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馮志遠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27W

馮志遠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影《馮志遠》觀後感700字<一>篇一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爲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 ”

前幾天,我看了電影《馮志遠》。1958年,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僅僅5年的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來到寧夏支援教育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爲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着記憶爲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後的近十年時間裏,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爲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捨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這是他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祖國的愛。馮志遠是一個平凡的教師,但他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蹟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穫、一種享受。

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爲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麼?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馮志遠的事蹟,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作爲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雖然,我不是老師,但駕校也算是一片教育沃土,所以,我也會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像馮志遠老師那樣愛崗敬業、不斷前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將自己真誠的感情奉獻給我的學員,力爭爲自己招來的每一位學員做好全方位的跟蹤服務工作,拉近與學員的距離,實現與學員情感上的交流,真誠地做好學員的良師益友。

《馮志遠》觀後感 篇二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爲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這就是把一生獻給了西部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雙目失明的主人公馮志遠在他最後一堂課上講的一番話,令我感動不已。

9月19日下午,我與我的學生一起觀看了電影《馮志遠》。1958年,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僅5年的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來到寧夏支援教育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爲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着記憶爲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後近十年時間裏,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爲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捨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他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的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這是他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祖國的愛。馮志遠是一個平凡的教師,但他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蹟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穫、一種享受。

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爲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麼?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馮志遠的事蹟,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做像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教師,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我也會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像馮志遠老師那樣愛崗敬業、不斷前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將自己真誠的感情奉獻給我的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現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爲良師,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爲益友,我要轉變居高臨下的師生態勢,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馮志遠》觀後感 篇三

電影《馮志遠》講述的是盲人教師馮志遠40餘載堅守講臺的感人故事。馮志遠教師支教邊疆,捨棄妻子與兒子,隻身在外地教書。故事感人至深,在此,我想談一點我自己的感受。

馮老師拋家舍業,紮根邊疆,與黃沙爲伴,與艱苦爲伍,在一片浩瀚的黃沙上用自己一生的默默付出爲自己學生的人生中開闢出了片片綠洲。古人云: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馮老師把邊疆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化成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了那一顆顆會發光的星星。《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只是范仲淹的內心呼喚,更是馮志遠老師人生的真實寫照與至高追求。當馮老師白髮坐在桌前,他是否還記得那個叫張建華的孩子“我要上學呢”的渴求,是否記得調動工作前夜孩子們含淚捧着的煤油燈,是否記得自己慷慨激昂地指揮同學們朗誦《海燕》……我想,在講臺上的馮志遠老師是幸福的,和學生在一起的馮志遠老師的是幸福的。

但是,馮老師退休前也曾說到自己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家庭方面,馮志遠老師是極其不幸福的。可能會有人說,爲了大愛,馮老師只能捨棄小愛;爲了大家,馮老師只能捨棄小家。可是我認爲,教師這個職業本來就是要帶給別人幸福,教會別人幸福。我們能要求所有的教師爲了學生的人生幸福從而放棄自己全部的幸福與生活麼?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教師只有放棄了自己的幸福才配叫做好教師呢?

很多人將好教師定義爲一心爲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誠然這樣的教師確實擔得起“人民教師”這四個字,但他們在將自己完全爲國家付出時,對自己的家人是不負責任的。而且,馮老師40餘載沒有家人的陪伴,少有感受家庭的溫暖,直到退休之後仍舊不得妻兒理解,心中充滿愧疚。讓這樣鞠躬盡瘁,爲國家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全部的青春與熱情的出色教師在離職時對家人懷有愧疚,是體制與觀念的不完善。

