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學生社會實踐 篇一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國民經濟迅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化妝品市場也得以迅猛發展。1987年我國化妝品市場的銷售額僅爲10多億元,1991年增加到40億元,1993年猛增爲90多億元,近年來平均年增長率都達到50%。爲了解泉州市化妝品市場現狀、消費者狀況與消費心態、市場的未來發展等問題,我們對泉州市化妝品消費市場進行了這次問卷調查,從中我們對泉州化妝品市場的概況及消費者的行爲特徵有了初步的瞭解。

護膚類化妝品爲主流在接受調查的大多數讀者中,高達87%的人主要使用護膚類化妝品,而對於彩妝類化妝品的使用者僅佔2.7%,兩類均使用者爲10.3%。結果同時調查顯示:除了有48%的人每天使用一次化妝品外,有41%的人一天要使用幾次。這說明在泉州化妝品已成爲大衆商品,其普及率很高。在使用頻率方面,男士和女士有比較明顯的差異,48.5%的女士選擇"一天幾次",44.1%選擇"每天一次",而有18。1%的男士選擇"一天幾次",59.7%選擇"每天一次"。雖然男士使用化妝品的頻率低於女士,但是其使用頻率的絕對值並不是很低,這也說明泉州的男性化妝品的市場容量不容小視,是值得商家開拓的一個市場。

長期以來,男性化妝品在化妝品市場一直處於弱勢地位。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男士開始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開始關心自己的皮膚,這一點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提到。那麼,泉州的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目前男性化妝品存在哪些不足這一問題的呢?

44.6%的被調查者認爲,目前的男性化妝品品種不夠豐富,22.1%的被調查者認爲購買不方便,20.1%的被調查者認爲質量不夠好,21.1%的被調查者認爲功能不全,13.4%的被調查者對服務不滿意。可見,目前泉州市場上的男性化妝品在品種、質量、功能、購買的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這也說明泉州的男性化妝品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是商家不能錯過的一塊大蛋糕。

超市爲最大銷售渠道從化妝品來源上看,有96。4%的人是自己購買,有3。6%的人是接受親友饋贈。在購買化妝品的人中,有45.3%是從超市購得,42.7%選擇化妝品專賣店,12.7%是在一般化妝品店購買的,而僅有4%來自於美容院。這顯示了泉州化妝品市場的一大特色:較多的人是在超市中購買化妝品的,這是泉州的超市特別發達的緣故。化妝品專賣店的從業者一般具有美容護膚的專業知識,能夠爲消費者提供詳細的產品介紹和諮詢,而且專賣店提供的化妝品品種比較豐富,所以有一大部分的人在專賣店購買化妝品。

目前,在泉州美容院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美容服務,而非銷售化妝品。在使用化妝品的人當中,有54。7%的人認爲應該用完再買,但也有不少人(25.7%)認爲只要好就可以買,隨意購買和偶爾購買的人只佔到了其中的16%。百元價位最受歡迎據這次調查統計結果,泉州人的化妝品月平均消費額在50—100元之間的佔38。5%,100—200元的佔15.9%,200—400元的佔4.7%,超過400元的僅有0.3%。可以看出,泉州的消費者中化妝品月消費額在50元以內的比較多(佔40.5%),月消費在400元以上者大多爲"白領"女性或其他高收入者。

在護膚品價格的調查中,42%的被調查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20元到50元之間,29%的被調查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50元到100元之間,13.7%的被調查者能接受100到200之間的價格,接受200元以上的護膚品的被調查者只有2。7%。由此可見,價格在100元以下的護膚品更受泉州消費者的青睞。

中青年是消費主力軍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化妝品使用者的年齡集中在20—40歲之間,其比例高達84.6%,20歲以下、40歲以上的使用者所佔比例則很小。調查還顯示,年齡在30歲以下的消費者,化妝品月消費在50—100元之間的較多,佔40.3%;年齡在30—40歲的消費者中,可接受的月平均消費在50元以下的有40。7%;而50—100元的消費水平佔了37%,二者相差不大。但年齡大於40歲的中老年人的化妝品消費則較低,每月願意用於化妝品消費的金額在50元以下的就佔到68.8%。這與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有很大關係。

關於中學生的社會實踐 篇二

炎炎夏日,列日當頭。正是因爲有這樣的環境才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參加社會實踐的決心。我要看看自己能否在惡劣的環境中有能力依靠雙手和大腦維持自己的生存。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現實,讓自己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才幹,培養韌性,更爲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因此,在暑假的第一天我和一個同學一起來到了一個縣城開始了我的暑期實踐活動。

經過應聘,我們來到了一個專業暑期補習班任教。這對我來說既是一個機遇又是一次挑戰,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在這裏我又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體會。接下來我把我的感觸分條概述:

