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端午節心得感悟多篇

端午節心得感悟多篇

端午節心得感悟篇1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2000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在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說起端午,人們自然應該想到吃糉子、划龍舟、插艾草、戴香袋等,可不少人將端午節變成“送禮節”、“吃喝節”、“消費節”,原本充滿詩意的節日少了些人文氛圍。難怪有網民感嘆:現在的人對民俗傳統節日都已淡忘,而是對情人節、聖誕節等洋節趨之若鶩了。尤其是現在的端午節,幾乎成了“吃糉子”節了,那些端午節的文化精髓幾乎被拋棄了。

可喜的是,近年來社會上對保護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加強烈的聲音。藉助各個傳統節日來舉辦相應的傳統文化活動,不失爲讓更多國人瞭解和喜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形勢。每年,包括屈原故里在內的各地都舉行端午文化節活動,這必將對傳播屈原精神、豐富端午節節日內容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一種多方面的、多層級的、難以言說的特殊感受。特別是那種身臨其境的心靈震撼和感悟,是一個“人文化成”的過程。在這個端午節裏,讓更多的民衆參與傳統文化活動,走向傳統活動現場,親身體會並弘揚端午文化,大力傳播屈原的愛國、爲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來,讓端午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在國人的心中更加牢固與神聖,這是傳承傳統文化精髓的關鍵。

端午節心得感悟篇2

端午節到了,超市裏林林總總來自東西南北各地不同口味的糉子,讓消費者不知道挑哪一種纔好。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在端午節這樣的傳統節日蘊含的歷史文化元素,各地龍舟激烈競技場面,讓人難以忘懷。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裏,端午節是個內涵獨特、充滿英雄主義和集體榮譽感的節日。中國民間關於端午節這天划龍舟、包糉子的傳說,都與屈原聯繫在一起。兩千多年來,至情至性、追尋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廣爲全球華人傳誦,他的愛國精神已經融進了中華文化的血脈。

端午節的文化民俗活動,要數龍舟競賽最吸引人。龍舟競賽被認爲是中國傳統體育裏最激烈、最有集體精神的競技運動。在競賽現場,雷鳴般的鏗鏘鑼鼓,彩旗獵獵、人聲鼎沸、浪濤洶涌的競賽過程,還有岸上觀看的男女老幼人人爲之振奮歡呼的表情……更有那些千里挑一的龍舟划船手和掌舵手們,個個威武健壯、氣宇昂揚,散發着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勇爭上游的氣質。

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在歷最早孕育於南部中國的江河湖泊地區,千百年來積澱、熔鍊成了全體中國人剛毅堅卓、不屈不撓的性格和氣質。

教化氣質、陶冶情操、奮發向上,以及集體的榮譽,始終貫穿在今天端午節的民俗活動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定社會的文化環境,對生活其中的人們產生着同化作用,進而化作維繫社會、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要化解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各種矛盾,必須依靠文化的薰陶、教化、激勵作用。”

端午節的性格和氣質,歷經千百年的堅守,變爲強大的道德感召力,變爲每個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基石。“德不孤,必有鄰!”道德和文化的力量具有強大的正外部性,它在個體之間互相激勵,在羣體之間形成溝通的紐帶和橋樑,在國與國之間贏得尊重和理解,在開放的世界中獲得廣泛共鳴。

端午節心得感悟篇3

又到一年端午時,記憶裏故鄉手工糉的清香尚在,龍舟競渡的吶喊聲還在迴響,然而一切似模糊的剪影。尤其在城市裏,端午民俗活動漸行漸遠,端午文化味越來越淡。不少大踏步邁向明天的人們,無意關注端午的真容和真意。

端午的記憶有人不再拾起,有人卻從未走近。端午節前夕,一位專家關於端午節的倡議在網絡上引發關注。這位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譬如端午節這天,發短信不應互祝“端午快樂”,但可以說:“端午安康。”

一個詞彙的變換,許多人也許不願如此較真。可端午的起源是什麼,與其他節日的區別在哪裏,應該怎樣過,卻越來越鮮有人深究。只看到流水線上的糉子品種越來越多,推銷力度越來越大,端午節似乎淪爲一個“舌尖上的節日”、一場商業的盛宴。