教師應擁有完整的幸福,教師也應擁有完整的生活。這不僅是爲了教師,也是爲了學生。教師的教學狀態狀態對學生的影響有時候會比言語說教大很多。舉個例子,一個教師在進課堂之前生過氣,那麼他的表情,語氣將會不經意地反映出他的心情。在這種氣氛下,講臺下的學生也將在這一節上戰戰兢兢。所以說,一個不幸福的教師將無法將幸福傳遞給他的學生。教師應有的幸福不能只來自於教書育人,桃李芬芳,與學生暢談古今,閒聊天文地理,也來自於家庭的溫暖,家人的關愛,家庭責任的承擔。

賦予教師擁有幸福的權利,讓教師可以有幸福到圓滿

的機會,並且讓幸福的教師將幸福傳遞給他的學生,讓幸福得以延續。

《馮志遠》觀後感 篇四

電影《馮志遠》講述的是盲人教師馮志遠40餘載堅守講臺的感人故事。馮志遠教師支教邊疆,捨棄妻子與兒子,隻身在外地教書。故事感人至深,在此,我想談一點我自己的感受。

馮老師拋家舍業,紮根邊疆,與黃沙爲伴,與艱苦爲伍,在一片浩瀚的黃沙上用自己一生的默默付出爲自己學生的人生中開闢出了片片綠洲。古人云: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馮老師把邊疆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化成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了那一顆顆會發光的星星。《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只是范仲淹的內心呼喚,更是馮志遠老師人生的真實寫照與至高追求。當馮老師白髮坐在桌前,他是否還記得那個叫張建華的孩子“我要上學呢”的渴求,是否記得調動工作前夜孩子們含淚捧着的煤油燈,是否記得自己慷慨激昂地指揮同學們朗誦《海燕》……我想,在講臺上的馮志遠老師是幸福的,和學生在一起的馮志遠老師的是幸福的。

但是,馮老師退休前也曾說到自己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家庭方面,馮志遠老師是極其不幸福的。可能會有人說,爲了大愛,馮老師只能捨棄小愛;爲了大家,馮老師只能捨棄小家。可是我認爲,教師這個職業本來就是要帶給別人幸福,教會別人幸福。我們能要求所有的教師爲了學生的人生幸福從而放棄自己全部的幸福與生活麼?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教師只有放棄了自己的幸福才配叫做好教師呢?

很多人將好教師定義爲一心爲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誠然這樣的教師確實擔得起“人民教師”這四個字,但他們在將自己完全爲國家付出時,對自己的家人是不負責任的。而且,馮老師40餘載沒有家人的陪伴,少有感受家庭的溫暖,直到退休之後仍舊不得妻兒理解,心中充滿愧疚。讓這樣鞠躬盡瘁,爲國家教育事業奉獻

《馮志遠》觀後感 篇五

馮志遠是一個很平凡的教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了四十多年,不求任何回報,不求任何名利。他只是一個平凡人,和世人一樣有血有肉;是的,他只是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領悟教師這個職業的神聖好處。

“俯首甘爲孺子牛”,他的事蹟讓每一個觀衆堅信他真的把教育當成自己的終生事業在執行。有人告訴我像馮志遠這樣的人在如今的西部有很多!我想:正是由於有千千萬萬像馮志遠一樣的老師,才支撐起西部教育的一片天空!

看完影片,我又看了看有關馮志遠的相關的報道,馮志遠幾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乃至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他所執着熱愛的教育事業。在他雙目失明無法走上三尺講臺之後,仍然堅持在學生們的攙扶下爲學生授課,他所教過的學生有一萬多人,可謂桃李滿天下。這種忠於教育事業,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愛生如子執着追求的精神,令人感動,真的是感動,也許他的事蹟如今還鮮爲人知,也許他的事蹟還沒能感動中國!但是這個大漠裏的老師!是真真正正的感動了我!可能他將影響我往後的一生那麼長久……

老師,一個多麼神聖而又偉大的字眼?一個影響着多少學子畢生前途的職業?馮志遠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篇最爲平凡,但卻極爲感人的執教生涯,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僅是感動,還有千千萬萬學生,老師的一個典範,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典範。