(一)教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職業。

在這段不長不短教師從業經歷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以前我的老師對我的用心良苦。學生不好好學習我也心急如焚,甚至比他們還着急。從跟家長的交流中我也體會到了父母的含辛茹苦,不管父母在家庭或者社會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在面對自己孩子的老師時,他們的眼神中透漏出的虔誠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二)掙錢的辛苦。

在這裏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掙錢的不容易,對於掙錢和花錢的觀念也有了很大的改變。辛勤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同等的回報,而沒有辛勤的付出是一定有任何回報的。

(三)人際關係。

從事這樣一個職業,我主要接觸到的是學校領導、同事、學生及學生家長,每一層的關係都要用心去經營,否則,任何一個環節不順利你就可能全盤皆輸,這也是社會殘酷的一面吧。幸好我現在的一切都還挺順利,雖然在剛剛過去的一次學生考試中我帶的班級成績不太好,但是經過具體瞭解後我發現,我的學生比起他們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對此感到還是挺欣慰的。

(四)自強自立。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在這次的工作中我和同事之間也同樣存在着競爭關係,不努力就可能會受到處罰,而所有的一切也都取決於自己,取決於自己有多努力。

(五)專業的重要性。

在給學生們授課時,我有時候也會感到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是因爲我自己的知識庫還不夠豐滿,所以專業性是非常重要的。

(六)認識於實踐。

從課本上我學習了十幾年的知識都遠沒有這十幾天工作實踐給我的感觸深。我感覺在這十幾天裏我又長大了好幾歲,對人、對事、對社會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匆匆的四十天,一個從組建到結束我都全程參與的暑假班圓滿的落下了帷幕。這次暑期實踐活動對我的影響很大,尤其是最後一天的家長會,看着好多家長的眼神裏都充滿了對自己孩子的期待和對作爲老師的我的信賴,心裏真的很感動。同時也想起了我自己的父母一定也是一樣的感情!這些對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也必將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不管是從學習還是生活,做人或者做事,我都成熟了好多。

新學期開始,我會以一個全新的自我來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三

轉眼三天已經過去了,龍佳之旅已經圓滿畫上了句號,但我相信此時此刻還有很多人在懷念龍佳的一切,懷念在龍佳的點點滴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三天以來的天氣都不是很好,但教官還是想方設法地帶領我們去玩,去鍛鍊自己,充實我們在龍佳的生活。

團結就是力量,只有每個人團結一致,互幫互助,不拋棄不放棄,才能成就輝煌。三天以來使我感觸最深的是“雲梯”,在這場遊戲中,我們用身體做起了橋墩,用雙手搭起了橋面,將一個個挑戰者安全地送達終點。遊戲結束後,許多人眼眶都溼潤了,或許這便是團結。在人生旅途中,互幫互助,擁有團隊意識,才能使自己更好地立足。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教官常常教育我們要以寬容之心來對待每個人,告戒我們要給別人鋪好路,給別人臺階下,這樣,我們的人生纔會更加完美,更加通暢。小林教官還經常對我們說,凡事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沒有堅持,怎麼有勝利的果實,我相信這句話會伴隨着我度過漫長的人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離別之際,看者教官們爲我們送別,我們是那麼的心酸。三天兩夜,短暫的時光,永久的記憶,與其說是遊玩了,不如說是人生的一堂課,一堂久久揮之不去的課,一堂意義非凡的課

關於中學生的社會實踐 篇四

春華秋實,歲月瀟湘。轉眼期盼許久的爲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就過去了。記得羅馬法學家塞爾蘇斯曾說過:“法乃善與正義之科學。”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中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中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近三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纔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爲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爲堅實的基礎。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

在這次實踐中,讓我很有感觸的一點就人際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會上人際交往非常複雜,但是具體多麼複雜,我想也很難說清楚,只有經歷了才能瞭解。纔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爲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要跟他(她)們處理好關係得需要許多技巧,就看你怎麼把握了。我想說的一點就是,在交際中,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一些東西,那我們就學着適應它。如果還不行,那就改變一下適應它的方法。讓我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掌握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在這次實踐中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勤於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設法解決,實在不行可以虛心請教他人,而沒有自學能力的人遲早要被企業和社會所淘汰。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招"難!"意思就是說:在家裏的時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顧,關心,呵護!那肯定就是日子過得無憂無慮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是靠自已一個人去解決,在這二個多月裏,讓我學會了自強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現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邊,我都能夠自已獨立!學校是一個小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爲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爲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後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範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瞭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爲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爲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爲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說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髮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着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爲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雖未承擔過什麼重要的工作,但卻也堅守本職,勤於學習,在平平淡淡的忙碌之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與做人的道理。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纔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爲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爲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鍊。

