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八佰觀後感範例

觀後感1.14W

【導語】

八佰觀後感範例

八佰觀後感 (優選30篇) 由本站會員“qingjian00”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八佰觀後感篇2:八佰觀後感篇3:八佰觀後感篇4:八佰觀後感篇5:八佰觀後感篇6:八佰觀後感篇7:八佰觀後感篇8:八佰觀後感篇9:八佰觀後感篇10:八佰觀後感篇11:八佰觀後感篇12:八佰觀後感篇13:八佰觀後感篇14:八佰觀後感篇15:八佰觀後感篇16:八佰觀後感篇17:八佰觀後感篇18:八佰觀後感篇19:八佰觀後感篇20:八佰觀後感篇21:八佰觀後感篇22:八佰觀後感篇23:八佰觀後感篇24:八佰觀後感篇25:八佰觀後感篇26:八佰觀後感篇27:八佰觀後感篇28:八佰觀後感篇29:八佰觀後感篇30:八佰觀後感

【正文】

篇1:八佰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是一部講述在1937年淞瀘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故事。

其中的三個場面令我心中波濤洶涌,熱血沸騰。第一個場面是日軍來臨,他們有防彈盾,組成了一個大盾往倉庫裏攻擊,國民黨用槍打不破,他們使用的方法是往自我身上裹炸彈,跳下去犧牲自我,炸了日本人。當時我的眼淚就已經繃不住了,嘩嘩的往下流。他們這種捨命爲國家的精神,讓我感到由衷的敬佩。當然,有這些勇敢的人,也有那些不敢拿槍,不敢往前衝的逃兵,也讓我心裏對他們的所作所爲不屑一顧。

第二個場面是他們在第三日的時候。要把中國國旗立起來。當時是國民黨國旗,並不是五星紅旗,當時的國旗是另一個角上是藍色的正方形,其他的部分是紅色的。他們說:在自我的領土,要立起自我的國旗,不能讓日本人給佔領。日本人開着飛機用炮彈掃射他們,那個場面看的我氣憤不已,當紅旗緩緩落下的時候,有一名戰士雖然血流不止,可是他一向用手撐着,他不讓我們的國旗倒下。當時我真的情緒是十分的激動的。他爲了自我的國家,寧可犧牲自我,也不願意讓國旗倒下。當時租界的對面,中國同胞都在看着他們。那些戰士們說,我們的同胞在看着我們,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們要好好的守護着他們。

第三個場面就是英租界答應讓國民黨戰士衝向他們那邊兒,可是中途會有日本人用槍或子彈掃射他們。他們中途被射到了好幾個,可是戰士們拼命的往前爬,他們的團座說:“不要戀戰,不要回頭。就是死也要往前爬。我要你們每個人都活着。”聽到團座這句話時,我已淚流滿面。他們纔是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是保護我們國家的真正的中國人。說愛國,護國不是口頭上的保護,他們是用行動這樣做的,當時我看到他們這種愛國情懷,不顧一切的往前衝的這種精神的時候,我已經泣不成聲。心想是什麼樣的人這麼偉大,爲了我們不顧自我的母父親、孩子就這樣往前衝,只爲的是保護我們國家,保護我們的同胞。

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我的口罩已經被我的淚水打溼。眼睛都已經哭腫啦!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單只是爲了自我,還是爲了我們整個國家!我愛中國!中國加油!中華加油!

篇2:八佰觀後感

《八佰》的故事是描述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爲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

電影很長,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似乎數都數不清,觀影過程中口罩已經被我的淚水打溼。電影中有兩個片段讓我久久無法釋懷。

捨身取義

日軍開始拼命挖四行倉庫牆洞,企圖安裝炸藥。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抱着炸彈從樓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去,給母親留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八個字。而其他戰士不但沒被敵軍的槍炮嚇倒,而是一個個綁好炸藥,排着隊,依次報出自我的名字、籍貫,毫不猶豫。戰士們逐個跳下去,用自爆來阻止敵軍攻擊,無人畏懼。而僅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對岸如地獄般的殘忍恐怖的戰場,咬牙切齒着,義憤填膺。

保護旗幟

儘管明白升起軍旗會遭到敵人更猛烈的攻擊,堅守會更加困難,但大家還是義無反顧地升旗。日軍飛機低空俯衝,子彈射在一根根支架上,眼看旗幟就要倒下,將士們不畏犧牲,把肉體之軀暴露在敵人強悍的軍機下,用自我的雙手頑強地支撐着,將滿是彈孔的旗幟高高地揚在了四行倉庫的樓頂。正是因爲壯士們迸發出的超強信念、無懼無畏的精神和前赴後繼的決心,才讓敵機大減囂張氣焰而撤去。即便犧牲慘重,輸了性命,卻激起無數國人的愛國熱情。

電影播完了,故事講完了,但它給我的震撼已無法描述,它會永遠保存在我的記憶中,滋潤着,盪滌着我心靈。致敬戰士!也致敬當年的愛國者!

篇3:八佰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八佰觀後感!

這個週末我看了《八佰》這部影片,讓所有人都銘記了四行倉庫的歷史。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市靜安區,整部電影就講了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一場由謝晉元帶領的432名戰士在四行倉庫與日本人對抗的故事,但他們卻向外宣稱八百壯士,這就是爲什麼叫《八佰》的原因了。

影片開頭,大部隊進了四行倉庫住了一道道防禦工事,埋了許多地雷。小湖北是被收留的,在那裏他結交了一個夥伴小七月。第二天早上日本大軍攻來了,許多人衝進倉庫,但他們中計了,全部身亡。門外還有很多的日本人,他們停下進攻商量對策,倉庫內戰士們把日本人的武器裝備全部收集起來開始訓練,突然無數個介子毒氣彈砸進倉庫,大家手忙腳亂帶上防毒面具,沒有的就尿溼毛巾捂住口鼻,整個倉庫叫聲一片空氣中瀰漫着橙色毒氣。團長大喊:“打開排風扇!快!”毒氣從倉庫南面散了出去,而南面就是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租借的人紛紛向中心跑去,河邊空無一人。過了半天,好多日本人從水道溜進倉庫,嘴裏銜着刀,就這樣一場在倉庫內的戰爭開始。一個小時後,我方損失好多士兵,但獲取很多刀器,這麼一場一場的戰鬥打了四天,最終所有士兵在英國的幫忙下快速過橋,影片結束。

整部影片裏有許多令人震撼又感動的片段。我對陳樹生烈士身捆手榴彈跳樓,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片段最有感觸。當日本人用鋼板頂在頭頂時,大家朝下扔手榴彈,可總會被彈開,於是一名叫陳樹生的烈士把十幾個手榴彈用線串起,捆在自我身上,走到牆邊缺口,英勇地拉下了所有引線,跳了下去,嘴裏還喊着:“娘,是孩兒不孝了!”說完,縱身一躍,用身體砸開了日本鬼子的盾陣,手榴彈爆炸了,頓時破壞了鬼子的陣型。陳樹生捨身殺敵令我感慨萬千,他僅有21歲卻能做出這麼英勇的決定,我想必須是因爲他心中想着國家,不顧個人安危。並且他肯定想着如果我不跟着跳下去就沒辦法阻止日本人,就會讓他們把牆打穿,我們也就失敗了。這正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所說的一樣,我們都要有陳樹生的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

《八佰》是一部令人震撼,又令人感觸的影片,我真心推薦大家去看看,牢記歷史不忘歷史!

