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感動中國周秀芳心得體會多篇

感動中國周秀芳心得體會多篇

感動中國周秀芳心得體會篇1

感謝天地,感謝命運,感謝一切一切的所有,天地雖寬,道路坎坷,但是隻要心中有愛,心存感恩,就會努力做好自己,花開花落也一樣會珍惜。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爲。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爲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着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着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着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着改變,願感恩的心改變我們的態度,願誠懇的態度帶動我們的習慣,願良好的習慣昇華我們的性格,願健康的性格收穫我們美麗的人生!

朋友相聚,酒甜歌美,情濃意深,我感恩上蒼,給了我這麼多的好朋友,我享受着朋友的溫暖,生活的香醇,如歌的友情。走出家門,我走向自然。放眼花紅草綠,鶯飛燕舞,我感恩大自然的無盡美好,感恩上天的無私給予,感恩大地的寬容浩博。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充滿着感恩情懷,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承接,學會了付出,懂得了回報。所以,每天,我都有一個好心情,我幸福的生活着每一天。我懂得,學會了感恩,纔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好,用微笑去對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對待朋友,對待困難。寬容和感動可以化腐朽爲神奇,化冰峯爲春暖,化干戈爲玉帛。

學會感恩,我的一顆心永遠被溫暖籠罩,被甜美滋潤,我的生活中沒有冰雪,沒有衝突,沒有憤怒,沒有戰爭,沒有咒罵。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網絡,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顆感動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無時無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樂。在感恩的世界裏,我們還會時時提醒自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如果你是一個苦惱的人,你應該學會感恩,因爲感恩是驅除你的苦惱的一劑良方妙藥;如果你是一個對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爲感恩的時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溫暖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爲感恩會使你的心情漸漸舒暢,漸漸平和;如果你是一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爲感恩會使你逐步釋放重負、放鬆身心;如果你是一個只顧索取的人,你更應學會感恩,因爲感恩會使你變得會適當地給予;如果你是一個快樂的人,你也應學會感恩,這樣,你的快樂就會取之不盡。對別人感恩,相應會得到他人對你的感恩,所以你是得到了兩份好心情。學會感恩,就是學會了長存感激之情,永存愛心。愛的力量是非凡的,它會把一個人塑造得更爲完美。外國有一個感恩節,可咱們中國卻沒有,那倒無妨,咱們何不把每一天都當作感恩節來過呢。朋友,如果你想有一個好的心境,那不妨試着學會感恩,把每一天都當作你的感恩節。

人們往往會牢記自己的付出,卻容易忘記感恩。愛因斯坦說過“每天我都要無數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內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勞動的基礎上。我必須竭盡全力,像我曾經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樣,作出同樣的貢獻。”我們只是個普通的人,不可能像偉人那樣對人類有卓越的貢獻。但當我們赤裸裸地來到人世,從無知直到長大成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着大自然、親朋和無數陌生人給予的一切,我們被愛緊緊圍繞着,許許多多人在爲我們的成長,我們的生活奉獻着、付出過,我們難道不應該永遠記住所有人和事,所有愛和恩,爲此承擔一份歉疚,珍惜、知足現有的一切嗎?

感恩是愛和善的基礎,我們雖然不可能變成完人,但常懷着感恩的情懷,至少可以讓自己活的更加美麗,更加充實。而感恩是需要學習,需要培育的。西方的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求他們寫感恩日記,感恩陽光、感恩自然、感恩一切給予微笑和愛的人。所以培育感恩情結,並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如果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那天天都是感恩節,這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麗。

但即使有感恩的心,人們也常常是隻記得感謝給我們關心、幫助、掌聲的人,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助一臂之力。而少有人去感激傷害、欺騙、打擊過我們的人,我們常常對他們是報以怨恨。其實,對那些傷害過我們、帶給我們疼痛的人,我們也應該記得:正是他們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不僅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體會真情,更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驅逐傷害。

