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完活着心得體會

讀完活着心得體會

從《活着》這部作品裏,我們既能聽到藝術層面上來自那個時代遙遠的哭聲,又能聽到近處有關生命和遭遇那無奈的悲泣。這樣多重維度的悲劇感,也因此使其成爲真正偉大的作品。親愛的讀者,小編爲您準備了一些讀完活着心得體會範文,請笑納!

讀完活着心得體會範文1

也許每個人都想像泰戈爾筆下的夏花與秋葉一般,優雅地“生活”,優雅地生存並活下去。但事實上卻不能如此,比如《活着》中的富貴。

《活着》這部小說的情節十分悲慘,閱讀的時候猶如從山峯跌入無底深淵,心不由得跟隨着主人公富貴從奢靡到絕望,再從絕望的泥潭中艱難爬出,望着一生狼狽的自己,卻覺着似乎明白了什麼。

富貴本就腰纏萬貫,卻因嗜賭,最後撈得家徒四壁,他似乎不僅僅跟人在做賭注,還跟老天和自己在做賭,賭掉一屋錢財,賭掉百畝良田,甚至賭掉一家的性命,妻子,女兒,兒子,孫子一個接一個離開人世,看上去與富貴沒有直接關係,但好像是老天真的在一步步收回與富貴下注時所贏得的戰利品,也正是富貴在爲自己的命運一步步付出代價,而諸多賭注中,富貴唯一贏得一次,也是在最後一次,他救下了一頭老牛。

小說的開頭有這樣一個場景,富貴在田野中望着眼前的老牛並輕喊着。

“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這牛有多少名字。“

“這牛叫富貴,就一個名字。“

有的人說富貴瘋了,但這不正是我們該去思考的嗎,富貴在歷經命運與生活的雙重打擊後,仍選擇保留一顆善良的心,堅強地活下去,作者這樣寫道,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任何事物所活着,富貴喜歡回想過去,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我也一樣,喜歡回憶往事,儘管在別人看來是那麼地枯燥,無味,但就如同富貴一樣,每一次回憶就可以“重活“一次。高中畢業後,一次在坐公交回家的路上,腦子空蕩蕩的,眼中也是失了神,望着車窗外的如梭的車流與行人,每一個他或者她似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自己未續寫完的故事,而我,顯得一無所有。從那時也想着去寫自傳,寫一些回憶錄,我曾對一位看完我第一篇自傳的他自嘲:”可能這就是我來這世上的唯一證據吧,你看完了,就要幫我證明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與這世界存在着一根羈絆,是記憶與感情讓我們本就索然無味的生活富有靈魂,讓生命更加有意義,又或者爲我們早已編下一個合適的理由,一個簡簡單單活下去的理由,而最後斬斷這根羈絆的刀刃,是自己。

第一次翻完《活着》這本書時,實話實說,只是看了一篇故事而已,可能是“活着“的意蘊太深奧,包括後來師長的講解,我卻始終無法正真解讀作者的心境;又或者我沒有相同經歷,沒有經歷過所謂的生與死,就無法感同身受。在前段時間,一次深夜與姐姐看電影回到小區時,公交站旁冷冰冰地躺着一軀屍體,血泊即使早已變黑,但在嗖嗖的冷風和冰冷的月光下格外醒目。

“十六樓的陶婆婆因爲長期煎熬於癌症,但不想連累家人,昨晚就跳了。”

“啊,這樣的嗎,哎……”

其實她不是第一個從這跳下去的老人,但也許更不是最後一個。我的奶奶,就在前段時間收到病危通知,當在我與我母親通話時,一頓沉默後,電話這頭是陣陣抽泣。

“你週末有時間就回來一趟吧,也許,是最後一面了。”

記得那天老家下着細雨,整座城市被壓抑得灰色籠罩着,顯得格外死寂,下火車後幾乎是衝向了醫院,那一刻,我是那樣畏懼時間,是的,我怕。那一刻,我是那樣畏懼死亡,是的,我怕。來到牀前,奶奶如同襁褓中的嬰兒般蜷縮着身軀,我用冰冷的手像兒時她用那雙糙手摸着我一樣輕撫着她的額頭,凌亂的頭髮被汗水浸溼,一定很痛吧。

“一定很痛吧,但只要你認真學,我就天天接你。“

我永遠記得兒時學跆拳道,下課時已是黃昏,那條回家的的馬路正對着太陽下落的方向,我永遠記得,她牽着我的手,一次次帶我向着夕陽的方向走去。但如今她走不動了。我母親總說,她最敬佩的就是奶奶,苦了一輩子,到老時還要受盡疾病的折磨,但每一次都是那樣堅強,從沒有選擇過放棄,我也看過很多次她從血液透析儀艱難地爬下來地場景,一定很痛吧。奶奶成功度過危險期,我再一次去看她時,已經能坐起來,她看我一臉嚴肅,突然笑着說:“你看你爸,把我兩顆牙齒弄斷了,真是害人。““我幫你說他,叫他賠你兩顆,金的!”我爸在一旁偷着笑,我也笑了。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走。陶婆婆,奶奶,不同的選擇下是不同的命運,也許都堅持了很久很久,以笑得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我似乎能感受到作者在寫到這句話時對生的意義的肯定,但從來沒有否認死亡的錯誤,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今年年初,我接連收到三位好友喪父或喪母的悲聞,其中一位是我的發小,母親身爲醫生因爲常年勞累,突發腦溢血去世。一次聚餐時,我問了他同樣的問題,“你怕嗎。”“我怕,但我依然要活下去。”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的脊背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蕩起的波浪。

