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元旦活動方案策劃【通用多篇】

元旦活動方案策劃【通用多篇】

元旦是幾月幾日 篇一

從商朝開始,元旦的時間有過幾次改動。商朝從公元前14世紀遷都到殷以來,把夏曆的臘月———即12月稱爲正月。到了周朝,又把夏曆的冬月即11月作爲正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元旦定於十月七年級。到了漢武帝劉徹時候,“觀象授時”的經驗豐富起來,制定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歷法———《太初曆》,才又把夏曆的孟春月改爲正月。此後歷代不變,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勝利後,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先生宣佈中國開始啓用《太陽曆》,但夏曆也同時使用,只是把歲首改稱“舊年”,或者稱之爲“陰曆年”。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會議決定我國採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紀年,把陽曆的1月1日定爲“元旦”,民間稱爲“陽曆年”。爲了區別開來,同時就又把陰曆的正月七年級改名爲“春節”。所以,現在的春節就不再叫做“元旦”了。

最後的總結是元旦是每年的1月1日。

元旦傳說

“元旦”,最早來自西方。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爲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也就是一年。同時古埃及人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爲一年的開始。這就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爲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爲“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爲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爲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爲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爲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爲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爲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爲“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由此,我國政府採用更徹底的公元紀年法,所有政府文告、統計報表、報紙刊頭等均採用公曆,中國傳統的農曆紀年除了在重要報紙報頭的公曆後邊標註外,官方文件中已徹底沒了蹤影。而元旦節日,也於1949年12月23日的政務院(即今國務院)會議上通過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被規定爲我國四大法定節日之一。今天,公元紀年及元旦節日在國人中已經逐步通用、流行、穩固。元旦與春節兩個節日,稱謂上不再混用。

由於最近500餘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的影響,縱橫世界各大洲,也由於公曆的相對精準,公元紀年法被世界各國紛紛採用,元旦作爲節日,在西方比不過聖誕節,在中國比不上春節,但由於其本身的世俗性、非宗教性,反而因此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節日。

介紹元旦的由來及習俗 篇二

古代元旦習俗

民以食爲天,在中國古代,完成了莊稼的收割,勞作一年的人們會準備豐厚的食物來迎接春天,即“五穀皆熟爲有年”,俗稱“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會,吃團圓餐的記載。

北宋呂原明《歲時雜記》中提到:“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說明當時汴梁百姓會準備麪條之類的食物來過年。元旦的習俗逐漸形成。

新中國成立後的元旦習俗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我國採用公元紀年法,元旦就是陽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國重要的節日組成。元旦的喜悅一直延續到農曆春節。團圓、祭祖、吃餃子,賞花燈,成爲每個中國百姓,每個家庭度過新年的習慣。

北方的元旦習俗

我國的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閒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幹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醃菜、亂燉爲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醃雪裏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蘆,象徵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蹺,東北二人轉,都會在廟會上接連表演。天津剪窗花,貼對聯,文娛活動應接不暇。山東在元旦這一天學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來年金榜題名。

南方的元旦習俗

較之於北方元旦習俗之 “俗”,南方元旦的習俗則偏向於“雅”。在江浙一帶,元旦時節把竹竿束於草上,點火燃燒,稱爲“慶田蠶”。紹興元旦會用“茶碗茶”待客,有的還要放入橄欖和金桔,稱爲“捧元寶”。

在福建

閩音“春”與“剩”相同,元旦吃飯時要在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花,俗稱 “春飯”。春飯是 “年年有餘”的象徵。在廣東,元旦拜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也是吉祥如意,來年結餘的象徵。

京族“哈節”

節日時段

哈節的日期各地不同,巫頭在農曆六月初十舉行,歷時3時

■ 節日來源

哈是京語譯音,含有歌、請神聽歌的意思。關於哈節有不少民間傳說,其中一個說是古代有位歌仙,來到京族三島,以傳歌爲名,動員羣衆起來反抗封建壓迫。她的歌聲感動了許多羣衆。後人爲了紀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傳歌,漸成節俗。

■ 慶祝方式

各村的哈亭是節日活動的中心。哈亭雕樑畫棟,飛檐高頂,亭內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內設有過去京家信奉的諸神神座。偏殿內設有坐位,聽歌與宴飲時要按長幼次序入座。

節日活動歷時3 日,通宵達旦,歌舞不息。周圍各族羣衆亦來共同歡慶,一派昇平喜慶景象。唱哈的主角有三人,男歌手一人,稱哈哥,專司撫琴伴奏,兩位女歌手是哈妹,一個持兩塊竹板,另一個拿一個竹梆,擊節伴奏,輪流演唱。歌的內容有民間傳說、哲理佳話、愛情故事等。鑼鼓聲中,常有妙齡少女登臺獻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頭頂天燈舞。只見少女頭頂瓷碗,碗上迭盤,盤子裏點燃蠟燭,兩手端着酒杯,也各有蠟燭一根。載歌載舞時,三根蠟燭閃閃不滅,若是羣舞,一片燭光閃爍,煞是好看。

