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習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事蹟心得體會

共和國的脊樑——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

學習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事蹟心得體會

各位領導、各位黨員同志大家好,今年是中國共產黨100週年華誕,在這100年的時間裏,涌現出無數個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正是因爲有他們,我們黨纔會不斷走向繁榮昌盛,中華民族才能實現偉大復興。今天我要講的故事是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

“我願以身許國”,這是在祖國需要的時候王淦昌擲地有聲的一句回答,他也是用一生踐行這句承諾。

王淦昌出生於江蘇常熟,中共黨員,生前曾任中國原子能研究院院長,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他爲了中國核科學的發展,隱姓埋名17年,也曾三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官費留學,來到德國,他的導師是當時著名的一位物理學家邁特納女士。在柏林學習期間,王淦昌曾提出了關於可能發現中子的實驗設想,可這個設想當時並不被他的導師認同,並且還拒絕了關於他想要實驗的想法,王淦昌只好無奈放棄。

但就在王淦昌提出這個想法的一年後,英國的科學家查德威克就按照王淦昌曾經的思路進行了實驗,最後居然真的發現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也因此一舉拿下那一屆的諾貝爾獎。王淦昌的導師得知消息後,震驚萬分,專程去找王淦昌向他道歉,這是王淦昌第一次與諾貝爾獎錯過。

1933年,王淦昌從柏林順利畢業,當時的他因爲才華和一些絕妙的發現被衆多的科學家所看好,他們真誠的邀請王淦昌留下並開出了各種優厚的待遇和條件。可是王淦昌一直記得,他最初留學的目的就是爲了祖國的崛起,因此他毅然踏上了回國的行程。歸國之後,王淦昌先後在浙江大學和山東大學的物理系任教。1941年他在論文《關於探測中微子的一個建議》中提出來關於發現中微子的創造性的試驗方法。1942年美國的《物理評論》發表了王淦昌的這篇論文,後來1956年的一個美國科學家憑藉這個確定發現了中微子並且獲得諾貝爾獎,此後,先後還有5個人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獎。而王淦昌當時因爲國內戰亂,大學西遷,沒有科研條件再次放棄了研究,以至於第二次跟諾貝爾獎無緣。

在中科院工作時期,王淦昌率隊前往蘇聯工作期間,和他的團隊發現了反西格馬負超子,這個發現被認爲在微觀世界的體系上消滅了一個空白點,這一發現直接讓世界爲之轟動。就在大家猜測王淦昌是否會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王淦昌突然“失蹤”了,並且一失蹤,就是17年。因爲當時國家開始了核武器的研究,當接到任務時,王淦昌沒有任何猶豫,雖然這意味着他以後姓名和行蹤都需要隱藏,此生再無緣諾貝爾獎。他依然非常堅決的接下了這個艱難的任務,“我願以身許國!”這是他唯一的回答!這是王淦昌第三次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因爲工作的特殊性,王淦昌隱姓埋名長達17年。有一次除夕夜,曾是王淦昌學生的鄧稼先和老師相遇,他情不自禁的說:'叫了王京同志幾十年,今天就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王淦昌聽後,忍不住和鄧稼先抱頭痛哭。

在王淦昌的帶領下,研究工作一直處於平穩而快速的進展之中。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順利爆炸,之後王淦昌又一鼓作氣,只用了短短不到3年的時間,第一顆氫彈也爆炸成功,'中國速度'再次震驚了世界。從原子彈到氫彈爆發成功美國用了七年零四個月,英國月了四年零七個月,法國用了八年,前蘇聯用了四年,而我國僅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

1978年,71歲的王淦昌回到北京工作。八十年代初,美國和蘇聯等國家都先後制定了高技術發展計劃,但我國在這方面處於落後,於是王淦昌和王大珩等人向中央提出建議,在他們的推動下,我國的'863計劃'正式誕生。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王淦昌以國家利益至上,堅持真理、不斷求索,謙遜嚴謹、不計得失的特殊品格和美德,爲我們留下了一代師表的光輝形象,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員專注事業、超越過去,爲我國核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