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家長育兒心得【新版多篇】

國小家長育兒心得【新版多篇】

學生家長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一

孩子需要全面發展,必然會涉及到好習慣,好習慣就必然還包括他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好的學習方法,什麼叫方法?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得采取的某些方法,你堅持到底,習以爲常就是好方法。好的習慣會產生你想都想象不到的效果。

在學習上,這樣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是:

一、不要用粗心來原諒自己

比如說不要用粗心來原諒自己,我們好多家長都愛跟老師說我這孩子粗心,你讓孩子做他確實也做得對。後來我就跟孩子說,我說從來都沒有什麼粗心,只有知識不熟練。這話怎麼講?

我希望各位家長們也可以給你們的孩子講這個道理,粗心就是個僞命題,爲什麼?舉例:學生回家每天都怎麼回去的?如果走路,一出校門就直接走了,你一邊走一邊聊天和同學,中途還買點什麼零食吃,燒烤、蛋烘糕來吃,吃完又繼續走,完全沒想過該怎麼回家。

你家住在六樓,很少走到七樓,也就是說你是非常粗心地回家,沒有走錯過,爲啥?回家的路線太熟練了,你不可能說我出門應該往右,走過第二個電杆往左,走到樓下又想想我是幾樓?六樓。千萬不要走錯了,從來沒有這樣想。

你很粗心地回家都不會錯,哪有什麼粗心呢?

那怎麼熟練?把考試當練習,把練習當考試。平時爲什麼在家做得對的題目,考試就錯了呢,是因爲第一在家沒有時間限制,我想什麼時候做,我什麼時候做好,很放鬆的情況下,還有你在家做不對的時候可以翻書,考試第一時間限制,第二不能翻書,每天晚上我在做作業的時候,我當成考試,把練習當考試。我規定多少時間把這些練習昨晚,在這期間就是考試,不能翻書,天天這樣訓練,一到考試不就是一次練習而已嘛。這樣的好習慣就養成了,強迫自己熟練知識。

怎麼才能夠養成不粗心、知識熟練的程度呢?

1.錯題歸類分析,準備一個錯題本。這樣的題我最容易錯,反覆練習,從懂到會也要有一個過手的過程,過手就要熟能生巧。

2.訓練自己快速一次對的習慣。

我經常跟孩子說,你不要一道題老做,你要訓練一次性就做對。這道題做對就可以做對類似的題,如果做錯了,我把這道題抄在本子上,沒事就琢磨,長期這樣速度肯定提高,所謂粗心的錯誤會越來越少乃至沒有。

二、別忽略學習計劃,制定學習計劃

有的家長會說,孩子不知道定多少次,沒用的,過一段時間在牆上貼一個計劃,過一段時間又沒用了。經過反思,我跟孩子是這樣說的,既然是計劃,一定要可行,如果定了沒用那不如不定。那麼怎麼才能夠符合實際呢?

三個要點:

1.緊扣教材上的學習內容。就是說這個計劃要跟老師的要求同步,避免和他的發生衝突,發生衝突就無法實現。我舉個例子,你的進度,今天我的計劃是在家裏學什麼?你要和學校同步,不同步你做不到的。

2.要和自己的接受能力基礎相吻合。你如果任務提的太多,你做不到就等於零。

3.需要考慮的是,這個計劃是做什麼用的?是用來填充你自由支配的時間的,不是一個作息表,其實這個計劃就是你晚上的時間怎麼用?你要考慮能夠被你支配的時間有多少。

如果這樣制定的計劃絕對就切合實際就管用,但是一旦執行就要養成持之以恆執行的習慣。我經常和孩子說,執行計劃比制定計劃要難得多,因爲不完成計劃的理由太多了。比如說今天放學晚了、今天我搞衛生了、今天吃晚飯遲了、今天我肚子不舒服了,很容易的。我從來不允許我女兒有任何理由,任何理由都不是不執行計劃的理由,反覆督促。

三、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這個可能會比較普遍,有的家長就會說,我的孩子有個毛病是磨蹭,時間觀念特別差。說到學習,怎麼減少磨蹭?好的習慣、時間觀念怎麼養成?

