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工作計劃

個案工作計劃合集多篇

個案工作計劃合集多篇

個案工作計劃 篇1

一、個案背景資料

二、個案資料收集摘要

三、問題分析與診斷

1、案主認識的問題

2、工作人員診斷的問題

3、工作要解決的問題

四、服務目標

1、總目標

2、分目標(此處要儘量細化)

五、服務模式及理論基礎

注意:在羅列所使用的服務模式時要與案例結合

六、介入中的社工理念及技巧

七、介入系統和介入行動

1、介入計劃

根據資料診斷、問題分析,描述從哪些系統進入介入行動

2、具體實施計劃

確定會見期間任務,此處要設定會談次數,在設計會談內容時要構想好訪談提綱,即爲了達成目標我們應該準備哪些問題,設計哪些環節呢?每次會談要有時間、地點、會談目標、主要方法以及介入重點。

八、評估結案

1、評估方法與工具:

①工作者觀察;

②案主的自述、認同感,對服務的效果和效率進行評估; ③督導老師的檢測

2、結案

個案工作計劃 篇2

一、案主的基本情況:

姓名:姚XX

年齡:年滿16歲

婚姻狀況:未婚

職業:服裝店員工

家庭背景:家庭條件優異,父母寵愛有加,在遇到李XX前是個聽父母話、好好學習的乖乖女。

背景材料:姚XX,高中輟學。其男友李XX20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國小三年級便輟學在家,父親患有精神疾病,母親常年外出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姚XX認識了李XX,姚XX在網上認識了李XX,在一些聊天中對李XX的經歷深感同情,與之發展成戀愛關係。在與李XX交往的這段時間裏,因爲父母反對,曾經多次自殺並且離家出走。原本上學的她輟學後在服裝店打工,她的工資是她和李XX兩個人全部的收入。

姚和李的戀情受到李母的堅決反對。一方面,因李XX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不適宜戀愛和結婚,李母十分擔心兒子的身體,堅持認爲姚XX會害了李XX;

另一方面,李母認爲正是因爲姚XX的出現迷惑了兒子,使原本乖巧聽話的兒子不再聽母親的話,甚至對母親持刀相向。

姚XX的父親對於女兒的戀情很不認同,認爲李XX之所以要和自己的女兒在一起並不是因爲愛情,而是因爲他對女兒的依賴。更讓姚先生感到生氣的是自己養了十幾年的女兒竟然會爲了李XX離開自己的父親,甚至是爲了所謂的愛情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因而姚先生希望女兒能夠離開李XX,回到學校中繼續讀書。

二、案主問題:

主要問題:

1、自殺問題,在與李XX交往的過程中曾經自殺八次,多次離家出走。

2、輟學問題:爲了和李XX在一起而輟學,到服裝店賣衣服。

相關問題:

1、曾近也想過要和李XX分手,但是做不到,還是放不下李XX。

2、父親爲了女兒的所作所爲感到十分生氣,家庭關係緊張。

3、李母堅決反對李XX和姚XX在一起,李母與姚XX關係緊張。

三、工作目標

直接目標:幫助案主解決因爲父母反對她與李XX在一起而屢次自殺且輟學的問題。 中間目標:

1、使案主認識到生命的可貴,生命不僅是權利也是義務;

2、是案主認識到她現在爲這段感情的付出是不值得的;

3、緩和案主與家人的關係;

4、恢復學業。

四、分析治療理論模式:認知行爲治療模式

針對姚XX的情況,決定採用認知行爲治療模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姚XX存在不正確的認知:

1、她沒有認識到生命的價值,也沒有認識到生命之於它來說是一種責任。

2、她沒有認識到學業對她今後人生的重要作用。

3、她的戀愛觀存在偏差。正是這些不正確的認知使得姚XX做出了爲了愛情付出生命、放棄學業、離開父母的不理智行爲。認知行爲治療模式認爲人的認知決定其行爲,所以採取認知行爲治療模式是合適的。

五、介入階段

大致可以分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一個星期,每週內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兩至三次面談:

第一階段:接案和建立關係

多方面收集案主資料和情況,在第一次會談中,通過溫暖、尊重、真誠、共情和理解等技術,表現出對案主的尊重、接納和關心,並適時表達同感,獲得案主的信任,使案主獲得安全感,並且儘可能地讓案主毫無顧慮的傾訴心中煩惱,宣泄被壓抑的情緒。讓案主吐露心中的不快,在此過程中全面的瞭解案主需要和主要問題。與案主建合作式的治療關係,爭取案主的信任與合作,與案主共同確定諮詢目標與方案,幫助案主建立自助態度,使其積極參與治療過程。

第二階段:認知重塑

基於上一階段與案主關係的基礎,開始嘗試修正案主的錯誤認知。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調動服務對象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揭示服務對象無效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通過認知錯誤的辨認、理性選擇方式的例舉以及認知排演等方法幫助服務對象認識和改變無效的自動念頭和圖示,加強服務對象的理性認知能力,幫助其重塑正確認知。

第三階段:行爲修正

案主通過上一階段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陪伴、引導其對行爲進行修正。可以通過讓服務對象設計日程的安排和提供反饋的方式,幫助案主規劃自己的生活安排,提高服務對象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面談輔導的治療效果。具體準備使用代幣管制的方法,確立復學以及和家人修復關係的目標,一步步的達到行爲修正的目的。

第四階段:結束和鞏固階段

主要任務是回顧和總結,瞭解案主的變化和案主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對案主的進步給予正性反饋與強化,幫助案主把諮詢過程中學到的認知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學習生活中,來處理自己與家人、李XX的關係,鼓勵案主正面評價自己。讓案主有一個堅定信心來面對今後的學習生活。

六、成效評估

主要通過觀察和測量姚XX行爲的變化進行評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測量表對姚

豔進行週期性測量,還可通過詢問姚XX的父親或老師同學瞭解姚XX的近況。要對姚XX的一些轉變進行詳細的記錄,並前後形成對照,吸取轉變過程中的經驗技巧與教訓。

個案工作計劃 篇3

一、案例背景

案主,女,18歲,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

案主來自偏僻的農村,從小到大都住在家裏的平房,國小到高中的教學樓也不過兩層高。進入大學後,案主寢室住在8層,連上課的教學樓也有8、9層高,這時案主覺察到每當自己靠近寢室陽臺往下看、在教室看到窗外的低處、上露天的樓梯時或者坐學校的透明電梯都會感到一陣眩暈、噁心。案主不敢去陽臺晾衣服,不敢坐在靠窗戶的位置,甚至不敢走學校的露天樓梯。對自己這種情況案主感到很恐慌,覺得這種狀況嚴重影響自己平時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忍無可忍,她鼓起勇氣找到了輔導員說明了自己的情況,輔導員帶着她來到了學校的社工機構尋求社工的幫助。

二、案例分析

1、主要問題:案主的“恐高”問題

2、相關問題:案主由於恐高引起的不能正常適應大學正常的學習生活問題。

三、工作目標(具體目標將與案主協商決定)