傳統節日作爲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的精神紐帶。人們常常說,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從何而來?應該說傳統節日文化的普及與傳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令人欣慰的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有人遺忘的同時,仍有人在堅守。近年來每逢端午,包糉子、龍舟賽、端午詩會等傳統特色活動都會在湖北秭歸屈原故里上演。與秭歸一樣,不少地方今年也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一節日。屈原心憂家國、情牽百姓、清正高潔,影響着一代代國人。人們在重溫屈原的愛國情懷中培育愛國精神,在弘揚先賢的愛國情操中樹立遠大理想。

傳統節日能否延續,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在人們心中產生情感共鳴。隨着互聯網的普及,端午文化也以互聯網+的方式呈現。有關端午節起源、風俗、詩詞欣賞的漫畫、圖解、趣味遊戲,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了解端午知識,體味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節日的形式支撐就應該這樣與人們的生活相契合。

弘揚傳統文化,要系統梳理傳統節日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父母可以有意識地以傳統節日爲契機進行親子教育;學校可以定期開展課程加強學生傳統節日文化素養;社會上則加大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宣傳。如此綜合運用大衆傳播、羣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傳統節日文化魅力,方可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多年以後人們回望時,那片精神的棲息地纔不會消失。

端午節心得感悟篇4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的轉型,傳統節日文化正面臨着外來文化和商業化的雙重衝擊,公衆對節日文化內涵的認同越來越少,以至於在不少人眼裏,端午節就是簡簡單單的“小長假”。殊不知,這閹割了端午節作爲傳統節日的文化與情感內涵。某種意義上說,“天價糉子”遇冷與“平民糉子”熱銷是一種迴歸和糾偏,是在端午節作爲傳統節日真正內涵的靠攏。

端午節,不僅僅是幾天假期,更不是商家狂歡的“賣場”,它應當承載起更多的文化期待和情感寄託。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表徵和載體,包括端午節在內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有機構成,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應認識到,當下,傳統節日的概念日趨淡化,節日的內涵也被有意無意地忽略。因此,必須對傳統節日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具有高度的自覺,才能使之真正成爲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載體。

費孝通先生曾經說過,“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迴歸’的意思,不是要‘復歸’,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

充分認識本民族的歷史和傳統,對傳統節日充滿敬意感,是延續自身文化的自覺與自信。“天價糉子”遇冷,或許可以看作是文化自覺的一種下意識努力。

端午節心得感悟篇5

20x年的6月x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爲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根據有關活動通知精神,在端午節期間廣泛開展了"我們的節日o端午"主題活動。

緊緊圍繞端午節民間傳統習俗特徵,引導人們認知、尊重、繼承和弘揚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在全社會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等時代主旋律,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根本,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主題活動的始終,使職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理解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愛國情感,樹立了報國之志,在我社唱響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

首先,領導高度重視,派專人負責,精心策劃,爲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加強了宣傳力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我們透過宣傳、演講的形式,對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及其好處,做了大力宣傳,充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開展了全體職工聯歡會,既突出了主題,又激發了幹勁,學到了知識,受到了教育,起到了預期效果。

透過主題活動的開展,使職工銘記的,不僅僅是屈原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透過主題活動的開展,統一職工思想,進一步增強黨性、改善作風,激發幹勁、弘揚正氣,增進團結、促進工作發展。

端午節心得感悟篇6

20__年_月__日我校師生在會議室舉行了端午節特別活動——“端午故事會”。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兩千多年來,飄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詩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種愛國情懷、浪漫詩篇,已經化爲民族的文化與精魂,深深地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品味端午,傳承經典,共慶端午佳節。

七年級一班的劉_同學帶來的端午故事傳說,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八年級的吳__同學用優美的語言把端午的情意傳遞。

七年級六班的趙_用他的《艾蒿與菖蒲》打動了所有的同學獲得了優秀的成績。

在激烈的角逐中七年級的趙_,楊__,徐__分別斬獲一二三等獎,八年級的吳__,周__,鄭__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

中華經典的鏗鏘音韻還在我們耳邊迴響,中華經典的千古風韻還在我們心頭盪漾。誦讀中華經典,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誦讀中華經典,讓民族文化智慧支撐我們人格的脊樑。願五千年文化瑰寶大放異彩,願中華兒女豪情滿懷,再譜新的樂章。