首先明確任務減少猶豫。晚上吃了飯我就要想想做數學還是做語文,想了半天,今天數學題比較多,明天要檢查,語文是背誦沒說明天要檢查,還是做數學吧,剛把數學拿出來,哎不對,明天英語要考試了,還得做英語,這麼一磨蹭至少有五分鐘。如果你事先就把任務明確或者說納入計劃,我吃完飯坐到桌子上就是複習語文,這個時間能節省很多,那樣就沒有猶豫的時間了,這是明確任務減少猶豫。

其次形成規律養成習慣。一個人固定時間做一件事從來不猶豫的,而且效率最高,我跟我女兒說,我說你一定要讓你的一些好的習慣,好的方法形成一種慣性。

第三專心致志、有效勞動。有的家長說,孩子每天回去都在學習,很少玩,爲什麼效率並不好呢?怎麼專心致志地讀書,有一個方法。就是這樣,拿着筆一邊讀一邊勾畫,專注力肯定很強的,你勾畫它的重點,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是什麼?專心致志,於是你的腦力勞動讀書,就是有效勞動。

四、樂於與他人交流,最好的學習是給別人講

我跟孩子講,我說你看你給別人講題,你首先你得弄懂,你弄懂還不行,你腦筋裏面還要梳理,你要表達出來,梳理一遍,在腦筋裏面過一遍。第三,你還要給同學們講,一個問題你複習了三遍,多好啊。所以我經常給孩子鼓勵,多給別人講題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國小家長育兒心得 篇二

現代社會,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與大家一樣,有時我也無所適從,但不管怎樣,育子這一關是天下所有父母都非過不可的。現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的方法和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並探討。

一、讓孩子快樂,培養其幽默感。

快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實踐證明,如果失去了快樂,不管家長花小班育兒保健知識了多大的氣力,對孩子的教育最終都不可能成功。因此,要讓孩子從國小會快樂,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創造快樂。在我們家,笑聲與歌聲是不斷的,有許多知識,比如成語接龍,說出世界上國家的首都等,我們都是在類似遊戲的活動中教給孩子的。

幽默感就是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讓與自己互動的對象感到愉快的言語或舉止。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很樂觀,在生活中不斷地製造歡笑,讓周圍的人感到輕鬆愉快,自己也會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我們經常在家中與孩子做一些搞笑的事情,也經常互開玩笑,以不傷害他人爲原則,同時要注意禮貌。

二、適當督促,少些干預,多些鼓勵。

大多數小孩都很貪玩,家長的督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科學育兒知識的,但應適可而止,要注意度的把握。比如,孩子放學回家,我們就會問今天學了些什麼,老師有沒有佈置些作業?然後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掌握並處理時間。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一般不要在其身旁,不要嘮嘮叨叨,更不可喧賓奪主。只有當他遇到問題時,再進行必要的點撥和啓發,與孩子一起思考問題。

另外,賞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家長對小孩應當堅持鼓勵爲主、批評爲輔的原則,更不要輕易傷害小孩。我們小孩喜歡看書,閱讀量已經非常大,從他二三歲起我們就經常在朋友甚至陌生人面前當面誇獎小孩喜歡看書,其實那時他並非特別愛看書,而現在真的已經離不開書了!當然,鼓勵也不能盲目,尤其不要一味物質鼓勵,實際上,我們很少用純物質的鼓勵。比較常用的有:給他買想看的書、允許他參加自己非常想參加的活動,等等。

三、尊重孩子,給孩子更多關愛。

要教育孩子,鄭玉巧育兒經電子書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的訓練、教育,不斷地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比如,孩子正在看電視,我們希望他不要看了,這時並不是給他下命令,規定什麼時候非關電視不可。而是問他,是再看10分鐘關電視還是過15分鐘關電視,孩子一般會選擇後者(這正是我們的底線),孩子也感受到了一種民主的氣氛,更看到了家長對他的尊重。時間一到,他一般都會主動關掉電視或者離開。

