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葉連平的事蹟心得體會 葉連平先進事蹟簡介【精品多篇】

葉連平的事蹟心得體會 葉連平先進事蹟簡介【精品多篇】

葉連平的事蹟心得體會 葉連平先進事蹟簡介 篇一

71歲的周秀芳是李惠利國小一名退休老師。20xx年,她懷揣支教夢想,不遠千里,從寧波前往湖南漵浦山區支教助學,用大愛情懷爲山區孩子點燃了夢想之燈,爲山區脫貧架起了愛心之橋。3年多時間,周秀芳累計發動愛心人士近萬人,在漵浦山區捐建希望國小22所,已落成16所,讓近400名寒門學子得到結對幫扶,捐建學校和捐贈助學款物累計達20xx餘萬元,助學之餘,她還積極爲山區脫貧努力奔走。爲進一步推進東西部精準扶貧,她遠赴延邊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引導社會幫扶資源向延吉、和龍集聚。

周秀芳的感人事蹟在寧波、湖南、延邊等地引發了熱烈反響,光明日報、新華社、人民網、央廣、浙江日報、湖南日報等幾十家主流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周秀芳先後獲評“20xx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最美寧波人”、“浙江好人”、湖南省“最美湘女”等稱號,成功入選20xx年6月“中國好人榜”。

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以及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寧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萬亞偉,寧波市委常委、原鄞州區委書記胡軍等兩地省、市領導高度重視,並相繼作出重要批示。20xx年9月12日,寧波市委常委、鄞州區委書記褚銀良作出批示,要求學習周秀芳的先進事蹟。

《決定》要求,學習她愛崗敬業、退而不休的園丁風範。在漵浦教育界和廣大山區村民中,“支教奶奶”——周老師代表了教師職業的一種精神高度。學習周秀芳,就是要學習她愛崗敬業、退而不休的園丁風範,把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融入到生命之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決定》要求,學習她樂於奉獻、踐行公益的高尚品德。她堅持無私奉獻、快樂公益的人生格言,通過給貧困學子購買學習和生活用品,資助貧困家庭、患病的孩子,率先爲村裏修路捐款等事蹟,將“支教奶奶”樸實、平凡而又偉大的形象詮釋得淋漓盡致。學習周秀芳,就是要學習她樂於奉獻、踐行公益的高尚品德,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讓志願公益成爲一種生活習慣。

《決定》要求,學習她牽線搭橋、匯聚愛心的燈塔精神。從最初的學生羣體,到後來的多個愛心團隊,到相關部門發動的愛心力量,再到5000多名愛心人士網上衆籌,一所所希望國小在周秀芳的牽線搭橋中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追隨周秀芳的腳步,推動愛從點的閃光演化成線的延伸和麪的擴展。學習周秀芳,就是要學習她牽線搭橋、匯聚愛心的燈塔精神,以大愛的精神和行動,爲“愛心寧波”、“義鄉鄞州”代言。

《決定》要求,學習她勇於嘗試、科學扶貧的大愛情懷。周秀芳以愛心支教爲支點,主動創新,大膽實踐,積極推動東西部扶貧戰略協作多點實施、多領域發展。發揮周秀芳愛心品牌的影響力、號召力,在延邊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引導社會幫扶資源向延吉、和龍集聚,走出了一條全新的精準扶貧創新之路。學習周秀芳,就要學習她勇於嘗試、科學扶貧的大愛情懷,積極投身對口扶貧、精準扶貧,廣泛發動社會參與,進一步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深入開展。

《決定》指出,周秀芳以忘我的堅守和付出,生動詮釋了“義鄉鄞州”的精神,以大愛的精神和行動,充分展現了鄞州人善義、信義、仁義的精神品格,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教材,是弘揚社會道德風尚、推進東西部精準結對扶貧的身邊榜樣。全區廣大幹部羣衆要積極行動起來,認真組織、精心安排、廣泛參與,充分運用各種形式開展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迅速掀起向周秀芳學習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與全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與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結合起來,與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結合起來,與大力實施“六大專項行動”結合起來,真正讓廣大幹部羣衆在學習活動中受到教育、觸動思想、提升境界,進一步提振精氣神、錘鍊好作風、展現新作爲,爲加快建設都市核心區、打造品質新鄞州而努力奮鬥!

