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邊城心得體會1000字多篇

邊城心得體會1000字多篇

邊城心得體會1000字篇1

世界是一個充滿競爭充滿物慾的地方,很多人都會這樣說。對於正處於人生關鍵時期的我們,我們無法抗拒人類生存的本能——競爭,我們無法脫離世界,因爲我們承擔着對世界,對人類,對社會,對家庭的那份責任。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就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人類本性真善美的一面——品味《邊城》。

人之初,性本善。翠翠正是人性真善美的化身,她用她那種最獨特的方式詮釋着人類最美的語言——愛。

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是美的。他們之間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金錢和權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這種感情是純潔 的,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翠翠與爺爺之間的親情是美的。湘西渡口的寧靜是祖孫倆生活的主旋律,爺爺身上那種淳樸厚道的倔強似一臺加速器,使翠翠一步一步走向愛河的邊緣,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微,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 爲了翠翠的幸福,他一次又一次地打聽儺送的消息,當他聽到儺送爲翠翠半夜獻歌時,心中的那份高興勁,幾乎讓他徹夜難眠。他爲翠翠唱歌,帶着翠翠走過人生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刻。

渡口周圍的民風是美的。類似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淳樸互助互愛的民俗展示了湘西自然與人性的交融,渡口也成爲了展示人性美的平臺。即使是最卑微,身處最底層也依然保持着湘西人特有的那份淳樸。

儺送與大老之間的兄弟之情是美麗的,儺送爲哥哥在月色下唱歌,平等向翠翠示愛,他沒有自恃有唱歌的才能而把自己置於有利的位置,讓哥哥失去競爭真愛的機會,後來大老爲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而死,更彰顯出了兄弟之間真摯無私的情誼。而儺送也因此而內疚,忍痛割捨了這段難能可貴的愛情,從此離家出走,杳無音訊。

或許美麗的背後總是深藏悲傷,爺爺死了,帶着未完成的心願,走了。翠翠孤獨了,最愛的兩個人都離她而去,留下的只有無盡的等待,等待那遙遙無期的愛,等待......

到了冬天,那個塌了的白塔又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中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

淒涼樸素,憂傷無語。

那幅寧靜的畫卷,那段動人的愛情.......

親愛的朋友,人性中並不缺乏美,關鍵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用真心去發現,領略人性光輝。讓我們的人生行囊充滿人性的真善美,讓我們的腳步邁的更加堅實,更加豪邁。

邊城心得體會1000字篇2

短篇小說《邊城》,是着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爲濃郁地飄繞着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擺渡的依然來回於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着。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裏,於是她就有了祕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係的祕密。這個屬於她的祕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爲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然而在未知的生命裏,每個轉變都充滿着變數,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好似那屬於翠翠的愛情,最後還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這是上天對純真的她開的一玩笑,還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在平靜的後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後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侶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頭,一切瀰漫的霧氣皆以散去,遠去的某隻船隻,是他歸來的標誌,蹦跳,揮手,落淚,知道緊緊相擁。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過客,不是歸人,還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淚,傷感地低泣。

但生活並不會因爲我們而停止不前,在經歷過青春這個“美麗的憂傷後”,生活仍要繼續。

邊城心得體會1000字篇3

天高雲淡,白塔下,渡口邊,一對兄弟,一個女孩,一段說不清的戀情故事,這就是《邊城》。精美的風景,仁慈,純摯的人們,故事爲什麼會以悲劇結束?畢竟是誰的錯?其實,並沒有什麼“爲什麼”,悲劇的停止,也並不是誰的錯。

天保跟儺送,兩個人同時愛好上了翠翠,按規則要不兩個人真刀真槍的大幹一場,決出個誰勝誰負,勝的去尋求翠翠,而負的退出,大話西遊2新手序列號;要不兩個人晚上一起到翠翠家的對面唱山歌,翠翠回唱的那個人贏。兩個親兄弟不可能真刀真槍打一仗,所以只能抉擇後者。但不得不說遺憾的是天保唱歌不行,也就廢棄了,而儺送唱歌時翠翠卻由於睡着了,只把那歌聲當成了一個美妙的夢。

