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生讀《紅樓夢》個人心得

國小生讀《紅樓夢》個人心得

學生讀《紅樓夢》個人心得1

這個暑假,我讀了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紅樓夢》。《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作者是清朝的曹雪芹。

《紅樓夢》主要講述的是賈政的妹妹賈敏是林黛玉的母親。黛玉自幼喪母,便投靠了外婆賈母。到了榮國府,賈母對黛玉倍加疼愛。黛玉與家中的“混世魔王”也是賈政的二兒子賈寶玉相見,似曾面熟,便慢慢建立起友誼和感情。最後,二人不得以分開,一個離世,一個出家,命運太殘酷呀......

這本書我當初看時,很矛盾,既被人物關係的複雜而頭暈,又被感人的情節給吸引了。於是,每當“蹦”出一個人物時,我就不得不翻到人物出場時介紹,並在人物關係圖上記下來。

這個故事很憂傷,甚至有點慘兮兮的感覺。最後黛玉的死,就像黑夜裏一株小草一樣,無人知曉。

這本書有三個亮點;它們分別是:人物的刻畫、插入的詩句、場景與景色描寫。人物的刻畫中,王熙鳳和劉姥姥這兩個人刻畫的入木三分,活靈活現!插入的詩句也有很多,大多出自寶玉、黛玉和寶釵之手,簡直是爐火純青!場景與景色的描寫更是身臨其境!

被人稱作爲,“不可超越的文學作品”的《紅樓夢》在這個暑假,我總算領悟到了,什麼叫經典,什麼叫“不可超越”了。

國小生讀《紅樓夢》個人心得2

翻閱《紅樓夢》就不覺的感到這是女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就不得不否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點,但這也是女人的悲劇。這種悲劇是脫離不了社會的關係的。書主要是圍繞寶黛的愛情來寫四大家族的盛衰。在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中就已預示了各人的命運會是如何。“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這裏寫了兩個人:林黛玉,薛寶釵。紅樓夢引子中寫道:”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誓。“預示了他們三個的未來。不只是大觀園中的十二釵,就連寶玉身邊的襲人,晴雯也都被預示了結果。似乎這些都是命中註定的,她們跳不出命運的圈子,被壓迫着,演繹着這悲傷的《紅樓夢》。

這裏有着太多的美,有遺憾的,也有傷感的。倘若林黛玉聽了賴頭和尚的話不去賈府不流淚,那麼紅樓夢的故事又怎麼會有,倘若寶釵進宮金玉良緣,木石前誓又怎麼會引出來,大觀園中也就少了這樣的有才之人。或許故事正是由許多的一不小心組成的。你看黛玉葬花很美,寶釵撲蝶很美,湘雲醉臥芍藥叢很美,晴雯撕扇很美。

當然這裏的紅顏薄命是最多的。首先想到的便是秦可卿,她既有林黛玉的婀娜也有寶釵的丰韻。她可以說是十二金釵中最美的一位女子了,卻在第十三回中就去世了。其次是尤二姐,她也是很美的,她嫁給賈璉,被逼迫,只好吞金而死,這也不免符合了她的個性。說到迎春只能感傷,提到她的丈夫也只能是氣憤可想而知她的結局。黛玉是最熟悉的。她們都凝結了太多的悲哀,正如水中月,鏡中花。每當讀到史湘雲的時候,我的心裏就會有一種很輕鬆的感覺,也許是她帶着的歡樂很多吧!可是她也是很苦的一個人。當她還在襁褓中時就失去了父母,她寄人籬下,她的舅舅爲了減少開支居然把所有的手工活都交給她做,而她每天也要做到三更。她是很樂觀的一個人。我覺得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能夠帶給身邊的人快樂就是最大的快樂!