葉連平的事蹟心得體會 葉連平先進事蹟簡介 篇二

我們的城市,每天都在發生着細微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的背後總有一些默默努力着的人,朱麗華就是其中一個。

1993年,朱麗華當選市政協委員。從此,微微前傾、側着耳朵全神貫注傾聽的朱麗華,成了市兩會會場上一道特殊的風景。

當一名政協委員,意味着多了一份責任與擔當。朱麗華對殘疾人方面的問題最有發言權,每年都要深入瞭解和反映他們的願望和要求。

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頒佈,朱麗華髮現其中有一條:“盲人可以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地鐵、渡船。”

當選市政協委員之後,朱麗華多次遞交提案,讓盲人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雙目失明讓她查閱資料和實地瞭解情況都比一般人更困難,但是她從沒有想過放棄。

她首先將想法用盲文記下來,不斷梳理成文,再找人寫下來。她將盲文念出來,還要跟書寫的人解釋。寫成後,她還要一遍遍地聽人念,一遍遍修改,就怕出錯。

在她一次次的堅持下,提案被政府部門和社會大衆重視。在她的穿針引線下,殘疾人的相關民生問題被更加重視。

20xx年7月,市區首批公交“愛心卡”發放。拿到“愛心卡”的朱麗華,長舒了一口氣,心中的大石落下了,“多年來的呼籲與努力,沒有白費。”

實際上,擔任市政協委員以來,她的很多提案都得到了重視。

“我的診所就是我的消息來源。”她時常和來治療的患者聊天,着手收集材料。

一次,有一位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在診所向她反映,學校教師退休後就沒有了特殊教育津貼。按規定,退休教師也應該享受特殊教育津貼。朱麗華將這件事記在了心裏,她撰寫提案,最終讓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

爲了履行好委員職責,她在家人的攙扶下,現場用雙腳檢測城市的盲道,撰寫了關於建立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長效管理機制的提案。爲了提交電子版提案,她還特地買了電腦,自學電腦。

“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盡多少義務。”朱麗華連續五屆擔任市政協委員,每次參加兩會,她的家人就攙扶着她,從會場到賓館,一刻不分離。

參加兩會,別人能夠看材料,記筆記,朱麗華不行。不管是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分組討論等,她總全神貫注聆聽,一次就能記住大部分內容。

20多年來,一直如此,“我眼睛看不見,就用心去聽。”

去年,她卸任市政協委員,成了市政協列席委員。身份在變,但初心不變,“我要做愛心傳遞的使者,讓更多需要關懷的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葉連平的事蹟心得體會 葉連平先進事蹟簡介 篇三

9月7日上午,馬鞍山市首位全國道德模範葉連平載譽回到和縣烏江鎮卜陳村,副縣長王竹梅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前來迎接,並送上鮮花表示祝賀。

回到家鄉的葉連平並沒有直接回家,

而是來到了“留守兒童之家”,

在這間教室裏,

他和大家分享了

此次去北京領獎過程中的所見所感。

葉連平表示,

這次北京之行讓他收穫頗豐,

近距離接觸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道德模範,

深刻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

全國道德模範葉連平:

“我的收穫可以說是空腹而去,滿載而歸,我能看到,我能聽到,而且我跟他們直接面對面,表示了我對他們的崇敬,那個盛大的會議,從上到下,大家都感覺到受益匪淺。”

葉連平的事蹟心得體會 葉連平先進事蹟簡介 篇四

“我家離學校遠,葉老師讓我中午不回家,就在他家吃午飯,可以節省出1個小時時間來學習。”程雨秋告訴記者,她父親因病去世,媽媽平日在周邊打工,供她上學。她希望能用好成績讓媽媽開心,但過去考試成績一直處於班級中下等,尤其是英語總是“拖後腿”。

葉連平了解情況後,不僅積極聯繫愛心人士資助程雨秋,還讓她每週日上午在“留守兒童之家”補習英語。平日中午,葉連平也抽出時間輔導她做作業,講解英語難題。

“葉老師每天供我午飯,一分錢都不收,還給我補習英語,我不能辜負了他的期望。”程雨秋學習十分用功,英語學習突飛猛進,考試總成績保持在班級前5名。

在葉連平家吃“免費午餐”的不只是程雨秋。去年剛剛從卜陳學校畢業的錢龍女,在葉連平家整整免費吃住了3年,直至今年考上了和縣幼兒示範學校。至今,在葉連平家客廳後面,錢龍女睡過的牀上還放着她未帶走的被褥。