元旦文藝匯演方案 篇三

爲進一步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努力營造文明高雅、奮發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提升組織紀律觀念,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同時給全校師生展示才華提供一個廣闊的舞臺。學校將舉行20xx年元旦文藝匯演。

一、活動主題:

“紅歌頌黨,走進新時代”

二、參加對象:

全校師生

三、活動地點:

籃球場(暫定)

四、活動安排:

1、節目上報時間:12月1日——12月15日

2、學生節目:各班節目報名工作由班主任負責組織,每班節目至少報一個。

3、教師節目:各專業部教師必須出一個節目。(此項活動將計入專業部考覈)

4、節目初選時間:12月21日下午兩點四十

5、正式演出時間:12月29日上午八點半(暫定)

五、節目要求:

1、具有特色、貼近主題、內容健康、富有創意,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展示新時期,青少年的青春朝氣和聰明才智。用藝術的形式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唱響時代主旋律,展現校園新風尚,反映我校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充分調動師生的參與熱情。

2、節目類型:

(1)語言類:相聲、小品、朗誦等;

(2)舞蹈類:現代舞、爵士舞、拉丁舞、街舞等形式不限;

(3)歌曲類:獨唱、合唱、表演唱、歌伴舞;

(4)器樂類:獨奏、齊奏、合奏等;

(5)其他類:藝術體操、武術表演、魔術、音樂劇等。

3、各節目指導老師、班主任必須提前準備好該節目演出所需要的服裝、道具、音樂(剪輯好)等物品。

4、提倡高雅、原創節目,拒絕低俗及危險性強的、過於強調視覺和心理刺激的節目。

5、學校將在12月21日進行節目初選,請各班學生和有節目的教師將姓名、班級(教師寫專業部)、節目類型和名稱,以及節目所需的背景音樂於12月27日之前發至團委郵箱(szgtuanwei@。

六、評比要求:

1、全校統一進行評比,評出一等獎10%、二等獎20%、三等獎30%、鼓勵獎40%。教師獎若干。

2、各班進行考覈給班級進行加分。

七、評委:

將根據學校安排進行臨時抽調。

八、整體要求:

1、請各班要做好協調工作,各班要積極組織,節目要抓緊時間認真排練,以高水平、高質量的節目參加匯演。

2、望全校師生接到通知後,積極參與,認真組織,落實責任,積極排練,按時上報,真正把參演節目排練成精品奉獻給全校師生。

3、未盡事宜,另行通知。

介紹元旦的由來及習俗 篇四

在日本元旦節的前一天也就是12月31號晚上被稱爲“大晦日”,這天晚上基本上很多的寺廟都會敲響新年的鐘聲,一共108次,象徵着去除108種的煩惱迎來新年。到了1月1號也就是元旦節當天,就是日本的法定節假日,這一天放假哦,人本人就會穿起節日的盛裝,慶祝元旦節。下面我們就是2018元旦日本放假安排,還有日本元旦習俗,看看他們怎麼過元旦的。

元旦在日本又叫做元日,雖然只有1天的假期,但是從12月29日到1月3日原則上日本的很多單位和企業都是不辦公的。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日本人把12月3日稱之爲“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爲“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託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爲“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鐘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鐘”,鐘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牀睡覺,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七年級爲“正日”。1—3日爲“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裏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麪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裏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麪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裏,健康長壽。

日本元旦習俗

新年裏,日本各戶門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條草繩或用草繩編的圓圈,稱爲“注連繩”或“注連飾”。有的還擺上一些松竹,叫做“門鬆”。許多公司大廈門口和街頭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設計新穎、別具一格的牌樓,以示慶賀。人們還將鶴、龜等象徵長壽的動物剪紙貼在住宅內外,祈禱平安。同時還根據十二生肖,刻個年肖,相互贈送。郵政省還大量發行繪有年肖的“賀年郵票”。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之間,互贈賀年片成了最熱門的祝賀方式,日本人稱它爲“飄舞的風箏”,遙致深情。在新年裏收到誰收到的賀年片多,誰就會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財運亨通,格外喜悅。新年裏,街坊四鄰、親戚朋友、孩子之間拜年的習慣仍然盛行。見面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恭賀新年”。