1、第一階段目標:使案主適應一定高度的樓梯,逐步克服對一定高度的恐懼;

2、第二階段目標:努力使案主克服“在高處會掉下去”的心理,使其相信高處也可以是安全的;

3、第三階段目標:綜合訓練使案主既努力克服一定高度的“高”,也能克服處於高處怕墜落的恐懼感;

4、終極目標:改善案主恐高的現狀,能夠爬至學校最高樓層並不那麼恐慌,促使案主良好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四、基本階段、方法及動用的資源

1、基本階段及方法

第一階段:研究

第一次會面:在結案過程中瞭解案主基本情況,確定案主的問題,並與案主一起訂立目標、簽訂契約。通過與案主的交流,瞭解案主“恐高”行爲的嚴重程度等相關基本情況,並建立基本的專業關係。

第二階段:診斷

根據第一次對案主問題及期望目標的瞭解達成協議,並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

第三階段:治療

步驟(1)、(第二次會面)訂立此次談話及活動的目標:通過上樓梯——放鬆消減案主對高度的恐懼,第一次爬樓梯爬十層爬到每一層都往下看,在案主產生焦慮的時候對其進行放鬆及鼓勵,樹立其自信。逐步努力消減案主對爬高層樓的恐懼。佈置家庭作業:回去每天堅持爬兩次露天樓梯(至八層),由好友監督,並協助其做放鬆。

步驟(2)、(第三次會面)此次活動帶案主來到一個帶着傾斜落地窗戶的高樓,讓案主嘗試趴在玻璃上向下看,當其產生焦慮或恐懼時,給他做放鬆,並給予其支持。慢慢達到讓其減輕恐懼的目的。讓案主堅持做家庭作業(改爲爬至十二層)。

步驟(3)、(第四次會面)如果上面兩個步驟所示的活動還在案主的接受範圍內,根據案主需要實行下一步方案——運用消防雲梯車協助治療。家庭作業繼續進行(改爲爬十五層樓梯)。

步驟(4)、(第五次會面)結案評估階段——主要是對前幾次活動進行總結,與案主一起評估整個個案工作,達到預期目標則與案主協商結案並實施一些跟進計劃完善整個治療過程。

2、動用的資源

案主身邊的朋友——主要是協助並監督案主完成家庭作業。

五、達到目標使用的期限

案主最終達到預期目標以三個星期爲限

六、聯繫方式

E-MAIL:

手機:13401179706

個案工作計劃 篇4

一、案主資料

姓名:小佚;

性別:女;

年齡:13歲;

性格特徵:多愁善感、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獨來獨往; 父母職業:父親爲某公司職工,母親下崗;

家庭生活背景:從小跟隨外祖父母生活,感情深厚;上國小後與父母隨父母生活,父親管教很嚴,曾經與父親發生爭執,造成父女之間的隔閡,與母親關係較好;

學校生活:國小成績一直很好,有兩個很親密的朋友,但是常與朋友發生爭執;上國中之後,成績較好,但是九年級之後成績下降,沒有朋友,經常獨來獨往。

二、案例陳述

主要問題:心理陰影,性格轉變,沉默寡言,獨來獨往 背景材料:

小佚是獨生女,因爲父母工作較忙,無暇照顧小佚,所以把小佚交給其在農村的外祖父母照顧,小佚與外祖父母感情很深。小時候的小佚很活潑甚至調皮,經常跟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跟他們在一起她感覺很快樂。

上國小後,小佚的父母把小佚接到縣城,從此小佚跟隨父母一起生活。小佚的父親平時不善言談,但對小佚管教很嚴,小佚放學回到

家總能自覺地先寫作業,但是有很多時候因爲粗心或者急於可以出去玩,作業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錯誤,父親的懲罰就是“面壁思過”。有一次週末,小佚沒有做完作業就跟小朋友一起去遊樂園玩,回來之後發現父親很生氣,同時發現書包被父親扔到外面,於是跟父親起了爭執,從此之後一個月小佚沒有跟父親說話,小佚一度很恨父親,後來經母親的開導和勸說,小佚逐漸瞭解了父親對她的用心和關愛,小佚試圖“原諒”父親,但是總覺得跟父親之間已經有一層厚厚的隔閡,跟父親在一起感覺不自在,在遇到問題時也總會跟母親說。

小佚在國小的時候成績一直比較好,她有兩個很親密的朋友,但是三個人之間時常發生矛盾,發生矛盾之後互相不理睬對方,過一段時間之後又重歸於好,如此這樣反反覆覆,使小佚感覺很厭煩。

升入國中後,一開始小佚不習慣國小到國中的轉變,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整,她漸漸的適應了國中的學習方式,成績名列前茅。由於小佚感覺厭倦了國小時跟朋友的分分合合,所以決定不再交朋友,從此很少與同學說話,在班級裏較沉默,課間操、體育課、餐廳,也是獨來獨往,一開始她感覺一個人不用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小佚感覺很自由,雖然有時候也會感覺很孤獨,但是她也一直不願交朋友,很少跟其他同學溝通交流,性格越來越內向。自從上了九年級之後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

三、分析治療理論模式

自我心理學認爲問題或挑戰源自個人的內部衝突或個人與環境之間的衝突,因此案主的壓力來自環境的壓力或者發揮不良的自我功

能。由此,自我心理學取向的干預目標是幫助案主建立新的自我優勢或者有效利用現有的自我優勢。小佚在成長過程中有未被解決的困擾,一方面在心理上跟父親有隔閡,在家庭中不能自在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心理上排斥朋友,國小關於朋友的不好記憶使她產生了不再叫朋友的觀念,從而在學校生活中感到孤獨,最終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社會工作者應該幫助小佚解決家庭和學校生活中的困擾,解除與父親的隔閡與消除關於朋友之間矛盾的不好印象,將有助於小佚的健康成長,進而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另外,從Ellis的理性情緒治療中提煉出來的ABC人格理論認爲,A與情感有關係的激發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與激發事件和信念有關有的情感反應結果。認知行爲療法的干預目標是清晰地改變行爲或者改變認知,在改變行爲或認知之前辨識出它們的前導因素,澄清前導因素與關注問題之間的關聯,嘗試以新的認知方式去思考或以新的行爲方式去應對,從而消除或化解前導因素與關注問題的必然聯繫。小佚與父親的爭執和跟朋友的矛盾作爲激發事件,使小佚對於父親和朋友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導致小佚與父親相處不自在以及排斥朋友的行爲。社會工作者應該讓小佚改變對父親和朋友的認知,以求改善與父親的關係,同時讓小佚得以敞開心扉接受新朋友。

四、案主需求

由案主(小佚)目前面臨的困境可知,案主需要跟父親破除隔閡,恢復父女之間的親密關係,使其在家裏可以感受到溫暖和舒服;其次,

案主需要重新再認識自己與朋友的關係,使其在學校裏充分感受與朋友相處的快樂,提高其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

