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早教老師體會(推薦1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4篇《早教老師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早教老師體會》相關的範文。

早教老師體會(推薦14篇)

篇1:早教老師心得

上週二的時候,我班又新來了一個孩子叫樂瑤。這個孩子一看就顯得聰明伶俐,乖巧可愛。樂瑤上課、吃飯也很守規矩,可是有一件事卻讓我費盡心思,那就是午睡。

開始第一天,她總是不肯午睡,一到中午就會哭鬧着要媽媽,這下可愁壞我了,她總是哭鬧吧,又會影響其他孩子睡覺,我是左哄右哄才讓她平靜下來。

第二天,我從她家長口中知道平時午睡她媽媽都會抱着她陪在她身邊,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只有媽媽陪着她她纔會午睡的習慣。瞭解到這一點,我開始主動的與她溝通,午睡的時候我會陪在她身邊,摸摸她的頭,而她就喜歡來抱着我,這時候我也會很配合的去抱着她,這樣慢慢的她開始越睡越安穩也願意睡覺了,對我也越發的親近了。

像這樣的孩子,以前我遇到過不少,不過大多在我悉心的陪同呵護下,最後都平靜地睡着了。這件事也讓我更加確信只要用真心去對待孩子、教育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爲父母心中的乖孩子、老師心中的好孩子。

現在,對那些剛入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大多都不喜歡在幼兒園午睡,一方面這是由於幼兒的睡眠時間、睡眠環境變化帶來的不適應,導致幼兒在幼兒園入睡困難,另一方面還有可能是孩子的爸爸媽媽的錯誤教育方式造成的。

午睡對於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當孩子感到疲勞時,自然就會產生睡眠的要求,但我們又不能強迫孩子睡覺,只能通過培養孩子睡覺的良好習慣入手,幫助孩子午睡。

一般來說,新入幼兒園的孩子中午不睡午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安全感。對離開親人、對環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新入園的膽小的孩子,他們總愛是用雙眼睛窺探周圍,凝視老師。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在他們的牀前停一下,給他一個溫柔的微笑,讓孩子感到安全感。反覆幾次,就能讓孩子養成獨立安靜入睡的良好習慣。

作爲幼兒教師,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善於把握幼兒的心裏特點,積極探索幼兒教育的規律和方法,呵護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好夢!

篇2:早教老師心得

所指小孩早期,係指小孩從出生到讀國小的這段時期。小孩此時的智力,最初只是一種潛能,正處於作爲智力物質裁體的大腦的高速發育期。這時如果相應的大腦機能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開發,其潛能就可能被抑制、扭曲,很可能讓小孩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導致一步輸,步步輸的“馬太效應”。小孩早期的智力開發,是在其智力成形的最佳可塑期補充必要的營養,爲其日後能成功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環境奠定基礎。而這一如此重要時期的智力開發,又多是受切望獲取育兒知識,卻苦於沒有精力的父母及其家人的影響,故筆者提出幾點淺見,以供思考。

一、家教理念小孩早期智力開發的前提

不管我們是否意識,每一個作父母的人,在其意識深處都持有自己如何育兒的理念。而這種理念總是在經意不經意之中,通過自己的言行、態度、情緒等感染和調控着小孩的智力開發。可嘆的是在現實中,諸多廣爲流傳的,比如“玉不琢,不成器”、“藝多不壓身”、“多管教會使小孩懦弱”等諸多並不嚴謹的箴言俚語,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捧爲金科玉律的育兒理念,而偏執地理解和接受。我們不乏看到相當多的父母,或把小孩當“神童”,在其辯別能力尚未成熟時,便逼小孩認字、背書、算術,並以“狼爸”、“虎媽”自耀;或把小孩當“填鴨”,不看條件,不問對象,盲目地送到各種培訓班,使小孩疲於奔命,還以對小孩前途負責而自勵;另一種類型的父母則相反,以爲小孩天資不夠,嬌縱其率性,任其不受約束所爲等等,豈不知,如此作法訓導出來的小孩,要麼雖有可稱道的考分,卻不擅變通,思維狹窄,長大終無大作爲;要麼雖也可謂多藝,但蜻蜓點水,無一精到,養成淺嘗輒止的陋習;要麼雖也看似活潑,能說會道,而一味耽於野趣,貽誤了智力發展最佳時期。

