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志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志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志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1

袁隆平院士作爲科學家,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傑出的科技人才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爲我們樹立了學習的典範。一是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爲人梯的協作精神。

袁隆平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爲一個學習楷模被潤色的更是一個完人。而我作爲一個普通人,可以學習他什麼呢?泛泛的說學習袁隆平似乎各個方面都都可以學習,那把目標就設定成一個完人,對自己沒有什麼現實意義。我認爲能夠袁隆平身上突出的精神實質就是他的事業心。他做出的貢獻之大可以造福全人類,而這一切的貢獻都建立在他的事業心的基礎上。至於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他個人如何愛國,愛社會,這是促成他有事業心的基礎。我們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不可能對國家對社會懷有同樣的情懷。但是這種背景並不能影響我也有一個同樣的事業心。每個人從事着不同的工作,並不是每個人的工作都有那樣的造福全人類的意義,但是每個人的工作對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這個人的事業。這個事業的初級階段是爲了安身立命、養家餬口,而溫飽問題解決了以後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爲一個共產黨員投入到了共產主義事業中,是否應該有一些社會理想呢?我想這是作爲我,一個普通人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我們每天可能只是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雜交水稻這樣宏偉的命題,但是我們做得一點點小事,如果能夠當成事業來做,對個人,對社會都會有很大的成就,每個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業。我現在從事環保行業的工作,可以說是大事業中的一個小角色。也許我沒有機會去做袁隆平那樣重大的項目,獲得舉世矚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機會完成眼前的小項目,小成果。而這今天的小,對於我來說,就是我的事業的全部,誰能說不是以後做大的基礎呢?所以學習袁隆平精神,我覺得,從現實意義出發,應該落實到自己從小事做起。

作爲一名工程技術人員,應從袁隆平的成功道路上得到點啓示,從基礎的工作中尋找自己事業的起點,從點滴的努力中搭建自己事業的高塔。

志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2

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國小教師王紅旭同志,奮不顧身救出兩名落水兒童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引起師生羣衆和社會各界強烈反響。王紅旭同志是生動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先鋒模範,是教育系統學黨史、幹實事涌現出的青年教師傑出代表。爲進一步深入宣傳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請各單位深入學習宣傳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

2021年6月1日18時左右,2名兒童在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沙灘邊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時刻,王紅旭百米衝刺跳江救人,傾盡全力將孩子往岸上推,在數十名羣衆聯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卻因體力不支,不幸被江水沖走,英勇犧牲,年僅35歲。

王紅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熱愛教育事業、從事教師職業的優良家風,把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化作敬業奉獻、立德樹人的至誠行動,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身爲一名青年教師,他從教 12 年來,勤奮耕耘在體育教學一線,鑽研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育人成效突出;身爲班主任,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心關愛學生,及時爲學生排憂解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身爲學校田徑隊教練,他訓練有方,所帶團隊參加市級、區級各類比賽滿載榮譽;身爲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他心懷大愛,在兩名兒童落水的危難時刻,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將生的希望留給孩童,自己被捲入江中,生命永久定格在 35 歲。王紅旭同志一腔赤誠愛黨愛教、以生命託舉生命、以大我彰顯大愛的事蹟感人至深。

他心懷大愛,捨己救人,在危難時刻捨身勇救兒童,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名人民教師的價值追求和責任擔當,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塑造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王紅旭同志是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先鋒模範,是教育系統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青年教師中學黨史、幹實事涌現出的傑出代表。爲大力表彰和學習宣傳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教育部決定追授王紅旭同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我校廣大教師要以王紅旭同志爲榜樣,學習他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學習他潛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誠情懷,學習他以德施教、爲人師表的品格風範,學習他心懷大愛、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更加奮進的精神狀態,爭做爲學爲人的“大先生”、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志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3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爲“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爲“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爲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爲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爲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爲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爲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不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爲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爲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羣衆,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爲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羣衆路線,就必須情繫羣衆、一心爲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爲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爲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裏—更需要我們!

