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堅持四個自信心得體會【多篇】

堅持四個自信心得體會【多篇】

堅持四個自信心得體會範文 篇一

回想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歷經千辛萬苦,從封建社會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可謂是風風雨雨、艱難曲折。在剛剛過去的五月四號,是五四運動爆發的一百週年,回想一百年前,正是工人階級成爲獨立的領導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才使得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自1921年起,工人階級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的艱苦鬥爭,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此後又經過70年的卓越建設和發展,纔有了今天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新中國。百年風雨,正是中國共產黨、也是“四個自信”引領中華民族一路走來。

道路自信: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正是堅持武裝鬥爭、槍桿子裏面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等革命道路,才突破敵人的重重圍阻,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迅速走上了三大改造、五年計劃等一系列正確的建設道路,迅速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又邁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舉措,使中國人民富了起來。縱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革命征程,我們正是每一步都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纔有了今天的成就。但是,雄關漫道真如鐵,我們要在今後的發展中,進一步提升道路自信、堅持正確道路,這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理論自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但是正確的理論可以更好的引領實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我黨一代代領導集體的智慧結晶。正是這種智慧結晶的傳承、理論自信的堅定,才使得我國綜合實力與日俱增。近來隨着中美貿易戰走入僵局,國際形勢紛繁複雜,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更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奮發有爲,共克時艱。我作爲一名新黨員,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貢獻綿薄之力。

制度自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百年不動搖、一國兩制、民族區域自治等一系列對於我國制度建設的探索,已經被歷史證明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全面小康即將實現、港澳迴歸、56個民族和諧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增強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五千年來華夏文明生生不息、源遠流長,誠信、盡責、友善、正直、尚智、愛美、儒雅、執着等一系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熠熠生輝。焦裕祿、申紀蘭等先進黨員,還有汶川地震、九八抗洪等抗災活動中的無名英雄,這些英雄兒女的感人事蹟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生於斯、長於斯,我們更應該傳承中華文明、堅持文化自信,使華夏文明屹立於世界東方。

我作爲一名剛剛工作的青年黨員,更應該潛心學習、深入研究、發揮所長,始終堅持“四個自信”,始終緊跟黨的步伐,以先進的思想指導工作實踐、以堅定的信念做好本職工作,爲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個自信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個自信”是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從“三個自信”增加了文化自信,成爲“四個自信”並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十九大報告中“四個自信”也多次提到,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幹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八個明確其中之一,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中,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其中,文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化自信作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是單獨提出了兩次。

我們爲什麼有這些自信?我們從哪裏來的自信?我們的底氣在哪裏?下面我從歷史和信仰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我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我們共產黨人信仰馬克思主義,可共產黨人爲什麼信仰馬克思主義?難道緊緊因爲我們出生在社會主義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就信仰馬克思主義了嗎?瞭解我們爲什麼有此信仰就是我們黨員基本需求,瞭解因爲,才知道所以,瞭解歷史,我們才更堅定我們心中的信仰,並對他由衷地讚美和欣賞,才能在別人質疑時,在心中默默一笑“因爲你不懂”。

那我們先回顧一下那段歷史,其實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都學過。我們都知道,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從此西方資本主義開始發展,其實人類發展的歷史都是從封建社會發展而來,所謂封建,就是君權神授。此刻的中國呢?乾隆末年。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期,我們還是天朝大國的封建制度下,幾次變法的失敗讓中國沒能和平演變,纔有了後來的連年戰爭,可以我黨正是誕生在這樣的水火交融的困難時期。

馬克思主義是19世紀40年代產生於西歐,是在當時資本主義已有相當發展的背景下。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它不僅是生產技術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會關係的深刻變化,使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使社會分裂爲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機器生產本來可以用來減輕工人的繁重勞動,但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它卻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勞動血汗的工具。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的《摩登時代》正式以喜劇的形式反映了一個普通的工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也正是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生活,才成爲了藝術經典。那個時代,工人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發瘋般地工作,以期能夠獲得填飽肚子的可憐工資。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作爲人類社會發展基礎的各個時代的生產關係,尤其是着重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創立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通過那個時代的現象研究出這個背後的本質,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的規律。指出資本積累必然造成社會兩極分化,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同資本主義私有制外殼不能相容。

