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援鄂抗疫英雄事蹟觀後感心得作文

關於援鄂抗疫英雄事蹟觀後感心得作文由本站會員“lxy1990”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關於援鄂抗疫英雄事蹟觀後感心得作文

在這場戰疫裏,我們看到了許多援鄂抗疫英雄,他們的事蹟值得大家學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援鄂抗疫英雄事蹟觀後感,我們共同閱讀吧,但願對你有幫助!

援鄂抗疫英雄事蹟觀後感(一)

在重症病房,白衣戰士們仍在日夜堅守。我們來認識吉林省援鄂醫療隊的一位護士長高嵐。

對高嵐來說,這天是個好日子,她要爲25牀的患者撤掉呼吸機。這位77歲的老人已經插管治療17天,終於脫離危險要恢復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給患者插管時異常兇險,但拔管時的危險係數其實一點也不低。由於不能使用鎮靜劑等藥物,患者是保持清醒的,因此拔管時患者更容易咳嗽,大量攜帶着病毒的分泌物就會噴濺出來。

真正的考驗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剛剛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爲喉頭水腫導致無法呼吸,高嵐和牀旁待命的麻醉師、ECMO團隊,隨時要做好搶救和二次插管的準備。

拔管操作一切順利。接下來,護士們就要24小時輪流守候在老人牀旁,爲老人叩背排痰,詳細檢查每一項監護指標。

重症患者大多有基礎疾病,除了氣道的護理,哪個牀的患者需要檢查下肢靜脈血栓,哪個牀新生了皰疹,高嵐都記在心裏,悉心照料。在護士們的眼中,高嵐就是這樣一個兢兢業業又細緻周到的人。

今年50歲的高嵐從事護理工作已經30年,曾經參加過抗擊非典的戰鬥,2008年,又在汶川抗震救災的戰鬥中火線入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又一次衝到了一線,帶領着100人的護理團隊整建制接管了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

過去的一個多月,高嵐所在的醫療隊已經成功從生死線上拉回35位患者。現在,儘管患者們恢復得越來越好,但高嵐緊繃的神經一刻也不敢放鬆。

援鄂抗疫英雄事蹟觀後感(二)

我們來認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山東醫療隊的主治醫生郭海鵬,他出生於醫生世家,一家人五代從醫,他說,用仁心仁術救死扶傷是家訓,更是責任。

正在用不太標準的武漢話跟劉爺爺交流的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郭海鵬,劉爺爺今年86歲,在外院治療近一個月,因爲病情加重被轉到這裏,醫療隊會診後,決定採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可被老人一口拒絕。

對話中,郭海鵬得知,此前老人曾有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經歷,但過程中感到不舒服,對此有了顧慮。但缺氧問題又急需解決,郭海鵬反覆勸說,劉爺爺終於放寬心同意試一試。3秒鐘,醫護人員快速置換鼻導管和加壓面罩。

儘管郭海鵬的武漢話並不標準,但他溫暖的話語還是大大緩解了老人緊張的情緒,劉爺爺很快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氧飽和度也從原來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齊魯醫院兩個病區,收治的是3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年齡的94歲。每天進入病區,問診、體檢、查血氣、心電圖檢查,他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做了十幾年的ICU醫生,他說,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已成爲一種本能。

郭海鵬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就讀於武漢大學,疫情發生後,郭海鵬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醫療隊。而其實他剛剛結束在美國哈佛大學三年的博士後培訓,回國還不到三個月。

援鄂抗疫英雄事蹟觀後感(三)

2月3日10點,山東省立第三醫院第一批進駐發熱門診的四名醫護人員,陸續從發熱門診的員工通道走出。他們剛剛結束14天的輪值,雖然有些疲憊,但看到在外面等候的同事,還是微微露出了笑容。

爲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在全院範圍內抽調骨幹人員,實行“兩醫兩護”制度。1月22日,第一批進駐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在開始輪值。第一梯隊的孟凡魯是第一個進入發熱門診的醫師。

“大年三十是我的第一個班,值了24小時。當時正好是全國的疫情處於嚴重的時候,發熱門診白天的接診數量在20多個,晚上也有十幾個。”孟凡魯告訴記者,因爲要穿防護服工作,穿脫困難,同時爲了節約醫療資源,他們一般只吃主食,不喝水、不喝粥。

“第一天值班,我們是一個醫生、一個護士和一個檢驗科的人員,三個人。我們早上8點進入發熱門診,中午輪換着吃飯,輪到檢驗科大夫的時候都到了下午4點。從下午進去到晚上10點,才吃上第二頓飯,中間隔了得10個小時。”雖然防護服很悶也很熱,但是孟凡魯認爲這就是醫護人員的責任和使命。“從高三畢業前,報志願選擇醫生這個行業就決定了,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我們有義務而且我們相信,這次疫情一定能過去。”孟凡魯的妻子在醫院的心臟彩超室工作,年初四就恢復了正常上班。春節期間,夫妻兩人堅守抗疫一線,一直都是24小時待命的狀態。

當被問到在發熱門診工作,每天都接觸高危羣體,是否也有擔心時。孟凡魯卻說,“我們相信我們的防護能力,相信在科學防護下,我們能保護好自己,也能爲患者服好務。擔心肯定會有。但是我們還是那句話,這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我們肯定會一往無前、勇敢前進。全國已經派出了6000多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他們接觸的全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他們都不恐懼,我們何來恐懼?”