志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4

所有最普通的中國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而在許多人的心裏,他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國的脊樑人物中,袁隆平是極具標誌性的存在,是中國數十億人深情愛戴的“國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

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勞在雜交水稻科學研究一線,只爲14億中國人有飯吃。在普通中國人的認識中,“袁隆平”三個字是一個充滿意義和情感的象徵,象徵着一個國家的人民從飢餓走向溫飽,從貧窮走向富強,從趕上時代走向引領時代。從“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到今天“天問一號”跨越行星際,共和國的科學家們向真理之路不斷探尋,靠着自力更生、頑強執着和大膽設想、認真求證,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纔會更遠。”這是袁隆平的話。袁老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一生都在追夢,在大地上追夢。袁老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測,還有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人類福祉的使命追求。雜交稻研究是具有開創性的,是對真理的渴望和嚮往,是對中國人民的負責。袁老用雙腳丈量寫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實驗室”就是國民經濟主戰場,他的科研目標很純粹,就是解決吃飯問題。

袁老是共和國最不平凡的農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曾經歷過舊中國貧窮落後年代的人,內心烈的願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變中國的種子。這位老人也是最偉大的農民,他留給青年人的話是: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並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他躬身力行,在農田裏做實驗,90歲高齡的時候還在堅持做科研,實現“高產更高產”。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是他心頭的重中之重,他要解決的不只是當代人的吃飯問題,他想永遠解決中國人的飯碗問題。

今天的中國,一項項代表着人類科技前沿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我們深知,沒有科技自立自強,在國際競爭中腰桿子就不硬,正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讓中國人民的腰桿子挺起來。今天一位科學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還在,還在深深濡染着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們必將其代代傳承。

志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5

12月11日,都勻市總工會組織召開幹部職工會議集中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會議由黨組書記、副主席劉照信主持。

會上,全體幹部職工深入學習了州委州委組織部《關於開展向龍增剛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黔南組通〔2019〕92號)文件精神,認真回顧了龍增剛同志的生平事蹟,並圍繞向龍增剛同志學什麼、怎麼做的主題展開了討論。

會上劉照信書記提出幾點要求:全會黨員幹部職工一是要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作爲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重視,自覺參與各種集中學習和專題討論活動,紮實學習深刻領會龍增剛同志信念堅定、爲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精神本質,做到學深學透;二是要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與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踐行“三嚴三實”結合起來,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用龍增剛同志精神作爲一項長期活動貫徹日常學習生活始終,在我會形成學典型、揚正氣、作貢獻、當表率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把此次學習活動與工作實際聯繫起來,將學習成果轉化爲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不斷增強工作能力和服務能力,紮實推進機構編制管理和全面小康創建各項工作。

通過學習,全體黨員幹部職工深深被龍增剛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所感動,紛紛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暢談了學習感受,表示要以龍增剛同志爲榜樣,深入學習他堅守信念、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學習他一心爲民、恪盡職守的擔當精神,學習他忠於事業、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懷,學習他清正廉潔、永葆本色的整治品質,並把學習成果轉化爲服務羣衆、推進工作的自覺行動;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以龍增剛同志爲鏡子,對照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提升黨性修養、深化黨性鍛鍊,紮紮實實、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做龍增剛同志式的好黨員、好乾部。

龍增剛同志光明磊落,一塵不染。一位在偏遠山區工作的幹部,想進城,藉口向龍增剛彙報工作,到他家拜訪,提着禮物,希望照顧。禮物請你提回去!龍增剛嚴詞拒絕, 只要你確實優秀,現在進縣城可以參加遴選,機會是很多的! 這位幹部不甘心,走時將禮物留下,結果,他硬是讓妻子當場給他還了回去。

權爲民用,甘守貧寒。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屈芳說:龍增剛同志在鄉鎮工作了20多年,不管在哪個崗位,總是能把所有工作都做得很好,從來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困難和要求。

患腎病半年來,他始終堅持一邊治療一邊上班,從未在同事面前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說過一聲痛。7月26日,他高燒至40度,醫生堅持叫他住院治療,他卻仍然放不下工作,上午輸液,下午上班,同事們都叫他休息,他只說沒事,沒事。直到7月29日下午在列席縣委常委會時,實在扛不住了,他才正式住進縣中醫院,還堅持一邊輸液一邊處理工作。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龍增剛同志先後轉院到都勻、貴陽,也沒能控制住病情,8月13日,因呼吸衰竭、腎衰竭,再也沒有回來。