馬克思的見解從少數追隨者認真的研讀到社會主義火炬逐漸擁護壯大,資本家開始有所警覺,開始細讀《資本論》,並採用了馬克思很多的分析工具和見解,20世紀,從街頭的年輕人到各國總統都接受了馬克思對經濟和歷史的思考方式,即使是極爲抗拒馬克思主義預測的資本家,也在利用馬克思主義的判斷。馬克思曾預測,革命將率先發端於工業革命的領頭國,,例如英、法、美,接着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區。可惜馬克思的預測並沒有成真,而預測沒有成真的原因不是因爲馬克思主義的不正確,而正是馬克思主義越來越廣泛的被關注,資本家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力量,爲了保持他們的利益做出了一些妥協和調整,資本家開始改善工人待遇,增強他們的民族意識,並讓工人蔘與政治,但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不變的,我們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爲基石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人類社會思想的結晶,而因此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十九大”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的目標,這些是我們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源泉。

道路是達到目標的途徑。回頭看看歷史,我們緣何道路自信,在中國近代史上,面對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無數仁人志士對救亡圖存之路進行了艱辛探索,但都以失敗告終。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逐步形成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正確道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再到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啓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新紀元,雖然在前進道路上,我們也走過一些彎路,但黨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糾正錯誤,從挫折中奮起,繼續勝利前行。也必將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回頭看看中國的發展,我們有什麼理由對我們的道路不自信,也許我們在人均經濟總量和民生保障上還存在一些短板,但想想新中國才成立了不到70年,改革開放不到40年,我們從戰後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生活,我們的祖輩、父輩包括我們自己爲這條道路的建設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回頭看看這幾代的腳印,能深刻的感受到我們的道路建設成就,也應該會有深深的自信。

中國文化是烙印在我們每個人基因中的,我們每個人性格各有千秋,而有些人類共同認可的東西,我們稱之爲人性,而我們中國人身上共同的特質,我想就是我們的文化。丘吉爾有句話:我寧可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失去一位莎士比亞。丘吉爾並非真的願意放棄英國當年的殖民地印度,而是借莎翁強調對本國文化的珍惜。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越性在哪裏?

一是唯有中華文明延續五千年而不衰。羅素曾說:中華文明是唯一從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從孔子的時代以來,古埃及、巴比倫、馬其頓、羅馬帝國都先後滅亡,只有中國通過不斷進化依然生存。二是自秦以來中國曆經兩千多年而最終保持統一,不像歐洲那樣分成衆多國家,這與中華文化不無關係。三是中華文化在歷史上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華文化是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對西方文化也曾產生過重要影響,只是在19世紀以後纔開始衰落。四是在世界幾大文化體系中,中華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強,世界三大宗教都在中國存在和發展。五是在世界各國中,中國的古文獻資料最爲豐富,爲文化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深刻地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爲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爲條件。”而中華傳統文化的這些優越性,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依據。

關於信仰,記得以前翻看《蘇菲的世界》,看到祁克果認爲生命有三種不同的階段,分別爲“美感階段”、“道德階段(倫理階段)”和“宗教階段(信仰階段)”,深有共鳴。所謂的“階段”是強調不同人所處的層次和層次間的變化,許多人一輩子都活在同樣的階段,許多人一輩子都在各個階段裏上躥下跳,許多人一輩子都在兩個階段間承受着撕裂。活在美感階段的人是爲了現在而活,因此他會抓住每個享樂的機會。只要是美的、令人滿足的、令人愉快的,就是好的。典型的浪漫主義者就是典型的活在美感階段的人,因爲這個階段所包涵的並不只是純粹的感官享樂而已。道德階段的特色就是對生命抱持認真的態度,並且始終一貫的做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擇。這種態度有點像康德的責任道德觀,就是人應該努力依循道德法則而生活。長期道德階段後即使是一個敬業盡責的人,如果一直徹底的過着這種生活,最後也會厭倦的。許多人到了年長之後開始有這樣厭倦的感覺,有些人因此重新回到美感階段的生活方式,可是也有人進一步躍升到宗教階段,一步就跳進信仰,進入爲信仰而生存的使命感階段。實現共產主義就是共產黨人的信仰,我們的四個自信,讓我們有了實現這個信仰的基礎和力量。

