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心得體會2020【精品多篇】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心得體會2020【精品多篇】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心得 篇一

習總書記的一字一句彷彿讓我看到了那些爲了祖國、爲了人民、爲了和平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志願軍們。他們在愛國主義旗幟的召喚下同仇敵愾,同心協力,爲維護國際正義無私奉獻。他們的名字與英勇事蹟將會永遠載入史冊,將會永遠被銘記,我們也將在實踐中踐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堅持不畏強暴、反對強權的民族風骨,匯聚勠力同心、團結一致的民族力量,始終維護世界和平,維護主權完整,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停奮鬥。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心得 篇二

在中國過去艱苦歲月中,多少人犧牲,多少人和多少人分離,是那些英雄們的前赴後繼,捨生取義的偉大精神造就了戰爭的勝利。在戰爭面前,能夠讓敵人降服的,也只有用更強的戰術和和武力,在多重困難面前,英雄們不畏險阻,英勇奮前。

在此次“致敬抗美援朝”主題團課、隊課的直播過程中,有多位曾經抗戰的勇士的鏡頭,他們都已年邁,但眉眼間不失昂揚的鬥志和不敗的信念,他們抱着犧牲的心態爲國家奮命一搏,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抗美援朝結束後,沒有人質疑中國的實力,敢與中國講條件,這場戰爭爲我們贏得了尊嚴,也讓我們擁有了享受和平的權利。志願軍的犧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國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爲對中國發動戰爭而死的外國人。志願軍的血,爲我們這些普通人而流。

對於新中國來說,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必將永彪史冊,萬古流芳。打敗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狂妄。充分說明,中國人民是不畏強暴的,敢作爲。在當今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下,要想立足於世界之林,就需要這種精神。現在的中國已經越來越好,我們不應該忘記曾經受過的屈辱,更應該拼搏向上,頑強亢進。加油,中國少年!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心得 篇三

當時正值中國發展之初,國力並不強盛,要在那個階段去參加抗美援朝戰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於當時中美之間武裝力量的差距,中國爲使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戰爭中涌現出了衆多的抗美援朝英雄,黃繼光的捨身堵住槍口,是他內心中捨身就義的作爲,抱着炸藥衝向敵羣的楊根思,是他內心中愛國主義的體現,被燃燒液焚燒的邱少云爲了潛伏成功,一動不動直至犧牲,是他內心中爲國獻身的堅定信念,正因爲這些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英雄才有我們現在和平穩定的家園,他們的精神激勵着代代年輕人。

身爲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銘記歷史,致敬抗美援朝英雄,牢記抗美援朝精神熱愛祖國,保家衛國,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做出自己應做的貢獻,爲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身。

抗美援朝70週年心得體會 篇四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異國的土地上開啓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篇章。

餓時一把面,渴時一口雪。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中國志願軍物資緊缺,面對敵人的“絞殺”戰術,後勤部門一籌莫展。爲了改變落後的運送方式從而更好的服務前線士兵,戰時後勤部一方面投入高炮部隊、空軍部隊阻止敵方的空中封鎖,另一方面將運輸方式由傳統的公路運輸改爲機動性更強的鐵路運輸。

起初敵方晚上轟炸完,我們還要整備幾天才能完成線路復原,但隨着一批特殊部隊的加入,形式開始漸漸改變,他們就是鐵道兵部隊。

楊連第,志願軍一級英雄。1919年出生於天津倉北一個貧農家庭。1949年2月,楊連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任隨軍職工。1950年10月,楊連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編入鐵道兵第1師第1團1連。11月25日,他隨部隊到達鴨綠江邊,投入到抗美援朝的偉大斗爭中。在朝鮮戰場上,楊連第多次出色完成搶修鐵路大橋的任務,有力地支援了朝鮮前線的戰鬥。1951年7月,在搶修清川江大橋時,楊連第帶領一個排12次搭設浮橋,並創造出“鋼軌架浮橋”的方法,保證了正常施工,使幾次中斷的大橋順利通車。1952年5月15日下午,身爲副連長的楊連第帶着戰士們在清川江橋上檢修時發現新修的第三孔鋼樑移動了5釐米,立即派人擡來壓機準備移正鋼樑。正在指揮部隊起重鋼樑時,一枚定時炸彈爆炸,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爲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祖國人民的安寧,年僅33歲的楊連第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沒有人會想到,處於全方面劣勢的中國軍隊會比美國人先穿上過冬的棉衣,也沒有人會想到,起初對陣地攻堅戰毫無辦法的中國軍隊竟也有了“喀秋莎”的炮火支援。五大戰役,少不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無畏,但也少不了這隻後勤保障部隊的流血犧牲,無數如楊連弟一樣的鐵道兵戰士在朝鮮的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用錚錚鐵骨捍衛物資運輸的生命線,用至死不渝詮釋“做好後勤工作就是一半功勞”。

