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專家講座幼兒園心得體會多篇

專家講座幼兒園心得體會多篇

專家講座幼兒園心得體會篇1

上週末,有幸聆聽了陳晏特級教師的講座——《幼兒園課程》,讓我對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內容選擇、實施評價等有了新的瞭解,以下淺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此次培訓活動中,陳特多次舉了自己園的教育實例,讓我們見識了很多幼教同仁們的教育智慧,開拓了視野,及時的學習到了很多能現學現用的東西。更讓我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洗禮,給我注入了新的動力。

其次,在培訓學習過程中,使我真正瞭解了什麼是教師專業,什麼是教師專業發展,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幾個問題,以及如何去進行教師的專業發展,爲我們以後開展教師培養和自身培養方面指明瞭方向。

再次,課程的培訓,更新了我們的.教育觀念,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教育方法,學會從生活、環境中找課程的材料,更科學的開展幼兒園的相關教育,使我們受益匪淺。使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發展與幼兒、教師的密切關係,就如何提高幼兒園的質量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明確的方法。

講座指出:

一、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的質量就體現在一日生活中,讓每個幼兒充實的度過每一天。我園也一直秉承這一原則,努力讓每個幼兒的一日幼兒園生活都能感受到幸福、自由、暢快。生活與環教育密切相關,千絲萬縷。杜威和陶行知也早有此論斷,但是無論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還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們的教育理論都是主張教育與生活的一致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學校管理的開放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生走出教室,置身社會,在生活中學習。給孩子的發展提供成長的肥田沃土。

聯繫自身,在我們班,孩子有很高的自主性。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力所能及的做好各種事。例如:衣服脫下來折整齊再去放、喝完牛奶自己動手洗杯子、能自己添盛飯菜。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我們老師都很爲他們開心,另外還經常看到孩子們互相幫助、合作共享。

孩子們能做的,放手讓他們去做;孩子們做不好時,教他們一些方法、提供一些幫助。

二、環境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環境

所謂環境,大到幼兒園以及幼兒園周邊,小到每個班級區角的材料。或許孩子不會特意關注,但都在耳濡目染中影響着孩子。

她指出——

好的幼兒園環境能記錄和呈現兒童的學習和生活;

好的班級環境具有美感,符合藝術審美的視角和要求;

好的班級環境是立體的;

好的班級環境是能多元呈現兒童不同領域的學習成果的;

好的班級環境材料是豐富的,最好是自然物的;

陳特也舉例了他們幼兒園極具有特色的活動——“小樹林的一天”,她說孩子們可以在這一天,自由的待在小樹林,想幹嘛就幹嘛,但是同樣的,你需要自己解決午飯問題。貼近生活的一天,同樣是難得的一次教育機會。孩子們會早早的打掃小樹林的衛生;餵飽小羊、小動物;爲自己的午餐忙這忙那;一起搭起午睡的帳篷等等。這一天的收貨可比教室裏學到的多得多了。這一活動可是把幼兒園環境用到了極致。

三、把成長的權利與責任還給孩子

真正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老師要時刻謹記自己的角色——準備者、材料提供者、環境創設者、支持觀察互助者、反思型實踐者。還孩子自由、獨立、有選擇的成長!

小小的天空,承載着大大的責任。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面對那些3~6歲的幼兒,必須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用真心搭建起和孩子們溝通的平臺,用愛去滋潤一粒粒稚嫩的種子,留給他們更多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空間,提供孩子們更多自由成長的機會,看着它們發芽開花,期待着它們結出豐碩的果實。

專家講座幼兒園心得體會篇2

今天教育局邀請浙江省首批特級教師,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兼職教授——朱靜怡老師給我們培訓處的老師上課,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一線老師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人生。

首先,她給我的'感覺是年輕,儘管她已62歲的高齡了,但她依仍頭髮烏黑,精神迥弈,她不說我還以爲50多歲呢!同時,她早上來給我們上課,是自己乘車過來的,據樓老師說,朱老師在給我們上課前兩天,打電話給她,詢問乘車路線,當樓老師跟她說:教育局這些老師都是派車去接,不管她住得路程是遠還是近,但朱老師卻說,現在油價貴,讓司機起個大早,大遠去接不划算,還是她自己過來比較好,到了汽車站,她打的過來,儘管如此,她跟我們是差不多時間到教師進修學校的。

