經的情節也沒有,所以安迪的榔頭並不是藏在聖經裏的。電影中還加了安迪反攻獄長的一系列橋段等等。

先看電影並對主要情節熟悉後再看原著,好處是看原著的時候難度降低,看得很快,可以猜測出的生詞也更多。以前我詞彙量低的時候,先看一遍電影再去看原著可以起到降低難度的作用,《哈利波特》中的三部、《魔戒》三部曲等就是這樣讀完的。但壞處則看起來沒那麼有興趣、不夠刺激。

爲了平衡趣味性與難度,需要對不同書籍採取不同策略。對於生詞量不多、情節不太曲折的原著,先讀一遍原著,再去看一遍來回顧情節比較好;對於生詞量大,情節複雜的,則最好是先看一遍同名電影(如果有的話),再去讀原著爲佳。但像《權利的遊戲》這種難度如此大的恐怕得先看電影。

高曉鬆曾說過:“一生純良,不捨愛與自由。”小說將愛與自由,兩個不同意義的詞交織在了一起,因爲心中有愛,所以心懷希望,他會去自我救贖。而自由就是愛與希望的實現。

作者筆下的肖申克,是一個充滿齷齪和骯髒的世界。這個監獄有着他隔絕人世的獨立的生活,但是,這份獨立,也恰恰成爲了當時美國政治的一個縮影。一個未曾犯罪的安迪被抓進去成爲犯人,而那些獄警,監獄長卻做着偷稅漏稅等等一系列的不法行爲。善與惡的界限也由此變得模糊模糊。

同樣,這還是一個被嚴重束縛的,會令人失去自我地方。監獄長說過,“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當我們看到,那些出了獄,但卻無法適應社會的人們最終自殺在自己家中時,那隻被放生,但最終卻餓死在監獄角落的鴿子時,我們都會明白,那份自我和獨立的意識,是多麼的重要。

在決境中不輕易被打倒,在過錯中不輕易迷失,自我勉勵,自我救贖。心懷夢想,方能召喚希望。

小感想:監獄中的人是無罪的,與其說是一種調侃和諷刺,不如說是人類充滿期望和善的肯定。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長久的,監獄裏的人大多都被變得體制化了。

就如瑞德說的那樣:剛進監獄的時候你會仇視它,之後你習慣了它,到最後你會發現你不能沒有它,已經離不開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