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樑家河個人心得體會多篇

讀樑家河個人心得體會多篇

讀樑家河個人心得體會篇1

近日,我仔細研讀了《樑家河》一書,並查閱了《我是黃土地的兒子》、《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書中參考的資料。通過對相關書籍、文章的學習,系統瞭解了總書記在樑家河村插隊七年的歲月經歷,深刻感悟到習近平總書記爲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和復興民族的夢想。

?樑家河》通篇運用羣衆語言,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不同人物的鮮活形象,生動地還原了總書記在樑家河的點點滴滴,讀起來讓人感覺眼前有畫面、耳旁有聲音。總書記在樑家河插隊的七年間,同這裏的父老鄉親一起以實際行動踐行和發展了延安精神,賦予了他新的時代內涵。在這七年的艱苦歲月裏,總書記將延安精神融入到實踐中,實事求是、埋頭苦幹、大膽創新,帶領樑家河的父老鄉親改善了這裏的條件,並在實踐中逐漸培育了適應時代發展的崇高精神,成爲了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下面,我結合自身工作生活,談四點體會:

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1968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響應“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號召,主動申請到陝北農村插隊,爲總書記認識中國農村、瞭解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所思所想以及確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樑家河插隊時,他並沒有因爲父親的問題對自己失去信心,而是以立足於實際、立足於羣衆、立足於中國社會發展的宏大視野,通過與農村、農民的接觸,更爲深切地意識到中國社會發展的出路在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而更加堅定了對黨的忠誠和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執着追求。作爲一名基層黨員領導幹部,要注重通過日常社會實踐鍛鍊,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二、要有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樑家河是習近平總書記揮灑了七年青春的地方,通過在基層與鄉親們同甘共苦,經受了磨難,鍛造了意志,砥礪出堅強。面對樑家河艱難的生存條件,總書記沒有選擇退縮,而是繼承延安時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帶領樑家河父老鄉親改產生產生活條件,培育出苦幹實幹、拼搏奮鬥的崇高精神。在《沼氣專業戶》章節,爲建好沼氣池,總書記跑了四川5個地區的17個縣,爲了查看沼氣池哪裏漏氣,用手一遍一遍的摸滿是大糞的沼氣池,爲了能夠讓沼氣池排氣,被大糞噴了一臉,最終建成陝西首個沼氣池,打破了“沼氣不過秦嶺”的謬言。基層雖然苦、雖然累,但能磨鍊意志、增強才幹,也大有可爲。對於我來講,要學習總書記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真正沉在基層、服務基層、造福基層。在思想上,要保持旺盛鬥志,奮鬥不息;在工作上,要不避困難,勇挑重擔;在生活上,要吃苦耐勞,克勤克儉。

三、要有紮根基層的爲民情懷。每一個人都是有情懷的,一心爲民的情懷最無私,最受人尊重。在《淚別樑家河》章節,總書記說,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羣衆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習總書記帶領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等發展生產的爲民情懷,也充分體現爲民造福的初心。以人民爲中心是新時代政法工作的根本立場,也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作爲全區政法工作的帶頭人,我將紮實開展大調研,全面瞭解羣衆對政法工作及平安最真切的需求,發揮民智、藉助民力,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和政法綜治助力脫貧攻堅戰,讓羣衆帶着滿滿的安全感邁入小康社會。

四、要苦幹實幹、擔當有爲。作爲共產黨人,不求當多大的官,只求爲老百姓多做實實在在的事。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後的第一需求,是極其重要的民生。作爲全區政法工作的負責人,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踐行“五個紮實”、實現追趕超越爲目標,堅決履行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等“四大任務”,爭創“平安鼎”、繪製平安地圖、加強法治碑林和平安碑林建設,樹立碑林政法品牌、打造碑林政法鐵軍,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讀樑家河個人心得體會篇2

6月30日,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7週年的前夕,我們人社局43名同志在王宏局長的帶領下,懷着無比激動和崇敬的心情來到延安市延川縣的樑家河村參觀學習。