一戰揚威,穩定家園半世紀,百年雪恥,震懾對手數十年。時光荏苒,鴨綠江邊風景秀麗,炮灰的痕跡隱藏在了不斷流淌的江水裏。我們不會忘記,70年前那羣勇敢的中國人向強大敵人“亮劍”的勇氣,也不能忘記,先輩們用流血犧牲換來的和平穩定。歷史的車輪緩緩向前,“鐵道兵團”成了一個小小的符號停在了時間的櫥窗裏,和平年代的我們不需爲了生存而有太多擔憂,但作爲新時代鐵路職工的我們依舊會接過先輩的衣鉢,把抗美援朝精神發揚光大,努力踐行“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時代口號,爲建設中國的美好明天添磚加瓦。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心得 篇五

抗美援朝戰爭是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帝國主義的一次直接的軍事較量。它揭穿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維護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利益,鞏固和增強了新中國的獨立、安全和國防力量,顯示和提高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和世界聲望。

誰在真正維護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一個證明!今天,當朝鮮半島出現和平統一的新曙光的時候,我們紀念抗美援朝,就是期盼人爲製造的悲劇早日成爲過去,就是堅信正義終將勝利,英雄精神不朽!讓我們永遠記住英雄的志願軍戰士,用無限的思念永遠懷念他們,寄託我們的哀思!讓我們向所有在這場戰爭中做過貢獻的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心得 篇六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着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今天,我們能夠在這裏安心的學習,紀念他們,離不開他們爲新中國和平而做出的偉大貢獻。我們要銘記他們的付出,他們用鮮血保衛了我們的國門,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可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帝國主義再也不敢作出武力進犯新中國的嘗試,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知難而進、堅韌向前,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奮鬥!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心得 篇七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指出:“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知難而進、堅韌向前,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抗美援朝戰爭作爲保家衛國、捍衛和平的正義之戰,鍛造出的抗美援朝精神始終放射着璀璨光輝,指引着中國兒女在民族復興之路上砥礪奮進。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廣大黨員幹部要積極着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善於從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勇挑重擔,譜寫對黨忠誠、爲民服務、實幹擔當的時代篇章。

我們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詮釋忠誠的政治品格。我們要滿懷深情、起而行之,踐行爲民服務的初心使命。我們要知難而進、堅韌向前,展現實幹擔當的奮鬥姿態。要錘鍊擔當的“寬肩膀”和“真本領”,以勤勉務實的進取精神、勇立潮頭的奮鬥姿態、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勇於在新時代的前進征程中奮楫爭先、走在前列、擔當作爲,敢於在啃硬骨頭和涉險灘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創出新路,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努力。

抗美援朝70週年心得體會 篇八

殘酷的現實表明,現階段的中國,國內的階級矛盾和國際上與美帝國主義之間的民族矛盾已經緊緊地交織在一起,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的鬥爭已經再次上升到主要矛盾的地位。

近代史上,以爲領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幾次大規模的戰爭,每一次戰爭都使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最終使中華民族擺脫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血洗了一百多年來被西方帝國主義侵略、欺凌的恥辱,使中國人民真正站立起來,驕傲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土地革命戰爭的意義,是喚醒了億萬農民階級,使共產黨找到了一條以農民爲主體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有了穩固的階級隊伍,形成鞏固的工農聯盟,開創了自己的根據地,爲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

抗日戰爭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的民族解放戰爭。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成了國民黨的抗戰。八路軍、新四軍的敵後抗戰,展現了共產黨在國難當頭的危機面前捐棄前嫌的民族大義,不但贏得了抗戰的勝利,也贏得更多的愛國民主人對共產黨的理解和支持,使黨擴大了羣衆基礎,爲解放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解放戰爭是鞏固土地革命勝利果實和抗戰勝利後民族獨立成果的人民革命,是推翻國民黨爲代表的地主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建立人民自己的共和國,爲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掃清了政治上的障礙。

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禮。也可以說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立威之戰。他證明了領導的黨和人民軍隊不但可以戰勝任何國內的反動派,而且可以戰勝武裝到牙齒的世界頭號帝國主義及其同盟軍。正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和後來的核武器的實驗成功,最終奠定了新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也使美國爲首的帝國主義再也不敢輕易冒險與新中國發生直接武裝衝突。