我很喜歡《紅樓夢》,我只能用我的見解去看這本書,有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就會有感想,這便是我的感想。

國小生讀《紅樓夢》個人心得3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從故事的開頭,便寫了寶玉和黛玉的前世緣份,爲之後的故事埋下了伏筆。黛玉前世爲絳珠仙子,化爲人身是爲了解前世的恩情,這也是黛玉爲何總是哭泣的原因。本書描寫了一個富貴至極的大家族由盛及衰的過程,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爲背景,敘說了寶黛愛情的悲劇。

書中有云:“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紅樓夢再怎麼繁華闌珊,終究是一場荒唐的大夢。《紅樓夢》爲四大名著之首,它就好比一壺清茶,若不去仔細品嚐它、斟酌它,是永遠體會不到這壺茶深藏的甘甜的。紅樓之所以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是因爲它可以讓我們用一生去品讀。

書中的詩詞美句可謂數不勝數,並且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回味。可能一句詩,一段詞,便是一個人物的一生了。

金陵十二釵應該是最引人注目的,早在第五回《寶玉遊太虛幻境》時便提到了她們的結局,從此埋下了伏筆。在太虛幻境的薄命司中,正有首詞,而這首詞就是她們每個人的命運。令人感慨,這或許就是“紅顏薄命”吧。黛玉含淚而亡,寶釵孤守而終,探春遠嫁他鄉,迎春暴斃而亡,惜春出家守佛......一個個才貌過人的女子卻落得這樣的下場,而這根本原因便是賈家的衰敗導致的。

賈家不過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以小見大,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矛盾重重、政治黑暗、人性衰朽。寶玉雖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享盡榮華富貴,但是他的婚姻卻是不自由的。在那個時候,表面還維持着繁華,但卻從各方面暴露了開始衰敗的跡象。

《紅樓夢》既是一支絢麗的燃燒着理想的蠟燭,又是一首悲涼的輓詩。其藝術價值就在於它能與讀者產生心靈上的溝通,打動人心,讓人對書中的人物感動與憐惜,這種心靈的顫動,至今也價值無限。

國小生讀《紅樓夢》個人心得4

《紅樓夢》前六回中,林黛玉初入賈府這一段印象很深。

剛剛失去母親的林黛玉,離開父親,隻身北上,投靠外祖母。雖說外祖母是因爲心疼黛玉,才執意接她入賈府照顧,但對當時的黛玉而言,外祖母是陌生的親人,從未謀面,只在母親口中聽到些隻言片語,心中自然十分忐忑,謹小慎微。

“這林黛玉常聽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她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小心謹慎地打量着一路所見,後與外祖母及舅母、衆姐妹、嫂子相見,“衆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

“寂然飯畢,各有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當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養身,雲飯後務待飯粒咽盡,過一時再吃茶,方不傷脾胃。今黛玉見了這裏許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因而接了茶。”也體現了黛玉的謹慎。

後與寶玉相見時,寶玉見黛玉也沒有玉,只自己有,生氣要摔玉,衆人忙哄勸住,讀到這裏,我就在想,一路小心謹慎的黛玉該有多自責啊。

果然下文寫道“林姑娘正在這裏傷心,自己淌眼抹淚的說:‘今兒纔來,就惹出你家哥的狂病,倘或摔壞了那玉,豈不是因我之過!’”

聽蔣勳老師講解才知道,林黛玉那時只有十二三歲,就又佩服起她來。

到賈家這樣規矩森嚴的大家族,禮儀、言談沒出半點錯,着實厲害。

十二三歲的我還是抗拒走親戚,不知道要說什麼,老是躲在媽媽身後的扭捏害羞的小孩子,對比之下實在佩服黛玉。

後文中講林姑娘經常暗自落淚,自己看時覺得確實讓人覺得厭煩,但想到她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又不免心疼。

記得我上高一時住校,一個月回家一次,開學前兩週特別興奮,新環境,新朋友,到第三週開始瘋狂想家,白天上課,同學說說笑笑,不覺得。到晚上睡覺時,就從枕頭底下拿出全家福,默默流淚。