篇4:八佰觀後感

在“九一八”這個特殊的日子裏,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八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目的是讓學生銘記民族的苦難歷史,勿忘國恥,奮發學習,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020年9月18日晚上7點30分,電影開播。斷壁殘垣、戰火連天的場景一下子就讓全場靜悄悄的,瞬間安靜下來。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終一役,導演管虎將視角聚焦在戰爭中底層小人物身上——他們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芸芸衆生,這些普通士兵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展現出一幅英勇頑強的抗戰羣像。在觀影過程中,同學們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一次次被影片中的情節感動落淚,一次次被中國軍人和人民羣衆爲了抵抗外敵侵略、拯救民族危難而不懼犧牲的精神所震撼。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學生。“教師,你哭了嗎”走出電影院,這是學生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普通士兵揮灑民族氣概,小人物捨生取義哭倒學生是我真實的感受!”這就是教師的答案。到了淚點,整個影院抽泣聲一片,中華民族的無畏精神是不可磨滅的。

看完電影后的學生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堅守感動,也被他們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振奮,有學生真摯表達:“電影《八佰》,異常棒異常感人的一部電影。這些感動,來自民族苦難的共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義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捨生取義。他們大多數沒有名字,但他們真實地活過。”一位學生在回到的路上說:“看到那麼多戰士壯烈犧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淚,願世界和平,永不再戰。”我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時代,沒有戰亂,沒有飢餓,我們很多同學卻不好好讀書,沉迷手機,活在網絡世界;也有同學在學校不想努力學習,只圖安逸享受;更有同學在教室不認真學習,不尊重教師……我們不指望一部電影能夠改變什麼,我們只願大家有所觸動即可,哪怕是一丁點的都不枉費13元的電影票錢。

電影中,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倉庫與租界,地獄天堂,構成強烈比較,給予觀衆強大的視覺衝擊力,我不由感嘆: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這種直觀視覺衝擊太過於震撼,珍惜此刻來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後的日子裏,同學們必須銘記歷史教訓,珍惜和平生活,立足學習,錘鍊本領,奮發有爲,以千萬個“小我”之力,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我應有的貢獻。

篇5:八佰觀後感

近期,我有幸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的電影《八佰》。它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保衛祖國的最終一道防線。電影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有許多情節讓人淚目。

一條窄窄的蘇州河,河這邊是地獄,河那邊是天堂。河對面是大上海租界的十里洋場,歌照唱舞照跳,買辦、青幫、九門各懷心思。而河這邊是名副其實的戰爭煉獄,殘存的精銳師加上一些逃兵混編成了一支其實僅有四百來人的特殊部隊,爲了製造假象,聲稱有八百人的國民革命軍。他們僅有一個命令:死守四行倉庫。明知這是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戰鬥……[由本站網友投稿]

當時情景危急,四行倉庫已被日軍包圍,四面八方響起飛機的轟炸聲。而駐守倉庫的革命軍卻連一面象徵着中華民族的旗幟都沒有,河對岸的愛國民衆用自我的生命將一面國旗綁在身上,趁着夜色,遊過河水來到倉庫,將旗幟交到壯士手中。在危險面前,在正義面前,團長選擇升旗,他期望今日的選擇燃起中華人民的鬥志與活力,也讓中國中國守軍能燃起期望。傷痕累累的四行倉庫平臺上,鮮紅的旗幟在軍號聲中緩緩升起,河對岸圍觀的民衆無不爲此激動歡呼。

瘋狂的日軍看到了四行倉庫樓頂飄揚的旗幟惱羞成怒,發起了更加殘暴的進攻。在硝煙中,在炮火中,英勇的將士頑強抵抗,血肉之軀向日軍坦克發起總攻。在千鈞一髮之際,作爲敢死隊員的陳樹生身上捆滿了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下,與日軍同歸於盡。緊之後,數十名將士高喊口號,用自我的生命守住了四行倉庫,成功粉碎了日軍這一陰謀。於是,日軍的炸樓計劃未能得逞。隨後,便是一個接一個的“人肉炸彈”從天而降。這時我想起了片中一句臺詞:“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日軍久攻不下,又駕駛着戰鬥機,在四行倉庫樓頂上盤旋。他們無休止般不停的在樓頂轟炸,目的就是爲了炸燬那面鮮豔的旗幟,但中國軍人毫不退縮,他們前赴後繼,用生命拼死保護着用戰士們的鮮血凝固而成的旗幟。將士們用行動告訴世人:旗幟在四行倉庫始終屹立不倒,我們中國人,也是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不會倒下,中國不會亡。

弱國無外交,什麼時候都需要自我強,在國際上纔有話語權。深深地思考一下,影片中的戰火紛飛與現實中的一派祥和,着實是兩個不一樣的場景。今日的中國是和平的,但今日的世界並不太平,除了有炮火的戰爭外,還有疫情的戰鬥仍未結束。我們得來的和平與安寧是多麼的不容易。居安思危,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纔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

篇6:八佰觀後感

疫情來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了管虎導演的《八佰》。很是慚愧因爲這部電影我才明白這場如此慘烈的戰役,這次戰鬥中我國實際參戰人數僅有420人,爲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800人,史稱八百戰士。

他是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爲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餘次瘋狂進攻。其戰鬥事蹟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

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被現場直播的戰爭。它以蘇州河爲界限,一邊是歌舞昇平的租界,一邊是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這場戰鬥是淞瀘會戰的最終一役。團長謝晉元,明白這一站的意義,敵我戰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經做好全軍覆沒的準備。四行倉庫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懸殊,且易守難攻他是四家銀行的合資倉庫。有很多食物軍用級醫物儲備,倉庫附近還裝有30萬立方米的巨型煤氣罐。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爆炸,日軍擔心戰火波及租界,不敢輕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強爲避免戰火波及租界,強迫國軍指揮部命令謝晉元撤退。儘管謝晉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戰的決心,但軍令難爲。

10月30日當晚,800壯士只得在槍林彈雨中,分組撤退。電影的結局就定格在衝橋的這一幕。

他是一個看了就讓人忘不掉的電影,我們也不會忘記800壯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國人皆如此,倭寇豈敢!