同學們,讓經典伴隨我們的中學時光,伴隨我們成長,讓我們在經典的海洋中直掛雲帆,乘風破浪。

端午節心得感悟篇7

又是五月,紫丁香蓬蓬勃勃地盛開着,若有若無的清香繚繞着,這讓我想起端午節濃濃的糉香。

記得小時候,我特別期待過端午節。每當端午節的前一天清晨,媽媽總會用清水泡上一大盆糯米。傍晚,香噴噴的糉子,媽媽拿出泡好的糉葉,用她那雙巧手一挽,糉葉就像一個尖角小碗握在她的手中。媽媽把米舀進“碗”裏,再左一折,右一疊,用線一纏,一個棱角分明的糉子就呈現在我眼前。糉子包成小山一樣高時,我的耐心早已耗盡了,纏着媽媽一會兒一問:“媽媽,什麼時候才能吃到糉子啊?”媽媽總是邊忙,邊耐心地安慰我:“快了,快了。小饞貓饞了吧?”

被我催促着,媽媽總是連夜就煮上糉子。平時早早就睡覺的我,一會兒去廚房一圈,怎麼也不肯早早入睡。直到九、十點鐘,糉子熟了,媽媽趕緊夾出一隻肉糉,給我先涼着,裏面包的可是我最愛的牛肉呢!我一大口咬下去,嘴裏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就是美味可口的牛肉了,米中融入了牛肉的香甜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端午節。爲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爲國跳河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也怕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往河裏丟糉子,後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的文化。

端午節的電視節目,常有划龍舟比賽。那天,我坐在電視機前,爲一條青色的龍舟加油,突然,槍聲一響,紅色的龍舟就如一條水蛇一般,靈活地衝了出來,而青色的龍舟卻因爲一時反應不過來,讓紅龍舟領先了一步。紅龍舟的人不灰心,努力向前追去,紅龍舟在前面,青龍舟在後面緊追不捨,他們一起努力,終於追上了紅龍舟,紅龍舟的人也不甘落後,他們時而超出,時而落後,時而又平行,岸上的吶喊聲也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加油!”青龍似乎得到了人們的力量,木頭的船身,頓時靈活了起來,終於,青龍舟衝過了終點,我同岸上的人們一起歡呼起來。

端午節就在眼前,那濃濃的糉香又引得我茶不思,飯不想了。

端午節心得感悟篇8

爲響應學院關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號召,增強大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了解,哲學與人文科學系開展了一系列以紀念端午節爲主題的活動。

一、節前宣傳活動

1、召開各班團支書會議,要求各班做到節前有宣傳、節日有活動、節後有總結。

2、做好宣傳欄、板報、宣傳報等,提高同學們的認知水平。

二、節日活動

1、不少同學對中國傳統節日瞭解仍然較少,我係把端午節當作培養大學生傳統文化認同感的機會,製作了“歡樂端午”宣傳欄,詳細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和相關的民俗文化、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哲學與人文科學系組宣部在端午節之日,精心製作了以“五月花開慶端陽”爲主題的手繪展板,爲端午節到來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3、爲了進一步宣傳中國傳統節日,哲學與人文科學系團總支組織各支部製作了牆報,其中文祕班的板報以精彩的設計,豐富的內容,贏得了大家的好評。

4、端午節到來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系同學們精心採集了艾草,並在每一束艾草上繫上象徵吉祥如意的紅絲帶,分發到教職工老師的手中,表達了大家端午節之際對老師的一片情意。

餐廳微機室、保衛室等工作人員也均在節日之際收到了我們送去的代表祝福的艾草,在表達感謝的同時,也對我們的活動予以肯定。

“濃濃端午情,莘莘學子心”,一束艾草,不僅代表了我們對老師的關心,更表達了同學們對老師的深情祝福。

5、哲學與人文科學系各班級分別召開班會,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宣揚理性愛國。

6、端午節之日,我係班級還召開了“傳統節日之端午節”學習會,通過學習交流,增強了同學們對傳統節日的瞭解,也培養了大家的興趣。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家不僅學到了關於端午節的有關知識,更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真正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