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生態文明的心得體會多篇

學生態文明的心得體會多篇

學生文明心得體會篇1

週五的生態文明教育課讓我痛心疾首、感慨萬千: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代替了原來的青山綠水;一場場演唱會過後垃圾遍地,狂歡之後丟棄了文明;張牙舞爪的濃煙使天空不再像以前一樣碧空如洗了;肆無忌憚的污水使河水不再像以前那樣清澈見底了……

大氣污染、水污染、亂砍亂伐、亂捕亂殺……這一切已使生態平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霧霾、沙塵暴、泥石流、地球變暖、冰川融化、物種滅絕接踵而至,這是大自然向我們發出了最後通牒,提醒我們破壞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村民們用斧頭得到的一切終被大水吞噬,失去一切!難道這個教訓還不夠慘痛嗎?因此。我認爲:綠色環保,人人有責!

我們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成爲綠的使者,讓“綠色環保”這四個大字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長大後教育我們的子孫後代:綠色環保,人人有責。

隨着社會的進步,小汽車幾乎成爲每一個家庭的代步工具,而汽車尾氣也已經成爲大氣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出行,從我做起。我們外出時可以和家人一起步行、坐公交車和新能源車;能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應該從點點滴滴做起: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粒糧;植樹造林,好處多多,不僅可以防止沙塵暴和泥石流的發生,還可以製造氧氣、淨化空氣。

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努力、綠水青山、碧草藍天、鳥語花香都將不是夢。

學生態文明的心得體會篇2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提高公民生態意識,樹立生態紅線觀念。生態意識是生態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如果缺乏生態意識的支撐,人們的生態文明觀念淡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說,公民生態意識的缺乏是現代生態悲劇的一個深層次的根源。因此,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態意識。一方面要通過公益廣告或者組織志願者進行宣傳科學生態知識,另一方面要營造科普氛圍。鼓勵公民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環保意識,提高個人修養。

正確處理經濟與環保關係,推進綠色發展。經濟產業良好發展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原動力。在當前背景下,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節能減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發展循環經濟,做好垃圾處理和再利用。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循環經濟的本質是生態經濟,把“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單向模式轉化爲“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減少廢物的排放,又實現了循環利用,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融會貫通。

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大生態監督力度。環境保護監管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衆多領域,需要相關部門之間通力合作,形成綜合執法合力,才能確保該項工作順利進行。加大監管力度,對於不遵守法律、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爲,要增加處罰力度。同時還應鼓勵公衆及社會媒體對環保工作進行監督。要藉助新聞網絡平臺,創新監管形式,實行“在線實時監督環保”的新舉措,爲環保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建設生態文明,作爲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應該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後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我認爲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說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爲直接、更爲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爲社會、也爲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全社會應該認識到: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是一項長期必須堅持的偉大工程,關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羣衆、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你我共同參與。

美麗中國,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和希望。生態文明,是托起美麗中國的強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樹好栽,而一片森林則不易培育。生態文明重在建設,難在堅持。讓我們攜起手來,匯聚每一個人的努力,將生態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保護環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托起一個山明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中國。

學生態文明的心得體會篇3

美麗不全是用眼睛才能看到的,有些美麗是需要用心去體會的。用你的心去感受,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美,你一定會被它的美麗所感染,進而產生呵護美麗的衝動。這是我讀完《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者》內心的第一感受。

我知道了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奇蹟,世界因多樣的生命而變得生機勃勃;瞭解了我們中國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城市;還知道了目前地球的環境正在一步步惡化。這本書生動形象地詮釋了地球母親對我們無私地給予以及我們人類如何讓忘恩負義地恩將仇報和我們人類覺醒後對地球母親的愛護。字裏行間裏處處透露着深情,主要分成了“生命之間”、“美麗的家園”、“不堪重負的地球”、“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等四個板塊。

在此書中我看到了許多神奇美麗的自然景觀,形形色色的動物們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還了解到很多我從沒有去過的.地方的人文知識,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捱餓的江豚》這篇文章,江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但因爲水域的污染,改變了江豚原先的生存環境,破壞了食物鏈,導致江豚無法適應,直到被活活餓死。現在,江豚只有兩千一百頭左右了,未來還可能繼續減少。看到這個數字時,我感到特別痛心了!面對如此地大物博的中國,面對如此衆多的我沒有走過和領略過的地方,面對如此多的我沒有聽過的精彩故事、沒有見過的宏偉場面,瞬間,一種強烈的自卑感油然而生,我是如此的渺小。我生在這個美麗的國家,卻對這個國家的本來面貌瞭解那麼一點點。

度過了14個春夏秋冬,也經歷了風霜雨雪,卻從不曾見過那些美景,不曾瞭解過那些可愛動物的生活,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悲傷與遺憾。它的美麗感染着我,讓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多去看看自己不曾見過的美景,聆聽自己不曾聽過的故事,完成自己一直想做卻沒有實現的夢想。同時,我更看到了人類對這美麗的家園的破壞,我在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完成那個一直想做卻沒有實現的夢想,因爲我隱約覺得在我還沒來得及去想要實現之際,地球上的那些“精靈”就已經徘徊在死亡的邊際甚至就要全部滅絕了,被無情無義的人類給摧毀了。