我們先後參觀了樑家河村委會、村史館、陝西第一口沼氣池、知青淤地壩、當年知青三處居住地等。每到一處,大家聚精會神,認真聆聽講解,現場感受了當年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歲月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勞動場景,瞭解了當年習總書記和知青們在樑家河村住窯洞、睡土炕,與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場景,大家深深被習總書記紮根基層、愛民爲民的熾熱情懷,敢於擔當、開拓創新的實幹精神和艱苦奮鬥的意志所感染。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獲得的,“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在樑家河插隊的七年,青年習近平在與羣衆一塊苦、一塊過、一塊乾的過程中,實現了從迷惘、彷徨到充滿自信的轉變,孕育了他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泉,進而獲得了投身偉大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在他身上體現出的“三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一是“崇尚學習”的精神。

“那個時候,除了勞動之外,一個是融入羣衆,再一個就是到處找書、看書”習總書記回憶道,“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爲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在樑家河的7年,他“癡迷”於讀書,涉獵廣泛,有古代的、現代的,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文學的、哲學的、自然科學的等等,也留下了“30裏借書、30裏討書”的生動故事。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貫穿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我要學習總書記這種孜孜以求的尚學精神,向書本學,向實踐學,不斷增強工作能力和爲民服務的本領。

二是“自強不息”的精神。

習總書記15歲從北京來到陝北的一個山溝農村裏,舉目無親,面對艱難困苦,經受重重磨練,與羣衆一起開荒、種地、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打壩,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使他逐步融入農村生活,學會了農活技術,學到農民的實事求是、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習近平總書記自強不息、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啓示我們,經歷就是財富,苦難也是鍛鍊,學會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課。艱難困苦磨礪堅強意志,有了堅強意志,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堅韌不拔、充滿自信地沿着正確方向前進。

三是“創新實幹”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當樑家河當知青和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時候,從樑家河的實際出發,從羣衆的根本利益出發習,帶領幹部羣衆建淤地壩,增加糧食產量,挖水井,解決村裏吃水的問題;修建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爲村裏建起了磨坊、裁縫鋪、鐵業社等,件件事辦到羣衆的心坎上,推動樑家河貧困面貌發生變化,改善了村民生活。這體現出習總書記“要爲人民做實事”的擔當、毅力、勇氣和決心。我要牢記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教誨,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體現責任擔當。

參觀學習結束後,我不斷思索。樑家河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山溝農村的名字,更代表的是一種信念一種力量,它是我黨建黨之初的信仰,是延安精神的傳承,是不忘初心的體現,它忠實踐行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我要從總書記的成長曆程中汲取深厚養分,尋找力量源泉,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在工作和學習中磨礪自己,爲“助力西安追趕超越,建設幸福新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讀樑家河個人心得體會篇3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40多年前年僅15歲的來到陝北延川縣樑家河,開啓了七年知青歲月。作爲一名基層社區黨員,近期我認真研讀了樑家河,感觸頗深,在《樑家河》一書中,我看到了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真實體會到習總書記青年時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寶貴的政治品質、深切的爲民情懷、強烈的進取精神、優良的品德作風。這一切都讓我不斷加深對習總書記的崇敬之情。

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到樑家河兩三年後,習已經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延川話。他熟悉樑家河的每一條溝、每一架山,熟悉樑家河村子裏的每戶人家。2015年2月13日他回樑家河,即使40年沒有聯繫的人,他一見面就能認出來,大名、小名都能叫出來。習總書記在樑家河插隊的七年中,與當地父老鄉親打成一片、融爲一體,真正瞭解到了人民疾苦,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聯繫,身體力行地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把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牢記心中、落在實處,善於接觸羣衆、組織羣衆、依靠羣衆、發動羣衆,做到傾聽民聲、廣聚民智、彙集民力,紮紮實實爲羣衆解難題、辦實事,解決好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作爲一名年輕大學生社區幹部,學習習總書記這種不怕苦、不怕累,時刻把人民羣衆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激勵着我們這代年輕人要敢於到困難羣衆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們的、熱情揮灑在基層社區這片熱土上去。把心紮在人民羣衆最需要的地方。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樑家河的幾年當中習總書記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艱苦勞動中,與羣衆一起苦幹實幹,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種種考驗,時刻不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勇於擔當,敢於奉獻。我們青年一代更要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習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發揚“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艱苦奮鬥精神,不斷磨鍊意志,提升能力,不斷加強各類知識的學習,堅定理想信念,更加自覺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和堅強捍衛者。願每一位基層黨員幹部心中都有一條深藏心間的樑家河,不忘本色、本來、本源、本根,一直爲心中的世界和夢想而戰鬥。