天保爲了忘記翠翠玉成儺送而隨船出商,卻因船失事而溺逝世河中;翠翠經由爺爺點撥後曉得了儺送對本人的愛,卻因女孩的羞怯不敢表白;儺送給翠翠唱了一晚的歌,卻因翠翠沒有給他回唱再加上哥哥天保的死讓他不知怎麼面對翠翠,所以也遠行了;爺爺爲了翠翠當前的幸福忙前忙後,卻因全部事情變成這樣又加上歲數大了,終極在暴雨將停的凌晨分開了人間。

最後,只有翠翠和她的黃狗,守着渡船,等着儺送的歸來。

想來想去,這所有的起因,並不是因爲誰的錯。老話有一句叫“這都是命。”是啊,翠翠的愛情變成這樣又何嘗不是一種命呢?她的愛情中,沒有明爭暗鬥,沒有一點昏暗的貨色,但終局卻是這樣,能說什麼呢?認命吧,順其做作就好。其實這未必是一件壞事,當儺送和翠翠的愛情經過期間的考驗,兩人再次相遇時,應是世間最幸福的事了吧。而如果因爲時光的推移,感情淡了,沒了,又是什麼壞事呢?這段感情的結束,不也是另一段感情的開端麼。

事實生涯中也是一樣,假如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閱歷了很多卻仍不產生搖動,很不錯;如果跟着種.種事件,情感散了,相互感到不合適了,離開,也挺好。

還記得《非誠勿擾Ⅱ》中芒果和李香山離婚儀式上的賀詞:散交易不散交情。兩個人分開後,之間就又是另一種感情,有什麼不好的。

實在,感情,沒有什麼是與非,沒有什麼對與錯。

其實,感情,真的順其天然就好。

邊城心得體會1000字篇4

習慣了城市的喧囂,習慣了華麗的辭藻,當好不容易靜下心來翻開這本書時,便立即沉醉其中了。

它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語言,平淡無奇,內容,也並無什麼新意,但它卻能將一個小山村的情味躍然於紙上,使人完完全全沉醉其中,一氣呵成讀畢全書,讀罷還回味無窮,這便是它的魔力了吧。

對農村,我存有的感情不過是外婆家的一句鄉音,一片竹林,不過是個玩樂的地方罷了,充其量,不過是一家人在異鄉的一個念想。這個小村莊,和我腦海中的的確有相同,又着實不同,它與我的家鄉有着近似的景,至於情,是在認識了這座小村莊後才憶起與自己的家鄉有所相似的。

一切都這樣純樸。

擺渡的人並不求利益,有時甚至還白送上一條黃煙;大黃狗如此近人情,不再被當作寵物來養,而就是與人爲伴;順順沒有絲毫財主的蠻橫,大方灑脫,又能濟人之急;兩個兒子也沒有公子的嬌氣,蕩槳時選最重的一把,吃乾魚,睡艙板;人們的皮膚被陽光染上了小麥的顏色,空氣中震盪着沙啞的歌聲,老人搖槳搖了五十年,身板仍硬朗着。大自然在這林子中造了一個“世外桃源”,儼然如沈從文自己評價的一樣,同時,大自然賦予了這裏的人們與生俱來的快活和不受任何雜質玷污的心,大概就是這一點,使人着迷。

這個故事的悲劇結尾,讓無數人嘆息,似乎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大老的溺死和二老的離去,爲它畫上了省略號。故事沒有給我們一個溫馨的結尾,也就使我們擁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永遠的回味,是分歧,是分歧讓他們之間有了距離,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還有“車路”與“馬路”,船主和船伕,這個麼多的分歧使他們相去漸遠,也不足爲奇了。