那麼,我們應該具備怎樣的小孩早期智力開發理念呢?筆者認爲,應從訓導的過程、方式、目的等三個方面來把握:一是訓導過程。訓導必須以小孩的生理、心理和認知結構的當時狀況爲契機:順其童趣,親子互動,因勢利導,鼓勵自主;必須讓小孩從與同伴的互動的樂趣中吸納知識,而不是將他禁錮在特定的模式和範圍,過份地呵護。爲了訓導而訓導,不是啓發心智,而是揠苗助長,扼殺求知慾望。要知道,絕對權威家庭,一方面只會使特別有稟賦的小孩產生動力。其所促成的能力,多是比較僵硬、定勢的形式思維能力。當然,強勢的形式思維能力,在精確演算,嚴格推理方面,具有大的優勢,然而,當其遇到難題時,往往會出現思維的“短路”。正如我國部分很有技術實力的企業,研製不出自己的品牌,只會給國外代工。另一方面,對一般智商的小孩而言,則是隨影附形,難以擺脫的心理壓力。由於時時擔心出錯被罰,精神常處高度緊張狀態,嚴重者,還會導致心理殘疾。有親和力家庭的效果則不同,其會讓小孩感受到“心理安全”,在充滿自信的自主活動中品嚐到吸納知積的快樂。只有享受到了“我能行”、“我知道”的榮耀,小孩纔會在吸納知識時發揮想象和創意。二是訓導方式。訓導方式沒有一定不變之規,或所謂的萬能之法。其奧妙是乎更多在於“有心”、“無意”之間:即在時間過程上,是隱性的“有心裁花”,用有節奏、有規則的生活方式,讓小孩從小養成良好的求知興趣和習慣;在空間範圍上,是顯性的“無意插柳”,及時給小孩剛剛萌生的良好的興趣和舉動,以明確的肯定、獎勵;給初露苗頭的不當行爲和慾念,以耐心的點撥、疏導。讓小孩生活在始終生活在心身健康的社會文化氛圍之中。三是訓導目的。我們應該清楚,任何高操的技能和良好的主觀願望,都不可能改變小孩已有的智力上的遺傳基因。我們所能做到的,不過是用適當的方法,儘可能地將小孩既有的智力潛質發掘出來。對絕大多數小孩的智力潛質而言,只要開發的得當,就足夠使其成爲一名傑出人才。只是,我們也應知道,小孩的智力表現的確有差異。而這種差異,並不是由智商這個唯一元素決定。比如隨機相生促成的興趣,生活環境養就的習慣,處境際遇導致的觀念等諸多因素,均會影響小孩的智力表現,導致對小孩智商的誤判。我們應用動態的眼光及時發現小孩智力上的閃光點,適時提供必要的條件,促成小孩的內部動機,使其自己發動自己,主動地發揮自身的潛能。

二、大腦機能小孩早期智力開發的源泉

智力是大腦的生物機制。其生成和發揮,如同活水出於源泉。所謂對小孩早期智力的開發,其實質就是“欲流之長者,必浚其源泉”,依循於大腦神經活動機制,開發大腦。我們不是專業人員,沒有必要,也不可能研究過深的大腦生物理論。但是,如果缺乏大腦生物機制的基本常識,那麼,我們所實施的對智力的開發,就往往會是“塞源而欲流長”,未能預知效果的,帶有高風險的“黑箱”操作。

人的大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高級神經系統,簡而言之,是一個由無數個大小形狀不同的神經元相互聯結組成的,具有視聽、記憶、思維等區域功能和結構的網狀系統。其基本活動機制是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前者是指大腦神經元處於活躍狀態。此時能靈敏地感受外界的剌激,使之得以保存和記憶;後者是指同一神經元因使用時間過長,已消耗過多的神經物質,處於疲憊狀態,使剌激感應度下降,造成學習困難,乃至無法繼續學習。這一原理,爲我們疏浚小孩早期智力“活水”,提供了依循的途徑。對新奇的東西感興趣,是小孩與生俱來的稟性。但其對象、內容、範圍廣泛,涉及到小孩全部的活動領域。而其被觸發的誘因,幾乎純碎是激發性的,沒有定向,且隨剌激特徵的變化而變化。作爲父母,我們不能任由小孩隨心所欲地對待新奇,讓其從小養成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的陋習,而是應該引導小孩儘可能地專注某幾種活動,讓他在反覆觸摸、擺弄這些物件中豐富感覺,留下記憶,早日形成認知表象。小孩能對某種活動產生持續的興趣,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必是蘊藏於他對此物的一定了解,需要進一步的探究,從中獲取心理滿足。故而,父母應把小孩最初的興趣引導到有知識含量的遊戲中,或能激發小孩求知情趣的活動上,促成其內驅力定向的態勢。當然,我們不能忘記,小孩大腦神經的每次興奮過程,均會因神經物質消耗的牽制而進入抑制過程。此時,肯定、稱讚和獎勵等強化手段適度合理的運用,可讓小孩形成正向的條件反射,從而延長大腦神經的興奮過程。同時,這一愉悅體驗還會被保持,孕育小孩日後重複這一活動的傾向。要知道,持續有定向的興趣還會演化成一種心理需要。而一旦心理需要積澱爲內部動機,那將成爲小孩一生孜孜以求的追尋目標。

大腦神經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是按照擴散、集中,以及相互誘導規律,對外界剌激進行分析、綜合而逐步形成的動力定型。擴散是指由剌激引起的一個神經元衝動傳導到其他神經元,如“看到聲音”、“聽到畫面”的通感效應;集中(或聚合)與擴散相反,是指多個接納器官的衝動聚合於一個感應器上,如記憶某一資料,運用多種感官(單憑聽覺爲60%,單憑視覺爲70%,而將視聽和語言協調使用,則爲83·6%),提高記憶效率;相互誘導是指興奮、抑制兩種過程相互聯結和制約,在不同的神經功能區域交錯出現,如偉人馬克思在寫作哲學論文疲憊時,用演算數學的方法輪換神經區域來解困,學校根據這一原理,所作出的每週教學課程交錯安排模式;動力定型是大腦皮層對一定剌激物的各個方面或各種屬性之間的聯繫進行協調、整合,如日常形成的各種習慣,掌握的各種技能及其生活方式。動力定型形成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其意義在於,它對某種剌激作出反映時,大腦所消耗的神經能量和物質,大爲減少,從而延長興奮過程,提高單位時效。這些概念告訴我們,父母對小孩的訓導,應以激活大腦神經系統,調節神經功能,提高智力效能爲目標,多方式、多手段、多途徑地啓迪小孩的心智,避免單一、機械、僵化的作法。比如給小孩一個蘋果,不單是讓他吃,可隨之問他說出形狀、顏色、氣味等,促進用腦習慣,豐富感覺思維;看過動物連壞畫後,再帶小孩去動物園指認猴子、老虎等,提升觀察力、辯識力;給小孩積木,示範各種拼法,然後讓小孩自己擺弄,訓練手腦並用,培植創意。小孩早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各種非智力因素的興趣、習慣等萌生其間,並將伴隨他的一生。任何無視小孩大腦基本活動過程、機制及其動力定型的訓導,都會給小孩心智的發展造成荒蕪和扭曲