看罷影片和相關報道,除了感動,還有些許慚愧!我也是一名教師,爲自己一遇到困難就有畏難情緒而慚愧,爲工作稍微多點就喊累慚愧……馮志遠像盞明燈,他告訴我什麼叫奉獻,什麼叫獻身教育事業,什麼叫真正的教師,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將以馮志遠老師爲楷模,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尊重和熱愛學生,將教育教學作爲自己終生的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馮志遠》觀後感 篇六

“我要上學呢”,每當我想起影片中那個八歲小男孩張建華的這句話,電影《馮志遠》中的畫面便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難忘沙海中年輕英俊滿腔熱誠的馮志遠邂逅小男孩的情景,難忘馮志遠曉之以理走訪學生家長的情景,更難忘馮老師離開鳴沙中學時學生手捧蠟燭與他依依惜別的情景。

我在上中學時也曾聽老師分析講解並熟背過《岳陽樓記》這篇散文,但給我震撼最大令我終身難忘的卻是影片中雙目失明的馮老師飽含激情的那場朗誦,那是怎樣的意境又是怎樣的情懷,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最好的詮釋,我會以別樣的情懷再讀《岳陽樓記》,感受“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懷---

當張建華在病牀前雙手緊握馮老師的手說出“老師,學生不孝”時,我的眼睛潮溼了,這句話飽含着學生對老師怎樣的熱愛和不忍啊!如果沒有馮老師,也許張建華的命運將會改寫,許多人的命運將會改寫。馮老師雖然離開了三尺講臺,但他熱愛學生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將永遠鼓舞激勵我們所有的從教者!

電影觀後所感,以期與諸位同仁共勉之!

樑淑琴

觀馮志遠觀後感1000字<五>篇七

今天下午我懷着激動而崇敬的心情,看完了《馮志遠》這部感人肺腑的電影。剎那間,我的心扉受到了一種強烈的震撼。

影片主要講述了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的馮志遠辭別了新婚的妻子與溫馨的小家,帶上簡單的行李,踏上了西去征途,他被分配到中寧縣鳴沙中學承擔教學任務。他含辛茹苦地培養出一萬多名優秀學子,卻因教學環境過於惡劣,長時間的工作,嘔心瀝血,勞累過度,最後造成雙目失明的如此感人的事蹟。

當我看到“馮志遠來到了一所坐落於沙丘邊緣的鄉村中學,那兒只有透風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坑,冒煙的土爐子,藥瓶改制的油煤燈,每月十四斤的糧食供應……許多支教的年輕老師悄悄離開了學校。但馮志遠並沒有走,而且承擔了教授語文、歷史、地理、俄語四門課教學任務……”這一幕幕令人感動的鏡頭時,我頓時心潮澎湃,心中一股敬慕之情油然而生。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有許多支教老師悄悄離開了學校,而馮志遠老師呢?他並沒有走,因爲他有着熱愛自己的事業的敬業精神。他是多麼令人敬仰啊!

除了這個鏡頭記憶猶新,還有另一幕在我腦海中歷歷在目。“在教學之路上,不知不覺就過了42年了,雙目失明的馮志遠年到七旬了,身體情況越來越糟,他在會堂裏爲千名學生講完最後一堂課,離開時,他教過的學生們都信念就恩,紛紛前來送馮志遠,因工作勞累並且幹過多農活而導致眼睛失明的馮志遠感動萬分,捨不得這方水土和千千萬萬個學生……”每當我回憶起這一片段,就熱淚盈眶,一位多麼敬職敬業的好老師啊,他爲了祖國培養出了幾千個乃至幾萬個優秀人才,卻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他是一個具有爲祖國奉獻的崇高精神的人啊!他的這種精神難能可貴,真是爲更多的年輕教師樹立起一個優秀的榜樣。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像馮志遠老師一樣,有着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燭之精神的人。就像常常關心我們的陳老師,她也是個敬職敬業的好老師啊!有一次,陳老師剛做完手術,還沒完全康復,就不辭辛苦地來爲我們上課。課堂上,看見陳老師不是彎腰咳嗽,就是按着做過手術的腹部小聲呻吟,真讓我們感動。雖然陳老師這種小舉動不比馮志遠老師那重大作爲,但還是令我深深折服。一看見陳老師,就使我想起這句千古名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看完了《馮志遠》這部電影,我掩卷沉思,這世上最神聖而崇高的事業便是教師,他們爲了我們的茁壯成長,不辭勞苦地傳授他們所有的經驗,賦予我們以更高的智慧,更多的知識,鋪就了通往成才道路上的紅地毯。老師,您們太偉大了!作爲一名學子,我們應該懂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理!

