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公開課心得體會

第一篇:語文公開課心得體會

語文公開課心得體會

我代表徐彙區向全市國小語文教師上了一堂公開課,意在向老師傳達一些二期課改的理念。

說句實話,二期課改的理念我們都會說,但關鍵是如何在課堂上體現出來,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時,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的圓滿,更要考慮先進理念轉變爲教學行爲的可操作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從備教材到備學生”的轉變。在這兒,我就想談談通過這堂課我的一些啓發與收穫,讓我們共同切磋、學習。

這堂課主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因爲學生只有主動參與才能獲得發展,而發展又應當首先體現在創新精神的樹立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採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景,“疑”中求“新”

“疑”即質疑問難,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進一步說,疑是創新的開始,也是創新的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索,創造性地釋疑。

就拿《爸爸和書》這堂公開課來說吧,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就安排學生質疑。學生開始提出的問題多爲“‘珍寶’什麼意思?”等這樣的表層問題,而在課堂上,經過深入思考後,學生進一步提出了“‘我’爲什麼會視這麼一本又薄又破舊的書爲珍寶?”這樣較有價值的問題。而我在教學時則就以此爲突破口,引導學生採用“聯繫上下文,邊讀邊思”的方法來解決這一疑問。

二、尊重主體,“放”中寓“新”

“放”即開放,傳統的語文教學大多是“牽牛式”的,教師嚴格地牽着行,學生小心地跟着走,大量的時間在分析講解中虛度,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且難以提高教學效果,而教師如果善於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激活學生思維的熱情,啓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因此這堂課上,我就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找出文中相關的詞、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在討論後,紛紛舉手,各抒己見,有人認爲“因爲這本書是‘我’省下車錢好不容易買來的,所以會視它爲(請關注)‘珍寶’。”也有學生抓住“臨時工”、“幹零活”這兩個詞,說“這本書書是爸爸在生活十分窘迫的情況下給‘我’買的,其中包含着深深的父愛,所以我會如此珍惜。”再往下學,同學們又發現了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讀書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至此,同學們通過“聯繫上下文,邊讀邊思”的方法,自己總結出了“我們”視這麼一本又薄又破舊的書爲“珍寶”的兩個原因。

三、樹立信心,“異”中見“新”

“異”即求異,它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使學生突破常規和經驗的禁錮,積極、獨立地探索問題。學生摒棄了單向線形的狹隘思路,就可以求得多種設想、方案和結論,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如這課堂上,在解決課文爲何要以“爸爸和書”爲題時,課堂上又引起了一番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爲題目中包含了爸爸對“我們”的希望——希望“我們”成爲愛讀書的人;也有人認爲因爲書是爸爸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給我買的,所以要以此爲題目。說到這兒,立刻有同學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認爲家中不光爸爸一人在節衣縮食、省吃儉用,而是全家在爸爸的引導下共同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省下錢來買書。針對學生的種種看法,我並沒有簡單地評判對與錯,而是隨機評點,通過分析、比較進行求異思維能力的訓練。事實證明,證明這種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這堂課的真正價值就在於將二期課程的一些理念轉化爲可實施過程中的行爲。但這堂課只是“拋磚引玉”,更多的轉化,要靠我們自己去嘗試、去探究,並在不斷的課程實踐中獲得自身專業的發展。

第二篇:中學語文教學公開課心得體會

聽課心得體會

xxxx中學 xxx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上好一節公開課得有充足的準備。公開 課 對 我來 說是鍛鍊與提升的機會,從公開課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它讓我品嚐着課堂帶給我的那份快樂與思考。總結了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刻理解課標要求,把握上課精神。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認真去學習、領悟上課