所以,任何淡化、抹黑、甚至否定這幾場戰爭的言行,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任何抹黑、污衊在這些戰爭中涌現的英模人物的言行,都是企圖對共產黨革命歷史的反攻倒算,是對共產黨領導地位合法性的挑戰。其中,多年來對抗美援朝戰爭的質疑和否定,更是現實中美之間的激烈博弈在重大歷史事件上的反映。質疑和否定抗美援朝戰爭,是現實中瘋狂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幻想“中美共治”的漢奸勢力顛覆中國的重要輿論手段之一。

此外,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就是徹底粉碎了以美國爲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在亞洲擴大勢力範圍的企圖,使二戰以後形成的兩大陣營的世界格局得以穩定。斯大林在分析兩大陣營的演變趨勢時指出:由於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合作和相互幫助,使這些國家有了高速度的工業發展,“使得這些國家不僅不需要從資本主義國家輸入商品,而且它們自已還會感到必須把自己生產的多餘商品輸往他國。”這就使得“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美、英、法)奪取世界資源的範圍,將不會擴大而會縮小,世界銷售市場的條件對於這些國家將會惡化,而這些國家的企業開工不足的現象將會增大。世界市場的瓦解所造成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總危機的加深就表現在裏。”“這是資本家自己也感覺到的,因爲失去象蘇聯和中國這樣的市場是很難不感覺到的。他們竭力想用“馬歇爾計劃”、侵朝戰爭、軍備競賽、工業軍事化來解脫這些困難情況。但是這很象快要淹死的人抓住一根草一樣。”可見,朝鮮戰爭絕不是美國要保護南朝鮮,而是二戰後帝國主義陣營對社會主義陣營的戰略試探和圍堵。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帝國主義的這一全球戰略企圖,所以,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即是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勝利,也是社會主義陣營對帝國主義陣營的偉大勝利。

但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先是通過解散農村集體經濟,推行私有化、市場化進程,進而將國民經濟全面轉向外向型,又通過加入WTO融入以美國爲首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使國民經濟逐漸成爲中國人生產、美國人消費的附庸經濟。經濟的改革和開放,使中美之間的戰略格局發生了歷史性的劇變。

是在維護自己獨立經濟體系的基礎上發展對外關係,還是放棄自己的獨立性,按照資本主義的原則改造自己的經濟體系,完全接受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融入資本主義經濟一體化,這是一個根本性的重大問題。斯大林曾經說過:“我們應當這樣來建設我們的經濟:使我國不致變成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附屬品,使我國不致被捲入資本主義發展的總體系中去成爲它的輔助企業,使我國經濟不是作爲資本主義的輔助企業發展起來,而是作爲獨立的經濟單位發展起來,這種獨立的經濟單位主要是依靠國內市場,依靠我國工業和我國農民經濟的結合”。又說:“這條路線堅決摒棄把我國變成世界資本主義體系附屬品的政策。這就是我們的建設路線,就是黨現在遵循的並且今後還要遵循的路線。只要資本主義包圍還存在,這條路線就是必需的。”這是斯大林爲前蘇聯選擇的發展道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警告過:“人家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歷史長,地區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上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只能是別人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等許多方面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排擠,怎麼可能讓落後的中國獨立發展,後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

斯大林逝世以後,赫魯曉夫及其以後的領導人都曾抱有“蘇美共治”的幻想,被批評爲“兩大國主宰世界”。 到葉利欽時期,則乾脆推翻蘇共,解體蘇聯,寄希望於與美國和解,結果不但沒有換來真正的蘇美共治,反而被美國和北約大踏步東擴,步步緊逼,把俄羅斯逼到了牆角。幾代領導人的蘇美共治幻想的破滅,在碰的頭破血流之後,才逼出了普京這樣的強人。