願人人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動中國周秀芳心得體會篇2

周秀芳,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爲圓支教夢想,她放棄安逸舒適的生活,隻身遠赴湖南、貴州偏遠山區,展開艱辛的扶貧支教歷程。她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在湖南籌款建造九所希望國小。如今,5所希望國小已建成,學生們搬進了新校舍,20xx年又有3所希望國小舉行落成典禮。同時,她又將自己的理想再次放大,愛心再延續,從最初的計劃造9所增加到了13所。她還通過自己的朋友圈,爲山區貧困學生送去百萬元的物資,爲100多位孩子找到結對資助人,用大愛情懷爲山區孩子點燃了希望與夢想之燈。

支教報恩,少年困苦受助,老來支教扶貧報恩

國小四年級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沒法上學。後來老師來到我家,說我不讀書可惜了,他願意幫我交學費。周秀芳說,正是因爲這段困苦的少年時期經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爲和她有着相同經歷的孩子做點什麼。

20xx年,周秀芳已退休20xx年,她從一位曾在貴州支教過的大學生口中聽說那裏很需要教師,毅然放棄了清閒的退休生活,踏上了支教之路。20xx年秋天,周秀芳來到貴州黔南州惠水縣蠻納村國小支教,一待就是一年多。支教期間,周秀芳走訪了班級裏所有學生的家庭。20xx年春節周秀芳回家過年,聽好友說起湖南省漵浦縣北斗溪鎮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過完年後,周秀芳和好友孫紹富一起前往湖南漵浦,從此踏上了千里助學路。

籌資援建,山裏的希望國小拔地而起

周秀芳一邊在支教,一邊想着怎樣改變這裏的現狀,爲孩子們爭取支援,她將桐林國小的圖片配上文字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她早年在寧波教過的學生、企業家張剛看到後,親自趕到桐林國小考察,當場決定出資40萬元,委託周秀芳重建學校。

在桐林村一所廢棄的房子裏,周秀芳住了下來。白天,她在借來的教室爲孩子們上課,課餘頂着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和村幹部一起,與村民商量着解決一些建校中遇到的問題。在建設桐林國小期間,周秀芳和孫紹富還抽空走訪了九溪江另外九所村小和一所中心國小。一次次的微信溝通、現場接待,周秀芳和孫紹富爲4所村小找到了援建人。周秀芳目前已經籌款近300萬,爲山裏的孩子籌建9所希望國小。

校服、被子、文具、滑梯、圖書……除了籌建希望國小,周秀芳和孫紹富還通過各種途徑,爲當地孩子籌集了大批物資。這些東西來自一個叫寧波的愛心城市,我只是個squo;愛心搬運工squo;。周秀芳說。

愛心接力,一個人影響一羣人

周秀芳膝蓋不好,有恐高症,血壓也高,但說起山區孩子的事情她滔滔不絕,卻很少和別人說自己的苦。九江溪鎮政府考慮在山區生活條件差,主動提出讓周秀芳住到新落成的鎮政府裏,被她婉言謝絕。她說,要是享福,我還不如直接回寧波去。

爲了省下錢用於助學,周秀芳老師過着清貧的生活。一張木板牀,一個電磁爐,一隻行李箱,就是她在漵浦縣九溪江中心國小宿舍的全部家當。但周秀芳爲孩子們花錢卻很大方,走訪貧困學生時,她常送上幾百元錢;留守兒童過生日,她常買來生日蛋糕。爲了使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募集資金給當地學校買來電腦。

腳步不止,爲了孩子們,願意幹到80歲

20xx年12月,周秀芳爲改造校舍的事回到漵浦。我給自己定的任務還沒完成。周老師說,她計劃在漵浦縣興建的9所希望國小雖然目前已經完成了5所,但入駐的老師還沒有着落。我想一個學校最少要一個老師,最好是兩個。因爲又要上課又要給孩子們做飯,一個人忙不過來。而且這些學校都在高山上,兩個人能相互照應。