五、服務過程與計劃

服務過程和計劃大致可分爲四個階段:

1. 建立關係:社工開始與案主接觸,進行初次會談,並制定治療計劃目標。初次會談時,社工要全面瞭解案主當前的問題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運用相關技巧贏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過講一些自己與案主類似的經歷,增強案主對社工的信任),社工要給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勵案主的成長和改變的動機。同時,針對會談內容,制定對案主的治療計劃目標。

2. 對案主進行心理及其行爲的研究:社工要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關資料,包括直接資料和間接資料。直接資料是指直接通過與案主會談直接獲得的資料,可以在與案主進行初次和二次訪談時,可以使用宣泄治療法,一方面讓案主的困惑情緒及壓力得到宣泄,另一方面獲得有用資料,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對宣泄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導。間接資料是在訪視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父親和母親,尤其是父親。收集的資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況、個人成長經歷、個人的心理和生理情況、案主的內心衝突和目前的行爲狀況等。

3. 對案主及相關問題進行診斷:在整理、歸納及分析所得資料的基礎上,社工要對問題的本質進行評估和推斷,重點包括問題的性質、產生的原因以及發展的過程;家庭環境以及案主與其父母的關係;案主個人生活經歷和行爲特徵等。在這一階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

尤其是案主比較關心的或比較敏感的問題,爲下一階段計劃的實施做好鋪墊。

4. 治療:社工與案主進行深入接觸,並對案主進行治療。目標是減輕“人——情境”系統的功能失調,緩解案主在家庭裏不自在及在學校裏的孤獨情緒;改善案主的家庭及學校環境,增強案主的自我適應能力,促進案主的成長。

在治療過程中,社工要重視案主情緒和認知的變化,努力引導案主去發現自己問題的來龍去脈,並幫助案主忘記過去不愉快的經歷,比如與父親的爭執和與朋友之間的矛盾。

社工還可以對案主進行間接治療,可以與案主的父母進行溝通,請他們協助社工給予案主更多的關愛,多與案主進行溝通和交流,以促進案主與父親關係的改善;還可以與案主所在班級或者老師聯繫,通過改善案主所屬的校園環境,如請同學們主動來接近案主,或者請老師多關心案主,以促進案主性格的轉變和人格的完善。

六、成效評估

通過觀察和測量案主的生活態度和性格變化進行評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測量表對案主進行週期性測量,還可通過詢問案主的父母或老師同學瞭解案主的近況。要對案主的一些轉變進行詳細的記錄,並前後形成對照,吸取轉變過程中的經驗技巧與教訓。

個案工作計劃 篇5

個案工作計劃書;一、案主資料;姓名:趙某;性別:女性;年齡:28歲;婚姻狀況:已婚(同齡丈夫張某,並有一個7歲的女兒;教育程度:國中畢業;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在農村務農;職業經歷:國中畢業之後,外出南方打工3年,之後回;婚姻觀:認爲夫妻雙方白頭偕老的婚姻是最美滿的,堅;生育觀:案主出生在一個多子女的農村家庭,在國小以;二、背景資料;1、內容提要;案主

個案工作計劃書

一、案主資料

姓名:趙某

性別:女性

年齡:28歲

婚姻狀況:已婚(同齡丈夫張某,並有一個7歲的女兒孩子)

教育程度:國中畢業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在農村務農。

職業經歷:國中畢業之後,外出南方打工3年,之後回農村結婚生子。 性格特徵:勤勞孝順,堅強獨立,但是多愁善感,偏執多疑。

婚姻觀:認爲夫妻雙方白頭偕老的婚姻是最美滿的,堅持夫妻彼此包容、理解和忍讓的相處之道。

生育觀:案主出生在一個多子女的農村家庭,在國小以及國中都是班裏的優等生,但是由於家裏兄妹比較多,家境貧寒,她在國中畢業之後被迫放棄了繼續求學的機會,轉而外出打工,補貼家用。這些經歷使她深刻體會到了養育多個子女的艱難,而且案主在南方發達城市打工時,看到了城市家庭中優生優育的種種好處,這些都堅定了案主只生一個孩子,把家裏所有資源都集中到一個孩子身上的想法。

二、背景資料

1、內容提要

案主結婚後所在的家庭是一個由案主夫妻、公公婆婆以及案主女兒所組成的主幹家庭,由於丈夫是家裏的獨子,而深受中國傳統文化“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等生育思想觀念影響的公公婆婆非常希望自己家裏擁有孫子來繼承香火,所以,自案主結婚以後,公公婆婆一直希望她能爲家裏生一個男孩兒。剛開始婆媳相處十分融洽,婆婆對她是好言相勸,但是在她生過女兒並表示不想再生育之後,婆婆對她的態度經歷了耐心勸導到冷眼相待,直至最後口角相爭,拳腳相向、家庭暴力產生的過程。

2、案主陳述

在我生孩子之前,丈夫還有公婆對我都挺好的,丈夫經常在外地打工,我和公公婆婆在家裏種幾畝地,我們還養了十幾只羊,這樣除了平時生活上的一些日常開資之外,還能存一些錢,經濟上還算過得去。丈夫雖然在外地,但會經常回家,我們夫妻感情很好。而公公婆婆經常誇我賢惠孝順、善於持家,我也覺得他們也比較勤勞能幹,踏實節約,遇到事情我們總是互相理解、包容,所以我們之間相處的很融洽,很少發生矛盾。

結婚一年之後,我生下了女兒,她很可愛,我很愛我的女兒,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她,並且讓她以後能夠接受和城裏孩子一樣的教育,考上好的大學。所以我不想再生第二胎,就像城裏一樣集中精力養好一個孩子。況且家裏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雖然丈夫在外打工,家裏也種了幾畝地,養了些羊,但是隨着公公婆婆慢慢老去,而且公公又患有糖尿病,每天都離不開藥,孩子也在不斷長大,以後花錢的地方還很多,我覺得如果再生一個孩子,我們的壓力會很大,還不如把一個孩子養好呢。但是公公婆婆一直想讓我生一個男孩兒,因爲我丈夫是獨子,所以在生完孩子之後,他們經常勸我再要一個孩子。我把自己不想生育的想法告訴他們,並且勸他們說城裏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而且城裏的孩子都很聰明、懂事。但是公公婆婆包括我的丈夫都不能接受沒有男孩兒的家庭,他們想了很多辦法讓我生一個男孩兒,剛開始他們努力勸導我,我不同意,後來他們就對我冷眼相待,經常故意找我的麻煩,我們常常因爲一些生活瑣事發生激烈爭吵,有一次丈夫還動手打了我,而且公公婆婆

對此也不管不問?