再次,她給我的感覺是責任,在上課一開始,就給我們講她的經歷,從1962年——至今,經歷了入門、起步、開溫、沸騰、結晶、周住琢等六個時期,這六個時期再就了她輝煌的一生,在這期間,她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研究成果《發展幼兒能力課程》獲得了首屆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其中這個“發展能力課程”是xxx年秋前世界考前教育組織主席柯蒂斯教授親自定名的,可見朱老師是想得提前和獨到,在她53歲設計,取得自學大專畢業證書,被評爲全國優秀自考生,這讓我感到肅然起敬,朱老師在數十年的幼兒教育中一直踐行着“一切爲幼兒,爲了一切幼兒,爲了幼兒的一切”爲宗旨。爲了履行這個責任,她始終將體、智、德、美融爲一體,讓每個幼兒手、足、眼、耳、鼻口等器官並用,促進大腦的健全與發展從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達到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

她告訴我們,她的教育理念是:一日活動課上,把課當遊戲做,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在她的教育活動中,時之,處之顯示着“尊重幼兒的人格,關注幼兒的差異,維護幼兒的天性,完善幼兒的人性”的教育思想。她在每一項活動中都傾注着摯愛幼兒,欣賞幼兒,激勵幼兒的情感營造着民主、平等、積極、向上的教育,教師與幼兒“手拉手”進行溝,幼兒一起玩耍,一起研究,一起發展。

此外,朱老師在平時的活動,密切聯繫着幼兒的生活經驗,完全利用環境資源,根據幼兒日常生活得到的一些顯淺的感性知識,組織他們交流與討論,經常適當的點撥,逐漸上開爲理性認識,經常帶領幼兒去大自然走走,觀察社區環境的變化,幼兒園內外花、草、樹、木生長變化和各種動物的變化。引導他們討論春、夏、秋、冬四季與各種動物、植物生長的關係,使幼兒從小感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和自然界的無窮奧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最後,她送我們一句話:“跳出幼教,看終身教育,看社會”在她那,我學到了不少,看到了自己很多不足,需要通過努力,儘量縮短距離,使自己成長起來,做一名平凡不平凡的幼兒教師。

專家講座幼兒園心得體會篇3

我很感謝省教育廳組織“名師送教”的各位教授講座,雖然只有短短3天學習時間,使我更加認識到幼兒園教育是教育中的基礎階段。作爲一名學前教育工作人員,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教育教學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真是受益匪淺,對我的今後工作有很好的借鑑之用。

在這3天時間裏,我們先後聆聽了李漫、李萍、陳曉娟、王磊、張建偉等各位教授的講座。李漫教授的《幼兒園打擊樂教學的組織》,使我真正認識到什麼是打擊樂;怎樣才能上好打擊樂課程;知道了什麼是創造性;瞭解了打擊樂整體教學法有幾種;怎麼樣設計打擊樂教學過程;還初步學到各種演湊的空間處理和各種打擊樂器正確演湊方法、放法。我感覺自己當時就是一名幼兒,是教授給了我無窮無盡的快樂和享受,感受到自己責任的重大。陳曉娟教授《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使我認識到在以後的科學課程中應該如何去上好每節科學課,我明白瞭如何去寫好科學課教案和如何才能培養好每一位幼兒的表達能力、概括能力、思維能力等等。王磊教授《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運營模式及教育服務模式》,聽過王教授講座後,我才真正認識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人的一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基礎時期是幼兒教育。幼兒從小的教育和培養是個人、家庭、社會的重要時期,是社會進步的`財富,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幼兒教師所肩負的重任和偉大。張建偉教授《與幼兒教師談營養與保健》,知道了營養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每天要合理安排3餐,營養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人健康成長的保障,尤其是幼兒時期營養是關鍵時期。4節課各有不同、各具特色,爲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活動指明瞭方向。