而我國的改革以來的所謂“發展外向型經濟”,所謂“全面對外開放”,所謂與“世界接軌”,同樣完全違背斯大林和的警告。如果我們簡單地概括改開以來的發展,實際上是這樣幾步棋:先是通過私有化和市場化改革把農村集體經濟瓦解掉,導致農村退回小農經濟和進一步兩極分化,使國內消費市場萎縮;其次是以農村集體經濟爲主要服務對象的國家工業失去國內市場的支撐,被迫轉向外向型發展模式;第三,爲了爭取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和更多的招商引資,又必然引起國內企業、地區間的惡性競爭,導致經濟發展在廉價輸出和犧牲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放,主導產業紛紛被外資控制;最後,是金融領域完全服務於這一發展戰略,成爲美國等發達國家吸食中國人民血汗的工具,廉價出口掙來的外匯,又被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和垃圾債券,貨幣和金融政策使國民經濟進一步殖民地化。社會主義的防線就這樣一步一步被突破,發展的成果源源不斷地輸入以美國爲首的帝國主義陣營。現在,中國人生產,美國人消費的“中美國”的格局已經形成,很多中國決策者“中美共治”的夢幻不但沒有破滅,反而越發不可收拾。難道我們非要重蹈前蘇聯的覆轍纔會醒來嗎?

殘酷的現實表明,現階段的中國,國內的階級矛盾和國際上與美帝國主義之間的民族矛盾已經緊緊地交織在一起,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的鬥爭已經再次上升到主要矛盾的地位。正是在這樣的世界格局和中美關係演變的背景下,出現對抗美援朝戰爭採取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也就絲毫不奇怪了。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態度,絕不僅僅是一個歷史問題,而是現實的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戰略選擇問題。

所以,重溫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深刻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歷史意義,發揚勇於戰勝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對於恢復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反擊國內漢奸賣國勢力和美帝國主義顛覆中國的陰謀企圖,也就更加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抗美援朝70週年心得體會 篇九

七十年前,解放戰爭剛剛結束,在硝煙消散不久的中國大地上,一支中國人民志願軍橫跨鴨綠江,向着朝鮮方向進發。毛主席的宣言彷彿還響在士兵們的耳畔:“時間要打多久,我想我們不要做決定。過去是由杜魯門,以後是由艾森豪威爾,或者美國將來的什麼總統,由他們去決定。就是說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1950年11月,刺骨的寒風已經在長津湖肆虐,但突然提前的軍令依舊被徹底執行。還穿着夏季單薄衣物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六連抵達戰場,他們接到了堅守死鷹嶺的任務,而當時朝鮮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四十攝氏度。爲了完美地完成這項任務,連隊的士兵在天寒地凍中待了一個晚上,甚至不敢生火取暖,怕引起美軍的注意。彼時戰況對我軍不利,伏擊美軍已經是當時能施行的最有效的打擊方式,連隊身上揹負的使命十分沉重。戰士們意志堅強,但單薄的夏裝抵擋不了寒風,即便如此,沒有人從戰場中撤退。

第二日,正面戰場打響了,附近的兄弟部隊卻奇怪地發現,執行防守任務的六連沒有開火。他們派遣參謀打探,迎接他們的,卻是戰壕中仍舊保持着戰鬥姿勢的一座座冰雕。原來在一夜的堅守中士兵們居然全部凍死,而臨死前,所有人依舊沒有改變自己的姿勢。

時至今日,距離那場戰爭已經過去了七十年,鋼鐵鑄造的偉人們走了,但由偉人鑄造的鋼鐵留了下來,繼續庇佑着我們。在即將到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七十週年紀念日之際,我謹以那些中國英雄們的事蹟,來緬懷那場慘烈而偉大的戰爭,和戰爭中犧牲的,最可愛的人們。

現如今炮火早已經離我們遠去,這些事蹟被輕飄飄的文字記錄,沒有人能看到這些數字背後的血肉。但我們能在2020年吃飽穿暖,走在高速發展富國強民的道路上,是因爲腳下踩着的,是先輩用血澆築的階梯,頭頂上,是沒有戰火的藍天。“讓那些內外*在我們面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抗美援朝70週年心得體會 篇十

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相關的,脣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只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關係密切地關聯着,是爲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

(此文曾於2000年10月10日作爲校報增頁印就,紀念抗美援朝50週年之際)

(一)

抗美援朝戰爭,是美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

視察過“三八線”軍事設施後,1950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顧問杜勒斯,在韓國國會演說稱:“自由世界正在注視你們,如果與共產黨妥協,等於選擇導致災難的道路。”“只要你們在人類自由的偉大事業中繼續發揮有價值的作用,你們決不會是孤立的。”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對此,當過“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在其回憶錄中明確斷定:“在朝鮮,共產主義已經向自由世界發動第一次挑戰了。現在是下決心的時候了。現在,同過去任何時候一樣清楚,這是一場反對共產帝國主義的戰爭”。“如果我們在亞洲敗於共產主義,則歐洲的命運將岌岌可危。……我們現在必須行動起來,否則我們將滅亡。”美國記者約翰·託蘭在其《漫長的戰鬥——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中,就此寫道:“爲了阻止共產主義,哈里·杜魯門總統不宣而戰,迅捷地採取了人們所稱的警察行動,加入了這場衝突,勸說不大情願的聯合國批准他的行動,並使15個國家參加了美國同北朝鮮和中國的戰爭。”