現在我很痛苦,在這個家裏我已經感覺不到幸福了,最近丈夫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每次回家對我也很冷漠,而且他也很少給家裏寄來錢,我們之間感情已經很淺,只是靠孩子維繫罷了。公公婆婆因爲我不同意再次生育,對我的怨恨很深,我們之間常常因爲一些瑣事爭吵,每天都沒有快樂可言。丈夫現在經常喝酒,回家就打我,有時候我會想到與其這麼累,還不如死了了算了,但是每次想到自殺,就會想到不能讓孩子沒有媽媽,所以我必須活下來好好照顧孩子。現在我真的不知知道該怎麼辦,我試着去和公公婆婆靜下心來好好談談,但沒有任何成效,好像我們之間的矛盾太深了,已經無法彌合。但是我又不想離婚,因爲我想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正常的家庭裏面,再說這麼多年我爲這個家也付出很多,也體會過來自家庭的幸福和溫暖,對這個家有很深的感情,我不想輕易的放棄這個家庭,更何況我對再婚的家庭是沒有任何信心的。

三、主要問題:

1、家庭問題:家庭比較不和諧,時常會與家人吵架。趙某與婆婆思想觀念不太一樣,時常因爲生孩子的事情發生爭吵。

2、心理問題:趙某心理比較消極,多愁善感,對於家裏的矛盾,自己無法承受的時候,還有輕生的念頭。

3、人際關係問題:趙某性格有些偏執、多疑,與周圍的人人際關係一般。但是與丈夫和婆婆的關係比較緊張

4、經濟問題:由於趙某打工回家以後一直待在家裏沒有什麼工作,並且她的丈夫在外打工沒有貼補家用,除了種幾畝地和養一些牲畜之外,家中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經濟狀況較爲緊張。

5、婚姻問題:由於丈夫在外打工,最近很少着家,兩人關係不是很好,經常因爲小事吵架。婚姻也不太穩定

四、問題分析

趙某家庭不和諧,是伴隨着婆媳之間關於生孩子的問題出現的。趙某小的時候家境困難,使得她上完國中之後就不得不外出打工,爲家庭減輕負擔,也正因爲如此,案主深刻體會到了經濟條件對於一個家庭是多麼的重要,她也爲自己不能繼續上學而感到遺憾。趙某的心理問題也可能是由於從小父母忙碌,缺少對她的關愛,再加上過早的外出打工,對於爲了保證自身安全,自身建立起了防範意識,並且多疑的心理日漸表現出來。趙某人際關係緊張很大程度上是她自身的問題,總覺得身邊的人都不友好,而且她本人也有些以自我爲中心,偏執表現明顯。婚姻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丈夫的態度,她覺得丈夫不理解她,還打他,所以對丈夫失去了信心,兩人婚姻陷入困境。

五、分析治療

(一)理論模式: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和結構家庭治療法

(二)理論假設:

(1)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理論假設:

1、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認爲個體的發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且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響求助者的成長過程。因此,不能簡單地把求助者的問題視爲有某個或某方面因素導致的,它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該模式借用了系統理論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去認識,通過了解求助者所處的環境把我求助者的問題。

2、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認爲,導致求助者的人際關係失調和心理困擾的原因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滿足的慾望或者未被解決的情緒衝突壓抑在心中,經常干擾求助者當前的生活,妨礙求助者的人際關係適應。第二,當前的社會環境的壓力過於強烈,是求助者早年未被解決的問題表現出來,從而導致求助者的行爲出現偏差。第三,求助者的問題還有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關,在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響下,求助者對外部環境的認識能力以及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減弱,最終導致心理困擾和人際關係的失調。該模式強調,在分析求助者的問題時要把求助者問題產生的背景和現狀結合起來考慮。

3、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對人際溝通十分重視,認爲它是保證人際互動有效進行的基礎。該模式強調,人際溝通會影響求助者的家庭關係和求助者的社會角色的扮演,對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該模式認爲,求助者的自我功能的強度、自我防衛機制和知覺等都是影響其人際溝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4、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認爲,每個求助者都是有價值的,他們都具有發展自己的潛能,知識爲開發而已。因此,該該模式指出,開展心理與社會治療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求助者的潛能,使求助者健康的成長。

(2)家庭治療法以整個家庭爲治療單位,通過改變家庭的結構與交往方式以發揮家庭的功能,從而使個別家庭成員的問題真正得以解決。

理論基礎:

1.以家庭作爲治療的單位;

2.相信個人的問題是家庭交往過程中的問題反映;

3.家庭功能發揮不良是因爲家庭的結構不合理,通過改變家庭的結構與組織,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的發揮;

4.不把個人行爲問題作爲治療的焦點,而把改變家人的交往方式作爲治療的手段與中心;

5.治療不採用直接的、單對單的談話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層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員的交往過程中;

6. 注重此時此地的現實情況,而不注重對家庭歷史的回顧與家庭問題成因的追溯。

六、服務計劃

(1)目標:

1、總目標:幫助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幫助案主自我認識、自我促進、自我實現,接納自己也接納別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際關係,達到現實的自己與理想的自己協調一致。

2、首要目標:同時幫助案主與家人溝通,與家人建立正常的關係。讓案主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要總是回憶過去。使其正確對待夫妻感情問題,不要逃避。

(2)具體工作計劃:

第一階段:接案與建立專業關係

接案是指個案工作員初次與求助者進行接觸,瞭解其需要與困難,對其面臨的問題初步作出判斷,根據機構的性質決定是否能夠爲求助者提供服務。

目的:與案主初步接觸,瞭解案主的基本情況,取得案主的信任後,建立良好專業關係;通過與案主的正面接觸,對案主的問題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確定主要問題,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方法:會談法

過程:工作員通過溫暖、尊重、真誠、共情和理解等技術,表現出對案主的尊重、接納和關心,並適時表達同感,使案主獲得安全感,並且儘可能地讓案主毫無顧慮的傾訴心中煩惱,

宣泄被壓抑的情緒。在此基礎上了解案主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問題,收集儘量多的資料,與案主建立良好諮詢關係,爭取案主的信任與合作,與案主共同確定諮詢目標與方案,幫助案主建立自助態度,使其積極參與治療過程。

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

目的:通過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的理論在諮詢中探究案主面臨的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幫助案主重建認知結構,以及社會支持網絡,改變其焦慮情緒。

方法:會談法、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

過程:

1、採用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探究案主面臨的問題及發展過程,使案主識別自己的困境所在,意識到自己的消極情緒。