通過本次的培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學高爲師、身正爲範”這八個字對於幼兒教師的重要性。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對於幼兒幼小的心靈健康和成長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所以幼兒教師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去感染幼兒和教育幼兒,給孩子正面、積極的教育。

幼兒正處於身心迅速生長髮育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身心各方面的機能尚不成熟,對於外界的適應力比較差,因此,做好幼兒的衛生保健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做好衛生、營養與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於幼兒成長髮育的各種因素,爲幼兒提供適應的生活和活動環境。

培訓時間已經結束,但是老師們學習的興致很高。通過此次學習,我學到了新的教育理論和觀點,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信心,希望自己學以致用,把這次學習到知識積極運用到教學中,做一名積極向上的幼兒教師,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幼兒教育教學中,爲祖國多培養有用人才而努力奮鬥。

專家講座幼兒園心得體會篇4

自幼師畢業以來,我在幼兒園一直未執教過數學領域,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印象仍停留在新時代出版社出版的省編教材的基礎上。而在使用建構式課程的過程中,身邊的同事都覺得有些數學活動難以融入主題活動,而且教材又缺乏系統性。今天有幸聆聽了xx市教育學院彭xx老師關於《指南》背景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思考的講座,令我受益匪淺。

彭老師首先幫助我們解讀了《綱要》數學部分的目標要求,讓我們明白了《綱要》強化了“用”數學的理念,促使數學回歸生活,提高了幼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指南》明確體現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學”數學(抽象化)與“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統一,體現了兒童的數學學習的路徑。

接着彭老師根據幼兒數學學習路徑梳理了小中大班的數學知識序列,並結合彭老師團隊編排的《幼兒園數學操作材料》生動的向我們闡述了關於圖形認知、數的組成、測量等方面的幼兒學習路徑。這套教材是基於教——學路徑圖的研究,按兒童的學習路徑設計教學進程,以幼兒數學知識和數學過程能力的發展爲目標,體現了“在玩中學”,並且關注區域設置與一日生活中的數學運用。特別是教材中的“注意”斜體字部分,針對了不同水平幼兒在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可以讓老師關注差異、分層指導,非常的實用,相信即使是一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在此書的使用過程中也會對幼兒園數學教育有一個全面的、系統性的認知。

曾經上過一節關於大班數學《8的組成》的公開課,當時覺得孩子們在翻圓片的活動中探索操作獲取8的組成太簡單了,但現在回過來想想當時的教學過程是爲了操作而操作,對於幼兒到底是怎麼學習數的組成,我卻並不清楚。今天通過彭老師對數的組成的學習路徑的梳理,使我對幼兒如何學習數的組成的路徑有了系統性的認知。

從模糊到清晰,那是一個質的飛躍。我們的教學活動應該建立在幼兒學習路徑的基礎上,只有瞭解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路徑,才能讓孩子們的數學知識在原有水平上逐步提高,讓不會的孩子也能學會。

專家講座幼兒園心得體會篇5

今天有幸來到西灣幼兒園傾聽上海市原教研室徐教授的講座《幼兒園科技教育的組織》,徐教授長期投身到第一線,對幼兒園中的教育現象瞭解的很徹底,因此他所講的東西都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對我們今後在幼兒科技方面的教學很有幫助。

徐教授向我們闡述了幼兒園科技教育的幾個模塊,從組織方法來說分爲:科技教育的類型、科技教育的結構、科技教育的環境及科技與家庭。

首先徐教授向我們解釋了科技教育的環境,這裏的環境主要是指幼兒的操作環境,要求材料集中,有部分操作工具、操作檯,必要時提供操作防護用具:如圍裙、手套、眼鏡等。科技教育的操作環境主要包括資源盒、專用操作室、區域角落、活動室(教室)、廳廊與學校。他向我們重點介紹了資源盒,資源盒中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東西:材料、工具、學習單及操作流程圖或示意圖,資源盒可以根據情況增減材料。

接下來徐教授向我們介紹了科技教育的結構,包括緊密型、鬆散型、鬆緊交替型及無結構型,在這裏徐教授舉了個例子《熱水泡茶好還是冷水泡茶好》,用多種結構設計教學過程,最終得出無結構最適宜幼兒的發展。