他走了,生命定格在了47歲。一位邊遠鄉下的村民放下手中的農活主動趕來超度亡靈;一位小區業主主動擔當辦理喪事的總管;數位白髮蒼蒼的鄉下老人趕來日夜守靈,寸步不離……,一位中坪鎮卸任多年的老支書揮毫爲龍增剛送別:革命一生爲國爲民鞠躬盡瘁,從政廉潔於公於私光明磊落。

他走了,帶着未兌現的承諾。他曾跟家人說,有時間的話帶他們去上海看打工的妹妹,順便帶他們看上海的東方明珠塔……,可終究,他爲事業傾盡所有,卻還沒來得及帶家人看到許久未見的妹妹。這個承諾,永遠無法再實現了。

他走了,同事、妻兒、羣衆淚灑千行。一生精神歸華表,滿堂珠淚灑雲天,山無語,水凝噎,熟悉他的人無不扼腕嘆息,痛哭流涕……

學習龍增剛先進事蹟心得體會二

12月11日,都勻市總工會組織召開幹部職工會議集中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會議由黨組書記、副主席劉照信主持。

會上,全體幹部職工深入學習了州委州委組織部《關於開展向龍增剛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黔南組通〔2019〕92號)文件精神,認真回顧了龍增剛同志的生平事蹟,並圍繞向龍增剛同志學什麼、怎麼做的主題展開了討論。

會上劉照信書記提出幾點要求:全會黨員幹部職工一是要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作爲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重視,自覺參與各種集中學習和專題討論活動,紮實學習深刻領會龍增剛同志信念堅定、爲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精神本質,做到學深學透;二是要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與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踐行三嚴三實結合起來,將學習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用龍增剛同志精神作爲一項長期活動貫徹日常學習生活始終,在我會形成學典型、揚正氣、作貢獻、當表率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把此次學習活動與工作實際聯繫起來,將學習成果轉化爲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不斷增強工作能力和服務能力,紮實推進機構編制管理和全面小康創建各項工作。

通過學習,全體黨員幹部職工深深被龍增剛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所感動,紛紛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暢談了學習感受,表示要以龍增剛同志爲榜樣,深入學習他堅守信念、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學習他一心爲民、恪盡職守的擔當精神,學習他忠於事業、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懷,學習他清正廉潔、永葆本色的整治品質,並把學習成果轉化爲服務羣衆、推進工作的自覺行動;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以龍增剛同志爲鏡子,對照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提升黨性修養、深化黨性鍛鍊,紮紮實實、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做龍增剛同志式的好黨員、好乾部。

志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6

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現代歷史的序幕,也爲穿越世紀風雲的青春史詩寫下序篇。五四運動開啓的“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多年後已經匯成波瀾壯闊的滾滾洪流,注入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使之發揚光大,沒有任何力量和困難可以阻擋它前進的步伐。

五四運動的發生距現在已近一百年,也許有許多人會說五四運動已經離我們已經太久遠了。很多人也都認爲五四精神只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已經過時了,對於我們也沒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了。我認爲這種說法是相當的不正確的,我們很有必要重新認識我們的意識形態,有必要在新的形式下重新認識五四精神。

新形勢下五四精神仍具有耀眼的思想光輝。當代青年有責任繼承五四精神,更有責任弘揚五四精神,讓五四精神成爲當代青年精神的主流。我們發揚五四精神,要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加升華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宣傳民主科學的進步精神,努力塑造誠實守信、勤勞創造、友善互助、自立自強的健康人格,改革創新積極進取,立足本職勤奮工作,推進事業科學發展,爲了國家的繁榮富強、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奮鬥。