中學生社會實踐 篇五

寒假來臨,滿懷萬分喜悅的心情回到家中,與自己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開心溢於言表,中學生社會實踐報告。同時我還帶着學校佈置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這個任務,令豐富的寒假生活又增添幾分激動與期待。因爲社會實踐報告對於我們大一學生是第一次社會活動,經過積極地準備,我在長治九中進行了爲期8天的社會實踐。

長治九中是一所擁有國中部和高中部的省級示範學校,我在學校的工作主要是在辦公室幫忙整理文件,檢查學生上自習情況。辦公室每天都需要把各種文件資料歸類,在查自習時使我有了更多與高中生接觸的機會。在此期間我發現,關於高中新課改的文件尤其多,通過了解高中新課改,認識到本次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力度最大、影響最爲深遠的一次教育變革,其核心在於通過變革人才培養模式,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此次改革我給予了更多關注。

20xx年2月26日,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啓動會議在太原舉行。從去年秋季學期起,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全面啓動,山西省所有高中課程教材、課程設置將大“變臉”。高中學生也要像大學生一樣修學分,有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而且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和技術課程,學分分別達23分和8分,加起來比語文、數學和外語的總學分還多。高中新課程教學開始後,省教育廳將給出兩到三種選用的教材。學生上課也打破了原來的班級制,實行“走班制”。平時上課,學生根據所選擇課程組成一個班,但是在管理上,學生還是有固定的班級。

在課程設置方面,普通高中新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共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社會實踐報告《中學生社會實踐報告》。要求學生每一學年都要在所有學習領域獲得一定的學分,以防止偏科。每一個學習領域都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共包括12—13個科目。其中技術與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藝術與音樂、美術並行設置,供學校選擇。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兩種或多種外語。每一個科目都有若干模塊組成,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對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要求和建議。

普通高中的學制還是3年,但課程變成了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學生只要修習課程的學分達到規定的144個就可以畢業。學分設置情況爲學生學習一個模塊並通過考覈,可獲得2學分。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必修課程,三年共計15學分。學生每年還必須參加一週的社會實踐,可獲得2學分。三年中必須參加不少於10個工作日的社區服務,獲得2學分。新課程將從高一年級開始逐步增加選修課程,並允許學生跨年級選修。

課程設置、培養目標的變化帶來的是評價體系的變化。新課程將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學校將爲每一個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對於教師的評價也將由單純的學生成績改變爲將教師的教學評價工作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統一起來,教師不僅要有教學能力,更要有課程開發、創新能力。

面對這場聲勢浩大的教育變革,社會反響不一,激烈的爭辯也隨之進行,諸如“金庸取代魯迅”是語文教改的墮落,改革是否對復讀生不公平,大學聯考不考的課程是否還應該學等等。一時間在社會上掀起了改革大討論。而我認爲應該傾聽當事人老師與學生的意見,才能更有利於解決問題。因此我對老師,學生走訪調查。

有些老師認爲現在的內容比以前好多了,最大的變化是面更廣,但語言淺顯易懂,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接受,實用性、邏輯性更強。並對新版《語文》大加讚賞,“無論是單元設置,還是篇目選擇,都和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緊密相關。有些則反映因爲綜合實踐活動課分三部分: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它沒有教材,只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願參加的一項活動,它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性,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國家教育部又規定了這門課程是高中必修的一門課程,佔23學分。然而對學校來說,大學聯考成績纔是學校的生命線,如果大學聯考成績上不去,學生不認可,家長不認可,社會也不會認可。而這門課程大學聯考又不考,學校能開設嗎,開設了學生能感興趣嗎?儘管專家也講了許多新課改的必要性,還是存在許多困惑。

總之,老師一直贊同還是加強學習,領會課改的精神,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高對新課程的實施水平,這纔是最實在的。

反過來看學生,多數人不知道這對自己是喜是憂。不管改還是不改,高中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所以他們也不知道課改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對課改的實際內容,他們瞭解不多,僅僅是老師和學校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況且理科生到了高二還要學文科的,確實令有些學生想不通。並且一下子發了50來本書。粗略算了一下,書費都到600多元了,每門課一學期下來得學2至3本,到底這是增負還是減負。有的學生還抱怨連選課都不會,更別提什麼上選修課了。

高中新課改到底孰是孰非,現在誰也不知道,只有通過不斷地摸索和實踐,才能看出是否符合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就目前的狀況,我認爲不應該過多的持懷疑態度,不能籠統的認爲這是給學生增負,或者想當然的說對大學聯考毫無用處。放眼看西歐的教育,其實它也是經過若干年的不斷改革纔有了今天的成就,國家沒有改革,只會像一潭死水那樣一塵不變,毫無生機,有位政治學家曾說在變革中求發展,的確,只有創新,纔有機會接近成功。

在此,我希望這場課改能夠獲得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