給孩子以關愛的形式非常多,但我認爲,儘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是給孩子最大的也是最好的關愛。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通常會盡可能多地騰出一些時間來陪孩子,與一起讀書、一起遊戲、一起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這樣,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豐富他的知識,陶冶他的情操,使的人格更加完善,同時也促進家庭成員的交流,增育兒心得文章進家庭的和睦。

如果幼兒園給了家長參加與孩子一起活動的機會,家長最好不要錯過,也不要讓老人代替,更不要以各種藉口拒絕。實踐中,我是非常積極參加這類活動的,比如親子游戲、家長會、公開課等。參加這些活動,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常重大,他會覺得家長非常重視他,十分關愛他,能讓他獲得尊重,給了他力量,也樹立了信心。

四、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他兩三歲時,由於我們也要學習,看書、備課,參加考試等等,是經常的事,我們基本不打牌,也很少抽菸喝酒。這給了孩子一種很強烈的暗示:人生必須努力,少做無意義的事情。現在我的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非常強,能夠比較專心地學習,而且強烈地反對抽菸和打牌,環保意識也非常強,應該說與我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複雜而又關係重大的事情,方法很多,困難也大。沒有耐心,缺少技巧,特別是不動腦筋地教育孩子,將會禍害無窮。

國小生家長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三

一、家長心態先擺正。

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校合作,首先家長要保證良好的心態,不焦慮,不攀比。給自己孩子充分的鼓勵和支持,做到“散養”而不是“放養”。

二、鼓勵孩子愛上學。

我們家前段時間有點感冒,和她商量請假,商量了半天,好不容易纔同意,小朋友對上學這件事非常感興趣,學校呆着比家裏呆着好玩,回家後還可以和我們分享一天的各種“喜怒哀樂”,這也奠定了好好學習的基礎。

三、培養孩子“做人、做事、做學問”負責任的態度。

我們會要求小朋友的房間自己負責,自己打掃收拾,不管髒還是不髒,這應當都是你自己負責的,潛移默化到學習態度上也逐漸樹立這個意識,自己的書包、學習用品、課本、餐盒自己負責整理。另外,我們鼓勵小朋友力所能及的自己動腦筋尋找答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在小朋友的房間放了一個天貓精靈和一個小愛同學,她可以自己設定鬧鐘提醒自己,也可以在某些知識或者某些字不會寫的時候自己查詢。

四、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孩子耐性。

我們家屬於比較坐的住的,這或許和小時候的興趣愛好有關,比如從小到大帶着她做了不少手工,搭了不少積木,參與做蛋糕做麪包等各種活動,她現在放學回家也能自己畫自己感興趣的畫,聽自己感興趣的故事。

五、鼓勵孩子課上專注,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我們發現目前的語文課文、英語課文她基本都能背誦,而且在家並沒有看到她拿書出來讀,所以應該是抓住了課堂和課後延時班的時間,這樣,晚上回家後她可以幹其他喜歡的事情。

六、幫助孩子總結有關知識點的規律。

最近各種練習,她也錯得比較多,實際上這些錯誤都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規律,譬如忘記標音調,音調標錯位置,題目漏讀等等,所以我們試着讓她總結,幫她總結,提醒她檢查作業,希望她以後能養成好的習慣。

習慣對於人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其實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着我們的行動。習慣對一個人一生的成敗一定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一個壞習慣會使你錯失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會使你走向成功。

國小生家長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四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積極配合老師,多和老師溝通。老師是孩子的知識傳授者,道路指引人。每天,老師陪伴孩子的時間,可能都比家長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還長。作爲家長一定要積極配合老師,配合學校做好工作。我們家長只有與學校積極配合,多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最新情況,並及時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告訴老師,才能達到共同教學的目的。

老師也不是聖人。我們在家裏只教一、兩個孩子,經常都會感到累、難教,現在我們班有43個孩子,其責任之大,難度之大是難於想象的。而且孩子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巨大的。