似懂非懂的,我合上了書,一股書卷的氣息撲鼻而來,我閉上眼,爲故事假想着另一個結尾,卻總是不合適,這時,我明白了這書的又一高明之處:它的故事是不容拆散的,情感、分歧也是一樣。

邊城心得體會1000字篇5

很早以前讀過《邊城》,最近再讀,有了一些和以前不一樣的感受,總覺得自己是個不懂愛的人,可還是想寫寫這個關於愛情、感動和美麗的話題。

一. 來路

水是極有靈氣的,它一路流來,總能帶來一些故事。當水流過這個靜謐、悠然的湘西小鎮時,就帶來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得似乎讓人覺得拖沓,只是這故事發生在茶峒的山光水色之中,周圍景色既是那麼恬淡自然,故事也似乎融入到這景色之中。有一刻它似乎那麼清晰,彷彿就要浮出水面,很快它又沉入水中,隨着潺潺流水一同流走,只在讀者心中留下一抹遐想。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感情,單純到似乎只可能發生在這樣一個有水流過的地方,也好像只有這樣透徹的水才能承載這樣的故事。當然,也只有沈從文先生這樣一個從小就懂得擁抱水,熱愛水的人,纔會寫出這樣美的故事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係。

二. 夢境

?邊城》就是沈從文先生理想中的夢境,他把對山水的熱愛化爲了這部飽含深情的作品,茶峒的自然風景清新雋秀,江水清麗綿延,江上渡船每日在這山水之間運行,也儼然成了這如詩如夢的景色中的重要點綴,渡船上的老船伕、小姑娘和老黃狗便是這景中永遠不變的主角。作者構築了詩畫般的邊城美景,把所有故事融合到這景中,景物便處處蘊含着純樸的人情味,瀰漫着桃源般神祕的色彩。景色因人物感情的朦朧而朦朧,因人物的憂愁而憂愁,也因故事淒涼的結局而定格在一片淒涼之中,卻因爲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定格的美景又在無窮無盡的等候中慢慢地綻放,任人思緒飄飛到更廣闊的空間。

可我又總覺得,能夠理解夢境,能夠書寫夢的人,必定是一個真實的人。可能因爲夢總是太美又太虛幻,只有經歷過真實的人,纔會知道什麼時候是確確實實的真,什麼時候卻只是夢而已。《邊城》就是沈從文先生給讀者構造的一個美麗而誘人的夢,也只有沈從文這樣經歷過生活的真實的人,才能書寫出如此讓人信服而神往的夢。他有過自由自在探索世界的夢幻童年,他不想明白道理卻永遠爲現象所傾心,以後又有了不平凡的隨部隊展轉的軍旅生活,對於社會這部大書又有了更爲真實而深刻地瞭解。所以他筆下的邊城雖只是一個美好的夢,但這夢既非虛幻,也不拘泥於現實,而是追求一種真實,藝術的真實。所以小說描寫邊城美麗景色的同時,又透出一份無奈和愁苦,主人公感情雖真摯卻敵不過現實的種種不幸。夢境有了真實的影像,夢境才更能喚起人們的同感。