讀完活着心得體會範文2

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但是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嘆一番也就丟下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餘華寫的小說《活着》,《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好處究竟是什麼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我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他活着,理解了自我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好處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戶,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就應說是生活,爲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着透過自我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應對解放軍是選取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取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此刻想想,如果那時他選取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取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說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齊,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明白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齊。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爲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但是出來的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脣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樣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

看到那裏真是說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樣會如此荒唐怎樣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麼樣的人心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着,因爲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但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期望――苦根,艱難的活着。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我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我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着的好處是什麼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就應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光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期望,態度也許至少是能夠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能夠告訴自我,我們活過,也以前努力過。

讀完活着心得體會範文3

無論發生什麼事,活着,因爲總有愛你的人,總有你牽掛的事。

主人公福貴以往嫖賭輸光了家產,可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我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生,最終只留下自我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我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在閱讀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並不是因爲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多麼煽情,事實上,這部小說從頭到尾都一向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進行冷靜的敘述。然而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語言,卻能帶給人們一種極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說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是爲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爲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我的親人,只是怕死後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樸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

在我們這個年紀,此刻擔憂的無非是此刻生活中的瑣事罷了,可是是戀人朋友矛盾爭吵離開分手,學習成績工作不夢想,別誇張了一點挫折,我們有吃有穿有錢花,沒病沒痛沒災禍,我們正是青春奮鬥的年頭,我們憑什麼不歡樂,我們憑什麼整天怨天尤人,我們憑什麼說別人幸運我們沒他們好彩。其實活着很簡單,異常是我們此刻這個時候,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永遠無條件支持我們,有那麼幾個閨蜜好友來分享歡樂分擔憂愁,我們正能夠全心全意奮鬥的時候,所以,別總是放大那些瑣碎的小事,讓他們佔據了你生活中心,更應當把自我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值得的事情上。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向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所以我認爲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職責,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可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所以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職責。

雖然不用總把自我的不幸自我的苦難跟別人比較,也沒這個必要,可當你意志消沉,覺得活着真辛苦此刻的日子不夢想的時候,請別放棄,一旦放棄了,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意義了什麼都不可能。勇敢活下去,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挺過來,已經是一種很勇敢的活着了。加油,正在掙扎正在糾結的人們,加油!

讀完活着心得體會範文4

餘華的《活着》這本書是經過別人介紹才明白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向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爲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我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一向沒有心境看這本書,直到前天自我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歎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最終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裏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爲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爲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踊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杯具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溼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終,杯具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我,想自我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樣在這個時候會爲了一個並不關乎自我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我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裏痛斥大罵這個餘華,爲什麼必須要把人家弄那麼悲慘,仗着自我有點才華就那麼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可是,倔強的自我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歎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所以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着》的評價,艾米麗對《活着》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此刻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當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着》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餘華在書中說“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歡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能夠理解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終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我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餘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着,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可是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我》,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裏有了知識而不能瞭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爲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慄、毛骨聳然。現實中痛苦和歡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讀完活着心得體會範文5

人活着,是爲了什麼?

周國平說:一個人要對自我整個人生的目的有明確而堅定的認識,清楚地明白自我究竟爲什麼活着,這是一件極難的事。

因爲極難,所以,更想明白答案。所以,在看到餘華的小說《活着》時,便急迫地讀完。

這部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用一種冷靜、平常的筆調,娓娓敘說福貴老人並不平常的一生。

在福貴還是一個闊少時,他夜以繼日地吃喝嫖賭,最終在一夜之間由闊少爺變成一名不文的窮光蛋,而他的父親,在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之後,死於由老宅遷入茅屋的當天。破敗前的福貴不懂得悲痛,破敗後的福貴卻沒有資格悲痛了,因爲他成了佃戶,佃種着以往屬於自我的五畝田地。此後的日子,他經歷了戰爭,被抓丁到戰場而死裏逃生;經歷了自然災害年,飽受飢餓的折磨而僥倖活命。他親手埋葬了自我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年僅七歲的外孫苦根。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而他卻活着,與那頭同樣叫做福貴的老牛“幸運”地活着。

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對於福貴自我,我覺得他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幸福(餘華語)。

“坐在我對面的這位老人,用這樣的語氣談論着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內心涌上一股難言的溫情,彷彿是一片青草在風中搖曳,我看到寧靜在遙遠處波動。”——小說中的描述。

作者餘華說:“《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視,他們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他解釋:“活着”,作爲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忍受,成爲生命之予生活的一種狀態,是活着的一個必需條件,但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期望,感受不到幸福,那麼,這種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讀過《安妮日記》這本書,書的主人,年僅十三歲的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爲逃避納粹的迫害,同家人一齊,躲避在幾間密室裏,忍受着名副其實暗無天日的日子,在那種牢獄一樣的環境與低沉、緊張的氣氛中,仍然堅持讀書、記日記,她在日記中寫道:“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能忍受的力量,來源於她心中的光明。

沈從文先生的筆下、《邊城》中的老船伕,“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於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親人——翠翠”,他能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的力量,來源於他肩上的職責與心中的愛。

而我們,生活在真實社會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忍受呢?忍受生命的艱難與痛楚,忍受生活的瑣碎與平庸,忍受不可推卸的職責與義務,並在忍受的過程中,明瞭活着的理由,在忍受的過程中,讓生命變得有意義。

很欣賞餘華說的一段話: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當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在這種心態的使然下,他寫出了這部小說《活着》,他感到自我寫下了高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