聯想到我們身邊,平時經常看見垃圾成堆、蒼蠅滋生、蚊蟲甚多。每次路人經過都會捂着鼻子繞過去。在我家旁邊有條小溪,原本那裏的水清澈見底,水裏還不時看見有小魚在游來游去,可現在小溪裏的水變黑變臭了,再也看不到小魚,我們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在這裏盡情的玩耍。每到秋天,農民放火燒秸稈和塑料,我們生活在煙塵中,嗆得人眼睛都睜不開。還有前段時間的霧霾天氣。

我不禁要問,我們生活的家園,什麼時候變得這樣惡劣。地球的污染已到了人類無法忍受的極限,已造成嚴重的後果。地球環境與我們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每個人團結起來,保護環境愛護環境,呵護我們的共同的家園——地球。從古至今,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爲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而地球正面臨着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爲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讀完這本書後,我在不停的思考:人類自誕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產,生活,無不依賴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地球上的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複雜而關係密切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進程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卻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衝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地球只有一個,中國是我們生存依賴的家。爲了我們能夠更好地生存與發展,我們應當好好地珍惜她們,愛護她們。面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現實,任何一個人都會明白: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是我們的責任。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爲保護環境、呵護地球而積極行動,爲我們的美麗的家——中國締造出一個綠色美好的明天!

學生態文明的心得體會篇4

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關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的特殊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科學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和經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和要求、途徑和舉措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爲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開創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明瞭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目標、途徑和原則,揭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展的本質規律,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的新境界,對建設富強美麗的中國和清潔美麗的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當前,我們首先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和精髓要義。

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面對環境和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要求通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方式,實現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統一,將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爲經濟社會優勢,從而爲我們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指明瞭方向。這裏,綠水青山是指環境、自然價值和生態效益,金山銀山是指發展、經濟價值和經濟效益。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提出綠色發展理念,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基本要求是:一方面,發展必須與自然要素過度消耗“脫鉤”,通過降低資源消耗、減輕環境污染、放緩生態退化等方式實現發展;另一方面,發展必須與生態化原則“掛鉤”,要通過遵循清潔、低碳、循環的原則來實現發展。這樣,綠色發展就成爲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的現實抓手和切實途徑。從總體上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在承認和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指明瞭環境和發展統一的原則和路徑。因此,在新時代,我們必須按照這一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修復優先的生態優先原則,加快形成生態化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道路。

深刻把握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決損害羣衆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針對生態中心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的抽象爭論,從馬克思主義立場和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出發,順應人民羣衆從“求溫飽”到“求環保”的熱切期待,習近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生態環境需要看作人民羣衆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強調,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必須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爲民。其實,對人的生存和發展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和內在要求,是金山銀山不能代替的。這樣,就明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劃清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和綠色資本主義的界限。因此,在新時代,我們要積極迴應人民羣衆所想、所盼、所急,重點解決損害羣衆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切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依法切實保護人民羣衆的生態環境權益。

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針對生態環境治理中各自爲政、散兵遊勇的弊端,在推進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習近平同志運用系統思維創造性地提出,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必須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在這裏,他用“命脈”科學描述了“人—田—水—山—土—樹”之間的生態依賴和物質循環關係,用“生命共同體”科學揭示了自然要素之間、自然要素和社會要素之間通過物質變換構成的生態系統的性質和麪貌。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突出“草”在全球生態系統中的基礎地位;他還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科學理念,明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通過物質變換而構成的有機系統、生態系統,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人化自然觀、系統自然觀和生態自然觀。這樣,生命共同體的科學理念就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在新時代,我們要遵循生命共同體的科學理念,將系統思維、生態思維提升和納入到辯證思維當中,要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動員和組織人民羣衆,按照自然、社會和人類有機統一的系統工程的方式方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此外,我們還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關於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等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同時,要注意把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同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結合起來,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大力實施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學生態文明的心得體會篇5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逐漸出現了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一系列問題,若不及時加以制止,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必將受到制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五位一體總佈局,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進行部署,體現了我黨的生謀遠慮、_遠矚,也爲我黨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關係到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否實施的長遠大計,我們要重視之,並把這一思想體現於政策制定中,貫徹在實際行動下。結合我局實際,體會如下:

一是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在社會公衆層面,在全區大力倡導“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在決策管理層面,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在項目審批建設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從建設生態文明全局着眼,將保稅區打造成適合商建、適合人居的生態文明品質之區。

二是鼓勵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建設生態文明,既要保持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又要毫不放鬆節能減排。以綠色、環保、低能耗爲發展主流,堅定不移走生態型、環保型發展路子。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積極引導投資進一步向社會公共服務事業、新興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轉移。努力運用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新設備,改善過度依賴資源環境的現狀,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三是優化生態環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就沒有未來。首先要改變以往先發展後治理的觀念,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逐步推進河道污染,水土流失等相關問題的綜合治理工作;同時努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轉變,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四要健全生態文明制度。人少靠道德,人多靠制度。根據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健全體現生態文明要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在政府工作中,以考覈體系爲指引,逐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在民生工作方面,繼續實施政府節能補貼工程,大力發揮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的引導作用;在企業管理中,加大監管力度,有效遏制浪費資源現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保護賠償制度,並嚴格執行,對於破壞環境的單位或行爲人嚴懲不怠。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必須堅持的偉大工程,關係到我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關係到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否繼續實施,更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能否延續。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你我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