日本元旦美食

日本新年按照公曆,在聖誕節之後,由頭年12月27日至翌年1月3日。過年必吃糯米糕。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吃過年面。新年喝過屠蘇酒,就能身體健康。元旦當日早上,各家都會歡聚一堂,先幼後長依次喝屠蘇酒,祈求新的一年身體健康。 御節(新年飯) 新年期間,日本人是禁忌開火煮食的。因此,各家的年夜飯、新年飯都是預先做好的。新年飯在日本語中稱爲“御節”,形式跟便當差不多,只不過是更加豐盛的便當罷了。御節的傳統來源於江戶時代的“疊食”,新年飯的飯盒分幾層,每層放置不同的食物,第一層是前菜和小點心,第二層是魚和肉,第三層是一品料理。御節的飯菜豐儉由人,可以吃得很豪華,也可以吃得相對簡樸,但家裏做的御節肯定是不新鮮的,因爲御節的飯菜都是提前準備的。 賀年片歲末年前,人們都會到郵便居搶購賀年片,在賀年片上寫上祝福和問候的話,寄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和上司老闆,以示祝福。飲完屠蘇酒後,吃一 種叫“御雜煮”的年糕湯。各家制法不同,風味也不一樣。日本人在“正日”(即元旦當天)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芋艿、蕎麥麪等,喝屠蘇酒。此後一 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蕎麥麪

蕎麥麪寓意健康和長壽,日本著名作家慄良平的《一碗清湯蕎麥麪》曾經給許多人帶來感動和激勵,這篇家喻戶曉的作品提到日本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傳 統美食——蕎麥麪。日本很多地區都有種植蕎麥,蕎麥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當時的蕎麥麪是人們祈求幸福的食品,如今還有很多人常把蕎麥麪作爲禮物送 人。據說,按照傳統風俗,除夕之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蕎麥麪。正是因爲蕎麥麪在日本人心裏的特殊地位,所以它又被稱爲“年面”。

食用方法:蕎麥麪,麪條爽口,湯底味道也不錯。長長的麪條寓意健康和長壽,而且咬斷蕎麥麪還寓意着咬斷厄運和負債,寄託了對來年的美好希望。

元旦的習俗有哪些 篇五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幹節”(“宋幹”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世界各國的元旦的習俗。節日裏,人們擡着或用車載着巨大的佛像出遊,佛像後面跟着一輛輛花車,車上站着化了妝的“宋乾女神”,成羣結隊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鮮豔的民族服裝,敲着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鉢裏盛着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的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臺、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爲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在規模的“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介紹元旦的由來及習俗 篇六

國際上節日非常的豐富精彩,其中元旦是全世界共同的節日,也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爲了慶祝新的一年,但是每個國家的慶祝方式都不一樣的,而日本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不知道他們的元旦習俗是怎樣的呢?想要更加的瞭解日本的元旦文化,本期元旦專題爲你解析。

河豚帶來福氣

河豚在日語中發音是“fugu”,與“福”(“fuku”)的發音相近。到了新年,爲了祈求全年的幸福,很多日本人在新年到來後去買河豚,加工後拿回家食用。

山口縣的河豚在日本特別有名。1月4日晚上外出打魚的漁船,5日清晨一到漁港,很多人便去競價。天然河豚1公斤大概能賣到2。2萬日元,價格可謂不菲。競價過程有點像中國西北農村賣牲口,兩個人通過一個像袖筒般的布筒,用手指來定價,成交了便把身下的河豚拿走,不成交的話,賣方就拿着布筒去找別人。即便不去買魚,單看這拍賣的景象也非常有趣,彷彿“福”就在自己身邊。

去掉魚皮、魚肝等內臟後,河豚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中國古代有“拼死吃河豚”之說,其味道之鮮美、毒之劇烈,可從這句話中想象出來。

日本做河豚料理的大師傅,需要有專業資格。他們的做法也很特別,把河豚的肉切得比紙還薄,呈菊花形一片一片地擺在盤子裏。吃的時候沾上一點略帶柚子味的醬油,河豚的鮮美,在口中瞬間就變成一種“幸福”。

黑豆代表認真

日本人稱河豚爲“珍味”,不是誰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會做一頓非常豐盛的年飯。日本料理中熱食不是很多,吃時大都不用加溫,拿來即食。他們把年飯盛在雙層漆盒裏,每層中又分出兩個或者4個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裏面。年飯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與“辛苦、認真”諧音。還有一種小魚的名字叫Tasaku,諧音“多作、豐收”,也是年飯中必定出場的一道菜。

