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看中國夢勞動美心得體會多篇

看中國夢勞動美心得體會多篇

看中國夢勞動美心得體會篇1

5月1日晚,我和項目部其他職工一起懷着期待已久的心情觀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以“中國夢,勞動美”爲主題的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心連心特別節目。

在“五一”這個特殊的日子裏,那些爲新中國成立而英勇捐軀的先烈們值得我們銘記,那些獻身於國家發展和改革創新的前輩們值得我們尊重,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的塑造,離不開千千萬萬勞動者們的勞動與創造。

尋找榜樣的共性,我們能輕易的找到這個共同點:他們的心中必定有着自己的信仰,並且矢志不渝。唯有信仰,纔可以讓一個人蹈死不顧,這是他們人生的方向,也是他們的力量之源。正因爲如此,我們纔不斷強調,理想信念是根。我們學習榜樣,要特別注意看到他們身上信仰的力量,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將其化爲自身的一種力量,是我們永遠的課題。

擔當體現在行動上,不光要守好自身本分,堅守一個黨員的底線,更要追求事業,爲黨爲民開創一番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不斷增強自身本領。我們學習榜樣,要學習他們的本領,他們成功的經驗,有我們可取的地方,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施展本領的路,並進一步增強專業能力,增強自身本領。

作爲一名黨員、我要向前輩們學習,學習他們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的山高品質,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從小事做起,紮實工作,在工作中做到履職到位、擔當到位、創新到位、服務到位,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切實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看中國夢勞動美心得體會篇2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可謂氣概磅礴,歷史悠遠。五千年來,祖先們用勤勞的雙手壘砌起“萬里長城”的奇蹟,用閃光的智慧描繪出“北京故宮”的雄偉,用踏實的腳步在歷史的進程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無論是自然的、人文的,還是物質的、精神的,這筆寶貴財富光鮮的背後,點綴着勞動人民不朽的光輝!是啊,山美、水美、勞動者更美,你夢、我夢、中國夢更圓。

我是導遊——中國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和守護者。一個小喇叭,一面小旗子,在蘇州,無論景區景點,還是大街小巷,無論枕河人家,還是廟宇寺觀,您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一座東方水城,讓世界讀了2500年;一個現代工業園用10多年的時間磨礪出超越傳統的利劍;她用古典園林的精巧佈局出現代經濟的版圖,她用雙面刺繡的絕活,實現了東西方的對接……”

在普通人眼裏,導遊,是個令人羨慕的職業,無煙、無害、年年如休閒,天天似度假。其實,導遊是腦力爲主,體力爲輔,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並且兩手都要硬的慢工細活。僅僅依靠一張嘴,兩條腿,走遍山山水水的我們,平日裏就要下功夫,倘使肚中沒有“墨水”,即便是剪刀嘴那也成的啞巴,倘使沒有“實踐出真知”的“踩點”,那最美的風景也會與你失之交臂。

我們的客人來自四面八方,他們追求“美”,纔會來旅遊,他們享受“美”,纔會請導遊。旅遊與遊客,與景點、與旅行社,同爲一家。或缺了其中一個主體,都將是不完整的旅遊。而恰恰是我們導遊,將這點、線、面有機串聯,讓遊客高興滿意,讓景區和單位收穫效益。

記得剛接觸旅遊這一專業,我就從課本上找尋到了自己的理想。書中說,旅遊業是“朝陽產業”,導遊員是“民間大使”,更提到了力爭到-年,旅遊業成爲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將中國建設成爲旅遊強國,這使我更堅定了理想和信念。如今,自己鍥而不捨的在這條慢慢長路上摸索着前進,我無比自豪,無比榮幸。終於,近年來,在導遊一線不斷累積實踐的過程中,對於自己的職業認知和定位也漸而清晰:

導遊是勞動者精神世界的抹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們爲了不同的生活而各自生活,若是身心疲倦了,在工作和生活中麻木,您可在旅遊的慰藉中尋得對事物最本真的認知,您可在文化和傳統的牽引下走出煙雲。而我,作爲導遊,正恰是您的知音!

導遊是勞動者補充活力的能量。俗話說:“沒有導遊的旅遊是沒有靈魂的旅遊。”我以爲,這個“靈魂”指的就是“青春正能量”。旅遊不僅能讓人享受新事物,增長知識,提升閱歷,還能使人擺準心態,重新定位,越活越年輕。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身行力踐中,創造活力,散發魅力,點燃激情!

導遊是永不止步的學人。導遊光會背書不行,還要會說書,光會說書也不行,還要能寫書。隨着遊客文化層面的不斷提升,客人對導遊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我除了不斷累積多充電以外,還要向着某些方面深入研究,從學徒到雜家,從雜家到某一領域的專家,我計劃用我的全部青春乃至一生來詮釋這一命題。

當然,導遊本身就是勞動者。改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講:我們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遊客的事情、單位的事情一起幹,不是巾幗,就是好漢!

中國夢,勞動美,旅遊因你而完整,旅遊因我而精彩!