科技教育的類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閱讀與積累、談話與梳理、觀察與感知、設計與製作、嘗試與探索等。

科技教育與家庭的聯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絡、聯繫冊、致信、科技節、隨訪及親子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協助老師進行對幼兒的科技教育。

徐教授從實際案例中向我們分析總結了幼兒科技教育的組織方法,向我們具體闡述了幼兒園科技教育的幾個模塊,對我們今後組織科技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專家講座幼兒園心得體會篇6

剛接觸學前教育時,我原本只是覺得照顧小是孩子是件簡單的事,只要有耐心,愛心,責任心,再加上會一些基本技能就好。經過專業入門課和馮曉霞老師和李季湄老師的進一步對學前專業的闡述,我越發覺得當一個幼師是難的,當一個優秀的幼師更是艱難困苦的事情。

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明白學前教育改革是件艱鉅的事。要從傳統觀念轉到行爲上來。我們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更要將理論付諸實踐,更要注重幼兒活動的教育過程。

講座中最讓有所觸動的是要求幼師不僅有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自然知識,人文科學知識,並且將這些科學知識融入幼兒園教學中。而不是簡單的將生活常識再做無用之功,浪費人力物力,且讓兒童失去了對世界的探索的好奇心。這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而關乎着國家未來科技的發展。

老師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指南》的講解中,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無數的家長需要我們的幫助。因爲在這浮躁的時代,家長如果沒有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就成了浮躁時代的學習機器,成了最可悲的犧牲品。所以指南不僅是對老師提出要求而且還有我們的家長,這就要求幼師要與家長溝通,不能拿指南來當指標來要求我們的孩子達標。

對於老師對指南的解讀,我體會到幼兒教學不能國小化,不能一味違背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要求孩子理解數與數學。畢竟發展都有逐漸積累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指南要求幼師與家長要學會充分的尊重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孩子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在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

名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有沉重的壓力,做好幼師是艱鉅的,要堅持努力學習。

專家講座幼兒園心得體會篇7

在這炎炎夏日,專家們特地從上海來到濱海,爲我們進行講座。很感謝她們。蔣老師還有點小感冒,她的敬業態度讓人敬佩。劉老師雖然年輕,可是她在課程軟件這方面確實是專家。她們的講座,讓我們學到很多。

蔣老師的講座是“建構式課程的學習使用,一切爲了孩子”。課程圍繞着《綱要》和《指南》去實施應用。可以直觀或直接的理解爲,課程是載體或者說是一種呈現方式。期間蔣老師用示範畫,進行分析。比如:小班的螺旋畫,蝴蝶的對稱畫,幼兒的畫有思維收到侷限的,也有發揮想象的。從幼兒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老師的教學也可以看到孩子的思維。

建構式課程的主體和創造者是教師和幼兒。老師與幼兒的關係是交互主體。兒童是課程的主體,以兒童發展爲本。在這裏蔣老師以牀下取鞋這個案列作講解,一個小孩爲了取出牀下的鞋子,試了不同的方法,最終把鞋子給取出來。這就告訴我們,教育孩子時要給孩子留點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接着蔣老師以小班的一個主題進行論述。從主題的環境創設、家園共育、區域活動、集體教學活動、日常活動。各方面如何實施,如何相互作用,講的很到位。

最後留些時間,進行問題的探討,有關於活動時間的安排,有晨間活動的安排,有主題牆的佈置等等。讓我們知道應該怎麼做,怎樣做的更好。

接着是劉軼丹老師對課程軟件的操作和使用進行講解。說實話那光盤做的很好,形象生動有趣。主要我們用的不是不是建構式課程,光盤裏有生動的ppt教學。比如在音樂活動《我是棉花糖》中,先是對歌詞的理解,接着對節拍的感受,再者是視頻的範唱,爲了讓幼兒更好的瞭解棉花糖,還特地做個做棉花糖的視頻。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社會發展是飛快的,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學會很多,才能跟上這個信息時代發展飛快的時代。

在這次講座中我學到了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會好好運用老師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