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向紋同志先進事心得體會多篇

向紋同志先進事心得體會多篇

向紋同志先進事心得體會篇1

張桂梅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了。

這個強硬甚至有些偏執的女人,以一己之力,在大山深處開辦女校。十幾年來,幫助1800多名女生考上大學,改變了命運。

前段時間,因爲她拒絕一個做全職太太的學生捐款,而登上熱搜。

對全職太太的看法,因爲這些年女權意識的興起,在中產階級更佔話語權的輿論場,充滿話題性和爭議性。

可如果真正還原女校的現實土壤,就會發現對張桂梅和那些女學生談女權,就跟和小馬雲談義務教育一樣,充滿魔幻和荒誕意味。

在《人物》最新的這篇報道《成爲張桂梅》中,很大程度還原了這種複雜性。

張桂梅的教育方式,在城市人的眼裏,是充滿“野蠻”意味的——

女生不允許留長髮,不允許吃零食,休息時間甚至吃飯上廁所時間,都被壓縮到極致。學生在這裏,真的就只是“學習機器”。

面對不上進、不努力的學生,張桂梅還會顯得“暴躁”,“尖銳”。

可是,如果沒有這樣的張桂梅,那一千多名女生,一千多個家庭,可能就陷在小馬雲的家境中。

除了極個別可能“被命運選中”,多數人永遠走不出貧窮的泥潭。

在那樣極端的境遇中,所有“先進”的理念,都是蒼白的。

張桂梅的可貴之處,是她堅持開拓了一條路,順着這條路,更多的孩子可以短時間完成“原始積累”,順利地走出大山。

走出深山,不意味着進入天堂。那些畢業的女校學生,還可能遇到各種挫折,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有的甚至患上抑鬱症。

可畢竟,她們擁有過很真實的機會,可以不再成爲小馬雲,或者小馬雲的父母。

如果說,小馬雲的道路無可複製。那張桂梅的拯救道路,是可以複製的。

只是把張桂梅碰上“聖人”般的神壇,而不想辦法複製她的道路,給更多貧窮孩子開拓道路,那是愧對張桂梅的捨命付出。

向紋同志先進事心得體會篇2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幾天來,我先後通過新聞、網站對黃文秀同志事蹟的學習,我深有感觸。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我們都是戰鬥在脫貧攻堅戰線上的戰友,黃文秀同志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員的榜樣,是我學習的標杆,是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涌現出來的時代楷模和先鋒模範,是用生命堅守初心使命的優秀青年共產黨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以黃文秀同志精神爲榜樣,真正做到心繫人民,紮根基層,兢兢業業爲人民服務的初心和無私奉獻,不悔付出,勇擔脫貧攻堅重任的使命!

一是要學習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一心爲民的精神。黃文秀同志碩士畢業後自願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時刻牢記黨的囑託,賡續傳承紅色傳統,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黃文秀的事蹟體現了共產黨員的不忘初心、一心爲民的本色。在今後工作中,我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始終把人民裝在心裏,把人民幸福舉過頭頂,把青春獻給人民,繼續把脫貧攻堅的長征路走好!

二是要學習黃文秀同志默默付出、甘於奉獻的精神。黃文秀同志事蹟讓我看到了一位優秀第一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的擔當和奉獻,這激勵着我在扶貧任務上要勤於實踐、不斷奮鬥,肩負起這項新時代賦予我的神聖使命和責任。我要立足工作職責,在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意、解民憂上下功夫,深入到羣衆中,瞭解羣衆真正所需所盼所求,切實在聯繫羣衆中找到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把工作做細、做深、做到實處。

三是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忠誠乾淨、敢於擔當的精神。忠誠乾淨、敢於擔當是共產黨人從歷史中繼承的優秀品質。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不怕困難、不懼風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切實做到紮根基層,盡職盡責,任勞任怨作爲一名駐村工作隊扶貧專幹,作爲一名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我要緊密結合工作實際,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以滿腔熱血奔赴基層一線,專注投入,不懈進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樂觀向上,頑強拼搏,不浮躁,不懈怠,不消沉,努力在平凡的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實實在在爲人民謀利益、爲羣衆謀福祉。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最後關頭,我爲自己是脫貧攻堅戰線中的一員感到驕傲,作爲新時代黨員,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擔當、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作爲,自覺肩負起歷史賦予的偉大使命,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努力奮鬥。