看中國夢勞動美心得體會篇3

一年一度的五一勞動節就到來了,而五一的到來寓意着我們要向那些偉大的勞動模範學習了,弘揚勞模精神是我們當下每個人民義不容辭的事情,雖然我們不一定都能成爲勞模,但人人都可以學習和踐行勞模的精神。

在這美好的五一勞動節裏,我們除了享受假期快樂的時光外,更應該去做這節日本該有的意義事情,那便是弘揚學習勞動模範的精神,因爲只有五一這個節日才具有代表性特色。而勞模精神沒有關環指定的預期,更多的是出自於職業上的喜愛,從中發現樂趣,體驗當中的喜悅,而勞動的樂趣結果卻實至名歸,期間我們不妨帶着問題和情感去學習,以另一個角度去看待身邊或社會上一些事情,或許這樣我們更容易去學習到勞動模仿精神上的本質。勞動模範更多的體現在於本職崗位上做好分內的工作,勞模其實都是在我們身邊的楷模,我們就是要學習勞模在處理問題時,多問幾個爲什麼,常常性帶着自己的思考,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着問題的所在根本之處,這樣才能不斷使我們進步,成長。

勞模的閃光點在於他們能夠把工作當成事業,把付出當成追求,在普普通通的崗位發揮出耀眼的光芒,學習勞動模範精神首先要冼尊師重道,尊重勞模,更應該帶着一中深厚的情感去學習,帶着真誠的心態去了解,學習他們那種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而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當代社會人士一直所追求的目標之一,要學習到真的本事,光用嘴巴講往往是不行,更多的是在於實踐當中去摸索,去成長,也許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就在我們身邊潛移默化中教會我們如何處理問題,發現問題的根本所在,進而將這一小件的事情做到更加完美,極致。

學習勞動模範就是在宣告,這種自強不息,持之以恆的精神正是企業上所需的精神,這種吃苦耐勞,百折不饒的精神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該有的表現,而這種勞動模範的精神我相信會一直永遠的傳承下去,同時也會讓這個社會越變越好的。

看中國夢勞動美心得體會篇4

“2.16毫米、0.1秒”這是兩個讓人震驚、驚歎的數字,高鳳林,作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他被稱爲火箭的“心臟”。2.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高鳳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術,讓人歎服,憑着對航空事業的熱愛,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始終奮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品質的極致追求,高鳳林就是這樣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了極致,也正是有像高鳳林這樣的大國工匠們的默默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得中國的科技發展到了令人仰視的高度。

試想一下,如果清潔工們不努力的工作,我們將生活在垃圾堆裏;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只認錢,建築材料以次充好,那我們所住高樓大夏將變成工程;如果快遞員野蠻裝卸,那麼我們千挑萬選的貨物送上門後就變成了殘次商品;如果醫生對待工作敷衍應付,那將會對患者造成多大的傷害呀;如果工廠的操作工人不認真工作,那麼廢品率和次品率就會成倍增長……因此,我們要特別感謝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普通勞動者,是他們的認真、執着、耐心、精細的工作態度,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美滿。

工匠的精神,指的是工匠身上所具有的對技藝的堅持,以及對細節近乎完美的苛刻要求,還有他們所追求的極致的專業和專注。在當今機械工業化時代,放眼我們的周遭,浮躁之風正滋生蔓延,我們身邊的很多人追求是“投入少,見效快”的理念,“工匠精神”正逐漸被人們忽略,甚至於遺忘,很多人丟棄了自己的良心“一切向錢看”,各種粗製濫造、資源浪費、浮躁、膚淺的現象,層出不窮,中國作爲一個人口大國、生產大國,我們需要“工匠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同樣需要“工匠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我要讚美那些將工匠精神當成人生態度和價值信仰的普通勞動者們,是他們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毫無怨言的付出,才讓我們的國家逐步走向強大,我要學習這種工匠精神!

看中國夢勞動美心得體會篇5

時代飛速發展,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慢”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工業時代。中國式製造業大國,而現在很多企業都追求“投資少,見效快”的理念,從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正是因爲現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風滋生蔓延,所以我們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讓我們追求完美。榮寶齋的王玉良大師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圖》木板復刻至今無人再做第二份,因爲他所做的太精妙,難度太大。他用1667塊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適的再修改,如此反覆,一年半才做成,其堅守細緻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歎服。正因這樣的工匠精神,才讓我們獲得如此藝術精品。相信有了這樣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製濫造的產品也就不復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來讓我們解放心靈,摒棄浮躁之氣。著名拼布藝術家金媛善認爲,工匠精神需要堅守,情懷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幾百個小時做出世人精絕的《百花爭豔》,在外國展覽上備受稱讚。她肯靜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藝術,反觀我們的製造業,恨不得一個小時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讓國人對“中國製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師一般的不顧浮躁,只專心做自己的產品,“中國製造”一定會大放異彩。

工匠精神,需要它來拉回國人“向外看”的目光。逯耀東先生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以米飯爲主食的國家,我們有一隻有內涵的碗嗎?我們每天點燈生活,我們有一盞有感覺的燈嗎?是啊,如今文明推動文明太快,來不及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國人情懷的東西,即使有也是少數,所以我們要從今天開始拋下浮躁做產品,慢一點也不是壞事,將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工匠精神發揚起來,融入產品,拉回國人總“向外看”的目光,讓中國製造有朝一日成爲人人爭先購買的產品。

工匠精神,我們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