中國人都記得,正是這個杜魯門,在當年6月27日,聲稱“共產黨部隊的佔領臺灣,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及在該地區執行合法而必要職務的美國部隊。因此,我已經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臺灣的任何進攻。”而且拋出了“臺灣地位未定論”(連麥克阿瑟都認爲,這是不正確的,是有背開羅協定的)。同年7月底,麥克阿瑟又專門跑到臺灣,“在討論到的問題中有一個問題是國民黨中國迅速而慷慨地提出要派遣軍隊去參加朝鮮的聯合國部隊。……見到了上次戰爭中我的老戰友,蔣介石委員長,我感到非常高興。他那抵制共產黨統治的不屈不撓的決心引起我由衷的欽佩。”

由上可見,朝鮮戰爭的性質,在美國人是毫不含糊的。朝鮮戰爭與中國的關係,在他們也是一清二楚的。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後,麥克阿瑟率領的侵朝美軍曾經一度得逞、十分張狂,無視中國政府再三嚴正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大舉進犯朝鮮北方,並迅速向朝中邊境推進,還揚言“從歷史上說來,鴨綠江並不是把兩國截然分開的一道障礙。”

在這個嚴峻的歷史關頭,在領導下,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戰略決策,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1950年10月8日,命令“中國人民志願軍迅速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揭開了入朝第一次戰役的序幕,是爲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參戰紀念日。

事情正如1950年11月4日中國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所說:“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相關的,脣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只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關係密切地關聯着,是爲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約翰·託蘭在《漫長的戰鬥》一書中從另一個角度說道:“就這樣,不是爲了推動世界共產主義,而是爲了保護自己免遭一個威脅要使用核武器的強大敵人的入侵,中國不情願地進入了朝鮮衝突。……麥克阿瑟夢想拿下整個朝鮮,而且或許向更北的地方推進,迫使毛介入一場他幾個月來一直試圖避免的戰爭。”

這就是白紙黑字記載下來的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由來的歷史真相。

(二)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驚天動地頂天立地的偉業。

人們愛說:“財大氣粗”。迄今爲止,美帝國主義是世上最爲“財大氣粗”者。人們又愛說“實力決定一切”。迄今爲止,美帝國主義是世上實力最爲強大者。50年代初,美帝國主義在這兩方面更是無可匹敵。不僅如此,朝鮮戰爭爆發後,他一手操縱聯合國,打起了“聯合國軍”的旗號,更是氣勢洶洶、不可一世。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不過一年,戰亂剛剛平息,臺灣、西藏等地還待解放,百業待舉、百廢待興,國力極度貧弱,渴求和平安定,亟待復興建設。面對美帝國主義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面對這樣一種突如其來的武裝進犯,敢不敢抗衡?能不能抗衡?這顯然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不說別的,即使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內也不無疑慮,林彪稱病怯陣就是一例。

在這種情況下,領導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決策,需要何等的勇氣和膽略!中國人民及其子弟兵,萬衆一心、同仇敵愾,義無反顧、不惜犧牲,堅決響應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號召,與朝鮮人民和朝鮮人民軍並肩戰鬥,休慼與共、生死相依,共同抗擊世界上最強大凶惡的帝國主義勢力,又是一種什麼樣的英雄氣概!

拿中國老百姓來說,在50年代初那樣艱苦的年代,廣大勞動人民剛剛翻身解放,遠遠沒有擺脫貧困狀態,但全國上下、男女老少,硬是節衣縮食、慷慨解囊,爲中國人民志願軍捐獻飛機大炮,捐款所得可以購買3170架戰鬥機。人們只要想一想這一件事情,就可知中國人民有着何等樣的博大崇高的胸懷。依靠着這樣的人民,還有什麼不可戰勝的敵人?