向紋同志先進事心得體會篇3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走這條路。不知從何時起,這條路變得越來越乾淨,路兩邊不再飄飛着彩色的塑料袋,不再丟棄着各種各樣的垃圾再仔細看,路兩邊多了些穿着橙色衣服的大爺、大媽。沒錯,他們被人們稱作“城市的美容師”,他們就是——環衛工人。每天早上,我七點鐘去上班時,他們已經在工作了。我騎車從他們身邊匆匆而過,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人們似乎都未曾注意到他們的存在。可他們卻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了他們,路上的垃圾無所遁形,他們用掃帚掃,用鉤子鉤,用手撿總之,他們一過,路面潔淨如新。

不論春夏秋冬,他們都如此辛苦地工作着。還記得去年冬天下大雪時,早上一起來,外面路面的積雪那麼厚。哎呀!這下可糟了,怎麼去上班呢?騎車肯定不行,坐公交車吧,以這樣的路況,公交車估計也不好走。無奈之下,只好去站牌等車,沒想到,一走到新秀路,路面上的積雪居然已被清理了一半。沒等多久,車就來了,上了車,感覺到一絲暖意。透過車窗望去,路邊的橙色衣服那麼耀眼,他們弓着腰,彎着背,正在用力地清理路面的積雪。許是幹得久了,一位大爺居然摘掉了頭上的帽子,頭上還冒着白氣。看着清理殆盡的路面,這才七點多鐘,他們得多早就起牀了啊。想着想着,眼睛竟有點潮溼,心裏多了一份對他們的敬意。

夏天,驕陽似火,路面升騰着一股熱氣,沒走幾步路就已汗流浹背。再看他們,烈日下,依然在清理路面,撿拾垃圾。因爲天氣炎熱,垃圾堆散發着難聞的氣味,被蚊蠅圍繞。路過的人都得捂着鼻子趕緊跑過去。可他們呢,用鐵杴鏟,用水衝,一會兒功夫,垃圾堆就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他們與垃圾打交道,幹着最髒的活。可能他們的衣服被垃圾弄髒了,或者他們的手上還留有垃圾的臭味可他們不僅是勤勞的,他們的內心還是純淨的。

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微信訂閱號《美麗新大塊》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名環衛工人在打掃路面時,撿拾到一個女士挎包,裏面有不少的現金和各類證件。而這位環衛工人在苦等失主無果的情況下,通過村委會去尋找失主,最終找到失主面對失主的千恩萬謝,他卻嘿嘿一笑:“這有什麼,這是我該做的。拿着不屬於自己的錢,心裏不踏實這下總算放心了!”對於他們來說,辛辛苦苦一個月,掙不了多少錢。而面對這些撿來的錢財,他們並沒有據爲己有。在這個物慾橫流、利益至上的社會,他們顯得是如此樸實、如此純淨。可對於如此勤勞、如此純淨的環衛工人,我們又是如何對待的呢?有多少人,喝過飲料,

隨手就把瓶子丟在地上?有多少人,抽了煙,把菸頭隨手丟棄?有多少人隨口吐痰?甚至有人走過他們跟前時,會罵罵咧咧“臭掃地的”每每此時,他們只是低下頭將垃圾清理掉默默離去。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被他人輕視卻堅守着自己的職責,在工作崗位上上默默無聞地認真工作着,在寒日中忍受着寒風工作,在炎炎夏日也要頂着頭上的烈日埋頭苦幹。也正是這樣,他們的靈魂經過嚴寒的洗禮變得更加潔淨與熾熱。

美麗,什麼是美麗?美麗是使人看到感到美好的一切。勤勞的他們是美麗的,純淨的他們是美麗的,任勞任怨的他們是美麗的

當旭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時,人們也許還在夢鄉,而他們已經在街頭辛勤勞動;街道上人來人往,他們就是這千千萬萬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多少次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看見他們,卻總是看到他們那默默低頭工作的身影;多少次在街巷中看到他們,汗水和飛塵卻在他們的臉上綻放成花朵。我們整潔的環境出自他們的手,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最美的勞動者。

每天從他們身旁走過,卻從未記得他們的模樣,他們不是一個人,他們是十個、百個、千個他們是一類人,他們有着響亮的名字——環衛工人,他們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他們讓我們的生活更美麗!