“按會考成績是可以上高中的,但選擇上和縣幼兒示範學校,就是想成爲一個像葉老師一樣的好老師。”錢龍女略帶羞澀地說,葉老師讓她感覺當老師挺好的。

多年來,葉連平免費提供吃住的孩子超過了100名。有時候,孩子家長實在過意不去,就送錢或物到葉連平家,但都被他堅決拒絕了。他的理由是:“我一個月有3000多元退休金,不缺錢花,而且我吃什麼就讓孩子吃什麼,並沒有特意準備菜。”

事實上,葉連平對買菜很講究,爲了買到又便宜又好的菜,他有時會騎車到20公里外的鎮上去買。免費辦補習班,還貼錢供午飯,老伴難免不理解。葉連平反問:“都是我的孩子,他們家庭困難,我能不幫一把嗎?”

葉連平的事蹟心得體會 葉連平先進事蹟簡介 篇五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我叫朱麗華,是一名盲人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

我本來和大家一樣,生活在五彩繽紛的明媚世界裏,兩次不幸的意外,把我從光明推到漆黑無邊的聽覺世界,那年我還沒滿20歲。1983年海迪姐姐的一場報告如一盞明燈點亮了我的人生,給了我重生的勇氣和信心。

掌握推拿治療的方法是我夢想的啓航。我於1985年被嘉興市民政局選送到浙江省舉辦的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學習。盲人離開了家庭,在生活中有諸多不便,學盲文和推拿技術更是困難重重。一年後,我學成歸來被分配到市社會福利院醫務室工作。在工作中我邊學習邊實踐,掌握了推拿治療的方法,由中醫士晉升爲中醫師。

1990年1月份,一名腦癱患兒突然抽筋,我一把將孩子抱住。孩子沒有摔倒,我卻因急性扭傷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站不起來了。住院一個月,剛剛回到家,福利院吳院長趕到我家,說有20個從全國各地過來的腦癱患兒正在等我治療。我媽在後面含着眼淚跟我說:“你要當心身體啊!”

從事推拿至今,我治療患者累計22萬多人次。我治療的308例腦癱患兒總有效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還有25例小兒哮喘病人被我治癒。

創辦好自己的診所是我夢想的放飛。20xx年,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後,我所在的診所也轉制了,從此我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從開始的只有我一個人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個人。診所雖小,卻也是醫保定點單位,還是市區96345的第一批加盟企業。

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是我夢想的傳遞。我覺得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盡多少義務。至今我已累計帶過盲人徒弟、學生100餘人。從1989年至今,我爲3000多人次軍人義務治傷療傷,表達嘉興市民對軍人的崇敬之心。

我的資金是有限的,但我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到無限的愛心中去。1990年,在全市開展的第一次“我爲南湖增光輝”活動中,我捐出了兩個月的工資;20xx年,在全市開展的第二次“我爲南湖增光輝”活動中,我交納了1萬元“特殊黨費”。20xx年汶川地震時,先後4次捐款20xx多元后又交納“特殊黨費”10萬元。我通過嘉興市政協、市紅十字會、市慈善總會、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市關工委、南湖晚報等單位,除了結對嘉興本地的貧困學子外,還結對了龍泉、松陽等地的貧困學生。

前不久,有同志給我統計了一下,說我的資助榜單上已資助了貧困學生480多人次,捐款數額333萬元。再窮不能窮教育,生活上只要我儘量節省一點,一年下來也能多資助幾名貧困學生。

雖然我失去了光明,但我得到了很多。20xx年,由省、市殘聯推薦,我被評爲“全國自強模範”,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的接見。我還獲得過“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道德模範”等榮譽。

作爲南湖旁的黨員,當我在中共一大會址重溫誓詞、在南湖紅船旁回首歷史時,1994年入黨時的一幕就回放心頭。我承諾,既然進了黨的門,就要做好黨的人,愛崗敬業在診所,樂於奉獻在社會,活着從醫幾十年,死後器官捐醫學,我願骨灰撒大海,不佔人間一寸土,將把此生獻祖國。

葉連平的事蹟心得體會 葉連平先進事蹟簡介 篇六

由於受傷未痊癒,綁着腰圍的葉連平站着講課十分吃力。曾經堅持上課不坐、不喝水的葉連平,不得不向孩子們道歉,在講臺後面坐下來繼續上課,不時費力挺直佝僂的腰在黑板上板書。

5年前,葉連平腦出血加腦膜炎,到醫院做手術。按醫囑要住院一個月,但第四天葉連平就急着要出院。結果頭上的手術縫合線還沒拆,他就回到了“留守兒童之家”。還有一次,他做白內障手術,左眼手術,他就睜着右眼上課;右眼手術,他就睜着左眼上課,“一隻眼上課,一節課沒落下”。

“我希望呼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葉連平說。然而,他放心不下的是,他走了以後,這些孩子誰來管?