當應對日本軍隊先進的武器裝備、羅馬盾牌陣時,戰士們無法抵抗強火力壓制。他們紛紛在自我身上綁上手榴彈,用自我的身體炸燬了敵人的羅馬盾牌陣,抵禦外敵,這也是我覺得最震撼的鏡頭之一。

篇7:八佰觀後感

9月7日,在隊工會的統一組織下,全隊職工觀看了影片《八佰》,我覺得異常有意義。本片講述了1937年10月淞滬戰役後期日寇侵略上海,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爲牽制日軍,掩護主力軍全線西撤,率領423名青年官兵,對外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英勇殺敵,牽制任務完成後,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離的一段真實的歷史。

近代的中國走過了一段痛苦的歷史,晚清政府的腐朽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中華民族的崛起之路,是這些不怕犧牲的壯士們用血肉之軀鋪就的。應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侵略者,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鬥志,展現出不畏強暴、敢於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

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爲了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這是我看完《八佰》最真實的感受。儘管戰爭的殘酷給中國人民帶來無法彌補的創傷,但中國軍人的浴血奮戰,疫情中醫護人員的守護,他們保家衛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勝利的曙光,我始終堅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期望”。

篇8:八佰觀後感

週一晚上,媽媽公司又組織員工去看電影。媽媽說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於是我又屁顛屁顛跟着媽媽去了。

這部電影敘述了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市,爲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第88師524團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繼續阻擊敵人。謝晉元所部約四五百人,爲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戰士們一個個揹着炸藥跳下樓,與敵人同歸於盡。還有影片最終戰士們像潮水般衝過橋,我都數不清他們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擋不了他們爲國捐軀、一往無前的腳步,還有戰士們捨命護國旗的決心。這就是我們中國軍人的英勇與壯烈,他們不惜丟了自我的性命,只要老百姓們平安無事,他們就安心了。所以我們此刻幸福歡樂的生活,是無數軍人用生命換來的。

僅僅是一河之隔,一邊是炮火紛飛,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媽媽和她公司的老闆娘坐在我身邊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都停不下來。

電影結束後,媽媽告訴我:國不太平,何以爲家?媽媽說,此刻的太平盛世,我應當感恩,更不能忘記歷史。我必須會記住媽媽的話......

篇9:八佰觀後感

今日我懷着一顆激動的心,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觀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的電影《八佰》。

這部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犧牲的英雄。它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時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英租界僅有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個日夜,誓死保衛祖國防線的事情。整個過程扣人心絃,還有許多情節讓我們不由的流下了淚水。

這一段是最讓我振奮的——當時四行倉庫已被日軍包圍,並且到處都是激烈的轟炸聲,然而駐守倉庫的國軍就連一面國旗都沒有,這時河對岸有人把國旗綁在自我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險把它交給到了戰士手中,國軍英雄不懼犧牲把國旗在四行倉庫的頂層高高升起,民衆們也爲此而感到振奮,他們在不停地歡呼,每個人都咬着牙,含着淚!

這時日軍也發動了更加瘋狂,殘暴的進攻。爲了應對日軍的進攻,英雄們也組織了敢死隊,他們把炸藥綁在自我的身軀上,前仆後繼,用自我的血肉之身阻擋了日軍的一次次進攻。對岸的民衆看到此景都憤怒的攥緊了拳頭,真想衝上去同他們一齊戰鬥,此時的人們心中是多麼的憤怒,多麼的悲痛!而我們的英雄又是多麼的英勇,多麼的無畏!

日軍眼看久攻不下,又開始用轟炸機對倉庫狂轟亂炸,他們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們的國旗,摧毀我們的意志,而我們的軍人毫不退縮,他們用鮮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幟,他們也用自我的行動告訴全世界:中國不會倒,中國不會亡。

影片結束時,我的心一向是激動的,憤怒的,拳頭也是緊握的!

最終我想說:同學們,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教師把最好的都給了我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珍惜當下,努力學習,懂得感恩,報效國家!向爲了和平而流血犧牲的先烈致敬!

篇10:八佰觀後感

看完這部電影,心裏會涌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屏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說,每一位奮戰到最終戰士都是主人公。

應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我身上,應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我的名字,伴着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瀰漫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但這其中有一向憂心耿耿的民衆,他們一向在做自我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都看見,這場戰鬥不是這單單四百人的戰鬥,是全中華民族的戰鬥。

而在最終,向租界撤退之時,他們應對彈雨無所畏懼;我坐在椅子上,看見他們身後濺起的血霧,腦中忽然浮現魯迅先生的話:“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期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是的,在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見了期望,那期望穿越時間,燃燒在我胸口之左;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前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篇11:八佰觀後感

今日,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部電影,它講的資料是:日本人要打中國,想要攻下上海,可是他們必須先拿下一個放着很多武器的大倉庫,那裏由我軍堅守着,敵人有很多很多人,可是我們僅有420人,爲了不讓敵人明白我們的真實情景,謊稱八百人,這也是這部電影名字的由來。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戰爭剛開始,有一些膽小懦弱的人,異常怕死,甚至還有人不會拿槍,總想逃跑,可是當他們看到自我的戰友和親人都被打死或流血犧牲了,他們也鼓起勇氣決定和敵人奮戰到底。還有對面租界外的上海灘,燈火通明,因爲日本人不許打那邊,所以那邊的人過的相對安全,老百姓從一開始的`漠不關心,到之後主動給我軍運送食品、醫療器材,打氣加油,這些鏡頭看的我激動萬分,熱淚盈眶。

此刻我們國泰民安、安居樂業,能夠過上心滿意足的好生活,那是由千千萬萬的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所以能過上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們簡直是太幸運了,作爲學生,我必須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用新知識報效祖國!