篇3:早教老師心得

隨着幼兒教育的不斷髮展和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幾年來,在“活動區與幼兒發展”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獲得了生活經驗,其它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選擇區角活動,往往只對社會性的區域感興趣,如:建構區、角色區,對一些科學區、音樂區語言區的興趣光顧很少,參與率低,但這些區域對幼兒智力的開展卻有一定的作用。

幼兒期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爲了讓孩子們的智力得到發展,我們就要引導、關注孩子們走進學習性區域,在活動中,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們參與學習性區域的原因是有的活動內容單調,引不起幼兒的興趣,如:科學區只投放一些塑料錘子、剪刀、螺絲刀、幾輛破小車、還有一些成品的蒙臺梭利玩具,音樂區教師就只貼上一幅跳舞的圖片,再放上一個錄音機就是音樂區了,孩子們有的連看也不看,一點也不感興趣,語言區教師只投放上幾個頭飾,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或許會感興趣,但對大、中班的幼兒來說就太單調了,這些材料既引不起幼兒的興趣,更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這樣對幼兒智力的開發有一定的欠缺。

怎樣才能開發幼兒的智力,讓幼兒得到智力發展呢?我認爲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開發幼兒的智力。

一、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

活動中一般是集體教育活動、小組教育活動和個別教育活動,這樣就要將一些促進孩子智力發展、個性發展的課改內容融化到區角活動中,針對每個孩子智力發展的不同,針對每個孩子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如:大班幼兒學習10內數的加減運算,多在集體教育活動中進行,作爲教師一般以個別能力強的幼兒爲標準,忽視了能力弱的幼兒和接受比較慢的幼兒,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活動區中不僅僅給孩子提供一些杯子、插花、更重要的是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感興趣的、有利於幼兒發展的材料,大班學習數字,教師就可以在益智區投放各種各樣的數字遊戲、數字棋,在美工區中投放材料讓幼兒畫有趣的數字,在語言區中讓幼兒認識關於數字的成語,在探索區中讓幼兒探索神奇數字變變變等等,教師指導孩子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不管是什麼樣的材料,不管是擺弄一次、兩次,只要是安全、衛生、孩子喜歡,教師就要近距離的去指導,讓孩子有成就感,能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選擇的內容要體現出層次性

1、爲了能引起幼兒主動參與的興趣,教師要有瀟灑的語言,親自參與活動,引發孩子的學習慾望,讓孩子感覺到和教師之間是沒有距離的,是平等的,教師更要根據孩子的需要和參與情況及時更換材料,以防孩子對材料產生厭惡,不參與活動。例如:大班在訓練幼兒10以內加減運算時,教師用廢舊材料製作的數字小動物,引起了幼兒較高的興趣,教師可以在做做玩玩區中投放廢舊材料讓幼兒製作數字小動物,就這樣讓幼兒在興趣中開發智力,增長見識。

2、根據幼兒的不同差異,幫助幼兒選擇不同難度的內容,例如:中班的王麗涵小朋友智力比其他幼兒弱,教師經過觀察,發現她對插雪花積塑比較感興趣,於是教師就有意識的加以引導,讓她按顏色、大小排序。當看到她能獨立完成作品時,就讓她自己說說結果,而教師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她自己感到有成就感。小班的楊碩小朋友自理能力比其他幼兒差,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後,便引導楊碩進活動區中玩繫鞋帶、扣扣子、喂娃娃,利用生活活動中教師投放的鮮豔材料引起幼兒進活動區玩的興趣,既做到了讓幼兒進活動區活動,又培養了幼兒的自理能力。

三、材料的提供要適宜、美觀、耐用

1、材料由粗糙到美觀、耐用。

以前教師給孩子提供活動區材料往往是一次性的,而且易壞、粗糙、不耐用,使孩子很容易玩煩了,因此活動區活動的質量一直提不上去,甚至有的教師埋怨孩子不會玩,不認真玩,孩子的智力得不到發展,其實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投放的材料沒有按幼兒的需要和幼兒的興趣來投放,以及教師沒有精細的指導,現在看來,兒童某方面的能力決不是通過一次性能完成的,他需要在一段時間內多次與材料相互作用,因此教師要選一些耐用的材料,供幼兒活動,另外,我們較忽視材料的審美功能,現在,我們不僅要注重材料的耐用,還要注重區角中材料的美觀,從而使幼兒產生玩的興趣,例如:大班設計的有趣的數字,與其匹配的食物卡片和數字棋,中班設計的樹,與其匹配的是各種各樣的樹的圖片、圖書,小班設計的是彩色世界,與其匹配的是各種各樣的瓶裝顏色,這些材料既耐用耐磨、又美觀漂亮,適用性好,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非常喜歡這些材料。

2、一種材料指向一個目標和多個目標

青島市《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在活動中發展,幼兒與環境作用的過程就是活動,只有在豐富多采的活動中幼兒的發展才能成爲現實,因此,教師們在提供豐富多彩的材料的同時,既要考率到幼兒發展的現有目標,又要考慮到幼兒發展的陰形目標和多個目標,以便於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進行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如:大班區角中棋類區,幼兒有兩人玩的、三人玩的、還有一人玩的,語言區材料的提供,有各種各樣的幼兒圖書、有趣的漢字、好聽的歌謠、唐詩三百首,探索區材料的提供,有好玩的紙、神氣的陀螺、有趣的稱、會變的顏色、神氣的水,中班音樂區教師投放了各種各樣的打擊樂,自制的表演服裝、首飾,美工區中教師在材料投放上投放很多自然材料,有花生皮、麥芨草、高粱杆、玉米皮、各種各樣的樹葉等等。小班生活區材料的提供,有繫鞋帶、扣扣子、喂娃娃、夾花生,益智區教師提供了富有童趣的小貓釣魚、堆火車、小魚過河等等,幼兒在遊戲過程中,複習鞏固漢字的認識,又能學會分類等,不同玩法中,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體會與反思:

1、學習性區角活動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既簡潔,又溫馨的開放環境,孩子們喜歡在區角中自己選擇,自由結伴,真正體現自己是活動的主人,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在學習性區角活動中,我們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觀察、瞭解指導幼兒,可以因人、因時、因地爲幼兒進行個別指導,使幼兒在操作活動中不知不覺完成了學習任務,教師也對幼兒有了不同的瞭解。

篇4:早教老師心得

我園爲了豐富孩子們的戶外活動生活,新增添了大型玩具攀爬網,輪到我班玩的時候,我們把幼兒帶到攀爬網前,多數孩子望而卻步,但我發現有幾個男生在躍躍欲試,試了幾次都未成功,我正想給予幫助,高高的網架頂端忽然出現了一個靈巧的身影,我本能的大叫起來:“王藝航小心點”,這時王藝航的活躍近一下子沒有了,停在那裏不知如何是好,目光中流露出一絲不安:“老師我錯了”。王藝航的緊張不安讓我有點莫名其妙,他不敢直視我,讓我突然感到我的善意提醒阻礙了他的攀爬嘗試,使他失去了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帶着反省和內疚,我對王藝航說:“你是個勇敢的孩子,老師相信你,你能快速的爬上去,你也會勇敢的爬下來,但你一定要小心抓緊網子,安全着地”,和藹可親的話語消除了他的不安。孩子們在我的支持助威下,在孩子們的“加油”聲中,王藝航穩穩當當的安全着地。

從他的眼神中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善意的提醒有時也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不安和壓力。因此類似的情形,作爲教師一定要變換語氣,不要把自己的擔心傳遞給孩子,要給孩子一種支持的力量!

一直以來,我們中班裏的衛生、物品的擺放等各方面工作因孩子還小,所以都是有老師來做,近期一段時間,因我們班正在進行摺紙活動,我發現孩子在玩紙時經常不自覺的隨手丟紙屑,這樣既影響了班級衛生,又給孩子養成一個不良的行爲習慣,爲此我便在班中設立了值日生,每天有六名幼兒共同做當天清掃垃圾、物品擺放等值日工作,剛開始儘管值日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時常出現孩子做完值日,老師再重新整理,這樣既費時,又不利於孩子責任感的養成,於是我改變方法,讓孩子自選該做的事情,讓孩子充滿興趣的去做,這樣既調動了孩子的主動性,又能夠使孩子認真負責的做好各自的工作。

值日完成後老師也不用再去特意整理。通過觀察我發現利用值日生,既培養了孩子的勞動技能,又能使他們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還能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並能勇於擔當。

篇5:早教老師心得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會發現有很多的幼兒都很好動,喜歡玩,這就會讓家長們很擔心自己的孩子因爲喜歡玩而不去學習,智力發展會落後。其實家長們並不需要有這些困惑,比如說:有的孩子2歲~3歲有了探究欲,就會對身邊的事物感到好奇,從而會去弄清楚這是什麼,而且會拆東西,等長大一點,不光喜歡拆東西,還會試着把拆的東西拼起來。針對這些,家長應該給孩子選一些可以拆的物品玩:搭積木是2~3歲的孩子喜歡玩的一個遊戲,他們可以在搭積木的活動中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想象不斷的選擇和拆拼積木,同時也享受着手腦並用的成果。孩子長大一點後,家長應該爲孩子提供一些剪貼、摺紙、撕紙、繪畫、矇眼辨物等活動材料,訓練孩子手的靈活與精確,發展操作與創造力。此外,從孩子智力發展的角度而言,彈琴也是一項值得提倡的雙手並用的活動,在一定的音樂旋律中,手、眼、腦的良好配合更有益於心智發育和完善肢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

有一個小小的祕密,瞧,對啦,那就是小小的手指遊戲,你會發現很多的祕密,手指運動能開發幼兒的大腦潛能,促進大腦與手指間的信息傳遞,鍛鍊幼兒手指的靈活性、發展幼兒手部小肌肉羣活動能力和手指關節的發育,促進幼兒大腦與手指神經協調發展、發散思維等作用。讓家長和老師知道手指遊戲的重要性,把他運用能夠在孩子和學生的學習中,讓遊戲和學習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手指遊戲是兒童所喜愛的遊戲之一,藉助生動有趣的內容和活潑歡快的形式,既提高了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力和感受性,有拓展了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想象表現力。爲幼兒創造充滿情趣的天地,作爲一種有價值的資源,手指遊戲具有便捷、簡樸、輕巧、靈動的特點。可以帶給幼兒獨特的體驗和智慧的啓迪。“幼兒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蘇霍姆林斯基這句經典之語高度概括了兒童教育的思想內涵。動手即動腦,手腦並用能促進幼兒心智發育。意大利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也在《童年的祕密》中論述:“人的特徵之一就是自由,人能自由地運用他的手。這手不只是運動的手段,而且是智能的工具。手使心靈得到舒展,使整個人與他的環境建立特殊的關係。