理念,只有這樣上課才能更有科學性、實效性和針對性。在開課之前,我認真閱讀了本課學習目標,領會和把握上課精神。

二、在業務上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存量,增強自身課前準備的體會。我上公開課之前的準備工作由自己獨立完成,如預案的設計、課件的製作、課 堂 中 的 材 料、實 驗的 器 材 準 備 與 實 驗、反 復 嘗 試 這 一 節 課 的 課 件,準 確的把握好時間關等。爲什麼要這樣呢?因爲在準備的過程中我也就是在備課,不僅僅是在紙上備課,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備課,通過自己這樣一個反覆思考與準備的過程,自己對要上的課基本能做到心領神會了。當然作爲一名年輕教師,要吸取有經驗教師的經驗思想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走上課堂,自己的底氣就足一些。

三、樹立課堂信心,完美展示風采。將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課,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學風格的課,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臺的課,“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實力決定命運”認真對待學校安排的開課任務,思想上決不麻痹大意,踏踏實實去做事情,強調開課的每一個細節,絕不心存

僥倖,相信自己有這樣的開課實力,自己從焦慮緊張到心無旁騖的調整過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加強課後反思。教後的總結反思是組成教學環節的有機的一環,一個老師的教學不

應該只是定數更應該有汲取新鮮血液而融入自我的一些變數不應該只有有規律的

“有理數”,還應該有不斷嘗試自我的未定論的無理數”。寫好教學後記有利於改進教學方法,是捕捉教學靈感的有效方法,可以爲撰寫教研論文提供豐富素材,將看似不相干的教學後記

整 理 出 來,認 真 思 考、分 析、概 括 和 總 結,探 究 教 學 中 出 現 問 題 的 解 決 途 徑 和方 法,可 以 很 好地服務於今後的教學。

作爲教師,不能怕挫折和困難,、敢於面對。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再實踐中感悟新課程理念,讓我的課堂更精彩!

第三篇:國小語文教師公開課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教師公開課心得體會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爲我們提供這個學習機會,3月27日那天,我有幸和老師們一起參加了2013年國小語文教學內容暨閱讀與對策研討會。這次共聽取了人教版的六年級教材中的《爲人民服務》、三年級教材中的《哪吒鬧海》和四年級教材中的〈〈江南春〉〉共3篇課文。這些示範課以及滲透的教學觀點帶給我的最大震撼是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利用

文本整體

推進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結合我的教學課堂實際,我反思一下,我做得最不好的一個方面是沒有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平時我的課堂是隻有十來個學生在和我交流互動,其它的同學好像是事不關己,幾乎也形成習慣了,我已似乎見慣不慣了。對那些不說的學生我也就算了,也不理了,不說我認爲照樣把課文閱讀教學完成。就這樣,我越來越覺得愛交流的同學也懶於開口了。這次,我參加了培訓後,我深刻地認識到:這樣做不行了,必須得改!

例如:這次來授課的江蘇的一位名叫薜法根的老師在上《哪吒鬧海》時,教學中的四大環節分別爲“朗讀——概述——講述——轉述”。各環節中都不忘記對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 在引導“朗讀”時讓學生“說”哪吒如何運用兩件法寶,三鬧東海的(即各段的段意)。(同時黑板上出現提示語“一舉……

便……”、“一扔……便……”、“一斗……便……”“從此以後……”。)由於指導到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生積極性得到了提高了。緊跟着的引導學生“概述”主要內容時首先分爲什麼鬧海?(起因)如何鬧海?(經過)鬧了後怎樣?(結果)再要求學生串聯起來說出主要內容。水到渠成,學生說得輕鬆,說得精彩。在“講述”這一環節中,要求學生把一個關鍵句要講成三句:如把文中“夜叉從水裏鑽出來,看見一個娃娃洗澡舉起斧頭便砍去”這一句講得更具體、清楚、吸引人。指導時引導①夜叉鑽出來……②大吼一聲……③擡頭一看……④……⑤……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講,啓發學生想象畫面讓學生說。更爲讓聽課老師拍手叫絕的是“轉述”這一環節,薜老師設計了①龍王如何告狀②哪吒如何解釋兩個續編情節,又讓學生探討③編者的目的是什麼(頌揚小英雄哪吒)。三個步驟對學生說的訓練。通過三個步驟的練習讓學生感受什麼是轉述,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聽轉述者的話由於目的不同,說的話就不一樣,因此不能偏聽一方,要動腦辨別。對教材的把握我本人只有瞠目結舌。學每篇課文前深研教材要思考好“教什麼”和“如何教”。