篇12:八佰觀後感

在烈日炎炎的八月,我觀看了一部由真實歷史改編的大型戰爭電影《八佰》。看完後心境既沉重又感動。

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四百多人由團長謝晉元帶領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抵禦日軍進攻的故事。

在戰爭中,死亡是司空見慣的,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死亡離我是遙遠的,絕不是我每一天要應對的事。所以我對於片中人物的死亡,是不習慣的,心境壓抑的。

戰爭的殘酷可能遠超出我的想象。只是簡單的交火,在短暫的時間內就會有很多的傷亡,戰士們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結束了短暫的生命。死神盤旋在戰場上每個人的頭頂,不論年齡。這讓我想起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直面很多的死亡,如果不是戰爭,死亡離他們是遙遠的。可是沒有如果,戰爭無情,或者說是侵略者無情,在這樣的環境下死亡之神離他們是如此的近。

正是這種民族團結凝聚的精神讓我感動。畢竟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就像應對戰爭,有人衝鋒陷陣,有人臨陣脫逃。但在危難之際,大多數人的心都在一齊:中華民族不亡。這樣自發的凝聚力讓我感動。

不止於此,每一位在戰爭中盡職盡責的將士都值得我的敬佩。正如片中所說:你們是英雄。他們在保護着我們。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抗日戰爭最終的勝利,離不開他們的犧牲。從短期來看,他們的犧牲毫無意義,國軍連走麥城,看不到勝利的期望,但從長期來看,到了抗戰勝利,便就有了意義。沒有他們的堅持付出,就沒有之後的勝利。之後的之後,也許都不一樣了。人民羣衆纔是歷史的主人。

戰爭早已結束,電影也已結束,但鬥爭還沒結束,國際上依然不寧靜。美國帶頭制裁抹黑中國屢見不鮮。弱小不必須捱打,但被打了就必須打可是。僅有強大起來,才能儘可能地保護自我,予以還擊。

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期望我能見證新時代的到來。

篇13:八佰觀後感

星期六晚上,媽媽帶我看了《八佰》這部電影,我覺得異常有意義。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僅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他們僅有400人卻對外聲稱有800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上海淪陷,攻破四行倉庫。於是,英國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賭,因爲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所以他們有權理解。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爭。童子軍們正在進取的讓人們捐贈食物、錢財、水和藥品送到四行倉庫內。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東西寄回家鄉,這是一場殘忍的戰爭。爲什麼呢,因爲日本人要求用飛機重炮和挖掘機等重力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可是會避開租界。這讓我感覺到,國家不強大就會到處被欺負,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中國,可是別的國家只是看熱鬧,所以,我發現僅有自我才能救自我,自我國家變得強大才是根本。

戰爭打響了。此刻士兵僅有300多人,根本不是日本的對手,可是他們永不放棄,必須不讓上海淪陷,不讓四行倉庫毀滅,他們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國旗,謝團長謝晉元,讓所有的士兵舒舒服服的洗個澡,乾乾淨淨的去打仗,不要給國家丟面子。首先英國士兵鋪了一大面紅十字,那裏就是安全區,之後,日本人的飛機會對四行倉庫進行慘烈的攻擊,士兵需要跑到租界那邊纔有重生的機會。所有的士兵都在樓底下進行準備。首先,謝團長帶領敢死隊去探道,其他軍人再一排一排的過去。日本人的飛機上有重機槍,他不斷的瘋狂掃射士兵們,眼看着士兵一個個倒下,忽然,英國人也拿起了獵槍,他們幫忙士兵攻打日本飛機。其中在租界有一個教授,他從家裏拿來了一杆珍藏已久的獵槍,也開始射,有一個人聽見士兵需要藥品嗎啡了,也把家裏的兩大箱嗎啡拿出來貢獻給士兵,2萬多中國人,都在爲士兵加油。最終三小時到了,日本沒有攻下四行倉庫,全國人民都在爲他們歡呼,中國勝利了!

我異常激動,因爲中國靠自我的努力和堅持,打敗了日本強大的軍隊。中國不亡,人民就不會亡。我以後也要做個軍人,保衛祖國,效力國家!

謹以此文,致敬共和國的勇士們!

篇14:八佰觀後感

很早就期待《八佰》這部電影,如今最終上映了。今日,我和姑姑一齊觀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末期,八十八師的戰士們堅守四行倉庫的真實故事。他們抱着爲國捐軀的決心,在地獄般的環境裏守了四天四夜,最終打退了敵人多次瘋狂進攻。

其中,讓我最震撼的是戰士們升國旗的場景。爲了證明與四行倉庫共存亡的決心,他們決定在四行倉庫的頂層升起國旗。國旗剛升起來,敵人就像發了瘋一樣,派飛機轟炸我們的戰士和國旗。飛機經過的地方,屍橫遍野,很多戰士受了重傷。可是他們依然用最終的力氣把同伴的屍體堆在旗子下頭,不讓國旗倒下。一個年輕的軍人,看起來還是個孩子,他的腸子都被打出來了。可是他沒有害怕,沒有膽怯,仍然舉着槍對着飛機掃射,最終,這位戰士也壯烈犧牲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潸然淚下。在這部電影裏,我看到了中國軍人的精神,那種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鼓舞着我必須要好好學習,長大爲祖國做貢獻。

篇15:八佰觀後感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它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期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八佰》中的人物並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衆、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於放棄抵抗沉迷於眼前的完美幻景,他們的“白”在於願意爲八佰壯士捐物資,在於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我不能死,我娘還等着我回家呢。”這是劇中的一個人物端午說過的一句話。由此可見,他們所令人憤怒的“黑”其實是由每個人對團圓盡孝這一期望的“白”所產生的。每個人都有恐懼,每個人的無畏都需要被喚醒。

影片中的蘇州河(吳淞江進入上海市區後被上海人稱爲蘇州河)隔開了租界和四行倉庫,隔開了浮於表面的繁華與令人戰慄的荒蕪。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說過:“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河的這岸是“滿目蕭然”,河的那岸卻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反差的確讓人心酸與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與麻木,“地獄”充滿了不屈與堅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獄,而“地獄”承載的卻是我們這一民族的脊樑。

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我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衆。“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臺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座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期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衆們看到奔馳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期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而影片最終在廢墟中踏出的帶着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着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期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樑。

那匹白駒,它是期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齊,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篇16:八佰觀後感

回顧整個影片我心境沉重,國民革命軍爲守住上海最終一個陣地-四方倉庫,與相差數十倍的日語血拼,場面讓我想起了《集結號》又或是《拯救大兵湯姆》

震撼眼球的幾乎在每一幀的大場景

值得一品的是:大河兩岸,一邊是燈火輝煌歌舞昇平的和法租界,另一邊是黑壓壓炮火四起的四方倉庫大樓陣地

用裏面的一句話:

如果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

兩性的極端比較一目瞭然

河岸的和法租界,外國的戰爭觀摩團,戲子,賭場富人,難民幾乎都不看好這個陣地的存亡

沒錯他們安於現狀,盲目樂觀。

陣地對他們來說只可是是飯後談資,甚至相信日本打完就會撤退,只要當兵別把日本人引進租界就行。

而四方陣地上,他們是農民,是十幾歲的孩子,是老兵油子,他們也怕死,也想當逃兵

但當入侵者來襲,他們只能以血肉之軀來化解敵人的進攻。

因爲你永遠不明白下一秒誰會倒下!