三.憂愁

沈從文先生常說美麗總使人憂愁。《邊城》裏的翠翠是美麗的,她單純善良、不諳世事,對老船伕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着,可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少女卻始終不知道也沒人告訴她,她應該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幸福,最終只能在一片悽苦之中,孤獨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歸期的愛人。老船伕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條渡船,不知把多少來來往往的人渡過了小溪,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他深愛着翠翠,他唯一的親人便只是那個女孩,他總是在爲孫女將來的生活而擔憂,最後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就連撐了一輩子的渡船也被漲起的大水沖走了,這是何等的悲涼啊。天保和儺送也都是好男人,兩人同時愛上了翠翠,卻因爲兄弟之情而相約採用了美麗浪漫的走馬路的爲愛人唱情歌競爭方式,做哥哥的走車路佔了先,無論如何也不肯先開腔唱歌,一定得讓弟弟先唱,明知不是弟弟的對手之後就主動離去,在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也不知是爲了心中美麗而死,還是因爲心中的憂愁而死。儺送二老愛着翠翠,寧可不要碾坊,卻因爲一連串的誤會,最終又因天保的意外死去而將愛意深深埋在心中,卻又難以割捨,最終只能帶着深深的自責,選擇遠行,把遙遠的期望留給了翠翠。儺送幾年前與翠翠的偶遇是美麗的,心中萌生的愛意也是美麗的,卻因爲彼此的誤會交織着家庭的壓力,而最終釀成了令人失望的悲劇。

故事裏的人和事都生活在一個美麗的背景之下,看似平淡,愛情糾葛也看似波瀾不驚,最終卻都在憂愁遺憾中收場。就連留給翠翠對美好生活的最後一絲期望: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也是那麼令人心生淒涼。守望幸福是美麗的,卻也讓人心痛。有人說,那是善良者的不幸、不湊巧,不如說,那是作者自己內心的一種無奈和感傷,邊城詩情畫意的恬淡生活是作者心中的嚮往,然而現實生活總是充滿着憂愁,於是作者把這種體驗寫進了作品裏,拿來與讀者共享。

四.彼岸

讀《邊城》除了對美麗的鄉村風光和純樸的風土人情留有回味之外,還留下一份感動,感動的是翠翠爲所愛的人執着的無怨無悔的等待,這種等待可能明天就能收穫幸福,可能一輩子都毫無結果,惟其如此,才更是感人。我也爲翠翠的執着而震撼,也許不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很多人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真正價值,既然有幸活在這個世界上爲什麼不爲所愛的人勇敢的等待一次呢?可是翠翠畢竟是生活在一個詩般世界中浪漫式的理想人物。現代社會太浮躁,有多少人還能有那麼一種執着的浪漫的情愫呢?不說爲了不可知的未來而等待,就算是爲了已有的幸福而付出真誠的努力,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我們渴望得到真愛,卻又總是擔心害怕,總想一切確定無疑之後才付出感情,不然就馬上抽身離去。不僅對愛情如此,對待別的事情都有這樣可笑的想法,只有即時的眼前的雙手抓得住的利益才能讓現代人付出,任何遙遠的美麗都被看作可笑的不現實的人才回去守候的東西,如果翠翠生活在現在,生活在我們身邊,那她一定被看作是一個奇怪的人。也許不是身邊已經不存在美麗,只是我們有意無意的在扼殺美。也許當我們還年輕,當我們還不知道生活的壓力的時候,還會爲翠翠而感動,還會爲心中的美麗而守候。可是當生活給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把我們變得越來越現實的時候,這種美麗的守候就變得脆弱而不堪一擊,倒不是不再有感動之心了,只是感動了就感動吧,很少有人還去爲一個單純的夢想而守候。身邊現實的人越來越多了,有多少人還能保留一顆執着之心呢?

正因爲如此,沈從文先生爲我們塑造的一個理想式的翠翠纔是難能可貴的,其實他自己也是一個孤單的人,他在談自己的散文時,說自己的作品帶着一分淡淡的孤獨悲哀;朱光潛先生給他的評價是喜歡朋友的熱情人,可是在深心裏,卻是一個孤獨者。所以,孤獨也許正是源於沈先生骨子裏那一份追求至善至美之心,源於他對所愛所追求事物的執着之心吧。他寫下翠翠這樣一個爲幸福而凝望而守候的人。我爲翠翠而感動,也爲沈先生而感動,爲所有能爲愛而守候的人而感動。也許幸福的彼岸還是可望而不可即,《邊城》至少給了我們一份對於人性的思考,對於幸福的信仰,有這樣一份希望在心底,便是收穫便是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