本想用優美的文字來讚美他們,可寫下這些之後才發現,任何華麗的辭藻在他們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我想,我不應該把讚美只是寫在文字裏,而是把讚美放在心底,落實到行動上——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對,尊重他們!我想每個人都該如此,不是嗎?

向紋同志先進事心得體會篇4

2007年1月,一場以向張桂梅學習爲主題的“感恩行動”在麗江市迅速掀起,成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爲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記者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於1957年的張桂梅,年輕時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對生活充滿憧憬。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雙雙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學教書。但正當夫妻倆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爲了給丈夫治病,她東奔西走到處借錢,能夠借到錢的地方都借了,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丈夫的病還是不見好轉。1995年,身患癌症的丈夫離她而去,張桂梅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後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爲了擺脫令她觸景生情、傷感悲痛的環境,1996年8月,張桂梅從大理調到華坪,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環境賦予了張桂梅新的生機。來到華坪民族中學後,她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她所教的班級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後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後院,她來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記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樂。可就在這時,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1997年4月,張桂梅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變得特別黑,但肚子卻越來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塊石頭,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結果嚇了她一跳,原來肚子里長了一個腫瘤。醫生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但是,想到承擔的4個畢業班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會考,在這個節骨眼上怎麼能扔下他們不管呢!一邊是學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生命,怎麼辦?

張桂梅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但這些磨難更加激勵起她對生活的愛和希望。想想那些學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緊牙關,回到學校把檢查結果鎖進抽屜。這一切,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一直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了醫院。1997年7月,張桂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後,醫生要求她必須注意休息,最少要調養半年。可是爲了學生,她在手術後的第24天,又走上了講臺。

張桂梅的事蹟迅速傳遍華坪大地。縣政協委員來學校視察,校長在彙報時,介紹了她的情況。聽了介紹以後,所有委員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並當場爲她捐款6230元。縣裏召開第八次婦代會,全體代表和縣領導都爲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對此,張桂梅眼淚奪眶而出:“病無情,人有情,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發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兩次磨難,使她想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需要理解、幫助和支持呀!如果沒有華坪人民,她的生命將無法延續。她說,她的生命屬於華坪,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華坪人民。正是由於這種感恩的心態和情懷,張桂梅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他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向紋同志先進事心得體會篇5

“李夏,洪水退了,大傢伙都平安回家了,衝倒的樹木及淤泥也都被清理乾淨了,你什麼時候回來呢?”荊州鄉的鄉親們熱切的呼喚着,但是卻永遠也得不到迴應了。

烏雲密佈、狂風怒吼、暴雨如注。8月10日凌晨,第9號颱風“利奇馬”突襲,導致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廣德、績溪等地受災嚴重。這場超強颱風不僅留下了滿目瘡痍,而且帶走了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年僅33歲的寶貴生命。李夏同志走了,留下了他面對危險堅定的背影、留下了他對工作的熱愛、留下了人們對他的讚揚。

李夏同志把不畏風險、不懼艱難、忠誠擔當、恪盡職守的精神帶到了抗臺搶險工作一線,用年輕寶貴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在羣衆危難時刻衝鋒在前,勇於擔當,不怕犧牲,用實際行動和寶貴的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忠誠,他做到了“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詞。

學做基層“守望者”,當要有基層情懷。我以爲,當好基層“守望者”,沒有基層情懷是做不了的。就像老一輩的科研工作者,正是強烈的愛國情懷,促使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幹出了許多驕人成績。而要想獲得“守望者”這份稱號則需要帶着感情、飽含熱情、充滿激情去幹工作,有時候還要有點癡情。同時在遇到困難挑戰時,要能夠敢於亮劍,衝鋒在前,還要具備“穿針引線”的繡花功夫。並且出差比別人都遠,加班比別人都多,陪伴家人的時間也比別人少。更得到村到戶、爬坡下田,到羣衆中去處理家長裏短……所以擁有基層情懷就是當好基層“守望者”的不竭動力。基層幹部必須堅持羣衆立場,在做事時,牢牢將基層情懷銘記於心。