篇6:早教老師心得

中國古語謂:“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們在小時候確實都很天真純潔。但有時由於某些特定因素的影響,有些孩子也會出現說謊的現象。我們班有個孩子叫曹樑妍,有一次我們班小朋友夏夏的新華字典丟了,她跑來告訴我,並對我說她的字典上寫上了名字,還說已經丟了兩天了。我心想:兩天的時間,到哪兒去找呢?說不定拿的人已經把字典拿回家了,怎麼查?抱着試一試的態度,我到班中讓所有的孩子都把自己的新華字典拿出來,進行查字典比賽。(目的是找拿字典的人)一聽比賽,大家興致勃勃的都查了起來,我下去隨意翻了幾本新華字典,沒想到:無巧不成書,在小妍的新華字典上,我發現了上面有夏夏的名字,雖然已經擦掉了,但影子還留在上面。但爲了孩子的自尊心,我沒有向全班宣佈。

課後,我把小妍叫到辦公室,讓她說說字典的事,沒想到她面不改色,說是媽媽買的,我又問了上面影子的事,她又說,自己剛纔記錯了,這本事夏慧怡借給她的,她忘記還了。

兩次的回答,很明顯她在說謊,於是我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告訴她,第一次說謊有人信,第二次有可能有人會信,但第三次絕對沒有人會相信你的。聽完故事,她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事後,我又及時與她的家長進行聯繫,向家長反應了這一情況,家長反應孩子在家也有類似的情況,而且家長也懲罰過,打罵,不理睬,可是沒什麼效果。

針對孩子的這一情況,我又採取了以下的應對措施:

1、加強與父母的聯繫。讓父母平常要多與孩子交談,通過交談了解孩子的心理希望、要求,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在孩子能夠理解的程度下,納心解答,並肯定孩子的求知慾。同時,通過與孩子的交談,告訴孩子父母對他的希望和要求。

2、利用中午和課餘時間,經常向她講一些誠實的故事,對孩子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肓,使孩子從小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誠實的孩子受人喜歡,說謊的孩子不受人喜歡。

3、在班級中,爲她樹立學習的榜樣,老師和家長首先以身作則,當她有了一丁點的進步時,及時表揚她,讓她知道誠實的孩子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現在孩子的說謊現象已經有所好轉,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孩子一定能成爲一個誠實的人。

篇7:早教老師心得

在今天的中國,面對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很多父母都很焦慮,很多人覺得孩子自己工作繁忙,或者家庭條件一般,無法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條件,難將孩子培養得十分優秀,而這種焦慮往往會讓孩子也恐慌不安。殊不知,普通家庭一樣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孩子真正需要的,首先是父母的“愛”與“懂”,靜靜地陪伴在孩子身邊,陪孩子一起長大,此外輔以良好的教育,任何家庭都可以培養出傑出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時,父母不僅要有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還要捨得付出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先說“愛”,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如何去愛孩子?吃好穿好住好,提供最好的生活學習條件?真正的“愛”是理性的愛,不是對孩子百依百順,合理的要求儘早滿足,不合理的要求不管孩子這麼哭鬧都不去滿足,這就是愛;建立一定的規矩,讓孩子懂得遵守規則、懂得約束自己,這就是愛;多給孩子肯定和鼓勵,少一些否定和粗暴,這就是愛。

再說“懂”,你懂你的孩子嗎?她(他)的一哭一笑一舉一動,她(他)的斷斷續續的不完整的話語,她(他)的淘氣甚至是破環的行爲···很多父母是不懂自己的孩子的,比如我們小區一個媽媽,總是抱怨兒子不會畫畫,怎麼敎都敎不會。有一次我女兒和她兒子一起畫畫,我女兒畫小人,圓圓的臉,兩個眼睛,一個嘴巴,還有身體和四肢。她兒子跟着會畫了,也是畫個圓是腦袋,中間兩個小圓球是眼睛,再畫一道短弧線是嘴巴!她非常驚訝,簡直不敢相信!因爲在此過程中沒有人教過!

還有一些父母,看到孩子想去玩沙玩水就會禁止,擔心孩子弄髒弄溼,有的父母見孩子把玩具或者工具拆開便會不分青紅皁白先責罵···其實孩子每做一件事都會有她(他)的理由,我們不妨多多傾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次逛街,女兒總吵着要回家,怎麼哄都不行,我蹲下來抱她,發現從她的.角度看去,都是大人們的腿!這對她來說真是太乏味了!我趕緊對她說,逛街不好玩對嗎,她說是的,我說那我們回家吧,她歡呼雀躍!倘若把她斥責一番或是打一頓,她該是何等的委屈!

篇8:早教老師心得

有一天下午,我和幼兒去逛花園,這是,子萌寶寶拿着小蝸牛想我衝過來,喊着:“朱老師,我找到小蝸牛了”我轉過頭看看,哇,寶貝真棒!我將蝸牛寶寶放在土地上,讓所有幼兒圍着它蹲下觀察它,我說:“看,小蝸牛,頭探出來了,一個個小傢伙都激動的叫着,它的頭露出來啦”過了幾分鐘,我說蝸牛寶寶要睡覺啦,我們安靜啦,不可以有聲音喲,寶寶們都立刻做着同樣的手勢(噓)。寶寶睡着啦,我們把它帶進教室裏去吧,在回去的路上,隔壁班的老師看見了,想要拿去給他們班的寶寶看看。這時,我就詢問了我班幼兒給他們看看吧,一開始都不想給,給交流過後,給了隔壁班老師,我們回到教室,寶寶們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不太高興,問我:“朱老師,什麼時候把我們的小蝸牛送回來呀”我去把小蝸牛拿了回來,寶寶們都把頭伸了過來,關心小蝸牛怎麼樣了。

經過在花園裏遇見小蝸牛,進行觀察,許多小朋友在家裏也關注起了小動物,他們養成了觀察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的習慣。

“慢慢地給孩子的愛多一些,孩子的回報也多一些。”“自從踏入幼兒教育這一行,整日與孩子爲伴,心中時常爲孩子而感動,爲他們的純真、爲他們的熱情。”“和孩子相處,不需要僞裝,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會有回報;你愛孩子,他們自然也會愛你;你尊重他們,他們也會尊重你。”

在我的耳邊時常聽到這些話語,這些都是我們一線幼兒教師的心聲,是我們幼兒教師的幸福的語言!

