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小平您好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2.62W

小平您好觀後感【多篇】

小平您好觀後感學生範文 篇一

1984年國慶凌晨,北大32樓416室,孔慶東、羅文華、王清平、徐永恆、沈光、何蘭生以及我,皆已睡下。我們將在凌晨4點起牀,穿上藍色尼龍服,戴上白帽子,乘車前往東皇城根,然後徒步南行5公里,天亮前在東長安街集結。

我們中文系和經濟系的任務是,列方陣,走正步,目視天安門,高喊不久就會忘記的政治口號。在我們身後遠遠的,是生物系遊行隊伍,着裝五花八門,走走跑跑,不必喊口號,惟一規定動作是朝天安門揚一揚手上的藍色花束。他們是“羣衆”,我們是“正規軍”。

我們睡下的時候,28樓203室,生物系的常生、郭建崴、李禹、張志、曾周、王新力、杜傑、柳波仍在熱議,覺得揮揮假花就走過天安門,太不北大,應該帶點自己的東西,秀一下個性。常生病休過一年,練過書法,病好了蹲在張志班。他揚言要寫點什麼,做個橫幅,讓全世界看看他的書法。可寫什麼呢?只要是當代國人,想到標語,馬上就會想到形勢,接着就會想出諸如“教育要改革”、“改革要加速”、“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萬歲”之類的套話。大家睡意全無,討論着常生究竟該寫什麼。

有人建議,表達對鄧小平的愛戴,寫“鄧主席萬歲”。有人反對,這是個人崇拜,不如問候一聲,“尊敬的鄧小平同志,您好”。這提議好,從“萬歲”到“您好”,從仰視“毛主席”到直呼“鄧小平”,從“崇拜”還原爲“問好”,只是句子太長了。有人建議,把“尊敬的”去了,把“鄧”也去掉。

常生沒找到毛筆,用抹布捲成小棒,蘸上墨汁,在6張白紙上寫出“小平同志您好”。李禹扯下新牀單,拿6個大字往上一比,不夠長。有人提議,乾脆把“同志”倆字兒也去掉!

這一下,203靜了好幾秒鐘。那年月,去掉領袖職務,省了姓氏,再捨去“同志”稱謂,年輕人或下級這樣做,是大不敬。不過,大家很快覺得,這不是什麼不敬,是親切和愛戴,很平等。

有同學拿來訂書器,把“小平您好”4字訂在牀單上,又卸下兩個蚊帳杆,另找來一根拖把,去掉墩布頭,把牀單綁上,外纏綵帶,頂端綴以花束。大家合謀,郭建崴和曾周個子矮,穿上實驗室白大褂,自稱代表細胞學專業,把牀單橫幅藏於褂間,張志班長、李禹、於宏實、杜傑個子高,用花束團團圍住他倆,接近天安門時,取過橫幅,高高舉起來讓世界看。

這便是全世界從央視錄影和《人民日報》上看到的情景,生物系學生衣着襤褸,一過金水橋東華表,突然打出“小平您好”,央視正在拍這幫散兵遊勇,忽然橫幅展開,鏡頭立刻轉向清華,剎那猶疑,又轉回北大。這個過程,足有20秒,但400多位攝影記者只有兩人抓拍了這個瞬間。

新華社攝影部總結國慶報道,說重要失誤是漏拍了北大高舉“小平您好”的鏡頭,這絕非一時疏忽,癥結在新聞敏感度不夠。依我看,不是敏感度不夠,而是敏感過了頭。記者們以爲,這是一條必須隱瞞的新聞,拍下來也發不出去。晚上《人民日報》做版,新華社和《解放軍報》送來的圖片沒有“小平您好”,新華社和《人民日報》自己的文稿也沒有提這個細節,所以頭版編輯放棄了“小平您好”。第4版是國慶攝影專版,編輯們思來想去,也割愛了。幸好第2版圖片不足,常生生澀的書法才得以震撼國人,讓全世界真的看到。

26年過去了,我對國慶35週年的記憶,惟有“小平您好”那條牀單。它樸素、簡陋、廉價,卻是真心話,還有一絲魯莽的幽默。在它展現的那一刻,所有諸如“2000年翻兩番”之類的官定標語註定被淹沒。我那時常想,這個創意,爲什麼沒產生在我們32樓416室。其實很簡單,我們整齊劃一,走正步,齊喊口號,合乎規範是我們的最高理想,而生物系那幫傢伙,只要隨便走走,滿腦子想的是創新和獨樹一幟。

小平您好觀後感國小生範文 篇二

我懷着一種發自內心的激動和對爲人鄧小平同志的敬佩之情,甚至可以說成是崇拜之情。看完了《小平您好!》這部記錄片。老實說在看這部片子之前,我對鄧小平的瞭解真的是鳳毛菱角,除了一個鄧小平理論,和一首歌頌鄧小平爲建立深圳等經濟特區而立下功勞的歌曲。就再無其他了。仔細看完這部片子,我第一次感到偉人的力量。

我記得最深的是這幾句話:小平您好觀後感1500字

孩子們曾經問他長征是怎麼過來的?