2、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中還包括探索——描述——宣泄這一這一直接治療方法,這一方法不僅具有研究和診斷的功能,同時還具有治療的作用。所謂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工通過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釋探索求助者的問題,併爲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機會,以便疏導求助者的情緒衝突,改變求助者的不良行爲。面對我的案主,從她的表述中,我可以體會到案主的苦惱、既想孝順公婆,又想堅持自己生育觀念的矛盾心理。所以,我需要幫助案主表達負面的感受,並提供機會讓求助者宣泄自己內心的憤怒和不滿,以便減緩案主的心理壓力,深入探討求助者問題的實質。我對案主說,你有什麼困惑以及不滿都對我說吧,我渴望聽到你內心的那些痛苦,這樣,她把內心的不滿與憤怒全都發泄了出來,之後,她告訴我感覺很輕鬆,很舒服。我說看到你輕鬆的樣子,我也很高興。由於,案主丈夫常年不在家,自己與公公婆婆之間的代溝相對比較嚴重,所以,除了偶爾和自己的閨蜜交流,平時她的感情表達是受到限制的,這不僅案主的心理壓力,而且還妨礙了她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就像她由於比較敏感,很多時候她會懷疑自己的婆婆是不是不喜歡她等。這個方法還要求社會工作者幫助案主減輕意志控制,並鼓勵案主表達各種被壓制的感受,以便了解案主未意識到的各種內心矛盾和衝突。例如,我試着問她你覺得婆婆身上有何優點?她說婆婆平時對她很好,也很懂得照顧孩子等,而這就反映了案主因爲不生育而對這個家庭的內疚感受。我還會問她,現在這個家庭給你帶來那麼多的痛苦,你想過離婚麼?她回答說自己想過離婚,但是想到離開自己相處多年的丈夫、公婆,還要帶着孩子進入另一個陌生的家庭,自己是非常不願意的,這也反映了案主對這個家庭的留戀與喜愛。通過鼓勵案主表達這些被抑制的感受,可以讓案主正確的瞭解自己所處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面臨的問題所在,通過案主的表達,她發現自己原來並沒有那麼恨自己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她也感到原來自己對這個給她帶來無數痛苦的家庭還有那麼深厚的感情。我想這對於治療案主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係失調來說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中,還注重一個反應性直接治療技巧,其中的人格發展反映方法對於我的案主治療有很大的借鑑意義。人格發展反映是指工作者幫助求助者重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早年痛苦經歷,調整求助者的人格發展。由於求助者早年未被滿足的需要和未被解決的情緒衝突對其人格的發展影響很大,因而工作者首先要給予求助者一定的機會宣泄長期被壓制的需要和情緒衝突,以便與求助者共同深入探討其早年的痛苦經歷。第二,再案主宣泄內心矛盾和衝突之後,工作者就需要與求助者一起探討起早年的不幸經歷,把求助者的早年感受與其現實的不良行爲聯繫起來,分析其中的邏輯關係。第三、在求助者瞭解其不良行爲的根源基礎上,工作者需要幫助案主重新評估以前的經歷,調整案主現有的人際關係。通過案主的表述,我明白,我的案主的一些早年經歷對於他現在的行爲觀念有很大的影響。案主出生在一個多子女的農村家庭,家境貧寒,但是案主從小熱愛學習,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但是國中畢業之後,身爲長女的她,不得不放棄繼續求學的機會。案主的這一經歷在很大程度

上影響了她的人格發展,所以在生孩子的問題上,案主百般抗阻。所以,在處理案主的這一問題時,我會幫助她宣泄自己埋藏已久的不良情緒,使其得到釋放。

個案工作計劃 篇6

一、案主資料

姓名:鄭**

性別:男

年齡:10週歲

性格特徵: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猶豫徘徊、瞻前顧後,性格內傾、封閉自保

家庭職業背景:農民,但父母長期在外打工

二、案例陳述

主要問題:心理陰影,性格轉變,沉默寡言,一定的厭學情緒。

背景材料:

小杰家總共有三兄弟,他排老二,上有一個哥哥,下有一個弟弟。那時姨媽家經濟尚且寬裕,欣然接受,便承擔起撫養小虹的責任。小虹聰明可愛,再加上得到姨媽(原爲一名教師)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優秀的學習成績,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裏都表現活潑,令人喜愛。小虹在姨媽家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很喜歡姨媽家,也逐漸將姨媽當成自己的媽媽,並一直稱呼姨媽爲“媽媽”,自己的親身父母會偶爾過來看望小虹,但小虹和親身父母的親熱程度顯然不如和姨媽親暱,甚至在姨媽、親身父母同在的場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媽那裏撒嬌,基本和父母感情疏遠。爲此,有不少親戚朋友故意開玩笑似的詢問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誰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媽的親孩子,應該和你媽更近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儘管並無惡意,但年幼的小虹無從回答,在多次受到這種問題的困擾下,小虹便拒絕回答這樣的問題,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個好事親戚反覆詢問這類問題用來逗樂,小虹鼓足勇氣回答了一些,後遭到親戚的大笑,小虹當場情緒低落,終於忍不住流出眼淚,從此表現得沉默寡言、言行猶豫徘徊。撫養小虹的姨媽後期因爲家庭負擔過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將小虹帶回家撫養,但由於小虹父母一直忙於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爺爺一家照顧),事情一再耽擱,造成姨媽的一些不滿與誤解,因此對小虹的關愛不如從前。小虹更加情緒失落,因而導致在家和在學校

積極性都下降了許多,成績下降很快,逐漸有厭學情緒,整天無精打采,很少展現笑容。

三、分析治療理論模式

針對小虹的這種狀況,社工計劃採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這是因爲小虹在成長過程中有未被解決的困擾,以及不好的經歷壓抑在內心裏,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和心理陰影,從而導致不合理的心理狀態和處事態度。同時,心理社會治療理論認爲個體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所持有的觀念都會有意無意地影響到其現實的心理狀態和行爲模式,因此瞭解個人早年經歷對於瞭解其現在和將來都有很大幫助,同時,在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中,家庭和社會角色對超我和理想自我的建立都有重要影響。小虹面對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與其早期經歷的那件事情有關,並且一直被“親媽”、“姨媽”等問題困擾,一旦能夠好這些問題,將會有助於小虹的健康成長。

四、案主需求

由案主目前面臨的困境可知,案主亟需對一些自己比較敏感的問題的解答,而且這些解答必須具有一定說服力,能夠說服自己,還能夠說服他人;其次,案主需要一個充滿溫暖與關愛的成長環境;最終需求是圓滿解決兩家人之間目前存在的矛盾,營造和諧的親屬關係。

五、服務過程與計劃

大致可分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可按七天爲一週期:

1. 建立關係(第一星期):社工開始與案主接觸,並進行初次會談。初次會談時,工作者要全面瞭解案主面臨的問題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運用相關技巧贏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過與小虹玩一些小遊戲,增強小虹對工作者的信任,工作者要在多種場合給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勵案主的成長動機,並制定治療計劃目標等。

2. 進行心理社會研究(第二星期):社工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關資料。需收集的資料包括直接資料和間接資料,直接資料是指直接通過與案主會談直接獲得的資料,可以在與小虹進行初次和二次訪談時,可以使用宣泄治療法,一方面讓小虹不滿的情緒和困惑得到宣泄,另一方面獲得有用資料,但在這個過程中

必須要對宣泄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導。間接資料是在訪視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姨媽和自己親身父母家。收集的資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況、個人成長經歷、個人的心理和生理情況、案主的內心衝突和目前的行爲狀況等。