《馮志遠》觀後感 篇八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馮志遠》。觀看了這部電影后,我受益匪淺。

這部影片講的是1958年,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的馮志遠,辭別了新婚的妻子,丟下了一歲多的孩子,離開了上海優越的工作環境,來到寧夏鳴沙中學任教,四十年來,培養出一萬多名優秀學生,而自己卻雙目失明的感人事蹟。透過銀幕上馮志遠點點滴滴的育人事蹟,一個愛崗區敬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展現在了我的眼前,令我激動,催我沉思……

他的行爲十分讓我感動。馮志遠老師爲了教貧困山區的學生,離開了上海優越的工作環境,離開了他的親人,一去就是四十年。這四十年內,他不計個人得失,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孩子們,關心着孩子們,讓他們在缺乏物質條件的山區下健康地成長,儘可能地接受教育。爲此,他的眼睛因時常勞累不能休息而雙目失明。他爲山區孩子付出了那麼多,可見他是一位如此負責任的教師啊!

我們與馮志遠相比,真是天壤之別。他對待工作是多麼認真、仔細。而我們對待學習,卻是馬馬虎虎,連馮志遠老師的百分之一都不夠。我們要向馮志遠學習,學習他深入鑽研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片中馮志遠老師精心設計的《海燕》一課,讓那些沙漠裏的孩子們第一次體會到了大海,那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深深地震撼着孩子們的心,使他們的精神受到了洗禮,這個場面不就是教書育人的寫照嗎?

馮志遠未放棄追逐他的夢,雖然他已經退休,課室裏的每一塊粉筆,每張桌子都留下歲月的痕跡。我終於體會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裏。

觀馮志遠觀後感600字<一>篇九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我看了《馮志遠》這部電影后最大的感慨!是啊,電影中的馮志遠正是這種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真實寫照,向我們道出了生命的真諦——奉獻!

這部電影主要寫馮老師放棄了繁華的上海,到東北一個落後的山村教書,在自己患病後還依然留在那兒,把知識傳播給學生。最後,年屆72的他身體越來越差,使他不得不離開講臺。臨走時,他說:“做爲丈夫,我愧對妻子;做爲父親,我愧對兒子;做爲老師,我愧對學生。”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這麼說呢?馮老師是多麼盡職啊!爲了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好學生,他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惡劣的環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爲什麼會愧對學生呢?我想:是因爲馮老師覺得他還沒能把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吧!

在這,想起身邊的一些事情,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我們的老師。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老師是園丁,辛勤耕耘,培育花朵。是的,老師爲我們付出多少血汗,教我們知識。可是,現在有些學生全不顧老師的辛勞,不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有時候在上課說話,做小動作,甚至敲桌子,這是多麼不好的行爲呀!我想:老師這麼辛勞地教育我們,無私地給了我們知識。我們一定要尊重我們敬愛的老師啊!

做爲學生的我們,也應該以實際行動爲回報啊!同學們,當你上課走神時,請你收回心思專心讀書吧;同學們,當你看見地上有一片廢紙時,請你把它撿起來吧;當你看見一位盲童無助地站在十字路口時,請你把他扶過馬路吧……

讓我們永遠記住:奉獻就是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