至於中國人民志願軍,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正是可以由之“看海洋”的“一滴水”。他所記述的志願軍戰士在鬆骨峯的壯烈戰鬥場景,人們能夠輕易忘記嗎?他所記述的志願軍戰士的崇高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以及革命英雄主義、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人們能不肅然起敬嗎?所以,毫不奇怪,這篇報道一經發表,就全國傳誦,歷久彌新。“最可愛的人”,自然地成了志願軍戰士的代稱。《誰是最可愛的人》,也當之無愧地編入了中學語文教科書,年復一年地教育、薰陶着無數青少年學子。

請人們記住這樣一點吧!那就是,當朝鮮戰爭的炮火燃燒到中國邊境,中央做出抗美援朝決策,應朝鮮政府的要求向朝鮮派遣志願軍部隊時,不少急促組建的志願軍部隊還來不及換上冬裝、來不及補充給養,就急如星火、星夜就路,奔赴前線的啊!所以,初期入朝參戰的志願軍部隊,凍死凍傷在戰場的遠過於戰死戰傷的啊!前不久,我就讀得20軍史話《百旅之傑》中這樣一段記述:1950年12月9日,在黃草嶺之戰中,我20軍180團二連指戰員,在守衛1081高地時,全部壯烈犧牲。用日本人編纂的美軍在朝作戰史的話來說:“這個陣地的中國第60師,忠實地執行了它的任務,頑強戰鬥到底,無一人生存。”原來,“在第二天打掃戰場時,才發現這個連全部凍死在陣地上。他們都俯臥在冰雪堆起的工事旁,一個個手握着槍支,許多戰士的手凍結在步槍的槍栓上都無法分開。幾個晝夜,攝氏零下40多度的嚴寒,沒有一點熱食進口。這樣,衆多的血肉之軀與冰雪一起形成了冰雕的英雄羣像。”我們志願軍的年輕戰士們,就是這樣地支援朝鮮人民,這樣地抗擊帝國主義侵略、保衛自己新生的共和國和父老鄉親的啊!“爲有犧牲多壯志”。中國人民志願軍這種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永載青史、萬古流芳。

《杜魯門回憶錄》中說道,當侵朝美軍遭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次戰役迎頭痛擊後,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一個聲明。其一開頭就稱:“朝鮮最近形勢的發展使世界面臨一次嚴重的危機。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已經自滿洲派遣他們的部隊到朝鮮,對在北朝鮮的聯合國部隊進行一次強烈的、組織得很好的進攻。雖然經過長期的、認真的努力,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相信聯合國或美國絕沒有侵略中國的企圖,他們還是這樣做了。由於美國和中國人民之間的歷史友誼,一想到中國人竟被迫和我們在聯合國指揮下的部隊作戰,不免使我們不寒而慄。”這個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美國“白皮書”式的聲明,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但是,其“不寒而慄”之說,卻是並不虛假。正是中國人民奮起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協同朝鮮人民軍,先後組織了五次戰役,即杜魯門所說“強烈的、組織得很好的進攻”,把美國侵略軍及其僕從軍隊趕回到了“三八線”以南,粉碎了他們侵吞朝鮮、進犯中國的美夢,才使他們惶惶不可終日,不得不坐下來進行停戰談判的啊。

這場談判歷時兩年,時談時停、時談時打、又談又打,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美帝國主義者被迫簽訂了停戰協定,朝鮮戰爭總算結束。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當時,美國共和黨頭子塔夫脫卻直截了當地認爲這是“美國從未遇到的最完全的失敗”,“我們找不出比朝鮮戰爭更悲慘的例子了”。時任美國國防部部長的馬歇爾嘆道:“神話已經破滅了。美國原來不是像人家所想的那樣一個強國。”

中國人民志願軍首任司令員彭德懷,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會議上有關報告中說:“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在同一會議上,講話中指出:“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的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就是那麼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在當代世界歷史上,指出的這條經驗的意義實在是無可估量的。1960年10月2日,伊拉克《文明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章中說:“中國在各個方面表現了它的偉大,其中最偉大的一點是它戳穿了‘紙老虎’的本質並促使‘紙老虎’失敗。”這“最偉大的一點”正是從抗美援朝戰爭發端的。

50年過去。

回過頭看益加清楚。

試想:如果當年中國人輕信“美國絕沒有侵略中國的意圖”,與之大談什麼“歷史友誼”;如果中國人害怕美國這隻龐大的紙老虎,不敢奮起抗擊;又如果中國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打敗了,今天將是一個什麼局面。

歷史明明白白地記下了:正是因爲中國人民頂天立地和世界上最強大凶惡的美帝國主義,在朝鮮戰場上進行了驚天動地、艱苦卓絕的直接較量(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期間已經有過間接較量),並且贏得了勝利,勝利之後又繼續與之毫無間斷的各式各樣的反覆較量,纔有1958年開始的長達12年的中美大使級會談,纔有1971年10月的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纔有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的中國之行(朝鮮人民領袖金日成當時說:尼克松是打着白旗去北京的。)……。我們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所以今天能巍然屹立於世,中國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聲望,都是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下的基礎,恐怕一點也不爲過吧?