想黛玉小小年紀就離開家,到全然陌生的環境,着實令人心疼。再看黛玉常常暗自落淚就多了些理解。

國小生讀《紅樓夢》個人心得5

對於《紅樓夢》這本書,如果非要我說什麼,我只能很誠懇地說我喜歡,我欣賞,喜歡這個愛情悲劇,縱使它讓我流淚,可我還是很喜歡,原諒我只能用這個很普通的詞表達我對紅樓夢的喜愛之情。紅樓夢想要表達的不僅是男女的愛恨情愁,更重要的表達的是對當時晚清封建制度的抨擊。後人多從這些愛情故事中透過現象看本質,可是我不想去深究什麼,我只想單純地看看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

林黛玉,人們所說的病美人,多愁善感、小心謹慎,可是我不喜歡,很不喜歡,我覺得她太懦弱了,可以說我沒見識,畢竟她生活在那個時代,那個時代不允許這樣的女人存在,那個時代不需要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女人存在,需要的是在家安穩過日子,謹遵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女人,很顯然黛玉並不是很符合可她很注意,在外人面前她儘量注意。黛玉的性格註定了她的命運,用盡一生都無法獲得真愛的悲慘結局,淪落到慘死的地步。她有時候很小心眼,很會嫉妒,她的猜疑也爲她的愛情墊下失敗的伏筆。用她的猜疑、嫉妒與寶釵的善解人意進行對比進一步暗示了她的愛情悲劇。可是我們又能讓她怎樣,去反抗,有用嗎,註定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去善解人意、去改變有用嗎,她的家庭背景註定了她在這愛情裏的失敗,所以其實不怪她,要怪只能怪她沒生個更好的人家,做不到門當戶對,怪她生在這個時代。她只是那個時代女性的代表之一,作爲制度的犧牲品,作爲時代的犧牲品。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亦許很多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爲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來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林黛玉,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

黛玉是叛逆的,亦是孤獨的,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宛如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始終執著着自己的那份信念,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富不僅有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有絕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嫋娜風流的外形之美,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曹雪芹而且爲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劇性格,還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奇特的想象和詩意,創造了亙古未

有的“還淚”之說,以象徵林黛玉是帶着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她一生下來,就有“先天不足之症”;會吃飯時便吃藥,而且不許哭,不能見外人。命運對她太殘酷,太不公平了。少年喪母,不久又喪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長期寄居在賈府。我們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通過鳳姐語言,描繪了她天仙似的人品。鳳姐一見就驚歎道:“天下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纔算看見了!”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於是她無奈着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結局。

文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傳奇,驚歎於他的卓絕的文學才氣,讚美這樣一個請棋書畫、天文地理無不精通的偉大文學家;歷史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敗壞,痛快於其黑暗的統治註定了其必將敗亡的慘烈結局;自由主義者讀到紅樓夢,讀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級制度對人們的壓迫和壓榨,對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貴賤的劃分令他們義憤填膺;也有人悲嘆於文學的流傳必將因爲其從盛到衰的歷程,除去《紅樓夢》,縱觀中國其他淵源流傳的古代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似乎其發展的趨勢正是與如今的經濟企業等的發展盛衰趨勢如此吻合,似乎從聰明的古代人眼裏,我們早已可以看見未來……

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會有一百種理解,這句話真的不錯!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受!

國小生讀《紅樓夢》個人心得6

月華如水,悄然浸滿窗楣。捧起一本《紅樓夢》,倚窗而坐,輕輕翻開書頁,一處勝景映入眼簾,我悄悄地走進了書的世界……

邁入榮寧二府,瀏覽華貴的大觀園,瞥見羣芳的芳容與鬥才,見證大家族的興與衰。不知何時我被深深吸引,因其歡歡喜喜,因其悲悲慼慼。猶記得黛玉提着花囊,拿着花鋤,在瀟湘館一般清泉流過的沁芳閘,用纖纖細手撒落花瓣,悲吟道:“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書外的我爲此緊鎖眉頭,多愁善感的女子,自命清高的黛玉,怎能不讓人牽腸掛肚?