援鄂抗疫英雄事蹟觀後感(四)

2月6日,孝感市中心醫院,5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看着他們手捧鮮花走出醫院,翁中會很開心:所有辛苦都值了!

翁中會是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護士,1月27日凌晨,她隨重慶援鄂醫療隊緊急馳援孝感。與她同行的143位醫護人員,分別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市中醫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11所重慶三級甲等醫院。

孝感,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目前確診病例僅次於武漢,急需支援。

“我們申請到確診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一線去!”重慶援鄂醫療隊主動請戰,進駐危重患者定點救治醫院——孝感市中心醫院、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漢川市人民醫院。

夫妻接力援鄂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療隊長劉煜亮來孝感之前,他的妻子已進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劉煜亮是呼吸內科醫生。1月22日,他向單位主動申請,希望能到湖北一線去支援。“我是呼吸科醫生,應該來。”

擔心醫院不批准,妻子徐瑜安慰他說:“呼吸科醫生不去,誰去?”

徐瑜也是一名醫務人員,在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工作。可能是一種默契,徐瑜後來也向單位提出了到湖北支援的申請。

讓劉煜亮沒想到的是,妻子徐瑜先接到通知。除夕夜,徐瑜隨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出發,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

1月26日,徐瑜開始接診患者時,遠在重慶的劉煜亮也接到通知。不過,他要去的地方是孝感。他第一時間查了孝感的位置,發現與武漢很近。後來得知,孝感也是武漢返鄉人數最多的地區之一。

出行前,劉煜亮把7歲的兒子交給父母,又將父親的電話發給幾個關係最好的朋友,拜託他們幫忙照顧父母和孩子。

1月27日凌晨,重慶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轉乘大巴趕往孝感。下飛機不久,劉煜亮便接到妻子電話。幾句簡單問候之後,兩個人就開始討論疫情。徐瑜把幾天來一線的醫療心得告訴丈夫,提醒他注意事項。

走上戰場前,劉煜亮和妻子約定:“每天報一個平安。”

援鄂抗疫英雄事蹟觀後感(五)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向他們和奮鬥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廣大青年致以誠摯的問候,並提出殷切希望。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滿懷深情,充分肯定廣大青年的擔當奉獻,對他們寄予殷切期望和重託,必將激勵廣大青年彰顯青春力量、有效履行使命。行動是最好的明證,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堪當大任!

挺身而出,衝鋒在前,讓青春力量在火線中激揚。在風雨中前行,在磨礪中成長,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生動寫照。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省各市和軍隊廣大青年醫務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踊躍“請戰”,他們挺身而出,衝鋒在前,讓青春力量在火線中激揚。在抗擊疫情一線的4.2萬多名馳援湖北醫護人員中,其中“90後”有1.2萬多名,且相當一部分是“95後”甚至“00後”。同樣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奮鬥者中,許許多多的黨員幹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各類志願者亦是“90後”,他們成爲戰疫中披堅執銳、英勇奮戰的生力軍。關鍵時刻、危難關頭,無數“90後”青年胸懷着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畏艱險繁難,堅守各自崗位、認真履職盡責,爲疫情防控鬥爭作出重要貢獻,他們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不愧爲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

英勇奮戰、不畏艱險,讓青春篇章在行動中書寫。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戰士!”無數的“90後”在疫情防控中的錚錚誓言證明,他們不愧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他們如今已經長大是懂得感恩的。這些“90後”青年表現出的勇敢與堅強、責任與擔當,令人動容,也令人振奮。他們年輕的臉龐朝氣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無前,他們在這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用實際行動寫出了青春篇章。“爲什麼我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植根於中華大地的“90後”甚至“00後”,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侵害時,受命於危難之間,救人於危難之際,不懼風險,不畏艱險,英勇奮戰,爲國家盡匹夫之責,他們向世界展示了當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羣像,展現了當代青年捍衛青春中國之姿態。

捨生忘死,擔當奉獻,讓青春本色在危難中閃光。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面對這場生與死的嚴峻鬥爭中,“90後”青年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與疫魔的較量,看不見硝煙,聽不到槍炮聲,但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有的醫護人員倒在了抗疫一線,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醫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歲。他們中很多人火線入黨,上海瑞金醫院醫生、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插管小分隊”的“90後”小夥繆晟昊就是其中一個。這些“90後”青年所表現出的勇敢與堅強、責任與擔當,讓青春本色在危難中閃光,令人動容,令人振奮。他們是當代青年的縮影,我們從他們身上強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青春須早爲,豈能長少年。”新時代歷史發展的步伐將見證,以抗疫一線“90後”爲代表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必將成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於援鄂抗疫英雄事蹟觀後感心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