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冠心得

公元前506年,秦地人民抗擊西戎入侵者,以歌唱形式發出請戰書,謂之《無衣》。隨後這隻民歌被編入詩經,傳唱多年。

新冠心得

王朝傾頹,時光荏苒。2500年後的今天,中華民族迎來了又一場戰爭。沒有槍炮,卻同樣慘烈,我們的血性民族,也同樣勇敢。

魯迅先生說:自古以來,中國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樑。

有一名84歲高齡的老人,在疫情爆發後,呼籲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自己卻“逆行”登上了去武漢的高鐵。從廣州到武漢再到北京,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發佈會、連線媒體直播、解讀最新情況。對於一位84歲的老人來說,是這樣的勇擔大任,這樣的長途跋涉,這樣巨大的工作量,這樣的對體力與精力的嚴苛挑戰。

有一名95後護士,從除夕開始在一線堅守,她說,如有不幸,願捐獻我的遺體做研究,攻破病毒。

有一名24歲的醫護人員,報名請戰前往武漢加入救援工作,領導問她爲什麼如此堅持,她說,因爲我是汶川人。

有一名醫生接受採訪,提到一名十九歲的小患者的時候,痛哭起來,他說:看到他,我也想到了我的小孩兒。

有一名妻子偷偷報名參加救援隊,同爲醫護人員的丈夫在送行的車下痛哭大喊:“平安回來,以後的家務我包了!”

還有一批批醫護人員從全國奔赴武漢,他們的名字也許被我們銘記,也許終會忘卻,甚至也許從未被人知曉。他們是父母的掌中寶,是兒女的頂樑柱,是親人的依偎;踏上征程時,他們心裏也充溢不捨,但他們悍不畏死,他們與子偕行。他們用自己或柔弱、或稚嫩、或年邁、或堅毅的肩膀,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豈曰無衣,與子同行!

然而,疫情太過兇猛,我們勇敢的戰士們發現,防護服告急,口罩告急,牀位告急!

於是一位環衛工人來到派出所,在櫃檯上放下一個裝着現金的紙包,便匆匆離開。被記者找到後,他只說,"國家有困難,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寫我的名字,也不要報道我。"

於是一位普通的農民帶着24箱蔬菜,騎着三輪車邊問路邊摸索,從白天找到黑夜,奔赴幾十公里,找到了醫療隊住宿的酒店。把菜統統送到廚房後,他縮着凍僵的身體,繼續打聽,還有沒有別的醫護人員需要蔬菜。他說,這些菜不要錢,可能不好看,但很新鮮,很甜。

於是近千名工程人臨危受命,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的建設火神山醫院。他們不計報酬,灰頭土臉;他們不分晝夜,願意加班;他們端着一碗白米飯,對着七天建成的醫院笑出滿心的滿足感。有外國網友感慨到“只有中國才能在7天內建成容納1000張牀位的醫院。在英國前期決策就得7年”“中國人7天能建成一座醫院,在加拿大得4年。”他們哪是什麼基建狂魔,只是願意爲這個國家負重前行。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一個民族幾千年血脈的傳承性,不是看頂峯時候榮耀有多麼高光,而是看危難中的反彈力有多強。

在國外醫護因爲疫情罷工的時候,我們的醫護們在逆行而上;當國外民衆因爲政府要求居家而遊行的時候,我們的國人在微博、朋友圈相互打氣,堅持居家防傳染;這不是因爲我們不熱愛生命,我們也當然熱愛自由。這是因爲我們有這樣一個厚重溫柔的祖國,我們從骨子裏信任她,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國永遠把人民羣衆的健康和生命放於第一位。

我們溫柔博大的中國,在面臨困境的時候,沒有算經濟賬,沒有算政治賬,當機立斷,以莫大的魄力,把一個人口在1400萬左右的超級大城市封起來,也讓十三億人同時按下靜止鍵。她用自己的痛楚,換來了全體國民的生活平靜,也爲全世界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把疫情的影響控制到最小。

在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撐起了人類的尊嚴。

我們無比慶幸,在這場危機中,我們生在了中國,身邊有情,心中有光。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標籤: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