葉連平拿出積蓄2萬多元,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於20xx年成立了葉連平獎學金基金,獎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成立至今,獎學金已連續發放了7次,共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

“我不在了,基金會仍會正常運行,孩子們仍會受益,可以讓我‘死而不已’”。葉連平高興地說。記者看到,他穿的秋衣袖口和領口處磨出了毛邊,還有不少小破洞。他冬天常穿的棉背心,還是1960年下放時妹夫送的,已經辨別不出原來的顏色了。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葉連平告訴記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後事。百年之後,他會把積蓄捐給葉連平獎學金基金,把遺體捐獻給醫學院,供學生學習解剖。

“不管生命還有多長,我都會沿着當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就忘記頭上有多少白髮了。”葉連平說。

當地人提到葉連平,無不敬佩,贊他爲“鄉村永不熄滅的燭光”。對此,葉連平笑着說:“我充其量不過是個螢火蟲。”

車胤囊螢,終成大家。但願美麗鄉村,能有許多像葉連平一樣的“螢火蟲”。

葉連平的事蹟心得體會 葉連平先進事蹟簡介 篇七

1986年,從新疆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庫爾班·尼亞孜成爲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上世紀90年代,跟隨着“下海潮”,庫爾班·尼亞孜停薪留職到內地做生意,因爲沒有語言障礙,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庫爾班·尼亞孜看到種種新氣象:人們思想觀念開放,接受新事物快;工作特別勤奮、能吃苦,效率高;非常重視教育,科技、文化都很先進。他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新疆和這些地區在發展上的差距?”

後來,庫爾班·尼亞孜回到家鄉烏什縣伊麻木鄉(20xx年4月,伊麻木鄉撤鄉設鎮),經營一家藥店。小鎮人口2 . 7萬人,絕大多數是維吾爾族。由於地處偏遠,絕大多數羣衆不懂國家通用語言,鄉親們出去務工、做生意非常困難。

一天,一位老人帶着孫女到藥店買藥,庫爾班·尼亞孜看到孩子正在出水痘,就告訴老人如何治療。誰知老人卻斥責他:“我的孩子長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詛咒才變成這樣。”

類似的事情見得多了,庫爾班·尼亞孜深刻地意識到,打針吃藥只能解除身體上的病痛,卻治不了精神的匱乏和思想的落後,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來改變這種狀態。

“語言不通是制約少數民族羣衆接受更高層次教育、融入現代文明的一大障礙,也容易讓宗教極端思想鑽空子。”庫爾班·尼亞孜說,讓孩子們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就等於爲他們搭建一座通向現代文明的橋樑。於是,他決定在家鄉開辦一所國家通用語言學校。

20xx年5月,庫爾班·尼亞孜拿出60萬元積蓄,在家鄉創辦了一所國家通用語言幼兒園,並從附近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請來了漢族教師。庫爾班·尼亞孜帶着老師挨家挨戶做動員,一遍一遍給維吾爾族老鄉講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重要性。有人被他的誠意打動,答應讓孩子試試。他們走村串戶,總算動員了80多個孩子來報名。

一年後,幼兒園的孩子們畢業了。看到孩子們短短一年的時間就能說一口比較流利的國家通用語言,庫爾班·尼亞孜看到了希望,又順勢開辦了國小。

20xx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學校已經從創辦初期的2個班80多名學生髮展到現在的11個班600多名在校生。學校累計培養了九屆共計600多名國小畢業生。其中,450多人考上內初班。20xx年,學校的第一屆畢業生穆薩·圖爾貢,以701分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成爲烏什縣第一個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學生。現在,不僅是依麻木鎮,連縣城甚至外縣的家長,都排着隊想把孩子送到庫爾班·尼亞孜開辦的的學校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