學做基層“守望者”,重在有過硬本領。古人常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李夏同志之所以能夠長時間堅守基層,幹出實績,在於他練好了“臺下十年功”,才能在基層的大舞臺上唱好“紅黑臉”。唱紅臉時,他能勇於擔當,心繫羣衆,甘做羣衆的“遮陽傘”,更在超強颱風“利奇馬”來臨之時,冒着危險,主動請纓轉移羣衆。唱黑臉時,能做到鐵面無私,敢於鬥爭,堅決揪出幹部隊伍中的“蛀蟲”,將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這些事蹟若沒有過硬的真功夫,是難以登臺演出並演的出色的。因而要想“守望”基層,廣大基層幹部就必須多學多做,勤練基本功,且要堅持紅線原則,推動自我革命,成爲基層的“萬事通”。

學做基層“守望者”,定要能一以貫之。在古代,守望者可以是戍墾邊關的戰士。在如今,亦可以是大山深處教書育人的“園丁”。不過縱觀古今,他們始終都有一個不變的共同點,那就是無論嚴寒酷暑還是風吹雨打,都能夠將自己的使命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同理,作爲基層“守望者”,也貴在一個恆字。李夏深耕基層,靠的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纔會收穫羣衆“有事情,找李夏”的高度評價。但是堅守基層卻不是件易事,唯有把深耕基層的“初心使命”記於心、踐於行,並以基層情懷爲指引,用過硬本領爲“法寶”,才能克服重重困難,耐得住堅守的“寂寞”。

李夏在調任績溪縣最偏遠的荊州鄉擔任紀委書記時,其愛人心疼他到艱苦鄉鎮工作,他說了一句“工作總要有人幹”。時下基層正是有無數像李夏一樣的幹部默默耕耘,纔有無數基層羣衆實現了自己的“中國夢”。“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更應繼往開來,當好基層李夏式的基層“守望者”,爲基層航行保駕護航。

向紋同志先進事心得體會篇6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爲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衆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在張富清身上,集中體現了“奉獻精神”。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奉獻勇敢,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到地方,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爲貧困山區奉獻一生,他奉獻的是默默奮鬥,淡泊名利。奉獻是張富清的靈魂,張富清是奉獻精神的使者。新時代,我們要學習張富清奉獻精神,凝聚新時代奮鬥力量。

學習張富清一輩子堅守初心的奉獻精神。革命戰爭年代,勇敢衝鋒;和平時期,不怕偏遠。初心在心,始終如一,爲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永遠是奉獻、奉獻、再奉獻。在張富清身上,奉獻就是底色,奉獻就是追求,奉獻就是夢想。深藏功名,堅守奉獻,這就是新時代我們奔跑者應該具備的精神,奔跑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人民,爲了國家,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精神是奔跑的營養,奔跑有奉獻,奔跑有力量,有速度。新時代,我們都在奔跑,我們應該用奉獻精神去奔跑,奔跑出一個輝煌的成績。

學習張富清不改本色的奉獻精神。不論是在戰場,還是在地方,張富清始終保持着一個英雄的本色,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沒有任何個人的名利,甚至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這種本色很淳樸,很潔白,沒有任何私慾,沒有任何功利。這樣的英雄本色最偉大,最可貴。中華民族正是因爲有這樣的英雄本色,才能創造中華民族偉大成就的色彩斑斕。我們從張富清身上看到了生活中的無數“活雷鋒”,看到了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這些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是中華民族力量的源泉,是中華民族追夢的強大能量。

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衆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張富清是奉獻精神的榜樣,我們要學習好榜樣,我們要見賢思齊,萬衆一心,無數中華兒女的奉獻精神凝聚起在一起,就是新時代的奮鬥強大力量,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能量。學習張富清奉獻精神,凝聚新時代奮鬥力量,這是新時代我們每個人的必須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