說到這撤個題外話:我在做Up主之前在搜過一個話題“直播娛樂行業還能有幾年光景”

心裏比較真的五味雜陳

病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我們此刻的一切都是革命先烈拿生命換來的,

想想那些如今百旬老兵居然還有人去調侃,欺辱,他們保衛祖國的時候你在幹嘛!

他們都有家庭,是戰爭逼他們變成“孤兒”

他們不會殺人,是戰爭逼他們變成“殺人犯”

他們不是英雄,是戰爭逼他們變成“英雄”

影片在展現戰爭殘酷的同時諷刺了那些應對國難還在“享受”的人,他們告訴我們國家有難,人人當自強。我們不是病態,我們不是腐朽,我們不是被動挨打,我是未來的雄獅!我們需要的不是安慰的“毒雞湯”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生生不息,前赴後繼,團結一致的鬥爭意志。

正如《亮劍》所說:

逢敵必亮劍

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現如今斷臂殘垣的四方倉庫屹立在繁華的上海……

結語:戰爭是殘酷的,如今中美關係並不樂觀,加之疫情影響,難說會不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真的很重要!請務必珍惜!

篇17:八佰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近期上影,一週時間票房幾近20億,勢頭仍然猛烈,作爲“後疫情時代”的第一部商業電影大片,無疑是成功的,並且有衝頂之勢,也許能夠與當年的《戰狼2》並駕齊驅,伯仲之間。

軍事題材,愛國情懷,在中國是最不缺乏資源與市場的,中國歷史久遠,經歷坎坷,戰爭一向都攪動人們熱血的魔法棒。壯懷激烈之士愫裹家國情懷,不能在戰場拋頭顱灑熱血,也要在“銀幕前”過一把英雄的癮,而《八佰》恰好讓這個時代的“英雄”與那個時代的壯士相遇,於是,花點小錢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體驗一番熱血奔涌,過一把家國情懷的“癮”。

電影的資料與場面無疑震撼人心,“河界”兩岸,一邊烈士喋血,“瓜慫”奮勇,一邊歌舞昇平,紙醉金迷之中良知觸動,由漠不關心到揪心隱痛進而化爲果敢行動,管它三教九流,不分三六九等。“捐軀赴國難,視死復如歸”之慷慨悲歌最終奏響時代最強音,這是一部“喚醒”之作!那裏沒有“娘炮”,有的是鐵血男兒與巾幗英雄!

篇18:八佰觀後感

今日去看了電影“八佰”,期間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十分感激電影這樣的媒介,跨越時間,跨越現實和想象,把資料記錄和展現出來,供人們觀看欣賞。

看完我最終理解了些國旗和國歌的意義了,太沉了,因爲背後是無數先人們的鮮血和尊嚴。教科書上有寫,教師也有講,但直到我自我看到這部電影了,我才切身領悟到了。同時也領悟到國中做操升旗時教導主任爲何大罵來回走動的學生,還有戰士們對國旗的那一份感情。數不清的先人們前赴後繼所捍衛的他,在何時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這部電影讓我覺得他很客觀,片中應對日軍的侵佔和槍林彈雨,有頑強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潰的、更有在租界處唱戲的、賣藝的、拍照的、做買賣的、翻譯的,等等等。看時雖可讓人覺得恨其不爭,但確實也是世間百態的真實寫照。難道此刻不是這樣嗎?未來又怎會不是呢。

看的時候最大的衝動就是我也要做點什麼,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賺錢花錢,而是想做點能夠讓周邊人們變好的,中國變好的,全世界變好的一些事情來做做。

篇19:八佰觀後感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網上都說這部電影十分好看,所以我們就前往了電影院去觀看。

故事原型爲1937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爲淞滬會戰最終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終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爲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便是幾位戰士揹着炸藥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時候,想一想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是有父母妻兒的人,所以他們都在那個時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還有更多讓我感動的片段,他們400多名戰士都十分的勇敢,爲了不讓四行倉庫變成他們的墳墓,他們只能在那裏抵抗,最終他們贏得的勝利。

而這部電影充分的發揮了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

篇20:八佰觀後感

哲人曾說:一個民族愈加經歷苦難,愈會變得頑強!

猶記得年少時,歷史課本上曾有過這樣一段描述:1937年,蘇滬會戰最終一役,國民革命軍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抵抗數萬強敵四天四夜,殲敵數百,擊退日軍數次進攻,聲震海內外。

彼時的我,連同一衆懵懂的同學,都深深的被這一段簡短的話語所震撼。

我華夏兒郎自果然英勇,列強只能匍匐而行,終步於我方陣地之前。

轉眼三十餘載,再看八佰壯士之事蹟,除了無以復加的震撼,更有一份刻骨銘心的悲痛,以及一份無以倫比的沉重。

一座殘破的倉庫,被一羣軍人鑄就成不倒的長城,一條染血的蘇州河,見證了生命在最終時刻的怒吼與不甘。

硝煙瀰漫,血肉橫飛!故來征戰幾人回,尚可馬革裹屍還!

明知必死,雖死無悔!我以我血鑄長城,生爲人傑死鬼雄!

殘酷的畫面,我熱血沸騰,咬緊了牙關卻依然淚流滿面。

這是滲入血液的震撼,亦是痛入骨髓的悲痛,但更是壓在了靈魂上的沉重。

先有918,再有盧溝橋,而那些英勇犧牲的將士,更不知數十天後,便是震驚中外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再向前,鴉片戰爭、甲午海戰……

生靈塗炭、國破家亡!這是百年浩劫,這是亡國滅種!

我不禁想問,這一場浩劫,爲何要降臨我泱泱華夏?這一羣虎狼,爲何偏要分食我炎黃子孫之血肉?

偉人曾說:落後就要捱打!

以往創造了強漢盛唐的我們,以往萬國來朝屹立世界中央的我們,只是一次沉睡,便被污爲“東亞病夫”,便成了列強分食的蛋糕。

這一場浩劫,用億萬同胞的鮮血將我們從沉睡中潑醒,這一場苦難,似燒紅的烙鐵烙印在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靈魂之上。

然而,就在當下,國家富強、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有人覺得,劫難已在昨日,國恥恍如隔世,該到了放鬆的時候,該到了享樂的時候。

我想說,劫難雖過,國恥猶在,列強亡我之心不死,民族振興之路猶長。

在這民族振興的關鍵時刻,忘記苦難,忘記國恥,忘記初心,貪圖享樂,只會再一次被列強超越,再一次萬劫不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華夏山河埋英骨,烈日青天照我心!