拿自己舉個例子吧。當我講話的時候,大家肯定都能聽出來我的普通話不標準。而且,我這是惡名在外、搞笑第一的廣普,即廣東普通話。家裏環境造就了冉冉同學剛剛開始她的學習生涯,就遭受到“重大”打擊:學習拼音!講好普通話!每次從老師反饋到她自己回家的哭訴,我都感受到這事的嚴重性。如果不好好處理,會對孩子將來的學習造成惡劣影響。

於是,我們全家上陣,幫忙補習拼音知識。可我們家長自己都搞不定的事,根本就無法說服孩子。於是只能求助葉老師。記得當時是國慶放假時間了,葉老師也是在休假中。可是她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不厭其煩的,把發音知識幫我們掰開了揉碎了講。不單教孩子,還教家長。這以後幾個回合下來,孩子的拼音不再是我們的惡夢。她的成績穩步提高,葉老師也及時在學校針對她取得的進步提出表揚。於是,這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閉環,孩子在學習上直接找到了寶貴的自信心。家校合作成功!

其實,我上面說的只是一個很小的點。由點及面,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教學路上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平時老師的語音同步也是家校合力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我們能清楚瞭解孩子們的在校狀態。不但學知識,還能學做人做事。我相信,有負責任的好老師,有學校這個大平臺,只要我們配合好學校,配合好老師。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他們將會是我們的驕傲!

最後,我說點真心話。我們是住在園區的,因爲非常認可平江實驗學校這個濃厚的人文校園,放棄了就近入學。來到這裏和大家成爲同學,我們感覺很榮幸。更開心的是能碰到那麼好的,經驗那麼豐富的葉老師,雖然孩子回來也常說老師好凶,可是,最近她已經開始自己在畫畫的時候用拼音寫我愛葉老師了。感覺我們有這樣的啓蒙老師,非常完美。

國小生家長育兒經驗分享心得體會 篇五

培養孩子對學習、對閱讀的興趣,我們家長能做什麼呢?

一、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

孩子都是有天賦的,有的小朋友數學好喜歡看書,有的小朋友語文好喜歡名著,有的小朋友愛運動,有的小朋友愛跳舞。

我平時觀察到金澍禹最喜歡看的是科學類的書,從幼兒園開始他就顯露出在這一方面的興趣。我就投其所好帶他去書店,他自己挑了一套《大英漫畫百科全書》。這套書系統地介紹了很多類科學的初級知識,他知識面一下就鋪開了。以後看到關於科學內容的書,比如《可怕的科學》,他就說:“這個觀點我在《大英漫畫》看到過”。他覺得裏面很多知識我是知道的,讓我看看這兩套書說的一樣不一樣?好奇心驅使他停不下來地看書。這就完成了知識的重複、鞏固。而且漫畫變成了文字書。

任何興趣的培養都應當是從孩子自己的選擇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纔會全情投入,效果事半功倍。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多一些體驗的機會,比如參加各種體驗課程,找到孩子的閃光點。

二、多陪伴孩子一起學習、閱讀

我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後總喜歡和金澍禹一起坐在沙發上閱讀,我覺得這樣的方式,讓我自己也更有學習的動力,就好像給自己找到個學習夥伴。我想小朋友也有這樣的感覺。我喜歡讀歷史,金澍禹在我的影響下,也喜歡歷史。我們在開車時候也經常一起聽關於歷史的書。他在學校裏闖禍,我就說:“你就像項羽一樣自大。”無需多言,他一下明白了自己的行爲是多麼糟糕。

金澍禹喜歡科學類的書,他看到不懂的問題還經常問我。但是科學知識太深奧我也不懂,我就當着他的面百度,他就發現了“百度”這個非常實用的學習工具。這也令他非常有安全感,好像所有的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平時我也會虛心請教金澍禹我不懂的問題,請他給我分享他新學到的知識。這樣做大大地激發了小朋友的成就感。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三、減少不必要的測試和任務

金澍禹讀過很多的書,但我沒有讓孩子寫過一篇讀後感,或者像學校裏一樣背誦、抄寫。因爲學校裏的精讀是文字學習,這些是老師本身就會提供的訓練。我沒有那麼專業,就不摻和了,只要泛讀就可以了。我認爲家庭教育還是以親子溝通爲主。不但關注孩子學業成長,也要關注孩子身心的成長。