1993年1月,美國《外交》季刊發表了施萊辛格的文章,題爲《探索冷戰後的對外政策》。這位當過美國國防部長、能源部長、中央情報局局長者寫道:“中國是一個獨立思考、在意識形態方面多疑的國家,其人口是美國的5倍。僅這一事實,要脅迫它就很困難。而且,中國人從來沒有向美國的壓力屈服過,這是引人注目的。”“可以肯定地說,美國可以使中國經濟遭到重大的破壞,但是,仍然令人懷疑的是,我們能否迫使它改變其在國內的做法,雖然中國沒有直接打擊美國的有效方法,但我們可以肯定,我們會在其他方面付出代價。……此外,中國有能力挫敗美國各種各樣的外交政策目標。一個在安理會擁有表決權、而且我們依靠它在其它諸如核不擴散、控制武器和技術交流……等方面進行合作的國家,是惹不起的。”

較之當年杜魯門、麥克阿瑟之流,施萊辛格的這番見解,顯然知趣、清醒得多了,也現實、明智得多了。這也算得是美國人從朝鮮戰爭以來的一種歷史經驗的總結吧?我們不難發現,他的這種見解,正是尼克松以來美國政要共具的。儘管他們絲毫也沒有改變帝國主義者的本性、放棄“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中國人不會忘記,臺灣乃至西藏等至今還是一個“問題”,其源蓋出於此)。

1953年9月12日講話中就說過:“美帝國主義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以來屢試不爽的客觀真理啊!

上述種。種,不就是鐵證如山、有目共睹、勝於一切雄辯的歷史真相嗎?

但是,近些年來,中國國內有些人竟然撰文歪曲歷史真相,詆譭抗美援朝戰爭,他們究竟是想幹什麼呢?

據報道,由美國國會授權,從今年6月25日起,美國國防部將在全美各地舉行爲期3年的紀念朝鮮戰爭50週年的活動,要全國感謝和牢記“老戰士”50年前在朝戰中“爲全國服役和犧牲”,使“全美公衆清楚地瞭解和認識韓戰的教訓、歷史和傳奇故事,以及美國爲保衛世界和平和自由所作出的軍事貢獻”,云云。

我們呢?我們中國呢?我們中國人呢?

[附記]

承主編厚愛,此文曾於2000年10月10日作爲校報增頁印就,但因有關禁令未能發送。

禁令當然有作用,卻難禁黨心、軍心和民心。

同年10月19日至21日,原20軍電訓隊戰友,在當年小隊長李福桂同志閤家傾力操辦下,於南京相聚紀念抗美援朝50週年。大家到雨花臺拜謁了革命先烈,暢抒了當年(都不滿20歲)的戰鬥豪情和如今的不勝感慨。

2010年11月28日,在有關方面支持下,原《解放軍報》駐通信兵特約記者王雄同志,在嘉興經辦了“紀念抗美援朝60週年戰友聯誼”。86歲的周文江同志,莊重地以一身滿掛獎勳章的戎裝與會。這位全國一級戰鬥英雄、志願軍二級戰鬥英雄的講話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這兩次聚會,我都帶去了此文,獲得了戰友們的共鳴。

15年過去。5年過去。原先與會的幾個戰友,當年的小隊長李福桂同志、老英雄周文江同志,竟已相繼去世。但是,正像時爲南京中共黨史學會抗美援朝研究分會副會長李福桂參與副主編的、南京部分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紀念文集的書名所示,他們投入的那個“血與火的歲月”永載青史、萬古流芳。又如2010年與會時獲贈的、由魏巍同志題寫書名的《最可愛的人新傳(一)》中所收錄的周文江等的事蹟一樣,革命傳統代代傳,老兵新傳年年新。

在抗美援朝戰爭65年之際,筆者重發此文,正是着眼於此。

更重要的是,“我們呢?我們中國呢?我們中國人呢?”——此文最後提出的這三個問題,於今越發嚴峻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

事情正如彭光謙將軍所說: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抗日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一條理由是當年戰勝日本鬼子以後,我們對日本的處理半途而廢,美國包庇它,沒有對它的戰犯進行徹底審問,沒有把它徹底趕出去,以至於埋下禍根。軍國主義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還在。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在安倍的操縱下,今天日本在軍國主義道路上依然想重蹈歷史。”“今天日本政壇和當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前夕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今天的日本一系列動作都是在爲戰爭做準備。”

“跟日本講道理沒用,沒有力量的正義是蒼白的正義,沒有正義的力量是邪惡的力量,我們既要有正義、又要有實力。在精神上,我們一定要發揚老一輩抗戰精神,鐵血丹心的抗戰精神,剷除漢奸。”(9月30日《參考消息》)

65年之後看抗美援朝戰爭,不也是這樣嗎?