真抓實幹,實事求是

真抓實幹,實事求是,在樑家河辦沼氣,試驗成功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成立鐵業社、代銷店,習在樑家河先後辦起了縫紉社、磨房、菜園。他從樑家河的實際出發,帶領幹部羣衆打井抗旱、打壩淤地、修建公路,以實幹作風和擔當精神使樑家河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作爲一名來社區工作的大學生黨員,總書記在樑家河樹立的榜樣,給我今後幹好社區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精神源泉,是一盞光輝永照的盞明燈,時刻激勵着我、鞭策着我努力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基層社區黨員幹部。

樑家河,一個有“大學問”的地方,一個把心留住的地方,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一個能激發我們砥礪奮進的地方。

讀樑家河個人心得體會篇4

我們要向學習,公私分明,堅持原則,公款姓公,一分一釐都不能亂花,對羣衆有情有義,時刻念着羣衆冷暖疾苦,把關懷溫暖送到羣衆的心坎裏。

連日來,我懷着崇敬的心情,走過習奮鬥過的那片熱土。一路走來,築壩淤地的攻堅克難精神激勵着我,敢爲人先建設全省第一口沼氣池的膽識鼓舞着我。一路走來的感悟頗多,我不禁想用日記的形式將它記錄下來。

在樑家河,有鄉親介紹,當年習辦事堅持原則,十分耿直。有一次,隊裏的拖拉機需要拉到縣城維修,維修時,村民樑玉忠買了3包兩毛錢的煙,用於請人幫忙擡機器,回來後找報銷,因爲不符合隊裏規定,堅決不報銷。不久後,樑玉忠的父親病重,自掏腰包買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個一年難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這件事讓樑玉忠一家十分感動。

從這些日常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習既重情重義,又堅持原則,讓我深受教育。一是堅守原則,要儲足腳跟底氣;二是堅守原則,要保持滿腔銳氣;三是堅守原則,要頻吹暖心之氣;四是堅守原則,要運足丹田真氣。

其實在實際工作中,能不能報發票這樣的小事,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在村裏工作,時常遇到羣衆訴求不一、意見分歧、利益分配、決策決斷等需要我們去裁決。比如村裏財務支出、農村低保評定、公益事業建設等工作,時常鬧爭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講原則,葫蘆僧判葫蘆案,那麼什麼都會變成一鍋粥。這樣,羣衆也看不起我們,我們在村裏做工作也站不住腳,工作起來站在人前矮三分,說起話來低三度,較起真來怯三分。因此,我們一定要向習學習,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辦事。

當然,堅持原則,必定會傷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會讓個別人心中不舒服,會得罪人。但是,只要我們行得端、做得正,不能辦的事情堅決不辦,不能開的口子堅決不開,始終堅持原則,該堅持的堅持,該關愛的關愛,我們還是能取得羣衆的信任和擁護。

我決心以這次學習考察爲新的起點,今後工作中以習重原則、重情義爲榜樣,做既當堅持原則的鐵面包公,又當羣衆知冷知熱的貼心人。

讀樑家河個人心得體會篇5

以樑家河的民本思想爲指引,創作“有根本價值所在”的文藝作品

可以說《樑家河》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這本書,語言質樸,字字飽含着真摯的情誼,在讀其中幾個章節的時候,我幾乎無法抑制地流下了熱淚。

四十多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才十五歲,就要揹着行李到當時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樑家河插隊。在那裏一待就是7年。從一個白淨的城裏娃鍛鍊成了一個幹農活從不“撒奸兒”的好把式;從一個講普通話的北京人變成了一個張嘴就來陝北話的黃土高原漢子;從一個先後寫了10份入黨申請才被批准入黨的年輕人,成長爲當時樑家河的黨支部書記。

真是難以想象,在此期間,在那樣的環境裏,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忍受了多少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困苦。如果沒有一種鍥而不捨、堅毅果敢的品性是不行的,如果沒有對黨忠誠、對人民熱愛的堅定信念是難以支撐的文章。

習總書記在樑家河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和真情實感,贏得了全體村民的愛戴和不捨,譜寫了一曲既感人肺腑又蕩氣迴腸的壯麗詩章