快70歲的她,一個人教着3個年級的課,還要管二三十個孩子的吃飯問題。老實說,身體確實有點吃不消。如果有人願意來幫忙,哪怕是愛心接力,一個人一次一個月也行。周秀芳說,她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來加入支教扶貧隊伍。

她發愁的第二件事是建設資金。她發起援建的希望國小——漵浦縣兩丫坪鎮黃金村希望國小已經開建,目前她已經從寧波教育系統爭取到了15萬元,從漵浦縣當地財政爭取到了一部分支持,還有一部分資金尚無着落。計劃中,還有三所希望國小也在籌建。

此外,周秀芳和孫紹富還一直在爲建設支教基地的事奔波。他們準備動員愛心人士在漵浦縣九溪江建造一所幼兒園和一個支教基地。今年已經69歲的她,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只要我的身體條件允許,我還想再爲孩子們幹上十年。

簡要事蹟

20xx年,周秀芳不遠千里,舍家離子,從東海之濱的浙江寧波來到雪峯山中的湘西漵浦支教助學,爲山區貧困孩子點亮一盞盞希望之燈。目前,她和她的愛心團隊已發展到3000多人,在懷化漵浦山區捐建希望國小21所,其中已投入使用8所,讓322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建校和資助貧困生累計捐獻款物達20xx餘萬元。周秀芳的愛心事蹟在家鄉寧波和湖南漵浦兩地都引起了強烈反響,新華社、人民網、央廣、浙江日報、湖南日報等幾十家全國與省、市級主流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

感動中國周秀芳心得體會篇3

由於受傷未痊癒,綁着腰圍的葉連平站着講課十分吃力。曾經堅持上課不坐、不喝水的葉連平,不得不向孩子們道歉,在講臺後面坐下來繼續上課,不時費力挺直佝僂的腰在黑板上板書。

5年前,葉連平腦出血加腦膜炎,到醫院做手術。按醫囑要住院一個月,但第四天葉連平就急着要出院。結果頭上的手術縫合線還沒拆,他就回到了留守兒童之家。還有一次,他做白內障手術,左眼手術,他就睜着右眼上課;右眼手術,他就睜着左眼上課,一隻眼上課,一節課沒落下。

我希望呼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葉連平說。然而,他放心不下的是,他走了以後,這些孩子誰來管?

葉連平拿出積蓄2萬多元,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於20xx年成立了葉連平獎學金基金,獎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成立至今,獎學金已連續發放了7次,共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

我不在了,基金會仍會正常運行,孩子們仍會受益,可以讓我squo;死而不已squo;。葉連平高興地說。記者看到,他穿的秋衣袖口和領口處磨出了毛邊,還有不少小破洞。他冬天常穿的棉背心,還是1960年下放時妹夫送的,已經辨別不出原來的顏色了。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葉連平告訴記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後事。百年之後,他會把積蓄捐給葉連平獎學金基金,把遺體捐獻給醫學院,供學生學習解剖。

不管生命還有多長,我都會沿着當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就忘記頭上有多少白髮了。葉連平說。

當地人提到葉連平,無不敬佩,贊他爲鄉村永不熄滅的燭光。對此,葉連平笑着說:我充其量不過是個螢火蟲。

車胤囊螢,終成大家。但願美麗鄉村,能有許多像葉連平一樣的螢火蟲。

感動中國周秀芳心得體會篇4

是誰,總是清楚地記得你的若干個第一次;是誰,總是爲你祝福爲你掛念擔心;是誰,總是爲你傾注一切而毫不猶豫感恩關愛,感恩牽掛,感恩扶持,感恩世上最親的親人!