祈望發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用栗子或者是紅薯煮好並搗碎,堆出一個小山頭,日語稱爲“金山”,吃在嘴裏甜甜的,又有“金山”之意,自然也是每餐必備。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盞”。漆器製成的盛酒的小盤,三個一摞放在一起。屠蘇酒也是裝在漆壺中。主客從上至下拿出小盤,主人便在盤上點一些屠蘇酒,客人喝下後再點一次,一個盤子飲用三次,最後完成“三三九盞”的儀式。剛剛用過的盤子經簡單擦拭後,下一位客人接着用,包括孩子在內,喝屠蘇酒也是每年過年的一個重要內容。

元旦文藝匯演方案 篇七

爲推進幼兒園文化建設,充分展示我園辦學取得的喜人成績和全園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努力營造文明高雅、奮發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師生的課餘文化生活,在即將走進20xx年之際,讓我們與新的一年相約,共同迎接我園美好的明天。經研究,決定於20xx年12月31日舉辦元旦文藝匯演,具體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活躍幼兒園文化藝術生活,優化育人環境,陶冶師生的藝術情操,推動幼兒園文化建設。

二、活動口號: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快樂工作、快樂成長!

三、組委會名單:

組長: xx

副組長:xx

成員:xx及各班班主任。

四、前期工作內容及人員安排:

1、各班籌備節目,上報節目名單及串詞。

2、主持人:xx。主持人負責寫好主持詞。

3、音響:明皓,提前準備好音響設備,負責安裝播放。

4、錄像拍照:xx。

5、獎狀填寫、獎品準備:xx、xx。

6、統籌協調:xx。

五、參賽內容及形式:

1、節目內容健康向上、具有時代性和校園特點,健康性、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節目要體現集體力量,儘可能讓更多的幼兒參與,不提倡“個人秀”。

2、節目形式:

(1)舞蹈:獨舞、雙人舞、羣舞。

(2)歌曲:獨唱(有伴奏)、對唱、小合唱、大合唱、歌伴舞。

(3)戲曲類:表演形式不限。

(4)相聲、小品。(貼近學生生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5)時裝表演;

(6)樂器演奏;

(7)配樂詩朗誦;

(8)其他形式。

4、節目數量:

一、二年級:每班2個,可有一個舞蹈。

大、中班:每班5個,可有2個舞蹈。

小班:4個,可有2個舞蹈。

5、每班精心準備節目,節目形式多樣,不得重複原來演過的`節目,每個節目不超過5分鐘,提倡集體節目,必須讓每個幼兒都有登臺演出的機會。各班自備MP3或VCD光盤及表演道具,演出服裝與家長溝通自備。

六、節目上報及彩排時間與地點:

1、節目上報(電子稿):各班級將元旦文藝匯演節目及串詞12月20日前交辦公室主任黨瑛處。

2、彩排時間與地點:12月30日下午在園內彩排,節目質量較差會裁掉。

七、評獎辦法:

1、評委:xx、xx、xx、xx、xx、xx彙總分數)

2由評委打分,評出20xx年元旦文藝匯演優秀節目獎和“優秀節目組織獎”。

3、設優秀節目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3個,優秀節目組織獎一個。

八、活動要求: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認真準備、積極踊躍參與,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節目主題鮮明,內容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展示新時期少年兒童的青春朝氣和聰明才智。

2、各位老師可積極報名,借元旦之際拋開一切事務來放鬆一下心情,洗去一身的疲憊!展示自我、張揚個性。

九、未盡事宜,另行通知。

元旦的由來與習俗 篇八

根據傳說,元旦在三皇時期中的顓頊時期就已經有了這個節日,距離今天已經有了差不多5000年曆史,但是元旦這個詞語最早是在晉書中出現的,在南北朝的時候,介雅中也出現了元旦,中國的元旦一般是指農曆的正月七年級,但是到了後來的民國時期,則改爲了公曆上的一月一日,而春節則取代了最早元旦的時間,而後到了新中國,也沿用了這一做法。所以,老元旦有着幾千年的歷史,而現代元旦連百年曆史都不到。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衆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啓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元旦節的習俗。在我國,元旦節還列入了法定假日。由於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並是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或者說是春節的縮小版。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元旦 篇九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爲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爲“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七年級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爲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爲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爲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爲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爲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爲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爲“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爲“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爲“春節”。

元旦的含義 篇十

1、我國古代稱新年第一天爲“元旦”或元日、元長、元朔、元春,具體日期在西漢以前各不相同,西漢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太初曆”,以正月七年級日爲元旦,從此歷代相沿,直至民國時期。

2、西曆公元紀年法傳入我國後,民國時期以西曆元月一日爲新年,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議確立以西曆元月一日爲“元旦”,舊曆年正月七年級改稱“春節”。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又叫“正月七年級”。

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七年級,商代在十二月七年級,周代在十一月七年級,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七年級日爲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七年級爲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七年級(元旦)爲春節,而以西曆1月1日爲新年。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