我們面對的是可愛的孩子們,不存在勾心鬥角,對象比較單純,心情比較放鬆。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別是他們身上經常發生一些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覺得特別有趣。比如,孩子們看到螞蟻搬家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新奇;樹上掉落了一片彩色的葉子,也讓他們饒有興趣地把玩半天;更不用說看到小蝸牛了,他們會有無數的問題和新奇想法問你......

要想從幼兒身上獲得幸福感,就要看老師如何看待幼兒、如何與幼兒交往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內心生活時刻給我們帶來滿意和不滿意、高興和苦惱、憂愁和歡樂、疑惑和詫異、寬慰和憤怒。在兒童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於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

幼兒的眼睛,就像一汪汪的秋水,無論你何時欣賞,都能看到清澈和純真。

幼兒的心靈世界,就像一個萬花筒,無論你怎麼旋轉地看,你都能看到一個多彩的、神奇的世界。

幼兒的情感世界,就像一個四季飄香的果園,無論你何時走進去,都能品嚐到甘甜。

做一個幼兒教師真的很幸福!

走進孩子,你不僅能夠回到純真時代,還能看到多彩的世界,更能品嚐到幸福的甘甜。

走近孩子,呵護孩子,讓我們慢慢品嚐幸福吧!

篇9:早教老師心得

我們班的睿睿是個很調皮的孩子,中午從來都不乖乖的睡覺。在牀上他的小手總是忙個不停,不是摸摸這就是敲敲那的,總能弄出點聲音,每天我都要費好大的精力去哄他睡覺。

又到了午睡的時間了,別的孩子都已經安靜地睡着了,只有他還沒睡。我走到他身邊,輕聲的對他說:“睿睿最乖了,快睡覺,睡覺起來好有精力玩遊戲。”他乖巧的點了點頭,閉上了眼睛。

過去了幾分鐘,睿睿那裏又發出了“咚咚咚”的聲音,我又一次走到他身邊,低聲的對他說:“睿睿,你要是今天睡得好,我第一個叫你起牀,好不好?”他又笑眯眯的點點頭。

可是又沒過多久,一陣輕微的歌聲傳到了我的耳朵裏,是睿睿在唱歌。爲了不讓睿睿干擾其他孩子的休息,我決定喊他起來。於是,我第三次來到了睿睿的身邊,還沒等我說話,他就笑嘻嘻的對我說:“劉老師,我們來拉鉤,拉了勾我就睡覺。”說完還主動的伸出了小手。看着他那期待的'眼神,我伸出手跟他拉起勾來,最後還刻意用大拇指改了一個“印章”說:“蓋了章一百年都不能變,快睡吧。”“好的,我馬上睡覺。”說完他立刻轉身躲進被子裏閉上了眼睛。不一會就聽見睿睿均勻的呼吸聲,他睡着了。

篇10:早教老師心得

在一次音樂活動課上,我無意間發現了我們班淑含小朋友跟平時不一樣,她臉色奇怪,雙手一直搓衣角,我就慢慢地走過去問她,:“淑含怎麼了,哪裏不舒服嗎?”她滿眼含淚地說:“老師,我想小便”。事後,我跟小朋友進行了溝通,如果有什麼事,一定要告訴老師,老師會幫助你們的。

從淑含的事情發生後,我做事格外的小心,我會留心觀察每一個孩子,尤其是剛入園的孩子,他們來到新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會不好意思,也可能害怕,不敢跟老師說,我就會從他們的臉色、眼神、異常的小動作發現他們不正常的地方,然後去幫助他們,我也會時常與家長溝通,向家長了解孩子們的習慣,介紹孩子的變化,讓家長和我們一起關注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也不會留遺憾。

每週二、四下午是角色遊戲的時間,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愛心醫院、小小美容美髮廳、煙臺特色小吃……一個個生動的角色讓孩子們樂此不疲,這時的班級就像一個小社會、小社區,孩子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完善着社會活動的情感和經驗。

我充當着一位“食客”來到福山拉麪館的店前,老闆熱情的招呼:“您好,請問您吃點什麼?”

“這老闆還挺有禮貌”心裏想着忙迴應到:“您好,老闆,我想要一碗牛肉麪。”

“牛肉麪10元一碗。”

付了錢我就到店裏坐下和其他食客聊起來,老闆和服務員手忙腳亂地忙起來。拉麪條(撕報紙)、下面條、放牛肉(泡沫塊)、香菜(綠色卡紙碎片),澆上湯汁,終於做好了,也不知是老師光顧有點激動還是其他原因,面還沒上桌,就從服務員的手裏掉到地上撒了,我一看叫起來:“老闆,怎麼回事?”

老闆連忙上前邊把麪條往碗裏塞,邊說:“沒事沒事撿起來就可以了。”只看這老闆把麪條塞到碗裏後,又端上桌給我。

“這怎麼行呢?”我一想這是個教育的好時機,忙故作生氣地說:“老闆,麪條是吃的東西,摔到地上髒了,怎麼還能給顧客吃呢?你這個店也太不負責任了,不管顧客的健康,今後讓我們還怎麼來吃拉麪呀?”