“喲,老祖宗,”王熙鳳是人未到而聲先聞,“我可想死你了!”精明的'人兒帶着甜甜的嘴巴一同倒在賈母的懷中,喜得賈母樂不可支。只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胭脂裏的英雄竟落得可悲下場!“露軒影,惆悵離情,落月成孤倚。”

“鶯兒,送這個給林妹妹,倘不夠,再來拿。”寶釵牽掛着黛玉的病,雖然黛玉對自己總是冷嘲熱諷。啊,真不愧“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難得如此大氣,難得如此寬容,不愧是我之最敬。“聲聲催,憶當初輝,新月幾流星。”

眼前掠過睛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寶玉稱“姐姐”叫“妹妹”地哄,香菱癡迷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湘雲“襁褓之間父母違”的身世與青石板上酣然的睡態……“一聲彈,指渾無語,獨自立瑤階。”

有人看《紅樓夢》望出了輪迴的悲苦;有人親眼見證了世代的變遷;有人爲大家族的興衰而遺憾心頭。而我,同樣如此,癡迷其中自拔,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三生石前,黛玉得以甘露滋潤,脫草胎成人形時,爲報灌溉之恩下世爲人,“我把這一生的眼淚給了他,便也償還得過他了……”故所謂“冷月葬花魂”,花魂是誰?是黛玉自比罷!她彷彿早已預料到自己的結局,看到了落花盡頭窮途的幻滅。

《紅樓夢》,我的心之所想,心之所向。我愛你把凡塵看的透徹,愛你把人物寫得多姿,愛你把“荒唐”寫得入木三分。一把辛酸淚,把我的生活也化作甘甜。正如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紅樓夢》,我魂牽夢縈的世界!

國小生讀《紅樓夢》個人心得7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書中人物的悲劇,一部作者的悲劇。曹雪芹不僅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生活,而且讚美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愛情。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爲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書中的人物多達900多個,而其中我有一個最喜歡——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泣,千里東風一望遙。”“[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在那樣一個千順從,萬順從的時候,只有她敢於去抗爭,敢於去維護自己的尊嚴。一個敢於同命運、同邪惡鬥爭的人,纔是生活的強者。而她“分骨肉”的無奈或許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了。

在《紅樓夢》中的一段情節——黛玉葬花,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情節,也是黛玉的個性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說“不讀《紅樓夢》就不是中國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詞》“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亦枉然”,可見《紅樓夢》對中國影響之大。

我所看的《紅樓夢》,不僅僅是120回的通行本,還有周汝昌校匯本、甲戌本、戚序本,一共四個版本。我沒有看高鶚的續書,因爲我總認爲,曹雪芹的《紅樓夢》不是那樣子的,我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去還原一個我認爲真實的情節而不受高鶚的影響。

《紅樓夢》博大精深,次次讀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書中人物的悲劇,一部作者的悲劇。曹雪芹不僅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生活,而且讚美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愛情。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爲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書中的人物多達900多個,而其中我有一個最喜歡——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泣,千里東風一望遙。”“[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在那樣一個千順從,萬順從的時候,只有她敢於去抗爭,敢於去維護自己的尊嚴。一個敢於同命運、同邪惡鬥爭的人,纔是生活的強者。而她“分骨肉”的無奈或許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了。

在《紅樓夢》中的一段情節——黛玉葬花,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情節,也是黛玉的個性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說“不讀《紅樓夢》就不是中國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詞》“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亦枉然”,可見《紅樓夢》對中國影響之大。

我所看的《紅樓夢》,不僅僅是120回的通行本,還有周汝昌校匯本、甲戌本、戚序本,一共四個版本。我沒有看高鶚的續書,因爲我總認爲,曹雪芹的《紅樓夢》不是那樣子的,我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去還原一個我認爲真實的情節而不受高鶚的影響。

《紅樓夢》博大精深,次次讀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標籤:紅樓夢 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