他的回答是三個字——“跟着走”。

問他在太行山裏打日本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麼事?

他的回答是兩個字——“吃苦”。

談起他和劉伯承率領的第二野戰軍的歷史?

他的回答也是兩個字——“合格”

說起他的第三次被打倒的感受?

他的回答還是兩個字——“忍耐”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那句名言“偉人之所以能成爲偉人,是因爲他們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一些事情。”鄧小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偉人,是的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但是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社會。偉人吃苦耐勞,堅忍不拔,榮辱不驚,遇事不怒,含怒不激,實事求是,毫不拖延,大膽創新的精神品質,值得我用一生去認真踐行。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我就要步入社會了,檢討自己這兩年以來的大學生活似乎最薄弱的就是“跟着走”“吃苦”“合格”“忍耐”。它們分別是,

“跟着走”雖然現在所學專業不是自己最喜歡的,但是既來之則安之,必須把它學好才能拿到學位證書。

“吃苦”要想有一技之長必須要吃苦的,要想在以後的面試中從衆人中脫穎而出必須吃苦。

“合格”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哪一件事情,讓自己認爲是合格的。

“忍耐”我的的才幹還不足以支撐起我的雄心,所以我必須沉下心來好好學習,必須學會忍耐,學會等待。

太剛必折,太直必蹶,夫子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能忍人所不能忍者,才能偉人所不能爲。

小平你好電影觀後感 篇三

二月二十一日,在公司組織的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觀看了電視片《鄧小平》。通過這次活動,我本人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體會深刻。

鄧小平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是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卓越領導人。他思想解放、實事求是,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他熱愛人民,聯繫羣衆,總是把羣衆擁護不擁護、羣衆讚揚不讚揚、羣衆高興不高興、羣衆答應不答應作爲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判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鄧小平同志崇尚實幹、英勇果敢,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了非凡的膽略和勇氣,在決定恢復大學聯考、收回香港主權、軍隊正規化建設等方面都表現出了一個卓越領導人的大智大勇。東方風來滿眼春,1992年的南巡講話,從理論上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中國人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從而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新的輝煌一頁。

鄧小平同志目光遠大、襟懷寬廣,深刻把握時代特徵和國際大勢,站在全局的高度審視中國和世界的問題,思考、制定中國的發展戰略。鄧小平同志無私無畏、光明磊落。他一生“三起三落”,被錯誤的打倒和蒙受冤屈時,從不怨天尤人,總是不屈不撓,表現了他無私無畏的品德、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海納百川的胸懷。

在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們在重溫鄧小平同志光輝燦爛、波瀾壯闊的一生之後,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向鄧小平同志學習,特別是他崇高的品德風範,執着的人生追求,在逆境中的生活態度,更是我們所有共產黨員的楷模。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提高自身素質和執企能力、執企水平,把自己分管的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強化管理執行,積極主動服務,爲公司各項業務持續、穩健發展和中國聯通發展模式根本轉型、迅速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做出新的業績。

小平您好觀後感 篇四

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之際,在中國大地掀起的紀念熱潮中,鄧小平對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巨大貢獻不斷爲人們所緬懷和頌揚。這位偉大的愛國者、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雖然未能目睹港澳迴歸、海峽兩岸交流的蓬勃發展情況,但他所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爲代表的國家統一理論,依然是推動中國統一大業的強大思想武器。在當前兩岸關係嚴峻形勢下、在香港遭遇暫時困難的情況下,鄧小平的理論與精神激勵着海內外中國人繼承他的遺志,致力於完成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願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作爲“中國人民的兒子”,鄧小平始終是國家統一的堅定捍衛者、人民意志的代表者。

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鄧小平表現出鋼鐵般的意志和堅定的原則性。1982年9月,在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鄧小平指出:“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人民就沒有理由信任我們,任何中國政府都應該下野,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沒有別的選擇。”面對在祖國統一大業中面臨的各種干擾和鬥爭,鄧小平立場堅定、洞若觀火,常有斬釘截鐵、一字千鈞的決斷。1984年5月25日,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港澳地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後專門指出,中國收回香港後,有權在香港駐軍。他說,在香港駐軍,是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象徵,是香港穩定和繁榮的保證。“香港是中國的領土,爲什麼不能駐軍?沒有這個權力,還叫什麼中國的領土!”鄧小平深知維護祖國統一是全民族的意志和願望。1986年9月2日他在接受美國記者華萊士採訪時說:“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能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他還指出,中國的統一是全中國人民的願望,是一百幾十年的願望,一個半世紀了嘛!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統一是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不是哪個黨哪個派,而是整個民族的願望。在鄧小平內心深處,國家統一是民族實現振興的必由之路,1990年9月15日,他在會見馬來西亞郭氏兄弟集團董事長郭鶴年時說:“大陸同胞,臺灣、香港、澳門的同胞,還有海外華僑,大家都是中華民族子孫。我們要共同奮鬥,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