面向新未來,青年人的成長應在歷史座標中定位人生。在無垠宇宙間,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短暫的,爲一己悲歡境遇和私利浮名而蠅營狗苟,會迅速被歷史風沙湮沒。宋朝哲學家張栽在他的《語錄》一書中概括了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爲天地立志,爲生民立道,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視此爲人的生命獨特而崇高的意義與價值所在。我們的民族歷來推崇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重視人生志向的確立。這也正是所有有志青年的重要思想基礎和執著的理想追求。對高校大學生而言,這一價值取向愈顯重要。真正遠大的理想,必須與祖國命運和民族命運緊密結合,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每位有志青年的人生價值。

時代在變,五四精神沒有變。五四精神說到底就是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精神。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責任,經受住這場金融危機考驗,就必須弘揚五四精神,在戰勝金融危機中,不屈不撓,頑強進取,殺出一條成功之路來。戰勝金融危機,在危機中求得生機,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擺脫浮躁,耐得寂寞,絕不好高騖遠。戰勝金融危機,還要勇於創業,善於創業。金融危機確實給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但只要我們不爲危機所嚇倒,能夠看到危機中所孕育的機遇和希望,就一定能夠在挑戰中尋得自我發展的良機。

五四運動所倡導的民主科學,實際上就是一種“敢爲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既然是中國青年的光榮傳統,是五四精神的靈魂所在,就必須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其實,當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的青年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更需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只有不斷提高青年們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並形成一套完整的創新體系,把我國各項事業推向一個新高潮。

發揚創新精神,首先要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要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頭腦,將其應用於實踐當中。繼承是創新的基礎,有繼承纔有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已成爲每個人及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纔不至於成爲落伍者。但創新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要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奮鬥,去開創一番事業。這就要求廣大青年朋友不僅僅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

跟上世界科技進步的步伐,加快科技創新、知識創新,是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擺脫經濟危機,更需要不斷的科技創新。當代青年擁有獨一無二的科技創新制高點,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他們一定能承擔起開拓創新的重任。

志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篇7

95載風雨滄桑,隱藏戰功63年,張富清同志以對黨絕對的忠誠、堅守初心、淡泊名利,踐行着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當年和我並肩戰鬥的那些戰友,好多都犧牲了,還有一些整連整排犧牲的戰友,他們根本沒有機會提任何要求。比起他們,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經好很多倍了。我有什麼資格居功自傲,給組織找麻煩提要求呢?”張富清同志的一席話,展示出了一名老黨員的初心、一名老黨員對黨絕對的忠誠,也體現出一名歷經生死的共產黨員,最純粹的堅守。

“爲人民而戰”,學習張富清同志在艱難困苦中堅定爲民服務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信念之源是成事之基,1948年,張富清同志在被編入國民黨部隊的時間已經兩年,身體瘦弱的他被指派做飯、餵馬、洗衣、打掃等雜役,稍有不慎就會遭到皮帶抽打。在瓦子街戰役中,被“解放”的他沒有領遣散費,而是主動要求加入解放軍。他說道“共產黨的軍隊仁義、講規矩,是真正爲勞苦大衆打仗的軍隊,參加解放軍就是爲自己打仗,爲人民打仗。”正是堅定爲人民謀幸福的信念,張富清才能在戰場上屹立不倒,守得初心,終見成功。

“到最偏遠的地方去”,學習張富清同志爲勇於擔當,敢爲人先的精神。1954年,張富清從文化速成學校畢業後毅然放棄留在大城市、回到故鄉的選擇。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去鄂西山區最偏遠、最困難的來鳳縣。對於這樣的選擇他說到“我是一名黨員,黨需要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戰場上死都不怕,苦點怕什麼?”敢於放棄優質的生活,敢於到最偏遠的地方去挑起改善當地貧窮狀況的重擔,這種甘於奉獻,淡泊名與祿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爲國家節約一點是一點”,學習張富清同志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2018年張富清同志要做白內障手術,需要植入人工晶體。醫生爲他推薦了7000多元到2萬多元的晶體,即使知道醫藥費全部報銷,但聽到同病房的一名農民只選了3000多元的,張富清同志也選了跟他一樣的,張富清同志說:“爲國家節約一點是一點”。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張富清同志隱藏功名63載始終保持着樸實純粹的初心,這種純粹令我們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