因時代不同,信仰的內涵不盡相同,答案也各有側重。在血雨腥風的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人的信仰來自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來自對“可讚美的光明的前途”的堅信與渴求;在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種信仰來自自強不屈的時代精神,來自對通過勞動奉獻建設一個強大新中國的壯志與豪情;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新時期,這種信仰來自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逐步讓人民羣衆共同富裕起來。但在各有側重之餘,也有一個亙古不變、構成90多年來共產黨人信仰譜系的精神核心:那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不懈堅持,對黨和人民偉大事業的無限忠誠。無論歷史如何變遷,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保持先進、純潔和優秀,始終是共產黨人如磐的根、不變的魂。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到黨的隊伍,將續寫更多的信仰故事,成爲共產黨人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

堅定四個自信心得體會 篇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敢於創新發展。嘗試一下新鮮事物,堅持敢爲人先,樹立創新的工作理念,並闖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

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好理論聯繫實際,當前的政治理論學習非常重要。同時學習理論後,還應用理論指導實踐,將理論與具體實踐有機結合。

不要故步自封。一定要走出去瞭解別人的先進經驗,做到優勢互補,堅持雙向互動,內外聯動,既要走出去,又要請進來。將先進人物和經驗補進來。

要有看齊意識。我們周圍有很多典型人物,向這些典型人物看齊才能提高自己,只有向榜樣看齊才能樹立新風尚。

做到言行一致。如今很多黨員同志存在一些表裏不如一的情況,嘴上說一套,心裏做一套,這樣是對我們的事業非常不利,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

發揮引領作用。我們身邊有很多黨員,也有很多領導幹部,一定要發揮黨員領導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黨員幹部的引領作用,帶領大家做好日常工作。

我們基層黨支部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黨聯繫羣衆的橋樑和紐帶,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要學好用好習近平總書記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充分發揮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

新興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可是人民羣衆對黨的深厚感情沒有變,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沒有變。我們一定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深思往昔崢嶸歲月,我們更應用實際的奉獻精神,回報養育自己的這塊熱土,爲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力量,這信念也將伴隨着我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的宏圖偉業!

堅定四個自信心得體會 篇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_週年大會上提出了“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作爲根本根基的文化自信其真正的內涵又是什麼呢?給我們帶來哪些指引?帶着這些問題我們去自學,去探索。

一、四個自信之間的關係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主體與客體、目的與手段是辯證統一的,統一於歷史實踐。因此,我們可以說,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源於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其中,文化自信是自信之根,理論自信是自信之魂,制度自信是自信之本,道路自信是自信之用。

二、文化自信是基礎和源泉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之血脈,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之源。它不僅滲透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更是這三個自信的根基,而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具有深厚而長遠的滲透力與持續影響力。“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撐與心理基石,構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也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其實質與核心是主體自信。也源於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是民族情感與心理的精神積澱。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來源於對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反思,來源於對中華民族最深層精神追求的堅定信念,來源於對革命文化的充分肯定,來源於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高度認同,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奮鬥精神的歷史積澱與思想昇華。文化自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自我肯定、中國人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我價值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對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及其對文化自主精神的自覺堅守。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發黨和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

三、文化自信的真正內涵

孔孟之道、老莊思想、諸子百家,都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這個文化基礎在農耕文明中發生和發展,適合於家天下的政治治理,適合農耕社會,適合氏族羣體。進入現代以來,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只能被動挨打,毫無還手之力。

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代表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中華傳統文明精華的,本人認爲就是毛澤東思想。

自1840年以後,中國遭受了巨大的毀滅性打擊,中華文明也踐踏在西方列強的鐵蹄之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華國運重啓於帝國主義的凌辱之下,民族復興於受盡苦難的血泊之中,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延續不絕。

毛澤東思想,把馬列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了近代中國文化的巔峯,也扭轉了中華民族羸弱的國運。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在社會主義的實踐下得到了實現;孔子的“仁”,在爲人民服務旗幟下得到了最廣泛的實踐。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是保證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基本條件。既不忘傳統文化之根,又重視傳統文化的發展,這樣纔有文化自信,纔會有其他三個自信,纔會有生命力!

中國民主建國會自1945年成立,至今已經歷了70多個春秋。在各個歷史時期,同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並逐步形成獨特的,鮮明的黨派文化和內涵。並匯聚成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民建會員不僅要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也要學習中共黨史黨章,更要學習民建會史會章。在各自的崗位上,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