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榜樣就6心得體會多篇

榜樣就6心得體會多篇

榜樣就6心得體會篇1

堅定的信仰造就偉大的時代,榜樣的力量引領着前進的方向。《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將於2021年12月8日晚間8點檔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首播,適時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13)等重播。

榜樣是楷模,是以身作則,是擁有堅定的信仰,用一生的時間,堅定不移,造就一番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引領時代前行。

在《榜樣6》專題節目中,有很多畫面都一直深刻在心中。

每一個誓言都能看到他人的初心,他人的信仰,他人的堅持。每一雙手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他們那雙可愛的`手,握住奉獻,又攥住信念。願奉獻自己,照亮他人,溫暖整個世界。他們這無言的愛,閃爍在眼神裏,流露在眉宇間,體現在實際行動中,他們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黨的愛,對祖國的愛。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組工幹部要跟隨着榜樣的引領向正確的方向前行,並讓它不斷的激勵着我們,做一名合格的黨員,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身邊人的愛,對羣衆的愛。用行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以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態度,想民之所想,勤勉敬業,爲民實幹,亮出共產黨人樂於奉獻的精神風采。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人、一句話,一個故事,雖然看似平凡簡單,但往往最能激發人們向善的、美的、好的方向進取,最能點燃人們心中的夢想。當我們看到榜樣時,要主動自覺的學習、靠近、看齊。同時,當看到他人不足之處時,要做到自我反省、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榜樣是一面鏡子,是一個方向,更是一種正能量。觀看《榜樣6》,學習榜樣,對照榜樣找差距,彌補自身的不足,做正能量積極的傳遞者,堅守信念、樂於奉獻、勇於擔當、不斷開拓創新,展現共產黨人的本色,生動詮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內涵。

榜樣給我們鼓舞和啓示,給我們無盡的力量和勇氣,讓我們更加堅定信仰。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向榜樣學習,向榜樣看齊,讓榜樣化作最堅定的信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專研、樂於奉獻,幹出不平凡的成就。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榜樣就6心得體會篇2

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錄製的《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12月8日晚8點開播。榜樣的身上有動人的故事、質樸的美。廣大黨員幹部要追尋“榜樣之光”,點燃“務實引擎”“本領引擎”“創新引擎”,奮力追逐榜樣之光,在新的征程上貢獻智慧與力量。

追尋“榜樣之光”,點燃爲民服務的“務實引擎”。

爲民服務是廣大黨員幹部的初心與使命。從引導牧民“減羊增牛”的廷·巴特爾到團結帶領島上羣衆興建家園的海南省三沙市七連嶼黨工委,再到解決王壩村缺水問題的“當代愚公”黃大發,他們深入爲民實踐,用真摯之心和務實之行繪就“初心圖”。黨員幹部要主動對標榜樣之“美”,爲羣衆服務不能“坐着等”“慢着做”,而要見行動、有效率,要主動去做、馬上就幹,以起而行之的姿態爲民辦實事,以奉獻自我、造福人民的熱忱與信仰幹好爲民事業,堅持用真心真情真行踐行初心使命,在爲民路上“不變向”“不掉線”。

追尋“榜樣之光”,點燃知行互促的“本領引擎”。

在邊防一干就是20多年,曾有1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祁發寶是一個邊防軍人,在平時苦練本領,在實踐中磨礪意志,爲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奉獻青春、貢獻力量。事業的成就、夢想的實現沒有任何捷徑可走,需要付出努力與汗水,需要腳踏實地的“真韌勁”,而非投機取巧的“假把式”。黨員幹部要追尋“榜樣之光”,主動投身“實踐熔爐”,經受實踐歷練,磨礪“鐵肩膀”“硬脊樑”,同時在工作實踐中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做到學以致用、實踐提能,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鞏固所學所知,推動自身的成長進步,凝聚事業發展的持久力量。

追尋“榜樣之光”,點燃幹事創業的“創新引擎”。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事業發展需要“源頭活水”的灌注,依靠創新創造不斷進步、走向未來。孫金娣作爲江蘇省南京市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團結帶領黨員幹部開創了網格化黨建模式,以創新爲抓手凝聚推動工作進步與發展的力量。創新是事業快速發展的“領跑密碼”,黨員幹部要追尋這道“創新之光”,在工作中大膽探索、主動發現新的方法和道路,要活學、活用理論,用足、用活政策,對於發展過程中的“中梗阻”大刀闊斧,從實際情況出發多問、多學、多想,將工作實際與解決方法融會貫通,爲事業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榜樣就6心得體會篇3

越是偉大的時代,就越是呼喚榜樣,越是需要楷模。榜樣就是旗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觀看由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製的《榜樣》專題節目後,我被觸動了。

52年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魏德友用“活地圖”詮釋着邊防人的初心。他說:“一次宣誓,守護終生”,他說:“地窩子都住過了,有啥苦的?這裏挺好,我們哪也不去。”在物質需求越來越重的今天,他過的比任何人都開心,他活的比任何人都自由,心靈的昇華勝過繁華的浮誇。

面對死亡大多數人都是恐懼與擔憂,在病牀前仍能審閱200餘頁學生的手稿是何等的毅力。陳定昌沒有辜負“決心長大了一定要投身國防,爲國家研製精良武器,讓中國人不再受欺負”的諾言,他舍小家,爲中國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媒體說他是拓新者,他更是守護者,他用“紅旗2”爲國鑄盾,他用“毫米波、紅外、反輻射”爲國家安全保駕護航。

大山裏的孩子難成才。這不是偏見,是幾十年的現象。山裏教學簡陋,山裏人不想讀書,更不願讓孩子讀書,特別是山裏的女娃,可能從一出生她們的人生軌跡就被定義成“耕田育娃”。《榜樣》中有一段採訪讓我記憶深刻,一位從張桂梅女子學校畢業的學生說:“如果我不讀書,可能我的孩子已經三歲了,我感謝張校長讓我走出大山。”比起大城市的少女,他們曾經心甘承受老天的安排,可偏就有這麼一位校長,以藥爲伴、以校爲家,徒步勸導家長,用生命傳授知識,拖起了兩千多孩子的未來。她說:“我這一輩子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就是我救了一代人。”

當然,今天的節目還有很多感人事蹟,不一一贅述。仔細拼讀,他們都不爲錢、不爲利,他們只是想對得起自己對黨宣誓的誓詞,對得起自己心中那份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善良。他們有着凡人很難得到的精神快樂。這種信仰令人感動、震撼心靈、淨化靈魂。

總有人問我,有沒有信仰,年少的我總說我信仰善良,現的我說我信仰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善良,信仰爲他人付出的快樂。我們應該向榜樣學習“幹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帶着信仰做好自己基層螺絲釘的本職工作,說大一點叫: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做到權爲民所用,心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做合格黨員。說小一點叫:“做好自己,不愧於心。”

榜樣就6心得體會篇4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着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裏拿着鐮刀,身邊放着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麼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裏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着勸返,說:“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麼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爲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幹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爲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後,張桂梅又瞭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後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裏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爲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爲這些大山裏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爲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爲《“我有一個夢想”》的採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08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

三年後,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後參加大學聯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11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

榜樣就6心得體會篇5

12萬公里家訪路。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爲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裏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裏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臺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裏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爲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爲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羣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着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爲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纔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榜樣就6心得體會篇6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爲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爲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爲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爲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榜樣就6心得體會篇7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着、閃爍着、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着未來。

隨着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牀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說,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裏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大學聯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說。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着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說,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着,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說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裏閃爍着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了年齡,使她渾身充滿了力量。爲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臺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