那些逝去的先輩,那些遠去的英烈,他們在最終時刻的吶喊,要讓列強滾出去,要讓誰都不能小看中國人,要讓家中的親人再不收到欺辱,歸結起來,便是要讓中華民族振興富強,要讓中華人民新福安康。

而我們,唯有銘記那一份沉重的苦難,深知當今的幸福乃是先輩英烈的鮮血造就,唯有不忘傳承至今的初心,牢記人民幸福民族振興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使命,才能無愧先烈,無愧後人。

看着屏幕最終那一個個英烈的簡介,回想着他們在炮火中的英勇與悲壯,我的心中雖沉重,身體卻更加充滿力量,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

中華民族,歷經風雨,在風雨中洗禮!華夏兒女,飽受苦難,在苦難中成長!

只要銘記苦難,不忘初心!

終能人民幸福,民族振興!

篇21:八佰觀後感

今日上完了週末補習班,媽媽答應我的要求,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之前的氛圍讓我震撼,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現場氣氛安靜,雖然還沒有開始,甚至屏幕還沒有亮,大家都十分期待,因爲中國軍人值得被期待。隨着安靜的氛圍,電影開始了,片頭的故事就十分激烈,被衝散的隊伍好不容易能夠休息休息,可是卻看到了日本人對中國軍人處刑,刑法惡劣,不忍直視,被發現後也沒能逃躲毒掌。

僅有的400軍人在四號倉庫,意味着中國軍人要應對四萬日本軍人,他們爲什麼要選擇留在倉庫,就是爲了身後的平民,爲了他們中國軍人沒有退縮,勇敢抵抗。四意味着死,中國軍人也有家,有妻有兒,可是他們肩負重任,在他們眼裏僅有國家,把生命於不顧,把身體當作一張紙,一個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原本的農民也逐漸大膽,拿起槍對準敵人,拉起阪口。誰都會期盼天堂,就如此刻的我們,沒有中國軍人的守護,我們能夠在中國生活的舒舒坦坦嗎?不可能的。軍人也不想死,可是他們死了,死的人就會更多。中國軍人在那麼小的倉庫裏應對敵人的百萬大軍,日本人用車,用芥子毒氣,用戰鬥機……可是中國軍人僅有一把槍,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可是卻能夠守住好多天。電影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紀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並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話讓我觸動:老子不怕——一個正直上學堂的孩子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他原本能夠在家裏好好學習,可是天有不測風,日本的侵略導致他們無論可退,只好爲了國家做點什麼。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爲軍,爲父報仇,爲國盡忠,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此刻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經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當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更要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先烈,讓先烈們明白,中國不但保住了,並且更強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我們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篇22:八佰觀後感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衆所周知,《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影片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期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僅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他們僅有400人卻對外聲稱800人,這正是《八佰》片名的由來。從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對於爲淞滬會戰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剋制,它甚至沒有采用史學界慣用的“八百壯士”一詞。“五人爲伍,百人爲卒”,導演管虎用一個“佰”字,剋制地體現了中國人都懂的中國軍人內涵。

影片一開始從逃兵的視角進入,這是一個不一樣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爲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也有進取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爲熱血寫就的“八佰”。

影片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上海淪陷,攻破四行倉庫。於是,英國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賭,因爲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所以他們有權理解。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爭。童子軍們正在進取的讓人們捐贈食物、錢財、水和藥品送到四行倉庫內。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東西寄回家鄉,這是一場殘忍的戰爭。日本人要用飛機重炮等重型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可是會避開租界。爲什麼要避開租界,因爲租界里居住有其他國家的居民,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中國,別的國家只會看熱鬧,所以僅有國家變得強大,人民纔不會被欺凌。

片中的人物並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衆、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於放棄抵抗沉迷於眼前的完美幻景,他們的“白”在於願意爲八佰壯士捐物資,在於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戰爭打響了,士兵們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國旗。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我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衆。“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臺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長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期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衆們看到奔馳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期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影片最終在廢墟中踏出的帶着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着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期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樑。

那匹白駒,它是期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齊,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篇23:八佰觀後感

電影開場就佈局了兩個場景,充滿和平和喧囂的蘇州河對岸以及構成強烈鮮明的宛如廢墟,荒無人煙的四行倉庫。很明顯,河的一端是充滿期望和繁華的“天堂”,而另一端則是遍佈殘缺樓房,荒涼的“地獄”。

我想,影片中貫穿全程的一個線索,就是白馬。白馬的出現,是四行倉庫人們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們心中的期望。白馬的白,新,亮和四行倉庫的黑,破,舊產生了鮮明的比較,象徵着在四行倉庫這種黑暗,破舊,充滿絕望的逆境中有了一絲照入的期望。這也象徵着人們內心開始從對死亡的畏懼轉換成不懼艱險,奮勇向前的決心。而最終,純亮雪白的白馬,身上染上了鮮血,在路上奔馳,這難道不是人們用獻血染成的期望嗎?期望從頭到尾都沒有消失過,反而因爲人們的英勇奮戰,不懼艱險更加熠熠發光,重燃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

影片從開始到結束,展現了我軍幾百個人防守四行倉庫四天的經過,見證了士兵們從剛進來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蛻變。或許每個人心裏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可是當家國破碎展此刻人們眼前的時候,所有害怕都煙消雲散,剩下的僅有滿腔熱血。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團附謝晉元在應對堅持防守兩天和升起國旗應對日軍更加猛烈的進攻時,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顯然,在謝晉元眼中民族榮譽感和喚起民族危亡意識比單純的防禦更有效。而之後用鮮血護住不倒的國旗,也正向河對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言。

而影片最終,接到了撤退命令後,在日軍的猛烈射擊下,四行倉庫的士兵撤離到對岸的途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岸人民密切注視着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紛紛獻出自我的努力,這一過程也是喚醒民族同胞同仇敵愾,團結對外的高潮。儘管看似並不成功的撤退,卻帶來了最成功的結局。士兵們所展現的精神給中華民族的病打了一劑良藥,只要有活着的士兵衝出重圍,就能喚起部分中華民族的精神意識,而在人民羣衆的推動下,這種意識勢必是大勢所趨,也勢必會帶來最終的勝利!