人人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確,世上的父母那一個會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那一個父母不是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但又有幾個孩子會想起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呢?父母的愛,是一種無私的奉獻,如今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在父母用愛心孕育的溫室之中長大,無法抵擋暴風雨的襲擊。深沉的父愛和溫馨的母愛,是我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然而,在愛的呵護下,我們不應依賴,而應學會獨立於堅強。因爲,無論父母多麼愛我們,也無法伴隨我們一生,他們終有離開我們的一天。畢竟,很多路要靠我們自己來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思骨肉在天畔來看野翁憐子孫。古人的詩句讓我們感受到如春風般的母愛與那如山般堅實的父愛。作爲兒女的是否應該對父母有所回報呢!父母對我們的愛猶如廣闊的大海,滔滔不絕;而兒女對父母的愛就如一滴露珠,微不足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之所以存在遺憾,往往是我們在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帶失去後才猛然驚醒,追悔莫及。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寸草春暉,感恩親恩,更是人類的美德。感恩奉孝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令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崇高之美。爲了孩子,父母傾注了畢生的心血,而好無保留,毫無奢求;而爲了父母,孩子們都做了些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回報個父母的,不及他們給我們的分毫。然而,只要是我們發自內心的付出,那便是父母的最大的幸福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從我們降臨到這個世上開始,我們就無條件的接受着父母的愛,我們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呵護。世上最無私,最關愛的目光,是屬於天下父母的。縱然兒女長大成人,在父母眼睛裏一眼是繞膝而行的孩子;縱然我們遠行千里,也走不出父母的目光。

感恩是一種責任,是爲人處世的哲學,是生活的智慧。感動生活的點點滴滴,收穫快樂與微笑;在生活中學會感恩,讓我們的父母明白你們的艱辛沒有白費。人世間最偉大的情感,莫過於父母之愛了吧!

讓我們感恩天下父母心!

感動中國周秀芳心得體會篇5

我一直以來想感謝的人是他們——生我養我的父母。

父母是在你傷心時安慰你、保護你的人。在你開心時他們一樣會很開心;在你有困難時,能夠毫不猶豫伸出雙手幫助你的人。我曾聽過“朋友是路,家人是樹,別迷路,靠靠樹。”一句話,它讓我懂得父母是偉大的。

有一次,我答應了朋友今天一起去聽講座,可是第二天早上,我卻睡過頭了。當我醒來時,看見時間已經很晚了,想起來講座的事,我連忙抓起手機,看見十多個未接來電,怎麼手機沒響?原來手機不知什麼時候被被設置成了靜音。我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趕緊給朋友打電話:“對不起啊,我起晚了。實在對不起……”她二話沒說把電話掛了。我好久才緩過神來,火冒三丈,從來還沒有人這樣主動掛我電話。這一天,我的心情就是這麼煩躁。

晚上,母親看見我悶悶不樂的樣子,關心道:“怎麼了?是不是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了,和媽媽說。”我說道:“不關你的事。”就憤憤地走進房間,矇頭大睡。

晚飯已做好,母親喊道:“快起來吃飯吧。”“我不吃。”“不吃飯會餓壞身體的。”“我不餓。”我心裏明白:“這樣不吃不喝不理人,一定把他們急壞了。”可是我還是狠心睡下了。

夜,一片寂靜,我躺在牀上,久久不能入眠。從前父母和我的點點滴滴都浮現在我眼前,我強迫自己不要想下去。我餓的不行了,起身走到廚房,揭開鍋蓋,看見鍋裏煒着滿滿的一碗飯菜,我摸了摸還是熱的。頓時,我鼻子一酸,淚水禁不住滑落下來。我走到父母房間,他們已經睡着了,默默地想:“對不起,我知道我這樣做對這個家庭有損無益,我不會這樣做了。”母親的臉頰上留下了我輕輕的吻痕。從此我明白:爸爸媽媽視我爲明珠,把我捧在手上,不敢太用力地握,怕捏碎;又不敢握太鬆,怕掉落到地上。

第二天早上,我本想起牀爲父母準備早點,但我心裏明白:其實父母需要的並不是一頓豐盛的早餐,最需要的是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將來能考上重點學校,上社會能比他們過的好一些。從此,我暗暗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儘量讓父母爲我的學習少操一份心。