四、沒有給孩子物質獎勵

這個可能有的家長不認同,覺得有目標孩子更有動力。

但是我認爲找到了孩子的興趣,應該是一種愉悅的探索體驗。學習、閱讀本來就是分內之事。孩子爲了物質獎勵去學習,那應該是在應付家長,而不會專注地去做這件事。學習如果不專注,效果肯定適得其反。

我們可以嘗試回到第一條,陪孩子找到他感興趣的事物。這裏的學習不一定是閱讀,可以是任何他感興趣且積極的愛好。

當然,我會在孩子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後給與獎勵。比如:幫助別人做好事,比賽獲得名次等。

最後,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個信息:教育部在上個月發佈了《家庭教育促進法》,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了。“家庭教育”在法律中指監護人爲促進未成年人全面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爲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今後家庭教育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希望在坐的各位家長多和孩子溝通,尋找到最適合孩子的興趣培養的方案。

國小生家長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六

一、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們每個人的啓蒙教育,爲我們一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所以,我們應當爲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科學、快樂的成長空間。夫妻之間的相互尊重,長幼之間的關愛和互敬,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

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聰明、活潑。孩子在成長,我們家長也必須得不斷地學習成長,汲取嶄新的事物和知識。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例如我們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儘可能不要看手機,多關注孩子。

二、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爲習慣

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和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參與其中,獲得體驗與成功的快感。我們不妨給他適當地創造這種機會。雖然孩子一開始在做這些事情時,完成的並不好,但是我不斷的給她嘗試的機會,並加以鼓勵,直至她成功。

我們平時可以讓孩子洗一些小的東西,比如自己的飯碗、襪子之類的物品。洗不乾淨的時候,過後我們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得肯定地表揚他們。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學校佈置的各種製作、繪圖等小作品,我們都是讓其獨立完成,有的作品雖然很不完美,但是我們還是堅持表揚她,最後還會給她改進建議,與她一起討論改進的方法。

父母爲孩子樹規立矩,更重要的是要從小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幫助孩子養成一些良好的行爲習慣,並能夠聽取父母的意見和建議,將他們培養成爲一個獨立自信的人。

三、在童真上,宜理解勿責難

孩子有孩子的童趣。有些在父母看來是無聊的事,可孩子卻玩得津津有味。這就需要父母去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伴之而來的不同階段的遊戲活動,不要以父母的“思想高度”來評估孩子的“創作水平”,更不能粗暴地干涉與阻止。如:孩子在撕扯紙片,在紙上亂塗亂畫,在父母的眼裏是無聊的,殊不知,這些“無聊”之事,也曾經伴隨着父母們度過自己的孩提時代。

四、瞭解並尊重孩子

想要培養好孩子,父母首先得了解自己的孩子。我們在日常要多留心觀察孩子的言行,對於其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鼓勵,對於其欠缺的部分加以引導和鍛鍊,孩子必定能夠變得越來越優秀。

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個性,適宜的尊重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好的成長。父母不應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設限,而是要以同樣的視線看待他們,才能讓孩子自由成長、發揮所長,未來更能夠成爲有用之才。

五、學習方法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家長應經常開導孩子,提示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破萬卷”等,都是對讀書重要性的寫照。孩子學到的理論、實踐等知識越多,以後的生活、工作會有

更強而有力的保障。

陪伴閱讀:

我不贊成孩子的早期閱讀只停留在文字層面,或粗淺的圖片認讀層面。我喜歡和她一起翻閱那一本本薄薄的圖畫書,一邊翻閱,一邊講述短小有趣的故事,一頁一頁地翻,一句一句地閱讀。

課內知識:

每天回家,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第一件事就是回顧今天所學的內容,讓孩子每門課都單獨給我們講述一遍,做一次小老師,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老師強調的。培養孩子自我總結的習慣。第二件事,我們家長適當找一些複習資料,幫他們溫故而知新。第三件事就是預習,將明天的課程先預習下,這樣有助於課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