篇24:八佰觀後感

今日,媽媽帶着我來到了電影院,看了電影《八佰》。

這是一部抗日片,根據保護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電影剛開始的時候介紹了上海四行倉庫,由420位官兵來守護。

剛開始日本兵來攻打的時候,中國士兵用伏擊戰把日本兵給打了回去,把屍體扔到樓房外的水裏。爲了鍛鍊新兵,長官讓幾個新兵近距離將日本的俘虜給擊斃,新兵們嚇得都不敢拿槍,戰爭的殘酷,鮮血使他們心裏崩潰,可是沒有辦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國先進得多,開着防彈車和一個大型機器拆掉三個窗戶,企圖強攻,然後呢,中國士兵無奈之下,揹着炸藥包,然後從樓上跳下去,每跳一個人,都會高喊着:“我叫×××”,隨之與裝甲車同歸於盡。看到這個場面,觀衆們無不流淚,我們的戰士,就是這樣,用自我的身體和生命,對抗日軍的先進武器,把日本軍打得魂飛魄散。記住吧,每一位英靈的名字,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他們,那一個個名字寫進了歷史,刻在我們心上。

爲了死守上海最終一塊陣地,僅有420人的第一營,號稱“800”人,雖然失敗了,但還是完成了任務,到達了預期吸引日軍注意,掩護主力撤退的`效果。

升旗那個場面,同樣讓我們淚流滿面,同時熱血沸騰,在明明白升旗會引起日本人瘋狂的報復和更激烈的攻擊,爲了喚醒每一箇中國人,他們用血肉之軀,把旗子高高升起。一邊流血奮戰,一邊卻歌舞昇平,當時的民衆,還沒有意識到戰爭的危險和民族的危機。

耳邊至今還響起團長謝晉元說的話:“雖然我這場戰鬥註定是失敗的,可是我要用自我的鮮血喚醒全國四萬萬同胞的覺醒。”

英國租界同意說讓中國士兵從租界撤離,本來是中國自我的土地,卻變成英租界,冒着槍林彈雨過了橋,卻被迫被解除了武裝,這是多麼恥辱!之後,撤離了的士兵們大多結局悲慘。

在電影裏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還是個小孩,他很害怕戰爭,可是隨着他在老兵的帶領下,越來越不害怕了,奮勇殺敵,在戰爭中成長,在血的洗禮下勇敢。

看完這個電影后,我明白了,我們的今日來之不易,無數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日的中國,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當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輩,讓中國強大,傲立於世界。

篇25: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根據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淞滬會戰的最終一役---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這一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八佰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故事。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蘇州河北岸,隔岸相望的是繁華的租界。1937年8月,淞滬戰役爆發,中日雙方几十萬大軍拼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終抵抗的部隊,他們是國民黨政府軍第八十八師二五四團第一營的全體官兵。掩護大部隊撤退後,爲保住閘北的最終一塊陣地,他們奉命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用自我的血肉之軀拼死抵抗侵略者的炮火,擊退敵人多次進攻,威震敵膽,譽滿中外,被譽爲"八佰壯士"。壯士們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他們無畏犧牲、浴血奮戰、寧死不屈的民族氣概振奮國人、震驚世界,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以己之力保家衛國,譜寫了一曲悲壯昂揚的愛國主義讚歌。

影片中最感人的一幕是,當日軍企圖炸燬倉庫牆壁、即將強行攻入的時刻,機槍連的戰士排着隊、身上綁滿炸藥,一個個喊着自我的名字、喊着“娘,孩兒不能盡孝了!”跳下去與敵人同歸於盡,以肉身捐軀衛國,阻止了敵軍的進攻。那些鮮活的生命、爹孃的孩子,轉瞬間就沒有了……十分悲壯、震撼!對岸觀戰的何香凝等愛國人士和百姓們無不動容、掩面而泣。

《八佰》全篇的戰場羣像是以一羣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一樣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着當時各種類型和羣體不一樣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爲天堂和地獄分界的諷刺,呈現出戰爭年代大多數民衆由麻木轉變爲全民抗日的內心變化。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羣體,記住的是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整部影片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地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故事流暢、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彷彿觀衆就在經歷着這場殊死搏鬥。“隔岸相顧,盼願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影片中有兩處鮮明的比較。一是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炮火紛飛、殘垣斷壁,一邊是燈火通明、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河的北岸,戰士們在殊死與敵軍搏鬥,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堅持戰鬥;河之南岸,租界裏的人們無不爲戰士們捏着許多汗,捐贈食物火線支援,打退敵人時民心大振、暫時失利時黯然神傷。有富家子弟冒着子彈衝過橋對面送東西,倒在血泊中;有知識分子憤慨不已,拿出私藏槍支,向日軍開槍。應對着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大家都拼了。

二是影片結尾出現今日上海的嶄新面貌,與昔日破敗蕭條的戰場構成鮮明對照,是在告訴人們,歷史不能忘記,沒有八佰壯士、以及無數爲國捐軀、奮戰殺敵的勇士們,就沒有今日完美繁榮的生活。和平年代,我們需要被喚醒這種民族精神,以拳拳之心熱愛我們的祖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而努力奮鬥。

篇26:八佰觀後感

如果說《1917》是偏向於個人英雄主義,憑藉着一個人的英勇排除萬難、堅持到底,傳達了正確的消息。那麼《八佰》是真正意義上的團體力量、民族力量,這種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觸動人心。

抗戰中的上海,已經幾乎淪陷,被困在四行倉庫中的四佰多名中國士兵是這個城市最終的防線,如果他們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淪陷了。

隔着一座橋對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昇平,是完美的天堂。同時也有很多心懷國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們心中有着無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對中國士兵的期許。

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終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經過工事摧毀牆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啓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之後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我的姓名,然後就爲國獻身了。

不禁讓人發出感嘆,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爲了向其他國家證明中國的立場,冒着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杆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爲旗杆下的水泥樁。

戰鬥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終爲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佰名士兵決定衝過橋的對面,衝到安全區。明明白會被機槍掃射,可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分期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我的槍,不願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後代也會貢獻自我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爲身體裏流着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爲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和平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吾輩不應忘記這血的教訓,當以自強不息去敬慰先驅。這種近似殘暴,令人髮指的場面期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幀幀生離死別帶來的僅有痛心與沉重。

記錄不去忘記,是我們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驅們當初最真摯的期望。

篇27:八佰觀後感

一河兩岸,一邊是租界,一邊是戰場,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天堂的人想去地獄,地獄的人想去天堂。人們在應對戰爭時產生的恐懼與不安,以及到最終,一隻隻手伸過鐵門迎接槍林彈雨的戰士的團結一心。

這部電影不僅僅爲我們帶來視覺上震撼,更讓我們受到心靈的洗禮,是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心酸無奈,還是“一個個士兵排着隊,在身上綁滿炸彈,縱身跳下用血肉之軀和敵寇同歸於盡的震驚動容,讓我們看到在那個年代戰爭的殘酷無情、軍人的拼死力爭、寧死不屈。

和平時代的我們無法體會到戰爭時代的殘酷。在那樣的艱難歲月裏,我們的前輩選擇了戰鬥到底,小人物大英雄,在那個一無所有的時代仍爲國奮戰爲國獻身的烈士,每一個人都選擇用自我的方式爲國家出一份力,纔有了我們此刻的安居樂業。銘記歷史,致敬先烈!