我邊說邊煽動其他食客發難,店老闆一臉尷尬,汗都出來了,連聲說:“好、好,再給您換一碗。”

“不行,你們要道歉!”

“對不起!對不起!”老闆連忙鞠躬道歉,看到這裏,我在心裏偷偷地竊笑。

角色遊戲的真正意義,是讓孩子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感受角色所處崗位的工作特點,所負有的責任,鍛鍊幼兒交往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更重要的一點是從小培養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公德心,促進幼兒社會化的發展。

剛纔的那一幕,雖然是遊戲,不是真的,但在當今社會“毒大米”、“地溝油”、“蘇丹紅”等等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道德的淪喪,社會責任感的缺失,讓這些人爲了利益可以不顧一切,我們的社會缺少了什麼?這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身爲幼兒教師,不可能改變所有的人,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孩子抓起,抓住並利用適當的契機,教育引導,讓公德心、責任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培養出合格的一代公民。

篇11:早教老師心得

最近一段時間,我爲了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們在園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我經常佈置“作業”,讓幼兒同家長一起來完成。可是每次佈置“作業”總有幾個小朋友一次也不做。每次我都狠狠地批評他們,可他們就是不完成。爲此,我同他們的家長進行了談話,他們都說孩子從來沒有回家說過有”作業”。瞭解情況後,我改變了以往的批評,在檢查完“作業”後,把回家做完“作業”的小朋友每人發一個小禮物。這回,沒做“作業”的小朋友都傻眼了,眼巴巴看着別人發的小禮物。

這效果可真不錯,在以後每次的“作業”中,全班小朋友都把“作業”完成的非常好,小小的禮物效果可真大。

有時候,真的不需要多少的言語,簡單的行動就可以告訴你什麼是愛。

以前我自認爲自己是長不大的孩子,因爲從7歲開始知道24歲畢業,在學校裏一直過着學生無憂無慮的日子,回家則更是過着無憂無慮的日子,直到去年畢業後,參加工作成爲了幼兒老師,自己慢慢稱量出了自己身上的分量,我已經是28個3歲寶寶的啓蒙老師,我應該一改往日的孩子氣,但是我身上仍然有很多的任性和自主。我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只想認真幹事情的人。我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苦。也就是這樣在領導的眼裏可能是傲慢的人。

又一次,因爲一件小事和領導發生了口角。我自認爲工作態度沒錯,做事原則沒錯,就堅持自己。但是,有一次領導說有時候理論未必勝過實踐,而且在單位裏要從大局考慮事情。我但是覺得很不爽。但是,和領導幾次親密接觸後,覺得她是一位捨身取義,顧全大局的人,但是經過一次次的被他感動,我逐漸融化,也默默地認可了他。

時間到處都是愛的影子和例子,學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我們就會時時刻刻感受到愛的存在。

篇12:早教老師心得

安安突然發現,他最喜歡的玩具缺少了一個角,就在剛纔他玩區域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站在角落傷心地哭起來。我還沒來得及說什麼,他就開始大哭起來,我大喊着:“你不許哭!好好和我說話!哭什麼哭!哭了玩具就好了嗎?一個男孩子別老是哭哭啼啼的”

安安本來還哭得有所節制,聽到我這些話突然嚎啕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遍嘀咕着:“媽媽昨天晚上把我一個人關在一個房間裏關禁閉了,你們都不喜歡我了,我也不喜歡這個幼兒園了......”當然這些話是我後來審問出來的,他的聲音很小,我當時根本沒聽清。在一旁的叢老師把安安拉到身邊,抱在懷裏安慰了一陣子,他才平靜下來,依然生氣地看着我。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安安的媽媽上班忙,從小都是奶奶和姥姥陪伴比較多,這孩子性子又急,上來一陣子發起脾氣來誰都攔不住。他的媽媽也很頭疼,男孩子總是哭哭啼啼總不是件好事。

其實,孩子愛哭,是一個僞問題......

我們只會對孩子的哭,理所當然定義爲:“愛哭”,如果一個成人感情豐富、愛流眼淚,大家都會覺得這個人有真性情。其實,孩子和成人一樣,哭是一種發泄方式,在他們傷心、難過、失望、沮喪的時候需要大人的安慰。

我們是不是對孩子刻薄一些了?

我也有孩子,她也是一個愛哭的孩子,很多時候,我也採取上述方法,大喊一聲:“不許哭”,我閨女就哭的更厲害了。從事幼教這麼多年,我深知自己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對。可是,孩子那讓人煩躁的哭聲,讓我們忙碌了一天的心也變得煩躁起來......

分享給大家兩個繪本故事:

一個故事是:《誰哭了》,裏面的小熊、小老鼠、小貓等每個動物都遭遇了難過的事情,哭過之後,他們都很快停止了,小動物們懂事地說:“我不哭,因爲我不是小寶寶了!”

第二個故事是《哭的樣子很難看》,故事中的小白兔很愛哭,媽媽不給吃冰激凌,爸爸不陪她玩,小青蛙說你哭的樣子很難看,結果她笑了起來,小動物說你笑的樣子真好看啊!