說來話長。這裏只能長話短說。

今年7月25日,在朝鮮第四次老兵大會上,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演講中,專門“向致力於實現朝鮮人民的自由獨立與東方和平、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流血犧牲、幫助朝鮮進行正義革命戰爭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老兵表達崇高敬意。”7月27日,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勝利日,他又向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墓獻了花圈。7月28日,媒體記者受邀前往朝鮮駐華大使館採訪。使館內牆顯著位置懸掛着1958年以及周總理與朝鮮金日成首相的歡宴合影。此中情意,不言自明。

但是,中共中央黨校那個“朝鮮問題專家”,卻又一本其多年來的作爲那樣,對此說三道四,很不像話(見7月29日《東方早報》)。

今年9月11日,此人又以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身份,在《東方早報》發表整版文章,題爲《朝鮮半島“8月危機”及其啓示》,一本正經,像煞有介事。其最後的“啓示”竟然是:“朝鮮核問題具有使相關事務價值翻轉的功效,美國示拳具有雙重意義。朝鮮核問題能使國際關係中一般認爲積極的東西變爲消極,使消極的東西具有積極的意義。如,增進友誼、提供援助、開展經濟合作等等,一般認爲這是好事,但是施之於堅持核武計劃的朝鮮,就變成爲其製造核武提供助力,是壞事。相反,制裁、禁運、施壓這些通常被認爲消極行爲,施之於朝鮮,卻有助於阻止其核計劃,變成具有正面意義的行爲。與此相關聯,美韓加強軍事合作,針對‘核朝鮮’進行軍事演習,便具有了雙重意義。從表層看,美韓軍演示肌肉,無疑會刺激朝鮮,使半島局勢緊張,但也僅僅是緊張而已。因爲美國作爲當今世界頭號軍事大國,其出擊能力及關鍵時刻的決斷能力,會使一些國家望而生畏,從而收斂自己的言行。朝鮮雖然自認爲已是‘世界頂級軍事強國’,但對朝美軍事力量對比還是有清醒認識的。這次危機事實上已證明這一點。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在半島的軍事存在,美韓恫嚇性軍事演習,對防止魯莽行爲導致的軍事衝突和戰爭,還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作爲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如此顛倒敵友、混淆黑白、爲虎作倀、助紂爲虐,公然站在美帝國主義一邊,這該是什麼行徑呢?這等“戰略研究”,又究竟對誰有利,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10月10日,爲紀念朝鮮勞動黨成立70週年,朝鮮舉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閱兵式。美國《洛杉磯時報》說:“朝鮮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國家,不過他會在週六盡全力讓世界——特別是美國——相信,它是不容輕視的。”(10月11日《參考消息》)在閱兵式上,金正恩強調,在朝鮮勞動黨的領導下,朝鮮將會建設成爲世界級軍事強國。朝鮮有信心應對美帝國主義挑起的任何戰爭,保衛國家和人民。

通過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見到這個閱兵式的宏偉場面,見到這個像“銅豌豆”一樣的兄弟鄰邦,顯示出如此豪邁的民族精神、無謂的英雄氣概、堅強的戰鬥意志、嚴正的備戰陣勢,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無不會由衷敬佩和讚歎。

但是,翻遍10月11日的《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和《光明日報》,竟不見對這個閱兵的隻字報道,豈不是咄咄怪事?

更有甚者,如10月11日《環球時報》社評標題所說,“嘲弄朝鮮不是某些國人自尊的表現”。這篇社評本身,又是什麼樣的“國人自尊的表現”呢?

當然,多年來見慣了上述那個中共中央黨校教授的那一套,所有這些都不足爲奇了。

奇的是,10月12日《新聞晨報》《銘記抗美援朝功績》的報道中引述道:“英國牛津大學大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也說過:‘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而成爲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於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在朝鮮戰場上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在這位英國學者如此提醒面前,那個中共中央黨校戰略研究所教授之流,還有何地可容?

在這位英國學者如此提醒面前,“我們呢?我們中國呢?我們中國人呢?”當是更得弄個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