篇28:八佰觀後感

管虎導演的《八佰》上映後,我一向密切關注着,近日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觀影活動,也算圓了觀看《八佰》的心願。

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四百二十餘人,孤軍堅守最終的防線,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五人爲伍,百人爲卒”,於是影名《八佰》。

伴隨着燈光的關掉,電影開始:一支保安團穿梭在雜草叢生的荒原,幾個人嘴裏唸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掃戰場,秋收前回家收莊稼”。懷着疑惑的想法隨着鏡頭一拉,不遠處便是黑煙滾滾、斷壁殘桓、滿目蒼夷的上海城,心裏一窒,他們此去必凶多吉少。鏡頭一轉,保安團被日軍發現,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

隨着鏡頭一暗,一條蘇州小河分隔了四行倉庫與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構成強烈比較,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給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戰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無法控制自我的情緒,尤其是日軍組隊扛着鋼板陣衝到最薄弱的西牆下,爆破樓體,我方手榴彈又不起作用,在這最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從電影一開始就沒出現的小主角卻讓我記住了他的名字—陳樹生。

他脖子上掛上兩捆手榴彈,衝向被日軍炸開的牆口,拉開弦又身中數槍,毅然決然的縱身跳了下去。嘭!之後一個又一個戰士捆着手榴彈跳了下去,聽到那聲“娘,孩兒不孝了!”我已經控制不住眼淚,握緊的的拳頭一向沒鬆開過,正所謂“我以我血薦軒轅”。

國難當頭之際,看賭場的小刀哥、臺上的戲子、女童子軍、沒了工作的教師,都成爲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這樣一羣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寧死守護國旗不倒。

這部電影觀看完,我遲遲不能從悲傷中緩解過來。能夠說電影中的許多片段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還有來自民族苦難的同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的捨生取義。

電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馬,在如此混亂的戰爭環境中,通體雪白、長鬃飛揚,它代表的是期望和未來,也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無畏不屈精神的延續。歷史雖然過去了,可是我們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變得更加強大,纔不會讓歷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們,致敬!

篇29:八佰觀後感

對於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來說,電影《八佰》演繹出了另一種我們無法體會的人生,因爲大多數人的態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倉庫時一樣,抗日救國民族大義是別人的事情,他沒有殺過人,也不想殺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實卻證明了,當戰爭真的來臨時,沒有人能夠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將焉附的道理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影片《八佰》講述的是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戰役,又或者說它甚至算不上一場戰役,這只是身爲軍人的他們猶如困獸一般最終的堅守、支撐,堅守着他們身爲軍人的榮耀,支撐這國人對這場戰爭的期望。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核心就是“升旗”的片段,同時也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更有甚者甚至認爲這是導演的一種渲染手段,爲了讓影片到達悲壯的感覺,可是這部影片從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鬥,它從開場就已經註定了是以悲壯而結束的,如果你以“升旗”爲中心點上下串聯來看,升旗前,有的人想逃,河對岸的羣衆在看,所有的人都想要遠離這個悲壯的舞臺,安安靜靜的當個觀衆,升旗之後,逃跑的人不逃了,羣衆開始應援,大家都開始明白,自我必須是這個舞臺上的主角,士兵們雖然還在被動的防守着,可是士氣、心氣卻完全提升到了極致。中華民族的崛起,正是因爲有着一羣這樣不怕犧牲、勇於犧牲的人用自我的血肉之軀鋪就而成的,同樣坐在影院的我們也不是看客,因爲僅有我們把我們心中的旗升起來,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近代的中國是一個苦難的時代,可是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勇氣展現出了我們不畏強暴、敢於橫掃一切來犯之敵的氣勢,我們要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爲了喚起我們每個人內心中對和平的堅守,更是爲了從歷史中汲取我們前進的力量。

篇30:八佰觀後感

“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應當最適用於人們讀小說時對主角的理解。當一些看過的小說被搬到熒屏的時候,覺得這個主角、這個畫面不是我想象的樣貌,會有一絲絲的失望。當我的小夥伴們還沉浸在瑪麗蘇式的劇情中的時候,我猶愛戰爭題材的電影、小說、電視劇。

因爲在苦難的戰爭中更能看出芸芸衆生真正的共情和背信棄義,更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情懷。而電影《八佰》,全程IMAX技術拍攝,每一幀都是美學角度,無論是視覺效果、故事情節所傳遞的情感都超越了我對戰爭故事的想象。導演管虎似乎正在開闢新的國產戰爭片類型。

8月15日午時3點,濮陽聖雅恆豐超級巨幕影院,一場異常的《八佰》點映會正在舉行。我並不明白故事梗概,剛看片頭,感覺自我在“漫威”的畫面中。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爲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部影片,細緻地刻畫了戰役的獨特環境和身處其中的中國軍人的成長以及中國各界的反應和轉變。影片以一匹被束縛着象徵民主和自由的白馬爲線索,深刻的暗喻了戰爭的本質和普通人民對光明的渴望。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倉庫與租借,地獄天堂,構成強烈比較,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這種直觀視覺衝擊太過於震撼,導演管虎獨闢蹊徑地將視角聚焦在戰爭中底層小人物身上。

他們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過着普通的生活。而恰恰是這樣一羣卑微到塵埃裏的普通人,誤打誤撞的來到四行倉庫,他們不完美,貪生、怕死、想逃走……但他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承擔起重任,寧死也要護樓頂的國旗不倒。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在國家大義面前再卑微的人都可能成爲民族英雄。這些英雄就像戰爭廢墟上的星光,匯聚成永不落幕的英雄傳說。

還有更多的感動,來自民族苦難的共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捨生取義。不讓四行倉庫變成400人的墳墓,只要有一個人在,就必須堅守陣地和敵人戰鬥到底的決心。他們大多數沒有名字,但他們真實地活過。想到那裏會覺得我們今日的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這種感動化爲一種力量,珍惜此刻的生活,珍惜身邊的幸福,努力奮發向上。

四行倉庫像是一箇中國抗戰的縮影,四行倉庫中國軍人的精神也是抗日戰爭中所有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喚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矇昧初醒的國人。租界裏的各國觀察員們,以爲這是一場沒有什麼懸念的戰役,唯一的關注點好像是預測多少小時結束戰鬥。然而,“八佰”和”樓頂不倒的旗幟“終讓他們肅然起敬,並作出合乎人道的反應。

《八佰》這部電影或許是近幾年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戰爭片,不光有宏大的場面和激烈震撼的槍炮聲,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電影背後每一個普通的中華兒女在國家岌岌可危時展現出來的人性光輝。而電影裏不倒的旗幟和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白馬,就像穿越時空的燈塔、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們不斷前行。

【小編簡評】

八佰觀後感 (優選3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八佰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敘述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