我看完這兩個故事,心裏不是滋味,因爲它告訴孩子:不能哭,要忍住,哭是不好的、幼稚的行爲;要忍住哭泣,纔是對的,纔是好孩子。

想一想,我們這一代小時候總是被父母教育着:要聽話,不能哭,我們的心底積攢了太多的情緒,所以這種情緒體驗會引發自己的內心體驗,面對孩子的哭聲很容易心煩意亂。

心理學書上寫到: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緒,會丟失對自己情緒來源的正確認識,情緒脫離意識層面,在潛意識中日積月累,要麼在某個時機噴薄而出,要麼沉澱成更深的抑鬱。

我想我們都錯了,而我面對安安的教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爲什麼不能讓他多哭一會呢?下一次,在他傷心地時候,我會抱着他,輕聲地說:哭吧哭吧,哭出來,心情就好了!當然不是任由他使勁哭,哭是有節制的哭,可以讓他少哭一會,安慰他、疏導他;或者,讓他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發泄怒氣:如快跑、扔沙包、畫畫、不停地說話,或許這樣纔是正確的教育。

想想我的寶貝,我想溫柔地說一句:寶貝,媽媽錯了!我可以忍受你學走路時候的跌跌撞撞,忍受你吃飯時撒了滿桌子滿地的菜湯,爲什麼就不能適應你在適應情緒時吵一點呢?

以後,不管是面對幼兒園的寶貝還是我的寶貝,我都要把“不許哭”三個字吞到肚子裏,給寶貝們一些理解,一些同情,甚至一個依靠的懷抱。

篇13:早教老師心得

週週特別好奇,總喜歡問:這是什麼?是做什麼的?哪裏來的?一次看到街邊一盆盆景,她問我們:那是什麼樹?我和老公都答不出來,頓時我們感到自己的知識面太窄了,需要不斷學習啊。我對週週說,爸爸媽媽不知道這棵樹的名字,我們週末到書店去找找答案好嗎?週末我們到書店買了不少書,我想,給孩子的答案必須是正確的,否則會誤導孩子,如果自己不知道答案,你要勇於承認,絕不能敷衍了事,那樣會打擊孩子好問的積極性。

週週很喜歡畫畫,最初她要求我畫氣球、杯子、帽子、小貓小狗小兔小朋友等簡單的東西,我還可以應對,後來她要求畫各種動物的動態等難度大的(不能臨摹)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我買了本兒童線描畫的教材學習,基本可以滿足她的要求了。她現在可以畫一些有情節的畫了,比如媽媽帶着寶寶到菜市場買菜、兩個小朋友手拉手在跳舞等等,畫得有些笨拙,但構圖很大氣、想象很大膽。其實我並沒有正式教過她,只是陪她一起畫,她要求畫什麼我就畫給她看,她有興趣就會了。其它如背誦弟子規、唱兒歌、識字等也是如此,當她感興趣的時候,我和她一起閱讀、歌唱,她不知不覺中就會了。

幼兒的心中是沒有“學”的概念的,所有東西都是“習得”,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學會了。如果孩子不感興趣,就不要刻意去敎,否則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這也是很多家長抱怨孩子怎麼敎都不肯學的原因。

我們應該把自己定位於孩子的玩伴、朋友,在孩子看來,自己的父母是有趣的、可以信賴的、可以合作的、理解她(他)、會耐心傾聽的人。在育兒過程當中,不僅是我們引導了孩子,更是和孩子一起學習、一同進步。

週週一歲四個月的時候,一次用完餐巾紙自己扔到了垃圾桶裏面,那時她還不會說話,我們也沒有教過她,想必是她看到我們是那麼做的,模仿我們吧,可見“身教”的作用遠遠超過“言傳”!她簡直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在她身上能看到我們的影子,我們成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神態、一個想法都要特別注意!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不留神你的壞習慣壞性格就會被她模仿!我們應該“一日三省吾身”,不斷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從這層面上講,是孩子讓我們學習和進步

篇14:早教老師心得

每個小朋友都有着各自的特點,有的喜動,有的喜靜,有的愛說話,有的不張口。熙熙就是我們班一位不愛講話的小女孩,你跟她說話,她總是先笑,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她不會開口的。但是她自尊心很強,每次手工製作和計算作業她總是又快又好,常常會令同伴們羨慕不己。這麼一位聰明的小女孩,常常令他母親“頭疼”,“疼”的原因是她不願多講。據我觀察發現,熙熙和小朋友還是有話說的。爲了鼓勵熙熙願說樂說,我試圖從以下幾方面來幫助她:

一、日常生活中多與她講話

我隨時跟熙熙交談,讓她感受到老師與她是平等的,消除不必要的敬畏感。到幼兒園問她看到些什麼有趣的.....總之,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儘量和她講話。

二、巧妙運用角色遊戲,讓她願講

熙熙記憶力很好,故事聽過一遍就基本會講了,我便讓她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並有意識的安排需要大聲講述的角色,如“狐狸”“大象”“黑熊”等。慢慢地她不僅願意扮演角色,而且還願意單獨講述故事內容。爲了鞏固成果,我還同熙熙媽媽商量好,讓她回家記錄熙熙所講的故事。

三、美術活動中讓她樂講

記得有一次手工活動“折花籃”我先讓幼兒嘗試自己看圖示摺紙,打算不會折的地方再講解。沒想到熙熙不一會兒就完成了作品,她高興的走到我身邊說:“老師,我摺好了”。我想:不如由她來介紹折法,這是鍛鍊她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良好時機呀!於是我讓大家停下來說:“小朋友,今天我們請熙熙來做老師,講解折花籃的方法,好嗎?”開始熙熙有些緊張。我便親切的走過去牽着她的小手,並輕聲的鼓勵說:“老師這個地方折的還不如你折的好呢,你來幫幫老師好嗎?”聽我這麼說,熙熙爽快的答應了。我給了她一張紙,她就邊折邊講了起來,開始聲音很輕,在我信任的目光中她越講越響亮,講完後我示意大家拍手錶揚,熙熙開心地笑了,說:“謝謝大家。”

漸漸地,熙熙不管在同伴面前,還是在老師面前,話語多了起來,這使她擁有了一切成功、一份自信。

標籤:早教 體會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