就這樣,我會無憂無慮,感謝有你。

感動中國周秀芳心得體會篇6

拂去歲月的塵霧,打開歷史的啓示錄,便會看到:只有與祖國榮辱與共,以堅定的愛國信仰緊緊把握住今天,不辱祖國使命的人,纔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獲得永生的機遇、化爲永存的浪花。

是的,祖國的強盛纔是我們自豪的源泉,我們的自豪又是祖國強盛的士氣。這士氣是一種共同的信仰。她的名字叫愛國。

愛國在哪裏?愛國凝在慷慨激昂完璧歸趙的藺相如的眉宇間;愛國寫在“詩聖”杜甫鋪開的白紙上;愛國從勇於直面社會、直麪人生的魯迅的筆尖流出。

愛國是義無反顧的抉擇,是不卑不亢的不畏,是憂國憂民的感嘆,是救國救民的情懷;愛國是以天下爲已任的胸襟,是前赴後繼的執着。正是無數先烈在他們自己的時代用滿腔熱血,冒着敵人的炮火譜寫了無愧於時代的《義勇軍進行曲》,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共和國國歌唱響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才使得我們今天的炎黃子孫一次又一次在世界的舞臺展示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

當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冉冉升起的時候,當香港澳門迴歸祖國懷抱的時候,當08奧運成功舉辦的時候,當神七航天員揮動國旗太空漫步的時候。你們是否欣喜自豪,是否會心一笑,心中油然升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呢?

曾幾何時,我對愛國懵懵懂懂,當我經歷了“08年的感動”之後。再一次打開歷史史冊,才發現到處都是兩個大字——愛國。於是我恍然大悟,愛國纔是永恆的主題。

同學們,讓我們把青春鐫刻成精緻的玉雕,讓我們把年輕書寫成激情的詩行,讓我們把愛國情製成堅固的船槳,讓我們把信仰化作前進的力量。讓我們的人生之船遠航!

感動中國周秀芳心得體會篇7

貧困山區要真正脫貧,除了“輸血”,還要實現自我“造血”。

起,周秀芳以愛心支教爲支點,嘗試在勞動力轉移、產業扶貧等領域進行幫扶,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子。她牽線搭橋,將寧波市象山縣的“紅美人”柑橘樹苗引到漵浦試種,開展生產幫扶。與此同時,周秀芳將漵浦的農民帶出大山,在城裏找工作。截至目前,經周秀芳介紹到寧波企業打工的漵浦山區村民已有近百人。

周秀芳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周秀芳愛心驛站

在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中,周秀芳還在寧波市鄞州區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愛心工作室和愛心幫扶基金會,在吉林延邊設立周秀芳愛心驛站,通過項目對接,引導社會幫扶資源向那裏集聚。

經周秀芳多方協調,今年7月,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落戶漵浦,並將研學、助教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剛剛過去的暑假,寧波有6批300多名學生到漵浦開展互動體驗式研學。這個研學基地預計明年可接待5000至10000名研學青少年(家庭)。

從“支教奶奶”到“愛心搬運工”,再到“扶貧領路人”,周秀芳的愛心之路一直在延續。年歲漸長,她步履越來越蹣跚,因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中耳炎,但這些都沒能打倒這位老人。

“只要我的膝蓋允許我走路,我就會一直走下去。”周秀芳堅定地說。

周秀芳的事蹟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浙江日報》等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體報道,感動了很多人。她曾榮登中央文明辦發佈的“中國好人榜”、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和“全國最美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在參加9月5日舉行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時,周秀芳認真聆聽了代表們的發言。她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獲得這份榮譽,是黨和政府對我的認可,是大家對我的信任,也更堅定了我扶貧助學前行的信心……我不是一個人,我的身後有很多的同行者,榮譽是屬於所有人的。今後我們會繼續走下去,助學幫困、精準扶貧,把更多的愛心搬運到貧困山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