3. 對案主及相關問題進行診斷(第三星期):在整理、歸納及分析所得資料的基礎上,對問題的本質進行評估和推斷。重點包括問題的性質、產生的原因以及發展的過程;家庭環境與家庭心理動力;案主個人生活經歷和行爲特徵等。在這一階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較關心的或比較敏感的問題,爲下一階段計劃的實施做好鋪墊。

4. 治療(第四星期並持續一個月):工作者與案主進行深入接觸,並對案主進行治療。目標是減輕“人——情境”系統的功能失調,緩解案主鬱悶的情緒;改善案主的社會及生活環境,增強案主的自我適應能力,促進成長。 在治療過程中,社工要重視案主的成長經歷,積累起來的情緒衝突和不愉快等,努力引導案主去發現自己問題的來龍去脈,並幫助案主逐漸忘記過去不愉快的經歷,比如那一件令小虹十分傷心的事情。在此可以幫小虹理清事情的過程,認清事件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而親戚們的玩笑並無惡意。

同時,社工還要協助當事人修正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克服不良的自我防衛機制,鼓勵小虹在面對問題是能夠勇於回答,並且社工可以幫助小虹如何有技巧性的回答問題,通過一些情景模擬訓練等來提高小虹的應變能力,和有效控制自己行爲的能力。

社工還可以對小虹進行間接治療,可以與小虹的姨媽及小虹的生父母進行溝通,包括給予小虹更多的關愛,多和小虹談心,增強小虹的信心;協調好兩家關係,並且尊重小虹的選擇(願意在誰家成長),還可以與小虹所在學校聯繫,通過改善小虹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來達到小虹不良行爲的改變、人格的完善。

六、成效評估

主要通過觀察和測量小虹的生活態度和性格變化進行評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測量表對小虹進行週期性測量,還可通過詢問小虹的姨媽、生父母或老師同

學瞭解小虹的近況。要對小虹的一些轉變進行詳細的記錄,並前後形成對照,吸取轉變過程中的經驗技巧與教訓。

七、社工反思

由於該案例尚未實行,只是計劃,因此,主要反思是如何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整套計劃中,深深認識到理論知識的不足,在某些方面認識到問題的所在,但缺乏理論的儲備而無法表達,因此以後需要加強理論素養。縱觀整個計劃,認爲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具有不少優點,例如效果會較明顯,但可能花費的時間會更長,花費的人力物力資源會更大。

個案工作計劃 篇7

一、案主資料

姓名:小虹

性別:女

年齡:10歲

生理特徵:個頭較高,膚色偏黑

性格特徵: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猶豫徘徊、瞻前顧後,性格內傾、封閉自保

家庭職業背景:農民,但父母長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較爲複雜,由於從小便在姨媽家長大,父母基本沒有撫養過她,因此在感情上對姨媽最爲深入,甚至一度稱呼姨媽爲“媽媽”;對親身父母則感情淡保

二、案例陳述

主要問題:心理陰影,性格轉變,沉默寡言,一定的厭學情緒

背景材料:小虹家總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家裏爲了逃避計劃生育處罰,便將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媽家撫養。那時姨媽家經濟尚且寬裕,欣然接受,便承擔起撫養小虹的責任。小虹聰明可愛,再加上得到姨媽(原爲一名教師)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優秀的學習成績,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裏都表現活潑,令人喜愛。小虹在姨媽家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很喜歡姨媽家,也逐漸將姨媽當成自己的媽媽,並一直稱呼姨媽爲“媽媽”,自己的親身父母會偶爾過來看望小虹,但小虹和親身父母的親熱程度顯然不如和姨媽親暱,甚至在姨媽、親身父母同在的場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媽那裏撒嬌,基本和父母感情疏遠。爲此,有不少親戚朋友故意開玩笑似的詢問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誰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媽的親孩子,應該和你媽更近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儘管並無惡意,但年幼的小虹無從回答,在多次受到這種問題的困擾下,小虹便拒絕回答這樣的問題,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個好事親戚反覆詢問這類問題用來逗樂,小虹鼓足勇氣回答了一些,後遭到親戚的大笑,小虹當場情緒低落,終於忍不住流出眼淚,從此表現得沉默寡言、言行猶豫徘徊。撫養小虹的姨媽後期因爲家庭負擔過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將小虹帶回家撫養,但由於小虹父母一直忙於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爺爺一家照顧),事情一再耽擱,造成姨媽的一些不滿與誤解,因此對小虹的關愛不如從前。小虹更加情緒失落,因而導致在家和在學校積極性都下降了許多,成績下降很快,逐漸有厭學情緒,整天無精打采,很少展現笑容。

三、分析治療理論模式

針對小虹的這種狀況,社工計劃採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這是因爲小虹在成長過程中有未被解決的'困擾,以及不好的經歷壓抑在內心裏,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和心理陰影,從而導致不合理的心理狀態和處事態度。同時,心理社會治療理論認爲個體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所持有的觀念都會有意無意地影響到其現實的心理狀態和行爲模式,因此瞭解個人早年經歷對於瞭解其現在和將來都有很大幫助,同時,在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中,家庭和社會角色對超我和理想自我的建立都有重要影響。小虹面對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與其早期經歷的那件事情有關,並且一直被“親媽”、“姨媽”等問題困擾,一旦能夠好這些問題,將會有助於小虹的健康成長。

四、案主需求

由案主目前面臨的困境可知,案主亟需對一些自己比較敏感的問題的解答,而且這些解答必須具有一定說服力,能夠說服自己,還能夠說服他人;其次,案主需要一個充滿溫暖與關愛的成長環境;最終需求是圓滿解決兩家人之間目前存在的矛盾,營造和諧的親屬關係。

五、服務過程與計劃

大致可分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可按七天爲一週期:

1. 建立關係(第一星期):社工開始與案主接觸,並進行初次會談。初次會談時,工作者要全面瞭解案主面臨的問題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運用相關技巧贏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過與小虹玩一些小遊戲,增強小虹對工作者的信任,工作者要在多種場合給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勵案主的成長動機,並制定治療計劃目標等。

2. 進行心理社會研究(第二星期):社工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關資料。需收集的資料包括直接資料和間接資料,直接資料是指直接通過與案主會談直接獲得的資料,可以在與小虹進行初次和二次訪談時,可以使用宣泄治療法,一方面讓小虹不滿的情緒和困惑得到宣泄,另一方面獲得有用資料,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對宣泄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導。間接資料是在訪視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姨媽和自己親身父母家。收集的資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況、個人成長經歷、個人的心理和生理情況、案主的內心衝突和目前的行爲狀況等。

3. 對案主及相關問題進行診斷(第三星期):在整理、歸納及分析所得資料的基礎上,對問題的本質進行評估和推斷。重點包括問題的性質、產生的原因以及發展的過程;家庭環境與家庭心理動力;案主個人生活經歷和行爲特徵等。在這一階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較關心的或比較敏感的問題,爲下一階段計劃的實施做好鋪墊。