總之,我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加大讓學生“說”的力度,整體推進“聽、說、讀、寫”的能力。

第四篇:國小語文教學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教學基本功競賽聽課心得體會

新惠六小臧亞芬

近期,我參加旗教研室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學競賽活動,聆聽不同年級、不同老師的課,收穫良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當我聽着教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有的老師在教學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 ,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

四、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專題性、綜合性學習引起重視,加強這一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這類學習更具綜合性、探究性,也更富於挑戰性。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爲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

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 。

第五篇:國小語文教師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虎門國小鄧秋蘋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爲我們提供這個學習機會,這週四我有幸和老師們一起參加了2012年國小語文特級教師教學聽課的活動。這次共聽取了人教版的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和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伯牙絕弦〉〉共3篇課文。這些示範課以及滲透的教學觀點帶給我的最大震撼是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利用文本整體推進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結合我的教學課堂實際,我反思一下,我做得最不好的一個方面是沒有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平時我的課堂是隻有十來個學生在和我交流互動,其它的同學好像是事不關己,幾乎也形成習慣了,我已似乎見慣不慣了。對那些不說的學生我也就算了,也不理了,不說我認爲照樣把課文閱讀教學完成。就這樣,我越來越覺得愛交流的同學也懶於開口了。這次,我參加了培訓後,我深刻地認識到:這樣做不行了,必須得改!例如:這次來授課的武漢的一位名叫任麗君的老師在上《伯牙絕弦》時,教學中的四大環節分別爲“朗讀——概述——講述——朗讀”。各環節中都不忘記對學生“說”、“讀”的能力的培養。在引導“朗讀”時讓學生弄懂字句意思的前提下斷字斷句(即各段的段意),讓學生首先會讀文言文,即讀的時候要“一詠三嘆”。她一部分一部分的出示課文,然後讓學生讀讀看哪些地方不太好讀,在斷句的時候順便解釋字詞的意思,她的在朗讀中去滲透教學方法很好

讓我覺得很受用。

由執教教師範小芳老師講的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開頭就由課文中的主要單詞引出課文每個段落的內容。將每個重點詞語放在每個句子中去理解從而理解每個段落的意思,串講的很連貫很好。由於指導到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生積極性得到了提高了。在板書中左邊的詞語爲杭州、小錢、白血病,右邊的詞語爲臺灣、同胞、在餘震中,中間的詞語爲捐贈、骨髓、1999.9.22,緊跟着引導學生“概述”主要內容時要求學生將黑板上的詞語串聯起來說出主要內容。水到渠成,學生說得輕鬆,說得精彩。在“講述”這一環節中,要求學生把每一個關鍵詞要弄懂解釋,如:輾轉、骨髓、凋零、含苞、綻放、襲擊等詞的意思在句中的意義,這一教學法講得更具體、清楚、吸引人。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講,啓發學生想象畫面讓學生說。我個人覺得範老師的用單詞引入教學的教學方法很新穎,值得我們年輕老師去引用和學習。

由我縣實驗國小劉老師講的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課,首先由“關於地震同學們知道多少?”引出課題,觀看地震視頻情境導入。本課由愛的誓言“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爲主線貫穿全文,講課時老師將關鍵字挖出並引導學生思考理解句子、段落的意思使學能從詞到句清楚完整的理解和學習課文。學每篇課文前深研教材要思考好“教什麼”和“如何教”。

總之,我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加大讓學生“說”的力度,整體推進“聽、說、讀、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