沒能夠親眼看到香港、澳門的迴歸,是鄧小平的遺憾,但由他開創的“一國兩制”方針,不但促成港澳順利迴歸、平穩過渡,而且爲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繁榮穩定提供了根本保證,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一言可爲天下法,一語而爲百世師”——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方針,不僅爲中國的統一大業指明瞭方向,而且成爲國際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成功範例。歷史遺留下來的臺灣、香港、澳門問題,深深地縈繞在鄧小平的腦海中,他時時擘畫着祖國統一大業的宏圖。深思熟慮後,他對祖國統一問題得出了一個令世界爲之讚歎的結論。他一語千鈞地指出:“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鄧小平對“一國兩制”核心與本質進行了精闢的詮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十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臺灣實行資本主義”。這一結論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智慧和創新精神的結晶,是鄧小平對於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科學的解讀和積極實踐。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祖國統一和維護世界和平三大任務。他在構思解決臺灣問題的方法時,“一國兩制”構想已具雛形。1979年1月,鄧小平出訪美國前,創建性地提出,臺灣作爲一個地方政府當局擁有自己的權力,但必須是一箇中國的條件下,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軍隊,……現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變,資本主義經濟可以不變。

香港問題的解決,極大地推進了澳門迴歸的進程。香港知名人士撰文讚揚“一國兩制”:“一言可爲天下法,一語而爲百世師。”

影片中許許多多的鏡頭是完全將真實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然而短短的一部影片無法將小平同志一生的豐功偉績全部的展現出來。鄧小平先生的一切作爲,無不是爲了中國人民考慮,他無愧於百姓對他的愛戴,無愧於自己“中國人民的兒子”的定義,更無愧於“小平您好”這四個包含中國一代人對他無邊尊敬的字。

在觀看了《鄧小平》這部影片之後,心緒非常複雜。腦海中也又一次重新開始思考個人應該如何使國家更爲富強這一曾經思考過的問題。能夠讓人民尊稱一聲“您好”,這樣的功績。

小平您好觀後感 篇五

一直對歷史題材的紀錄片不感興趣,在一次次被公式電影把政治灌輸到腦中後,開始了對這類題材電影無可抑制地煩躁。政界勾心鬥角的劇情,一炮轟死幾百人的場景實在沒有什麼看頭;有時對紀錄的人物有好感的,也被高大全的幻影逼迫得喘不過氣來。又也許,其實我本身就沒有看過幾部相關題材的好片,所以“小平你好”這片子在課上播放出來,我對自己體驗到感動也有了驚詫。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先生對中國是有巨大貢獻的,可以與他相媲美的,只有曾經的毛主席、周。“三落三起”,是他作爲一個傑出政治家的才能;激流勇退,將建設交給敢於改革的年輕領導人,是他心懷大局的胸襟與氣度;而論及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感情以及他對中國人民的感情,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讓人不得不爲鄧小平先生深深地鞠上一躬。

影片中許許多多的鏡頭是完全將當時的錄像照搬到熒幕上的,沒有大幅製作渲染,也沒有慷慨激昂,看這樣的電影,會忘了它的歷史厚重的壓迫感。在那些耳熟能詳的種種理論被一個一個地排列在大屏幕中緩緩敘述,竟然有種親切,也在這樣的觀影過程中,方纔體會到它們對時局、對現世的影響和作用。感動莫名。

在很多的場景中,彷彿自己也處於那些高壓的風口,很茫然無措,只能看着他舉重若輕地談笑風生;也仿若是抓着最脆弱的鋼管,而潮水涌至,可是自己心中平定,知道總有渺渺的希望積聚,然後澎湃出來。

短短的一部影片也許無法將小平同志一生的豐功偉績全部的展現出來。然而人們會知道、會記住,無論是對於中國的改革和對外開放,對於科技與教育,對於工業基礎設施建設,對於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鄧小平先生都是無愧於人民“小平您好”這一滿含敬意的稱呼的。偉人之所以偉大,在於生前的豐功偉績,也在於身後的深遠影響。鄧小平先生的一切作爲,無不是爲了中國人民考慮,他無愧於百姓對他的愛戴,無愧於自己“中國人民的兒子”的定義,更無愧於“小平您好”這四個包含中國一代人對他無邊尊敬的字。

在最後,看到他說希望活到1997,親自到香港走走。真是酸楚,這就叫做命運弄人。尤記得1997年看着《中國少年報》整版的黑白,沒有太深切的難過;如今想來,人不經歷些事,總是無法感應到一些情懷的。

我其實一直認爲,與其承認時代造英雄,倒不如說是很多英雄創造了一個時代。我不會盲目崇拜一個國家領導人,但是鄧小平所折射出來的沉穩與果決,實爲我所期冀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