4. 治療(第四星期並持續一個月):工作者與案主進行深入接觸,並對案主進行治療。目標是減輕“人——情境”系統的功能失調,緩解案主鬱悶的情緒;改善案主的社會及生活環境,增強案主的自我適應能力,促進成長。

在治療過程中,社工要重視案主的成長經歷,積累起來的情緒衝突和不愉快等,努力引導案主去發現自己問題的來龍去脈,並幫助案主逐漸忘記過去不愉快的經歷,比如那一件令小虹十分傷心的事情。在此可以幫小虹理清事情的過程,認清事件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而親戚們的玩笑並無惡意。

個案工作計劃 篇8

一、個案背景

案主孫陽光與XX年8月29日進入西寧市兒童福利院的,今年12歲。現與其他六名孩子一起生活在兒童福利院小家庭中。

被拋棄的原因:XX年案主被拋棄在兒童福利院門口,再起衣服的紅布上寫着拋棄的原因:由於其父受重傷,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母親離家出走,生活陷入困境。爲了孩子能夠生存,遂請好心人收留。入院診斷時,按住被診斷爲患有共濟失調型腦癱、生物素缺乏症、癲癇。他的智力、運動發育比同齡正常孩子落後五年;甚至情形但反應遲鈍,不能計算。走路搖搖晃晃並不穩定。

XX年9月進入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培智班學習。開始是學習狀況良好,能牢記老師給予的家課、上課時的情形。但容易丟東西,有時也被同學欺負。但它仍喜歡繼續上學。孫陽光社交能力差,在校和同學相處較差,見到陌生人表現熱情,與其他家庭孩子相處也較差。孫陽光說話喜歡繞彎,你問他叫什麼,他會熱情地把在場的所有人介紹已貶值後再說自己。他是從達三班聲道小家庭的,在達三班的優越感沒有了,陽光變得自卑。抓握能力不好,寫字寫不好;在校學習差,尤其是語文。經常摔倒或與同學大家而受傷。

他是義工眼裏的可愛寶貝,家庭媽媽眼裏的調皮孩子,是老師眼中的壞學生

二、問題分析與診斷

工作員觀察與分析

要了解孩子,就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孩子世界有三類人:父母、兄妹、夥伴,對於福利院的孩子,就要走進他的同輩羣體,瞭解他們的亞文化。

孩子的技倆:爲了達到某個目的,他們會集體編造一個謊言。通過與小家庭,孩子接觸,我他們很想養只小狗,爲了他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會不約而周的上演一場看似逼真而又漏洞百出的鬧劇,陽光不會主導這場鬧劇,通常是聽了楊麗、劉浩的指使而協同。

在一次小組中,大家討論加媽打他們,我讓大家畫出自己的心情,其他人要麼畫得是巴掌,把賀媽媽拍死,要麼是想象外面美麗的天空,只有陽光,他畫進了他的所有夥伴,大家都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一起快樂玩耍,陽光儘管12歲了,但他始終生活在自己的美好世界中,沒有仇恨、沒有埋怨,陽光很單純很善良。

陽光經常會不分場合地恐嚇其他小朋友,他經常警告袁斌別惹我。要不我把你“踏哈着“,可是他卻不輕易去打別人。看看他和劉浩玩鬧也是這個樣子,劉浩則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整治一頓,然後,大家一起嘻嘻哈哈繼續玩。

陽光的這種表現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很蠻橫、不講理“也是這個原因,導致他在學校挨欺負。

一次陽光要我給他送糧禮物,他說要一把槍,我說“不行,打傷人怎麼辦?”他反過來向我解釋:“如果我用槍打傷了人,這個責任你負不起!”福利院的孩子並不像家庭的孩子那樣“單純”他本身處在一個關係複雜的,缺乏親情的正式的契約關係中,他過早地接受了這些,並深入到了內心中。他很小就已經步入了社會,可畢竟他是個孩子,他只看到了別人的關係與心理,但沒有看到自己的心理,理所應當的認爲“身邊的人滿足他的需求的義務”帶着孩子的狡黠。

孩子有爭寵的行爲

比如,小家庭的孩子都江堰市反對李逃同我親近,他們說:“哥哥,李逃老纏着你!“當我要領着部分孩子下樓玩,剩下的孩子會特別想跟着,將去玩的孩子會堅決反對剩下的孩子,甚至會大打出手。陽光也有這樣的情緒,但想比較劉浩、楊麗要輕得多,並且不會因此恐嚇別人、打別人。他似乎並不在乎這些。

每一次去小家庭看到的更多的是陽光在訓練,自己動手刷鞋、洗襪子、洗飯盒……而其他的孩子則在寫作業、看電視。作爲家庭中身體協調能力最差的孩子,陽光通常要比別人承受更多的指責、付出更多的努力,且只有很少的玩的時間。

陽光渴望親情。但他的防備心情很重,要走進他的內心,獲得他的信任很困難。他知道李小晶、李萍、鄧姐姐對他很好,但不是很信任她們,因爲她們的身分代表機構,他們是姐姐,但不是朋友……我能走進陽光,取得陽光的信任,主要是我向人們承諾:“我們之間的事,我們誰也不能跟家庭媽媽說。”我這樣承諾,也這樣做到了,在我的身邊,他們可以任意地去玩、肆無忌憚地表達……我爲他們提供了一身無拘無束天地,這是符合孩子本性的。我聽過正式社工說“如果一個人知道陽光沒有考好,第二天便有很多人問陽光,你是不是沒有考好呀?我想反問”福利院的孩子不應該有隱私嗎?

一次陽光放學回來,滿臉沮喪,見了我也一句話不說,扭頭就走,從楊麗口中得知“陽光的語文、數學都考了鴨蛋”。學習是陽光頭疼的一件事情,陽光喜歡上學,因爲上學使他同大三班的孩子徹底劃清界限,說明了他能力較好。但是一次次的考試失敗也無情地打擊着他的自信心,由自卑轉向自負。一次我請他參加小組,當他得知其他成員有:周智理、周玉瓏、周玉馳……他說:“我不去,遊戲太簡單了。”在他的意識中,他認爲大一班的孩子幾乎根本不如他,給他們做的遊戲對他來說也是“太簡單了”。

三、干預目標

陽光有許多“情況”需要社工干預,干預順序爲:

陽光需要培養安全感,需要他人的無私的愛。

從大三班由護理員眼中的“寵兒“到小家庭中的”低能兒“其心理落差導致的心理偏差需要干預。增強他的自信。

陽光說謊、打架等行爲需要做行爲矯正。

(陽光的人際問題不大,這個問題主要存在於雅娟。)

而在我的有限時間裏,主要幫陽光建立一種安全感,尋找一個歸宿地,而其他的任務,就需要轉介。

i. 總目標: 培養案主的信任感與安全感

ii. 分目標:

與案主建立親密無間的關係

爲案主尋找一個關係融洽、安全的羣體,讓案主能夠自由表達。

發泄案主心中的苦悶

協調案主的人際關係

四、理論依據

本次個案工作主要採用:小組工作的互惠模式。

該模式認爲,互惠模式的目標實施小組成員在社會歸屬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滿足,要在小組成員之間、小組之間和有關的社會系統之間達到互助和開放,個人必須透過一個健全並覈實的羣體生活才能獲得將康、全面地發展。他非常重視從人與人的相互作用中來認識成員,非常強調羣體生活的重要性。

針對案主,主要是幫助他在這樣的小組中獲得安全感,並且得到成長。促進案主主動與人交流,學習交流的準則恩等,以便完成其社會化。

五、干預模式或干預技巧

由於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通過小組工作,我瞭解到,他們還不能進行深刻的自我探索,所以我選擇了社會學習理論的方法,它不需要孩子考慮太多。在干預中,我採用如下技巧:

真誠。對待孩子決不做作,對的就是對的,錯的決不姑息;高興就笑,不高興就皺着眉。給孩子真實地評價,不做任何修飾。

個案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和《教育部關於建立中國小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教基一〔20xx〕2號)精神,緊緊圍繞全市教育中心工作和我園的工作總計劃,繼續遵循我園“健康就是勝利”的校園文化理念,以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和特色學校文化建設爲契機,全面、有效地提高辦園質量,提升辦園品質。

二、工作重點

以提高國民素質爲根本,提高家長素質爲目標,構建現代文明家庭教育環境。根據自治區相關要求大力推進《家長教育平臺》及《家長手機課堂》便捷的網絡家長教育內容的普及工作;

以構建校本特色的家長學校建設爲核心,突出特點、重在實效,通過家長學校,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素養,把家長學校作爲推進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的重要抓手;

以家長委員會建設爲推手,推進我園現代教育制度建設及依法治校的進程,有效整合幼兒園、家庭和社會教育資源,進一步加強幼兒園的民主管理和重大問題決策的科學性,不斷提高我園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三、主要任務

1、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爲幼兒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調動家長“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形成教育合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繼續加強幼兒園網站、班級網站、家長園地及QQ羣建設,充分發揮網絡的信息傳遞及互動功能,及時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活動動態,創設家園之間網絡資源的交流平臺,大力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知識普及率、知曉率達到98%以上。

2、辦好家長學校,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創新形式,辦好家長學校,通過家長學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因地制宜採取有效措施,認真抓好家長培訓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各種專題講座。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座、家長開放日、“教子有方”優秀家長的經驗推廣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家長培訓,努力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使學校教育的理念不斷地“融入”到家長的教育孩子行爲之中,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逐步趨向吻合,發揮橋樑和媒介作用,廣泛宣傳學校教育的目標、任務,讓廣大家長知曉並理解學校工作。

3、紮實推進家長委員會建設和各項管理工作。

認真學習市教育局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國小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實施意見 》,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在現代學校發展中的作用,培育家長的民主意識和志願精神,讓家長通過參與學校管理,協助學校改善家校關係,促進家校和諧與社會和諧,進而推動學校建設、家庭建設和社會建設。充分發揮家長委員的作用,辦好家長學校。以家長助教、家長志願者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家長積極參與到與幼兒園工作中來。

4、加強幼兒園家長工作的規範化管理,創新家長工作新局面。

組織開好第一次家長會,把家長會做爲宣傳克拉瑪依教育、發出教育正能量的傳播渠道,善於把我們所做的工作宣傳出去,讓家長了解、讓家長知道,從而達成教育共識,減少家園矛盾的產生。要認真研究改進家長會的內容和形式,爭取讓家長來學校一次就能收穫一次家教經驗,借鑑國內外科學、先進的教育工作方式做好家園聯繫和召開家長會。通過家長學校提高家長教育素養的水平,開好大型和小型家長會,創新家長會的形式和內容。利用網頁這一陣地,開通家長網絡學校,建立家庭教育資源庫。促進家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5、點面推進,使家長工作逐步深入。

把教育知識普及和個案跟蹤轉化服務指導相結合,既要普及家長受教育面,讓更多的家長理解家庭教育、瞭解家庭教育、走進家庭教育,更要讓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的家庭得到支持和幫助,發揮家庭教育指導的真正意義和水平。

6、充分發揮家庭教育講師團和名師工作室入室成員的作用,努力培養本土家庭教育名師。

講師團成員和名師工作室入室成員要積極參與到家長培訓中,努力提高自身素養,爲有需要的家長提供高質量的講座,繼續與大衆媒體(電視臺、電臺、報社等)合作開辦家庭教育專欄,定期針對家庭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答疑,同時運用好媒介平臺,向社會傳播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大面積提升家長、教師的家庭教育素養。

7、用傳統文化,滋養家長教育。

繼續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通過廣泛的宣傳,讓家長們認識到傳統文化育人的優勢和價值,從而確立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滋養家庭教育的意識,定期組織傳統文化系列講座,引導家長學習優秀傳統文化,領悟傳統文化的精華,並注重言傳身教,通過學習分享,提高家長利用傳統文化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認真按照教育部關於進一步辦好家長學校、積極開展在校生家長進行家教知識培訓工作的規定要求,爲推動幼兒在園的素質教育,構建長治久安的和諧校園而努力工作。

個案工作計劃 篇10

一、個案背景資料

二、個案資料收集摘要

此處一般可採用社會歷史報告信息表或“預估”一節中提到的其他方式

三、問題分析與診斷

1、案主認識的問題

2、工作人員診斷的問題

3、工作要解決的問題

四、服務目標:

1、總目標

2、分目標(儘可能按點細分)

五、服務模式及理論基礎:

此處要注意的是在羅列所使用的服務模式時要與案例相結合

如下例:

結構家庭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

1.家庭系統,家庭成員是家庭系統的組成部分

2.家庭結構,家庭結構中存在的次系統、邊界、角色和責任分工及權力架構。

3.病態的家庭結構,不良的家庭結構是造成家庭成員問題的真正原因。不良的家庭結構主要表現在糾纏與疏離、聯合對抗、三角纏、倒三角等方面。

本案例中家庭結構呈現聯合的倒三角結構。通過家庭會談的形式,幫助家庭成員意識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結構所帶來的後果,改變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

六、介入中的社工理念及技巧

七、介入系統和介入行動

1、介入計劃

此處根據資料診斷、問題分析,描述從哪些系統進行介入行動

2、具體實施計劃

確定會見期間任務,此處我們設定爲5-8次會談。

同學們要加強此處的設計,在設計會談內容的時候要構想好訪談提綱,即爲了達成此處會談目的我應該準備問哪些問題設計哪些環節呢?

(1)第一次會談

會談時間:

會談地點:

會談目標:

主要方法:

介入重點:

八、評估結案:

1、評估方法與工具:

1、工作者觀察。

2、案主的自述、認同感,對服務的效果和效率進行評估

3、督導老師的檢測

2、結案