掩卷深思,樑家河真不簡單,不能小看,這的確是一個有大學問的地方。苦難算不了什麼,只要堅信光明,也許它就是一個磨礪石;困難算不了什麼,只要團結一心、鍥而不捨、堅韌不拔,沒有什麼不能戰勝;挫折算不了什麼,只要初心不變、堅定信念、牢記使命,興許它就是一塊試金石;百姓的心裏有桿秤,羣衆的意願大如天心得體會。所以,《樑家河》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們認真讀、反覆學、細細品、深刻悟,更重要的是要真真正正地做好“學以致用”。

作爲一名基層文學藝術工作者,今後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方向,堅決爲人民抒寫,爲人民抒情,爲人民抒懷。立足本職、結合實際,身體力行地帶領全縣文藝界人士真真正正地“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多創作出一些“有根本價值所在”的文藝作品,盡力爲城固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做貢獻。

讀樑家河個人心得體會篇6

今天,我有幸研讀了《樑家河》一書,這本書以紀實文學形式真實再現了習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生活,書中沒有過多讚美誇大、沒有華麗詞語,都是基層羣衆最樸素的語言,生動講述了習總書記從“黑五類”知青到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成長曆程,也通過樑家河幾十年來的翻天覆地變化來展現中國社會大變革大發展。

不忘根本、知恩圖報。“陝北高原給了我一個信念,也可以說是註定了我人生過後的軌跡。經過了陝北這一人生課堂,就註定了我今後要做什麼,它教了我做什麼。”本書開篇第一部分“樹高千尺忘不了根”就講述了習總書記離開四十年後再回到樑家河的所見所聞,體現了習總書記在七年知青歲月中與羣衆建立的深厚、質樸情誼。他始終沒有忘記樑家河人民當年的恩情以及那些同甘共苦的小夥伴,1993年和2015年兩次回到樑家河看望父老鄉親,到延安調研時也不忘和插隊時的小夥伴“團聚”。通過他的這些行動,能感受到習總書記是一位重情義的人,是樑家河人民心中的“好後生”。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密切聯繫羣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也是黨的根本宗旨,總書記與樑家河羣衆那種血濃於水的質樸情誼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傳承。作爲一名神東保礦員工,我們要懂得知恩圖報,踏實工作,用出色的工作業績來回報黨和企業給予展示自我的機會,感恩家人的支持。

不忘初心、巧幹實幹。“作爲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爲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爲人民做實事!”從大城市北京“逃離”到陝北小村莊樑家河,面對種種落差,總書記由剛到樑家河迷惘、彷徨到堅定信念、爲民辦實事,不等不靠不要,先後帶領羣衆打淤地壩、建沼氣池、辦鐵業社、代銷點、縫紉社,解決羣衆最迫切的需要;身先士卒,挽起褲管帶頭跳進冰碴子中打壩;在建水墜壩淤地時主動去抽水泵出水口處剷土;建沼氣池時,親自檢查導氣管,糞水濺了一臉也來不及擦,經過自己的苦幹實幹,逐步贏得了樑家河鄉親的信任和支持,逐步成長爲樑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

通過閱讀習總書記的實幹經歷,我不由得心生佩服,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吃不飽、穿不暖,卻始終保持着一顆爲民辦實事的心。我們要學習習總書記不忘初心、紮根羣衆、造福羣衆的巧幹實幹精神,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多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

不忘學習、修身養性。六七十年代,那是一個被撕裂的年代,整個社會停滯不前,人人都承受着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習近平選擇了“逃離”北京,響應毛澤東的號召自願到陝北農村插隊。艱苦的生活環境、從未經歷過的農村勞動、剛到樑家河感受到的不信任並沒有讓習近平消沉下去,白天一整天的高強度勞動,吃的是糠窩頭,吃飯時看,放羊時看,始終沒有忘記讀書和思考,他不像其他知青讀書用來打發枯燥、單調的生活,而是通讀深學還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國內國外、文學軍事、期刊雜誌都是他渴求知識的源泉,並且留下“三十里借書、三十里討書”的生動故事。

我們要學習習總書記愛讀書、勤思考的求知精神。作爲一名基層員工,新設備新模式更迭,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思考才能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才能趕上行業發展的腳步,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新時代煤礦工人。以上是我研讀《樑家河》後的幾點心得體會。多讀《樑家河》,你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收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越讀它就越能貫徹落實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